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必考知识点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必考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必考知识200点【考点1】人力资源概念广义: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

期限: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考点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类型内容战略规划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组织规划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

制度规划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人员规划对企业各类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和补充的整体规划。

费用计划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

职业生涯规划完整的职业生涯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构成。

【考点3】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1.社会性2.流动性3.不规则性4.连续性5.新陈代谢性6.浓缩性7.替代性【考点4】企业规划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考点5】企业规划信息采集的程序1.调研准备阶段(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研(3)确定调研目标2.正式调研阶段(1)相关信息的来源。

(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3)实地调查。

【考点6】企业规划信息采集的方法1.档案记录法2.调查研究法(1)询问法(2)观察法【考点7】企业规划信息分析1.可靠分析法2.数理统计分析3.综合比较分析【考点8】企业规划信息的应用1.企业规划信息的传输2.企业规划信息的存储3.企业规划信息的检索【考点9】企业劳动定额的概念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免费下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

【免费下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பைடு நூலகம்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总结(考前必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总结(考前必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总结(考前必看)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2?组织规划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4?人员规划5?人力资源费用规划2.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2?系统性3?针对性4?及时性5?适用性没有科学性3.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研3?确定调研目标4?正式调研4.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1?档案记录法2?调查研究法①询问法1当面调查法2电话调查法(适用于及时采集)3会议调查法(缺点:受时间地点限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见解,容易被他人影响)4邮寄调查法5问卷调查法②观察法1直接观察法2行为记录法5.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1?可靠性分析2?数理统计分析3?综合比较分析 SWOT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6.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1?企业组织信息的传输2?存储3?检索没有收集7.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8.劳动定额的种类1?按表现形式①时间定额 2工时/件②产量定额 30件/工日③看管定额台/人④服务定额 1名客房服务员每天负责打扫10间客房⑤工作定额⑥人员定额2?按实施范围①统一定额②企业定额③一次性定额①现行定额②计划定额③设计定额④不变定额4?按编制的综合程度1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5?按指定方法1经验估工定额2统计定额3技术定额4类推比较定额9.劳动定额的制定基本要求—“快准全”10.计算看书11.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1?设备工具有关2?生产过程生产情况3?操作方法4?劳动力的配备和组织5?工作地点6?规章制度12.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1?技术依据2?经济依据3?心理生理依据13.企业制度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1?经验估工法满足快和全2?统计分析法3?类推比较法4?技术定额法14.统计定额的制定计算看书15.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2?系统性3?综合性4?应用性5?科学性没有特殊性16.相关概念1?任务,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劳动活动2?职务,岗位名称,是对某一工作岗位的特定指称eg局长,经理3?责任,根据劳动分工与协作的要求,规定员工在本岗位范围内对事对物对人所承担的各种义务4?职责,职责范围,职责是岗位的职务任务责任的总称,对岗位员工全面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从时间空间上所作出的界定5?职权,职务范围内所应该具有的权力6?权限,对职权范围的具体规定7?岗位,也叫职位,是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务职责构成的8?工作①泛指体力和脑力劳动活动②专指职业③狭义:若干项专门任务9?工作族,两个或以上工作的集合职业,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某种工作17.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1?系统的原则2?能级的原则3?标准化4?最优化没有经济化和客观性18.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2?现场观测3?书面调查19.工作岗位调查方法简答!1?岗位写实定义—是按时间消耗的顺序,对某一岗位的员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种类—5种个人,工组,多机台,特殊,自我2?作业测时定义—是以工序或者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研究作业活动的一种方法3?岗位抽样定义—是统计抽样法的具体运用,对工作岗位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得到的数据对总体状况作出推断的一种方法作用—用于调查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内容等数据资料掌握各工时消耗情况,为制定标准提供依据用于研究运转情况,调查设备的利用率用于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特点—适用范围广;节省时间经费;数据真实可靠;测定人员不用整天连续在工作现场进行观察4?其他方法①技术会议法/专家讨论法②结构调查法③日志法没有固定格式必须当天完成不能第二天再补④关键事件法有助于鉴别出本岗位工作的中心内容⑤设计信息法⑥活动记录法采用现代数字工具eg摄像机等采集的信息真实可靠但是投入⑦档案资料法20. 企业员工的统计1?人数统计/平均人数统计2?结构统计 eg年龄性别21.员工平均人数统计,结构统计月季年计算看书22.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1?为合理安排计划提供依据2?为成本核算提供依据3?为合理发放报酬奖励提供依据23.工作时间的构成1?日历时间,是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2?制度公休时间,法定的公休日104和节假日11天3?制度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时间,员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为20.83天,工作小时数为166.67小时4?缺勤时间5?出勤时间6?停工时间,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由于企业的原因没工作eg 材料中断检修设备7?非生产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由于行政原因... eg 选举,党组织活动8?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9?加班时间全部实际工作时间24.工作时间的核算计算看书25.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1?人工成本,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年)1工资项目2保险福利项目2?人力资源管理费用1招聘费用2培训费用3劳动争议处理费用 eg法律咨询费26.企业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原则1?合法合理2?客观准确3?整体坚固4?严肃认真27.编织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预算原则“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28.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核算的要求1?加强费用开支的审核和控制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3?适应企业特点,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核算方法29.人力资源微观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导致的成本1?直接成本2?间接成本,不会立即发生1工作态度,员工热情不高2交流,员工不愿交流导致管理者决策失误3工作关系,员工与管理者缺乏信任和尊重,不能相互配合没有“离职率高”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人员配置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得其人,人得其位适才适所得原则,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物力,财力资源的有效结合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2.人员招聘的意义1?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有效招聘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强组织创新能力3?可以扩大组织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4?减少离职,增强内部凝聚力3.企业人员补充的来源大题1?内部招聘: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重聘优势1准确性高2适应较快3激励性强4费用较低局限1因为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2容易近亲繁殖3容易出现照顾性提拔的倾向2?外部招聘优势1带来新思想新方法2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局限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2进入角色慢3招聘成本高4决策风险大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4.竞聘上岗大题是企业从内部劳动力市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之一理论基础是能岗匹配原理5.人员招聘面临的问题大题1?计划期内,将有哪些岗位出现人员空缺?有哪些岗位需要补充或储备人才?2?计划期内需要招聘人员的岗位有何要求?需要招聘多少人,招聘怎么样的人?3?企业人员招聘的主要来源是什么?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补充人员?如何补充?4?采用哪些具体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对应聘人员进行初选?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细选,精选,确认出若干符合条件的候选人?5?在上诉人员选拔的各个阶段中,面试、笔试、素质测评、心理测评等各种人事测量将如何进行组织,分别起到哪些主要作用?6?在人员招聘中本企业各类的员工调配和升迁将处于何种地位?各类岗位人员的升降将如何合理安排?6.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大题?简答1?准备阶段1进行人员招聘的需求分析,明确哪些岗位需要补充人员2明确掌握需要补充人员工作岗位的性质特征和要求3制定各类人员的招聘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人员招聘策略2?实施阶段核心最关键1招聘阶段2筛选阶段3录用阶段3?评估阶段7.内部招聘来源的选择(提供机会强化动机增强责任感)1?内部提拔2?工作调换3?工作轮换4?重新聘用5?公开招募没有网络招募8.外部招聘来源的选择1?各级劳动力市场2?学校招聘3?竞争对手与其他企业4?下岗失业者5?退伍军人6?退休人员9.在组织内部招聘时应该注意1?避免长官意志的影响2?不要求全责备3?不要将人才固定化4?全方法发现人才10.招聘信息的产生与收集招聘工作一般是从招聘需求的提出和确定开始的11.人员招聘信息主要有1?空缺岗位2?工作描述包括工作职责,内容,要求,权限,条件3?任职资格12.招聘广告的一般特点企业还可以利用广告渠道发布遮蔽广告,就是在广告中不出现招聘企业名称13.招聘广告的设计原则1?引起读者注意2?激发读者兴趣3?创造求职愿望4?促使求职行动14.利用报纸广告招聘的周期,从办理刊登广告的申请手续到刊登出广告,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从准备到新人入职,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15.招聘广告的设计1?内容单位情况介绍,岗位情况介绍,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应聘者的准备工作,应聘的联系方式2?注意事项真实合法简洁举例看书16.应聘申请表的设计要注意1?申请表要从申请者角度出发,尽可能采取是或非的回答,使用通俗的语句2?要考虑企业的目标,便于人员招聘的组织与管理工作3?申请表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而不是采取标准化格式17.公司简介的功能在企业人员招聘活动中,公司和应聘者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知识点

薪酬:1、结构工资制也称为:多元化工资、组合工资、分解工资;2、福利包括:带薪年假和各种社会保险;福利分为:法定福利(五险一金、法定带薪假日、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和企业福利(工作餐、交通服务、企业带薪年假等)。

3、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包括:婚假工资、丧假工资、探亲假工资。

4、收入:员工获得的所有报酬(薪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总和)。

5、奖励:员工超额劳动的报酬。

6、工资:按工时或完成产品件数计算员工应获得的报酬。

(包括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7、薪酬关系实质是:雇佣关系(前提)、交换关系(劳动交换)。

8、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包括:薪酬结构完善(即调整不同员工薪酬项目的构成)、薪酬等级标准设计、薪酬支付形式设计。

9、最适用于销售人员的工资制度:销售提成制。

10、技术等级工资制的确定原则包括:劳动复杂程度、繁重程度、工作责任大小;由工资等级表、技术等级标准、工资标准三项构成。

10、在技术等级工资制中,工种等级线是用来确定各工种起点登记和最高等级的等级线。

11、结构工资包括:基本(基础)工资、职务(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年功(工龄)工资、奖励(效益)工资。

12、计件工资制中,劳动定额规定着单位生产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数量的标准尺度;工作等级是计算计件单价的基础。

13、直接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不包含福利),一般按现金形式支付;间接薪酬包括:社会保险、员工福利、股票期权等,一般按非现金形式支付或延期支付。

14、绩效评价等级:卓越、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将员工的基本工资上下浮动10%。

15、最低工资率: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16、法定平均月工作时间:20.83;日工资=月工资标准/21.75(月制度工作天数)17、工资线愈陡,各等级之间工资差距愈大。

18、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员工得到的加班工资属于补贴。

19、津贴和补贴的特点:单一性、灵活性、补偿性。

20、有薪节假(带薪假、探亲假、节日、事假等)属于:经济性福利。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整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得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得稀缺性人们社会生活得一个最为基本得事实就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得需要。

构成消费对象得消费资料不仅仅就是有形得物资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得非“物质”资料。

劳动资源得稀缺性就是相对于社会与个人得无限需要与愿望而言,就是相对得稀缺性,又具有绝对得属性。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得本质表现就是消费劳动资源得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得稀缺性。

生产力就是有限得,这也正就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得根本原因之一。

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得稀缺性与成本得存在,其研究对象正就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得。

二、效用最大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动作得主体就是企业与个人。

市场主体得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得目标,个人追求得目标就是效用最大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得目标就是利润得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行为得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得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就是劳动力得供给方,企业就是劳动力得需求方。

通过居民户与企业双方得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得工资率(从供给得角度瞧,就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得角度瞧,就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与服务得生产得职业岗位上。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得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得就业规模与获得得工资量。

从生产要素投入得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得配置。

从收入得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得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

就业量与工资得决定就是劳动力市场得基本功能。

劳动经济学得主要任务就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得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与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得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得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得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就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得知识得方法,其重点就是研究现象本身“就是什么”得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
一、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
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2.人力资源需求的测算方法与技术
3.人力资源供给与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4.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关系
5.人力资源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二、薪酬与福利管理
1.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2.薪酬管理的设立与激励机制
3.薪酬管理的策略与政策制定
4.薪酬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5.福利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6.福利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三、绩效管理与培训开发
1.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2.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3.绩效管理的应用与实施
4.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
5.培训与开发的计划与实施
6.培训与开发的评估与反馈
四、劳动法律与劳动关系管理
1.劳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2.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
3.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
4.劳动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5.劳动关系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五、人力资源治理与伦理
1.人力资源治理的内涵与特点
2.人力资源伦理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
3.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与控制
4.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治理的关系
以上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的重要知识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只有在理论基础扎实的基础上,考生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点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点 第一章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内容:概念:广义是指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即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选择正确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策略,采取相应的措施,是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

作用:1.企业整体规划:即企业人力资源具有整体性,长期性的战略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企业组织规划:有关企业整体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再造的计划,包括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机制的绘制……以及各个职能业务部门职责的划分与设置等内容。

3.企业制度规划;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总目标得以实现,以及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

4.企业人员规划:企业人员规划是对企业各类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和补充的整体规划。

5.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规划过程,一般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要素构成。

二、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一般特点:社、流、不规,连、替、新陈、浓1、社会性:人力资资源信息不仅来自企业内部,也来自社会,来源广泛。

2、流动性:是指企业人力资源信心在企业内部流动,以及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

3、不规则性:信息在流动的过程中具有不规则性。

在链条靠前的信息越有价值,但准确性较低。

4、连续性: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变化,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始终处于连续的变化之中。

5、替代性:企业人力资源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它可以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6、新陈代谢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不断的淘汰滞后,增加新内容,完成自身的更新和完善。

7、浓缩型:信息在运用过程中,不断经过实践的检验,经历去粗取细,去伪存真的提炼过程,形成具有规律的方法和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汇总#精选.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汇总#精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六、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八、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汇总教学文稿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汇总教学文稿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汇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六、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八、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知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广义上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上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长期规划(五年及以上)、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中期计划。

3、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人员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

4、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准确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适用性、经济性。

5、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第一阶段,调研准备阶段。

初步情况分析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目标第二阶段,正式调研阶段。

这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阶段。

相关资料来源选择抽样方法,设计问卷实地调查实用文档6、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档案记录法;调查研究法(询问法:当面调查询问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询问法、邮寄调查询问法、问卷调查询问法。

观察法: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7、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可靠性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经济学分析(swot分析法)。

8、调研报告的撰写:必须坚持真实完整客观和适用的原则,应注意:必须明确说明调研资料的来源(可靠性)、必须说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科学性)、必须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可信性)、必须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分类。

第二节:组织结构图绘制1、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①直线制(又称军队式,是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任关系明确;横线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

缺点:组织结构缺乏弹性;组织内部缺乏横向交流;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求领导必须是经营管理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点梳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点梳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点梳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基础级别考试,对于想要踏入人力资源行业的朋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下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的主要考点。

一、人力资源规划这部分考点主要包括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工作岗位调查、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等。

在企业组织信息采集与处理方面,要了解信息采集的程序和方法,比如调研准备、正式调研和结果处理等。

同时,要能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处理。

工作岗位调查则需要掌握岗位调查的方式,像面谈、现场观测、书面调查等,以及岗位写实、作业测时等相关内容。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要求理解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熟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和修订步骤。

二、招聘与配置招聘与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考点涵盖招聘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招聘活动的评估、人员选拔的方法等。

对于招聘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要明确招聘需求,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并能够准确撰写招聘广告。

招聘活动的评估需要掌握评估指标,如成本效益评估、数量与质量评估等,以便对招聘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改进。

人员选拔方法包括面试、笔试、心理测试、评价中心技术等。

要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能够根据岗位需求选择合适的选拔方式。

三、培训与开发这部分主要涉及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等。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基础,要能够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等多种方法,准确找出员工的培训需求。

培训计划的制定要结合企业战略和员工需求,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法、时间和地点等要素。

培训效果评估则要运用多种评估指标和方法,对培训的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后续培训提供改进依据。

四、绩效管理绩效管理考点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考评的方法与应用、绩效反馈与面谈等。

绩效计划的制定要与组织目标相契合,确保员工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

绩效考评方法众多,如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等。

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知识点

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知识点

原则类题1.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2.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明确责任和权限的原则;优先组件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的原则;分配职责原则。

3.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系统的原则;能级的原则;标准化原则;最优化原则。

4.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原则:合法合理原则;客观准确原则;整体兼顾原则;严肃认真原则。

5.招聘广告的设计原则: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创造求职的愿望;促使求职的行动。

6.招聘广告设计和撰写的原则(注意事项):真实;合法;简洁。

7.编写公司简介的原则:感召性;真实性;详细性;全面性;可信性;重点性。

8.背景调查的原则:只调查与工作有关的情况,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以证明将来的录用或拒绝是有依据的;重视客观内容的调查核实,忽略应聘者的性格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内容;慎重选择“第三者”;估计调查材料的可靠程度;利用结构化的表格,确保不会遗漏重要问题。

9.人员录用原则:因事择人原则;任人唯贤原则;用人不疑原则;严爱相济原则。

10.员工培训原则:战略性原则长期性原则;按需培训原则;实践培训原则;多样性培训原则;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原则;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原则;反馈与强化培训效果原则;注重投入提高效益的原则。

11.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公开与开放的原则;反馈与修改的原则;定期化与制度化原则;可靠性与有效性原则;可行性与实用性原则。

12.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

13.选择工资形式的原则:选择的具体工资形式要与岗位的特点相吻合;员工收入与本人的工作效率直接成正比关系;计划简明易懂,便于计算;工资的发放要及时;工资实施计划一经制定出来,就应当比较稳定。

14.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合法原则。

15.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实际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亲自履行原则;写作履行原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

1、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2、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重点是研究线性本身是什么的问题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规范研究法4、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5、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供给无弹性、供给有无限弹性、单位供给弹性、供给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6、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7、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8、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9、计件工资只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10、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11、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12、反应失业程度的指标:失业率、失业持续期(以周为单位)13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的和*周数)/失业人数14、基尼系数:<0.2收入差距非常小,在0.4之上差距大,一般在0.2到0.4之间15、劳动法的体系: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16、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17、企业战略特征: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18、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外部环境的调研(获取口头信息、获取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外部环境的预测19、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顾客力量的分析、供应商力量的分析20、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21、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地信息系统、系统的决策观念、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科学化22、确定型决策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23、风险型决策方法: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24、决策树分析程序:绘制树形图、计算期望值、剪枝决策25、PDCA循环法顺序:计划、执行、检查、处理26、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文化、社会、个人、心理27、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28、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29、工作满意度来源: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30、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31、团队有效性的四个要素:绩效、成员满意度、团队学习、外人的满意度32、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群体的多样性、群体熟悉度、群体的认知能力、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参与决策的平等性、群体规模、群体决策规则33、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选择或定向阶段、试验和探索阶段、加强阶段、融合阶段、盟约阶段34、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信度、效度、难度、标准化35、人性特征:能动性、社会性、整体性、两面性、可变性个体差异性36、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连续性动态性、主题和客体具有同一性、投资者与受益者的不完全一致性、受益形势多样37、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征:多元性、层次性、整体性38、影响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因素:天赋、知识和技能、个人努力、文化、经济条件39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运营体系的组成部分:创新能力开发体系、创新能力激励体系、创新能力配置体系40、管理开发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目标管理手段41、劳动力特点:时间性、消费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4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同素异构原理、能位匹配原理、互补增值协调优化原理、效率优先激励强化原理、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原理、动态优势原理4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吸收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4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定编定岗定位定额、员工的绩效管理、员工技能开发、。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熟悉企业组织管理1.1理解企业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掌握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责的设计方法1.3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建立与传播1.4学习企业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的设计与落实1.5探讨企业变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掌握招聘与选拔技能2.1分析岗位需求和制定招聘计划2.2熟悉招聘渠道和推广战略的制定2.3学会候选人筛选和面试技巧2.4掌握背调和录用决策的方法2.5了解人才引进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3.精通培训与发展方法3.1设计培训需求分析和制定培训计划3.2了解不同培训方法和工具的应用3.3掌握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3.4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和绩效管理的关系3.5探讨员工发展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4.精细化绩效管理4.1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4.2掌握绩效目标的制定和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4.3学习绩效反馈和绩效奖惩的方法4.4熟悉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的工具和技术4.5解读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的关联性5.领导与影响力管理5.1了解领导力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特点5.2学习不同领导风格和应对不同工作情境的方法5.3探讨有效沟通和决策制定的原则5.4熟悉团队建设和团队激励的方法5.5掌握冲突管理和谈判技巧总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二)是一项专业认证,通过本级别的认证将使候选人成为具备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

本文以引言概述的方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二)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熟悉企业组织管理、掌握招聘与选拔技能、精通培训与发展方法、精细化绩效管理以及领导与影响力管理等五个大点。

每个大点下分别阐述了59个小点,确保了内容的详细性和专业性。

通过此文,读者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二)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复习重点--背过肯定通过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复习重点--背过肯定通过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广义)是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长期规划(五年及以上的计划)、短期计划(一年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

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

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

4、人员规划。

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

费用计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等。

二、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1、准确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一、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1、|2、初步情况分析。

了解情况,提出假设的调研主题。

3、非正式调研。

发现新问题,淘汰旧问题,探求真正问题所在。

4、确定调研目标逐步缩小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项目的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总复习一、职业道德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 忠诚、审慎、勤勉4.诚信的特征: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二、基础知识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1.两个最大化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方(P2)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两个最大化: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的最大化 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3. 利润最大化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4.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用以分析和预测劳动力市场:1.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2.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3.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P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1.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2.两个特点:一是目地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二是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验证 规范研究方法:1.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离不开价值判断3.经济运行过程中,阻碍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3.劳动力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概念及其分类(P6,P8-9)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劳动力供给弹性概念: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 S ),其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W W /∆)S S /∆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5类:① 供给无弹性,E S =0 ② 供给有无限弹性,E S →∞ ③ 单位供给弹性,E S =1 ④ 供给富有弹性,E S >1 ⑤ 供给缺乏弹性,E S <1劳动力需求弹性概念: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 d ),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D D /∆)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W W /∆) 一般将劳动力需求弹性分为5类:⑥ 需求无弹性,E d =0 ⑦ 需求有无限弹性,E d →∞ ⑧ 单位需求弹性,E d =1 ⑨ 需求富有弹性,E d >1 ⑩ 需求缺乏弹性,E d <1工资:1.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三个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2.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以及劳动的负效应3.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4.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福利:福利的支付方式有两个,实物支付(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和延期支付(保险支付,退休金、失业保险)福利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2.法定性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劳动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资源的最优配置(产出最高) 2.同工同酬 3.充分就业增加知识点:1.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边际产品2.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3.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马歇尔4.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L.瓦尔拉4. 就业总量的决定(P18-20)就业含义:1.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2.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3.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总供给含义: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格总量 总供给= 消费+储蓄= 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 =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 总需求= 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均衡国民收入(Y )=总供给=总需求 =消费(C)+储蓄(S) =消费(C)+投资(I)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取决于总需求水平5. 失业的类型及度量(P20-22)失业类型(4点):①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3、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5、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6、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7、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8、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

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

9、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因事设岗。

10、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

3、每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

11、企业定员的作用:1、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3、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12、企业定员的原则:1、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2、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3、各类人员的比便关系要协调;4、人尽其才、人事相宜;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6、定员标准适时修订。

13、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某类岗位用人数量 = 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1)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X出勤率)(2)按设备定员: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X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X出勤率)(3)按岗位定员:①设备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休息宽放时间)②工作岗位定员。

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人数。

(4)按比例定员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X定员标准(百分比)(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14、企业定员的新方法15、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特点:1、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由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五种基本职能构成。

2、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

16、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原则:(1)共同发展原则;(2)适合企业特点;(3)学习与创新并重;(4)符合法律规定;(5)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6)保持动态性。

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17、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审核的方法与程序:方法:(1)确保审核的合理性;(2)确保审核的准确性;(3)确保审核的可比性。

程序: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子项目。

1、工资项目下的子项目,各企业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子项目;2、基金项目下的子项目,一般都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的;3、其它费用项目下一般是指属于人办资源管理费用范围,而不属于工资与基金项目下的费用。

18、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1)建立成本核算账目。

包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2)确定具体项目的核算办法。

包括核算单位、核算形式和计算方法的确定。

(3)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成本。

①制定标准成本的依据为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成本。

②标准成本可分为人才资源获得标准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标准成本和人力资源重置标准成本三类。

(4)审核和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成本。

审核和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审核的资料包括成本账目、核算结果、原始记录和凭证。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1、员工招聘渠道和特点:员工招聘渠道有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

内部招募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

缺点: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在组织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容易抑制创新。

外部招募优点: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树立形象。

缺点:筛选难度大、时间长,进入角色慢,招募成本大,决策风险大,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2、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方法:(1)筛选简历的方法。

分析简历结构;重点看客观内容;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对简历的整体印象。

(2)筛选申请表的方法。

判断应聘者的态度;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注明可疑之处。

(3)笔试方法。

命题是否恰当;确定评阅分规则;阅卷及成绩复核。

(4)其它选拔方法。

1、情境模拟测试法。

分为公文处理模拟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2、心理测试法。

分为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和兴趣测试。

3、各种筛选方法的特点?4、面试的基本步骤:面试前准备、面试开始、正式面试、结束面试、面试评价。

5、面试提问的技巧:开放式、封闭式、清单式、假设式、重复式、确认式、举例式。

6、心里测验的分类:人格测试、兴趣测试、能力测试、情境模拟测试法7、情景模拟法的分类: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事务处理能力测试。

8、员工录用决策策略的分类:多重淘汰式、补偿式、结合式。

9、如何进行员工招聘的评估:(1)成本效益评估:招聘成本、成本效用评估、招聘收益—成正比。

(2)数量与质量评估。

(3)信度与效度评估。

10、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劳动者从事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工作。

11、劳动分工的原则: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性工作分开;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6、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

12、劳动协作—是采用适当的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

13、劳动协作的要求:1、尽可能地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方法,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规定;2、实行经济合同制;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

劳动协作的形式:简单协作、复杂协作。

13、员工配置的方法: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

14、“5S”活动的内涵: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15、劳动环境优化的内容:1、照明与色彩;2、噪声;3、温度与湿度;4、绿化。

16、劳动轮班的组织形式:两班制、三班制、四班制。

17、四班三运转的组织形式:即四班轮休制。

是以八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四个轮班,实行早、中、夜色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工人每八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工作制。

五班四运转的组织形式:即五班轮休制。

是以十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五个轮班,实行早、中、认错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并每天安排一个副班,按照白天的正常上班时间上班(不超过6小时),负责完成清洗设备、打扫卫生、维护环境等辅助性、服务性工作任务。

18、劳务外派的程序:1、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3、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4、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5、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6、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7、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8、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

19、劳务外派的管理:(1)外派劳务项目的审查;(2)外派劳务人员的挑选;(3)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

劳务引进的管理:(1)聘用外国人的审批;(2)聘用外国人的就业条件;(3)入境后的工作。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1、如何进行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培训需求信息可以通过档案资料来收集,主要来源渠道有(1)来自于领导层的主要信息;(2)来自于积压部门的主要信息;(3)来自于外部的主要信息;(4)来自于组织内部个人的主要信息。

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1)面谈法;(2)重点团队分析法;(3)工作任务分析法;(4)观察法;(5)调查问卷。

培训需求信息的工具:(1)培训需求概况信息调查工具;(2)态度、知识和技能需求信息调查工具;(3)课程选择式调查工具;(4)外部培训机构或培训经销商、服务商调查工具。

2、需求分析的基本工作程序。

(一)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包括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3、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工作;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

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3、分析培训需求;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