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的调研报告

陈杨办羊村庙小学史红艳内容摘要: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不容乐观,各个方面的原因都存在,家长认识不到位,普通学校的师资不能满足面对这些特殊的个体的需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齐心协力,关注残疾儿童的成长。

关键词:残疾儿童各方关注健康成长

教育部《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规定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包括中度)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试行办法总则中认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提高。但是事实上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现状:

我所在的小学位于城郊结合部,有普通教学班17个,随班就读残疾儿童5名,其中肢残儿童1名,智力残疾儿童4名(上到五年级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不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算是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吧,事实上家长没人愿意去做智力、智商的测定,这种现象在农村具有普遍性)分别就读于3~5年级。其中肢残儿童为女童,就读于四年级一班,智力正常,只是日常行动需要其家人或同学的帮助才能完成,学习成

绩优异。4名智力残疾儿童中的分别就读于三年级一班和三班,五年级一班和三班。三年级一班就读的为男生,每天由其家人送入学校,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用其班主任的话说就是两个字:睡觉。无论冬夏每一节课他都在睡觉,醒来就一个人玩,完全活在他自己的世界中,每次考试成绩也全部为0分,放学后由家长按时接回家;另外一个女生就读于三年级三班,家长告诉老师只要不让她出事,安安全全就可以了,学习可不用管,考试成绩大部分时候在0~9分之间。五年级一班就读的是男生,每天在学校做得最多的事是提着垃圾篓捡拾垃圾,学校对他来说好像就是干这个的,教室、同学对他来说好像不存在,当然学习成绩对他来说肯定也不存在。每天看着他孤寂的背影游荡在学校,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五年级三班就读的是名女童,在教室小便对她来说好像是很自然的事,什么对她都没有约束感,老师对她也束手无策。

现状反思:

教育部关于参加儿童随班就读试行办法,规定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目的是为了残疾儿童更好地成长,但是文件中也规定是轻度残疾才可以随班就读,而这几个让老师头疼不已的孩子显然已经不是轻度残疾儿童了,如果这几个孩子这样完成义务教育,又会有什么收获呢?对这些孩子的成长,长大融入社会又有何益处?

那么家长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把这样的孩子送入普通学校呢?

(1)肢残儿童家长:因为孩子行动不便,小学离家里近,

我还可以照顾上,所以让她就近入学,学点知识。

(2)智残儿童家长:

孩子太小,放在家里没人照顾,送入学校至少老师会让她安安全全的就行了。学不到知识也没关系。

(3)特殊教育学校花费太大,作为普通农村家里承担不起所需费用。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些孩子的将来呢?送到学校只是让他们在长大,什么也学不到的在长大。

作为负责教育这些孩子的学校和教师也在两难中:质量要检测,学生要有成绩,这些孩子怎么办?放任自流良心下不去,手把手教吧也不一定有效果,再说教学工作时间就那么短,不可能把更多时间用在这些孩子身上,想起那句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们也只有苦笑的份了。

解决对策:

(1)学校要尽量说服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尽量送这样的孩子去特殊教育学校,哪儿有专门负责教育这样孩子的专业教师,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有可能的话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残疾学生家长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其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对其子女做好家庭教育训练工作。

(2)各级部门也应该多为这些孩子的将来考虑,加大这部分教育经费投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尽量使这些孩子能够学得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可以立足。

(3)如果要在普通小学就读的话,学校应该为这些孩子多创造条件,比如为这些孩子专门成立复式班级,遴选热爱残

疾学生,思想好、业务水平较高,具备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随班就读班级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教师担任。用弱智学校教材,教会他们哪怕一点点一技之长,至少让他们的成长的路上有些看得见的痕迹,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加一点点油。

总之,数量不少的残疾儿童的成长也在考量着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衡量着我们每个人对生命的尊重,家长有责任、学校有责任,社会有责任,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成长,让这个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