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劝说类群文阅读
古文观止群文教学:《周郑交质》《齐桓下拜受胙》《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宫之奇谏假道》联读
(三)春秋时期,礼的崩坏有什么表现?
学 作品
违礼之处
习 任 务 《周郑交质》
周郑交质 郑取温之麦,又取成周之禾
单
郑庄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展
示
《齐桓下拜受胙》
合礼之处
齐桓公受天子胙时下拜 齐桓公组织雾丘会盟,与诸 侯共尊王室 齐桓公处处尊奉周天子
(四)细节赏析
细节赏析
借助括号中的注释和前人评论,赏析下面两个语段。 在每个语段中找到 1—2 个精妙之处,分析其妙在何 处。
(五)深入探讨,进一步完善前面的表格。
学
作品
违礼之处
合礼之处
习
周郑交质:郑伯怨王,且逼王立
任
质当然违礼,但平王贰于虢,可
务
《周郑交质》
见周王室已无力维持礼
单
郑取温之麦,又取成周之禾,
展 示
郑庄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周襄王与齐侯看起来上下和睦, 齐桓公受天子胙时下拜
但齐候为异姓诸侯,又非夏、商 齐桓公组织葵丘会盟,与诸
知识拓展
昭穆制度
“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庙的排列次序(也具有标 记血缘亲疏远近的作用)。始祖在宗庙中居中,子孙 分别排列左右两侧,左为昭,右为穆。始祖之子为昭 ,始祖之孙则为穆;始祖孙之子又为昭,始祖孙之孙又 为穆。以周朝为例,大王(古公亶父)是周之始祖, 大王的下一代是大伯、仲雍和王季,这是昭辈;王季的 下一代文王、虢仲和虢叔就是穆辈。所以,宫之奇说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 之穆也。”以后各代依此类推,文王的下一代是武王 ,又是昭辈;武王的下一代是成王,又是穆辈。
(3)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 也。……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古文观止群文教学:《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群文阅读
提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 测之忧”。
由抽象概说过渡到具体的史事,西汉地方诸侯的割据势力严 重威胁着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晁错屡次建议景帝“削藩” 。
引用大禹治水的凿龙门、决江河和溃冒冲突来举例论证,提 出“事至而不惧”“徐为之所”才能使大事成功,以此而暗 中指责晁错的临危而逃。
结论
鞭辟近里地阐述了晁错取祸“临危而逃、自固其身”的取祸 原因。
(三)村上春树说∶"我相信所谓的命运不过是一个人 的生理、心理、情感、性格等因素造成的一个人行动 的最终结果。"(《海边的卡夫卡》)结合这句话,探 究苏轼对四人的评论和历史评论不一样一样的原因。
(四)归有光在《文章指南》中提出∶作文须寻大头脑,立 得意定,然后遣词发挥,方是气象浑成。写作实际是对思维 的锤炼和体现,读了苏轼的作品,你怎么看苏轼的才学、眼 界、思想和气度,结合你对苏轼的了解,写一篇《苏轼论》。
《 古 文 观
止 》 (
一 )
这四个历史人物身上有些什么共性和个性?
共性:都是文才武略,有魄力、有胆识、有谋略 的豪杰之士。
特性:每个人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处在不同的 历史背景下,张良得册封结局较好,其他三人因 各种原因结局悲惨。
(三)苏轼是怎么看这四个人的,他的看法和《史记》 《汉书》的评价一致吗?
学
人
习
物
苏轼的观点
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范增论》)
(二)掌握“论”这种文体,任选一篇梳理论述脉络, 学习苏轼的论述方法。
论述脉络
范增
论点
提出“独恨其不早耳”的观点。
论述
以连续问句结合史实引发“何时离开最佳”的思考。
“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3、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激趣导入:通过情境创设、背景介绍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 习状态。
(2)呈现文本:将选取的文言文篇目呈现给学生,并简要介绍文本的背景、 作者等信息。
(3)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字典等工具自主疏通文意,并鼓励学 生质疑问难。
感谢观看Biblioteka 应用方法1、文本选择
在文本选择方面,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论语》、《左 传》、《古文观止》等经典古籍中选取与教学目标相符的文言文篇目,并充分考 虑文本的难易程度、题材类型等因素。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课外文言文篇目, 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教学目标制定
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主题或议题,并围绕该主题或议题设 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 的相似题材和表达方式,制定“比较阅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 析、归纳的方式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点。
在策略选择上,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策 略。例如,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策略,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 言文知识。
应用效果
“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文 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01 引言
03 应用方法 05 结论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应用效果
引言
“群文阅读”教学法是一种以多文本阅读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通过比 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手段,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 展思维。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 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及其效果。
劝说类文言文专项阅读课件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和体会,相互学习、共同 进步。
06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总结
01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劝说类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理解其文化背景,
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02 03
课程内容
课程涵盖了劝说类文言文的典型篇章,包括《左传》、《战国策》等经 典文献,通过分析其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思想内涵,使学生深入理解 劝说类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拓展阅读
建议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相关文 献,如《史记》、《汉书》等, 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文言文的
理解。
实践应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生活中,如写信、演讲等,以提
高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持续学习
建议学生不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关注文言文研究的最新动态, 以保持对文言文的敏感度和兴趣。
课程反馈与改进
学生反馈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反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教师反思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 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情境创设
教师提供不同的情境背景,如政治、 军事、外交等,要求学生根据情境 进行劝说表演,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语音语调训练
强调文言文的语音语调,通过模仿 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传达文言 文的韵味和情感。
写作练习
01
02
03
仿写练习
选取典型的劝说类文言文 篇章,要求学生进行仿写, 学习其表达方式和技巧。
《孟子》选篇
【假期自修】中学生阅读 《古文观止》精选80篇(51-55)
微阅读中学生阅读《古文观止》精选80篇51.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yú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shāo 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yín。
其上为睥pì睨nì、梁欐lì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径:一直,径直。
逾:越过。
少:通“稍”,稍微。
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垠:边界。
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女墙。
在其他文章中一般是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
梁欐: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
欐,栋,正梁。
堡坞: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
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洞然:深深的样子。
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良久:很久。
已:停止。
箭:指竹子。
益:更加。
偃:倒伏。
类:好像。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向北偏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看一片漆黑,扔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清亮激越,过了很久才消失。
环绕着山道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好像是智者精心布置的。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tǎng 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造物者:创造万物的神。
愈:更是。
诚:确实,的确。
中州:中原地区。
【假期自修】中学生阅读 《古文观止》精选80篇(41-45)
微阅读中学生阅读《古文观止》精选80篇41.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学者:求学的人。
所以:用来……的。
道:指儒家之道。
受:通“授”,传授。
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
惑:疑难问题。
知:懂得。
孰:谁。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掌握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
固:本来,确实。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学习道理。
庸:发语词,岂,难道。
知:了解、知道。
是故:因此,所以。
无:无论、不分。
【译文】出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要管他的年纪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道:从师的传统。
出人:超出普通人之上。
犹且:尚且。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下:低于,不如,名词作动词。
耻:以……为耻。
形容词意动用法。
是故:因此。
益:更加、越发。
【译文】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就太难了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多了,尚且还跟从老师学习;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多,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劝说类文言文专项阅读
阅读一: 远公讲论 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 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 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 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桑榆:“桑树和榆树。日落时 阳光照射在桑树树梢,因此借指日暮。 讽诵:朗诵;诵读。
1、解释词语 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因受蒙蔽而不明 始皇议欲大苑囿 扩大 即使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虽”与“虽欲 言,无可进者”中的“虽”意义不 即使 C 即使 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 虽然 即使 ,不以疾也 C漆城虽于百姓愁费 D故虽有名马
3、翻译句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 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 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 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 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 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4、甲文中,“王曰:‘善。’”表 赞同 明了齐王对邹忌所言持 ___的态度; 乙文中,“优旃曰:‘善。’”表明 反对 了他对两位君主的想法持 ___的态度 。
古人的劝谏艺术群文阅读(19)
a
18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 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之废 酒也。不然,章赐死。”
a
15
阅读概览表
篇名
谁在劝 劝谁 劝什么
《七步诗》
曹植 文王 不杀自己
《晏子劝谏》
弦章 齐景公 停止酗酒
晏子 齐景公 停止酗酒
《少孺子智劝吴王》年轻人 吴王 不攻楚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桓公 治病
结果 成功 失败 成功 成功 失败
扁章
章曹
a 扁少
宴曹少
16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 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失败 成功 成功
《扁鹊治病》
扁鹊(臣) 蔡桓公(君)治病
失败
a
13
对比探究
弦章谏曰:“君欲饮酒七日七夜,章 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 桀纣者,章死久矣。”
a
14
找出描写两名劝谏者语言 动作的句子。 通过对比,探究他们劝谏态度、 技巧上的异同。 归纳出劝谏成功的原因。
应声答曰:“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 煎何太急?”
a
20
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或形式相似或相对 的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其内容、结构、 表达方法、情感等,分析相同点或不同点的 一种阅读方法。
《荀子·劝学(节选)》(《古文观止》第二十篇)
《荀子·劝学(节选)》(《古文观止》第二十篇)【作者小传】荀况(约前310前238),战国后期赵国人。
时人尊称为荀卿,汉时称为孙卿。
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
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
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
著名的学者韩非、李斯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
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
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
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
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观点。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
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题解】《劝学》篇是荀况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很长,这里节选了其中的三段。
第一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它能使人“知明而行无过”,即提高思想认识和加强品德修养。
第二段写学习能使人增长才干,有了知识才能“善假于物”,比一般不学无术的人来得高明。
第三段写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应当是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
全文围绕“学不可以已”的论题展开论述,层次井然。
博喻和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正反比照说理,逻辑严密,语言精警,在在体现了荀子说理雄辩的特色。
【原文】君子曰(1):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5),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宠州吁 公弗禁 义方 指出正途 讲道理
提示:(1)找共同情景;(2)找共同内容与做法; (3)比较差异点;(4)总结归纳。
策略与方法,巩固学习成果
五、任务一小结
(一)分类参考
1.劝说成功类:《烛之武退秦师》 《范雎说秦王》 《谏逐客书》 《鲁仲连义不帝秦》 《季梁谏追楚师》 《触詟说赵太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劝说失败类:《石碏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臧哀伯谏讷郜鼎》 《召公谏厉王止谤》 《宫之奇谏假道》 《蹇叔哭师》 《苏秦以连横说秦(说秦部分)》
(二)结论 情理兼备的劝说更容易达 成目的。
1.成功的原因:以情动人, 急人所急,说理得当。
2.失败的原因:缺乏情感, 无的放矢,不能体察君主 的真正想法;缺少例证、 对后果强调不足。
六、任务二小结
• (一)分类参考
• 1.“自我营销”类:《苏秦以连
横说秦(说秦部分)》《范雎说 秦王》《谏逐客书》
• 2.“爱子方式”类:《触詟说 赵太后》《石碏谏宠州吁》
• 3.“对待舆论”类:《邹忌讽 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
• 4.“对待师旅”类:《季梁谏 追楚师》《宫之奇谏假道》 《蹇叔哭师》
• 5.“劝退敌军”类:《烛之武 退秦师》《鲁仲连义不帝秦》
• 6.“劝君自重”类:《臧僖伯 谏观鱼》《臧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谏讷郜鼎》
师》《苏秦以连横说秦(说秦部分)》,凡14篇。
三、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目标
1.重点:引导学生根据 不同需要,对多个文 本进行整合和分析。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 劝说类古文的艺术特 色,促进学生逻辑思 维、辩证思维的发展, 促进其深刻性、敏捷 性、灵活性等思维品 质的提升。
(二)依据 1.学科核心素养
2.课程标准
四、教学活动基本流程
流程 一 二
三
教学活动
目的
导入: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探讨劝说类古文的说理
特色
完成任务一:请按“劝说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情”、
结果”将文本分为两类,并从劝 “理”在劝说过程中的作用,
说者的方面入手分析,初步探究 促进其辩证思维的发展
劝说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完成任务二:请按“劝说的
正面驳斥 对比、
类比、
假设
论证方 向是否
妥当 否
是
是
九、课后作业
• 以读促写,结合本堂课学到的劝说策略和手法,写 一篇符合下列要求且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 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 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 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 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 友点赞, 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然后,激起了更大范 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一)情绪状态 (二)决策的倾向性 (三)是否虚心、客观
八、教师总结(部分)
篇目
决策者因素
劝说者因素
苏秦以连 横说秦
情绪状态 平静
决策倾向 是否虚心 策略
不听从
是 开门见山, 直陈见解, 锲而不舍
论证方 法
举例、 讲道理
范雎说秦 期待 王
听从
是 步步为营, 举例、 以情动人 讲道理
谏逐客书 无
无
无 开门见山, 举例、
无征何足喻理,寡情奚以动人
——《古文观止》劝说类群文阅读
一、已经完成的前置任务
二、本课教学内容
•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的 拓展阅读(共4课时,本课为第3课时)
• 说明:本课是用旧教材结合新课程方案理念的教 学实践探索,所选拓展学习文章全部来自《古文 观止》。
• 包括:《烛之武退秦师》《范雎说秦王》《谏逐 客书》《鲁仲连义不帝秦》《季梁谏追楚师》 《触詟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石碏谏 宠州吁》《臧僖伯谏观鱼》《臧哀伯谏讷郜鼎》 《召公谏厉王止谤》《宫之奇谏假道》《蹇叔哭
•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 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十、模拟教学
篇目 事件背景 论证方 策略
手法
向
触詟说 必以长安君 为之计 共情、减少 对比、
赵太后 为质,兵乃 深远 抵触情绪、 举例、
出
步步为营、 讲道理、
引君入瓮 摆事实
石碏谏 宠而好兵, 教之以 陈述道理、 对比、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情”
情景”将文本分组,并从劝说者 与“理”是如何被具体应用
的方面入手分析,具体探究劝说 到劝说中的,提升其深刻性、
的策略与手法
敏捷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
完成任务三:请从被劝者的
引导学生从另一个侧面
四
角度入手,探讨被劝者对劝说成 思考劝说的成败,促进其辩
败的影响
证思维的提高
五
教师总结
通过整合劝说的条件、
(二)结论:
1.“劝”——重在策略:低自位置、 构建共情、消除戒备、降低抵触、设 身处地;避免单刀直入或正面冲突; 酌情使用激将法等;
2.“说”——重在手法: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假 设论证、比喻论证等。
七、任务三小结
• 被劝说者的最终态度直接决定着劝说活动的成败。因此, 以下被劝说者以下因素对劝说结果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