人教版三年级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懂得做事要顺应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理解并实践“顺应规律,事半功倍”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南辕北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故事导入:讲述故事《南辕北辙》,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理。

(2)回答问题: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理解程度。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顺应规律,事半功倍”的小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道理的理解。

3. 知识点测试:进行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南辕北辙》原文。

2. 图片资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2. 下一节课:检查课后作业,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进行知识点测试。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读: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叶公好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杯弓蛇影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纸上谈兵望梅止渴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3、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

4、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

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

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从字面上讲就是什么意思?理解得真好,那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板书:南北目的行动)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朗读句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其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面对困难时调整方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其用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4.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成语故事《南辕北辙》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3. 理解成语:(1)解释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举例说明成语的用法。

(3)学生尝试用成语造句。

4. 拓展练习:(1)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

(3)预习下节课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有趣的成语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运用成语的场景,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教材版本
•课文:《南辕北辙》
•课型:应用性课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助人为乐的积极态度,懂得关爱他人。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难点:能够吸取课文中的人生哲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现。

二、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通过谈论路标、指路牌等引导学生理解关于指引方向的话题,为课文导入做铺垫。

2. 讲授课文
•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词和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展开
交流,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4. 情感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或其他形式,让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展现助人为乐的行为。

5. 课文赏析
•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人生哲理进行思考和赏析,以启发学生对
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三、课后作业
1. 课后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作文任务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发人深省的作文,体现出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
1. 考核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课后作文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懂得遵循自然规律,认识到了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3. 提高朗读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寓意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验课文内容。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的故事素材或图片。

4. 录音机、磁带或音频文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南辕北辙》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并记录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2. 设计一个类似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应用课文中的道理。

八、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拓展作业:让学生搜集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找出不足,为下次课做准备。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寓意,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须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安排。

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之一课时目标1、学会《南辕北辙》,认读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体会理解课文的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寓意包含的道理。

2、学会复述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打算1、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打算:收集寓言。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从家里到学校,一般状况下,你情愿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情愿多走路奢侈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慧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二)、感知大意1、自读,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沟通,全班沟通解决问题。

重点词语:提示、把式、盘缠。

(三)、理解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途去是朝向北方,别人提示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思索:挚友提示了他几次?他怎样回答的?(1)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提示他的话和那个人的回答。

从挚友的提示中,你知道了什么?(2)那个人的挚友其次次提示他说了什么?(3)挚友又是怎样提示他的?指名读。

那个人又说了什么?什么是盘缠?盘缠带得多能到楚国吗?为什么?3、挚友们几次提示那个人,他都没有听,结果怎么样?齐读最终一段。

“硬要”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说明白这个词?(四)创设情境,练习口语交际1、出示图:看着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挚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事实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重返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过不到目标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寓意。

3. 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车夫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故事给家长听,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注意观察学生的发音和表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分组讨论的积极性,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角色扮演的表现,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方向”、“目标”等。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4. 巩固式教学法:通过课后作业、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或黑板。

4. 作业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3. 讨论与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课文《南辕北辙》的背景和作者。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第一次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 第二次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3. 第三次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并组内交流。

2. 重点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理解的“南辕北辙”的情景。

3. 思考一下,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教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课堂讨论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进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总结并讲解比喻和寓意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2.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南辕北辙》课文;2.教具:教学课件、图片、黑板、书本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与《南辕北辙》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展示课文(10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南辕北辙的典故和寓意。

3.阅读课文(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课本的侧栏或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和引导。

4.讲解课文(2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解读课文,让学生更加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给学生解释南辕北辙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2)解释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句子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3)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事情、情节等要素,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4)帮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

5.语言活动(20分钟)(1)练习造句教师提供一些词语,要求学生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造句,如:阳光、大风、小草、快乐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造句。

(2)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问题1:南辕北辙的成语是什么意思?你理解的南辕北辙与课文中的意思有何不同之处?问题2:南辕北辙的故事给我们启示了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教师可以向每个小组指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和总结。

6.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篇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在感悟中学做一个有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重难点:1.认读并会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观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观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 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大屏幕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三、深入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生字也都解决了,那么下面自己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入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通过故事,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情节分析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分析故事情节:(1)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教师辅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故事情节,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3)思考: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样?为什么?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版本的《南辕北辙》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举例说明“南辕北辙”的现象。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四、分角色读文。

1、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五、表演课文内容。

1、学生准备。

2、指名展示表演。

(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拓展。

1、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1.3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3.2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才能达到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1.3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难点2.1理解成语“南辕北辙”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

2.2将成语“南辕北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成语故事。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角色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特点。

三、成语运用1.学生举例说明成语“南辕北辙”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成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课堂小结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同时,学生能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判断方向,避免做出南辕北辙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体会故事的寓意。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举一反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性:“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一个地方,但是走的方向错了,能到达目的地吗?”(2)引出课题《南辕北辙》,并在黑板上板书。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辕”“辙”的读音和写法。

3、精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那个人要去楚国,却往北走,他的朋友是怎么劝他的?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那个人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3)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4、深入理解(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身边有没有南辕北辙的例子。

5、总结寓意(1)教师总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要一致,如果方向错了,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达到目标。

(2)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6、拓展延伸(1)让学生续编这个故事,想象那个人最终的结局。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内容和寓意。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规律,树立正确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南辕北辙”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运用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和意义。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南辕北辙”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运用。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南辕北辙》并背诵。

2. 运用“南辕北辙”成语造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成语运用。

在作业布置中,注重学生的抄写和背诵,以及成语的实际运用。

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是一篇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以下是关于人教版三年级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其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读,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寓意。

4、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教学准备:
《南辕北辙》古文阅读材料;春秋战国十大愚人寓言故事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1、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寓言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
喜爱的文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等,外国也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
2、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你能发现寓言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点吗?(教师小结:寓言是一种文体,“寓”是寄托的意思,它总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
们一个道理。

)
3、根据寓言的这些特点,你觉得我们在学习寓言时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除了要理
解读懂故事,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
4、根据我们自己提出的目标,你们以为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寓言?(教师小结:剖析
矛盾反思生活。

)
二、分析学情,扎实基础。

1、出示课题:(板书:南辕北辙)齐读;学习“辕”“辙”: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车字部;形声字;)查字典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辙—车轮轧过的痕迹,车行的一定路线);在桌上写写这两个字。

2、了解学情:有多少人早就知道这则寓言?指名讲这个寓言故事。

3、初读课文:既然大家都对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我们能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学生练习,检查,并落实对“盘缠、把式”的理解。

4、检查初读:读了故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课文语言简单说说。

三、抓住语言,剖析矛盾。

1、感情朗读:现在你能把那人的固执可笑、自以为是的行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等形式加强朗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

2、探究原因:
(1)强化后果:那人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出示句子,齐读: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

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根据句式,练习说话:虽然他的马很好;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但是他却到不了楚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可以换成其他关联词语再说说吗?(改用“尽管……可……”再说一说。

)(板书:虽然…但是….;尽管…可…)
(2)探究原因: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3、根据句式说话:“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4、讨论小结原因:那人的致命错误在哪?(方向错误,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可能离目标就越远了。

)
四、联系生活,揭示道理。

1、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当时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为了劝阻魏王编的一个故事。

(1)出示古文,教师范读。

(2)讨论,季梁编这个故事想告诉魏王什么呢?魏王的哪些行为和南辕北辙中的那人相似?
2、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例子呢?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3、寓意:这则寓言故事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成语了,你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那么这个寓言想通过这个人的可笑行为告诉我们什么呢?
4、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样的人,也有像魏王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告诫他,
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会有感情地、意味深长地讲这个故事吗?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名朗读。

要求有讲的语气,有意味深长,话里有话的感觉。

五、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懂这个寓言的?
2、补充阅读:《掩耳盗铃》。

3、作业选做:
(1)阅读《寓言故事:春秋战国十大愚人》(主要有:买椟还珠、杞人忧天、南辕北辙、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思考其
愚在何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有声有色地,意味深长地讲述寓言故事。

板书:
因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

(方向)
所以:
马跑得快
虽然车夫是个好把式(条件)
带的盘缠多
但是离楚国越远(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