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三单元《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大意,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表达。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感。

明白亲情、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珍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珍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采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甜甜的泥土》的情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表达。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珍贵。

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让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亲情、友情”为主题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甜甜的泥土》。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谈谈他们对“甜甜的泥土”的理解和感受。

(2)简介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关爱和帮助他人的感受。

(2)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关爱他人、感恩生活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关爱和感恩的作文。

(2)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如写一篇关于关爱和感恩的故事。

《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泰州市胡庄中心初中杨子生教学目标:一、理解母子深情。

二、学习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方法。

三、学习妙用对比的手法。

四、品味包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老师讲述: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母爱,那么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对母爱有着怎样的渴望?社会都给了他们哪些关爱呢?带着这样两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作家黄飞的小小说《甜甜的泥土》。

二、出示教学目标(略)。

三、题解。

学生思考:1、小小说有什么特点?2、小说有哪三要素?同桌交流,点拨:1、小小说又叫“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仍有一般小说的特点。

2、小说具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小说主要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四、检查旧课。

1、给加点字注音。

(指名一学生板演)黯然(àn)晕眩(yūn xuàn )蹭(cèng )愠色(yùn )2、听写词语。

(指名一学生板演)呆滞夺眶而出气势汹汹情不自禁五、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同桌交流,点拨:1、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

2、课文写了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暂不做定论)六、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的线索是什么?故事情节大体是:奶糖,奶糖,奶糖,奶糖。

小组交流,点拨:一包奶糖。

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

(结构严谨)七、分析人物形象。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说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各是什么?2、、课文刻画了哪几个人物的形象,?课文运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形象各有什么特点?3、小说通过对王小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向人们提出了怎样一个问题?4、课文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同桌交流,点拨:1、社会环境:父母离异;自然环境:立春、残雪2、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外貌描写:宛如一尊雪雕(至爱亲情);神态描写:暗淡、热切(激动、兴奋);动作描写:摇(心灵受到打击),掏出(母爱)。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甜甜的泥土教案甜甜的泥土教案1《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爱”字,贯穿着一个“情”字,这就是父母之爱,手足之情。

这是世间最崇高最美妙最炽烈的情感。

它表达了人类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粹,表达了时代开展和前进的方向。

然而以我之见,现代作家写的《甜甜的泥土》一文,读来更让人撕心裂肺,更感人脏腑,更催人泪下。

从内容和主旨上来说,这篇小说是全新的,它首次涉及到离异家庭的孩子需要至爱至情的社会问题。

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

它告诉我们: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而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同样能得到人们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望所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爱要倍加珍惜,愿天下父母和谐相处,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愿每个继母也像亲妈一样善待孩子,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精神家园。

从写作特色和技巧来说,本文有如下特点:1、立意上本文打破旧窠,另辟溪径,给人新颖独特之感。

2、结尾意蕴丰富深入,富有诗情画意,大大进步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令读者拍案惊奇。

3、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节节生辉,构造严谨,浑然一体。

4、妙用比照衬托手法,推动情节开展,塑造鲜活的人物形像,打分理处读者的心灵,令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迸射出灿烂的思想火花。

鉴于此,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唯一度的高度结合。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注重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如下:教学目的:1、能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构造思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3、能抓住关键、优美的词句进展品味,理解文章主旨。

4、注意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巧妙艺术构思。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老师讲述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整座城市夷为平地,24万人丧生,成为有史以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最大的灾害。

在那次的大地震中,很多人都埋在了废墟里,其中有一对母子也被埋在了废墟里,母爱的半个身子被混泥土板卡住动弹不得,十多天了,没有吃,没有喝,可营救人员发现他们时,母亲刚刚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可那个只有八个月大的孩子却还活着,口里还含着母亲的食指。

救护人员抱起孩子,发现母亲的食指只有半截。

原来啊,他的妈妈在危急之时一直用乳汁延缓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拼力咬断了自己的手指用鲜血让孩子存活下来。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3、今天啊,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表达至爱亲情的文章——《甜甜的泥土》,(幻灯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幻灯片)二、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讲述课文大概情节三、讨论品读1、自由朗读品味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拿出笔来,用痕迹读书法在课文上勾、点、圈、划,找出最能打动你心弦的语句来,好吗?2、学生寻找并发言说说自己对词句的理解。

→引入朗读,要求读出语音语调来。

个别朗读,指导,再朗读。

(体现、引导来凸显指导效果)再集体读读这段话对你有什么感觉?你认为可以抓住哪个词来表达?这句话能打动你,是因为……?3、→总结朗读注意事项① 把握感情基调:沉重→快活。

悲愤凝重——喜悦明快② 叙事部分要妮妮动听地以讲述故事的风格来朗读。

③ 描写内容处理为场景感、画面感较强的描述风格。

④ 人物语言体现人物的年龄、性格、性别……⑤ 朗读节奏: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4、现在你明白了土地为什么是甜甜的了吗?甜糖爱四、以读促写:(幻灯片)1、妈妈把生日礼物送给了小亮,可惜啊,虽近在咫尺,母子却相见无期,小亮是多么渴望见到朝思暮想的妈妈啊,假如你是小亮,当你跪在甜甜的泥土边上时,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呢?你想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请你马上展纸把情感写下来,文章不在于长而在于情,要吐真言诉真情,写作《妈妈,我想对你说》。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小说中个性鲜明、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2. 掌握小说中的写作技法;3. 理解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合作意识;4. 培养学生爱好文学作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说中的写作技法,理解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个性鲜明、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课前导学,预习小说《甜甜的泥土》中的主要内容,把预习的结果以日记形式呈现出来。

在上课时可以对自己的预习结果进行讨论,加深对小说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教学方式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小说内容,学生们需要一起合作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法,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三)教学内容1. 进入主题让学生读一遍第一章节,使用情感图谱,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对小说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感受,并分享给同学。

2. 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1)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小凤仙、马晓峰等,给出相关的情节描写,并分析描写的技巧。

(3)结合小组的分析结果进行班级展示。

3. 主题思想的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表现人性、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主题思想,并进行班级展示。

4. 写作技巧的应用(1)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技巧。

(2)结合小组分工协作,让学生们准备小说中的写作技法并进行展示,演示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等。

(四)作业安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结果,写出关于小说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内在感受。

《甜甜的泥土》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甜甜的泥土》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熟悉文本,能复述故事情节。

2、准确地说出“甜甜的泥土”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离异的母亲对孩子深厚又令人心酸的爱。

3、分析文中其他人物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理解立意的新奇,结局的惊奇。

【教学重难点】1.以人物为核心,理解作品主题。

2.新奇的立意和结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亲情是永远不老的话题,《背影》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还在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

母子情也同样弥足珍贵,一个失去母爱滋润的孩子会有怎样令人心酸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泥土》,去倾听王小亮的心声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其它学生认真倾听,感受你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的别样滋味。

(二)试着用“我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了的滋味,你看,这滋味真是太了?”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我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了苦涩的滋味,你看那王小亮过早地失去了母亲的疼爱,年仅八岁就要承担繁重的家务,这滋味真是太苦涩了。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会复述(一)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以一根彩线来贯穿全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你找到这篇文章的线索了吗?你能以它为中心词理清文章的思路吗?(二)组织学生采用生动复述或创造性复述的方式来向大家讲述故事。

本文是以一包奶糖为线索结构全篇。

送糖——吃糖——埋糖——化糖同桌合作,先相互复述,评判,后大班交流。

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阐述复述的重要意义和复述的种类,方法等。

四、研读人物,领悟主旨(一)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说出来与同学交流吧!(二)王小亮在“现在的妈妈”那里得不到应有的母爱,后来他从哪里得到了母爱?(三)课文结尾说:“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泥土为什么会甜丝丝的?王小亮又为什么笑了?你能解读出一结局的无穷含义吗?思考,明确:“甜甜的泥土” 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了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1《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和原因。

2. 掌握灌溉的方法和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

3. 能够掌握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和方法。

二. 教学重点1. 水资源配置不均造成的影响及其现状。

2. 灌溉的三种方法、灌溉方式的合理使用和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方法。

3. 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及其方法。

三. 教学难点1. 水资源配置不均现状和影响的教学。

2. 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方法教学。

四.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教材课文和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知识,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 导入新课〇出示课程标题和图片,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及考察学生对本文话题的了解情况。

〇呈现一幅画面:一些农民挖沟引水沿着地势的山崖上放着几个水缸。

让学生想象在节水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

〇引出话题:目前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如何?各地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给什么样的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如何?〇展开讨论:让学生阐释自己的观点,并参照当地实践和普及水资源知识到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中。

3. 教学正文〇第一部分: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分配不均原因。

1. 观看探究活动1视频:安徽省双胜水库的受灾情况,了解中国水资源总量和分布区域。

2. 与学生交流同属一个省份的受水资源影响的情况,了解有多少地方存在水资源短缺及影响。

3. 阐释水资源平衡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

〇第二部分:灌溉的方式及现代化设施的应用。

1. 大屏幕展示三种灌溉方式(人工灌溉、雨养灌溉、坡耕田和输水渠),并与学生交流其各自使用的优缺点。

2. 授课并演示如何操作灌溉设施。

3. 分小组讨论现代化灌溉设施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并分享结果。

〇第三部分: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1. 环节导入:让学生解释什么是“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甜甜的泥土一、亲情导入1、八十年代初有一部台湾影片,风靡大陆,影片记叙的是一个离异家庭孩子和母亲的动人故事,影片的主题曲至今唱起来,仍会让人泪流满面,那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部分影片的最后部分,情节简介:秋霞与林国荣真心相爱,并已珠胎暗结,可惜林母为了儿子的前途着想坚决反对,一对薄命鸳鸯被无情拆散。

林国荣在母亲的压力下,不得已另娶妻子涓涓,但涓涓经检查不能生育,为了延续林家的香火,林母软硬皆施,要回了秋霞含辛茹苦抚养,相依为命的儿子志强。

幼小的志强割舍不了母亲的爱偷跑回家,被风吹雨淋,高烧不退,昏迷不醒,秋霞误以为孩子已死,因伤心欲绝而精神错乱,被送进疗养院。

18年后,志强来到疗养院工作,意外的发现了亲母,母亲却不认识他,当他唱起幼时的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时,重新唤醒母亲尘封多年的记忆……观看影片23分钟到最后2、“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有妈妈的孩子像根草。

”同学们,今天我们也将走进这样一对母子的生活,去感受那份浓浓的母子亲情和骨肉分离的悲痛。

板书课题《甜甜的泥土》黄飞3、这是台湾现代作家黄飞的一篇小小说,同学们读过小小说吗?小小说有什么特点知道吗?板书小小说:短小精悍、情节紧凑、结构严谨,立意新奇、寓意深刻、结尾惊奇。

在我们学习课文的同时,同学们试着去领会这些特点。

二、初读课文、走近亲情。

听课文录音,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疏通字词。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哪几件事?(3)、请同学们分别以小亮和小亮妈妈的身份给大家讲一下那天发生的事,可以有适当的想像。

师生合作:(1)、质疑,有没有解决不了的字词,可以提出来。

(2)、小小说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情节紧凑。

本文围绕一包奶糖展开故事情节,1、送奶糖2、吃奶糖3、埋奶糖4、化奶糖(3)、小亮:那天老师交给我一包奶糖,我当时一愣,紧接着我就知道了,因为只有妈妈知道我最喜欢吃奶糖,也只有妈妈知道我今天过生日,然后我把奶糖分了一些给同学们,我还拿了五块给老师,因为是他们在我最痛苦时给了我快乐,放学了,走到半路,我突然想起了剩下的那些奶糖,回家如果被爸爸和后妈知道了,我可就惨了,于是我就想了一个主意,把奶糖埋在地里,谁知第二天早晨我去挖的时候却发现奶糖已经化了。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甜甜的泥土》教学案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体会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

2.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汶川地震中一个感人的母爱故事导入。

二、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1、词语积累,读准字音:黯淡()愠色()晕眩()蹭着()呆滞()踉跄()()吮着()渗入()2、词义:踉跄:呆滞:惶然:三、整体感知学生配音朗读课文。

听读思考: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写了表达了。

四、分层概括明确:线索是奶糖送奶糖—()—()—( ) —( ) —( ) —( )五、合作学习思考题一:1、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2、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她对王小亮的疼爱?3、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

他知道这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4、如果你得到了多年未见的母亲特意送来的奶糖会怎么办?课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处置奶糖的?他为什么这样做?5、当王小亮发现奶糖融化后,很伤心,“呆呆地凝视着”,不一会后,“他又笑了”,他为什么笑?他除了想到了母爱,还想到了什么?六、生活链接家是:(先说一个简短的事例,注意表达出一个感人的情境,然后再用富有哲理的、诗意的语句表达。

)七、教师寄语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祝愿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八、布置作业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篇一: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小小说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法。

2.能够抓住细节,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3.感悟伟大的母爱,进一步体会人间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导学过程:一.导入: 人世间,母爱让人感动,周围人的爱,更让人震撼。

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向我们讲述的故事《甜甜的泥土》。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黯()淡愠()色惶()然踉()跄().....呆滞()跌()跌撞撞嘀()咕愣()怔().....晕眩()蹭()着吮()吸蓦()地....涮()净.2.《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三.展示学习目标有目标,我们的行动才会有方向,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

四.新课导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说也具有一般小说的特点,下面我们先来理清故事情节。

(一)、理情节:问题探究(一)朗读课文,时间五分钟。

请你找出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检测(一)仿照第一个方框,在下面三个方框内填上恰当的短语,显示故事发展的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故事。

→ → 故事:写一位离异的母亲给儿子送奶糖最终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二)、析人物:问题探究(二)让我们再细读文章、抓住细节,选择最感兴趣的人物,用“我最了解(人物),由文中第段(句子),可知他(她)是的人”的句式,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给同学们一些时间做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举手示意老师。

)(学生再读文章并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亲生母亲:爱子心切的慈母。

王小亮:渴望得到母爱,为人友善,坚强懂事。

机智聪明的小可爱的形象。

后妈:冷酷无情的恶母。

传达室老头:富有爱心,通情达理。

检测(二)读下面几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①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甜甜的泥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如生字词、成语、句式等。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恩、亲情和友情等美好情感。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学期的课程进行导入。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课文《甜甜的泥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甜甜的泥土》,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资料,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甜甜的泥土》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针对课文中的语文知识点,如句式、修辞手法等进行讲解。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收获。

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甜甜的泥土》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为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写一封感谢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表现较好,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自主学习生字词。

但在合作探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感恩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相关的文学知识。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4.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甜甜的泥土》教案14篇

《甜甜的泥土》教案14篇

《甜甜的泥土》教案14篇《甜甜的泥土》教案篇1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熏陶的一类__。

家庭式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教育学生爱家、爱亲人是对他们进行人文熏陶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与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共同组成了人文色彩浓郁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2.学习本节内容,要使学生懂得合理安排__的结构,品味记叙散文中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能通过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来学习写作自己家庭生活中最精彩、最动人的一幕,从而做到我爱我家,我爱社会的目的。

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学生熟悉的,这里有浓浓的父母之爱,有深深的手足之情,因为学生有亲身体会,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在字词句方面已经不存在障碍,能明确的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会简单的运用各种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情感抒发。

通过__的学习,主要是激发学生对亲情的再次感悟,从而在生活中发现自己身边的至爱亲情。

用自己的写作能力抒发自己对亲情的感悟。

3.学生认知障碍点:环境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思想起到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理解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结构特色和妙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

阅读方法上可采用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阅读方法,在读的过程中,品味人物。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

能正确认识母爱,理解母爱,从而报答母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结构特色和妙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

《甜甜的泥土》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2、了解小小说特点,理解小小说惊奇结尾的意义;3、适时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倡导批判性学习。

二、教学重点1、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2、难点:发散性思维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训练。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的一篇略讲课文。

课时数一课时。

本文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该小说以一包奶糖为线索,开头是送奶糖,中间是吃奶糖、埋奶糖,结尾是化奶糖,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本文结尾新奇,不仅使读者拍案惊奇,而且富有诗情画意。

第三单元选有《背影》、《甜甜的泥土》等共5篇文章,编者编排这一单元教材之目的主要是“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这对于本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因为本单元所写的人物都是自己的亲人及所写的内容都是“至爱亲情”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本班学生学习自觉性高、集体观念强、有爱心,经常捐款捐物帮助有困难的人们。

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结合本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我设计本文的教学思路是:(1)以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2)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3)以培养学习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目标;(4)以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及至亲至爱的宽广,陶冶自己的情操为契机。

二、教法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意识,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根据该课文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法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反复朗读,问题导引,研读探究,合作交流,感悟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体会母子深情。

2、品味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艺术构思。

重点难点:
重点:
1、整体感知全文,体会母子深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艺术构思。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朗读品味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母爱如阳光、如雨露、如空气、如大地,时刻包裹着我们,浸润我们的身心,我们甚至沉浸其中而不知珍惜、不知感恩。

可是,在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孩子,享受妈妈的爱对他们来说是那么难!
出示:躺在妈妈怀里的女孩
孩子睡在地上就像睡在妈妈的怀里,这土地呀,一定是暖暖的土地。

导入:《甜甜的泥土》
二、初读感知,把握大意
1、读准字音
2、配乐朗读
这篇小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用整体概括的方法说说故事)
三、再读品味,分析“甜”、“苦”。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下面我们来好好地品味品味。

你读出了什么味道?
1、甜?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用分层概括的方法说说故事)
结构:送奶糖——分奶糖——埋奶糖——化奶糖
小结:甜甜的奶糖贯穿全文,可是我们读了之后,却更多的品味到别的滋味,那就是——
2、苦!
谁苦?
(1)品一品妈妈的苦。

你从哪里看出来?哪些语句?讨论交流。

(赏析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你觉得妈妈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些全都压在了妈妈这个羸弱的女人的肩上,让人同情!
最集中表现妈妈的苦的是那些段落?动情地读一读吧。

分角色读第6—18段。

评价。

(2)品一品孩子的苦。

你从那些句子看出了孩子的苦?孩子的苦体现在哪些地方?讨论交流。

“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


赏析:一个八岁的孩子,已经学会察言观色;
一个八岁的孩子,每天要做那么多的家务;
一个八岁的孩子,午饭竟然不能吃到一口热饭,只能啃一块冷馍……
小亮的苦妈妈知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世上谁人无父母,谁人无孩子!知道孩子天天在受苦,在忍饥挨饿、在受冷、在被责骂、被虐打,自己却无能为力,还有比这更能折磨一位妈妈了吗?
“亮!我的小亮!”这一声哭喊真是哭尽了悲与痛呀!
请你猜想,妈妈心里的话会是什么?试着补充一下:
我的的小亮
所以我们可以说:一对亲母子,两个苦命人!
3、苦中有甜……
(1)小亮的生活是不是全部是苦的滋味?请你说一说小亮生活中的甜。

妈妈的疼爱
传达室老头的关爱
同学们的友爱
老师的怜爱
(2)结尾惊奇。

你能解释为什么说“那泥土,甜丝丝的。


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妈妈对儿子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
那甜甜的泥土包含着学校老师的怜爱、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关爱、同学们的友爱,温暖了小亮幼小的心灵。

那甜甜的泥土惊奇了结尾,诗化了全篇。

(希腊神话和中国文化)
小结: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爱的滋味,也许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你会与你挚爱的亲人分离,但是人世间的最真的情、最纯的爱永远不会离开你!如同我们脚下的大地一样宽广厚实,一样博大、一样无私!
四、品味母子真情,说说我的故事。

1、欣赏《天之大》。

我们再来欣赏一位8岁的孩子献给妈妈的歌。

2、说说你的亲情故事。

五、作业:
1、说说你的亲情故事,完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微作文。

2、整理搜集关于母爱的名言。

结语:母爱——人世间最温暖博大的情感!让我们共同祝愿
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祝愿天下所有的孩子幸福!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