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演示实验》教案——王国胜

合集下载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课)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课)教学设计

“自主?和谐?高效”课堂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案例设计学科:初中化学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型:实验课姓名:朱丽学校:东营市胜利第四十六中学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教学重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突破措施: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和谐?高效”课堂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准备更充分,课前我将预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发放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教材,自主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由于本节课是实验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前我为每一个学习小组培训了一名实验助手,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对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帮助。

对于实验活动,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精讲等方式解决在交流展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1.预习(1)【旧知回顾】为,其目的是因???(2)???课前,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由教师提前对本实验进行培训,要求他们达到熟练的程度,然后在课堂上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大多缺乏实验动手能力,而课堂上教师的关注度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操作都进行指导和规范,因此,在课前为每个小组都培训实验助手帮助老师对实验操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和帮助,不仅效率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意图:(1)“旧知回顾”部分的内容都是前面已学过且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

通过旧知回顾,再次巩固高锰酸钾的性质、收集氧气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氧气的性质等知识,为本节课制取氧气并巩固其化学性质作好充分的准备。

(2)新知预习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给出,对学生预习程度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学生除了阅读教材外,也可借助参考书等辅助资料来完成。

通过新知预习,在熟悉本节课内容的同时,为小组讨论及展示作准备。

实施策略:预习的内容都是由学生课前自学,尝试完成。

对于【旧知回顾】的内容,在课前由科代表将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将答案更正,并在候课时全班齐声朗读,既巩固了知识,又能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状态。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安装的拔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搜集。

2.经过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进一步掌握氧气的性质。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安装及其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纯熟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教学内容一、复习发问:实验室制取氧气普通用甚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写?【先生活动】回答药品,板书文字表达式。

二、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多媒体展理想验目的、用品,先生检查桌子上的用品。

实验步骤:多媒体展现检查安装气密性的安装、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安装与搜集安装,【教师发问】1.如何检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左侧安装的气密性?2.右图的试管口要略向倾斜,为甚么?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甚么要放一团棉花?4.用排水法搜集气体,甚么时分开始搜集气体?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搜集氧气的操作步骤:(1)(2)(3)(4)(5)(6)(7)6.上图中,部分是发生安装,选择气体制取发生安装的根据是;部分是搜集安装,选择气体搜集安装的根据是。

三、制取氧气1.提出成绩: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如何操作?2.实验内容:高锰酸钾法制取4瓶氧气,3.操作步骤:4.搜集方法:5.验满方法:6.检验方法:【先生考虑】?1.如何检验安装气密性?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缘由是?3.试管夹夹试管的地位?4.加入高锰酸钾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缘由是?5.伸入试管内的导管露出塞子不宜过长,以免6.给试管加热时要先,然后在集中部位加热。

7.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搜集,缘由是,当气泡再进行搜集。

8.搜集气体的方法:9.中止加热时,先要把然后再,缘由是。

四、验证氧气的性质【练习回顾】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色味,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的气体,具有,是一种常用的。

氧气的用途:五、课堂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氧气的性质:六、拓展:【中考链接】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加热条件下迅速反应制取氧气,现有以下实验安装图,回答以下成绩:A B C D E(1)(填序号)利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安装是;搜集氧气可选用的安装是,缘由。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钙或使用电解法制取氧气。

以下是一个涉及到氧气的实验教学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理论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及讨论。

实验目的:1.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2.学习使用电解法制取氧气;3.观察氧气对燃烧的影响。

实验器材和试剂:1.电解槽2.两个碳棒电极3.电源4.硫酸铜溶液5.几滴苏打水溶液6.实验草图、数据表格和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一、理论介绍(10分钟)1.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重要性;3.简要介绍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将电解槽中的两个电极插入,并连接电源;2.在电解槽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以便电解的进行;3.打开电源,调整电流强度,使溶液中的电解反应持续进行;4.在电解过程中,观察电极和溶液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20分钟)1.观察实验现象,补充实验观察记录表;2.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氧气会在电极上产生,并观察到气泡的形成;3.讨论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可燃和支持燃烧等;4.进一步讨论氧气的应用和重要性。

附加实验(选做):1.在一个小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2.将一根点燃的火柴悬靠在容器口处,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3.使用一小部分电解制取的氧气将火柴重新点燃,观察燃烧情况的变化;4.结论:氧气可以使燃烧更加剧烈。

注意事项:1.实验中需戴上安全眼镜、实验服和手套;2.关注电解槽电压和电流强度,确保安全操作;3.废液处理:将硫酸铜溶液稀释后,流入废液容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并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讨论,加深对氧气的认识。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到的仪器和装置。

2.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制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能完成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了解其燃烧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药品和仪器的选择领会实验装置选择的方法。

2.通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初步学会设计和进行实验。

3.通过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实验练习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及现象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课程设计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实验之一,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会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次探究活动,一次是利用选择好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另一次是将木炭、铁丝这些不同种类的物质分别在收集的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学生毕竟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综合的实验操作,为了操作的安全性,也为了避免学生走弯路,活动前老师组织学生分析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充分的准备下学生的体验活动顺利开展了。

最后,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之后都要进行总结反思,交流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警醒其他同学,而老师在学生的阐述之后,也适时进行总结提升。

三、学情分析化学是初三刚开的一门课,化学实验对初三的学生来说又极具吸引力,学生对本节的实验兴趣很高,求知欲非常的强烈,但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节探究实验课,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加上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不强,就要求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做好引导,来完成本节的教学。

四、重点难点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

难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班级:九(2)班教者:王振兴时间:2013年9月18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练习仪器装配、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1)知道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的方法。

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实验准备:(1)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及酒精灯、双孔塞和分液漏斗、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坩埚钳、棉花、火柴。

(2)高锰酸钾、双氧水、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1.复习提问:(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因为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

]2.展示目标:见本课时目标。

二、自主探究,分组合作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2.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和收集方法?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是怎样的?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5.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案,看那组设计的又快又合理。

讨论后各小组①板书反应原理②展示连接好的发生装置并回答问题2和③收集装置并回答问题3)。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找到注意事项(若是不 注意的地方。 注意,后果如何,再用 4、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制取氧气,每 多媒体播放反证现象) 学生实验 动手实验,制取氧气 组制取两瓶,其中一瓶中留有少量的水, 开始实验,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大家一定要 注意安全。 巡视指导 5、氧气我们已经制取完了,那你知道氧气 有哪些性质呢,我们怎样来证明呢,请同 阅读教材 学们继续看书 46 页,2 分钟,
难点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探究内容
学生主体活动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内容 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许多危重病人需要输 氧急救,我们到高原地区有时也需要吸氧,
创设情境 学生倾听
这些氧气是通过工业大量制取的,那我们 在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这节课我 们就来研究(课题)(板书),大家先回
回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忆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
2
探究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内容 大家都看明白了吗?接下来我们就以 学生主体活动内容 小组为单位,利用自己制取的氧气来验证 一下。 开始实验,观察实验现 巡视指导
演示实验 象
6、大家都看清楚实验现象了吗?谁愿意到 前面给大家演示一下。
请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演 7、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在实验中都 示 交流讨论 板书符号表达式 8、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了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方法以及氧气的性质,在实验的过 练习 谈收获和实验中出现的 程中你有哪些问题和收获,谁来谈一谈? 问题 小组讨论,抢答,小组 加分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与探究课,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高, 动手能力较强, 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 通过实验活动熟悉一些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室制氧气原理的理解。在以 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 的兴趣。 9、反馈训练。 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2.实践作业:
-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消毒剂、催化剂等,尝试在家中制取氧气,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调查报告:了解氧气在医疗、环保、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展示氧气的实际价值。
3.思考题:
-分析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阐述氧气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探讨氧气助燃性和氧化性的原理,举例说明这些性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认识尚处于初步阶段。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同时理解氧气的特性和应用。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2.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细节及安全注意事项。
-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氧化反应的判断。
-将氧气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氧气的室制取与性质》,通过学习,我们将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应用。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
-氧气的制取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等。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等。
-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2.实验演示: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强调操作注意事项和实验安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气体的制取,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提供思路和方法。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先介绍氧气的性质,让学生对氧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引出氧气的制取方法。

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重点介绍了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同时,还介绍了氧气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气与木炭、铁丝、蜡烛等物质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的一些基本性质,但对于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探究还比较陌生。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知道氧气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用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科学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时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氧气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去制取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实验吧!二、推进新课1.氧气的制取根据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参考装置][讨论交流]①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②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④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⑤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进行实验]阅读教材第45页相关内容并根据讨论交流得到的信息,总结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组装仪器,进行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实验)。

2.氧气的性质[进行实验]复习之前学习的有关氧气性质的相关知识,归纳出做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实验)。

板书设计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装置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验满方法氧气的性质: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实验探究课,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由于制取氧气的实验要求较高,注意事项多,所以学生的操作看起来还是不太熟练。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3学会氧气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3.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氧气的存在和作用。

1.2提问:你们对氧气有什么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知识讲解2.1讲解氧气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助燃性等。

2.2讲解氧气的用途,如呼吸作用、氧化反应等。

2.3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3.实验操作3.1分组实验:每组同学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操作。

3.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实验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4.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巩固练习5.1教师布置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练习题。

5.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作业布置7.1布置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课后作业。

7.2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通过互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在空气中呼吸?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该实验是依据学生已掌握的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知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理论知识,以及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积累的经验而设计的一次综合性实验,对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认识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都有极大的帮助,为学生以后学好、用好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知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积累的经验,学生早已渴望能亲自动手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并验证其性质,为此,学生主动预习了实验有关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本次实验的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并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能熟练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加热等化学实验基础操作,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意识。

(2)体验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能熟练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加热等化学实验基础操作,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五、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教材分析在对氧气的制取、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对基本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演示、讲解。

并且学生对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已有了一定的印象。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我在上课时充分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设计思路学生在课堂上显的比平时拘谨了一些,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敢积极主动的应答。

小组实验探究合作顺畅,课堂气氛较活跃。

由此也显示出教师对课堂组织、调控和应变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通过课后评测,大多数学生对课标和本节课要求的知识点与技能较好掌握。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2.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会填写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五、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六、教学难点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焰上灼烧至红热,放在燃烧匙里,立刻缓慢地由下而上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有什么现象?(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端绑有火柴的螺旋状细铁丝,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

待火柴即将燃尽时缓慢地由下而上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留有少量水),观察现象。

(3)蜡烛在氧气里燃烧用燃烧匙固定一小段蜡烛,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2)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等;(3)学会使用氧气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试管、酒精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制备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注意实验安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氧气的基本性质;(2)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3)氧气的实验验证。

2. 教学难点:(1)氧气的制备原理及实验操作技巧;(2)氧气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导管、单孔塞、双孔塞、澄清石灰水、铁丝、木炭等;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过的气体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新的学习内容;(2)提问:你们对氧气有什么了解?氧气有什么特殊之处?2. 知识讲解:(1)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2)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等;(3)讲解氧气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试管、酒精灯等。

3. 实验演示:(1)演示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2)演示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3)演示氧气支持燃烧的实验,如铁丝燃烧、木炭燃烧等。

4. 学生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行操作制取氧气;(2)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3)学生实验结束后,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方法;(2)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案(1)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案(1)
课时教案
课题: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
课时
课型: 实验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掌握用 KMnO4 制取 O2 的方法
总序第 个教案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批注
教学重点: 了解 O2 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用 KMnO4 制取 O2 的方法
教学用具: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4、木炭、 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2、
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
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 O2 是一种化学
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教学反思: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 后滴入石灰水,振荡。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 O2 瓶中。
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
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
1、
,CO2 使石灰水浑浊
教学方法: 探究法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2、装,往试管中装入 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 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 片倒立在水槽中。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6、收, 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 取出正放于桌上。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8、灭,最后熄灭酒精 灯。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与制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3)学会使用氧气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注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的理解;2. 氧气的制备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氧气发生器、集气瓶、导管、火柴、铁丝等;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等;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氧气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制备氧气?2. 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1)介绍氧气的颜色、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2)学生观察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过程,了解氧气的溶解性。

3. 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1)介绍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2)学生实验观察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过程,分析反应原理。

4. 学习氧气的制备方法:(1)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等;(2)学生分组实验,操作氧气制备过程,观察实验现象。

5. 总结与评价:(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6.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整理实验报告;(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教师还应考虑是否有学生对某些概念或操作不够清晰,以便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或下一节课进行复习。

七、课堂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备方法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精编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精编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认识催化剂概念的要点,能说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学会区别和判断这些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设疑 -- 思考 -- 总结 -- 应用(动手实验)。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材料】(1)实验药品 : 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2)实验仪器:试管 5 支、酒精灯、铁架台、小木条、火柴【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激(体验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全体同学参与并谈导入新课趣多久?感受导(图片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观后谈感让学生明确入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受本课的学习(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思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图片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实(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验问题。

参照教材 P37图 2— 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探现原快实验编号象因慢究①过氧化氢溶液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观看了解氧气工业制法。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设计
顾胜利
【期刊名称】《化学教学》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上海初三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神奇的氧气”中一个教学内容“怎样得到氧气”,它与老教材有明显不同之处:同时介绍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两种方法,一是用氯酸钾制氧气,一是用双氧水制氧气,初中阶段的主要两套制取气体的装置在同一内容中的呈现。

创设了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演绎能力的情景。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顾胜利
【作者单位】江南中学,上海,2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3
【相关文献】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教学设计 [J], 宗桂元
2.初三化学综合复习课中融合STEM理念的尝试——以复习课"实验室制取氧气中关于'少量'的探讨"为例 [J], 罗思阳
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检测一体化实验设计 [J], 杨梅
4.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检测一体化实验设计 [J], 杨梅
5.“教、学、评”一体化在学生实验中的实践与思考--以学生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 [J], 沈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演示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初步了解利用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亲手实验,对活动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合作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亲手实验,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1.回顾工业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活动探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选择装置
【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并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讨论装置的使用范围。

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

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上图):
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图二:适合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
【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如上图图三);
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如上图图四)。

【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学生倾听并参与课堂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让组内同学充分讨论并设计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


(三)操作过程、实验演示
【分析】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操作重点:
1.组装仪器:铁架台的使用练习,固定大试管,明确大试管与酒精灯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和整合点:观看录像1,接着学生练习两次。

铁架台的使用属于操作不容易规范的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使用铁架台,时常会出现大试管脱落或被夹碎等情况,通过这样的练习可让学生迅速熟悉铁架台的使用,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其次是确定大试管及酒精灯的相对位置,减少安装失误。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中试管的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注意事项:手握试管的位置;导气管的安装与拆卸。

教学方法和整合点:观看录像2,学生倾听、观察和思考。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属于操作不易规范的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许多学生因手冰凉、或手握试管面积过大、时间过长、手握试管的位置不正确,导致导管排不出气泡,造成检验气密性失败;另外导气管如何科学合理的安装与拆卸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亟待规范,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3.装入药品、棉花:先装高锰酸钾,然后装棉花,关键是装药品的方法。

注意事项:注意纸槽与钥匙的配合;装入高锰酸钾和棉花的用量多少的问题;高锰酸钾散落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和整合点:观看录像3和4并思考问题。

用纸槽装入高锰酸钾等操作属于为了讲清实验方法,需要反复做的、操作不易规范的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由于使用纸槽、钥匙、大试管、药品之间需要配合,所以装入高锰酸钾有一定难度,教师示范时学生不可能全部看清楚,需要反复做给不同的学生看;高锰酸钾的污染;高锰酸钾和棉花的用量多少也很重要,会影响到实验的成败或造成药品的浪费。

本设计可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4.固定仪器:组装顺序是先下后上,从左到右,调整固定好整个装置。

注意事项:调节大试管底部药品的位置;调节好水槽与导管的距离;用水将集气瓶中空气排出的方法;毛玻璃片在水中的位置等。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学生倾听、观察和思考。

【设计意图:科学合理的安装好实验室制氧装置。


5.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注意事项:废弃火柴投放的位置(一般放在一只废弃的易拉罐里);预热时可以再次调整大试管与酒精等的位置(上、下)。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学生倾听和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加热方法;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置;练习使用酒精灯对物质加热及练习使用铁架台。


6.收集气体: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当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了。

水下盖好玻璃片,取出正放。

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当气泡均匀、快速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进行收集。

另外,在收集过程中可以使用左手拿酒精灯,调整加热位置,右手扶集气瓶;收集满时,先移出导管和集气瓶,再熄灭酒精灯。

将装置放到安全位置,让其冷却,最后拆除清理。

(1)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要验满,注意验满的方法,即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学生倾听、观察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科学合理的收集氧气。


7.闻气体气味:注意动作要正确。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学生倾听和观察。

【设计意图:学习科学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8.检验氧气性质:用带有火星的火柴或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带有火星的火柴木条有时需要深插入集气瓶,因为闻气味时会散失一部分。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学生倾听和观察。

【设计意图:更加合理的验证氧气的性质。


9.填写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实验报告要客观填写,不能主观臆造。

教学方法:学生倾听和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整理实验台,清理仪器和物品(包括用酸性双氧水清洗试管,复习催化剂概念)。

教学方法和整合点:教师演示,观看录像5;学生倾听、观看、回答问题。

以往实验结束后,制氧气的大试管学生都直接交给老师,由老师清洗或将试管扔掉,因为锰污迹很难去除,普通洗涤方法效果都很差,而且清洗的方法所包含的原理也不容易拓展到实际生活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完成整个实验,学会处理锰污染物,巩固催化剂的概念,加强对催化剂的理解,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四)归纳练习、巩固提高
【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实验操作步骤简称为“组、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租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回答】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三、课堂练习
例如,在标准状况下,部分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所示,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你发现的规律是。

(2)实验室制取氨气(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7,且易溶于水),用法收集。

答案:(1)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密度就越大。

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向下排空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检验奠定了基础。

五、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P42页习题2、3、4
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2.B
教学方法:教师归纳小结,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注重归纳思想在教学中的早期渗透,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布置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一、选择装置
二、操作过程
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熄
收集:(1)排水法
(2)向上排空气法
七、教学反思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亲自动手制取物质,科学规范的操作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本设计从实际出发,通过创新的讲解与展示活动,成功解决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要点、难点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检验氧气的性质实验。

实验中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按照操作要求完成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积极动手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