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在自己的内心延伸出了自然的推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彦在自己的内心延伸出了自然的推移

作者:暂无

来源:《文苑·艺术汇》 2013年第9期

采访/撰文:王泽

于经验主义进行全新的思考,重新解读认识论与世界本性的关系,在艺术中贯彻理性精神,又以观察自然为出发点,这便是刘彦哲学思维体系中对本身艺术价值的诉说。艺术评论家岛子这样评价刘彦:刘彦在青年时代深受启蒙运动的伟大怀疑主义者休谟影响,对控制自由、操纵思想的社会规范和权力结构所持的质疑,几乎比他的同代人更根深蒂固,他是一个全然注重先验、灵性和情感的人,一个不屈不挠的自由主义艺术家。

另一种观看自然的态度

“85新潮”,这个对过去二十余年当代艺术影响深远的美术运动,可谓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次创作高潮和重要转折点,在那一时期就脱颖而出的“北方艺术群体”代表性人物刘彦,以另外一种特殊的姿态矗立在当中。他并没有受当时精神启示的影响,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去表达了自己对“理性”的理解,他搁置了以往的风景画创作,从而进行了全新的“材料艺术”试验。艺术家栗宪庭曾对当时的刘彦评价说:“他1992年到圆明园后,一反“85新潮”时期的超现实风格的平面绘画,转而从事现成品拼贴,依然保持了他85时期的理性倾向,但语言愈加个人化和有教养、平静及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拼贴的现成品—电话、手表、书籍、十字架上的基督饰物等,无不作为文化和文明的历史堆积物,镶嵌在烧毁的有机玻璃镜面中,它会连同观众一起映照在其中,让人去反观自己和文明的种种关系。只是他的纯情使作品没有把现成品烧毁的镜面建成令人恶心的废物,因为他总是企望作品的另一种美,在现成品与现成品之间、现成品与镜面之间,以及重新组成的造型、色彩,都有一种优雅和美的东西存在着。”

这种优雅和美,在刘彦的装置下负有了使命感,它操纵着人们精神中对理性事物的思慕,这正是当时刘彦创作的初衷以及主题—“对文明以及文化的质疑”,同时这也表达了他对自己独特天性需求的一种睿智解答。

以“材料艺术”闪亮登场,放弃诸名而转向无名的运思,发现并解释出了超越语言的形式—崇高,因为他认为“至高的善是不可消费的”,崇高是生命中的有机部分,但这一部分往往凌驾于人,且是任何时代都不能被忽略、否定、抛弃的精神话语,正因为崇高超越一切形式,所以在其非形式、反风格化的“材料艺术”中得以切实的解释。“文本”系列、“电话”系列、“大镜面”系列、“文物”系列、“琥珀中国”系列等等,这些“材料艺术”总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哲思的灵光,在他对材料的理解与创作过程中,实则已经将物体的精神代码赋予在了作品上,它们不同于其它美术作品,依托本身或者介质转达隐喻和象征,他手下的物体都会自己说话,它们在直抒一种永恒存在的情感。

圆明园时期的刘彦,伴随着“材料艺术”创作宣告了他正式成为自由艺术家的身份,而随后他并没有止步于对物体的理性思考,“人们对公共世界的认同所隐含的隐患”成为了他关注的主题,虽题材和风格有所转变,但内在仍然具有连续性,这就是刘彦的艺术思想,他根本不注重外在形式。以“霍金”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中,将这种忧虑升级到了最高点,其并非只体现于个人,同时覆盖于集体且具有普遍性,面对这种公共壮举,个人的忧患虽然渺小,但是意义深邃,也十分重要,且会越来越重要。几百万年前的原始人推着现代轮椅,轮椅上坐着歪脖的物理学家霍金,一座命名为《时间简史》的雕塑将其对休谟怀疑主义的理解无限放大。正是周围世界的变化,让他觉得“怀疑精神与技术主义和政府现实主义相比,将更能解读出人类学的价值。”

而无论用何种方法去解答自己的认知,刘彦始终没有离开对自然的观察,因为他一直觉得只有在自然规律中才能发现人们之间最重要的东西,也就如他所说的再自然当中寻找自明的和基础性的东西。他直接从自然景色入手,以纯粹而率直的态度画中出了自我心中的景色,却隐喻出了对社会的认识,这种视觉资源的馈赠,同时也是他想告诉大家的,“发现比发明重要”。

世界没有简单的答案

ART:在圆明园画家村的经历,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刘彦:1992年的时候去的圆明园,从那一刻开始,可以说是自己开始自由创作的起点。当时的圆明园画家村已经“驻扎”了一些艺术家,有几十人不到一百人,差不多都认识。其实也并不都是画家,创作其它艺术形态的人也有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