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练习与答案
第13章习题及答案_客户关系管理
第十三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的核心是_____A 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流程B 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支持C 建立客户中心D 客户关系管理的组织结构2.客户关系管理强调_____是关键A 客户服务B 客户的价值C 客户关系D 客户为中心3.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 系统能_____A 判断客户的价值B 判断利润的来源C 判断相关的客户业务流程D 提高最有价值客户和潜在价值客户的满意程度4.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_____A 客户关系管理的软件支持B 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流程C 客户中心D 组织结构5.公司改善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的标准是_____A 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B 客户的回头率C 客户的评价和反馈D 客户的购买量判断题6.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是_____A 把握客户的消费动态B 针对客户的个性化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极大化客户的价值C 做好客户服务工作D 尽可能多的收集客户信息7.以下对CRM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_____A CRM是一套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系统B CRM将企业的经验、管理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套管理和决策方法C CRM把收集起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分析和整理(数据挖掘),获得对企业决策和支持有用的结果D CRM系统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整合企业内部生产制造能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8.CRM 是提升客户价值,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_____A 基础B 要求C 支撑D 关键9.CRM系统实施战略方案不包括_____A 分阶段实施B 革命性实施C 滚动实施D 渐进式实施10.CRM实施的难点问题_____A 初期的投入高,投资回报不确定B 软件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选择C CRM应用的层次与各层次任务的难题?D 实施CRM要承担风险和改变传统的习惯11.影响企业CRM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包括以下哪点_____A 业务流程的重组B 高层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C 软件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选择D 确立合理可行的项目实施目标12.CRM系统实施方法的主要步骤不包括_____A 明确问题与环境B 建立实施组织与结构C 鉴定系统及其组成部分D 建立模型描述系统各部分的相互作用13.CRM实施的方法论不包括_____A 企业观念的转变B 拟定CRM战略目标C 确定阶段目标和实施路线D 设计CRM架构14.一下哪项是CRM系统实施的一般过程的准备阶段_____A 建立项目实施队伍并进行实施前的评估B 描绘业务蓝图C 确立项目范围并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D 明确问题与环境15.进行CRM系统的原型测试不包括_____A CRM基础数据的准备B 原型测试的准备C 测试CRM系统与企业正在使用的软件系统间的集成性?D 进行原型测试16.项目是一种_____的工作,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A 一次性B 多次性C 重复性D 周期性17.CRM项目管理的核心就在于:CRM项目团队在范围、_____和成本三个维度进行权衡的基础上,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来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A 结构B 时间C 利润D 质量18.CRM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的主要能力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_____A 个性素质B 沟通能力C 决策能力D 技术技能19.CRM项目管理中几个重要的阶段不包括_____A 项目可行性研究B CRM项目启动C 项目计划阶段D 人员培训阶段20.为一名项目经理,进行风险管理不包括哪项_____A 风险管理计划编制B 风险识别C 风险实施环境分析D 风险应对计划编制二、填空题:1.利用各种网络争取获得最大的竞争性收益,建立和维护良好的_____关系是焦点,抓好这个问题就能够使商家和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13-1磁场磁感线练习含答案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1磁场磁感线【基础巩固】1.某同学在做奥斯特实验时,把小磁针放在水平的通电直导线的下方,通电后发现小磁针不动,稍微用手拨动一下小磁针,小磁针转动180°后静止.由此可知,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在小磁针所在位置的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答案:D2.超导现象是当今高科技的热点,当一块磁体靠近超导体时,超导体中会产生强大的电流,对磁体有排斥作用,这种排斥力可使磁体悬浮在空中,磁悬浮列车就采用了这项技术.磁体悬浮的原理是()①超导体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同②超导体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反③超导体使磁体处于失重状态④超导体对磁体的磁力与磁体的重力平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3.如图所示,圆环上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当圆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a、b、c 三枚小磁针都要发生转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b、c的N极都向纸内转B.b的N极向纸外转,而a、c的N极向纸内转C.b、c的N极都向纸内转,而a的N极向纸外转D.b的N极向纸内转,而a、c的N极向纸外转答案:B4.(多选)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如图所示,A、B、C、D、E是磁场中的5个点,其中C、D两点关于直线BE对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5个位置中,E点的磁场最强B.A点没有磁感线穿过,所以A点一定不存在磁场C.C、D两点关于直线对称,所以C、D两点的磁场强弱和方向都相同D.B、E两点的磁场方向相同解析:从磁感线分布情况看,E点的磁感线分布最密集,磁场最强,选项A正确;A处磁感线相对其他位置比较稀疏,A处磁场较弱,但并不是0,选项B错误;磁感线在C、D两点的切线方向表示C、D点的磁场方向,所以C、D两点的磁场方向并不相同,选项C错误;磁感线在B、E两点的切线在同一直线上,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AD5.沿南北方向固定一水平直导线,在其正上方、正下方分别放置甲、乙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不考虑小磁针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给直导线通以由南向北的恒定电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磁针甲不偏转。
第13章 收入知识练习题
第十三章收入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时确认收入。
A.签订合同B.发出商品C.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D.风险报酬转移2.企业与同一客户同时订立的两份或多份合同,应当合并为一份合同进行会计处理是()。
A.该两份或多份合同没有构成一揽子交易B.该两份或多份合同中所承诺的商品构成一项单项履约义务C.该两份或多份合同中的一份合同的对价金额与其他合同的定价或履行情况无关D.该两份或多份合同在一个月内订立3.依据收入准则的规定,在确定交易价格时,不属于企业应当考虑因素的是()。
A.可变对价B.应收客户款项C.非现金对价D.合同中存在的重大融资成分4.甲公司下列经济业务中,应作为主要责任人的是()。
A.甲公司从X航空公司购买折扣机票,对外销售时,可自行决定售价,但未出售机票不能退回X航空公司B.甲公司从X航空公司购买折扣机票,对外销售时,X航空公司决定机票售价,未出售机票由X航空公司收回C.甲公司运营一购物网站,由零售商负责商品定价、发货及售后服务等,甲公司仅收取一定手续费用D.甲公司经营的商场中设立有M品牌服装专柜,M品牌服装经销商自行决定商品定价、销售等情况,按年支付商场经营费用,甲公司无权干预M专柜的经营活动5.A公司为一家篮球俱乐部,2×17年1月1日与B公司签订合同,约定B公司有权在未来两年内在其生产的水杯上使用A公司球队的图标,A公司收取固定使用费420万元,以及按照B公司当年销售额的10%计算提成。
B公司预期A公司会继续参加当地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B公司2×17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A公司2×17年应确认收入的金额为()万元。
A.230B.0C.210D.4206.甲公司为一家会员制健身会所。
2×17年1月1日与客户签订为期3年的健身合同,约定自合同签订日起客户有权在该健身会所健身,除签订合同日客户需支付的3年年费2700元外,甲公司额外收取30元会员费,作为为客户定制健身卡的工本费及注册登记等初始活动的补偿,无论客户是否在未来期间进行健身活动,甲公司收取的年费及会员费均无需退还,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17年应确认的收入金额为()元。
第十二章答案
第十三章思考与练习1.简述滑移和孪生两种塑性变形机理的主要区别。
答:滑移是指晶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
滑移总是沿着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孪生变形时,需要达到一定的临界切应力值方可发生。
在多晶体内,孪生变形是极其次要的一种补充变形方式。
2.设有一简单立方结构的双晶体,如图13-34所示,如果该金属的滑移系是{100} <100>,试问在应力作用下,该双晶体中哪一个晶体首先发生滑移?为什么?答:晶体Ⅰ首先发生滑移,因为Ⅰ受力的方向接近软取向,而Ⅱ接近硬取向。
3.试分析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答:①多晶体塑性变形体现了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
②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还体现出晶粒间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③多晶体变形的另一个特点还表现出变形的不均匀性。
④多晶体的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界越多,塑性变形的抗力大,金属的强度高。
金属的塑性越好。
4. 晶粒大小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有何影响?答: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界越多,塑性变形的抗力大,金属的强度高。
金属的塑性越好。
5. 合金的塑性变形有何特点?答:合金组织有单相固溶体合金、两相或多相合金两大类,它们的塑性变形的特点不相同。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是滑移和孪生,变形时主要受固溶强化作用,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的特点:多相合金除基体相外,还有其它相存在,呈两相或多相合金,合金的塑性变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相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的形态。
但从变形的机理来说,仍然是滑移和孪生。
根据第二相又分为聚合型和弥散型,第二相粒子的尺寸与基体相晶粒尺寸属于同一数量级时,称为聚合型两相合金,只有当第二相为较强相时,才能对合金起到强化作用,当发生塑性变形时,首先在较弱的相中发生。
当第二相以细小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于基体相时,称为弥散型两相合金,这种弥散型粒子能阻碍位错的运动,对金属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粒子越细,弥散分布越均匀,强化的效果越好。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
二、单选题: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 液体;(B) 气体;(C) 固体;(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A) 除去杂质,提高纯度;(B)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C)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 ; (D)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第十三章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1.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6米B.9米C.12米D.15米2.某市在旧城绿化改造中,计划在一块如图所示的△ABC空地上种植草皮优化环境,已知∠A=150°,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a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 )A.300a元B.150a元C.450a元D.225a元3.在△ABC中,∠A: ∠B: ∠C=1:2:3,若AB=10,则BC =___________ .4.如图,Rt△ABC中,∠A= 30°,AB+BC=12cm,则AB=______cm.5. 在△ABC中,∠C=90°,∠B=15°,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E=5,则求AC的长.6. 在△ABC中,AB=AC,∠BAC=120° ,D是BC的中点,DE⊥AB于E点,求证:BE=3EA.7.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为BC,AC上的点,且CD=AE,AD、BE相交于点P,BQ⊥AD于点Q,求证:BP=2PQ.参考答案:1.B2.B3.54.85. 解:连接AE,∵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E=AE,∴∠EAB=∠B=15°,∴∠AEC=∠EAB+∠B=30°.∵∠C=90°,∴AC= 12AE= 12BE=2.5.6. 证明:∵AB=AC,∠BAC=120°,∴∠B=∠C=30°.∵ D是BC的中点,∴AD⊥BC.∴∠ADC=90°,∠BAD=∠DAC=60°.∴AB=2AD.∵DE⊥AB,∴∠AED=90°,∴∠ADE=30°,∴AD=2AE.∴AB=4AE,∴BE=3AE.7. 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AC=BC=AB ,∠C=∠BAC=60°,∵CD=AE,∴△ADC≌△BEA.∴∠CAD=∠ABE.∵∠BAP+∠CAD=60°,∴∠ABE+∠BAP=60°.∴∠BPQ=60°.又∵ BQ⊥AD,∴∠BQP=90°,∴∠PBQ=30°,∴BP=2PQ.。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比热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比热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是2:1,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是3:1,那么,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A.2:1B.1:2C.3:2D.2:32.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图中能说明其特点的是()A.B.C.D.3.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水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可能会出现()A.同体积的水质量会减半B.沿海地区的夏季比内陆地区更凉爽C.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会变大D.水的沸点会升高超过100摄氏度4.如图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B.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C.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慢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D.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5.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6.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Q得知()mΔtA.比热跟热量成正比B.比热跟质量成反比C.比热跟温度变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7.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
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C。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8.铜的比热容是铅比热容的3倍,现有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A.2:3B.3:2C.6:1D.1:69.已知初温都是18∘C的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是5:4,比热容之比是2:1,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了20∘C,则煤油的温度能升高到()A.68∘C B.50∘C C.40∘C D.23∘C10.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中盛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另有A、B两个金属球,其质量和初温也都相同,且都比水的温度高。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之分子热运动 习题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 13.1 分子热运动习题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增大2.烟花三月,瘦西湖的万花园,花香袭人,这是因为()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3.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现象: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推测:分子间有引力C.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间存在空隙D.现象:红墨水滴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5.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B.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C.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D.放在炉火上加热的冷水过一段时间烧开了6.放射性现象揭示了()A.原子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B.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C.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内存在电子二、填空题7.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甲是________态,乙是________态,丙是________态.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________________,但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整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开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________,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将糖加入水中,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_,直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与固体相比,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表明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要______(大/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要______(大/小).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越______(大/小).10.水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如图所示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相互接近后,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滴,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11.“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________,分子间没有________.12.一切物质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分子很小,其直径尺寸的数量级约为________ m.把10 cm3的水和10 cm3酒清混合后发现它们的总体积小20 cm3,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13.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浊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情况.(1)布朗运动________分子运动.A.是 B.不是(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分子的运动.A.水 B.花粉 C.空气(3)请设计出使布朗运动加快的一种方法.________.三、实验题14.在研究分子模型时,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和酒精含量的关系,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面的刻度L1;C.然后快速注入酒精到 100 cm刻度线;D.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读出液面的刻度L.(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直接表明()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2)学习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并计算出混合后酒精质量的含量β和液柱减小的长度△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①根据试题中信息,计算第3次实验后酒精质量的含量为____________%;(酒精密度 0.8 g/cm3)②根据有关数据,请在右图坐标系中描点作出ΔL-β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Δ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15.取同样的两张纸,将一张如图甲所示那样撕开,另一张如图乙所示那样用力向两边拉,直至拉断.感受一下两次用力的大小,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增大或减小气体体积,也就是改变分子间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发生变化,但力一直存在.此A、B两选项错误;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存在分子势能.当拉伸或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势能相应变化.并且无论是拉伸还是压缩固体,势能都是增大的.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2.【答案】A【解析】烟花三月,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人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闻到了香味,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3.【答案】A【解析】微观粒子无法直接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分子对外表现的宏观现象来感知微观规律,再利用此物理规律解释实际中的现象.本题中涉及的几个现象及推测中,A选项中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没有间隙.在解释固体扩散时,固体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同时也可以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因为分子间没有间隙,分子就无法彼此进入对方.所以由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无法解释扩散现象,所以推测不合理.4.【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图丙中,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互相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甲相比,仍不够典型.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是甲图,最不合理的是乙图.5.【答案】A【解析】A项,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这是扩散现象造成的,故A正确;B项,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错误;C项,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这是对流现象,不是扩散现象,故C错误;D项,放在炉火上加热的冷水过一段时间烧开了,这是沸腾现象,不是扩散现象,故D错误.6.【答案】B【解析】放射性元素放射后质量数减小,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原子核还可再分.7.【答案】液态固态气态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分子作用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空隙【解析】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但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整块,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分子作用力.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空隙.8.【答案】10-10m引力斥力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变小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解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它直径数量级一般为10-10m,它无法直接被人类的肉眼或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工具才可以观察;(2)两滴水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的缘故;物体的体积不能无限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把糖加入到水中后,糖分子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水和酒精混合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的缘故.9.【答案】小大小【解析】与固体相比,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表明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要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要大,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越小.10.【答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解析】两滴露珠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力,将两滴露珠合成了一滴.11.【答案】远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作用力【解析】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不像铅硬度小,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12.【答案】分子10-10间隙【解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十分微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把10 cm3的水和10 cm3酒清混合后发现它们的总体积小20 cm3.13.【答案】(1)B(2)A(3)对液体加热【解析】(1)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所以说布朗运动是花粉小颗粒的运动;(2)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故选A;(3)水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可以对液体加热.14.【答案】(1)C(2)① 50% ②如下图所示先增大后减小【解析】(1)水和酒精混合后,由于进入彼此的空隙中而使总体积减小;故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选项C正确.(2)①横截面积为S,则第三次实验时水的体积为44.0 S,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0×44.0 S=44.0 S酒精的体积为96.4 S+3.6 S-44.0 S=56.0 S,酒精的质量为:m酒精=ρ酒精V酒精=0.8×56.0 S=44.8 S酒精质量的含量为==≈50%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图如下:由图像可以看出,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Δ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15.【答案】按图甲所示撕开纸张时用力较图乙所示拉断纸张的小;因为撕开图甲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少,分子间的总引力小,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就小;撕开图乙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较多,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较大,所以图乙方式撕开纸张比图甲方式的困难.【解析】按图甲所示撕开纸张时用力较图乙所示拉断纸张的小;因为撕开图甲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少,分子间的总引力小,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就小;撕开图乙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较多,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较大,所以图乙方式撕开纸张比图甲方式的困难.。
第13章 以非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权益工具及组合方式练习(含习题和答案解析)-题目答案合并
第十三章以非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权益工具及组合方式一、单项选择题1.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的方式下,债权人收到资产的入账价值可能为()。
A.资产的原账面价值B.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C.放弃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D.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债权人受让金融资产的,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入账价值;债权人受让非金融资产的,应按照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确定入账价值。
2.债务人以非金融资产清偿债务时,影响债权人损益确认金额的因素是()。
A.计提的坏账准备B.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C.受让资产的账面价值D.为受让非金融资产发生的相关税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债权人应以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
选项A,影响放弃债权的账面价值,所以影响重组损益;选项B、C,与债权人无关,不影响债权人的损益确认金额;选项D,应计入受让资产的入账价值。
3.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乙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券,2X21年1月1日,甲、乙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协议,并于当日完成抵债资产的转移手续。
协议约定,乙公司以库存商品偿还其所欠全部债务。
当日,甲公司应收乙公司债权的账面余额为2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538万元,己计提坏账准备1 500万元,乙公司用于偿债商品的账面价值为48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78万元。
甲公司将上述应收款项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乙公司将上述应付款项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因债务重组计入当期扳益的金额是()万元。
A.38B.0C.-38D.4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甲公司因债务重组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538- (2 000-1 500) =38 (万元)。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甲公司(债权人):借:库存商品(538-78) 460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8坏账准备1 500贷:应收账款2 000投资收益38乙公司(债务人):借:应付账款2 000贷:库存商品480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8其他收益——债务重组收益1 4424.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
管理学第十三章 练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1.沟通;2.冲突;3.团队沟通;二、选择题: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通过研究得出:“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而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则不超过10%,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这就是著名的“沟通位差效应”。
你对这一研究结论的正确理解是:()A.在组织内部,同事之间的沟通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B.在组织内部,要相互尊重,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的沟通;C.由于信息反馈效率极低,所以要高度重视单向沟通;D.由于下行沟通效率不高,所以领导要减少命令和指挥;2.横向沟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A.个人间的冲突;B.企业内部部门化;C.管理暗者能力过低;D.个人理解能力存在差异;3.在组织中构成组织沟通最基本内容的是:()A.群体间沟通;B.个体间沟通;C.组织间沟通;D.单向沟通;4.下列情况下适合使用单向沟通的是:()A.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B.下属对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C.上级缺乏处理负反馈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D.下属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5.下列不是决定信息来源可靠性的因素是:()A.诚实;B.能力;C.客观;D.权威;6.有反馈传递的沟通是:()A.双向沟通;B.上行沟通;C.非正式沟通;D.下行沟通;7.选择沟通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信息种类;B.目的;C.外界环境;D.沟通双方;8.当冲突无关紧要的时候,或当冲突双方情绪极为激动,需要时间恢复平静时,可采用:()A.回避;B.迁就;C.强制;D.妥协;E.合作;9.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B.知识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10.协(合)作适用于下列何种冲突:()A.当事件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要开诚布公的谈判;B.当认为维持和谐关系十分重要时;C.当双方势均力敌、争执不下需要才取权宜之计时;D.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马上处理时;11.“冲突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观点属于:()A.冲突的传统观点;B.冲突的人际关系观点;C.冲突的相互作用观点;D.A与C正确;12.“地位差别”属于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中的:()A.个人因素;B.人际因素;C.结构因素;D.技术因素;13.口头沟通的优点在于:()A.准确;B.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应答;C.立即反馈;D.不受噪音干扰;14.信息接收者可以通过下列哪一个手段来提高沟通效果:()A.请求反馈;B.保持可信性;C.提问;D.运用非语言沟通;15.在沟通过程中,噪音最有可能成为下列哪一阶段的一个重要因素:()A.信息发送者发送信息;B.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C.信息传递;D.反馈;16.下列不是优秀管理者实现有效谈判一般的原则:()A.理性分析谈判的事件;B.抱着诚意开始谈判;C.坚定与灵活相结合;D.妥善地选择处理办法;17.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是:()A.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B.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C.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点桥梁;D.沟通是组织文化;18.沟通的目的有:()A.给交往者提供行为建议;B.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激励或约束他人行为;C.向上司、下属或合作单位与决策制定或执行有关的各种信息;D.获得选择或组织进行与自己的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19.关于沟通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至少存在着一个发送者和一个接收者;B.发送者将信息译成接收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C.接收者将接受的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D.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接收者的翻译能力无关,只与发送者的翻译能力有关;20.许多企业和研究所都设有免费咖啡厅,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B.促进信息沟通;C.增强企业的凝聚力;D.给员工提供一个放松的场所,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21.冲突管理实际上包括:()A.管理者要设法消除冲突产生的负面效应;B.制造平等团结的环境;C.保持适度的冲突;D.要求管理者激发冲突,利用和扩大冲突对组织产生的正面效应;22.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争执不下,同时事件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可采用:()A.回避;B.迁就;C.强制;D.妥协;E.合作;23.解决直线与参谋间冲突的一个主要方法是:()A.赋予直线管理人员职能职权;B.让直线人员更多地依靠参谋人员的知识;C.允许直线人员压制参谋人员;D.把直线与参谋的活动结合起来;24.某工厂的销售科长和车间主任在产品生产数量上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这属于哪一种冲突:()A.直线与参谋之间;B.直线与直线之间;C.委员会成员之间;D.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25.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性因素是:()A.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B.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相似程度;C.双方的地位差别;D.信息传递链的长短26.属于影响沟通障碍的个人因素的是:()A.沟通技巧的差异;B.有选择地接受;C.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D.双方的地位差别;27.下列不是克服沟通中的障碍一般准则是:()A.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B.组成非管理工作组;C.加强上下沟通,促进横向交流;D.培养“听”的艺术;28.关于团队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A.团队沟通集中研究团队沟通集权的程度和团队任务的性质两个方面;B.集权沟通网络对简单问题能够解决快,对复杂问题解决慢;C.集权沟通网络对复杂问题能够解决快,对简单问题解决慢D.分权沟通网络对简单问题能够解决快,对复杂问题解决慢29.李总经理一向非常专权,最近参加了一次高级管理培训班后,认有必要在企业中推行新的领导方式。
宏观经济学第13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P407-408 )1.C2.A3.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总产出等于计划总支出,所以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等于零,主要看企业是否有计划存货投资。
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由于增加的消费只能来自增加的收入,所以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为(0,1),对单个个人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可以为0或1,但对总体而言,不可能出现等于0或等于1的情况。
平均消费倾向一定是大于零的,但不总是小于1,当收入较低或为零时,消费支出大于收入,此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当居民将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消费时,平均消费倾向等于1,只有当收入较高,居民除消费之外还有剩余时,平均消费倾向才小于1。
6.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凯恩斯定律只适用于短期,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就只引起产量的变动。
(参看课本P381)7. 参见第十二章课后练习的第6题。
简单地说,就是转移支付已经包括在C和I里了。
8. 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穷人的,当把一部分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给穷人时,富人减少的消费小于穷人增加的消费,所以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或总支出是增加的,根据凯恩斯理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就会得到提高。
9. 因为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后首先直接引起总支出和总收入等额增加相当于政府购买支出的量,然后收入的增加又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和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使收入的增加是政府购买支出增加的数倍,形成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3光的干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4
3.光的干涉基础巩固1能产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是()A.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的两束光B.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C.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发出的光D.同一光源的两个发光部分发出的光答案:B2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A.频率不同B.强度不同C.振动方向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答案:A3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的P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
已知光速为c,则P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r2-r1应为()AC答案:D4在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A.两列光波谷和波谷重叠处出现暗条纹B.两列光波峰和波峰重叠处出现亮条纹C.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D.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解析:两列光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和波谷与波谷相遇都是亮条纹。
从空间中一点到两光源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该点出现亮条纹;若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为暗条纹。
答案:BC5从两个手电筒射出的光照射到同一点上时,看不到干涉条纹,因为()A.手电筒发出的光不是单色光B.干涉图样太小,看不清楚C.周围环境的漫反射光太强D.两个光源是非相干光源解析:从两个手电筒射出的光照射到同一点上时,看不到干涉条纹,是因为两个光源是非相干光源,和其他原因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6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C.用红光照射狭缝S1,用紫光照射狭缝S2,屏上将出现干涉条纹D.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却没有干涉发生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红光和紫光的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故选项C错误。
两列光波只要相遇就会叠加,满足相干条件就能发生干涉,所以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也会发生光的干涉,用光屏接收只是为了肉眼观察的方便,故选项D错误。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练习及答案
第十三章或有事项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或有事项的是()。
A.产品质量保证B.重组义务C.债务担保D.待执行合同【答案】D 【解析】待执行合同属于或有事项,只有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才应当将其作为或有事项处理。
2.下列关于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或有资产作为一种潜在资产,其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B.或有负债可能是一项潜在义务,也可能是一项现时义务C.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内予以确认D.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企业的资产和预计负债【答案】C 【解析】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符合负债或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企业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当进行相应的披露。
3.下列关于或有事项确认为预计负债的条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项义务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B.该项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C.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D.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答案】A 【解析】按照规定,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应作为预计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2010年10月20日,新龙公司因合同违约而被大成公司起诉。
2010年12月31日,新龙公司尚未接到人民法院的判决。
新龙公司预计,最终的判决很可能对其不利,并预计将要支付的赔偿金额为160~180万元之间的某一金额,而且这个区间内每个金额的可能性都大致相同。
2010年12月31日,新龙公司对该项诉讼应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为()万元。
A.160B.190C.170D.180【答案】C 【解析】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7 / 12围内的中间值即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36,AB AC A D =∠=是AC 的中点,ED AC ⊥交AB 于点E ,已知6,2AC DE ==,则BC 的长为( )A .13B .32C .40D .20 2.已知锐角AOB ∠,如图(1)在射线OA 上取一点C ,以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作弧MN ,交射线OB 于点D ,连接CD ;(2)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CP DP ; (3)作射线OP 交CD 于点Q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有如下结论:①//CP OB ;②2CP QC =;③AOP BOP ∠=∠;④CD OP ⊥.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③ 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为( ) A .75° B .90° C .105° D .120°或20° 4.如图,在ABC 中,6AB =,8AC =,10BC =,EF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P 是直线EF 上的一动点,则PA PB +的最小值是( ).A .6B .8C .10D .115.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把它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C .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成轴对称D .所有等腰三角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7.如图,在ABC 中,90C ∠=︒,30B ∠=︒,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60ADC ∠=︒;③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④:2:5DAC ABC S S =△△A .1B .2C .3D .48.如图,在ABC ∆中,90,30C B ︒︒∠=∠=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60ADC ︒∠=;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若2AD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1,:1:2DAC ABC S S ∆∆=A .2B .3C .4D .59.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线段BC 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D ,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C 的延长线上,且DE DF AD ==,点D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BED 周长的变化规律是( )A .不变B .一直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10.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每个角都为直角),将纸片沿EF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下列结论:①AF AE =,②ABE AGF ≌,③AF CE =,④60AEF ∠=︒,其中正确的( )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11.如图,在ABC 与A B C ''△中,,90AB AC A B A C B B ==''='∠+∠'=︒,ABC ,A B C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则( )A .12S S >B .12S SC .12S S <D .无法比较1S 、2S 的大小关系 12.若a b c 、、是ABC 的边,且222()()()0,a b a c b c -+-+-=则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13.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4.如图,在等腰ABC 中,118ABC ︒∠=,AB 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BC 的垂直平分线PQ 交BC 于点P ,交AC 于点Q ,连接BE ,BQ ,则EBQ ∠=( )A .65︒B .60︒C .56︒D .50︒15.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以点A 为圆心,以AB 长为半径作弧交BC 于点D ,再分别以点B ,D 为圆心,以大于12BD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BC 于点E ,如果AB =3,AC =4,那么线段AE 的长度是( )A .125B .95C .85D .75二、填空题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1B ,与y 轴交点于D ,且111,60OB ODB =∠=︒,以1OB 为边长作等边三角形11AOB ,过点1A 作12A B 平行于x 轴,交直线l 于点2B ,以12A B 为边长作等边三角形212A A B ,过点2A 作23A B 平行于x 轴,交直线l 于点3B ,以23A B 为边长作等边三角形323A A B ,…,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点6A 的横坐标是______.17.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DE 分别与,AB BC 交于点,D E ,AC 的垂直平分线FG 分别与,BC AC 交于点,F G ,10,3BC EF ==,则AEF 的周长是________.18.如图,在ABC 和ADE 中,90BAC DAE ∠=∠=︒,AB AC =,AD AE =,其中点C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BE .以下四个结论:①ACE DBC ∠=∠;②45ACE DBC ∠+∠=︒;③BD CE ⊥;④BD CE =.一定正确的是______.19.如图,∠MON=30°,点123A A A 、、…在射线ON 上,点123B B 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从左起第1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1a ,第2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2a ,以此类推.若11OA =,则2021a =____.20.如图30AOB ∠=︒,OC 平分AOB ∠,P 为OC 上一点,//PD OA 交OB 于点D ,PE OA ⊥于E ,6cm OD =,则PE =________.21.如图,E 是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ABC 斜边上一点,且BE BC P =,为CE 上任意一点,PQ BC ⊥于点Q PR BE ⊥,于点R ,则PQ PR +的值是___________.22.如图,已知 O 为△ABC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且∠A =50°,则∠BOC 的度数为_____度.23.如图,在ABC 中,30EFD ∠=︒,且AEF AFE ∠=∠,CFD CDF ∠=∠,则B 的度数为______.24.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36°,A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BD=5,P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BP +EP 最小值的是____________.25.已知,点()1,3A a -与点()2,21B b --关于x 轴对称,则2a b +___________. 26.如图,在ABC 中,12 cm AB AC ==, 6 cm BC =,D 为AC 的中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A B C --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当过D ,P 两点的直线将ABC 的周长分成两部分,当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时,t =_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ABC 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现有两点P 、Q 沿如图所示的方向分别从点A 、点B 同时出发,沿ABC 的边运动,已知点P 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 的运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当点P 第一次到达B 点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 (1)点P 、Q 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PQ ?(2)点P 、Q 运动几秒后,P 、Q 两点重合?(3)当点P 、Q 在BC 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PQ 为底边的等腰APQ ?如存在,请求出此时P 、Q 运动的时间.28.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CB CD =,连接,AC BD ,判断,AC BD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9.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AD BC ⊥,垂足为D ,点E 在线段AD 上,45EBC ∠=︒,求ACE ∠的度数.30.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1)尺规作图:过A 点作//AE BC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求证:AE 是ABC 的一个外角角平分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习题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习题练习(附答案)一、单选题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对小企鹅的对话,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A.企鹅只具有化学能,不具有内能B.冰山温度低,企鹅体温高,企鹅的内能较大C.一般情况下,企鹅行动迟缓,有利于维持体能,说明内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D.无论温度高低,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下列粒子最小的是()A.分子B.电子 C.花粉D.飞尘3.如图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有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4.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总是从内能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低的物体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5.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加热水和加热液体的烧杯相同6.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A.两个物体内能相等B.两个物体温度相等C.两个物体热量相等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的话,那么一般分子直径大约是()A.几个埃B.几个微米 C.几个毫米D.几个厘米8.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对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的物质A和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的物质B 均匀加热,物质A、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推断出正确的结论是()A.若c1>c2;则m1>m2B.若m1=m2;则c1<c2C.若c1=c2;则m1<m2D.若m1<m2;则c1>c29.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温度升高Δt时,所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它们之间的比热容关系应满足()A.C甲>C乙>C丙B.C甲<C乙<C丙C.C乙>C甲>C丙D.C丙>C甲>C乙10.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中间系有棉线的铁丝圈,浸过肥皂水后的情形;图(b)是用手指碰破棉线右侧的肥皂膜后的情形;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D.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二、多选题11.(多选题)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三、填空题12.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一杯水温度由20 ℃加热到60 ℃内能________,由60 ℃降低到30 ℃内能________.13.在改变内能的实验中(1)甲图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乙图是通过__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2)丙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________.原因是:在这个过程中,瓶内空气对塞子________,空气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瓶内水蒸汽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以上两个实验都说明了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民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这是物理学的一种________现象.15.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下面的照片是一些材料表面的ST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则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的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点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16.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1,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体的温度升高了10 ℃,则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 ℃.使1.5 kg温度为10 ℃水吸收了热量6.3×105J,水温将升高________ ℃.(1标准大气压)17.亚飞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她家,这激发了她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她利用双休日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在中午同一时刻测量了各个测试点的气温,并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1)从图中你发现________的温度最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城市热岛效应”.(2)亚飞想起陆游的一句诗“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得那个时代人们已经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废气,释放出许多________;二是建筑物、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________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明显;三是城市的水面小,水吸热________(多/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3)如何减少城市环境的热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18.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____,实质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实质是________.19.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相同质量的海水与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________的温度升高的少.20.如图所示,在金属桶中滴入数滴汽油(或酒精),形成汽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利用电火花点火后,可以看到橡皮塞从容器口被推出去,这是因为炽热的气体对橡皮塞做功,气体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四、计算题21.质量是0.5 kg的铝壶内装2.5 kg的水,其温度为20 ℃,如果共吸收5.47×105J的热量,则水温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铝=0.88×103J/(kg·℃))五、阅读理解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布朗运动1826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后来被称为布朗运动.颗粒越小,这种运动越显著.不只是花粉,对液体中其他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例如取一滴稀释了的墨汁放在1 000倍左右的普通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就可以看到布朗运动.图甲给出了每隔0.5 min所记录下来的3个布朗颗粒的位置.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这些位置,就得到布朗运动的轨迹示意图.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体积很小,来自各个方向的水分子与小颗粒发生碰撞.当撞击不平衡时,小颗粒就会沿着冲力大的方向运动;在另一瞬间,若来自另一个方向的撞击作用较强,小颗粒又会向另一方向运动.这样不断地撞击,使得小颗粒发生了无规则运动.图乙描绘了一个小颗粒受到它周围液体分子撞击时的情景.可以想像,颗粒较小时,某一瞬间与它撞击的分子数就较少,撞击的不平衡性就较大,无规则运动就越显著;而颗粒较大时,不但颗粒自身的惯性大,而且在任一瞬间撞击它的分子数很多,它在各个方向受到的撞击基本上相互平衡,因此颗粒能保持原有的状态.可见,布朗运动本身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但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虽然布朗运动并非是分子的直接运动,但它却证实了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存在.(1)图甲中描绘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A.花粉的 B.墨汁的C.分子的 D.固体小颗粒的(2)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冬天还是夏天.我们总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布朗运动.这表明分子是在____________做无规则运动.(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至少写出两种方法)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项,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B项,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温度高低和质量有关,冰山的质量远大于企鹅的质量,所含分子数量多,内能应大于企鹅的内能,故B错误;C项,企鹅行动迟缓,可减少消耗生物质能,可维持维持体能,但企鹅的运动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内能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项,根据分子动理论可以得到: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D 正确.2.【答案】B【解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电子是非常小的.花粉和飞尘都属于固体小颗粒,是由大量的微观粒子组成,所以最小的粒子是电子.3.【答案】B【解析】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4.【答案】D【解析】A项,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项,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B错误;C项,一切物体皆有内能,温度为0 ℃的物体有内能,故C错误;D项,内能的多少取决于物体的状态、质量和温度,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5.【答案】B【解析】物质的比热容不能直接测量,探究过程中是通过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升高温度的多少来判断比热容的大小.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跟物体的质量和种类有关,还跟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液体的质量相等,为防止热量散失的影响要用相同的容器,为了保证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还应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A项,为保证水和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故A正确.B项,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使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一样,但不一定要求酒精灯内的酒精相同,故B错误.C项,为了便于比较水与液体升高的温度差,实验时应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液体,故C正确.D项,为防止热量散失对实验的影响,应让盛放水和液体的容器相同,故D正确.6.【答案】B【解析】热传递的结果是两物体的温度相同,两物体温度相等后,热传递停止.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两物体内能不要一定相等;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所以B选项正确.7.【答案】A【解析】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那么一般分子直径大约是几个埃,(1埃=0.1纳米=10-10米)8.【答案】D【解析】由图象可知:取相同的加热时间,即物质A、B吸收的热量相同时,B的温度变化值大.所以根据Q吸=CmΔt得cm=知:c1m1>c2m2,即:A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大于B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A项,若c1>c2,不能判断得出m1<m2,所以A错;B项,若m1=m2,可以得到c1>c2,所以B错;C项,若c1=c2,可以得到m1>m2,所以C是错;D项,若m1<m2,可以得到c1>c2,所以D正确.9.【答案】A【解析】由图象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最多,其次是乙,吸收热量最小的是丙;已知质量相等,根据公式Q=cmΔt可知,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所以甲的比热容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丙.10.【答案】C【解析】用手指轻碰棉线的右边,右边肥皂膜破了后,由于左侧肥皂膜和棉线间分子有力的作用,故将棉线拉向左侧,说明了分子存在相互的引力;故C正确;该实验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及分子间是否存在空隙和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11.【答案】BD【解析】A、B项,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 正确、B错误;C、D项,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C正确、D错误.12.【答案】温度增加减少【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一杯水温度由20 ℃升高到60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所以内能增加;60 ℃降低到30 ℃内能减少.13.【答案】(1)做功内能热传递(2)白雾做功减小降低液化做功【解析】(1)甲图中,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做功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乙图中,能量发生了转移,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2)丙图中,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瓶内空气对塞子做功,空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以上两个实验都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4.【答案】无规则运动升高扩散【解析】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15.【答案】(1)在确定方向上原子有规律地排列(2)在不同方向上原子的排列规律一般不同(3)原子排列具有一定对称性.【解析】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不同的原子的排列规律不同,但对于同一种原子来说,排列的方式都可以重复,即有对称性.从左侧图上可以得出晶体分子在一定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右侧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方向上分子分布的规律完全不同.16.【答案】6090【解析】(1)已知,m甲∶m乙=2∶1,c甲∶c乙=3∶1,甲、乙两金属吸收的热量:Q甲∶Q乙=1∶1,由Q吸=cmΔt得,两种金属升高温度之比:====,已知:Δt甲=10 ℃,所以Δt乙=60 ℃;(2)由Q吸=cmΔt得理论上水升高的温度:Δt水===100 ℃由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所以水只能升高90 ℃.17.【答案】(1)市中心(2)热量比热容少(3)增大绿化面积【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气温最高的是市中心;(2)引起热岛效应的原因有:工厂、交通工具等排放大量的废气,给空气带来大量的热量;城市建筑材料的沙石的比热容容较小,在相同的日照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较快;城市水少,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少;建筑物较高,空气难以形成对流.(3)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农田;原因是水多,水的比热容又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使该区域气温较低;因此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可以增大绿化面积、建人工湖等.18.【答案】做功能量的转化热传递能量的转移【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前者实际上是能的转化过程,后者实际上是能的转移过程19.【答案】比热容海水【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低.20.【答案】减少【解析】在金属桶中汽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火后,橡皮塞从容器口被推出去,此时炽热的气体对橡皮塞做功,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21.【答案】解:m铝=0.5 kg,m水=2.5 kg,∵Q=cmΔt,吸∴Q=Q铝吸+Q水吸=c铝m铝Δt+c水m水Δt,吸∴Δt===50 ℃.∴t=t0+Δt=20 ℃+50 ℃=70 ℃.答:水温将升高到70 ℃.【解析】知道铝壶和水吸收的热量、铝壶和水的质量、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的变形公式求铝和水温度的升高值.22.【答案】(1)C(2)永不停息地(3)提高水的温度或者使悬浮花粉的颗粒更小些【解析】(1)图象反映了固体小颗粒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B、D正确,C错误;故选C. (2)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冬天还是夏天,我们总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布朗运动,这表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导致微粒运动越明显,即布朗运动加快.或者使悬浮花粉的颗粒更小些,某一瞬间与它撞击的分子数就较少,撞击的不平衡性就较大,无规则运动就越显著,即布朗运动加快.。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过点C作CE BD∥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12OB CE=B.ACE是直角三角形C.12BC AE=D.BE CE=2.已知:如图,在Δ 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D=3,BC=5,则Δ BEC的周长为()A.8B.10C.11D.13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有两个角是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腰和底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1)(2)(3)(4)(5)B.(2)(3)(4)(5)C.(2)(3)(4)D.(2)(3)4.如图,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连,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当AB =2,∠A =120°时,AC 等于( )AB C .D .25.四边形ABCD 是菱形,60BAD ∠=︒,6AB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AC 上,若OE =则CE =( )A .B .C .D .4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8AD =,2BC =,90B ∠=︒,30A ∠=︒,120ADC =∠︒,则CD 的长为( ).A .6B .5C .4D .37.如图,Rt △ABC 中,∠ABC =90°,∠BAC =60°,AB =1,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得到A BC ''△,若直线A C ''经过点A ,则CC '的长为( )A .1B .2 CD .4二、填空题8.如图,在边长为6的等边∠ABC 中,D 、E 分别为边BC 、AC 上的点,AD 与BE 相交于点P ,若BD =CE =2,则∠ABP 的周长为 _____.9.等边三角形的判定:∠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____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0.如图,在等边ABC 中,D 为边BC 上一点,E 为边CA 延长线上的点,连接DE 交AB 边于点F ,DF EF =,若2AE AF AEF =,△的面积为2,则BDF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11.如图,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E BD ⊥交AD 于点E ,连接BE ,若ABCD 的周长为28,则ABE △的周长为______.12.如图,C 为AB 上任意一点,分别以AC 、BC 为边在AB 同侧作正方形ACDE 、正方形BCFG ,设∠AFC =α,则∠BDC 为___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13.如图,已知ABC ∆中,60A ∠=︒,D 为AB 上一点,且2,4AC AD BD B ACD =+∠=∠,则DCB ∠的度数是_________.14.如图,将∠ABC 沿BC 边上的中线AD 平移到∠A ′B ′C ′的位置,已知∠ABC 的面积为9,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为4,若中线AD =3,则A ′A 的值为___.三、解答题15.如图,有两条公路OM ,ON 相交成30°,沿公路OM 方向离O 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 ,当重型运输卡车P 沿道路ON 的方向行驶时,以P 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 与学校A 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重型运输卡车P 沿道路ON 方向行驶的速度为5米/秒.(1)求卡车P 对学校A 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 与学校A 的距离;(2)求卡车P 沿道路ON 方向行驶一次,它给学校A 带来噪声影响的总时间.16.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1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又有E,F分别为AB,BCDAD的中点,连接EF.(1)求对角线AC的长;(2)求EF的长.17.如图,∠ABD∠∠EBC,AB=12,BC=5,A,B,C三点共线,则下列结论中:∠CD∠AE;∠AD∠CE;∠∠EAD=∠ECD;正确的是____.18.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射线BC上(与点B,C不重合),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点E.(1)如图1,连接AD,AE,DE,当BC=2BD时,根据边的关系,可判定∠ADE的形状是_____三角形;(2)如图2,当点D在BC延长线上时,连接AD,AE,CE,BE,延长AB到点G,使BG=CD,连接CG,交BE于点F,F为BE的中点,若AE=12,则CF的长为_____.19.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ABC的外部,且∠ADC=30°,求证:222=+.BD CD AD参考答案:1.D【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知AC DB ⊥,AO OC =,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以推出90ACE AOB ∠=∠=︒,再证明Rt ACERt AOB △,得出12OB CE =,12AB AE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以得出12BC AE =.现有条件不足以证明BE CE =. 【详解】解:∠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C DB ⊥,AO OC =,∠90AOB ∠=︒,∠CE BD ∥,∠90ACE AOB ∠=∠=︒,∠ACE 是直角三角形,故B 选项正确;∠90ACE AOB ∠=∠=︒,CAE OAB ∠=∠,∠Rt ACERt AOB △, ∠12OB AB OA CE AE AC ===, ∠12OB CE =,12AB AE =,故A 选项正确; ∠BC 为Rt ACE 斜边上的中线, ∠12BC AE =,故C 选项正确; 现有条件不足以证明BE CE =,故D 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难度一般,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C DB ⊥,AO OC =是解题的关键.2.C【分析】根据题意易得AB =AC =2AD =6,AE =BE ,进而根据线段的等量关系及三角形的周长可求解.【详解】解:∠AB =AC ,DE 垂直平分线段AB ,∠AD =BD ,AE =BE ,∠AD =3,∠AB =AC =2AD =6,∠BC =5,∠C △BEC =BC +BE +EC =BC +AE +EC =5+6=11;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A【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度,则第三个内角也为60度,三个内角相等,故为等边三角形,(1)正确;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2)正确;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3)正确;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4)正确;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相等,则三条边相等,故(5)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熟记判定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4.D【分析】连接AC ,由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连,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 ,AB =2,∠A =120°,易得△ABC 是等边三角形,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连接AC ,∵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连,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 ,∴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BAD=120°,∴∠B=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2.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能证得△ABC是等边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5.C【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B=AD=6,AC∠BD,OB=OD,OA=OC,结合题意得出∠ABD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确定OC=OA=E在AC上,可能在点O的左边或右边,结合图形求解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如图所示,∠.AB=AD=6,AC∠BD,OB=OD,OA=OC,∠∠BAD=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6,OB=12BD=3,∠OC=OA∠.AC=2OA=∠点E在AC上,可能在点O的左边或右边,OE∠CE=OC+OE=CE=O C-O E=故选:C.【点睛】题目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三角形等,理解题意,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先延长AD、BC交于E,根据已知证出∠EDC是等边三角形,设CD=CE=DE=x,根据AD=8,BC=2和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x的值即可.【详解】解:延长AD、BC交于E,∠∠A=30°,∠B=90°,∠∠E=60°,∠∠ADC=120°,∠∠EDC=60°,∠∠EDC是等边三角形,设CD=CE=DE=x,∠AD=8,BC=2,∠2(2+x)=x+8,解得;x=4,∠CD=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7.CBCC ABA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证明,AC =2AB =2,由勾股定理得BC =,从而解决问题.【详解】解:∠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得到A BC ''△,∠,,BA BA BCBC BAC BA C , ∠∠BAC =60°,∠60'∠=︒A ,∠ABA '△是等边三角形,∠60ABA '∠=︒,∠60CBC ABA ,∠BCC '是等边三角形,∠CC BC '=,∠∠ABC =90°,∠BAC =60°,∠∠ACB =30°,∠AC =2AB =2,∠BC∠3CC BC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证明BCC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8.6+【分析】如图所示,过点E 作EF ∠AB 于F ,先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F ,EF ,从而求出BF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 的长,证明∠ABD ∠∠BCE 得到∠BAD =∠CBE ,AD =BE ,再证明∠BDP ∠∠ADB ,62BP PD ==,即可求出BP ,PD ,从而求出AP ,由此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E 作EF ∠AB 于F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BD =∠BAC =∠BCE =60°,∠CE =BD =2,AB =AC =6,∠AE =4,∠cos 2sin AF AE EAF EF AE EAF =⋅∠==⋅∠=,,∠BF=4,∠BE又∠BD=CE,∠∠ABD∠∠BCE(SAS),∠∠BAD=∠CBE,AD=BE,又∠∠BDP=∠ADB,∠∠BDP∠∠ADB,∠BD BP DP AD AB BD==,62BP PD==,∠BP PD=∠AP AD AP=-=∠∠ABP的周长=6AB BP AP++=+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9.三条边都相等60°【解析】略10.6【分析】过点D作DG∠CE,交AB于点G,先证明△AEF∠∠GDF(ASA),得到AE=GD,GF=AF,然后证明△GDB为等边三角形,由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过点D作DG∠CE,交AB于点G,∠∠E =∠GDF ,∠C =∠GDB ,∠DF =EF ,∠EF A =∠DFG ,∠∠AEF ∠∠GDF (ASA ),∠AE =GD ,GF =AF ,2GDF AEF S S ==△△,∠∠ABC 为等边三角形,∠∠BAC =∠B =∠C =60°,∠DG ∠CE ,∠∠C =∠GDB =60°,∠BGD =∠BAC =60°,∠∠B =∠GDB =∠BGD =60°,∠∠GDB 为等边三角形,∠BG =GD =AE ,∠AE =2AF ,∠BG =2AF =2GF ,∠22GDB GDF AEF S S S ==△△△=4,,∠BDF GDF GDB S S S =+△△△=6,即△BDF 的面积为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14【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得14AB AD +=,再证明OE 为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则BE=ED ,由ABE △的周长=+AB AD 即可求解.【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B OD =,AB CD =,AD BC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8,∠14AB AD +=,∠OE BD ⊥,∠OE 是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BE ED =,∠ABE △的周长14AB BE AE AB AD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周长,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中垂线的性质,证明OE 是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是解答的关键.12.90°-α【分析】由“SAS”可证△ACF ∠∠DCB ,得出∠CAF =∠BDC ,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四边形ACDE 和四边形BCFG 是正方形,∠AC =CD ,CF =CB ,∠ACF =∠DCB =90°,∠∠CAF +∠AFC =90°,在△ACF 和△DCB 中,AC DC ACF DCB CF CB =⎧⎪∠=∠⎨⎪=⎩,∠∠ACF ∠∠DCB (SAS ),∠∠CAF =∠BDC ,∠∠AFC =α,∠∠CAF =90°-∠AFC =90°-α,∠∠BDC =90°-α,故答案为:90°-α.【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3.20°【分析】延长AB 至点E 使BE AD =,连接CE ,证明AEC △是等边三角形,设ACD x ∠=,则4∠=ABC x ,再证明()△△ADC EBC SAS ≅,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如图,延长AB 至点E 使BE AD =,连接CE .∠2=++=+AE AD DB BE AD BD ,∠2=+AC AD BD ,∠AE AC =.∠60A ∠=︒,∠AEC △是等边三角形,∠60∠=∠=︒E ACE ,∠4∠=∠ABC ACD ,∠设ACD x ∠=,则4∠=ABC x .在ADC 与EBC 中,∠AD BE A E AC EC =⎧⎪∠=∠⎨⎪=⎩,∠()△△ADC EBC SAS ≅,∠∠=∠=ACD ECB x .∠∠=∠+∠ABC E BCE ,∠460=︒+x x ,∠20x =︒,∠60202020∠=︒-︒-︒=︒BCD .故答案是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4.1【分析】设A ′B ′,A ′C ′交BC 于点E 、F ,由S △ABC =9、S △A ′EF =4且AD 为BC 边的中线知S △A ′DE =12S △A ′EF =2,S △ABD =12S △ABC =92,根据∠DA ′E ∠∠DAB 知(A D AD ')2='A DEABD S S ,据此求解可得.【详解】解:如图,设A’ B’,A’ C’交BC 于点E 、F ,∠S △ABC =9、S △A ′EF =4,且AD 为BC 边的中线,∠S △A ′DE =12S △A ′EF =2,S △ABD =12S △ABC =92, ∠将∠ABC 沿BC 边上的中线AD 平移得到∠A 'B 'C ',∠A ′E ∠AB ,∠∠DA ′E ∠∠DAB ,则(A D AD ')2='A DEABD S S ,即(3'A D )2=49, 解得A ′D =2(负值舍去),321AA AD A D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平移的性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15.(1)40米(2)12秒【分析】(1)过点A 作AD ∠ON 于D ,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 可得答案;(2)在ON 上取点B ,点C ,使50AB AC ==,则卡车在BC 段对学校A 有影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 和CD 的长,从而求出时间.(1)解:过A 作AD ON⊥,垂足为D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AD 为所求,∠30MON ∠=︒,80OA =米, ∠12AD OA =40=米, 答: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 与学校A 的距离为40米;(2)在ON 上取点B ,点C ,使50AB AC ==,由题意,卡车P 到达B 点时开始对学校产生噪声影响,到达C 点时结束噪声影响,由(1)知AD =40米,∠30BD =米,同理可得:30CD =米,∠60BC =米,∠卡车的行驶速度为5米/秒,∠给学校A 带来噪声影响的总时间为60512÷=(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根据题意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6.(1)2【分析】(1)由菱形的性质得AB =BC =2,∠BCA =∠DCA =12∠BCD =60°,再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 (2)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EF =12BD ,再由菱形的性质得AO =12AC =1,BO =DO ,AC ∠BD ,最后运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1)解: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BC =,BCA DCA ∠=∠,∠120BCD ∠=︒,∠60BCA ∠=︒ABC 是等边三角形∠2AC AB ==.(2)解:∠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EF 是中位线,∠12EF BD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112AO AC ==,AC BD ⊥,∠90AOB ∠=︒,∠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BO AB AO =-,∠22221BO =-,∠BO =∠2BD BO ==12EF 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灵活运用相关性质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分析】首先延长AD 交EC 于点N ,延长CD 交AE 于点M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 =∠EBC ,AB =EB ,BD =BC ,∠DAB =∠CEB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AE =∠BEA ,∠BDC =∠BCD , 又因为∠ABD +∠EBC =180°,进而得出∠ABD =∠EBC =9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出∠BAE =∠BEA =45°,∠BDC =∠BCD =45°,即可证明∠正确;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出∠CEB +∠ECB =90°,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 =∠BEC ,进而得出∠BAD +∠ECB =90°,即可证明∠正确;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出∠ADB =∠EAD +∠AED =∠EAD +45°,再根据∠ECB =∠ECD +∠BCD =∠ECD +45°,又因为∠ADB =∠ECB ,得出∠EAD =∠ECD ,即可证明∠正确.【详解】解:延长AD 交EC 于点N ,延长CD 交AE 于点M ,∠∠ABD ∠∠EBC ,∠∠ABD =∠EBC ,AB =EB ,BD =BC ,∠DAB =∠CEB ,∠∠ABD +∠EBC =180°,∠BAE =∠BEA ,∠BDC =∠BCD ,∠∠ABD =∠EBC =90°,∠∠BAE =∠BEA =45°,∠BDC =∠BCD =45°,∠∠BAE +∠BCD =90°,∠∠AMC =90°,∠CD ∠AE ,故∠正确;∠∠CEB +∠ECB =90°,∠BAD =∠BEC ,∠∠BAD +∠ECB =90°,∠∠ANC =90°,∠AD ∠CE ,故∠正确;∠∠ADB =∠EAD +∠AED =∠EAD +45°,∠ECB=∠ECD+∠BCD=∠ECD+45°,∠ADB=∠ECB,∠∠EAD=∠ECD,故∠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等知识点,解本题的关键在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定理.18.等边6【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AE,∠DAC=∠EAC=30°,证出∠DAE=60°,由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2)证明∠ACE∠∠CBG(S A 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CG,证∠CEF∠∠GBF(AA 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F=GF,则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BC=2BD,∠BD=CD,∠∠ABC是等边三角形,∠∠BAD=∠DAC=30°,∠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点E,∠AD=AE,∠DAC=∠EAC=30°,∠∠DAE=60°,∠∠ADE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2)∠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点E.∠∠ACD∠∠ACE,∠CE=CD,∠ACD=∠ACE,∠BG=CD,∠CE=BG,∠∠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AC=CB,∠∠ACD=∠GBC=120°,∠∠ACE=∠GBC=120°,∠∠ACE∠∠CBG(S A S),∠AE=CG,∠∠BCE=∠ACE﹣∠ACB=60°,∠∠BCE+∠BGC=180°,∠BG∠CE,∠∠G=∠FCE,∠F为BE的中点,∠BF=EF,∠∠BFG=∠CFE,∠∠CEF∠∠GBF(AA S),∠CF=GF,∠CF=12CG=12AE=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证明见解析【分析】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由旋转的性质可得△BCD∠∠BAE,∠DBE=60°,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BD,AE=CD,∠BDC=∠BEA,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AD=90°,结合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如图,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连接DE,∠∠BCD∠∠BAE,∠DBE=60°,∠BE=BD,AE=CD,∠BDC=∠BEA,∠∠BED是等边三角形,∠DE=BD,在△BDE中,∠EBD+∠BED+∠BDE=180°,∠60°+∠BEA+∠AED+∠ADE+∠BDA=180°,∠∠AED+∠ADE+∠BDC+∠ADB=120°,∠∠AED+∠ADE=120°﹣∠ADC=90°,∠∠EAD=90°,∠222=+,DE AE AD∠222BD CD AD=+.【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证明∠EAD=90°是本题的关键.。
第十三章表面物理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表面物理化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分散相向阳极移动,表明:(A) 胶粒带正电(B) 胶粒带负电(C) 电动电位相对于溶液本体为正(D) Stern 面处电位相对溶液本体为正2.通常称为表面活性物质的就是指当其加入于液体中后:(A) 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B) 能增大液体表面张力(C) 不影响液体表面张力(D) 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3.实验测得O2在金表面上的吸附热Q与吸附量无关,这种吸附满足以下哪种吸附规律?(A)L angmuir等温式(B) Freundlich等温式(C) TëMKuH等温式(D) 以上三种皆可以4.对于有过量KI 存在的AgI 溶液,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 K3[Fe(CN)6] (B) MgSO4(C) FeCl3(D) NaCl5.多孔硅胶的强烈吸水性能说明硅胶吸附水后,表面自由能将(A) 变高(B) 变低(C) 不变(D) 不能比较6.为直接获得个别的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必须借助于:(A) 普通显微镜(B) 丁铎尔效应(C) 电子显微镜(D) 超显微镜7.由0.01 dm3 0.05 mol·kg-1的KCl 和0.1 dm3 0.002 mol·kg-1的AgNO3溶液混合生成AgCl 溶胶,为使其聚沉,所用下列电解质的聚沉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 AlCl3<ZnSO4<KCl (B) KCl <ZnSO4<AlCl3(C) ZnSO4<KCl <AlCl3(D) KCl <AlCl3<ZnSO4 8.将一毛细管端插入水中,毛细管中水面上升5 cm,若将毛细管向下移动,留了 3 cm 在水面,试问水在毛细管上端的行为是:(A) 水从毛细管上端溢出(B)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C)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D)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水平面9.明矾净水的主要原理是:(A)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B)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C) 电解质的敏化作用(D) 电解质的对抗作用10.在pH <7 的Al(OH)3溶胶中,使用下列电解质使其聚沉:(1)KNO3(2) NaCl (3) Na2SO4(4) K3Fe(CN)6在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聚沉能力大小为:(A) (1) >(4) >(2) >(3) (B) (1) <(4) <(2) <(3)(C) (4) >(3) >(2) >(1) (D) (4) <(3) <(2) <(1) 11.兰缪尔的吸附等温式为Γ = Γ∞bp/(1+bp),其中Γ∞为饱和吸附量,b为吸附系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4 最短路径问题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第十三章轴对称13.4 最短路径问题(练习)一、单选题(共10小题)1.如图所示,某工厂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300米,BC=6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厂的接送车打算在此路段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点A B.点B C.AB之间D.BC之间【答案】A【解析】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详解】解:①以点A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15×300+10×900=13500(米),②以点B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300+10×600=15000(米),③以点C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900+15×600=36000(米),④当在AB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A的距离是m,则(0<m<300),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是:30m+15(300-m)+10(900-m)=13500+5m>13500,⑤当在BC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B的距离为n,则(0<n<600),则总路程为30(300+n)+15n+10(600-n)=15000+35n>13500.∴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A;故选:A.【点睛】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考查知识点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已知村庄A和B分别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N(假定河的两岸彼此平行,且桥与河岸互相垂直),下列示意图中,桥的建造位置能使从村庄A经桥过河到村庄B的路程最短的是( )A.B.C.D.【答案】C【解析】如图作AI∥MN,且AI=MN,连接BI,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从A点到B点的距离最短,所以AM∥BN.【详解】解:如图,作AI∥MN,且AI=MN,连接BI,∴四边形AMNI为平行四边形,∴AM∥BN,此时从A点到B点距离最短.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最短路径的问题,运用到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点,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3.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D四个住宅区,A区有20人,B区有15人,C区有5人,D区有30人,四个区在同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设立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设置在()A.D区 B.A区 C.AB两区之间 D.BC两区之间【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各点时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解答.【详解】解:∵当停靠点在D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20×800+15×400+5×200=23000m;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400+5×600+30×800=33000m;当停靠点在AB两区之间时,设距离B区x米,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20×(400-x)+15x+5×(200+x)+30×(400+x)=(30x+21000)m;当停靠点在BC两区之间时,设距离B区x米,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20×(400+x)+15x+5×(200-x)+30×(400-x)=21000m.∴当停靠点在BC两区之间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该在BC两区之间.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要能把线段的概念在现实中进行应用.4.如图所示,从点A到点F的最短路线是()A.A→D→E→F B.A→C→E→FC.A→B→E→F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认真分析图形,要求点A到点F的最短路线,其中AB,EF的线路是固定的,则需要确定点B到点E之间的最短路线,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点B到点E之间BE最短.【详解】解:由图中可以看出,从点A到点F,AB,EF是必须经过的路线,点B到点E的路线中BE最短,所以点A到点F的最短路线为A→B→E→F,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出点A到点F的最短路线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从A地到B地有①、②、③三条路线,每条路线的长度分别为l、m、n,则()A.l>m>n B.l=m>n C.m<n=l D.l>n>m【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认真观察图形,可知①③都是相当于走直角线,故①③相等,②走的是直线,最短.详解:由题意可得:∵从C到B地有①②③条路线可以走,每条路线长分别为l,m,n,则AC+AB=l>BC∴l=n>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两点间线段距离最近.6.如图,直线l表示一条河,点A,B表示两个村庄,想在直线l的某点P处修建一个向A,B供水的水站,现有如图所示的四种铺设管道的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则铺设管道一定最短的是( )A.B.C.D.【答案】A【解析】依据轴对称的性质,通过等线段代换,将所求路线长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可.【详解】解: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BA′交直线l于P.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选项A铺设的管道最短.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短路线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这两点间的线段B.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两根钉子,其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和垂直三种D.同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答案】D【解析】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垂线的性质即可作出判断.【详解】A、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这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故错误;B、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两根钉子,其依据是“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故错误;C、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故错误;D、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正确.故选:D.【点睛】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8.(2017·某某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初一期中)小李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A.垂线段最短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由图可知,剪掉一部分,相当于用一条线段取代了连接原来两点之间的曲线.根据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故本题应选D.点睛:直线公理是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而线段公理是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要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9.(2017·某某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初一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直线最短 B.若P是线段AB的中点,则AP=BPC.若AP=BP,则P是线段AB的中点 D.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B【解析】A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A错误;B中,若P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P到A、B的距离相等,即AP=BP,故B正确;C中,若AP=BP,点P不一定是线段AB的中点,如,故C错误;D中,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故D错误.故选B.10.如图,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若要用尺规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得AP+BP最短,则下列作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对称的性质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二、解答题(共3小腿)A B C;(2) 11.(2019·某某市外国语学校初一期末)如下图所示.(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111在x轴上确定一点P,使得PA+PC最小.【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y轴对称的点A1、B1、C1,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找出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的位置,然后连接A′B与x轴的交点即为点P【详解】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有两种做法:作A或C的对称点均可).【点睛】此题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掌握作图法则是解题关键12.(2018·泸西县中枢镇逸圃初级中学初二期中)作图题(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如图,A、B两村在一条小河MN的同一侧,要在河边建一水厂向两村供水.(1)若要使自来水厂到两村的距离相等,在图1中用尺规作图....作出厂址P的位置.(2)若要使自来水厂到两村的输水管用料最省,在图2中作出厂址Q的位置.【答案】作图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中垂线的性质知,作AB的中垂线,交于直线MN于点P就是所求的点;(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故作出点A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E,连接BE交于直线MN的点Q是所求的点.试题解析:(1)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点Q即为所求.13.(2017·某某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初二期中)如图,在游艺室的水平地面上,沿着地面的AB 边放一行球,参赛者从起点C起步,跑向边AB任取一球,再折向D点跑去,将球放入D点的纸箱内便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最短者获得胜利,如果邀请你参加,你将跑去选取什么位置上的球?为什么?【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可过点D作关于AB的对称点D′,连接CD′与AB交于点E,即为所求.试题解析:如图,参赛者应向E点跑,因为AB所在直线是DD′的垂直平分线,所以ED=ED′,C、D′两点之间CE+ED′是最短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CE+ED是最短的.点睛:此题考查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能够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凡是涉及到最短距离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加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B、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C、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D、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自力更生(答案C)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核心和主要原则是A、互不侵犯B、平等互利和平共处C、互不干涉内政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答案D)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A、中国、印度、缅甸B、中国、印度、越南C、中国、朝鲜、越南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答案A)4、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答案B)5、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A、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B、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加强国际干预(答案C)6、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的立足点是A、联合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进行对抗B、以共同经历、共同任务做完发展对外关系的基础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反抗对抗D、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答案D)7、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50年代(答案C)8、最早确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的党的代表大会是A、中共十五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二大(答案D)9、首先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系列主张是()。
A、周恩来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C)10、中共十六大提出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其核心是()。
A、互信、互利、平等、协作B、平等、协商、团结、合作C、平等、合作、繁荣、发展D、互利、互信、合作双赢(答案A)11、2005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新目标是()。
A、公平正义的世界B、公正合理的世界C、和谐世界D、和平发展的世界(答案C)二、多选题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A、和平是东西问题B、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C、和平是发展的前提D、发展是和平的保障(答案BCD)2、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有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C、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D、国际金融贸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答案ABCD)3、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之所以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因为A、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B、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命运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利益所在D、在战后的长期国际斗争中,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历来相互支持E、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共同的发展道路(答案ABCD)4、我国外交工作的方针是A、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D、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进步E、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答案ABCD)5、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包括A、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B、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进行开发,实行有效控制C、各国有权根据各自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D、国与国之间应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对待,友好相处,不干涉别国内政E、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应遵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不得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答案ABCDE)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鱼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A.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7、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和平B、发展C、不结盟D、合作(答案ABD)8、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答案ABCD)9、世界格局多极化是A、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B、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D、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答案ABC)10、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A、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B、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C、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D、中国的社会制度与世界发展的格局结合起来(答案ABC)三、辨析题1、中国要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标准来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
中国处理国家间的关系,是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来划线的,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中国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彼此之间有着更亲密的关系和更广泛的合作。
但是,各社会主义国家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在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着各种特殊的利益。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当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四、简答题1、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
”根据这样的判断,在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下,中国不仅对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继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且对建立和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他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他还指出,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决策,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有哪些?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涵有哪些?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2)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3)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5)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五、论述题1、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我国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应采取哪些对策?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02—2006年本章考研试题集粹】一、分析题1、(02考研文科37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它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一集材料2《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