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与剩余价值

合集下载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1.资本答∶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的特点∶①资本的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②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

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③资本的返还性。

资本的运动和增殖,是以预付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为起点的。

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当然包括增殖额)。

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2.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②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身劳动力这一商品以外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现存的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

3.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

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4.绝对剩余价值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

产品
W 总价值
W 社会价值
W 个别价值
超额 m
一般企业
20斤
60元
3元
3元
0
棉纱 (48c,6v,6m)
个别企业 劳动生产率
40斤 棉纱
108元 (96c,6v,6m)
3元
提高一倍
2.7元
12元
(3-2.7)×40
3、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
◆超额剩余价值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 件,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保持和延续
维持
与其它商品价值决定的共同之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生产和再生产 劳动力 所必需 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决定
A 的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 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延续 发展
练劳 费动 用者 。的
教 育 训
活生维 资活持 料所劳 的必动 价需者 值的家 。生属
活生维 资活持 料所劳 的必动 价需者 值的本 。生人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可以自己支配劳 动力
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 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A
成 条件 为
劳动者有完全人身自由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
W 必须出卖 劳动力
在封建 社会末 期逐渐
形成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恢复、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m 生产 M 消费
分配
再次,生产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产生 发展 灭亡
m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现象和本质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与剩余价值)【圣才出品】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与剩余价值)【圣才出品】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1.简述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异同。

答:(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相同点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在流通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同样有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而在每一个流通过程中都同样有三个当事人,即买者、卖者和又买又卖者。

(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不同点①流通形式不同。

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起点和终点都采取货币的形式;而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货币只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媒介。

②经济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表现为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是“为买而卖”,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这就规定了商品流通的运动是极其有限的;相反,资本流通表现为资本家拿出货币购买商品,是为了下一步卖掉商品重新收回货币,是“为卖而买”,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

③流通限度不同。

商品流通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其运动的终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进入消费,因而运动停止;而资本流通的目的就在于价值额增值,资本对这一目的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它的运动必须是连续的、周而复始的。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答:(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为G W G'——。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然而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流通的结果实际发生了货币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

(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先决条件①在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所有商品都按照价值实行等价交换,剩余价值根本无从产生。

在不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如果资本家都贱买贵卖,互相欺诈,其结果是他作为卖者在商品提价时赚的钱又会在作为买者时多支付出去。

这样互相抵消,剩余价值的普遍存在也无从说明。

即使有的资本家善于经营,只是贱买贵卖,那也只能改变商品总价值在不同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配,丝毫不能增加整个资本家阶级所占有的货币财富。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第3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_课后答案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第3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_课后答案

w
w
w
.k
hd aw
.c
om
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 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 剩下的另 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 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11.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 c 表示,可 变资本用 v 表示,剩余价值用 m 表示,商品价值就是 c+v+m。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 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 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 ,其公式是: 示: m 。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
剩余劳动时间 。两个公式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表示剥 必要劳动时间
削程度, 即在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第二个公式以活劳动的形 式表示剥削程度, 即在工人的一个劳动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有多大部分 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 12.绝对剩余价值 答: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 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 剥削的一般基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 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 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 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 从而增加剩 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13.相对剩余价值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前提条件。 机器大 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14.超额剩余价值 答: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单个资本家通 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 因为, 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也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 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 与工人生活资料相关的部门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 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 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5.剩余价值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 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把自己的 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二者都是 作为资本的要素在起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殖。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以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多少为转移。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 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论》与剩余价值论

《资本论》与剩余价值论

《资本论》与剩余价值论作者:梅珺淇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18年第02期摘要:在经济学史上,真正把价值和劳动联系起来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它提出了以“劳动创造财富”和“等量劳动获取等量财富”为核心内容的“劳动价值论”,这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自身难以逾越的“两个教条”。

马克思通过《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劳动的二重性”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两个教条”的富有内容的批判和超越,使“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从而实现了从“劳动价值论”向“剩余价值论”的转变,最终找到了解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谜的钥匙。

关键词:《资本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没有“政治经济学”,只有“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9年在柏林出版的作为马克思一生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就命名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而这一标题后来又成了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的副标题。

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不是致力于阐明如何建设共产主义的经济学,而是致力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缺点和问题,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性和暂时性。

而这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题变换和革命性变革,主要就是通过从“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向“剩余价值论的逻辑”转变实现的。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为打开资本主义生产迷宫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两个教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对相对剩余价值的研究和探索。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前,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标志,作为货币来源的流通领域是财富的源泉。

而其后的重农学派虽然有所进步,否认流通领域是财富的源泉,认识到生产领域才是财富的源泉,但它也只是把农业生产当成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而否认其他形式的生产的意义。

在经济学的历史上,真正把商品的价值和劳动联系起来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资本主义部分)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便是物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人们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货币:从商品中脱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通货膨胀:纸币贬值使同样商品的价值表现为更多的纸币数量,出现商品价值的普遍上涨,这一现象叫通货膨胀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可以创造出剩余价值,叫做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用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办法来增加剩余价值量。

工资:工资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过程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政治经济学公式

政治经济学公式

政治经济学公式在高中政治经济学中,有许多公式需要掌握,这些公式有助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公式:1.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c:v这个公式表示了生产资料(不变资本)与劳动者(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相对数量。

2.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m') / 可变资本(m/v)剩余价值率表示了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剩余部分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这个公式揭示了资本家如何通过剥削劳动者来获取剩余价值。

3.商品价值:不变资本(w)+ 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商品总价值(P)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需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组成。

这个公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

4.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这个公式表示了预付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速度,反映了资本的运作效率。

5.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固定资本价值×年周转次数这个公式表示了固定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价值总额,其中固定资本价值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6.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价值×年周转次数这个公式表示了流动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价值总额,其中流动资本价值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燃料等短期资产的价值。

7.预付资本总额:固定资本价值+流动资本价值这个公式表示了生产过程中预付的总资本价值,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8.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折旧费是指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因磨损而减少的价值。

这个公式计算了固定资本的折旧费用。

9.设备的物质磨损折旧费:使用年限这个公式表示了设备因物质磨损而产生的折旧费用,与使用年限有关。

10. 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次数这个公式表示了企业在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和资本周转次数有关。

剩余价值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也称为剩余产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它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工人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创造的价值(即所需劳动时间),与他们实际获得的报酬不成比例的那部分价值。

这部分价值属于资本家,由他们占有并支配。

剩余价值的产生方式是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基本矛盾之一。

以工厂为例,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实际劳动时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超出必要劳动时间的多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即工人必须为其家庭提供必需品和享受基本社会福利所需的时间。

而多余劳动时间则是用来创造剩余价值的。

资本家雇佣工人时,向他们支付的是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而他们占有和支配的是多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种剩余价值的获取方式被称为剥削。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了超过自己投资的价值,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利润。

剩余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剩余劳动时间的长度和商品的生产力。

资本家可以通过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或提高商品生产力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数量,从而实现更大的利润。

但是,由于工人的反抗和社会的斗争,剩余价值的获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了挑战。

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资本家实现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

剩余价值的剥削和掠夺性质,导致了阶级之间的分化和社会的不平等。

对剩余价值的控制和分配,是引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力3.剩余价值4.必要劳动时间5.剩余劳动时间6.不变资本7.可变资本8.剩余价值率9.绝对剩余价值10.相对剩余价值11.超额剩余价值12.工资13.计时工资14.计件工资15.名义工资16.实际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①生产资料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力④货币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③价值的代表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②能从流通中产生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①它具有使用价值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①降低劳动的价值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①绝对延长工作日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①生产力决定论②劳动价值论③剩余价值论④人口论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①延长劳动时间②提高劳动强度③压低工人工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①工人的必要劳动②工人的剩余劳动③绝对价值④相对剩余价值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①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可变资本的比率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所费资本的比率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①工人劳动的报酬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①供求规律②价值规律③竞争规律④剩余价值规律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②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③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④需求过旺和生产不足的矛盾2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①表现为劳动的价值②是劳动力的价值③是劳动力的价格④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22.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是()①劳动力所有权的完全放弃②劳动力所有权在一定期限内的放弃③劳动力使用权的完全放弃④劳动力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的让渡2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①工人工资的高低②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③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④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三、多项选择题1.作为资本货币的流通()①形式是先买后卖②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相交换③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④是无限的⑤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①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②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③劳动者有人身自由④劳动力具有价值⑤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维持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全面发展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④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⑤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用4.劳动力的使用价值()①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②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③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④是价值的源泉⑤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特点,它能够()①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②转移自身的价值③生产新的使用价值④创造出新价值⑤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①劳动属于资本家②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③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④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工人支配⑤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所有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①生产出使用价值②再生产出已耗费的原材料价值③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④生产出剩余价值⑤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8.货币()①本身不是资本②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是资本③作为生产要素时才是资本④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才是资本⑤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9.剩余价值率是()①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②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比③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比④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⑤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10.根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可分为()①不变资本②固定资本③可变资本④流动资本⑤流通资本11.商品流通过程与资本流通过程的区别表现为()①运动的目的不同②运动的限度不同③运动的起点与终点不同④运动过程中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⑤运动过程中的媒介物不同12.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②降低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降低劳动力价值④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13.固定资本包括()①厂房②机器设备③工具④原材料⑤辅助材料14.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③工人人数的多少④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⑤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15.超额剩余价值()①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②是个别企业采用新生技术产生的③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失④采用更新技术的企业才能获得⑤是暂时的16.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①增加工人人数②压低工人工资③延长工作日④提高劳动强度⑤提高劳动生产率17.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因为()①它的价值无法确定②它在出卖之前不能独立存在③它不是劳动力的支出④劳动属于资本家而工人无权支配⑤如果说它是商品就违背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①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②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④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⑤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前提19.考察计时工资必须联系()①工作日长度②工人的实际生活③名义工资④实际工资⑤计件工资20.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主要是()①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②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变化③工作日缩短④工人实际生活水平提高⑤工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变21.剩余价值率反映着()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少为资本家所占有③所费资本的增殖程度④所用资本的增殖程度⑤工人创造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22.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经济因素④资本家的愿望⑤道德和社会因素四、简述题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6.简述资本主义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3、部门内部的竞争和超额利润的形成。
(1)超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 的转化形式,由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 格的差额构成。 (2)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 系。生产价格形成后,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并没有排除 各个部门投资者和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利润率的 差别,生产率较高的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成本低于社 会平均成本,仍然可以得到超额利润。
18
二、商业利润 (一)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 价值,体现的是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 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1)单纯的商品买卖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 真正来源是产业资本转让给商业资本的产业工人创造的一 部分剩余价值 。 (2)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是商业资本取得商业利润的途径。 由于商业资本投资于商业,帮助产业资本完成商品的销售 任务,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产业资本不能 像自产自销那样独占产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必须 把其中一部分以商业利润的方式转让给商业资本。
14
(四)部门内部的竞争与超额利润
1、部门内部的竞争,是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类商品的不 同企业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而展开的竞争。 2、部门内部的竞争“使商品的各种不同的个别价值形成 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1)市场价值是由部门内部竞争而形成的商品的社会价 值,是把价值同市场供求和竞争关系联系起来的范畴, 离开部门内部竞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社会 价值就是一句空话。 (2)市场价格是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在市场进 行交换的价格。市场价格由市场价值决定,并受市场供 求关系的影响。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市场价格就表现为 社会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现。 15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资本与剩余价值摘要:本文描述了资本的产生来源,资本的总公式,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货币成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以及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以及可变资本的关系。

关键词:资本,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正文: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货币只有在作为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时才可以成为资本,故而资本是流通中增值了的部分即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流通就是首先从货币开始,人们用货币换取商品,进而直接出售或进一步加工再出售换取货币,若用G表示货币,W表示商品,G'表示比G更多的货币则可得公式G-W-G'。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资本的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卖而买,从而获得更多的货币,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实质是两极同质异量,可以进一步地体现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和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要求之间的矛盾。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两个流通公式。

第一,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货币投入流通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剩余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流通过程;第二,流通过程不产生剩余价值,在这其中等价交换与不等价交换两个相反的过程均存在。

既然资本流通中是从货币开始的,货币也可以成为资本,与货币有关,那么货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换为资本,及货币转换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因为只有劳动力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家只有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才能占有剩余价值,货币才能带来剩余价值;而货币只有带来了剩余价值才能成为资本,因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另外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货币在作为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才可以成为资本。

对于剩余价值,它的生产过程可以包括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ⅱ.剩余价值的含义: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经过仔细考察“剩余价值”出现的各种场合,发现其含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

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工人)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

ⅲ.历史观: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一直存在。

原始社会前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尚不能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人在很多时候处于忍饥挨饿的境地,故难以创造剩余价值。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除满足自身及家庭需要外,尚有少量剩余,故能生产少量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最明显的便是战争得胜者不再将战俘杀掉,而是将其用作奴隶为自己生产剩余价值。

封建社会,剩余价值的生产广泛存在,地主收的地租及国家收的各种捐税,皆来源于农民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生产,众所周知,其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B.劳动力成为商品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A.m′=v/mB.m′=m/vC.m′=m/cD.m′=m/(c+v)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B.在流通中产生C.不在流通中产生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二、多选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计件工资B.名义工资C.计时工资D.实际工资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商品生产过程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不变资本B.商业资本C.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2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9.资本主义工资: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C.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0.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劳动过程的起点B.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C.必要劳动的终点D.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11.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A.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B.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D.机器人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3三、名词解释1.劳动力商品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4. 超额剩余价值5. 不变资本6. 可变资本7.资本主义工资四、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版)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版)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可变资本,但当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被 归结为生产成本这一范畴时,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消失了, 剩余价值就被看作是商品价值在生产成本以上的增加额, 即资本家所费资本的产物。
❖ 不仅如此,对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不仅是生产成本即所 消耗资本的一个增 加额,而且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 一个增加额。因为预付资本中未被消耗的那部分不变资本 虽然不构成成本,但同样参加了商品的生产过程,也是剩 余价 值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因而也被资本家看 作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 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马克思指出:“剩余价 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 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2022/11/22
本章重点
8. 股份公司的产生及股票和股票价格 9.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0.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1.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第六章 资/11/22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2022/11/22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的差别 ❖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是影响利润
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 那些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或资本周转速度较慢的生产部
门中投资的资本家,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少, 他们的利润率就比较低;反之,那些在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或资本周转速度较快的生产部门中投资的资本家,在一定 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多,他们的利润率则较高。 ❖ (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 ❖ 竞争的手段是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一是有的 资本家把资本由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抽出,转入利润率较高 的部门;二是原有企业实行转产,生产利润率较高的产品; 三是新的资本投向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第五讲:资本和剩余价值一、简介本教案将深入探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

通过深入了解资本的运行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作规律和问题。

二、资本的定义与特征1. 资本的定义:资本是一定数量的货币或者商品,通过投资和再生产过程,以实现增值为目的的生产资料。

2. 资本的特征:a. 价值增殖:资本通过再生产过程,实现增值,即剩余价值的产生。

b. 动态属性:资本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通过各种投资运作以获取最大利润。

c. 无产阶级占有:资本不是普通人或劳动者所占有,而是被资本家所占有和掌控。

三、剩余价值的产生1. 剩余价值的定义: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减去工资的差额,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利润来源。

2.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a.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使用。

b. 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其中一部分价值用于弥补劳动者自身的生活需要,称为必要劳动。

c. 剩余的价值部分被资本家占有,即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并继续用于资本的再生产和扩大。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1. 剥削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部分,用于再度投资扩大资本规模,并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2. 工资: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用于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

3. 国家税收:政府通过对剩余价值进行征税,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4. 资本家个人所得:资本家作为资本的所有者,可享受剩余价值的部分作为个人所得。

五、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剧烈变动和矛盾1. 增长驱动力:剩余价值的追逐使得资本家不断投资扩大资本规模,推动经济增长。

2. 产业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由于剩余价值利润率的变动导致生产和投资的波动。

3. 剥削矛盾:资本家为获取更多剩余价值,常常削减工人的工资,导致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与剩余价值)【圣才出品】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与剩余价值)【圣才出品】

第2章资本与剩余价值一、概念题1.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因为只有在流通中才能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好前提条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时间总是要超过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只要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之上,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就会超过劳动力价值,资本家就能够从雇佣工人身上榨取到剩余价值。

2.资本答:资本是靠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它们才成为资本。

从资本的价值运动形式看,资本具有的一般共同属性有以下几点:①垫支性。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有一定量的资本。

资本积累到一定规模才能用于生产投资,在运动中要保持原有价值并如数流回企业。

②运动性。

资本是一种运动着的价值,在运动中保存自己并增殖。

③增殖性。

增殖是资本的基本职能,私有资本要增殖,公有资本也要增殖。

只有资本增殖,才能增加社会财富,积累资本,从而实现扩大再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

在一般共同属性之外,资本又具有特殊性。

资本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属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体现了剥削关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资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按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周转方式,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独立职能,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按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按其社会构成,可分为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商品流通形式: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德语货 币为 geld
德语商 品为 waren
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 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 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 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6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G—W—G’。 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的运动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为了攫取剩余价 值。于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
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有价值增殖,但资本在运动中 却发生了价值增殖。有了这一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判断:剩余价值的产生,即货币到资本的转 化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换言之, ΔG是如何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高 帆 2007.9-2008.1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1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的增殖运动
三、剩余价值最大化
四、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五、总结与拓展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的论断:
“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 有 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相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 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第 173-174页。

政治经济学-第6章 剩余价值的形式

政治经济学-第6章 剩余价值的形式
返回
第六章 30
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在整个资本主义产生中,一般规律作为一 种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始终只是以一种 极其复杂和近似的方式,作为从不断波 动中得出的,但永远不能确定的平均情 况来发生作用。” --马克思
返回
第六章 31
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所谓平均利润,就是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 润率计算所获得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接下页
第六章 36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生产 部门
接下页
资本
剩余价 值率
剩余 价值
商品 价值
平均利 润率
平均 利润
生产 价格
生产价 格与价 值之差 —10
1
70c+30v
返回
第六章
20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在可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利 润率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反方向变化, 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降低;反之, 则结果相反。相同条件下,利润率与个别企业 的资本有机构成同方向变化。因为只有技术先 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才高 于一般企业,其工人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可以创 造更多的价值,从而创造出超额剩余价值,其 利润率就高。
接下页
第六章
18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 (2)资本的有机构成; (3)资本的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约; (5)生产资料的价格。
返回
第六章
19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预付资本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率高 低取决于剩余价值的多少,而后者的多 少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剩余价 值率高则利润率就高;反之,则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G—W—G‘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是 资本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 客观要求有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会发 生价值增殖; ②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 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 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
预付资本价值
生产资料价值
劳动力价值
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靠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 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一 个历史的范畴。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 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语。 (二)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其意义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概念p63。 2、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两者在剩余价 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p63-64 3、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p64。
1、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特殊性: (1)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具有强制 性;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的价值增殖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
(1)工人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2)作为具体劳动,既创造了使用价值,又转移 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3)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了新价值,新价值等于 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时点(这里不计入 剩余劳动的情况),就是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1、一般性

垫支性 增殖性 运动性
2、特殊性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一、剩余价值率
(1)
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m) 可变资本(v)
它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工人的工作日可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 动时间两部分。 ◇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 ◇ 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率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含义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 工作日延长 —— 剩余 劳动时间延长——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6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 12小时 15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5-6=9小时
2、生理和道德界限 3 、工人为缩短工作日的斗争( 1886 年芝加哥工 人大罢工,促成五一国际劳动节)
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工资 对待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不同观点的 简述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货币和资本的区别 货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 不同商品的交换) 资本流通公式:G —W —G`(运动目的是更多 的货币) ★ 区别:(1)顺序不同 (2)内容不同 (3)是否增值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 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 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 人家来鞣。”——马克思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值过程的统一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2、资本主义生产最终是价值增值过程
(1)价值增殖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即超 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 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2)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 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3)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 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 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②劳动力价值的构成:
③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规定包含着历史的和 道德的因素。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①其特殊性在于: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 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 剩余价值。 ②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钥 匙。 (3)劳动力的买和卖形式上平等的欺骗性 (缔结劳动 力商品买卖的契约关系) 【专栏】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问题 P60
政治经济学: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本章教学要求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本章通过 阐明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揭示 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通过本章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 提,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 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便的条件下,缩短必 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 余价值。
4 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6 12 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为前提的。Fra bibliotek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 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 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4、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的辨证关系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采用先进技术 和设备,提高劳动生 产率,使自己产品的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 值,但仍按社会价值 出售,所获得的额外 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1、劳动力的定义: 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并在劳动 过程中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1)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2)劳动者一无所有。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① 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