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课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压强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 掌握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胎、压缩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计算公式:p = F/S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2.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压强的定义。
a. 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
b. 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
a. 为什么自行车轮胎会有花纹?b. 为什么压缩空气的气筒会有刻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压强 教学设计
1.增大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例:细线可以切割皮蛋、图钉头很尖、刀口磨得很锋利、破窗锤、冰刀、注射针尖;(2)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例:打桩机的气锤很重;2.减小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例:人坐在沙发里,铁轨铺在枕木上、载重汽车轮多而宽、房屋的地基、坦克有履带、螺丝放垫圈、宽带的书包等。
(2)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例如:书包中的书太多时,对肩的压强很大,这时可取出几本书,减小书包对肩的压力从而改变压强。
(生一一举例,师生师共同解释)五、课堂小结: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2.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单位是Pa(2)压强公式: P=F/S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2)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六、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F,它们对桌面的压强C分别为p A、p B、p C。
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是,压强自小到大的顺序是。
2.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3.小丽买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多远,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七、板书设计: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压强:公式:P=F/S单位:Pa 1Pa=1N/1m2作业能力培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
具体内容涉及: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 p = \frac{F}{A} \],其中\[ p \]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Pa);\[ F \]表示力,单位牛顿(N);\[ A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3.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压强的测量工具:压强计。
5. 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
2. 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压强的实例,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规律。
2.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压力计、不同形状的容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生活场景(如踩气球、吸管喝饮料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分析生活中实际的压强例子,如水坝、气垫船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压强计探究不同液体深度下的压强变化。
4. 随堂练习:现场出题,让学生即时解答,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压强的定义。
2. 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影响压强的因素。
4. 压强的实际应用例子。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压强现象。
3. 根据压强公式,分析一个受力面积为2平方米的物体,受到10牛顿的力时,压强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第九章第1节《压强》 教案 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力的定义,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压强的概念 ;3.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通过对比,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通过对压力及影响压力作用因素的学习,进而对压强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压力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到压强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2、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需经验支持,因此本节课要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3、八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本节课在压强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视频赏析来强化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1 重点:压力与重力的联系和区别、压强概念的建立.2 难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3解决措施:教学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只要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弄清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及压强,那么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等就迎刃而解了。
四、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起止时间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及活动)作用与分析导入新课0—21、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播放视频“刀山钉床”让学生感受魔术的神奇,引出课题。
1、观看视频,思考。
1、视频的播放冲击学生的视觉,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神奇与科学联系。
2、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很容易进入课题新课学习3-5 1出示图片:1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介绍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压强的计算: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探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包括压力和受力面积。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影响压强大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气球、海绵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压力锅、气垫船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问题。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6.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情况下压强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影响压强大的因素:1. 压力: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2. 受力面积: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2)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拿出一海绵,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压,提问: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投影展示图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对地面的压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却陷入不多,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顾:瓶子放在海绵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9章第1节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9章第1节压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压强的存在,理解压强的概念,学会计算压强。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海绵、尺子、重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图片,如高跟鞋、跳板等,让学生感受到压强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压强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压强的变化,学会使用尺子、海绵等器材进行压强测量。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生活中的压强问题,如计算人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活动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压强的存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在课后,学生可以回顾课堂上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压强问题,如自行车轮胎的压强、水坝的设计等,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生活实例我在引入环节选择了与压强相关的生活实例,如高跟鞋、跳板等。
这些实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压强的存在。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3、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4、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5、实验结论: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九章 第1节 压强教学设计
挑战赛规则
7、挑战赛公平吗?为什么?
思考并作答
三、总结
1、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思考并作答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并作答
3、什么是压强?单位是什么?
思考并பைடு நூலகம்答
4、如何增大或者减小压强?
思考并作答
四、作业
1、课后延伸
课后作业
1、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压强的应用。
记录作业内容
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对人类生的重要影响,树立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压强的认识
教学难点
如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意图
课件展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挑战赛规则
1、介绍“挑战赛”规则
认识比赛规则
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九章第1节压强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认识压强及其单位帕斯卡,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学习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对比法。经历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实验,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
压强相关图
1、讲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
思考并理解
2、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思考并作答
3、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思考并作答
4、讲解生活中的各种应用:推土机的铲子和履带、篆刻刀刀刃、安全锤、铁轨枕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海绵、重物、尺子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踩在海绵上的感觉、用力压扁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强的含义。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应用,如汽车轮胎的压强、气压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公式:P = F/S关系: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有关应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压强的概念。
2. 运用压强公式,计算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平板上的压强。
3. 举例说明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答案:1.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P = 20N/1m² = 20Pa3. 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及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方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比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生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设计
《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具: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来源:学+科+网]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课文29页9.1-1蚊子及9.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2.新课教学(1)压力:a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b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c 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2)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a 提出问题教师: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都知道了,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呢?b 进行假设和猜想学生:可能和压力大小有关;可能和受力面积有关。
c 设计方案(实验)d 进行实验(学生探究)e 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通过演示实验和实际观察,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以及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表现。
2.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数据的准确测量和处理;将压强知识应用于解释生活现象。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压强公式的应用,从简单到复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提交时间:
-基础知识巩固和拓展思考作业需在下次课前提交。
-实践与应用和小组合作项目作业将在课堂展示后提交。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和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首先,我会拿出一个气球,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将气球放在桌子上,并慢慢用力压气球。同时,我会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气球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变形?”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
1.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2.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计算题:给出不同情境下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让学生计算压强。
2.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学习压强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章第1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章第1节《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到的压力,A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Pa = 1N/m²。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反之,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5. 压强与生活: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自行车轮胎的充气、吸管喝饮料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压强的单位。
2. 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难点:压强公式的运用和生活中有关压强问题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压力计、海绵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自行车轮胎的充气,引出压强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有关压强的问题,如吸管喝饮料的原理。
4.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5. 压强与生活:自行车轮胎的充气、吸管喝饮料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已知一个压力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m²的受力面积上,求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即 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即帕斯卡(Pa)。
4. 压强的测量:讲解压强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压强计测量物体的压强。
5. 压强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的气压、水坝的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压强的概念。
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发现并思考与压强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实验桌、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自行车轮胎、气球等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内部的压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压力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压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4. 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压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计算公式:P = F/A单位:帕斯卡(Pa)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压强的概念。
2. 请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3. 列举两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压强在实际中的应用。
答案:1.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计算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含义,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
2. 通过对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的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压强计、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冰块能漂浮在水面上的?2. 探究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压强计的示数变化,从而理解压强的含义。
3.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利用公式 P = F/S,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4. 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在不同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
5. 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概念2. 压强的计算方法:P = F/S3.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重为2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压强,受力面积为0.01m²。
答案:P = F/S = 20N / 0.01m² = 2000Pa2. 题目: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桌子上,桌子受力面积为0.02m²,求桌子的压强。
答案:P = F/S = 10N / 0.02m² = 500P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二物理《压强》说课稿(通用5篇)
初二物理《压强》说课稿(通用5篇)初二物理《压强》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物理《压强》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压强》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压强》,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二、说学情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
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五、教学方法(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课《压强》教学设计姓名: 李红波单位:五龙口一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课《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气球、水槽、沙子、砝码盒、压力小桌等。
五、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我们前面刚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现在老师挤压气球时,手对气球有力的作用吗?如果手对气球有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是什么力?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引出压力的概念。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先给学生出示一张踩气球的活动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我和同事通过在气球上放木板的方法,让一位同事真正站在气球之上的视频,并提出为什么放上木板后气球没有被全部压爆,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达到激发学生目的探究热情。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作出猜想。
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用手掌和指尖压气球。
实验二:用两手的中指去挤压一个铅笔或圆珠笔。
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做,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有了活动体验,可以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课
《压强》教学设计
姓名: 李伟
单位:高碑店市第二中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课
《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
气球、水槽、沙子、砝码盒、压力小桌等。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面刚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现在老师挤压气球时,手对气球有力的作用吗?如果手对气球有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是什么力?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引出压力的概念。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先给学生出示一张踩气球的活动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我和同事通过在气球上放木板的方法,让一位同事真正站在气球之上的视频,并提出为什么放上木板后气球没有被全部压爆,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
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达到激发学生目的探究热情。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作出猜想。
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用手掌和指尖压气球。
实验二:用两手的中指去挤压一个铅笔或圆珠笔。
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做,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有了活动体验,可以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明确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探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提前设计好探究报告供学生填充。
3、进行实验: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
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把演示实验交给学生来做。
在探究活动中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有自制的压力小桌、装满沙子的透明水槽、一盒钩码进行探究。
我会利用手机在旁边拍摄记录,学生做完之后,及时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反馈到大屏幕上,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实验过程和现象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探讨及实验反馈。
4、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由学生们总结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
(四) 温故知新、建立概念
引导学生复习速度的引入和概念建立的过程,寻求建立抽象概念的方法,在与速度概念的对比中引入压强,并用比值法定义压强,降低了压强概念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学习物理公式、单位以及利用公式
进行计算的基本能力,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单位要求和课本例题,掌握如何计算压强。
然后通过当堂训练,老师及时进行纠正和反馈,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当堂训练:
一只大象的质量为6t,每只脚掌面积为600cm2,这头大象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取g=10N/kg)
(五)学以致用、指导生活
1、通过播放视频录像—生活中的压强,设计分别提起细线绳书包和宽带书包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观察中归纳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感知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判断下列事例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并指出各是采用什么方法?
(1)、用来割麦子的镰刀用久了要磨锋利才好使
(2)、建房时要先筑起比墙宽的墙基
(3)、把图钉按在墙上时要用力压
(4)、载重汽车要用多个轮胎
(5)、在固定螺丝的螺母时垫一个较大的垫圈
(六)课后延伸、拓展思维
通过观察汽车超载、道路破坏、人陷河滩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七)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基本知识结构,让学学生齐声阅读,在学生脑海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本节课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单位:Pa 1Pa=1N/m2 (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办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作业设置:
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