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生产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出其工资的部分。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之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来进行生产。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商品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并不全归工人所有,而是由资本家占有。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了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劳动的剩余价值,实现对工人的剥削。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刺激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
生产剩余价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产生的,即通过延长劳动日的长度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即通过技术进步、机械化等手段来缩短每单位商品的生产时间,从而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于生产剩余价值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资本家则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进行生产。
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
其次,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实现资本积累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断扩大生产,提高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才能持续增值,同时资本家也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最后,生产剩余价值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不平等现象。
生产剩余价值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均等需求。
总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资本积累的基础,也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根源之一。
(2020春)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2)
(2020春)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100分)答案一: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百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在这一生产问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答的。
剩余价值规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专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切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运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最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亡的必然趋势。
总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属度的本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实质。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一切方面,都服从于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
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正是在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世界市场代替地区市场,大工业代替小作坊,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确立了资本对劳动的全面统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9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9(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一定义是通过(分数:2.00)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选项A正确。
3.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这种观点属于(分数:2.00)A.形而上学的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张载把世界的本原理解为实物形态的气,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但缺乏科学依据和科学抽象。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如中国古代“五行说”、古希腊古罗马关于水、火、气等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这种哲学坚持了唯物主义大方向,并和朴素辩证法自发结合。
但缺少科学根据,具有直观猜测性。
所以选项B正确。
4.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分数:2.00)A.物质能否为认识者所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反作用D.意识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请谈—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参考答案
论述题: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IOO分)参考答案1:(1)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一切方面,都服从于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
(3)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正是在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世界市场代替地区市场,大工业代替小作坊,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确立了资本对劳动的全面统治。
为追求剩余价值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越来越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生矛盾,使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爆发经济危机,使生产力遭到浪费和破坏。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总之,剩余价值的生产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所以,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参考答案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百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在这一生产问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答的。
马原 第四章 八、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其⼀,⼯⼈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
其⼆,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法
相对过剩⼈⼝
相对过剩⼈⼝,就是劳动⼒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产业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即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
这种周⽽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作资本的周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的必然结果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它揭露了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产阶级之间阶级⽃争的济根源,指出了⽆产阶级⾰命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下)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拿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者的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该把它去同全部资本相比。
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剩余劳动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三)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具有深厚内涵和广泛应用的学科,下面为您总结其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二、物质的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四、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
五、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中介构成了实践的基本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在这一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的。
剩余价值规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切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运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最●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亡的必然趋势。
总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实质。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以后,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这一特殊形式,从而剩余价值规律也就表现为垄断利润规律。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的形式,表现为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
垄断利润规律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支配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决定垄断资本主义命运的力量。
所以说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的表现。
尽管资本主义不断地通过自我调整,从而存活并成熟起来,然而随着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成熟,它继续调整的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
当危机日益表现出世界性的特征,并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文化危机,战争危机,就必将导致政治危机。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剥削
被剥削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 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 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 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 式。” ------马克思
商品生产过程
棉花(100元) 纱锭(20元)
预 付 资 本 价 值 具 体 劳 动
创造使用价值
(120元) 劳 动 过 程
不变资本 (C)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V)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划分不同资本的意义
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 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 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唯一源泉 二、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劳动
创造新价值 劳动力价值 (30元)
抽 象 劳 动 (60元)
(总计270元)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价 值 增 殖 过 程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过 程
( 300元)
资本的不同部分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 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分为: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绝对规律
前言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 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 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 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 值。在这一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 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 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 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 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追求剩余价值是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 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从理论体系上讲,本节阐述剩余价值理论,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
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2)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从社会再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入手阐释该观点。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2020 春期国开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试题及答案[论述题]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参考答案: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是一种常态,而这也是工人罢工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劳动时间是资本家和工人博弈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一个生产纺纱的工厂、资本家购买了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到资本家的工厂进行劳动。
纺纱工人利用纺纱机器等其他生产工具加工棉花、最后生产出纱产品,包括纱线、布料等。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也是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在这个劳动过程中,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而劳动产品也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与此同时,这个生产纱产品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增殖的过程,即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纺纱工人的劳动过程,就是劳动力商品实际使用本身的过程,就是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是价值增殖的过程。
假定一个纺工人劳动力的价值需要 6 个小时就可以生产出来、也就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劳动力的工资。
但是,由于工人把劳动力卖给了资本家,劳动也隶属于资本家,资本家就可以要求工人工作8 个小时、那么,多出来的2 个小时所创造的价值就归资本家所有。
所以,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纺纱工人 6 个小时的劳动看做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2个小时的劳动看做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这就说明,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所以,资本家要尽可能地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以获取更多的剩余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对工人的剥削也就越严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4、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6、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7、价值: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观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
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8、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9、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
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10、共产主义:一种建立在马克思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和政治学说。
或建立在马克思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和政治运动,它说明历史是无情的阶级斗争,最终必然是无产阶级在任何一个地方的胜利,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与此相应的是所有人在社会和经济上的平等,最终导致一个无阶级的社会。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绝对规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分配 了解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无产阶级反抗的经济根源
•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劳动过程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 = ────── = ──────
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
?? ? 剥削程度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或不变)的情况下,依
靠绝对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进行剩余价值 生产的方法。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日8小时 ———————————————
资料 会
生活 资料
生 产
生产生产 进入 资料的第 生产 一部类 领域
生产生活 进入 资料的第 消费 二部类 领域
只有两大部类的生产在规模和结构上都保持一定的 比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才能正 常实现,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四、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 (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 生活资料的价值;
(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 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 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 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PPT课件
“泰罗制”是美国工程师泰罗(1856-1915)发明的一种工资制度。 它的基本内容是:首先在工厂里挑选身体健壮、技术熟练、动作灵巧的 工人进行紧张的劳动,以秒和几分之一秒来记录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动作 和所需要的时间,甚至把技术最好的工人的动作拍成电影,然后进行分 析,去掉多余的时间,制定出最经济、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操作方 法”,再以此为标准制定出操作规程和劳动定额,并据此分别制定出等 级不同的工资单价的“分级工资制”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属于 资 本 家
特点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通过资本结合在一起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精选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定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
用于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
用于
剩余劳动
无偿的为资本家生产剩 余价值
精选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具有两重性的资本主 义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劳动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精选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定义: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劳动者 生产资料
精选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精选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定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0
剩余劳动时间4
4
4
8
2 m'= 4小时 =100% 10 4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6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选择题1.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途径:a.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b.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a.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b.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工业资本家。
3.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途径: a.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殖民掠夺);b.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英国圈地运动)。
4.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a.社会分工的出现;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5.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7.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8.生产劳动的二重性:a.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9.生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a.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两个方面;b.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1.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关系。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
12.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
1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14.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二重性:a.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b.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a.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四)
第⼀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盾⼀、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和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是从⼩商品经济分化出来;⼆是从商⼈和⾼利贷者转化⽽成。
2、资本的原始积累①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产者与⽣产资料相分离,劳动⼒成为商品;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中的历史过程。
②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是:⼀是⽤暴⼒⼿段剥夺农民的⼟地;⼆是⽤暴⼒⼿段掠夺货币财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盾1、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的⽽进⾏⽣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有两个:⼀是社会分⼯的出现;⼆是⽣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
2、商品的⼆因素和⽣产商品的劳动⼆重性①商品是⽤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因素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现⼀定的社会⽣产关系,也就是⼈与⼈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②使⽤价值是指商品的有⽤性。
使⽤价值是商品的价值或者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交换价值和价值第⼀,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差别的⼈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第⼆,交换价值表现为⼀种使⽤价值同另⼀种使⽤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例。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是本质,是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④劳动⼆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产商品的使⽤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劳动者同⼀劳动过程中表现在两个不同的⽅⾯,3、价值量与价值规律①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的决定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第⼆,商品的价值量是部门内部⽣产同类商品的⽣产者在竞争中实现的。
②商品价值量和劳动⽣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劳动的⽣产率和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成反⽐,和使⽤价值量的变化成正⽐。
四章二节一二三(一)(二)
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 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 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的本 质不是物, 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 主义生产关系。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与意义 区分标准。马克思根据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不 区分标准。马克思根据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不 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把预付资本 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把预付资本 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区分的内容。( 。(1 不变资本, 区分的内容。(1)不变资本,是指购买生产 资料的资本, 表示。( 。(2 可变资本, 资料的资本,用c表示。(2)可变资本,是指购 买劳动力的资本, 表示。 买劳动力的资本,用v表示。 区分的意义。第一, 区分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 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 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 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体现资本家对 工人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工人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 资本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特点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 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 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 能多的剩余价值。 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指出: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 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二节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教学目标学习和把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和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2、教学重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3、教学难点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对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理解掌握较难。
4、教学方法讲解,引导,启发,课件5、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二、课程导入举例ppt三、主要内容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一个裁缝开了一家作坊,每天可以做一件衣服,一件衣服需要两米布10元钱,辅料一套两元钱,一共需要12元,花6个小时把衣服做成,按照当时当地的行情,一个裁缝一小时的劳动,值5毛钱,6个小时3块钱。
因此这件衣服卖出去的时候卖15块钱。
这时候,12块钱的生产资料成本就已经收回,同时他6个小时的劳动也得到了报酬。
这仅仅是价值创造的过程,价值形成的过程,还不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
那么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继续再看。
假如这个裁缝破产了,这时候,他需要去给资本家打工。
如果同样的,资本家花3块钱雇用他工作6个小时来做一件衣服,卖出去以后还是15块钱,这样一来这份家一分钱也不挣,这种买卖资本家是不会做的。
为了赚到钱,资本家的办法是这样的。
她让裁缝一天工作12个小时做两件衣服。
两件衣服需要四米布,两套辅料一共24元,工作12个小时能创造6块钱的价值。
这样卖出去后就是30块钱。
这30块钱,资本家减去生产资料的24块钱再减去支付给裁缝的3块钱工钱,那还剩下3块钱,就是剩余价值就装进资本家的腰包了。
引出:a.这3块钱的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资本生产过程(图)b.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劳动过程结束后,资本家按照商品的价值将商品出售,收回的价值大于预付资本的价值,就是资本价值增值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具体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变化的资本 c刚才示例中,购买生产资料的24块钱就是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 v示例中,资本家花3块钱雇佣工人工作,这3块钱就是可变资本,这3块钱不仅创造了3块钱的价值还创造了3块钱的剩余价值.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v(可变资本)❑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m’剩余价值率那么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呢?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公示…刚才示例中,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3块钱,可变资本是3块钱,那么剩余价值率就是百分之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5/2012
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资本主义再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2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3.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 4.资本积累的结果 5.资本的有机构成
示例: 假定某个资本家预付资本共有10000W,其中:C =8000;V = 2000;m’= 100%。 第一次生产后:获m = m’×V =2000,所以,资本家 共有8000C + 2000V +2000 m =12000W 第二次生产:仍然投入10000,规模不变,那么第二次生 产完成后,资本家获得的m 仍然是2000。现在他总共有 14000W „„„„ 第五次生产后,资本家共有20000W 五次生产后,这多出来的10000是谁创造出来的? 假定资本家每次生产后都消费2000,那么资本家五次 生产后,还有多少资本?这些资本还是他原来的资本吗? 为什么?
依据: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m’= m / v(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 人的剥削程度)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 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m)是商品价值(C+V+m)超过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 而形成的余额。其中(C+V)是资本家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所预付的资本价值, (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福特制”是美国汽车大王福特(1863-1947)首先在自己工厂内实 行的一种加强剥削工人的制度。这种制度在自动化生产线和产品标准 化的基础上,利用加快传送装置的运转速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强 度。赶不上机器运转的工人将被克扣工资甚至解雇。
社会劳动生产率
必要劳动时间
追求超额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 值的差额。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 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分为:
不变资本 (C)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V)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划分不同资本的意义
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 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 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唯一源泉 二、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后,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 到自动化时代
生产自动化的主 要表现 :
一、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 和部分脑力劳动。 二、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 大减少,甚至出现”无人工厂“
基于以上,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已经过时
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 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 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基础上重复进行。
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资本化。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 本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 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绝对规律
前言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 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 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 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 值。在这一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 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 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 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 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追求剩余价值是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 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用于追加的那部分资本)来 自于哪里呢?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用无偿占有的剩余 价值,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 剥削和统治。
资本的有机构 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技 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从物质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数量和使用这些 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技术构成。
本节课的框架结构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 部分在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3.资本的积累
.4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5.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的不同部分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1、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剩余价值规 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资本家为了追求更 多的剩余价值,必须进行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2、资本积累也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谁要在竞争中取胜,就 得扩大生产规模,追加投资。竞争迫使每个资本家都要拼命地进行 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积累的结果
社会的两极分化
财富越来越多的集中与少数人的手中,多数人 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
社会失业现象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为什么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会导致两极分化?
示例:已经知道某资本工厂 m’=100%
劳动对象
属于
资 本 家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通过资本结合在一起 特点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定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
用于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
用于
剩余劳动
无偿的为资本家生产剩 余价值
商品生产过程
棉花(100元) 纱锭(20元)
预 付 资 本 价 值 具 体 劳 动
创造使用价值
(120元) 劳 动 过 程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劳动
创造新价值 劳动力价值 (30元)
抽 象 劳 动 (30元)
商 品 生 产 过 程
价 值 形 成 过 程
( 150元)
(总计150元)
劳动力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劳动过程)
具有两重性的资本主 义的生产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定义: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者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生产资料 劳动资料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定义: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 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4
4
0
2
4
8
m'= 4小时 =100% 4小时 10 m' =
6小时 4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6 工作日(10小时)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 改善管理
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竞 争 新技术,新管理普及
生活资料的价 值下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 少
补偿劳动力价值 劳动时间不变 的必要劳动时间 缩短
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①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 产阶级都能获得; ②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而一旦全社会 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资产阶级将长期稳定地获得相对剩余价 值。 ③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不需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和社会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和社会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无人工厂“的出现使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已经不适用于 资本主义了吗????????????????????
12/15/2012
THE ANSWER IS
NO!!!!!
12/15/2012
理由:其本质仍然是物化劳动或丌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 一、无人工厂的设备,在被生产过程中形成,其参加 生产时只是转移原有价值,未创造新价值。 • 二、尽管直接从业者减少,但是间接从业者(从事科 研、设计等的人员)增加,生产力提高。
第一次预付10000: 8000C + 2000V ;获m=m’×V=2000, 资本家共有8000C + 2000V +2000 m =12000W; 假设第二次预付11000:8800C+2200V;获m=m’×V=2200, 资本家共有8800C+2200V+2200m=13200W; 第三次预付12000:9600C + 2400V;获m=m’×V=2400, 资本家共有9600C+2400V+2400m=14400W;
“泰罗制”和“福特制” “泰罗制”是美国工程师泰罗(1856-1915)发明的一种工资制度。 它的基本内容是:首先在工厂里挑选身体健壮、技术熟练、动作灵巧 的工人进行紧张的劳动,以秒和几分之一秒来记录完成每一道工序的 动作和所需要的时间,甚至把技术最好的工人的动作拍成电影,然后 进行分析,去掉多余的时间,制定出最经济、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 操作方法”,再以此为标准制定出操作规程和劳动定额,并据此分别 制定出等级不同的工资单价的“分级工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