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 思维形态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思维的基本形态

思维的基本形态

思维的基本形态思维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认识活动之一,是人类与世界相互联系和作用的重要方式。

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的动力。

思维具有多种形态,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本文将探讨思维的基本形态,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规律进行思考和推理的一种思维形态。

逻辑思维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和合理性,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来得出结论。

它能够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数学推理、法律论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对问题的重新定义、重组和重组织来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形态。

创造性思维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新视角,产生创新的想法,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科学发现、企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并从中提炼出真实、可靠和有用的知识的一种思维形态。

批判性思维注重思维的分析性和评价性,能够帮助我们辨别真伪、区分是非,提高思维的质量和准确性。

批判性思维在科学研究、新闻报道、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凭借直觉和感觉进行思考和判断的一种思维形态。

直觉思维注重思维的主观性和直观性,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做出决策和判断,提高思维的效率和灵活性。

直觉思维在日常生活、艺术创作、领导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并通过分析和综合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理解问题的一种思维形态。

系统思维注重思维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够帮助我们把握问题的复杂性和关联性,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

系统思维在管理决策、问题解决、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维的基本形态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直觉思维和系统思维等。

每种思维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思维世界。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笔记

逻辑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逻辑:1、将“Logic”译为“逻辑”一词的是近代学者严复。

2、“逻辑”在汉语中的含义:(1)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2)思维的规则、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

(4)逻辑学或逻辑学知识。

二、逻辑简史:1、逻辑学的三大源头:(1)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2)中国先秦时期的名辩学。

(3)印度佛教中的因明。

2、逻辑学已经或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逻辑学科体系,并在整个现代科学中发挥着基础学科的作用。

3、现代逻辑的科学体系:4、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奠定以三段论为主体的词项逻辑。

5、逻辑学在近代的发展:(1)培根、弥尔:古典归纳逻辑学说。

(2)布莱尼茨:数理逻辑。

(3)康德、黑格尔。

6、中国古代逻辑:名辩学(1)邓析:“两可之说”。

(2)惠施与庄周:“濠梁之辩”。

(3)孔子:“正名论”。

(4)公孙龙:“白马非马”。

(5)韩非:“矛盾之说”。

(6)《墨经》:“名辨说”。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思维的形式:(1)思维的形式,又称“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2)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具体表现形式为概念、判断、推理。

(3)思维的逻辑形式、存在方式、联系方式包括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两部分:①逻辑常项是指在某种逻辑形式中,不随思维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部分。

②逻辑变项是指在某种逻辑形式中,随着思维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部分。

③逻辑常项决定逻辑形式的性质,是区分不同逻辑形式的依据。

(4)逻辑学从真假值角度研究逻辑形式:①真假性质:一个形式在任何情况下为真,何种情况下为假的性质。

②真假关系:当一个形式为真(或假)时,另一个形式为真或假的关系。

2、逻辑规律。

3、逻辑方法。

四、逻辑学的作用:1、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达和交流思想,进行有效的交际。

2、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规律的思维能力,运用逻辑推理,从而获得间接知识。

3、有助于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逻辑学四大基本原理

逻辑学四大基本原理

逻辑学四大基本原理
逻辑学四大基本原理如下:
1.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任何事物不能同时是另一事物。

这一原理表明个体事物的唯一性和独立性。

2. 排中律: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只能是“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也就是说,事物不能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只可能存在两种极端状态。

3.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也被称为因果原理,表明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原因是可以被找到和解释的。

在进行论证时,需要为观点或结论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据。

4. 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逻辑推理中,我们需要避免自相矛盾的观点或论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逻辑学相关书籍。

逻辑学四大原理

逻辑学四大原理

逻辑学四大原理
逻辑学有四大基本原理,分别是:
1. 非矛盾律:一个陈述和它的否定陈述不能同时为真。

例如,如果说"今天是星期一"为真,那么"今天不是星期一"必定为假。

2. 排中律:对于任意的陈述,其本体和其否定二者必定有一个为真,而且只有一个为真。

例如,对于陈述"这杯水是冷的",
要么这杯水是冷的为真,要么这杯水不是冷的为真,二者必定有一个为真。

3. 含中律:对于一个复合陈述,如果它的某个组成部分为真,那么它本身就为真。

例如,如果有一个复合陈述"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带伞",那么只要今天下雨,那么整个陈述就为真。

4. 归谬律:如果从假陈述出发,可以得出任何陈述,那么这个陈述是无效的。

例如,如果说"如果猫是哺乳动物,那么大象
可以飞",显然这是个错误的陈述,因为从假的前提无法得出
正确的结论。

这四大原理是逻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原理,它们为我们分析和推理事物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比较逻辑三大规律

比较逻辑三大规律

比较逻辑三大规律
1.同一律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

它要求思维内容保持一致,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同一概念或判断。

同一律是保证人们的正常思维和交流的重要逻辑规律。

2.矛盾律
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做出相互矛盾的判断。

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事物不能同时具有两个相互矛盾的属性或与自身矛盾。

矛盾律是防止思维混乱、保证思维一致性的重要逻辑规律。

3.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明确是非关系的判断,必须明确肯定其中的一个是真,另一个是假,不能同时都是假的。

排中律的作用在于避免人们的思维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帮助人们做出明确的判断。

以上是对逻辑三大规律的简要介绍,这些规律是人们进行正常思维和交流的基础,有助于保持思维的一致性和清晰性。

同时,这些规律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原则,对人们的推理和论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逻辑学四大原理

逻辑学四大原理

逻辑学四大原理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其核心是逻辑原理。

逻辑学四大原理是指恒真律、排中律、矛盾律和同一律。

这四大原理是逻辑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运用逻辑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恒真律是指任何命题与其自身的否定之间的关系。

恒真律指出,任何命题与其自身的否定之间的关系是恒定不变的,即命题与其否定之间的关系永远是真的。

例如,“今天是周一”与“今天不是周一”之间的关系就符合恒真律。

其次,排中律是指对于任何命题,它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存在第三种可能。

排中律强调了命题的确定性,即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

例如,“这个苹果是红色的”这个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存在其他可能性。

接下来,矛盾律是指任何命题与其否定之间的关系。

矛盾律指出,任何命题与其否定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排斥的,即命题与其否定之间不可能同时为真。

例如,“这个苹果是红色的”与“这个苹果不是红色的”之间的关系符合矛盾律。

最后,同一律是指任何命题与它自身之间的关系。

同一律指出,任何命题与它自身之间的关系是恒定的,即命题与它自身之间的关
系永远是真的。

例如,“今天是周一”与“今天是周一”之间的关
系符合同一律。

总的来说,逻辑学四大原理是逻辑学的基础,它们对于理解和
运用逻辑学具有重要意义。

恒真律、排中律、矛盾律和同一律分别
强调了命题与其自身的关系、命题的确定性、命题与其否定的关系
以及命题与它自身的关系。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才能更
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学。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着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概念

逻辑概念

第一章引论1、逻辑的定义: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命题)、推理。

3、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思维形式的联结方法。

45、基本逻辑规律是指:保证思维确定性的同一律、保证思维无矛盾性的矛盾律、保证思维明确性的排中律。

6、逻辑方法: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的方法。

例如: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三种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探求因果联系的科学归纳法;进行反驳和论证的反证法和归谬法;类比法;穆勒五法等。

7、逻辑是从真假值的角度研究逻辑形式。

真假性质是指一个形式在何种情况下为真,何种情况下为假的性质。

真假关系是指当一个形式为真(或假)时,另一个形式为真(或假)的关系。

第二章逻辑基本规律1、正确的思维应当具有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

2、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3、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或任一命题都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

4、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5、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6、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不能同真的命题不能同时予以肯定。

7、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8、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9、排中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不能同假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予以否定。

10、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两不可)。

11、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①两者的内容不同。

②两者的要求不同。

③违反要求后所犯错误不同。

④两者适用范围不同。

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但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但不适用于反对关系。

⑤两者的作用不同。

矛盾律是间接反驳的依据,排中律是间接第三章定义12、任何定义都是由被定义项Ds(其内涵需要得到揭示的那个概念)、定义项Dp(用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和定义联项(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系词)三个部分组成的。

逻辑学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

逻辑学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

逻辑学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逻辑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类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规律。

在逻辑学中,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这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基本形态。

一、概念1. 概念的定义概念是指人们对事物或现象所抽象出来的一般性思维内容。

它是人们对具有相同特征或共性的个别事物进行概括和归纳而得到的一个普遍概念。

例如,动物、植物、车辆等都是概念。

2. 概念的特征(1)普遍性:概念具有普遍性,即能够代表一类事物或现象。

(2)抽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即能够摆脱具体事物之间的差异而表达它们之间共同点。

(3)内涵和外延:每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该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必要属性,外延则指该概念所包括的所有个体。

3. 概念的分类(1)个别概念:个别概念是指具体事物的概念,如“这只猫”、“那辆车”。

(2)种类概念:种类概念是指具有相同性质或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概念,如“动物”、“花卉”。

(3)属性概念:属性概念是指某一事物所具有的某一特定属性所形成的概念,如“红色”、“圆形”。

二、判断1. 判断的定义判断是指对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的思维活动。

判断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三部分。

主语是被判断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所作出的断言,宾语则是用来补充说明谓语内容。

2. 判断的特征(1)真假性:每个判断都有真假之分。

(2)主观性:判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

(3)相对性:每个判断都要与某些背景条件相联系才能确定其真假。

3. 判断的分类(1)肯定判断:肯定判断表明主语与谓语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如“这只猫是黑色的”。

(2)否定判断:否定判断表明主语与谓语之间不存在某种关系,如“这只猫不是白色的”。

(3)特殊判断:特殊判断指的是对于某些情况下的特殊断言,如“有些动物会飞”。

三、推理1. 推理的定义推理是指根据已知事实或原则来得出新的结论或结论之间的关系。

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高中政治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1.2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高中政治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1.2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结合此例,谈谈你对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的理解。
认 死于希特勒法西斯之手的少年留辛 识
对 象
被希特勒法西斯打伤的鸽
反映认识对象形成感觉、知觉和表象
《和平鸽与少女》
表达对和平的祈愿,盼望着 战争的硝烟尽快散去,让人 们过上和平的生活。
形象思维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 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如图漫画说明了: ①人的思维风格不同,表现出很多差异
A
②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到未知的事物
③只看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不能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
④如果感性材料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失误,就容易导
致认识上失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下列关于“思维”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就是思维 B.思维就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C.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D.对事物的一切认识都是思维
毕加索把负伤的小鸽子放置在临窗的画案上,一道阳光正好照在窗台。毕加索怀着满腔的愤慨拿起画笔, 在画布上描绘出一只栩栩如生的鸽子。
后来,毕加索以死于希特勒法西斯之手的少年和负伤的鸽子为素材,创作了由少女、和平鸽和橄榄枝构成 的《和平鸽与少女》,借此表达对和平的祈愿,盼望着战争的硝烟尽快散去,让人们过上和平的生活。
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形而上学思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辩证思维): 《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形而上学思维): 《盲人摸象》故事的主人公把部分当成整体;《刻舟求剑》故事的主人公静
止地看问题。
一、思维的基本形态 1、原因:目的不同,标准不同,人们对思维形态的认识就不同。 2、多种类型思维形态的分类: (4)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 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四大规律

逻辑思维四大规律

逻辑思维四大规律
逻辑思维的四大基本规律分别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个论证和推理过程中,每一个概念或者判断都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所谓同一就是指任何一个概念都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即A是A。

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始终是不变的,其性质是稳定的。

矛盾律:是指在同一个论证和推理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判断,不可能同时为真,必有一个是假的。

任何一个判断都必须保持同一,不允许自相矛盾。

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不能同时既肯定又否定一个事物。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是非面前,对问题必须做出明确的回答,不允许模糊。

如果两个判断是相互否定的,那么必须肯定其中一个是真的,不允许对两个判断都加以肯定或否定,也不允许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第三种可能。

充足理由律:在论证的过程中,任何判断被确定为真时,必须以充足的理由作为根据。

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有三条:理由必须真实;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理由必须充足。

高考政治必选修三《逻辑与思维》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必选修三《逻辑与思维》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必选修三《逻辑与思维》复习资料【模块核心线索解读】1.本模块的核心是:逻辑与思维。

2.贯穿本模块的线索有四个:(I)科学思维:思维的含义、特征、源泉、作用、形态,逻辑、逻辑学、推理、论证与论辩、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科学思维的含义、特征、意义。

(2)逻辑思维:概念的含义、特征、明确概念的方法,判断的含义、特征、类型,推理的含义、构成、类型,形式逻辑研究推理的特点。

(3)辩证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特征、方法、作用,分析与综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4)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含义、条件、特征、表现、要求,联想思维的含义、依据、途径、实质、特点、水平、方法、作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超前思维。

【考情统计及备考策略研究】【模块必备知识结构化】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课程标准要求】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

3.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4.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必备知识梳理】1.思维(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2)思维的源泉: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3)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①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②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1)同一律:合平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2)矛盾律: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A与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探究与分享
假如你是警官
某珠宝店钻石被盗,现查明罪犯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人 ,四人口供如下:
赵:不是我偷的。 钱:李是罪犯。 孙:钱是罪犯。 李:不是我偷的。
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请问罪犯是谁?为什么?
答:罪犯是钱。因为钱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 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题意说假话者只有 一人,那么说假话者非钱即李。因此,赵和孙的口供都是真的,按照孙的 口供,钱是罪犯。
两不可
概念和判 断
确定性(自身同 一)
偷换概念 、偷换论 题
◆◆◆知识整合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
(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2)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3)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课堂总结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4.同一律的条件性:
◆同一律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 成的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 同一的。 ◆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 和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 同一律的要求。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实践的关系 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 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
(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
卖茶人的回答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什么基本要求,犯了什么错误?
探究与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命题都具有自身的同一性。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概念、命题的运用都保持确定性,不把不同的概念、命题混淆起来,不随意地把一个概念或命题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或命题。
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第三章
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关于概念、命题和推理的一些一般知识,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了对这些思维形态起作用的几个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这些规律为人们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提供了起码的准则,也为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提供了出发点和基础,因而也被称为逻辑基本规律。
第一节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2)卖小狗的姑娘
(3)遇难船员
(4)小干部
(5)世界奇闻
(6)人世间的经典
(7)悬殊不大
(8)刑警队长
(9)雪山飞狐
(10)射雕英雄传
(11)看相的
三、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律
矛盾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一致性、无矛盾性。思维的一致性、无矛盾性,同思维的确定性一样,也是正确思维所必须具备的。无论是日常思维,还是科学理论,都不允许有自相矛盾。在论证中,人们常常通过揭露矛盾来进行反驳。
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的要求,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一)虚假理由
“虚假理由”即以虚假的命题作为理由。
例:
(1)宇宙的中心
(2)呆气
(二)预期理由
“预期理由”即以真假尚未确知的命题为理由。
例:
(1)气功治癌
(2)飞碟
(三)推不出
“推不出”是指理由与推断之间无逻辑联系或无充分的逻辑联系。
例:
(1)澄子寻衣
(2)公园免费只为方便
第三节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不能既不真又不假(或:两个互相否定的命题不能同假)。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命题的真和假(或对两个互相否定的命题)不同时否定。
二、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会犯“是非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例:
(1)增加不增加补充教材
例:
(1)打成一片
(2)坐轿子
(3)题文相违(年龄越大越好)
(三)“转移话题”或“暗换话题”
“转移话题”或“暗换话题”是在讨论或论述问题时违反同一律要求的表现。“转移话题”是指在讨论或论述问题的过程中偏离了原来的话题;“暗换话题”是指在讨论或论述问题的过程中,把某个话题暗中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Hale Waihona Puke 例:(1)理想(2)关于红楼梦的讨论
(3)公费报销妥不妥
三、要正确理解和运用排中律
排中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明晰性。在一个命题或真或假的情况下,不做出两否的选择,这种明晰性对于正确思维也是必需的。在论证中,人们常常运用反证法来进行证明,其依据就是排中律。
例:
三种不同颜色的球
在运用排中律时须注意:
第一,排中律的运用也是有条件的。与同一律、矛盾律一样,其内容和要求也是针对同一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对于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程而言的。如果是在不同时间,或者是针对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人们对一个命题的真和假分别予以否定,不能说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2)打铁的老人
(3)地铁上的争吵
(4)茶水里的死苍蝇
(5)答非所问(主人还是纸条,主教答记者问)
三、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同一律
同一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思维保持确定性,概念、命题保持确定性,这是思维得以正确进行的首要条件,也是建立任何理论体系,包括逻辑体系的前提。所以,我们在思维活动中必须自觉遵守同一律的要求。
第四节
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要求
充足理由律的内容是:在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的真假值或一个推理的有效性若能确定,必有其充足理由。所谓充足理由,是指真实的,并且与推断有充分的逻辑联系的理由。
充足理由律要求人们在确定一个命题的真假值或一个推理的有效性时,提供充足的理由,而不是妄下结论。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3)“钉子户”与房价上涨
(4)包含着科学道理的古诗
(5)女作家巧答记者问
三、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论证性。同思维的确定性、无矛盾性、明晰性一样,思维的论证性也是正确思维所必须具有的。思维没有论证性,命题的真假值和推理的有效性可以随意确定,就没有了好坏、是非、对错的标准,获得正确的认识也就成了空谈。在日常认识中,人们要确定一个命题为真或为假,必须有充足理由,否则人们的认识就不可靠。在演讲、论辩中,人们要证明一个观点或反驳一个观点,也必须提出充足理由,否则就不能令人信服。在构建逻辑体系时,更要严格遵守充足理由律的要求,概念的提出,命题的运用,推理规则的制定,定理的证明,等等,都必须有充足理由。
在运用充足理由律时须注意,充足理由律虽然要求理由真实,并且理由与推断有充分的逻辑联系,但它本身并不能解决某种具体理由是否真实、是否与其推断有充分的逻辑联系的问题。某种具体理由是否真实,决定于它是否符合实际,这要由实践及与之有关的学科去解决。而某种具体理由与其推断有无充分的逻辑联系,则要通过运用有关的具体逻辑知识去判定。
但是,在理解和运用同一律时须注意,同一律的运用是有条件的。其内容和要求都是针对同一思维过程而言的。同一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对于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程。如果是在不同时间,或者是针对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人们对概念或命题的运用未保持同一,不能说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同一律只是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概念和命题的运用保持确定性,并不要求人们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永远保持不变。
第二,运用排中律时还须注意,排中律虽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同时否定一个命题的真和假,但并不要求人们对任何命题的真假都做出二择一的肯定回答。一个命题或真或假,二者必居其一,但究竟是真是假,人们并不一定有清楚的认识。对某个命题是真还是假,人们不表态,或表示自己不能确定,不能说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第三,排中律只是二值逻辑的规律。在三值或三值以上逻辑中,由于命题可以有真和假以外的其他值,对一个命题的真和假同时否定,就不再被认为是不合逻辑的。我们将排中律作为逻辑基本规律,仅是在二值逻辑的范围内,就不存在真和假以外的其他值的命题而言的。
例:
自由落体运动
在运用矛盾律时须注意:
第一,矛盾律的运用也是有条件的。与同一律一样,其内容和要求也是针对同一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对于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程而言的。如果是在不同时间,或者是针对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人们对一个命题的真和假分别予以肯定,不能说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例:
巧解谜语
第二,矛盾律所说的矛盾与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指逻辑矛盾,即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命题的真和假的同时肯定;后者是一种辩证矛盾,即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关系。矛盾律只不允许出现逻辑矛盾,并不否定也不涉及辩证矛盾。
第二节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不能既真又假(或:两个互相否定的命题不能同真)。
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命题的真和假(或对两个互相否定的命题)不同时肯定。
二、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
例:
(1)盾与矛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两个或几个不同概念混为一谈;“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一个概念暗中换成另一个概念。这两种错误有时无明显的界限,可不严格区分。
例:
(1)缺碘
(2)花儿生气
(3)爱情的含义
(4)领袖
(5)庄子、老子和孙子
(二)“混淆命题”或“偷换命题”
“混淆命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两个或几个不同命题混为一谈;“偷换命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一个命题暗中换成另一个命题。这两种错误有时也无明显的界限,也可不严格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