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专科形考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要点一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 系,包括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评 价以及环境设计对人类心理的影响等。
要点二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前景也越来 越广阔。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环境心理学 也可以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交叉融合,进一步拓展其研究 领域和应用范围。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强调 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主张通过 自我觉察和积极关注来促进人的 成长和发展。
当代心理学研究
认知心理学
以皮亚杰、布鲁纳为代表,强调认知过程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主 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认知过程。
社会心理学
以勒温、费斯廷格为代表,强调社会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主张 通过实验和社会调查来研究社会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 案
• 心理学基本概念 • 心理学发展历程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心理学应用领域 • 心理学对生活的影响 • 未来心理学发展趋势
目录
Part
01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的定义
0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旨在探 索人类行为的原理和心理过程。
02
心理学关注人类的感知、情感、认知、动机和个性 等方面,并研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
社会心理学
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 思维,涉及社会认知、群体行为 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
社会学
心理学与生物学紧密相关,两者共同探讨 人类行为的生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电大-心理学概论形考1-4
心理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形考任务一题目1行为科学理论非常注重对人的感情等社会需求的满足。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学的补充和发展。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性格有好坏之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性格是长期习惯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工作分析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特质——因素论强调个人所具有的特性与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技能之间的协调和匹配。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题目10人是完全被动的,人的活动是有经济动机的。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1根据"复杂人”的假设,产生了()管理理论。
A.现代科学管理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权变理论正确答案是:权变理论题目12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个性的什么特性?A.独特性B.可塑性C.社会性D.生物性正确答案是:独特性题目13感受性较弱,耐爱性、敏捷性、可塑性均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的气质属于()A.抑郁质B.胆汁质C.多血质D.粘液质正确答案是:胆汁质题目14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个性的什么特性?A.稳定性B.整体性C.可塑性D.生物性正确答案是:稳定性题目15"体液说”是()提出来的。
A.希波克拉底B.巴甫洛夫C.荣格D.威特金题目16"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小孩的个性受()影响。
A.遗传因素B.教育因素C.家庭因素D.环境因素正确答案是:家庭因素题目17"能力三维结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A.吉尔福特B.威特金C.斯皮尔曼D.加德纳正确答案是:吉尔福特题目18"多元能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参考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是考察学生对于该学科的理解程度,而相应答案的提供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自己的考试。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 个人经验2. 交叉验证3. 心理治疗4. 觉醒梦5. 策略性行为6. 自我制约要求7. 非符号解释8. 心理障碍二、选择题1. A2. C3. A4. C5. B6. D7. B8. A9. B10. C三、简答题1. 学习记忆:学习是指在接受外部刺激或信息的基础上,心理过程通过编码、存储、再现等过程形成个体知识的过程。
记忆是指动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能保存和再现过去经验的信息。
2. 情绪: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在特定时刻,由特定的对象、事件和情境所激发并影响个体身心活动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感性体验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情绪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3.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物发育过程中,其感知、思考、语言、判断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综合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其主要理论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等。
4. 人格:人格是指个体持续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与情境相对独立。
四、分析题1. 心理诊断:心理诊断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观察、评估和判断,确定个体心理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和不利影响的过程。
心理诊断工具有结构式和非结构式两种,其中结构式心理诊断工具又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测验两种。
2. 正性心理学:正性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类幸福感、美好体验和优异功能等方面的心理学分支。
其主要理论包括恢复、流畅、幸福、意义等。
正性心理学将人类的幸福感与心理问题联系起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自身的心理难题。
以上就是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的参考答案,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正在准备该科目考试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加油哦!。
福建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二(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80
1.情绪是由一定的刺激事件引起的()过程。
A.心理变化
B.思想变化
C.身体变化
D.生理变化
【答案】:A
2.人格的核心成分是()。
A.自我
B.客我
C.主我
D.非我
【答案】:A
3.“老师说我很诚实,爸爸觉得我内向,同学们认为我很高傲”,这反映的是()。
A.理想自我概念
B.现实自我概念
C.个人自我概念
D.社会自我概念
【答案】:D
4.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答案】:正确
5.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答案】:正确
6.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是安全的需要。
【答案】:错误
7.个体的成就动机包含了两种成分,分别是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答案】:正确
8.能力与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因此能力等同于知识、技能。
【答案】:错误
9.“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说明能力受到教育因素的影响。
【答案】:错误
10.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说明了人格的功能性。
【答案】:正确
11.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具有任何作用。
【答案】:错误
12.偏见是指对某些特定团体的成员形成的一种敌意或负面的态度。
【答案】:正确。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心理学》形考任务件业株灯2钱题及答案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产和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元素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A.错误B.正确[答案]B2.一般来说,一个人在他人眼里越有权威,则在模糊情境下别人越可能跟从于他A.错误B.正确[答案]B3.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A.正确B.错误[答案]A4.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正确B.错误[答案]B5.人格品质是影响人际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A.错误B.正确[答案]B6.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A.正确B.错误[答案]A7.同一个姿势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意义A.正确8.错误[答案]A8.态度与行为联系密切,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9.正确[答案]A10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A.正确B.错误[答案]A11.根据记忆的形式,可将记忆分为()。
A.情景记忆B.陈述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语义记忆[答案]BC1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oA.观察法B.心理测量法C.实验法D.个案法[答案]ABCD12.情绪调节的策略包括()。
A.回避和接近策略B.表达抑制策略C.合理表达策略D.注意转换策略[答案]ABCD13.影响句子理解的因素有()oA.句子的类型B.词序C.语境D.语义[答案]ABCD14.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形式,思维的主要特点有()0A.间接性B.思维的创造性C.概括性D.思维的目的性和问题性[答案]ACD15.情绪是一个多成分的复合心理现象。
它是由()等成分组成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内部表现D.生理唤醒[答案]ABD16.知觉的组织原则有()0A.闭合原则B.相似性原则C.相反原则D.同域原则[答案]ABD17.深度知觉的线索主要有()0A.空间的大小B.光线线索C.肌肉线索D.单眼线索[答案]CD18.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0A.动机B.能力C.气质D性格[答案]BCD19.遗忘的原因主要有()几种说法A.编码和提取失败B.消退说C.干扰说D.压抑说[答案]ABCD20.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oA.心理现象B.情绪和动机C.认知D.能力和人格[答案]A21.表象只有视觉表象A.正确B.错误[答案]B22.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反映的知觉是()oA.时间知觉B.空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答案]A23.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0A.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B.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C.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D.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答案M2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0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答案]A25.()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A.加德纳B.吉尔福特C.斯皮尔曼D.沙洛维和梅耶[答案]D26.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等描述的是个体的()0A.性格特征B.认知特征C.气质特征D.能力特征[答案]A27.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才思如泉涌的状态都可称为()0A.沉浸体验B.乐观思维C.幸福D.能力[答案]A28.感觉是指()oA.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最新--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完整版】精品推荐
最新--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完整版】精品推荐电大心理学作业1(第1—4章)一、填空题1.早在2400年前,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中对心理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组成。
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等。
6.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7.通过对被试的日记、作文、试卷等活动成果来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被称为产品分析法或作业分析法。
8.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9.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0.注意是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征。
11.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有机地、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
1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3.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4.“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依存性。
1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6.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在1896年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
17.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维持注意是否需要,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9.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20 分钟。
2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1.分析器是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活动有机联系的中介。
22.机体觉是由机体内部发生变化引起的。
2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小。
24.由光亮处走进暗室,从什么也看不见到慢慢地看见周围物体,叫做暗适应。
25.错误的、歪曲实际的知觉就是错觉。
2023国开电大社会心理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心理学(本)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国家开放大学编制“社会心理学(本)”形考任务1主题讨论:刻板印象的利与弊活动要求:请你结合亲身经验,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课堂讨论:(1)举例说明你对哪个群体存在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2)请你分析这种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参加课堂讨论之后需提交400 字以上的发言稿,辅导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表现和发言稿的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
任务一答:(1)我对农民工群体存在刻板印象,主要是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群体存在更多的是消极的看法。
一提起“农民工“,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从事脏、累、危险工作且待遇低的劳动者,劳动力素质低,精神生活匮乏等。
(2)针对农民出身的社会成员制造刻板印象,极易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歧视。
刻板印象是一种不全面、不客观的认识,社会对于农民的刻板成见是对他们尊严的伤害,加剧了农民心理上的负面感受,由此制造、扭曲、加剧了双方的信任失衡,这与我们积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是相违背的。
失去了和谐的社会关系,无论是社会的哪一方都必然或多或少地承担负和博弈的苦果。
不利于统筹资源,实现更快更有效的集体发展。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盘大棋,需要社会各个群体、各种生产要素的密切配合、协力推进,尤其是参与者的密切配合与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
如果参与者、协调者在合作中以刻板印象为准片面认知农民群体,在分配上因偏见压低生产成本,这类行为不仅无法实现团结的目标,反而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农民工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也有权利享受公共服务,有义务维护公共环境。
当我们不再因为这样的事情大惊小怪时,社会偏见才能有所改善。
“社会心理学(本)”形考任务2姓名:学号:得分:教师签名:阶段性测验本次任务需要您在完成第1 章到第5 章的学习之后再完成。
试题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满分为100 分。
一、填空(每空2 分,共30 分)1.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000002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作者:————————————————————————————————日期:2015-10-23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次形考第1题单选题 (2分) 处于职业瓶颈期的人群需要用()替代职业规划A 退休规划B 生涯规划C 生活规划D 休闲规划您的答案:B参考答案:B第2题单选题 (2分)面对职业倦怠,个人干预策略通常有两种,一个是改变环境,另一个是()A 改变自己B 改变性格C 更换工作D 改变工作方式您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第3题单选题 (2分)职业倦怠不仅仅是个体现象,更是一种()A 生活现象B 社会现象C 群体现象D 心理疾病您的答案:B参考答案:B第4题单选题 (2分) 处理情绪的基本方法是()A 回避B 忙碌C 宣泄D 放松您的答案:C参考答案:C第5题单选题 (2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形式。
A 认知B 情绪C 意志D 个性您的答案:B参考答案:B第6题单选题 (2分)()是一种使有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练习过程。
身体和心理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通过生理调节达到情绪的有效调控。
A 放松训练B 扩展兴趣C 宣泄情绪D 睡眠休息您的答案:A参考答案:A第7题单选题 (2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际互动中有()以上的信息是由非言语的形式传递的。
A 30%B 55%C 65%D 80%您的答案:C参考答案:C第8题单选题 (2分) “交往剥夺”实验的创立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
A 詹姆斯B 沙赫特C 杜威D 冯特您的答案:B参考答案:B第9题单选题 (2分) 人际交往总是从第一印象开始的,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叫()。
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刻板印象您的答案:A参考答案:A第10题单选题 (2分) 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A 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B 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C 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D 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您的答案:D参考答案:D第11题单选题 (2分)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心理学》(中央电大)形考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第1—3章)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2、认知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3、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催眠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8、感觉是动物及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
9、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10、绝对阈限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
11、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12、似动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3、三色论是指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是指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而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二、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 认识内外世界;(2) 调控行为; (3) 预测未来;(4) 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心理适应》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电大专科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心理适应》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电大专科(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心理适应》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20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形成性考核×50%+终结性考试×50%形考任务1一、选择题题目1社会化的本质就是()的传递。
选择一项:B.社会经验题目2人之所以能够社会化与人自身的()有关:是由人类个体自身的学习潜力和语言能力决定的。
选择一项:C.能力题目3个体通过社会化得以(),获得发展的基点。
选择一项:B.适应社会题目4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社会特性是指()。
选择一项:A.社会自我题目5()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认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需要、动机、态度、情感等心理状态以及人格特点的感知和判断。
选择一项:A.自我知觉题目6现实自我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即目前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等方面的最真实的表现,也包括目前别人眼中的个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选择一项:C.真实情况D.具体情况题目7情商又称(),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选择一项:C.情绪智力题目8()是将原因定位于人的性格、能力、态度和努力等,也被称为个人原因。
选择一项:B.内部归因题目9智商可以理解为(),是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一项:D.智力二、选择填空题A-个人对于社会;B-社会所认可的心理;C–社会角色;D-巴纳姆效应;E-积现实自我、应该自我、理想自我;F-行为定向系统;G-个体性;H-社会性;I-想象;题目10社会化的目标是指与适应社会生活、成功履行一个人的(C)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每题5 分,共40 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P14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P42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P4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运动阶段(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P76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
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或称“榜样”) 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
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
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归纳出一个总观念。
并列结合学习: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般的联系。
二、案例分析题(10 分)案例: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
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
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3 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2 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
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在本案例中,王老师进行的教学实际是学习策略的教学。
学习策略教学是指系统地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
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要求,而是一种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
这种方法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第一,学习策略教学是一种分析教学任务和为特定情境设定恰当策略的问题解决形式;第二,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为基础;第三,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知识和技巧为基础;第四,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学习策略一般是为创造性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是为知识性目标服务。
王老师,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就违背了上述的基本要求,学生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不会将这些学习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反而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专门训练时要注意: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具体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途径可以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尝试监控和教师亲自指导来实施,按步骤有重点地将学习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
三、论述题(每题10 分,共50 分)1 、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
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整体发展。
这个整体包括两个部分和四个方面:两个部分是指儿童发展的认知过程和个性品质;四个方面是指心理发展和社会和教育条件、生物性成熟、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语言的发展。
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但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决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机械的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的。
所谓内部矛盾是指,在儿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才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于教育和发展的问题,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并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他们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
他强调,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教育要求的标准。
即只有那种高于原有水平,经过他们主体努力后又能达到的,才是最适合的要求。
2 .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P60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活动,适合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影响和干扰,倾向独立判断。
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喜欢独处,不适合“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进行全面思考,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
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检查各种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
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
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
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否则容易造成对问题的偏见。
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演绎法,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
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问题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
这类儿童在非结构化教学方法(归纳法,发现法)之下表现会更好。
3 、论述桑代克关于规律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P72桑代克的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
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联结公式是:S →R 。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他把这种联结看作是行为的基本单元,并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反应的联结有先天的和习得的两种,前者主要是本能,后者主要是习惯。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
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启法一:在教育中允许儿童错误,在错误中学习,从多次错误中反思,渐渐走向正确。
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他不仅说明了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而且具体地阐明了学习的规律,通过一系列动物和人的学习实验,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
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红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
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应用律,另一个叫失用律。
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启法二:对知识的巩固,要加强相应题目的练习。
赏比罚更重要,要注意对学生多赞赏,在学生做到的方面多加赞赏,使她们更开心进行学习;对学生做不到的方面,少用罚,加以正面引导,当学生达到了及时赞赏。
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分别是: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
4 .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P81-85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