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考点: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乙型脑炎考试资料(最新版).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乙型脑炎考试资料(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 .肾上腺皮质激素 B .镇静剂 C .中枢呼吸兴奋剂 D .血管扩张剂 E .脱水剂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患儿6岁,发热,头痛,恶心5天,伴抽搐,意识障碍2天,于2001年8月1日入院。
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皮肤无瘀点、瘀斑,意识呈浅昏迷状态,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WBC10109/L ,中性86%,血小板180109/L ,尿常规未见异常。
下列治疗措施哪项不合理( )A .吸氧 B .下胃管给予一定量的食物 C .20%甘露醇脱水 D .亚冬眠疗法 E .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3、配伍题乙脑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用于调查乙脑人群免疫水平的抗体是( )不属于乙脑的抗体是( )A.特异性IgM抗体B.特异性IgG抗体C.特异性IgA抗体D.中和抗体E.Vi抗体本题答案:4、单项选择题关于乙脑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乙脑病毒无直接致细胞病变作用B.病毒侵入的数量与乙脑的发病无关系C.人体免疫力降低与乙脑的发病有密切关系D.病人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与发病无关系E.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即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本题答案:5、多项选择题乙脑是人畜共患病,其传染源有( )A.患者及隐性感染者B.家畜(猪、牛、羊)与家禽(鸡、鸭、鹅)C.蝙蝠D.三带喙库蚊E.老鼠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本题答案:7、单项选择题4岁男孩,发热,嗜睡,头痛3天,体温40.2℃,意识呈浅昏迷,颈硬,双侧瞳孔缩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周围血象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100106/L,多核0.80,单核0.20,糖4.5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0.9mmol/L,诊断为( )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虚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脑型疟疾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静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本题答案:9、单项选择题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A.持续高热B.惊厥C.呼吸衰竭D.脑疝E.休克本题答案:10、单项选择题有关乙脑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B.传染源是病人、家畜、家禽C.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人重要D.蚊虫既是传播媒介,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E.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为潜伏性感染本题答案:11、单项选择题重症乙脑病人,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升高,应首先采取下列哪项治疗措施( )A.654-2B.地西泮C.20%甘露醇D.洛贝林E.肾上腺皮质激素本题答案:12、单项选择题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 )A.失语B.强直性瘫痪C.弛缓性瘫痪D.心率失常E.精神失常本题答案:13、判断题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糖和氯化物均降低。
流行性乙型脑炎核心知识点(虫媒传播类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核心知识点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主要是三带喙库蚊)传播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主要侵犯神经组织引起大脑炎。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该病在传染病法中定为乙类传染病。
乙脑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或其他昆虫叮咬入体时传入病毒是构成本病的感染途径。
传播的蚊种有库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种,而以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其他昆虫媒介如蠓和螨也可能是乙脑的传播媒介。
乙脑的传染源有哪些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属于蚊类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受乙脑病毒感染的人和动物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猪(主要是幼猪),构成猪→蚊→猪或人的传播环节。
哪些人容易感染乙脑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易感者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有极少数人发病。
主要的发病对象是少年儿童。
发病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但随着对适龄儿童免疫预防的实施,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乙脑病人的发病年龄构成发生变化,开始向大年龄推移。
乙脑的临床表现及后遗症有哪些?人感染乙脑病毒后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天左右。
病人症状以高热、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发热、常伴有寒战,体温38℃~39℃。
头痛常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呈喷射状)、神志不清或轻度嗜睡,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1~6天。
(2)急性脑炎期:最突出的症状是持续高烧,体温高达39℃~40℃以上,几天后中枢神经感染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如神志恍惚、昏睡和昏迷、惊厥或抽搐,颈项强直,受影响肢体出现麻痹,有的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神经系统检查巴宾斯基征阳性,跟腱反射阳性。
(3)恢复期:在此期神经系统症状逐渐缓解,体温和脉搏等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执业医师常考必做题
临床执业医师常考必做题2017临床执业医师常考必做题执业医师考试注重于平时多思考多做题,在题目中感受到知识的运用,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2017临床执业医师常考必做题,供大家参考借鉴!1.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是A. 幼猪B. 三带喙库蚊C. 虱D. 蜱E. 螨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A. 跳蚤叮咬B. 蜱叮咬C. 三带喙库蚊叮咬D. 螨叮咬E. 虱叮咬3. 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是A. 野生动物B. 蜱C. 病人D. 螨E. 猪4. 预防乙脑的关键是A. 防蚊灭蚊B. 易感人群普遍接种疫苗C. 幼猪接种疫苗D. 隔离病人E. 使用抗病毒的制剂5.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绝大多数表现为A. 隐性或轻型感染B.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 出血热D. 肝炎E. 关节炎6. 乙脑的传播主要是通过A. 吸入含病毒尘埃B. 食入病毒污染的食品C. 输血D. 蚊叮咬E. 接触鼠尿污染的土壤7. 我国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A. 库蚊B. 按蚊C. 伊蚊D. 蚤或虱E. 硬蜱8. 关于乙脑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在我国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B. 动物感染只形成短暂病毒血症,不出现明显症状C. 人体感染后,只有少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D. 病毒侵入机体后,经神经纤维进入中枢神经系统E. 病后机体免疫力牢固9. 关于乙脑的预防,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防蚊灭蚊B. 对易感人群普遍预防接种C. 给幼猪接种疫苗D. 消毒疫水E. 注射免疫血清紧急预防10. 下列哪种疾病目前尚无疫苗A. 乙型肝炎B. 流行性乙型脑炎C. 登革热D. 森林脑炎E. 脊髓灰质炎11. 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乙脑疫苗是A. 合成疫苗B. 减毒活疫苗C. 基因工程疫苗D. 亚单位疫苗E. 灭活疫苗12. 在乙脑流行环节中,幼猪是A. 传染源B. 中间宿主C. 传染源和扩散宿主D. 储存宿主E.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13. 关于黄病毒的共同特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依赖节肢动物传播B. 无包膜、耐酸、乃乙醚C. 易感者多为儿童,成人发病者少见D. 均可用疫苗特异预防E. 机体形成牢固免疫力,再感染一般不发病14. 蚊可能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是因为A. 乙脑病毒可在蚊体内增殖B. 乙脑病毒在蚊体内可形成病毒血症C. 蚊可叮咬多种家禽或禽类D. 蚊可在动物与人体间传播乙脑E. 蚊可携带病毒越冬以及经卵传代15. 森林脑炎病毒除经蜱叮咬传播外,还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A. 呼吸道B. 胃肠道C. 性接触D. 蚊叮咬E. 日常生活接触16. 关于乙脑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幼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和扩散宿主B. 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C. 检测特异性IgM可对乙脑进行早期诊断D. 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早期诊断E. 是自然疫源性疾病17. 关于乙脑病毒的免疫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免疫主要依赖体液免疫B. 隐性感染可获得免疫力C. 病毒感染后机体可形成血凝抑制抗体,具有主要保护作用D. 接种疫苗预防效果好E. 补体结合抗体出现晚,持续时间不长18. 下列那种病毒不属于黄病毒属A. 日本脑炎病毒B. 森林脑炎病毒C. 登革病毒D. 乙脑病毒E. 汉坦病毒19. 关于登革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在自然界,登革病毒储存于人和猴体中,经伊蚊传播B. 登革出血热通常发生于再次感染者C. 初次感染形成的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再次感染的症状D. 初次感染诱生的抗体对再次感染的病毒,可发生免疫促进作用E. 变态反应是登革病毒致病机制之一20. 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A.钩端螺旋体病B.乙型肝炎C.登革热D.乙型脑炎E.森林脑炎21.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病毒为A. 乙脑病毒B. 森林脑炎病毒C. 出血热病毒D. 疱疹病毒E. 以上都不是22. 早期诊断乙脑的最好方法是A. 脑脊液中分离病毒B. 测定血清中的补体结合抗体C. 测定血清中和抗体D. 测定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特异性IgM抗体E. 测定血凝抑制抗体23. 下列哪种病毒属于黄病毒A. 甲肝病毒B. 乙脑病毒C. 出血热病毒D. EB病毒E. 单纯疱疹病毒24. 肾综合症出血热的病原体是A.登革病毒B. 汉坦病毒C. 新疆出血热病毒D. 埃博拉病毒E. 刚果出血热病毒25. 汉坦病毒基因类型是A. 完整单负链DNAB. 分节段单负链RNAC. 完整单正链RNAD. 分节段单正链RNAE. 双链DNA26. 汉坦病毒的流行与哪种动物有关A. 鼠B. 猫C. 狗D. 猪E. 牛27. 新疆出血热病毒的传播媒介是A. 蚊B. 蚤或虱C. 鼠D. 蜱E. 白蛉28. 关于汉坦病毒的致病性,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 最主要的病理损害部位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B. 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隐性感染C. 致病机制与免疫应答异常有关D. 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蛋白尿为特征E. 经多种途径传播29. 新疆出血热病毒与汉坦病毒的相似点是A. 病毒结构与培养特性B. 抗原性C. 传播方式D. 致病性E. 以上都不是30.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传染源是A. 幼猪B. 黑线姬鼠C. 狗D. 蜱E. 螨31. 以下有关汉坦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A. 病毒核酸为SSRNA,分3个节段B. 鼠为传染源C. HFRS与HpS均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D. 易感动物只有很少几种E.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传播32. 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的是A. 高血压B. 发热C. 蛋白尿D. 出血E. 低血压33. 控制汉坦病毒流行的重要措施是A. 灭鼠B. 灭蚤C. 灭蚊D. 防蜱叮咬E. 使用特异性疫苗参考答案1.A2.C3.B4.A5.A6.D7.A8.D9.D 10.C11.E 12.C13.A 14.E 15.B 16.D 17.C 18.E19.C 20.B 21.A 22.D 23.B24.B 25.B 26.A 27.D 28.B 29.A30.B 31.D 32.A 33.A【2017临床执业医师常考必做题】。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必考内容——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必考内容——流行性乙型脑炎细目一:概述一、概念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型脑炎)是感受流行性乙型脑炎时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高热、昏迷、抽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性疾病。
属于中医学小儿暑温范畴。
二、好发季节、病情及预后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7~9月的盛夏时节。
10岁以下小儿容易发生,以2~6岁儿童发病率高。
本病发病急骤,传变迅速,在病程中容易出现内闭外脱、呼吸障碍危象,急需抢救。
重症病例常留下后遗症。
近20年来,由于大规模推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本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现已少见本病的大规模流行,临床多见为散发病例,发病后亦以轻症较为多见。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急性期病机小儿脏腑柔嫩,肌肤薄弱,容易感受暑温时邪而发病。
其发病之后,急性期疾病变化不外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一)邪犯卫气暑温时邪由皮毛而入,病在卫分,首先犯肺,表热蒸盛,肌表不宣,见发热恶寒,头痛颈强。
邪正相争,正不压邪,暑邪由表入里,传入气分,肺热燔炽、胃气上逆、肝火上炎,症见壮热无汗或少汗,头痛剧烈,呕吐频繁,嗜睡或烦躁不宁,四肢抽搐。
(二)邪入气营邪势盛则暑邪进一步侵入营分,心肝俱病,暮热早凉,神识昏迷,四肢抽掣、厥逆。
(三)邪入营血邪毒深入血分,营血热炽,伤津劫液,耗血动血,昏不知人,舌质绛干,吐衄出血,甚至出现呼吸不整,内闭外脱。
二、恢复期、后遗症期病机病至恢复期、后遗症期,正气耗伤,余邪留恋,热,痰、风不尽,余证诸生。
(一)余热未尽暑温易伤阴,病后阴液耗伤,阴虚生内热,则见低热不退等证候。
暑温亦易伤气,体禀不足,气阳受伤,营卫不和,则见不规则发热等证候。
(二)痰蒙清窍热盛生痰,风动生痰,痰留不去。
痰浊内阻,蒙闭心窍,阻于舌根、气道,则见意识不清、痴呆失聪、吞咽困难、喉间痰鸣。
若痰火内扰,心肝火旺,则见狂躁不宁、嚎叫哭闹。
(三)内风扰动病后损伤真阴,肝肾阴亏,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则见肢体震颤、不自主动作。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流行型乙型脑炎
1.⼄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A.中和抗体B.⾎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 3.⼀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A.⾼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痹 6.⼄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A.⾼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脑病毒⼊侵⼈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脑屏障的健全情况8.确诊为⼄脑,住院第三⽇⾎压明显升⾼,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露醇 9.重症⼄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呼吸节律不齐,⾎压上升,肌张⼒增强,应⾸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肾上腺⽪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管扩张剂E.脱⽔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种传染病流⾏,且多发⽣于⼉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控制和管理好病⼈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性⼄型脑炎的流⾏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峰常在7~9⽉,与本地区蚊⾍密度⾼峰相⼀致 C.⽓温在35℃以上,⾬量多便可出现流⾏ D.呈⾼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凝抑制抗体E.Vi抗体 13.⼄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肿C.低⾎钠性脑病D.脑疝形成E.脊髓前⾓细胞病变致呼吸肌⿇痹 14.⼄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A.⼤脑⽪质B.脊髓C.间脑D.中脑E.⼤脑⽪质间脑和中脑 15.下列哪项不是⼄脑的病理特点: A.中枢神经系统⼩⾎管内⽪细胞肿胀,坏死,脱落 B.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 C.胶质细胞增⽣和炎症细胞浸润 D.神经组织出现局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 E.⼤脑两半球表⾯及颅底的软脑膜充⾎,浆液性及纤维蛋⽩性渗出 16.下列哪项不是⼄脑的常见后遗症A.失语B.强直性瘫痪C.弛缓性瘫痪D.扭转痉挛E.精神失常 17.⼄脑极期患者瘫痪的特点应除外:A.必有意识障碍B.呈强直性瘫痪C.肌张⼒减退D.浅反射消失或减弱E.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18.下列哪⼀种药物不宜⽤于治疗⼄脑呼吸衰竭:A.⼭梗菜碱B.⼭莨菪碱C.20%⽢露醇D.回苏灵E.阿拉明 19.⼄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 A.脑及脊髓均可受累,以⼤脑⽪质间脑和中脑最严重 B.⼤脑和脑膜均有充⾎⽔肿出⾎及纤维炎性渗出 C.⾎管内⽪细胞肿胀坏死脱落,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 D.胶质细胞增⽣与炎性细胞浸润 E.神经组织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 20.⽤于治疗⼄脑呼吸衰竭的药物应除外:A.⼭梗菜碱B.⼭莨菪碱C.20%⽢露醇D.酚妥拉明E.多巴胺21.流⾏性⼄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A.⾼热昏迷B.缺氧C.中枢性呼吸衰竭D.低钠性脑病 E.外周性呼吸衰竭 22.流⾏性⼄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热及惊厥B.呼吸衰竭C.意识障碍及颅⾼压表现D.迟缓性瘫痪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23.⼄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 A.惊厥或抽搐,伴意识障碍 B.颅神经损害及锥体束征 C.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或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并存 D.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表现 E.瘫痪常是对称性,肌张⼒减低,腱反射亢进 24.在⼄型脑炎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20%⽢露醇静脉推注B.654-2或东莨菪碱静脉注射C.⼤剂量5%Glucose静脉滴注D.地塞⽶松静脉滴注 E.尼可刹⽶,洛贝林静脉注射 25.⼄脑极期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A.稽留⾼热或弛张型发热B.意识障碍C.惊厥与抽搐D.呼吸衰竭以中枢性为主E.病程早期休克 26.有关⼄脑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脑是⾃然疫源性疾病B.传染源是病⼈家畜家禽C.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重要D.蚊⾍既是传播媒介,⼜是⼄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E.⼈对⼄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为潜伏性感染 27.流⾏性⼄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隔离病⼈B.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C.防蚊灭蚊D.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 28.预防⼄脑的关键措施是: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B.及早发现病⼈及时隔离治疗C.抓好灭蚊防蚊⼯作D.抓好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 29.⼄脑患者,⾼热41℃,持续抽搐迅速发⽣深度昏迷,瞳孔忽⼤忽⼩,呈叹息样呼吸,应属于下列哪⼀型:A.轻型B.普通型C.重型D.极重型E.不属以上各型 30.⼄脑同流脑有鉴别意义的是:A.流⾏季节B.⼝唇疱疹C.⽪肤瘀点瘀斑D.病情进展的速度E.脑膜刺激征的轻重 31.⼄型脑炎的病毒分离阳性率者是在:A.病⼈早期的⾎液中B.病⼈的脑脊液中C.病⼈的尿液中D.病⼈恢复期⼤便中E.病⼈死后穿刺取出的脑组织中 32.确诊为⼄脑,住院第三⽇⾎压明显升⾼,瞳孔不等⼤,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露醇 33.3岁患⼉,⾼热2天,昏迷伴抽搐1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象,WBC22×109/L,N0.90L0.10,pt11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A.快速静脉推注⽢露醇B.吸O2C.降温D.镇静 E.⽴即腰穿送脑脊液检查 34.男,3岁,7⽉1⽇发病,发热5天,头痛,神志不清,烦躁不安2天,⼤便2~3次/⽇,稍有粘液,颈强直,布⽒征(+),深反射稍亢进,浅反射迟钝,周围⾎象:⽩细胞14×109/L,N0.82,E0.03,L0.15,脑脊液:⽩细胞220×106/L,N0.38,L0.62,糖2.7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1.2g/L.涂⽚和培养细菌均阴性,⼄脑补体结合试验阴性,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1:100,考虑诊断为:A.钩端螺旋体病(脑膜脑炎型)B.流⾏性脑脊髓膜炎C.流⾏性⼄型脑炎D.脑型疟疾E.中毒性菌痢 35.男,6岁,因发热头痛4天,⼀天来病情加重,⾼热呕吐2次,于8⽉29⽇⼊院。
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
大大
脑 皮 质 、 间
体 标 本 :
脑
和
中
脑
最
为
严
重
19
病理解剖
图注:神经细胞肿胀变形,胞浆突起消失,Nissl 小体减少。少突胶质细胞增生,环绕退变的神经 细胞,形成卫星现象。
灶变 。性神 可、经 发肿细 生胀胞 钙和病 化坏变 或死 形,神 成形经 空成细 洞软胞 。化
▪ 热度上升快,1~2d内高达39~40℃,持续 不退。
▪ 幼儿在高热时常伴有惊厥与抽搐。
25
极期(4-10d)
脑实质损害突出 ▪ 高热
• 乙脑的必有表现 • 体温可高达40℃,并持续不退直至极期结束,
一般持续7~10d,轻者3~5d,重者可达3周以 上。 • 热度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26
极期(4-10d)
39
临床类型
▪ 据病情,乙脑有4型:轻型、普通型、重型、 暴发型
▪ 流行期间以轻型和普通型多见,占2/3 ▪ 初期重型多见, 后期轻型多见
40
临床类型
体温 神志 脑膜刺激征 抽搐 呼衰 病程 后遗症
轻型 <39℃ 清 不明显 — — 1周 —
普通 <40℃ 浅昏 有
偶有 — 2周 多无
重型 >40℃ 昏迷 明显 反复 ± 3周 常有
▪ 10岁以下(尤其2~6岁)发病较多。 ▪ 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 母亲传递的抗体对婴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2
病毒自然扩增
易感人群
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 13
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 疫区:乙脑流行于亚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 地区。在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及西藏等 地外的其他地区均是疫区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该病毒主要分布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日本、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导致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和死亡,尤其是季节性流行时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和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腰痛、肌肉痛和口唇周围的皮疹等。
在一些病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颈硬、昏迷、肌阵挛、抽搐和偏瘫等。
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需要从患者的血液或脑脊液中检测到乙型脑炎病毒或抗体。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和治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乙型脑炎疫苗可供选择。
此外,减少蚊子叮咬也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
在治疗方面,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支持病人的生命体征、控制症状和并发症。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疫苗接种策略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策略根据不同地区的疫情和年龄分布而有所不同。
在中国,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乙型脑炎疫苗被列为常规的儿童疫苗之一。
儿童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和8个月时应接种乙型脑炎疫苗,然后在18个月和4-5岁时接种两次加强剂。
成年人也应该在高危区域中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大流行在某些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疫情和流行。
这些大流行可能会导致成千上万人感染并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预警、监测和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在防止和控制大规模传播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结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引发严重神经系统损害和死亡的急性传染病。
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和减少蚊子叮咬,而治疗方法主要是支持和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在高危地区实施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策略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复习笔记:流行型乙型脑炎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复习笔记:流行型乙型脑炎一、概述1、定义:乙脑病毒引起的经蚊虫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
2、临床特征: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可有后遗症。
二、病原学1、乙脑病毒属于虫媒病毒B组,属黄病毒科。
病毒结构:乙脑病毒为嗜神经病毒核心——单股RNA,核心蛋白外膜——膜蛋白、外膜蛋白 (糖蛋白)、血凝素2、抵抗力:抗力不强、耐低温和干燥。
3、组织培养:乳鼠脑组织、鸡胚、Hela细胞等。
4、抗原性:抗原性较稳定、感染后产生三种抗体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猪、马、驴、牛、狗2、传播途径:经蚊虫叮咬而传播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为主,<10岁儿童多见,★ 2--6岁发病率最高4、★流行特征(1)发病季节:严格季节性,集中在7、8、9三个月(2)发病年龄:儿童易感性,<10岁儿童(3)地理分布:地区流行性,主要分布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4)发病形式:高度散发性四、发病机理隐性感染:只形成短暂病毒血症。
显性感染: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上述病理损害。
病原体的数量和毒力五、临床表现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体检可见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一) 典型乙脑分四期: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⑴初期:1~3天。
急起发病,发热、头痛、恶心和呕吐,嗜睡等。
可有颈硬。
⑵极期:4~10天。
①高热。
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②意识障碍。
可有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阻碍等;③惊厥或抽搐。
可为手、足、面部局部抽搐或肢体阵挛性或全身强直性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④呼吸衰竭。
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特点是呼吸节律的不规则及幅度不均;有时也可出现外周性呼吸衰竭。
严重时,可出现脑疝的表现;⑤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如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
⑶恢复期:可有恢复期症状,如患病6个月后仍留有的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剂E.脱水剂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低血钠性脑病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A.大脑皮质B.脊髓C.间脑D.中脑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1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病理特点:A.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B.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C.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D.神经组织出现局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E.大脑两半球表面及颅底的软脑膜充血,浆液性及纤维蛋白性渗出16.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A.失语B.强直性瘫痪C.弛缓性瘫痪D.扭转痉挛E.精神失常17.乙脑极期患者瘫痪的特点应除外:A.必有意识障碍B.呈强直性瘫痪C.肌力减退D.浅反射消失或减弱E.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18.下列哪一种药物不宜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回灵E.阿拉明19.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A.脑及脊髓均可受累,以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严重B.大脑和脑膜均有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炎性渗出C.血管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D.胶质细胞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E.神经组织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20.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的药物应除外: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酚妥拉明E.多巴胺21.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A.高热昏迷B.缺氧C.中枢性呼吸衰竭D.低钠性脑病E.外周性呼吸衰竭22.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高热及惊厥B.呼吸衰竭C.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D.迟缓性瘫痪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23.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A.惊厥或抽搐,伴意识障碍B.颅神经损害及锥体束征C.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或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并存D.脑膜刺激征及颅压增高表现E.瘫痪常是对称性,肌力减低,腱反射亢进24.在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20%甘露醇静脉推注B.654-2或东莨菪碱静脉注射C.大剂量5%Glucose静脉滴注D.地塞米松静脉滴注E.尼可刹米,洛贝林静脉注射25.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A.稽留高热或弛型发热B.意识障碍C.惊厥与抽搐D.呼吸衰竭以中枢性为主E.病程早期休克26.有关乙脑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B.传染源是病人家畜家禽C.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人重要D.蚊虫既是传播媒介,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E.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为潜伏性感染27.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隔离病人B.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C.防蚊灭蚊D.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28.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D.抓好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29.乙脑患者,高热41℃,持续抽搐迅速发生深度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呈叹息样呼吸,应属于下列哪一型:A.轻型B.普通型C.重型D.极重型E.不属以上各型30.乙脑同流脑最具有鉴别意义的是:A.流行季节B.口唇疱疹C.皮肤瘀点瘀斑D.病情进展的速度E.脑膜刺激征的轻重31.乙型脑炎的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者是在:A.病人早期的血液中B.病人的脑脊液中C.病人的尿液中D.病人恢复期大便中E.病人死后穿刺取出的脑组织中32.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A2型题:33.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伴抽搐1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22×109/L,N0.90L0.10,pt11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A.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B.吸O2C.降温D.镇静E.立即腰穿送脑脊液检查34.男,3岁,7月1日发病,发热5天,头痛,神志不清,烦躁不安2天,大便2~3次/日,稍有粘液,颈强直,布氏征(+),深反射稍亢进,浅反射迟钝,周围血象:白细胞14×109/L,N0.82,E0.03,L0.15,脑脊液:白细胞220×106/L,N0.38,L0.62,糖2.7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1.2g/L.涂片和培养细菌均阴性,乙脑补体结合试验阴性,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1:100,考虑诊断为:A.钩端螺旋体病(脑膜脑炎型)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流行性乙型脑炎D.脑型疟疾E.中毒性菌痢35.男,6岁,因发热头痛4天,一天来病情加重,高热呕吐2次,于8月29日入院。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乙型脑炎考考试题.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乙型脑炎考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 .特异性IgM 抗体 B .中和抗体 C .补体结合抗体 D .血凝抑制抗体 E .Vi 抗体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患儿6岁,发热,头痛,恶心5天,伴抽搐,意识障碍2天,于2001年8月1日入院。
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皮肤无瘀点、瘀斑,意识呈浅昏迷状态,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WBC10109/L ,中性86%,血小板180109/L ,尿常规未见异常。
下列治疗措施哪项不合理( )A .吸氧 B .下胃管给予一定量的食物 C .20%甘露醇脱水 D .亚冬眠疗法 E .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A .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 .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C.输血输入乙脑病毒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入血E.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本题答案:4、多项选择题乙脑的流行病学叙述正确的是( )A.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分布在亚洲B.我国乙脑流行主要集中在秋季C.乙脑集中暴发少,家庭中多人同时发病少见D.三喙带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及长期储存宿主E.乙脑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本题答案:5、单项选择题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 )A.过高热B.循环衰竭C.支气管肺炎D.呼吸衰竭E.脑水肿、脑疝形成本题答案:7、单项选择题男,3岁,高热、昏迷、抽搐2天急症入院,疑为乙脑和中毒性痢疾。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5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5(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分数:2.00)A.呼吸衰竭B.惊厥或抽搐C.持续高热D.意识障碍E.肾衰竭√解析:解析:其他选项都可以出现乙脑的极期。
2.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属于(分数:2.00)A.奈瑟菌属√B.念珠菌属C.隐球菌属D.链球菌属E.葡萄球菌属解析:解析:引起流脑的病原菌是脑膜炎球菌,属于奈瑟菌属。
隐球菌属于真菌。
3.在血吸虫发育各阶段中,引起人体主要病理改变的是(分数:2.00)A.尾蚴B.成虫C.虫卵√D.幼虫E.毛蚴解析:解析:血吸虫病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其虫卵引起的肝与结肠的肉芽肿是本病主要的病理改变。
4.艾滋病患者肺部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是(分数:2.00)A.肺孢子菌√B.念珠菌C.弓形虫D.衣原体E.隐球菌解析:解析:70%一80%的患者为卡氏肺孢菌感染。
5.下列各组织疾病均为乙类传染病的是(分数:2.00)A.流行性感冒、SARSB.黑热病、肺结核C.流行性出血热、疟疾√D.鼠疫、狂犬病E.麻风病、伤寒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乙类传染病是指: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内科学知识点辅导: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
概述 流⾏性⼄型脑炎(简称⼄脑),是由⼄脑病毒经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为⼈畜共患的⾃然疫源性疾病,蚊⾍是传播媒介,好发于⼉童,流⾏于夏秋季,临床上以⾼热、惊厥、昏迷为特征。
重症常发⽣呼吸衰竭,并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原学 ⼄脑病毒是⾍媒病毒⼄组的⼀种,形态结构属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
为RNA病毒,结构分为核⼼、套膜及刺突三部分。
流⾏病学 1.传染源 ⼈和动物特别是某些家畜、家禽都可做为传染源。
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经蚊⾍叮咬⽽传播,三代喙库蚊是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
3.易感⼈群 ⼈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较持久的免疫⼒,再次发病者极少。
4.流⾏特点 ①地区分布 ②季节分布 ③⼈群分布发病机制 ⼈被带毒的蚊⾍叮咬后,病毒进⼊体内,经淋巴管或⽑细⾎管到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单核吞噬细胞内繁殖,达⼀定量后即进⼊⾎循环,形成病毒⾎症,在某些情况下如机体的防御功能(特别是⾎脑屏障)减退或病毒数量多、毒⼒强,病毒突破⾎脑屏障⽽侵⼊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脑炎症状。
病理 ⾁眼可见脑膜及脑组织充⾎、⽔肿,重者可见点状出⾎及软化灶;镜下可见⼩⾎管内⽪细胞肿胀、坏死、脱落以及⾎管周围环状出⾎;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可见核溶解,胞浆虎斑消失,甚⾄神经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及炎性细胞浸润,可出现神经细胞吞噬现象,⾎管周围由于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浸润形成的“⾎管套”。
主要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泛存在于⼤脑以⾄脊髓,⽽以⼤脑⽪质、丘脑、中脑病变为主,部位越低病变越轻,脊髓病变常较轻。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般为7~14⽇。
临床表现轻重不⼀,起病⼤多急骤,典型病例临床经过可分为四期: 1.初期 病程的第1~3⽇。
起病急骤,体温迅速升⾼,三⽇内可达39℃~40℃或更⾼,且稽留不退,伴头痛、恶⼼、呕吐、倦怠及嗜睡,但神志清楚。
2.极期 病程的4⽇~10⽇。
此期可有⾼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颅内⾼压及脑膜刺激征、其他神经系统表现等症状,极期⼀般持续4~7⽇,多于病程第7~10⽇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病情迅速改善⽽进⼊恢复期。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名师精讲讲义: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时间:夏秋季( 7 、 8 、 9 )高发季节。
乙脑的传染源是猪,传播媒介是蚊子 (三带喙库蚊)。
一、病原学:乙脑病毒为变质性炎。
基本病理改变为:1.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形成血管套,病变最轻的部位是脊髓。
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
3.形成胶质结节二、临床表现高热、意识障碍、夏秋季发病等,乙脑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一一对应(题眼):夏秋季发病 + 意识障碍 + 高热 + 抽搐 = 乙脑这个病的季节性非常强, 7 、 8 、 9 月份发病。
这一点很重要;三、实验室检查WBC:一般在(10-20)*109/L。
个别可到30*109/L;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可确诊。
五、诊断及确诊依据高热+意识障碍+夏秋季发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乙脑六、治疗原则对症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本病早期急性起病、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重者可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一一对应(题眼):腓肠肌压痛(绝非腓肠肌痉挛) --- 钩体病一、流行病学传染源:黑线姬鼠、猪和犬 ;传播途径:携带钩体的动物的尿液;人群易感性:农民、渔民、屠宰工人、从事野外工作的年轻人等感染机会多。
二、临床表现1.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5型:单纯型(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衰竭型脑膜脑炎型2.流感伤寒型:①发热②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和腰背肌疼痛突出③腓肠肌压痛——钩体病;腓肠肌痉挛——霍乱。
3.后发症:(1)后发热: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
(2)反应性脑膜炎:后发热同时或稍后出现脑膜炎的症状及体征,但检查无异常,预后好。
(3)眼后发症 ;(4)闭塞性脑动脉炎:脑血管造影显示多发性脑基底部动脉炎。
部分患者脑脊液和血清钩体补体结合试验及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阳性。
多数患者l~2个月后恢复正常注意:后发症没有肾功能衰竭,肾功衰竭是它的分型。
传染病学第九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得病学第九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iphalitits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得病。
经蚊等吸血昆虫流传,流行于夏秋天,多发生于小孩,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阻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点。
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乙脑于 1935 年在日本发现,故又称为日本乙型脑炎。
在我国 1940 年从脑炎死亡病人的脑组织中分别出乙脑病毒,证明本病存在。
[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呈球型,直径 20~30nm,中心含单股 RNA,有衣壳。
在脂蛋白囊膜表面有血凝素刺突,能凝聚鸡、鹅、羊等动物红细胞。
抗原性稳固,但最近几年有报告以拥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 15 株国内的乙脑病毒时,可将其分为 4 个抗原组。
人和动物感染本病毒后,均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血凝克制抗体。
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挡力不强,56℃30 分钟或 100℃2分钟即可灭活。
但对低平和干燥的抵挡力很强,用冰冻干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留数年。
[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及储藏宿主主要传染者是牲畜、家禽。
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目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猪是我国数目最多的牲畜,因为它对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并且每年因屠宰而种群更新快。
所以,自然界总保持着大批的易感猪,组成猪→蚊→猪的流传环节。
在流行时期,猪的感染率 100%,马 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
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生带毒,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所以除作为流传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储藏宿主。
其他蝙蝠也可作为储藏宿主。
(二)流传门路本病系经过蚊虫叮蛟而流传。
能流传本病的蚊虫好多。
现已被证明者为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
国内的主要流传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此外,从福建、广东的蠛蠓中,云南和四川的中,已分别到乙脑病毒,故也可能成为本病的流传媒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考点: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考点: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是虫媒病毒B组中的一个型,病毒颗粒呈球形。
乙脑病毒
流行病学
1.传染源受感染的动物如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陷阱考点
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4.发病季节夏秋
本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
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夏秋季(7、8、9三个月内)。
小结:基础部分重要考点
1.主要传染源:猪
2.病原:乙脑病毒
3.传播途径:蚊叮咬
4.发病季节:夏秋季
以毒攻毒,蚊子咬猪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日,一般10~14日。
临床分期
典型的临床经过分四期,即初期、极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初期:
病程第1~3日。
起病急,高热,39~40℃,伴头痛、恶心、呕吐。
可出现精神倦怠或嗜睡,少数患者可出现颈项强直及抽搐。
高热头疼
极期:三大严重症状
病程第4~10日。
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炎的症状,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
关于乙脑哪项正确A.高热、意识障碍、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
三大严重症状B.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C.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 D.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E.高热、脑膜刺激征、
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
『正确答案』B#FormatImgID_5##FormatImgID_6#高热、抽搐和
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
高帅富抽疯了
1)高热:体温常达39~40℃以上,可持续7~10日。
热度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为常见症状,表现为嗜睡、昏睡或昏迷,昏迷越深,时间越长,病情越重。
3)惊厥或抽搐:为乙脑严重的症状之一。
抽搐可呈局部(面部、
眼肌、口唇)或全身性、阵发性或强直性,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4)呼吸衰竭最严重,主要死因
是本病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呼吸表浅、节律不齐、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及下颌呼吸等,最后
呼吸停止。
5)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
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等阳性体征。
(详见流脑)
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躁动、喷射性呕吐。
脑疝
出现浅反射如腹壁反射和深反射如膝、跟腱反射消失。
锥体束受损常出现肢体痉挛性瘫痪、巴氏征阳性、肌张力增强等。
深昏迷者常有膀胱肌麻痹、尿潴留、直肠麻痹等。
恢复期
神志转清,以后语言、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正常。
少数恢复较慢,需1~3个月以上。
个别患者可有低热、多汗、失语、
瘫痪,甚至去大脑强直等,积极治疗可于半年内恢复。
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患者于半年之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症状,以失语、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精神失常等最为多见。
临床类型
体温
神智
抽搐
呼衰
轻型
38~39℃
神志清楚
无抽搐
无呼吸循环衰竭
中型
39~40℃
浅昏迷
偶有抽搐
无呼吸循环衰竭
重型
>40℃
中度昏迷
反复抽搐
无呼吸循环衰竭
极重
>40℃
深昏迷
持续抽搐
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的改变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多在(50~500)×106/L,蛋白轻度增高,糖量及氯化物正常。
对比:流行性乙型脑炎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脊液检查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病毒分离
病程早期可从血或脑脊液中分离病毒,但阳性率极低。
诊断及确诊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本病流行于夏秋季,7、8、9三个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多见于儿童。
夏秋季
2.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体征。
脑炎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细胞数轻度增加,蛋白质稍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①隔离患者;
②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
③营养与补液支持治疗。
2.对症治疗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患者的三大危重症状,亦是抢救治疗的三大关键问题。
(1)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体温控制在38℃左右为宜。
(2)抽搐:
脑水肿引起者应以脱水、给氧为主;
高热所致应加强降温;
呼吸道分泌物堵塞、通气不畅所致脑缺氧者,以吸痰、给氧为主;
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则以安定、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等药物镇静治疗,可配合亚冬眠及针灸。
(3)呼吸衰竭:
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气体交换。
可用中枢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人工呼吸器支持治疗。
(4)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治疗:
常用脱水剂为20%甘露醇,每次1~2g/kg静滴或推注(20~30分钟内),每隔4~6小时1次,疗程2~4日。
3.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
恢复期患者应加强护理,加强营养。
酌情采用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如针灸、按摩、推拿和功能锻炼等。
预防灭蚊与防蚊
关键是抓好灭蚊、防蚊及疫苗注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1.控制和管理传染源。
2.灭蚊与防蚊是切断本病传播途径的主要措施。
3.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