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24页
公共三大目标(4)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3课时)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我们要明确的公关工作目标,学会用“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来考察社会组织的公关现状,衡量公关工作结果。
第一节三大目标的内涵一、认知度的内涵认知度:指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其中包含被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
认知的广度:A-国际、B-全国、C-大区、D-省区、E-当地,五个级别。
认知的深度:基本的信息要素为10个(P127李道平高教版)注意二个概念:交换物--------- 个性概念-----------均值:即10要素百分比的平均值。
如何计算均值?计算公式是什么?(P127李道平高教版))二、美誉度的内涵即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公众给予的美好或坏丑的舆论倾向性指标。
美誉度的基本坐标图讲解:正负等级加百分比的衡量方法.(P129李道平高教版)美誉度的等级衡量:取众值,看它在哪个等级上。
三、和谐度的内涵和谐度:即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是组织人目标公众出发、开展公关获得回报的指标。
和谐度基本坐标图:正负等级加百分比的衡量方法.美誉度的等级衡量:取众值,看它在哪个等级上。
(P130李道平高教版)课堂小组讨论1:请解释公关状况等级“3A34”、“8E-31”。
第二节确定三大目标的意义一、三大公共关目标体系的建立是“公关”个性化的标志二、三大公共关目标体系的建立使组织的公关工作具有可比照性三、三大公共关目标体系的建立使公关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目标公关测评------社会组织“三度”的现状(公关调查)公关工作-------社会组织三大目标的改善和提升(公关计划和实施)公关结果-------实现社会组织的总体目标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关评估)第三节三大目标的分解与量化确定说明认知度的分解与量化确定美誉度的分解与量化确定和谐度的分解与量化确定课堂小组讨论:2、请你为钦州学院进行公共关系形象衡量,并确定它的公共关系状态等级。
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第一节三大目标的内涵一、“认知度”的内涵认知度的含义Cognition, 指一个社会组织被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包含被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1、组织的名声在多大范围内被公众所知晓;(知名度如肯德基、海尔、新东方)2、组织有多少信息被公众所认识。
在知名的基础上,公众对组织的认识越多、越深,对组织的意义就越大。
(如通用电气GE、联想)二、“美誉度”的内涵美誉度的含义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到美丑、好坏评价的舆论倾向性指标。
认知度是中性的,而美誉度是带褒贬的。
不同的组织,体现其美誉度的内容不同。
三、“和谐度”的内涵和谐度是美誉度在目标公众中的延伸。
指社会组织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
注意:和谐度的确立不是向普遍性的公众调查统计上产生的,而是专门目标公众向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二节确定三大目标的意义一、是“公共关系”独立存在的个性化标志二、使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具有了可比照性三、使公共关系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组织目标第三节三大目标的分解与量化确定一、“认知度”的内容分解与量化确定(一)认知度的内容分解1、区域的广度A、国际B、全国C、大区D、省区E、当地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来衡量:(1)该组织的规模、档级。
企业主要看规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主要看档级。
(2)与组织发生关系的公众分布。
如消费者的分布范围;服务对象的分布范围等。
(3)媒介传播所及的范围与频率。
2、认知的深度10个最基本的要素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排列:(1)组织名称(全称、简称、英文、写法等)如GM,彩虹、沱牌(2)地理位置(省、城市、街道等)如西藏民族学院。
(3)行业归属(4)规模档次(5)发展历史(6)组织业绩(7)交换物(品牌、品种、技术含量、服务质量等)(8)组织领导(9)个性概念(含管理经验、广告词等)(10)深层文化(含组织制度、组织风气等)(二)认知度的量化1、认知度的广度用五个区域级别来表示:A、国际;B、全国;C、大区;D、省区;E、当地2、认知度的深度第一步:对10个要素的认知度进行调查,用百分比计分。
公共关系三大目标
公共关系三大目标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是一种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战略。
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是提升形象、建立信任和实现互动。
本文将对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进行详细说明。
提升形象是公共关系的首要目标之一。
对于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各种组织来说,形象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个正面的形象可以使消费者、投资者和公众对组织产生好的印象,并愿意与之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塑造组织的形象并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了提升形象,组织可以通过与媒体的合作来传播正面信息。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等方式宣传自身在产品研发、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成就,以树立积极的形象。
此外,组织还可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赞助公益项目等,以提升其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形象塑造的活动,组织可以让公众对其产生积极的认知和评价。
建立信任是公共关系的第二大目标。
信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也是公共关系的核心。
一个信任度高的组织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持稳定的客户关系。
而一旦组织失去了公众的信任,不仅会导致消费者的流失,还可能引发负面的舆情效应,对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建立信任,组织可以通过真实透明的沟通方式来与公众进行互动。
例如,企业可以定期发布财务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向公众展示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此外,组织还可以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和疑虑,及时公开信息,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组织可以与公众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
实现互动是公共关系的第三大目标。
互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
通过与公众的互动,组织可以了解公众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通过互动,组织还可以了解公众的关切和期望,及时回应公众的问题和疑虑,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口碑。
为了实现互动,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
公共关系的目标概论
公共关系的目标概论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与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
通过公共关系,组织可以增强自身的声誉,提高对外形象,影响社会舆论,促进共赢合作等。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实现组织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以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
下面将对公共关系的目标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公众的关系。
通过公共关系活动,组织可以主动传递信息、解释政策和决策,并与公众进行对话。
通过这种互动,组织能够增进公众对自身的了解和信任,建立双方之间的良好关系。
其次,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提升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一个组织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影响着其在市场和社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通过传播正面消息、组织宣传活动、支持公益事业等方式,塑造组织的积极形象,树立良好声誉。
通过提升形象和声誉,组织可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第三,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见。
公共关系可以通过与媒体合作、举办公众讲座、组织宣传活动等方式,提升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通过主动传递信息、参与社会议题讨论、提供专业意见等方式,组织可以主动塑造公众对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通过影响舆论和公众意见,组织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获得更多支持和认可。
第四,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建立与公众的共赢合作关系。
公共关系强调的是公众利益,通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社会资源和支持。
通过公共关系活动,组织可以了解公众需求,解决公众关切,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组织也可以为公众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等,实现与公众的互利共赢。
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公共关系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公开透明原则,组织需要及时公布重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其次是真实可信原则,组织需遵守承诺,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还有是双向互动原则,组织需要倾听公众意见,及时反馈和回应。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指企业或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和理论体系。
在公共关系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三大要素,分别是公众、组织和传播。
第一要素: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企业或组织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公众可以包括消费者、员工、投资者、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媒体等各类利益相关方。
公众对企业或组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其形象和声誉,并进而影响其业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公众的需求、利益、态度和行为成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要素: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它可以是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等。
作为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组织承担着通过与公众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来实现自身利益的责任和义务。
组织需要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并根据其定位和发展战略,制定相关的公共关系策略和计划。
同时,在实施公共关系活动时,组织需要善于监听和回应公众的反馈和关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
第三要素:传播传播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环节,承载着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传播渠道多样化,可以通过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公众活动、公共号召等方式实现。
在传播中,组织需要根据公众的特征和需求,选择适当的传播手段和方式,通过信息披露、公关活动、品牌宣传等方式,向公众传递正面信息,塑造积极形象,获取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公众、组织和传播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只有在理解公众需求的基础上,组织才能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和计划;只有通过良好的传播渠道和方式,组织才能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
总结起来,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包括公众、组织和传播。
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对象,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传播是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核心环节。
这三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_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
三大目标(指标)
一、
三大目标的内涵
(一)、“认知度”的内涵
问 题 提 问 介 绍
请回答“认知度”的内涵及其示例
⊙“认知”即认识知晓之意。“认知 度”是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 识、知晓的程度,包含被认识的深度、 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
1.认知度的确定首先取决于组织被认知的广度
A B C D E 当地 大 区 全 国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如象限B区的丙)
处于这个形象地位,属于较为稳定、安全的一种 公共关系状态:其美誉度高于50点,知名度则低于50 点。由于美誉度是形象的客观基础,因此这种状态具 有良好的形象推广基础。其缺陷是知名度偏低,公关 工作的重点是在维持美誉度的基础上提高知名度,扩 大其美誉度的基础上提高知名度,扩大其美誉度的社 会影响面。
A级国际 B级全国 C级大区 D级省级 E级当地
(一)、“认知度”的内涵
问题提问及讨论:
组织的“认知度” 是否越广越好? 越深越好?
一、
三大目标的内涵
酒香不怕巷子深
(二)、“美誉度”的内涵
问 题 提 问 与 介 绍
何为“美誉度”,请为大家解读 “组织美誉度衡量的基本坐标” ⊙公共关系美誉度是指一个社会组织获 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公众 给予的美丑、好坏评价的舆论倾向性指 标。美誉度是有褒贬倾向性的统计指标, 是对组织道德评价的判断。
信用高
有创新性 组织首脑有名气 组织规模大 无创新性
信用低
组织首脑无名气 组织规模小
二维指标的缺陷
1、知名度仅仅表示组织被知晓的广度,而无法表示 组织被认识的深度。
2、仅以知名度和美誉度老表达公共关系目标,在很 大程度上表示的是组织的非公众对组织的知晓与 评价。
公共关系的目标概论(PPT课件)
的是当初百胜集团一
直宣称肯德基产品不
可能含有“苏丹红”,
因“撒谎”而产生的
信誉危机所带来的损
202失0/10更/28 是不可估量。
26
麦当劳公关示好消费者 • 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总
经理施文哲亲自出面“公 关”,向媒体“声明”称: 自从出现“苏丹红事件”以 来,麦当劳一直都非常关注, 不仅立即进行了自查,更是 积极协同有关部门的检查。 中国麦当劳餐厅的所有产品 以及麦当劳的所有供应商所 提供的原材料在有关部门的 例查中都没有发现这种原料。 麦当劳生意兴隆。
1.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 会的焦 点和热 点问题 ,但倡 导并弘 扬真善 美是永 恒的时 代主题 ,结合 当前反 腐倡廉 和社会 舆论看 ,对忠 臣廉吏 的价值 判断依 然会影 响高考 文言文 的选文 。 2.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 容提示 的默写 ,可先 在头脑 中默背 有关内 容,选 取与提 示相对 应的内 容默写 。如果 默写的 内容印 象不深 ,可先 记得几 个字默 写几个 字,暂 时放过 ,后面 记起来 了再默 写。 3.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 会给出 标题。 同学们 要留意 并仔细 分析文 段的标 题。因 为大部 分标题 本身就 概括了 文言文 的主要 内容。 理解题 目可以 帮助自 己理解 材料的 内容, 从而正 确答题 。 4.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 型即词 语解释 题、句 子翻译 题和内 容理解 题。对 于不同 的题目 则采用 不同的 解题方 法. 5.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 思路, 把握文 章层次 之间的 关系, 并且能 够概括 出文章 各个层 次的含 义。其 次,能 够抓住 文章的 关键语 句,概 括文章 的要点 ,把握 文章的 主旨。 在答题 之前我 们要结 合注释 ,疏通 文意, 读懂语 段。 6.赫鲁晓夫因退一步成就了自己,卡 耐基因 退一步 获得友 谊,由 此可见 ,退一 步不但 给他人 留下一 片天地 ,同时 也给自 己留下 了更宽 阔的天 地。退 一步不 仅表现 了对他 人一份 爱,更 表现了 自己对 自己的 爱,这 种爱已 经超出 了人与 人的界 限,于 社会每 一个角 落中显 示着它 的力量 。 7.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失败还是痛 苦,我 们如果 能快乐 地笑一 笑,高 歌生活 多么好 ,蓝天 白云多 么美, 那我们 就会获 得微笑 的幸福 ,甚至 能拥有 金灿灿 的硕果 。朋友 ,为了 生活更 加美好 ,快快 亮出你 的笑容 吧! 8.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 ,重在 强调能 处理好 自我与 社会的 关系, 养成现 代公民 所必须 遵守和 履行的 道德准 则和行 为规范 ,增强 社会责 任感, 提升创 新精神 和实践 能力, 促进个 人价值 实现, 推动社 会发展 进步, 发展成 为有理 想信念 、敢于 担当的 人。 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 学习的 价值, 具有积 极的学 习态度 和浓厚 的学习 兴趣;能养成 良好的 学习习 惯,掌 握适合 自身的 学习方 法;能自 主学习 ,具有 终身学 习的意 识和能 力等。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
• 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联想、伊利、青岛啤酒、 燕京啤酒在调查中也得到较高的正面评价. 另 外,像安踏赞助CBA联赛、步步高赞助全国女 子排球联赛等,也得到了较高的美誉度评价.
公众对社会组织言语宣传的情况. 包括宣传 的次数、宣传的性质、宣传的力度等.
公众与社会组织行为合作的情况. 如公众对 社会组织融资的合作情况、公众对社会组织 产供销和技术合作的情况、公众对社会组织 产品与服务的接纳情况,以及公众对社会组 织采取其他特殊行动的情况等.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
公共关系的目标: 塑造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社会组织的形象
社会组织的形象是指社会组织 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 和精神面貌, 包括社会组织的 内在气质和外观形象两个方面.
衡量社会组织形象的三大指标
认知度 美誉度 和谐度
一﹑认知度
认知度是指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
2006年9月20日,中国品牌研究院发 布《2006中外品牌美誉度调查报告》.
2006中外品牌美誉度涨幅排行榜
排名 品牌名称 1 联想 2 TCL 3 伊利 3 青岛 5 央视 6 华为
品牌美誉度涨幅(%) 34 29 27 27 26 25
行业 计算机 家电 食品 啤酒 媒体 通讯设备
中国品牌研究院在调查中发现,事件营销、体 育营销等对提升品牌美誉度作用明显.
• 软件(服务)评价:
–公司以“安全、快捷、准点、舒适”为目标,
精心组织运营,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和服务质 量,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服务. 广州地铁的行车安全、快捷舒适、干净卫生 和文明服务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公共关系5-6
公共关系的 三大目标
主要内容
1 3
三大目标的内涵
2
确定三大目标的意义
公共关系工作主要对象
2
【案例】 我为宜家狂!
三大目标
第一节 三大目标的内涵
公共关系目标: 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工作,所欲达到的树立组织 形象、与公众取得和谐的状态。
公共关系的目的:社会组织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
树立组织形象、与公众取得和谐的状态
和谐度的程度,主要是就目标公众与组织的实际关系而言,
一般可分为从“态度赞同”到“情感亲和”,再到“言语 宣传”,最后到“行为合作”这4个档级。
图
组织和谐度衡量的基本坐标图
100% 80%
60%
40%
20%
-5 -4 -3 -2 -1 0 1 矛盾 2 3 4 5 和谐
⊙指标: • 态度赞同 • 情感亲和 • 言语宣传 • 行为合作
服 务
四、组织 形象的分类
1、按内容分: 2、按现实性分: 3、按真实程度分: 4、按可见性分: 单项形象和总体形象 实际形象和期望形象 真实形象和失真形象 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
五、组织形象的特征
1、客观性与主观性 2、整体性与层次性 层次性: 内容多层次:物质形象,精神形象;社会形象 心理感受多面性:不同人不同看法, 同一人(不同位臵、时间)不同看法 要素构成复杂性
9、个性化的产品
10、宣传品
1、组织形象由细节构成 对于公众而言,一个组织的形象是由无数细节 的印象构成的。以一间酒店为例:
空中观光厅
外 观
门庭
大厅
总台
楼层空间
酒 吧
餐 厅
会客厅
会议厅
影 院
游泳池
公共关系目标、职能和原则
埃克森:历史上最昂贵的改名
第三章 公共关系目标、职能和 原则
学习目标:
公共关系以建立对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所开展的具体工作形成其职能范围。在 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之所以能迅速的发展起来,其 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共关系自身的职能对组织的生存、 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极为重要作用。公共关系的职能 广泛而复杂,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看法和概括也不尽一 致,国内外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也有很大差 别,但一般说来,公共关系应该具有采集信息,管理 信息,咨询建议,参与决策,协调商量, 传播沟通, 树立形象等职能。
评价级差调查内容非常评价级差调查内容服务方针正确103060服务方针不正确服务态度诚恳305515服务态度不诚恳办事效率高255010办事效率低信用高30402010信用低有创新性152065无创新性组织首脑有名气105040组织首脑无名气组织规模大206020组织规模小组织形象差距图即将组织形象调查表的结果和组织的理想形象即自我期望形象各用曲线表示在同一张图表上使两者的差距一目了然秘书能直观地看清组织形象中的缺陷便于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
2、组织的外部环境信息
经济环境 科技环境 政治环境 争环境 社会环境
3、组织的公众信息
公众构成 公众需求 公众态度 意见领袖
4、组织的整体形象信息
组 织 整 体 形 象 信 息
1.组织 自我 期望 形象
2.组 织实 际社 会形 象
公共关系的目标公众
公共关系的目标公众公共关系的目标公众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进行沟通、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过程。
公共关系的目标公众是指组织所服务的特定人群或社会群体。
在公共关系实践中,针对不同的目标公众,我们会制定不同的策略和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公共关系目标公众。
1.消费者消费者是任何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因此,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对组织至关重要。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提升消费者对组织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满意度,促进其忠诚度和口碑传播。
具体的策略包括提供真实可靠的产品信息,积极回应消费者的反馈和诉求,通过市场营销和宣传活动加强产品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2.员工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对组织的运营和绩效有直接影响。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激励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的措施包括加强内部沟通,及时传递组织信息和政策,开展员工参与决策和培训机会,举办员工活动和奖励制度。
3.投资者投资者是组织的金融支持者,他们对组织的发展前景和回报潜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增强投资者对组织的信心和支持,提高投资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具体的策略包括及时地向投资者提供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积极回应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和关切,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互动。
4.政府政府是组织运营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与政府建立和维护互信和合作关系,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源。
具体的措施包括积极参与政府公共事务,支持和配合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定期向政府汇报组织的运营情况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5.媒体媒体是公共关系的重要传播渠道,对组织形象和声誉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与媒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传递公司信息,提升组织形象和品牌认知度。
具体的策略包括定期与媒体进行交流和发布新闻稿件,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回应媒体的报道和质疑。
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
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与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的活动,通过各种手段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达到改善企业形象、增强公众支持和促进学习等目的。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多样的,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改善企业形象是公共关系的首要目标之一。
企业形象是消费者对企业的综合评价,包括企业的信誉、品牌声誉、产品质量等方面。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销售额,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企业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媒体、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进行沟通,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例如,企业可以定期发布企业新闻稿,参与公益活动,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等,以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其次,增强公众支持是公共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公众支持是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受到公众支持的企业在面临困难时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帮助企业与公众建立更加亲近的关系,增强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信任。
企业可以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回应公众的关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企业可以定期与消费者进行线下线上互动,回答消费者的问题和疑虑,举办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增强公众对企业的支持。
最后,促进学习是公共关系的第三个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能够不断地吸收和应用新的知识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帮助企业与外界保持高效的信息流通和知识分享,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与媒体、行业协会、学术界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最新的行业资讯和研究成果,以及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例如,企业可以主动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企业决策,组织内部研讨会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行业展览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以促进学习和创新。
总而言之,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包括改善企业形象、增强公众支持和促进学习。
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公众的支持,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公共关系目标制定
公共关系的目标有哪些?⏹确立公共关系目标的重要性公共关系目标是经过组织策划、开展各种类型的公关活动所追求和渴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或标准。
也就是要明确决定“做什么”、“做到什么地步”“要取得什么样的期望成果”。
公共关系目标既是对调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的圆满解决,又是完成公关任务、实现理想构想的体现。
公关目标是公关人员确定的努力方向,也是形象定位的过程,是公共关系全部活动的核心。
确立公关目标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几个方面:1. 确立公共关系目标是公共关系策划的依据。
公关策划必须以目标为核心层层展开,通过实现一个个具体目标,达到理想的公共关系状态。
如果没确立目标或目标不够明确,公关工作机会有极大的盲目性。
2. 确立公共关系目标是指导、协调公共关系工作的依据。
3. 确立公共关系目标为评价公共关系活动效果提供了标准。
4. 确立公共关系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公共关系活动价值的保障。
⏹公共关系目标的分类(一) 从目的上分类1. 传播信息目标2. 联络感情目标3. 改变态度目标4. 引起行为目标(二) 从时间上分类1.长期目标。
它的时间通常在5年以上,是组织长期奋斗的理想目标,一般要求放映出一个组织未来的理想状态,借此统一员工的行动。
2.中期目标。
这是发挥具体指导作用的目标,时间一般为2~5年。
由此确定公共关系需要完成的任务,使得在这段较长的时间里,公关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各项工作可以积极地积累成果。
3.短期目标。
也可以称为年度目标,以1年为限。
这是公关部年度工作计划的核心。
4.项目目标。
它为专门的公关活动而制定,其时间段是没有统一限制的,视专题活动自身起止时间而定。
(三) 从规模上分类1. 宏观目标2. 中观目标3. 微观目标(四) 从组织的要素上分类1.CIS的目标2.组织文化的目标3.CS的目标4.名牌战略的目标这些要求相辅相成,构成组织的整体形象。
(五) 从效果上分类1.最优目标2.满意目标确立公共关系目标的要求公关策划所依据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控性。
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
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本章概要既有的组织形象评估概念“知名度”、“美誉度”、存在着欠缺,因而提出应以“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作为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
认知度侧重公众对组织进行道德价值的评判,其中,和谐度主要是就组织与目标公众的关系而言。
这“三大目标”的提出,其意义在于:使“公共关系”具有了独立存在的个性化标志,使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具有了可比照性,并使公共关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目标。
最后,对“三度”的分解与量化确定作了阐述。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的系统,明确的目标是社会组织的显著特点之一。
组织目标指的是组织争取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是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而公共关系目标则是组织目标的一个子系统,指的是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工作,所欲达到的树立组织形象、与公众取得和谐的状态。
与组织目标一样,公共关系目标也是一个变量,有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特定目标之分;但它与组织目标在一个时期往往由特定的工作重心派生出特定的目标不一样,公共关系目标由于涉及的主要是组织与公众的长远关系,其制定与衡量便有着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社会组织的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即本章所要阐述的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
第一节三大目标的内涵毋庸讳言,在我们既有的公共关系教科书中,公共关系目标的表述一直为“知名度”、“美誉度”,然而,伴随着公共关系实践与理论的交替推进,“知名度”、“美誉度”的“二度目标”指提法,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来:其一,“知名度”的本身无法作量的分解,即它表示的仅仅是组织被知晓的广度,而无法表示组织被认识的深度。
如一个组织仅仅被公众知道名称,与既被公众知道名称又被公关知道其运行信息,其引发的结果必大不一样;而组织更多的信息被公众所知晓却是“知名度”无法涵盖的。
其二,仅以“知名度”与“美誉度”来表达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很多程度上表示的是组织的非公众对组织的知晓与评价,虽然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非公众的良好评价,但从组织存在的本质上看,组织更需要的是与目标公众取得和谐,在目标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本章概要既有的组织形象评估概念“知名度”、“美誉度”、存在着欠缺,因而提出应以“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作为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
认知度侧重公众对组织进行道德价值的评判,其中,和谐度主要是就组织与目标公众的关系而言。
这“三大目标”的提出,其意义在于:使“公共关系”具有了独立存在的个性化标志,使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具有了可比照性,并使公共关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目标。
最后,对“三度”的分解与量化确定作了阐述。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的系统,明确的目标是社会组织的显著特点之一。
组织目标指的是组织争取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是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而公共关系目标则是组织目标的一个子系统,指的是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工作,所欲达到的树立组织形象、与公众取得和谐的状态。
与组织目标一样,公共关系目标也是一个变量,有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特定目标之分;但它与组织目标在一个时期往往由特定的工作重心派生出特定的目标不一样,公共关系目标由于涉及的主要是组织与公众的长远关系,其制定与衡量便有着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社会组织的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即本章所要阐述的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
第一节三大目标的内涵毋庸讳言,在我们既有的公共关系教科书中,公共关系目标的表述一直为“知名度”、“美誉度”,然而,伴随着公共关系实践与理论的交替推进,“知名度”、“美誉度”的“二度目标”指提法,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来:其一,“知名度”的本身无法作量的分解,即它表示的仅仅是组织被知晓的广度,而无法表示组织被认识的深度。
如一个组织仅仅被公众知道名称,与既被公众知道名称又被公关知道其运行信息,其引发的结果必大不一样;而组织更多的信息被公众所知晓却是“知名度”无法涵盖的。
其二,仅以“知名度”与“美誉度”来表达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很多程度上表示的是组织的非公众对组织的知晓与评价,虽然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非公众的良好评价,但从组织存在的本质上看,组织更需要的是与目标公众取得和谐,在目标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如广州“白云山”,郑州“亚细亚”一度追求的只是“知名度”与“美誉度”,但由于与内外部的目标公众不相和谐,以致经营出现困境。
如此,一定意义上“二度目标”远离了组织利益的关注点,即脱离了社会组织的实际。
其三,由上述两点决定,“二度目标”对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的要求来说存在着不周延现象,也就无法合理的分解以及周密的量化统计,如此,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只能作模糊的判断;而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实践所需要的现代科学,如果不能得到量化的衡量与操作,则另一方面难以上升为真正的科学,另一方面对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也缺乏精确的指导。
鉴于以上不足,我们设计出“认知度”、“美誉度”和“和谐度”这“三度目标”来作为进行组织公共关系目标量化衡量的统一标准。
一、“认知度”的内涵“认知”,英文cognition,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该心理学流派主要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研究认知和认识活动,如此,“认知”即认识知晓之意。
世界最大的公共关系公司博雅公司,1997年对公共关系作了全新的诠释,认为公共关系即“认知管理”。
由“认知”转换过来而为公共关系目标之一的“认知度”,表述的是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其包含被认知的深度、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
比如,一个企业的企业名称,产品商标、行业归属、历史沿革、主要产品、产品特征、经营状况、法人代表等诸多具体信息在多大范围内被公众所知晓,在多深的程度上被公众所认识,合起来则为这个企业的“认知度”。
“认知度”与“知名度”相比,其内涵更加丰富。
它不仅可以指组织的名声在多大范围内被公众所知晓,而且指组织有多少信息被公众所认识。
一般来说,公众如果只闻组织名,即“知名”,对组织的意义并不很大;而在知名的基础上,公众对组织的认识越多、越深,对组织的意义或作用就越大。
如某公众群只知道“海尔”,可谓“海尔”在该公众群中拥有知名度;但该公众群如果还对“海尔”的产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海尔”的产地——青岛,“海尔”的内部管理——“日清日毕”、“日清日高”、“零缺陷”等,“海尔”的当家人——张瑞敏,“海尔”的发展历史——砸不合格冰箱的故事、“琴岛·利勃海尔”向“海尔”的演变等,“海尔”的深层文化——以“真诚到永远”理念为核心的“海尔文化”等都有认知,那么,应该以“认知度”表达的后者,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显然就比前者重要得多。
因此,任何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其目标之一就是追求拥有较高的认知度。
认知度的确定首先取决于组织别认知的广度,其广度的确定宜建立在组织被公众认知的一定区域的级别之上。
其区域级别共有A-国际、B-全部、C-大区、D-省区、E-当地等五个级别(见图5-1)。
图5-1 组织认知度区域级别图在图5-1中,E-D-C-B-A,呈一种层层递升、扩大的关系,也是现实中任何一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认知度大小在区域上的反映。
这5个级别的划分,使得认知度的定量确定有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否则,认知度仅以百分比来表示,则缺乏可比性。
而这5个级别的确定,则建立在该组织的规模和档级、与之发生关系的公众分布、媒介传播曾经所及的范围等量化数据的基础之上。
比如,邯郸钢铁公司是大型企业,与之发生关系的公众分布于全国范围,中央级的传播媒介层对其进行过多次报道传播,全国国有企业曾经掀起“学邯钢”的热潮。
如此,在经过一定数据取证之后,就可以确定该企业具有“B级——全国级”的认知度。
其次,认知度的确定建立在公众对组织信息认识知晓深度上。
一个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其产生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对于一般公众来说,当然不可能对任何组织的任何信息都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就需要把组织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信息要素按照由深入浅、由表及里的排序列举出来,通过对公众的调查,从而确定组织被公众认知的深度。
这些基本的信息要素为10个,其排序与量化的认知度,可从“组织要素认知度坐标图”得以显示(见图5-2)。
在图5-2中,横坐标上的10个要素越靠近0的要素,越是表层的,浅层的要素;越远离0的要素则反之。
在这些要素中,所需要说明的有两个概念:一是“交换物”,其包括企业向公众提供的具体商品——物质产品与无形服务、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向公众提供的各类服务。
之所以称“交换物”,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一个组织只有以特定的、有形或无形的“交换物”服务于公众,它才会有生存的价值。
二是“个性概念”,指的是组织曾经引起公众瞩目的个性信息,如个性化的管理经验、个性化的“交换物”、个性化的信息发布。
“个性概念”是一个组织创新能力的概括性反映,也是一个组织形象引起公众瞩目的重要特征。
由于深层的、里层的要素是由浅层、表层的要素深化而来,虽然它们彼此之间多多少少有着重要与次重要之分,但为简化操作考虑,我们依然赋予同样的系数——“1”。
对组织10要素认知度调查的百分数,会在坐标图上显示出波浪曲线,也就必然会呈现3种不同的变量值,即:众值,即10要素中所占百分比最高的变量值;中位值,即10要素中按百分比的高低排序,从中央位置所取得变量值;均值,即10要素百分比的平均值。
如果进行深入研究,这3种变量值都是值得重视与运用的,而在一般对组织认知度进行衡量确定的操作中,可以重点采用均值。
其计算公式为:公式中,——所调查到的变量值得总和,即百分点的总和;N——所调查的要素总数。
在认知度的调查中固定为10。
假设一个组织的为632.2,再除以10,其均值X则为63.23;为了使组织的认知度便于把握,我们将每10个百分点归为1个档次,那么,该组织的认知度则为6档。
如此,再与前面所确定的级别相结合,这个组织的认知度的完整确定则为6A、6B、6C、6D、6E中的一个。
试以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公司为例,其认知度是这样确定的:经调查,“傻子”因作为个体经济的代表得到特殊传播的缘故,其认知的广度可确定为“全国——B级”,而认知度衡量的10个要素的数据则分别为:组织名称:62.5地理位置:47.0行业归属:56.2规模档次:38.3发展历史:32.0组织业绩:34.4交换物(瓜子):61.8组织领导(年广久):53.5个性概念:8.9深层文化:22.0在这组数据中,占百分比最高的量值,即“众值”,则是62.5;而10要素中按百分比的高低排序,从中央位置所取得变量值、即“中位值”,则是47.0与38.3;而我们所要采用的“均值”,即10要素百分比的平均值,则以——所调查到的变量值的总和——百分比的总和416.6,除以N——所调查的要素总数10,得出“均值”为41.66.按0~10为0档级、10~20为1档级进行累推,41.66则为4档级。
如此,傻子瓜子公司的认知度的指标即可以确定为“4B级”。
下面,我们将组织认知度的所有档级列表如表5-1所示。
从上面的一览表上,显示出斜线的右上方为9A级,也就是组织认知度的最高级;而斜线的左下方为OE级则是组织认知度最高等级。
可以说,任何一个组织的认知度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对应点。
二、“美誉度”的内涵美誉度,即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公众给予美丑、好坏评价的舆论倾向性指标。
美誉度与认知度不同的是:认知度是中性的,不存在道德价值的判断;而美誉度则是有褒贬倾向性的统计指标,是对组织道德价值的判断。
因此,一个组织有可能“先天不足”,认知度只能限制在当地E级,但它却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拥有比C级、D 级,甚至A级、B级认知度的组织更高的美誉度。
不同的社会组织,其美誉度的体现有不同的内容。
如企业的美誉度与政府的美誉度其衡量的角度就不尽相同,而生产性产业与服务性企业的美誉度也有不同的要求。
但美誉度作为舆论倾向性指标,又是有共性的,任何组织都应该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中得到衡量,这个指标体系的分解我们将在第三节介绍,但它赖以进行的基本坐标图如图5-3所示。
在这个坐标图中,“美誉”、“满意”、“好”为肯定性舆论倾向的一极,即正极;“毁誉”、“不满意”、“不好”为否定性舆论倾向的一极,即负极。
每一极以5个等级划分,以便打分量化。
以此坐标图为基础,还可以演化为“十分赞赏”、“赞赏”、“比较赞赏”、“无所谓”、“不够赞赏”、“不赞赏”、“极不赞赏”等相类似的衡量方法。
但从简便、可数量化的角度上看,以正负5级等级、加百分比的衡量方法却最便于操作,最能相对准确地反映组织美誉度,因此,上图可视做基本坐标图。
该基本坐标图可以用于美誉度分解后的各个要素衡量之上,但最后依然要归于组织整体美誉度的基本坐标图。
图上依然会取出众值、中位值、均值等3个变量值;但从美誉度的衡量最后应落到等级上考虑,我们采取的是众值——所占百分比最高的变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