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今文字阶段的汉字
汉字的发展演变
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 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 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 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 奈把君怨。
——卓文君
汉字的发展演变
宝塔诗
诗 绮美,镶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也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王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
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 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汉字的发展演变
快速书写的字体——行书
被誉为“天下第
一行书”的《兰
亭序》
《丧乱帖》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
流行,就是“行书”。
汉字的发展演变
说文解字
甲骨文 金文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中华历代名帖欣赏
中 三华 希第 宝一 帖名
帖
东晋.王羲之 (303-361)《快雪时晴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东晋.王献之 (344-386)《中秋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东晋.王珣 (349-400)《伯远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王羲之 (303-361) 《兰亭序》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二行书
唐.颜真卿 (709-785) 《祭侄文稿》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三行书
北宋.苏轼 (1037-1101) 《黄州寒食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
(778-865)
颜 筋 柳 骨 唐 柳 公 权
文字学知识
第二章文字学知识第一节汉字的起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一般认为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
因此对于汉字起源的探讨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古代文明史开端的重大课题。
一、结绳和契刻汉字产生以前我们先人曾经有实物记事的阶段,结绳与契刻便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结绳记事首见于《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契刻见于《释名·释书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结绳和契刻是汉字正式产生以前人们的记事手段,可能对一些数目字的产生有启发作用。
二、仓颉造字这个传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文献中。
最早提到仓颉的是荀卿。
《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一也。
”把前人的传说吸收整理后,正式写入早期汉字史的是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叙》:“仓颉初造书,盖依类象形。
”现在一般认为,即使仓颉确有其人,汉字也并非他一人所创,他是对早期汉字整理有突出贡献者的代表。
三、八卦说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阴阳爻(yáo)相配组成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ɡ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沼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八卦起源于原始社会,相传为伏羲氏所创,古人用它来占卜吉凶。
到了《易经》,已经是复杂的运算系统了。
有人根据汉字的某些笔画或字形跟某些爻或卦象相似,如“一”字像阳爻,“三”字像乾卦,古字“水”像坎卦等,就认为汉字起源于八卦。
汉字是个庞大的体系,不可能源于简单的爻和卦,但不能完全排除某些汉字的构形与卦爻在文化方面的联系。
四、起一成文说首提这种说法的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而来,因此他在《通志·六书略》中提出“一”可作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古代汉语文字篇
(三)会意
会意是集合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 造字法。会意字也分为两类: 造字法。会意字也分为两类: 一类是同体会意,就是用相同的形体来造新字, 一类是同体会意,就是用相同的形体来造新字, 如:步 、林 、从 、比 、毳、品。 一类是异体会意,就是用不相同的形体来造新字, 一类是异体会意,就是用不相同的形体来造新字, 如:逐 、莫 、牧 、取 、休 。
(三)讹变
射,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由于古文字身 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 和弓的写法相近,于是在隶变过程中就隶变为从身了, 和弓的写法相近,于是在隶变过程中就隶变为从身了, 以后就一直错下来。 以后就一直错下来。 本是一种开白花的蔓地草,隶变后讹作舜了。 舜,本是一种开白花的蔓地草,隶变后讹作舜了。 说文》 郑风有女同车》 《说文》:“舜,艸也。”《诗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有女同车,颜如舜央。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央。” 舜华、舜央,都是舜花的意思。 舜华、舜央,都是舜花的意思。 本来从心从耳,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 说文》 耻,本来从心从耳,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说文》 “辱也”。隶变后分化为二体,其一讹作从耳止声的 辱也” 隶变后分化为二体, 形声字。其实应从心从耳,人有耻辱感才面红耳赤。 形声字。其实应从心从耳,人有耻辱感才面红耳赤。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 六书
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 三、六书简述 四、怎样识别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
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 章,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 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 古汉语讲汉字的结构, 古汉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 度讲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 度讲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 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 从音,从十。 数之终也。 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 写结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 写结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 字结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 字结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 乐竟”是指音乐告一段落。 “乐竟”是指音乐告一段落。
汉字的起源及结构
• 皇后发廊——皇後發廊 古人云——古人雲 姓范— —姓範
• 四、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 古今字
• 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文字学上对同一个字
的初期字形和后起字形的称呼。先出现的为古字, 后出现的为今字,古字和今字合称“古今字”。
• 2、古字和今字的关系:
•
(1)今字在古字基础上增加了意符或改换了意
符。如莫暮、孰熟、反返、说悦。
•
(2)古字和今字古音相同或相近。如:昏婚、
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 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 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 史文物。
2、西周 金 文
铜器 范铸
3、战国 大篆和六国古文 简牍、帛 毛笔写
4、秦 小篆
(二)过渡阶段:汉代:隶书 纸出现
• (三)今文字阶段:汉代:草书—— 楷书——行书
• [注意]:
• 1、甲骨文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汉字形体。 • 2、商代的主要书写工具是毛笔,但用毛笔写
的字很少保存下来,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不容 易腐朽,所以保存下来的较多。 3、从小篆到隶书,是汉字形体发展史上的一 次深刻变革。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 4、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不是结构的变化, 而是笔势的变化。
益溢、县悬、知智。
• (3)今字仅有古字多个义项中的某一义项。如今
字“避、譬、僻、嬖、闢”分别具有古字“辟” 的一个意义。
• (二)异体字
• 1、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在任 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不同汉字形体。
今文字阶段的汉字
第二节 楷 书
• 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 所谓“楷”,是规矩 整齐、可为楷模之意。
• 产生于汉末,盛行于 魏晋南北朝,完全成 熟于隋唐,一直使用 至今。
楷书与隶书的区别
• 书写形态:隶书字体近于 横宽的四方形,楷书则程 正方形或长方形。
• 隶书的波势,在楷书中不 复存在。
• 形体结构,两者很少差别。
楷书四大名家
• 唐代颜真卿的《颜勤礼碑》, 其字雄壮;
• 柳公权《玄秘塔》,其字挺 拔;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其字劲险;
• 元代赵孟頫的《妙严寺碑》, 其字秀媚。
第三节 草书和行书
• 不是正式字体,而 是为书写快速简便 而形成的辅助性字 体。
一、草 书
• 比较潦草、草稿
• 比较潦草、草稿时用 • 章草— 阶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
段
的
汉
字
第一节 隶 书
(一) 隶书的名称解释
《说文·隶部》:“隶,附着也” 《四体书势》:“隶书者篆之捷也”
(二) 古隶和今隶
隶书的正式形成有一个较长 的历史过程。
一般分为秦隶和汉隶。 秦隶是指早期的隶书,又称 古隶,是小篆到汉隶过渡阶 段的字体;汉隶则指汉代逐 渐成熟的隶书,又称今隶。
帖》
• 狂草--
今草--- 王献之《中秋帖》
今草--- 王献之《中秋 帖》
狂草--- 张旭《古诗四 帖》
草书对隶书的改造
• (1)简省字形。 • (2)省并笔画,保存轮廓。 • (3)改变笔法。
二、行 书
• 行书是介乎于楷书和草书之 间的一种手写字体,取其简易流 行之意。兴起于东汉晚年。
• 行书对楷书成分和草书成分的取 舍并没有一定准则,接近楷书的 叫行楷(近楷不拘),接近草书 的叫行草(近草不放)。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今文字阶段
❖ 今文字阶段指从汉代至清朝末年。今文字的发展主 要是字体的变化,字体的种类主要是隶书、楷书、 草书和行书。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字体,其特点是把小篆园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 方正的笔画。楷书隶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 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字的 整体形状由隶书的扁平状变为正方形。自秦以后, 中国社会不断发展,文字的用途越来越广阔,使用 者越来越多,同时社会治乱屡屡交替,于是,文字 的“正字”与“俗字”之争为了文字生活一个突出 的现象。
二汉字的产生与形成
❖ 汉字的前身除了原始绘画,还有原始刻画符号。汉 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它的产生分 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 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 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 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 头。
❖ 西周文字主要有金文和甲骨文,周代金文在商代金 文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断地减少图画性与随意性, 逐渐地向符号性演变,其书写也逐渐走向规整性化。
❖ 春秋战国时期书写载体的变化使简帛文字成为文字 的主流。由于中国社会出现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文字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给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很大 的困难。
❖ 秦统一中国后“书同文字”的措施,是汉字史上的 一次重要改革,它使汉字的分裂复趋统一,使汉字 的标准化程度空前提高,为汉字体系向今文字阶段 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汉字阶段
❖ 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用字。现代汉字与今文字最 大区别在于,现代汉字是一种符号语素文字,今文 字是词文字。现代汉字规范字系统包含未简化的传 承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的应用范围比古代宽广, 是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工具,不只是人工用字,也 是计算机用字,是面向世界的交际符号,承担着对 外推广汉语汉文化的基本载体的任务。
第一、二、三节 汉字概说
sym
•《说文解字》,汉· 许慎著,约于公元前121年成书,收10516字 (其中重文1163字); •《玉篇》,南朝梁· 顾野王著,公元543年成书,后经宋人增补,实 收22,561字; •《广韵》,宋· 陈彭年等著,公元1008年成书,收26,194字; •《集韵》,宋· 丁度等著,公元1039年成书,收53,525字; •《康熙字典》,清· 张玉书、陈廷敬等著,公元1716年成书,收 47,043字;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等著,1915年成书,收44,908字; •《汉语大字典》,许力以主编,1993年出齐,收56,000字左右。
江 河 洋 泛 汾 汽 油 沟
sym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
1左形右声 河 谈 挑 捂 3上形下声 芳 竿 宇 露 5外形内声 囤 阁 匣 裹
2右形左声 切 劲 攻 战
4下形上声 型 袋 架 警 6内形外声 问 闻 瓣 辩
会意字和形声字都属于合体字。
汉字的构造是由表意朝着表音的方向发展。
怎样辨认汉字的构造方式
二、汉字的产生
根据从西安半坡临潼一代仰韶文化的遗址里发掘出来 的甲骨拓片研究,汉字距今应该有4500-6000年的历史。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 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 便可以敷衍行事了。 ——鲁迅
sym
汉字起源的两种传说
• (一)伏羲造字说
sym
2.金文
古代铸或刻 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从 商、周到秦、 汉都有金文, 这里主要指 西周青铜器 上的文字。
西周武 王 ( 前 1027- 前 1025) 。 1976 年 于 陕西省临 潼县出土, 今藏于临 潼县文化 馆。
sym
汉字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汉字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汉字在我国的地位自然不用说,一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汉字吗?现今的汉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国的历史上,汉字是如何进行演变的。
汉字的起源
如果具体说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其实还难以断定。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
这样说来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所以可以推测出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应该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
汉字的起源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
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号。
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就成为了一种文字体系。
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
中国的文字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经过六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声、形、象、数、理,而演变的过程为:
阶段一:甲骨文;
阶段二:金文;
阶段三:小篆;
阶段四:隶书;
阶段五:楷书;
阶段六:行书;
阶段其:草书;。
古今汉字的演变
古今汉字的演变汉字起源至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
几千年来,汉字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经常性的、不间断的演化,造成了商代甲骨文与今日楷书汉字之间的巨大形体差异。
其间可以以秦国篆隶为分水岭划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大的阶段。
古文字阶段从时间上来讲包括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
我们目前见到大规模成系统的甲骨文属于商代晚期,它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
由于书写工具的限制,甲骨文多呈方折的瘦笔,而少见圆转的肥笔。
甲骨文不但象形的成分很重,而且结构不固定,在具体书写上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
西周初期的金文还沿袭商代晚期金文的作风,后来逐渐趋于整齐方正,明显的变化就是弧曲的粗笔为拉直的线条所代替。
春秋时期,各地区金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写特色,东方和南方某些地区的金文还出现了加鸟形、虫形等装饰的美术化字体。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诸侯割据造成了各国、各地区之间严重的文字异形现象。
汉字的这种地域差异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立即着手“书同文”的文字改革,以小篆为统一全国的文字标准,使汉字字形进一步规整、匀称,象形程度也进一步降低,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定型化。
虽然小篆笔画圆转,字形美观,但书写起来却极为不便,于是人们在实际使用中将笔画变为方折,并适当的改造字形,逐渐形成了一种简便易写的新字体——秦隶。
它的出现为汉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古文字向今文字的重要过渡阶段。
今文字即隶楷阶段的汉字,从汉代一直延续至现代。
汉初文字承接秦制,秦隶结构日渐简化,线条日渐匀称,笔势的波磔日渐规整,也就逐渐形成了汉隶。
隶书是两汉的主要通行字体,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而在人们起草文件和通信中则多使用草书这种简便字体。
到东汉晚期,在隶书和草书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书,大约在汉魏之际,又在行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
经过魏晋二百年左右的时间,楷书最终确定了它的统治地位,而行书也演变成为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汉字的起源与性质、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演化规律及其记载的有关历史文化常识、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能正确地使用现代规范文字,学会分析汉字的形义,掌握容易写错、读错、用错、解错的汉字的原因及纠错方法,提升阅读与理解文献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字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形成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2.教学任务“汉字溯源”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性认识出发,介绍汉字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学会分析汉字并能通过分析汉字解决古文献阅读、文字书写等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汉字概说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汉的性质、特点与基本职能。
2.了解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1.汉字的基本性质——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①外形方面的属性:二维平面方块型②职能方面的属性:主要是单音节语素,有时也用来记录某个无意义的音节。
③结构方面的属性:表意是汉字构形的主体。
此外,还有示音和区别(通常称为记号)构件。
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汉字是依附于汉语的文字:①文字总是为记录语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是先有某种语言的存在。
②无论是哪种文字都必须与它所记录的语言相适应,文字的特点必须适合语言的特点,文字的发展受语言发展制约。
3.汉字的作用①是扩大汉语交际作用最重要的辅助工具②是一种社会现象③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有很强的人文性本章重点:表意文字说;汉字的特点本章难点:汉字的性质本章参考文献:《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方有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年1 月《汉字的表意性和汉字简化》,曹先擢,《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7 页《现代汉字学通论》,杨润陆,长城出版社,2000 年7 月《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苏培成,书海出版社,2001年8月《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王伯熙,《中国语文》1984 年2 期108《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主编,中华书局1999 年版《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汉语语源学》,任继昉,重庆出版社,1992《论汉字职能的变化》,李运富,《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4期《论汉字的记录职能》,李运富,《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2期。
中国汉字发展史的顺序
中国汉字发展史的顺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
汉字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汉字发展史的顺序。
一、甲骨文时期甲骨文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阶段,也是最早的一阶段。
约在商代晚期,人们开始在龟甲、兽骨上刻写文字,这就是甲骨文的起源。
甲骨文的形态独特,笔画简单,具有很强的象形性和指示性。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汉字的开始发展。
二、金文时期金文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二阶段,也是商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刻在铜器、玉器、石器等器物上。
金文的形态较为丰富,笔画繁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来的篆书和隶书奠定了基础。
三、篆书时期篆书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三阶段,也是中国书法的代表之一。
篆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书法体系,是在秦汉时期。
篆书的特点是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规范性和美感。
四、隶书时期隶书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第四阶段,也是中国书法的代表之一。
隶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是在秦汉时期篆书演变而来的。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清晰流畅,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规范性和美感。
五、楷书时期楷书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五阶段,也是现代汉字书法的代表之一。
楷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楷书的特点是笔画清晰流畅,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规范性和美感。
六、草书时期草书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第六阶段,也是中国书法的代表之一。
草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是在楷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草书的特点是笔画激荡澎湃,结构松散自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七、行书时期行书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七阶段,也是中国书法的代表之一。
行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是在草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流畅舒展,结构简洁明快,具有很高的规范性和美感。
八、今日书法今日书法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现代汉字书法的代表之一。
汉字的发展演变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 “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 —甲骨文。图为王懿荣。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 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我国共收藏127900 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为止
•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
谐音联
•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 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
叠字联
•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北宋.徽宗赵佶(1082-1135) 《 草书千字文》
独树一帜的瘦金体
北宋.徽宗赵佶(1082-1135)
元代书法宗师赵孟頫(1254-1322)楷 书奇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明代书法
明代“吴中四才子”之祝允明(1460-1527)《草 书诗帖》
明代书法
明代“吴中四才子”之唐伯虎(1470-1523)
汉隶《熹平石经》
汉隶《曹全碑》
汉隶《张迁碑》
草书
在隶书成为汉代 通行的主要字体的同 时,又出现了一种写 得简便、潦草的字体 ,叫做“草书” 。 “草”是潦草、快捷 的意思,主要是用来 起草文稿和写信。
张芝《今欲归》帖
章草 两汉·史游《急就章》
今草 唐·孙过庭《书谱》
狂草 唐·怀素《千字文 》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 3. 字形不固定
• 4. 合文现象比较高
• 5. 行款不固定。(单列直书、左行直
书、单列横书、右行直书)
• 从构形的角度看,甲骨文已形成了相当成 熟的文字体系。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在甲骨文里 都已具备,例如(补充图):
后来,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美洲玛雅 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废弃(如苏美尔楔 形文、埃及圣书字),这类文字遂丧失了交际功 能而仅仅成为学者们释读古文献的工具。
一、殷商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文字的通称 。甲指龟甲,骨 指兽骨。
• 商、周;甲骨文视为殷商文字 的代表。
(二)甲骨文的发现
(三)甲骨文的内容
• 甲骨文的内容大多是古人关 于占卜的记录,所以又称甲 骨文为卜辞。
• 前辞:甲申日,贞 • 命辞:妇好娩焉? • 占辞:王占曰:其惟丁娩
嘉;其惟庚娩吉。 • 验辞:三旬又一日,甲寅
娩,不嘉,惟女。
(四)甲骨文的字体特点
• 1. 笔画瘦削,多有方折。
书写材料、书写工具
• 2.文字象形性很强
(四) 金文比甲骨文的进步
• 3. 新的象形字很少出现,而 形声字却大大增加。(如: “走”部、“言”部、“金” 部、“厂”部)
• 4. 异构字相对减少,结构渐 趋定型。
• 5. 合文减少。
思考题:
与甲骨文比较, 金文什么特点?
三、小篆
•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实行“书同文”政策时所 采用的标准字体。
意义? 5. 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的利弊。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演变可划分为两大阶段, 即: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七个演变阶段
汉字的七个演变阶段哎,说起咱们汉字的演变啊,那可真是历史悠久,故事多多,就像一部活生生的电影,从远古走到今天,每一帧都精彩绝伦。
最开始的时候,汉字还不是咱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那时候它们叫“甲骨文”,刻在乌龟壳和兽骨上,跟画画似的。
你想啊,古人要是想记录个“日”字,就直接画个太阳;想写个“水”,就画几条波浪线。
那时候的文字,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把看到的东西都搬进了文字里,多有意思啊!后来,到了商周时期,文字开始变得规矩了一些,它们变成了“金文”,被铸在青铜器上。
这些文字啊,就像穿上了盔甲的勇士,线条粗犷有力,看着就让人觉得庄重。
那时候的人们,用金文记录着国家的大事小情,感觉每个字都沉甸甸的,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再往后走,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开始变得五花八门了,因为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文字风格,就像现在的方言一样。
不过呢,这也让汉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那时候的人们啊,看到不同的文字就像看到不同的风景一样,既新鲜又好奇。
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天下,他觉得文字也应该统一起来,于是就有了“小篆”。
小篆就像是被精心修剪过的花园,每个字都整整齐齐的,看着就让人舒服。
从那以后啊,汉字就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样子了。
再往后呢,就是汉朝的“隶书”了。
隶书就像是汉字里的书法家写的行书一样,流畅自然又不失规矩。
那时候的人们啊,用隶书写书信、写文章、刻石碑……感觉每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啊,汉字又有了新的变化——“楷书”出现了。
楷书就像是汉字里的标准美人一样端庄秀丽、温婉可人。
那时候的人们啊都喜欢用楷书来写字、画画、做印章……感觉每个字都像是艺术品一样让人赏心悦目。
再后来啊就到了唐宋时期了这时候出现了“草书”和“行书”这两种字体啊简直就是汉字里的“摇滚乐”和“流行音乐”一样奔放自由、随性洒脱。
那时候的文人墨客啊都喜欢用这两种字体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才情感觉每个字都像是跳动的音符一样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
就这样啊汉字一步步地演变到了今天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5.汉字的形体(今文字)
(2)印刷体的设计应强调标准字的整体性、 集合性效果。
(3)印刷体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其形体上的变 化所能实现的认同功能。
现代汉字常用印刷体
宋体(老宋体) 仿宋体 楷体(活体) 黑体(粗体、方头体)
3.美术体
美术体是指一些非正常的特殊的印刷用字 体,一般是为了美化版面而采用。美术体的笔 画和结构一般都进行了一些形象化,常用于书 刊封面或版面上的标题部分,应用适当,可以 有效地增强印刷品的艺术品味。
2.今 草
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 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 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 草体。
传世王羲之的草书,几乎都是今草,如《十 七帖》《初月帖》。
3.狂 草
唐代的张旭和怀素两人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 飞腾奔宕,数字相连,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 化繁多、夸张浪漫、难以辨认,成为“狂草” (亦称“连绵书”)。
1.楷书的特点
(1)形体长正,横平竖直。 (2)笔画形态丰富。
楷书四大名家
唐代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 记》,其字雄壮;
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其字挺拔;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
其字劲险; 元代赵孟頫的《胆巴碑》、《妙严寺碑》,其
字秀媚。
代表作品是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 《自叙帖》等。
4.草书对隶书的改造
(1)简省字形。 (2)省并笔画,保存轮廓。 (3)改变笔法。
第三节 楷 书
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是 在汉隶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受 了草书的影响。楷书的形成,大约在 东汉后期。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 的时期。南北朝以后,楷书取代了今 隶而成为通行的标准字体。
第三讲: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古文字阶段)
两周青铜器
班簋
伯矩盘
父乙盉
圉方鼎
两周青铜器
母已爵
作宝尊
圉卣
子方罍
两周青铜器
庶 觯
鸟纹大钟
周代金文选读
‚武王征商,隹甲子 朝。岁鼎。‚克昏夙 有商?‛辛末,王在 偃师,赐又(右)事 (史)利金,用作亶 公宝尊彝。‛ 利簋(西周早期):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县零口镇
周代金文选读
‚隹王廿又三年九月,王在 宗周。王命善夫克舍令于成 周,遹正八師之年。克作朕 皇祖囗季宝宗彝。克其日用 将朕辟鲁休 ,用亾康龠,屯 (纯)右(佑)眉寿,永令 霝冬(终),万年無疆,克 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上图:齐国官印 左图:韩国兵器刻辞
右图:上博楚竹简
六国文字的特点
一、‚六国文字形体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俗体的 流行。而俗体之中最常见的是简体。‛
六国文字的特点
二、‚在俗体流行之外,六国文字还有一个显 著的特点就是文字异形。‛
秦系文字
什么是秦系文字? 秦系文字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以及小篆。
汉字结构的变化
二、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到以义符为主。 p33: ‚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古文字里,表意字绝大部分 是用形符造的,形符是意符的主流。汉字由象形到不 象形的变化,破坏了绝大部分形符的表意作用,但对 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起作用的义符,则并无多大影响。 因此,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降低,用形符造表意字的 方法就逐渐让位给用义符造表意字的方法了。‛ p34: ‚一方面在造表意字的时候,形符使用得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旧有的表意字里的形符也在不断减少。在 汉字象形程度不断降低和字形不断简化的过程里,人 们陆续把一些准合体字表意字里由不能独立成字的形 符充当的偏旁改成了能够独立成字的表意偏旁。‛
[整理]汉字字体演变
汉字的字体演变汉字的字体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
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其中小篆变为隶书是最大的一次变化,这次变化标志着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本章分为甲骨文、金文、秦系文字、六国文字、隶书、草书和楷书等六节,分别讲述各种字体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基本规律。
※学习要点1、秦书八体及其分类方法与各体名称的涵义2、新莽时代的六书及各书的涵义或用途3、大篆与小篆4、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及其特点※学习内容* 秦书八体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分类的:1、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大篆、小篆、隶书。
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基础均小篆):刻符、虫书、摹印、属书、殳书。
* 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由形体随意、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变为形体整齐、接近抽象符号。
2、小篆演变为隶书:又称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3、隶书演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用笔有些变化。
第一节甲骨文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体系。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
主要出现于河南安阳殷墟。
其内容大多为当时占卜的卜辞,又称“甲骨卜辞”。
2、甲骨文是成熟的成体系的文字:基本字形是象形字。
也有相当数量的假借字,借用象形字的字形表示一个同音词,与词的关系是借音。
有近五分之一表意又表音的形声字。
3、从形体看,甲骨文的主要特点:1)象形程度较高,接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规范: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一个字可以有若干不同形体;偏旁可以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代汉字常用印刷体
• 宋体(老宋体) • 仿宋体 • 楷体(活体) • 黑体(粗体、方头体)
.
3.美术体
• 美术体是指一些非正常的特殊 的印刷用字体,一般是为了美 化版面而采用。
• 美术体的笔画和结构一般都进 行了一些形象化,常用于书刊 封面或版面上的标题部分,应 用适当,可以有效地增强印刷 品的艺术品味。
帖》 • 狂草--
.
今草--- 王献之《中秋帖》
今草--- 王献之《中秋 帖》
狂草--- 张旭《古诗四 帖》
.
草书对隶书的改造
• (1)简省字形。 • (2)省并笔画,保存轮廓。 • (3)改变笔法。
.
二、行 书
• 行书是介乎于楷书和草书之 间的一种手写字体,取其简易流 行之意。兴起于东汉晚年。
.
楷书四大名家
• 唐代颜真卿的《颜勤礼碑》, 其字雄壮;
• 柳公权《玄秘塔》,其字挺 拔;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其字劲险;
• 元代赵孟頫的《妙严寺碑》, 其字秀媚。
.
.
第三节 草书和行书
• 不是正式字体,而 是为书写快速简便 而形成的辅助性字 体。
.
一、草 书
• 比较潦草、草稿
• 比较潦草、草稿时用 • 章草— • 今草--- 王献之《中秋
• 行书对楷书成分和草书成分的取 舍并没有一定准则,接近楷书的 叫行楷(近楷不拘),接近草书 的叫行草(近草不放)。
.
行书 特点
• 大小相兼 • 收放结合 • 疏密得体 • 浓淡相融
.
王羲之. 《兰亭序》
补充知识: 手写体、印刷体与美术体
• 手写体:文字或拼音字母的手 写形式(区别于“印刷
体”)。
• 印刷体:文字的印刷形式(区别于 “手写体”)。
• 美术体: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字 体。
——《现代汉语词典》 .
1.手写体特征
• 大大小小,风格不一, “带着体温的书写出来 的字体”。
.
2.印刷体
• 印刷体指汉字在书籍、报纸、 杂志等印刷品上出现的字体形 式。
• 它是为读者阅读服务的,为了 “目治”,强调“可读性”。
.
今 文 汉字 字阶 段 的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
.
.
睡虎地秦简(秦隶)
.
.
熹平石经(汉隶)
.
• 《曹全碑》全称《汉郃
阳令曹全碑》。东汉灵 帝中平二年刻(公元1 85年干。”
.
(三)隶书的意义
• 1.实现了汉字的笔划化,把小篆圆转 弧形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划;
• 2.摆脱了汉字的象形特点,使汉字实 现了符号化,字的形义关系已变得很 不明显,甚至完全隐没。
今 文 汉字 字阶 段 的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
.
第一节 隶 书
(一) 隶书的名称解释
《说文·隶部》:“隶,附着也” 《四体书势》:“隶书者篆之捷也”
.
(二) 古隶和今隶
隶书的正式形成有一个较长 的历史过程。
一般分为秦隶和汉隶。 秦隶是指早期的隶书,又称 古隶,是小篆到汉隶过渡阶 段的字体;汉隶则指汉代逐 渐成熟的隶书,又书,又名正书或真书。 所谓“楷”,是规矩 整齐、可为楷模之意。
• 产生于汉末,盛行于 魏晋南北朝,完全成 熟于隋唐,一直使用 至今。
.
楷书与隶书的区别
• 书写形态:隶书字体近于 横宽的四方形,楷书则程 正方形或长方形。
• 隶书的波势,在楷书中不 复存在。
• 形体结构,两者很少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