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3)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多少,并试着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3. 学生活动:认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课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和表示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一一对应比较多少
“=”“>”“<” 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多少的经验,但对于用数学方法进行比较还比较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 认识 “=”“>”“<” 等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量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4.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将小动物和餐具一一对应起来。
(2)提问:“通过一一对应,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多?哪个少?”
3. 学生活动:动手进行一一对应,观察并回答问题。
四、认识符号,表示关系
1. 设计意图:认识 “=”“>”“<” 等符号,学会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2. 教师活动:
(1)当小动物和餐具数量相等时,介绍 “=” 的含义,并板书 “3 = 3”。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教材分析
《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以小动物们的午餐场景为背景,通过比较餐具和动物数量的多少,引导学生学习一一对应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案)

快乐的午餐教学目标1.能正确比拟数量是10以内的事物的大小。

2.理解事物的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能正确比拟数量是10以内的事物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事物的多少的相对性。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他和他的朋友们正在进行一顿快乐的午餐。

板书课题:快乐的午餐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中观察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们回答各种物体自己物体的数量,老师一边贴图示一边在图示下面写上相应的图示的数量多少。

师:你蜜察的真仔细,说的真棒。

粗心的服务员给他们上的这些餐具够用吗?(生:不够)那么我们首先先来比一比松鼠和盘子的数量,看看盘子够不够用,好吗?谁来告诉我有几只小松鼠?(生:6只)那我先在黑板上贴上六只小松鼠,让他们排排坐。

老师在黑板上贴上6只小松鼠的图示。

师:那服务员给他们上了几个盘子呢?(生:6个)在小松鼠下面,一个对着一个贴上盘子的图示。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摆盘子师:要开始吃午饭了,可是餐具还没有摆好,谁可以帮小松鼠摆放餐具?从图中我们知道有几只松鼠,几个盘子?生:有6只松鼠,6个盘子。

学生上台摆餐具。

摆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摆的。

(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引导学生说1只松鼠对1个盘子。

师:这位小朋友摆的真棒,每个人都有一个盘子,现在也请全班一起来摆一摆,用圆片代表松鼠,用三角形代表盘子,请先拿出它们各自相对应的数量,再动手摆一摆。

师:盘子够吗?你们怎么知道?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一一对应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样说明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三、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1、感受同样多师:粗心的服务员给小松鼠们准备了这些餐具,这些餐具够用吗?到底谁多谁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多少。

板书:比多少餐具的种类比较多,那咱们就一种一种的来进行比较。

首先,先看看盘子够不够.2、初步感受多和少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是非常细心地服务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5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5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1.5 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作为一名教师,我经验丰富,资历深厚,对于一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午餐”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57页至第59页。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午餐的选择和数量的统计。

通过生活中的午餐选择,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选题的填写方法,以及通过数量的统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的比较和排列。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午餐的选择,理解和掌握单选题的填写方法,以及通过数量的统计,理解和掌握数量的比较和排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选题的填写方法,以及数量的比较和排列。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午餐的图片,以及一些数量的道具,比如小动物的玩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引入一些午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我会让学生填写一些单选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选题的填写方法。

接着,我会让学生通过数量的统计,理解和掌握数量的比较和排列。

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我会用箭头表示数量的比较和排列,用圆圈表示单选题的选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午餐,并填写在作业本上。

然后,请你统计一下你所在的班级,有多少人选择了和你一样的午餐。

答案:由于每个学生的选择可能不同,所以答案也会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我的教学,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我也会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午餐的知识,比如不同种类的午餐,以及午餐的营养价值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单选题的填写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不熟悉这种填写方式,因此需要我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案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案含教学反思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快乐的午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数或分享食物的情况?”比如,和朋友们一起吃午餐时,如何公平地分配食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字和加减法的奥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字1-10的基本概念、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概念和运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快乐的午餐》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午餐场景的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数数和分享食物的模拟操作,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效果还不错。大多数学生能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数和分享食物的情况。这种贴近生活的引入方式,让学生们感到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数字1-10的基本概念。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它们有特定的顺序和大小关系。我们通过数字来计数和比较,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5篇)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5篇)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于不等关系。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清楚地表达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一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描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难点:能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松鼠、盘子、勺子、杯子图片。

2、学具:圆片、三角形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松果都成熟了,小松鼠们采摘到课好多好多的松果。

今天中午,它们决定好好地庆祝一下,享受一个丰盛的、快乐的午餐。

揭示课题:快乐的午餐(并板书)。

2、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松鼠有6只,盘子有6个,勺子5个,杯子7个,并发现餐具不够。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师:真是个粗心的服务员,那谁在家帮忙摆过餐具?说一说你是如何摆餐具的?2、动手操作,学习新知活动一:摆盘子师:谁能将松鼠们的盘子摆一摆,看盘子够吗?先看图中有几只松鼠?有几个盘子?(请一名学生上台摆)摆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摆的。

(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引导学生说1只松鼠对1个盘子。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对的这么整齐?(一眼能看出多少)全班动手操作摆一摆:用三角形代表松鼠,用圆片代表盘子,请先拿出它们各自相对应的数量,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师:盘子够吗?你们怎么知道?(每只松鼠都有1个盘子,盘子没有多余的)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一一对应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样说明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认识和理解“午餐时间”和“上午下午”的概念2.熟练掌握“个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与午餐相关的数学问题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个位数加减法”运算方法的熟练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1.对上午和下午概念的理解与判断2.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三、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1.出示一张午餐时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午餐、午餐时间在哪个时间段内等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概念,区别和是什么。

活动2:学习1.介绍如何使用“个位数加减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自行计算几个例子。

2.结合午餐时间,出示几道数学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活动3:固化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做出多道有关午餐的数学题。

活动4:检测让学生交换答案,互相检查并讨论出错的地方。

四、教学评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表现将根据以下几个要素进行评估:1.学生是否理解午餐时间和上下午的概念2.学生的“个位数加减法”计算能力3.学生解决午餐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内的练习,并将问题与答案记录在笔记中。

2.根据自家午餐时间,设定几道与其相关的数学题,让学生独自完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午餐时间和上下午这两个概念。

有关“个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引入,除了可以为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外,还能优化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路铺平道路。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期待和乐趣。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10以内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将食物进行分类,并用数字进行计数,培养对数学符号的敏感性。
3.掌握基本的货币知识,认识人民币的几种常见面额,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学生互评练习题,互相指出对方的错误并给予改正。教师选取典型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3.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练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减法运算、货币知识、分类计数等关键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在午餐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体会和感受。
3.教师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家长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家庭作业:设计一份午餐菜单,包括至少五种不同的食物,并给每种食物标上价格。运用今天所学的加减法运算,计算出整个午餐的总价,并思考如何使用最小数量的货币进行支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午餐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午餐话题的兴趣。故事中包含简单的数学元素,如食物的数量、价格等,为学生提供初步的数学感知。
2.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每天中午都吃什么样的午餐呢?午餐中有哪些数学秘密呢?”引导学生思考午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午餐菜单和计算过程,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快乐的午餐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快乐的午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5节,主要学习了“快乐的午餐”。

本节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和比较不同的食物,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几种常见的食物名称。

2. 培养学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能够将食物进行合理的归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统计和分析的方法,找出最喜欢的午餐组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几种常见的食物名称,培养学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统计和分析的方法,找出最喜欢的午餐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食物卡片、统计表格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有趣的午餐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场景中的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食物分类(10分钟)教师将食物卡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尝试将这些食物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食物的属性进行分类。

3. 统计和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格,让学生数一数每种食物出现的次数,并引导学生发现哪种食物出现的次数最多。

4. 午餐组合(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午餐组合。

学生可以运用比较和分类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组合。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道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香蕉,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水果?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食物和数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7. 板书设计(5分钟)8. 作业设计(5分钟)教师设计一份有关食物和数学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主要围绕“数一数”和“比一比”两个主题展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情境、数数游戏、实践活动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数和比较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数数,但对于数的顺序、数量的概念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数数和比较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数的方法。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故事情境图片、数数卡片、实物等教具。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练习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3.教学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准备相应的教学场地和设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一个关于午餐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找出认识的数字,从而引出数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数数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能够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午餐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午餐的基本组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2. 学会合理搭配午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餐桌礼仪,学会珍惜粮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午餐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搭配午餐。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挑食、偏食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午餐食物图片、午餐搭配表、餐桌礼仪视频。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美味的午餐图片,引发学生对午餐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午餐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3. 活动一: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午餐搭配,并说明原因。

4. 活动二:观看餐桌礼仪视频,学习良好的餐桌行为。

5. 活动三: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搭配。

6. 总结:强调午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六、板书设计1. 《快乐的午餐》2. 画出午餐的基本组成,如主食、蔬菜、肉类等。

3. 列出午餐搭配的原则,如营养均衡、多样化等。

4. 强调良好的餐桌礼仪,如不挑食、不偏食、珍惜粮食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搭配。

2. 写一篇关于午餐的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午餐及原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午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学会了合理搭配午餐,培养了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3. 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4.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饮食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午餐》这一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在午餐时间,小动物们分享食物的场景。

通过这个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即两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总数的运算。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分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但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理解分享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动物形象较为喜爱,因此,通过小动物分享食物的场景来引入加法运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分享美好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能够将加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小动物分享食物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运算。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教学卡片、小动物手偶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小动物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分享食物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大家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他们在分享食物。

”教师总结:“分享是一种美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分享的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两组相同数量的小动物手偶,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两组,每组有多少只呢?”学生回答:“每组有5只。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再把这两组小动物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只呢?”学生回答:“一共有10只。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快乐的午餐教案_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快乐的午餐教案_1

1.5 快乐的午餐教案1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2)、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多”、“少”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视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本节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但学生对怎样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不熟悉,教师要加以引导.3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2、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师:今天小松鼠家可热闹了,来了许多好朋友,看看它都准备了些什么?(出示课件:教材14页情景图)生:小松鼠家要吃饭了,摆好了盘子、勺子、杯子;有6只小松鼠;桌上有7个杯子、5个勺子、6个盘子……师:同学们看的真仔细,发现了不少信息。

那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餐具到底够不够,谁多谁少呢?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那现在,我们要是想知道哪种餐具多哪种餐具少,就需要一样一样的来比一比了,对吗?咱们先来比一比盘子吧!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是你的话,你要怎么给小松鼠们发餐具呢?利用图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同学们摆完了吗?谁愿意到台前给大家摆一摆?师:非常好,同学们看一看他摆的这种结果,你们发现,盘子够用吗?生:够用。

师:你怎么知道它就够用了呢?谁来说一说生1:松鼠有6个,盘子也有6个。

师:非常好,他是通过数一数的方式来判断这些盘子够用的。

那谁还来说一说,这是怎么摆的?生2:把每个盘子都放在每个小松鼠旁边。

师:说的特别好,一个松鼠对着一个盘子,一个盘子对着一个松鼠。

一个对一个。

有多余的松鼠吗?有多余的盘子吗?生:没有。

师:对,所以我们就说,松鼠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勺子够不够用。

自己来摆一摆,看看勺子够用不够用。

师:好,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了?生:勺子少了。

师:勺子少了,你怎么知道勺子少了呢?生:因为有一只松鼠没有勺子。

师:非常好,现在都看老师这儿,我们发现,一个松鼠对着一个勺子,一个勺子对着一个松鼠,一个对一个。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案 (1)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案 (1)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范围来估计数目。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最多、最少,并结合它们理解多和少是相对的。

2.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培养对应思想。

2.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创建新思维。

教学重点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教学难点
运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多少。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互动法。

课前准备
有关快乐的午餐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摆餐具的情境。

二、新课学习
运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多少。

三、结论总结
理解多与少的概念。

四、课堂练习
1.画一画。

2.比一比,谁最多,谁最少?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五、作业布置
比一比家里的碗和筷子的多少,理解其含义。

六、板书设计
1.一一对应。

2.最多、最少的含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 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  快乐的午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餐具、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快乐的午餐”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呈现加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加减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加减法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5《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5《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课时《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课题快乐的午餐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1.创设具体的情景,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等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难点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数一数,填一填。

2.数一数,连一连。

二、导入新课师:在动物王国,有一种动物像鼠却又尾巴大,家里从来没有它,山上安家它喜欢,爬山上树本领大。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师:真聪明!今天是松鼠聪聪的生日,它特意请来了几个朋友准备共进午餐。

板书课题:快乐的午餐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猜猜:是松鼠。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利用猜一猜,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讲授新课一、感受“同样多”师:你们看,聪聪已经为每个好朋友准备了一套餐具。

课件出示:师:谁来说说松鼠聪聪为大家准备了什么餐具?师:这么多的餐具呀!那么这些餐具够了吗?师:看来大家的结论不一样呀!我们就来一一比比好吗?课件出示: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小盘子和松鼠卡片。

师:如果你是聪聪,想想你会怎么给松鼠朋友们发盘子呢?师: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那我们来摆一摆好吗?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有盘子、杯子、叉子。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好。

学生拿出卡片。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一只松鼠发一个盘子。

同桌合作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通过摆一摆的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清楚地表达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 快乐的午餐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快乐的午餐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能力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情感目标: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

板书:快乐的午餐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

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

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指名学生摆一摆。

注意让学生一个对着一个摆,勺子不够,少了1个。

那我们可以说勺子比松鼠少(1个)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我们一起摆一摆。

一个对着一个摆,杯子够,多一个。

我们可以说杯子比松鼠多(1个)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

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杯子最多,勺子最少。

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

三、练习反馈,强化思维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

生相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

生相应拍手5下。

(指名说)师拍4下,你比我少。

生相应拍手3下。

(指名说)2、画一画。

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

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该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2.熟悉制作午餐盒的步骤;3.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制作午餐盒的实际操作中。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午餐盒学生们将通过观察和讨论来了解午餐盒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2. 制作午餐盒老师将会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一个午餐盒,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制作的步骤。

3. 数学运算学生将通过制作午餐盒来运用加减法,计算需要使用的材料数量以及成本等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老师需要准备好制作午餐盒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包括纸张、剪刀、胶水、笔等,并在黑板上预先写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热身活动通过让学生快速交换座位,让他们快速认识其他同学,并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喜欢的食物等。

3. 认识午餐盒老师通过发放午餐盒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和观察午餐盒的种类、形状和大小。

4. 制作午餐盒老师向学生展示制作午餐盒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一边观察,同时一边动手制作自己的午餐盒。

5. 数学运算老师在制作午餐盒的过程中,通过数学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计算需要使用的材料数量、成本等数学问题。

6. 总结回顾在领取午餐盒后,老师通过让学生回答几个口算问题来复习今天所学的加减法知识点,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观察学生在制作午餐盒过程中的表现;2.收集学生制作的午餐盒,评估他们的质量和完成度;3.通过数学问题的讲解,检验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五、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加减法,老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延伸该知识点,在更多的实践中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心得通过制作午餐盒这个富有创意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操作中的切身体验,强化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计算午餐中的食物数量,并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午餐时间的秩序感。

二、教学内容1. 午餐中的食物数量计算。

2.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3. 午餐时间的秩序感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法计算午餐中的食物数量。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午餐场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午餐食物图片、加减法卡片、教学PPT。

2. 学具:午餐食物图片、加减法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午餐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午餐中的食物数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加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午餐场景中的加减法计算,使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午餐食物数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讲解午餐场景中加减法的运用技巧。

6. 课堂练习:布置午餐食物数量的加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午餐时间的秩序感培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快乐的午餐》2. 板书内容:- 加减法的概念及实际意义- 午餐场景中的加减法计算- 午餐时间的秩序感培养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午餐食物数量的加减法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家中午餐的食物数量,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午餐场景的导入,使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午餐场景中。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动物们一起吃午餐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对于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数数、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灵活运用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故事情境和数学运算过程。

2.教具: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纸、计数棒等学具,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小动物们一起吃午餐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1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快乐的午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

(教材第14~15页)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2. 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多”“少”的相对性。

重点:理解“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难点: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课件,花片(红色、黄色都有)。

师:同学们快看,今天的小松鼠家多热闹啊!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教材第14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回答:•小松鼠家要准备吃饭了,已经摆好了盘子、勺子和杯子。

•有6只小松鼠在准备吃饭。

•桌子上摆着7个杯子、5个勺子和6个盘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发现了不少信息。

可是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小松鼠准备的餐具合适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快乐的午餐。

(板书课题)21·世纪*教育网设计意图:由小松鼠家热闹的午餐场景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小松鼠准备的餐具够吗”,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一起探究新知识,投入课堂教学。

21*cnjy*com1. 认识“一样多”。

出示课件。

(教材第14页小松鼠与盘子的比较图)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把餐桌上的盘子分给了小松鼠,快来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小松鼠和盘子一样多,盘子够了。

师:你们仔细想想,老师是怎样分的?生:每只小松鼠一个盘子。

师:像老师这样一只小松鼠对应一个盘子,然后再作比较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如果答不出“一一对应容易比出谁多谁少”,教师要指出图中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告诉学生;如果学生能说出这样容易看出谁多谁少,教师就可以适当告诉学生这样一一对应地作比较,可避免重复数或漏数。

)【版权所有:21教育】设计意图:给学生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 认识“谁比谁多(少)”。

出示课件。

(教材第14页小松鼠与勺子、杯子的比较图。

) 师:看!同学们,老师把餐桌上的勺子和小松鼠也像刚才一样,一个对应一个地摆了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够吗?生:勺子少了1个,不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快乐的午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

(教材第
14~15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2. 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多”“少”的相对性。

/
重点:理解“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难点: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课件,花片(红色、黄色都有)。

-
师:同学们快看,今天的小松鼠家多热闹啊!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回答:
•小松鼠家要准备吃饭了,已经摆好了盘子、勺子和杯子。

•有6只小松鼠在准备吃饭。

•桌子上摆着7个杯子、5个勺子和6个盘子。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发现了不少信息。

可是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小松鼠准备的餐具合适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
究的内容——快乐的午餐。

(板书课题)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意图:由小松鼠家热闹的午餐场景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小松鼠准备的餐具够吗”,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让
学生带着好奇心一起探究新知识,投入课堂教学。

21*cnjy*com
1. 认识“一样多”。

出示课件。

(教材第14页小松鼠与盘子的比较图)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把餐桌上的盘子分给了小松鼠,快来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松鼠和盘子一样多,盘子够了。

师:你们仔细想想,老师是怎样分的
生:每只小松鼠一个盘子。

;
师:像老师这样一只小松鼠对应一个盘子,然后再作比较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学生如果答不出“一一对应容易比出谁多谁少”,教师要指出图中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告诉学生;如果学生能说出这样容易看出谁多谁少,教师就可以适当告诉学生这样一一对应地作比较,可避免重复数或漏数。

)【版权所有:21教育】设计意图:给学生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 认识“谁比谁多(少)”。

出示课件。

(教材第14页小松鼠与勺子、杯子的比较图。

)师:看!同学们,老师把餐桌上的勺子和小松鼠也像刚才一样,一个对应一个地摆了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够吗生:勺子少了1个,不够了。

师:这时候我们就说,勺子比小松鼠少1个,不够了。

那杯子呢

生:杯子多了1个,够了。

师:杯子多了,我们就说杯子比小松鼠多了1个,够了。

3. 认识“最多”“最少”。

出示课件。

(教材第14页最下面的图)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把餐桌上的餐具都摆在了一起,你们仔细看看,能正好配成套吗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生:杯子最多,勺子最少。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体会“一一对应”作比较的优点,教会学生作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同样多”“最多”“最少”的理解。

4. 小游戏:同桌两人,一人说要求,一人摆花片。

要求可以是摆出的红色花片比黄色花片多。


学生做游戏,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游戏,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渗透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玩中“消化”所学知识,寓学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物体多少的,今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很多问题。

同学们在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注意要把话说完整。

快乐的午餐
一样多
多了1个, 少了1个。

[
1.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 在作比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A类
按要求画一画。

:
画□,□和一样多。

画○,○比少1个。

(考查知识点:认识“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能力要求:能够比较事物的多少。

)
B类
比一比,最多的画“ ”,最少的画“✕”。

(考查知识点:认识“最多”“最少”;能力要求:能够比较出谁最多、谁最少。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教材第15页“练一练”:
1.
2.
3. 最多的是足球(画“ ”);最少的是篮球(画“○”)。

最多的是三角形(画“ ”);最少的是正方形(画“○”)。

4. 采了6个或者7个蘑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