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法论试题(二)
吉大15秋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二 100分答案
吉大15秋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
1. 在英国、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特殊的解释方法有()
A. 文义解释
B. 黄金规则
C. 体系解释
D. 目的解释
正确答案:B
2. 下列关于裁判事实和事实范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裁判事实规定了事实范型的真实性维度;
B. 裁判事实是经由事实范型对案件事实涵摄后确定的事实;
C. 在司法三段论推论中事实范型是小前提的组成部分;
D. 裁判事实的模式决定了个案裁判事实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B
3. 法官在审判案件中认识到的事实是()
A. 客观的事实
B. 真实存在的事实
C. 虚构的事实
D. 被证据证明的事实
正确答案:D
4. 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不包括()
A. 一般社会经验;
B. 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
C. 个体直觉和经验;
D. 原初事实
正确答案:D
5. 哪种解释方式可以作为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
A. 目的解释
B. 语义解释
C. 体系解释
D. 扩展解释
正确答案:B
6. 下列各项、不属于法律渊源的是()
A. 国际条约
B. 宪法。
南开17春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
17春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制定法解释方面的差异鲜明的表现在()A. 对待法典的态度上B. 对待解释方式上C. 对待法官的态度上D. 对待判例的态度上正确答案:A2. 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中的必经环节。
关于法律解释及其方法,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 “欲寻词句义,应观上下文”,描述的是体系解释方法B. 文义解释是首先考虑的解释方法,相对于其他解释方法具有优先性C. 历史解释的对象主要是法律问题中的历史事实,与特定解决方案中的法律后果无关D. 客观目的解释中,一些法伦理性的原则可以作为解释的根据正确答案:C3. 正当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A. 正义性B. 合目的性C. 安定性D. 合理性正确答案:D4. 下列不属于内部体系特征的有()A. 位阶性B. 开放性C. 演变性D. 统一性正确答案:D5. 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 法律解释作为法律职业技术的核心,在任何有法律职业的国家中,其规则和标准没有不同B. 法律解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释者往往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C. 法律解释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然存在于法律适用之中D. 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因此,它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不具有客观性正确答案:C6. 下列不属于法律体系外漏洞填补方式的是()A. 从习惯中寻找依据B. 目的解释C. 依据原则和法理D. 利用比较法的方式正确答案:B7. 哪种解释方式可以作为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A. 目的解释B. 语义解释C. 体系解释D. 扩展解释正确答案:B8. 《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 该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B. 该规定对于具有物权孳息关系的当事人可以起到很明确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C. 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习惯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D. 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重要法律概念含义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客观目的解释的方法正确答案:D9. 开放的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是利用()A. 回归法律原则B. 类推适用C. 事物本质D. 目的性限缩正确答案:B10. 法学方法论属于法理学体系中的:()A. 存在论B. 认识论C. 价值论D. 社会结构论正确答案:B11. 权威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A. 正义性B. 合目的性C. 安定性D. 合理性正确答案:C12. 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哪一选项不成立?()A. 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B. 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C. 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D. 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正确答案:A13. 法学方法论的主体是:()A. 法律人B. 实务法律人C. 学院法律人D. 公务人员正确答案:B14. 魏某法学院教授,在某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他为因佳传播淫秽录像而被起诉的毛某担任辩护人,在法庭上依据刑法学理论对罪名作了阐述,被法院采纳,魏某的辩护意见()A. 司法解释B. 学理解释C. 任意解释D. 正式解释正确答案:B15. 法律原则具有何种功能()A. 预测功能B. 裁判功能C. 定义功能D. 执行功能正确答案:B16. 出租车司机甲送孕妇乙去医院,途中乙临产,情形危急。
法学方法论单选
1:下列关于裁判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1.在时间维度上,裁判事实和客观事件是分立的2.在空间维度上,裁判事实和客观事件是分立的3.在时间维度上,裁判事实和客观事件是分离的4.裁判事实必然真实地反映客观事件2:正当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 D )1.正义性2.合目的性3.安定性4.合理性3:法学方法论属于法理学体系中的:( B )1.存在论2.认识论3.价值论4.社会结构论4:法律中的“罪刑法定”、“诚实信用”,属于( D )1.规则2.先例3.标准4.原则5:下列不属于体系组成要素的是( D )1.抽象性2.统一性3.枝分4.完整6:公园门口明示:禁止在公园内停放或者穿行车辆。
但是某天,公园内失火,消防车进入公园并停下救活,但公园管理人解释说这并不违背规定,这是何种法律漏洞填补方式( A )1.目的性限缩2.类推适用3.习惯补充4.目的性扩张7:下列各项,不属于法律渊源的是:(C )1.国际条约2.宪法3.政策4.行政法规8:在大陆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A )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惯例9:裁判事实属于司法三段论中的那一种(B)1.大前提2.小前提3.结论4.逻辑过程10:哪种解释方式可以作为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 B)1.目的解释2.语义解释3.体系解释4.扩展解释11:利益衡量方法是在批判何种法学的基础上产生的(D )1.自由法学2.分析法学3.现实主义法学4.概念法学12: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不包括:(D )1.一般社会经验2.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3.个体直觉和经验4.原初事实13:由于规范本身的不完整导致的法律漏洞属于(A )1.规范的漏洞2.规整的漏洞3.解释的漏洞4.判断的漏洞14:下列关于裁判事实和事实范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B)1.裁判事实规定了事实范型的真实性维度2.裁判事实是经由事实范型对案件事实涵摄后确定的事实3.在司法三段论推论中,事实范型是小前提的组成部分4.裁判事实的模式决定了个案裁判事实的形成过程15:在普通法系国家,有关推翻先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法院拥有推翻自身先例的权利2.可以推翻同级法院的先例3.上级法院不可以推翻下级法院的先例4.法院不能推翻自身先例,必须由上级法院来推翻16:法律制度的来源和发展都在于社会制度,因此法律漏洞的填补只能是反映社会的需要,反映社会的变动和发展。
吉大20年4月《法学方法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41248
吉大20年4月《法学方法论》作业考核试题
单选题
1.普通法系的法官面对先例的时候、不属于法官选择的是()
A.遵循先例
B.区分先例
C.推翻先例
D.变更先例
答案:D
2.哪种解释方式可以作为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
A.目的解释
B.语义解释
C.体系解释
D.扩展解释
答案:B
3.在大陆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
A.制定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惯例
答案:A
4.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制定法解释方面的差异鲜明的表现在()
A.对待法典的态度上
B.对待解释方式上
C.对待法官的态度上
D.对待判例的态度上
答案:A
5.下列各项、不属于法律渊源的是()
A.国际条约
B.宪法
C.政策
D.行政法规
答案:C
6.下列不属于可以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是()
A.理性判断
B.经验基础
C.逻辑判断
D.价值判断
答案:A
7.开放的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是利用()
A.回归法律原则
B.类推适用
C.事物本质。
法学方法论试卷
法学方法论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0分)1,下列不属于法律体系外漏洞填补方式的是(b)A,从习惯中寻找依据B,目的解释C,依据原则和法理D,利用比较法的方式2,下列不属于体系组成要素的是(a)A,抽象性B,统一性C,枝分D,完整3,下列不属于内部体系特征的有(d)A 位阶性B,开放性C,演变性D,统一性4,法律原则具有何种功能(b)A,预测功能B,裁判功能C,定义功能D, 执行功能5,在大陆法系国家,现代法学方法论兴起的哲学背景是(c)A,道德分析哲学B,实证主义哲学C,现象学D,马克思哲学6.在英国,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特殊的解释方法有(b)A 文义解释B,黄金规则C,体系解释D,目的解释7,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制定法解释方面的差异鲜明的表现在(a)A,对待法典的态度上B,对待解释方式上C,对待法官的态度上D,对待判例的态度上8,普通法系的法官面对先例的时候,不属于法官选择的是(d)A,遵循先例B,区分先例C,推翻先例D,变更先例9,事实范型规定了裁判事实的(c)A,真实性维度B,完整性维度C。
,合法性维度D,抽象性维度10.下列不属于可以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是(a)A,理性判断B,经验基础C,逻辑判断D,价值判断二、多项选择题(20分)1,制定法规则的形成主要有哪些方式(abcd)A,立法者创造;B,归纳经验;C,对以往规则的修改;D,法的移植或者继承2,在法的渊源研究中,立法中心主义和司法中心主义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abcd )A,哲学基础不同B,法官地位不同C,目的不同D,法律观念不同3,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主要表现为哪些形式(acd)A,解释B,指导C,规定D,批复4,法学方法主要包括那些形式(abcd)A,法律解释 B 法律发现C 法律论证D,法律推理5,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逻辑主要包括哪些(ad)A,必然性的演绎逻辑B,选择性的直觉推理C,必然性的归纳推理D,或然性的归纳推理6,裁判事实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be)A,生活事件被陈述为原初事实B,原初事实被重述为基本事实C,基本事实被描述为规范事实 D 规范事实被重构为裁判事实E,基本事实被重构为裁判事实7,制定法需要解释的原因有(abd)A,概念的不确定性B,法律漏洞的存在C,立法存在的超前性D,法律价值的隐藏8,法律漏洞概念具有的特征(bcd)A,可弥补性B,不完全性C,缺陷的存在影响法律应有的功能D,缺陷的存在违反立法原意9.类型思维具有的特征包括(abd)A,开放性B,意义性C,抽象性D,整体性10,在拉伦茨看来,法学中的类型包括(bcd)A,逻辑理念类型B,规范性的平均类型C,规范性的真实类型D,法的构造类型三、名词解释(20分)1,实质理由2,黄金规则3,宪法司法化4,法律发现四、简答题(20分)1,简述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因2,简述法律漏洞的类型五、论述题(30分)1,比较法学方法论研究中的立法中心立场和司法中心立场。
法学方法论试题(二)
法学方法论试题(二)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记30分)1、《合同法》第125条第1款所规定的: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
应当按照合同的所使用的词句、……进行解释,那么按照合同的所使用的词句进行解释的方法属于:( )A、文义解释B、体系解释C、目的解释D、习惯解释2. 这些豆子是从这个口袋里拿出的,所有从这个口袋里拿出的豆子都是白色的,因此这些豆子应当是白色的。
以上推理过程称为:()A、演绎B、归纳C、设证D、类比3、辩证推理的法理根据在于:( )A、不同的情况应做不同的对待B、同类的情况应做相同的处理C、规律的普遍性D、联系的普遍性4、《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种内涵和外延不确定、具有开放性的指导性规定,在法律方法论中属于:( )A、不确定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则D、一般条款5、在法律解释的位序中,居于首位的应是:( )A、合宪性解释B、文义解释C、体系解释D、历史解释6、《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但在实践中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侵犯肖像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民法通则》第100条已经不能满足公民肖像权保护需要。
这时出现了()A、法律规范冲突B、法律漏洞C、法外空间D、法律模糊7、在大陆法系国家,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惯例8、广东省四会市“莫兆军案件”表明,作为司法三段论中的小前提中的案件事实应当是:()A、生活事实B、证明事实C、法律事实D、客观事实9、欲知个别得先了解总体,而欲知总体又先要了解个别;欲知局部需要先知整体,欲知整体又先要知局部,这种在个别与总体、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对照,从而使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A、推论B、推理C、诠释D、证明10、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包容(完全或者部分的)关系的刑法规范,这种现象称为:()A、规范冲突B、法条竞合C、法律漏洞D、法律拟制11、在法律方法论上,不确定法律概念和一般条款的具体化通常被称为:()A、法律解释B、法律推理C、漏洞补充D、价值补充12、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解释的选项是:()A、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解释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D、司法部的解释13、《唐律疏义》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16秋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
B.《办法》属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
C.《办法》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D.《办法》对“性骚扰”进行了体系解释
正确答案:
13.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
B.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
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
D.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
正确答案:
15.杨某是某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处长,为某承包商承建的某段高速公路立交桥绿化工程结算问题向该工程的建设指挥部打招呼,使该承包商顺利地拿到了工程款,然后收受了该承包商的10万人民币。一审法院依据上述事实认为杨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385条的规定,构成受贿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10年。杨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杨某的上述行为不构成受贿罪,撤销一审判决,宣告杨某无罪。理由是,该工程的建设指挥部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其人、财、物均归该省所管辖的某市的人民政府管理,因此,该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与该工程建设指挥
正确答案:
3.在萨维尼看来、制定法解释的要素包括:()
A.语法要素
B.逻辑要素
C.历史要素
D.体系要素
正确答案:
4.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目击者并做了笔录,但未做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做出了拘留10日的处罚。陈某申诉,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的规定,因此应当撤销其处罚决定。法官乙认为,如果因公安局的迟延处理而撤销其处罚,就丧失了对陈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再处理的可能,因此不应当撤销。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吉大19秋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二【第1组】答案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题,40分)
1、下列不属于可以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是()A理性判断
B经验基础
C逻辑判断
D价值判断
[提示:仔细阅读以上试题,并作答]
正确答案是:A
2、在法律解释中,立法权和司法权冲突的核心是()A民主与正义的冲突
B民主与法治的冲突
C宪政与民主的冲突
D宪政与法治的冲突
[提示:仔细阅读以上试题,并作答]
正确答案是:A
3、法学方法论属于法理学体系中的()
A存在论
B认识论
C价值论
D社会结构论
[提示:仔细阅读以上试题,并作答]
正确答案是:B
4、下列不属于体系组成要素的是()
A抽象性
B统一性
C枝分
D完整
[提示:仔细阅读以上试题,并作答]
正确答案是:A
5、法律原则具有何种功能()
A预测功能
B裁判功能
C定义功能
D执行功能
[提示:仔细阅读以上试题,并作答]
正确答案是:B。
吉大15春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二试卷试卷(最新)
吉大15春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法学方法论属于法理学体系中的()A. 存在论B. 认识论C. 价值论D. 社会结构论满分:4 分2. 由于规范本身的不完整导致的法律漏洞属于()A. 规范的漏洞B. 规整的漏洞C. 解释的漏洞D. 判断的漏洞满分:4 分3. 我国的80年代制定的《民法通则》中并未明确规定隐私权,但是现在有关隐私权的纠纷日益突出,这种情况属于需要法律解释的那种原因()A. 概念的不确定性B. 立法的滞后性C. 法律价值的隐藏D. 法律规范的庞杂导致满分:4 分4. 在大陆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A. 制定法B. 判例法C. 习惯法D. 惯例满分:4 分5. 在普通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主要的形式是()A. 制定法B. 判例法C. 习惯法D. 惯例满分:4 分6. 下列不属于可以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是()A. 理性判断B. 经验基础C. 逻辑判断D. 价值判断满分:4 分7. 法官在审判案件中认识到的事实是()A. 客观的事实B. 真实存在的事实C. 虚构的事实D. 被证据证明的事实满分:4 分8. 权威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A. 正义性B. 合目的性C. 安定性D. 合理性满分:4 分9. 下列不属于内部体系特征的有()A. 位阶性B. 开放性C. 演变性D. 统一性满分:4 分10. 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不包括()A. 一般社会经验;B. 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C. 个体直觉和经验;D. 原初事实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V 1. 类型思维具有的特征包括()A. 开放性B. 意义性C. 抽象性D. 整体性满分:4 分2. 法律体系外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有()A. 从习惯中寻找依据B. 利用目的性扩张方式C. 依据原则和法理D. 利用比较法的方式满分:4 分3. 我国学者主要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法的渊源这个概念()A. 历史渊源B. 实质渊源C. 效力渊源D. 文件渊源E. 形式渊源满分:4 分4. 下列关于裁判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在时间维度上裁判事实和客观事件是分立的;B. 在空间维度上裁判事实和客观事件是分立的;C. 在时间维度上裁判事实和客观事件是分离的;D. 在空间维度上裁判事实和客观事件是分离的;5. 在Robert Alexy看来、法学方法的不确定性表现在()A. 解释目标的不确定B. 解释方法的种类的不确定;C. 解释主体的不确定D. 解释方法位序的不确定满分:4 分6. 下列关于习惯和习惯法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A. 习惯是一种事实习惯法是法律B. 习惯是社会的惯行习惯法为法院所承认C. 不经当事人援用法官可以根据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采用习惯D. 对于习惯法法官有适用的义务满分:4 分7. 制定法需要解释的原因有()A. 概念的不确定性B. 法律漏洞的存在C. 立法存在的超前性D. 法律价值的隐藏8. 法学方法主要包括那些形式()A. 法律解释B. 法律发现C. 法律论证D. 法律推理满分:4 分9. 法官的司法裁判过程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A. 法律发现B. 法律解释C. 法律适用D. 法律论证满分:4 分10. 司法解释包括()A.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B.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解释C.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D. 司法部的解释11.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支持法律解释主观论的()A. 法律是立法者意志的产物B. 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司法机关只能按照立法机关的意图解释法律C. 法律是一种客观表示D. 法律是众多妥协的产物,不存在那种一种立法意志满分:4 分12. 下列各项、被认为可以属于法律渊源的是()A. 契约B. 法官法C. 政策D. 事物的本质满分:4 分13. 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包括()A. 一般社会经验;B. 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C. 个体直觉和经验;D. 原初事实14. 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主要表现为哪些形式()A. 解释B. 指导C. 规定D. 批复满分:4 分15. 法律漏洞概念具有的特征()A. 可弥补性B. 不完全性C. 缺陷的存在影响法律应有的功能D. 缺陷的存在违反立法原意满分:4 分。
法学方法论单选
1:下列关于裁判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1.在时间维度上,裁判事实和客观事件是分立的2.在空间维度上,裁判事实和客观事件是分立的3.在时间维度上,裁判事实和客观事件是分离的4.裁判事实必然真实地反映客观事件2:正当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 D )1.正义性2.合目的性3.安定性4.合理性3:法学方法论属于法理学体系中的:( B )1.存在论2.认识论3.价值论4.社会结构论4:法律中的“罪刑法定”、“诚实信用”,属于( D )1.规则2.先例3.标准4.原则5:下列不属于体系组成要素的是( D )1.抽象性2.统一性3.枝分4.完整6:公园门口明示:禁止在公园内停放或者穿行车辆。
但是某天,公园内失火,消防车进入公园并停下救活,但公园管理人解释说这并不违背规定,这是何种法律漏洞填补方式( A )1.目的性限缩2.类推适用3.习惯补充4.目的性扩张7:下列各项,不属于法律渊源的是:(C )1.国际条约2.宪法3.政策4.行政法规8:在大陆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A )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惯例9:裁判事实属于司法三段论中的那一种(B)1.大前提2.小前提3.结论4.逻辑过程10:哪种解释方式可以作为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 B)1.目的解释2.语义解释3.体系解释4.扩展解释11:利益衡量方法是在批判何种法学的基础上产生的(D )1.自由法学2.分析法学3.现实主义法学4.概念法学12: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不包括:(D )1.一般社会经验2.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3.个体直觉和经验4.原初事实13:由于规范本身的不完整导致的法律漏洞属于(A )1.规范的漏洞2.规整的漏洞3.解释的漏洞4.判断的漏洞14:下列关于裁判事实和事实范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B)1.裁判事实规定了事实范型的真实性维度2.裁判事实是经由事实范型对案件事实涵摄后确定的事实3.在司法三段论推论中,事实范型是小前提的组成部分4.裁判事实的模式决定了个案裁判事实的形成过程15:在普通法系国家,有关推翻先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法院拥有推翻自身先例的权利2.可以推翻同级法院的先例3.上级法院不可以推翻下级法院的先例4.法院不能推翻自身先例,必须由上级法院来推翻16:法律制度的来源和发展都在于社会制度,因此法律漏洞的填补只能是反映社会的需要,反映社会的变动和发展。
吉大18秋学期《法学方法论》在线作业二(满分)
------------------------------------------------------------------------------------------------------------------------------ (单选题) 1: 在大陆法系国家、现代法学方法论兴起的哲学背景是()A: 道德分析哲学B: 实证主义哲学C: 现象学D: 马克思哲学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在大陆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A: 制定法B: 判例法C: 习惯法D: 惯例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在普通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主要的形式是()A: 制定法B: 判例法C: 习惯法D: 惯例正确答案:(单选题) 4: 下列各项、不属于法律渊源的是()A: 国际条约B: 宪法C: 政策D: 行政法规正确答案:(单选题) 5: 下列不属于可以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是()A: 理性判断B: 经验基础C: 逻辑判断D: 价值判断正确答案:(单选题) 6: 在英国、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特殊的解释方法有()A: 文义解释B: 黄金规则C: 体系解释D: 目的解释正确答案:(单选题) 7: 哪种解释方式可以作为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A: 目的解释B: 语义解释C: 体系解释D: 扩展解释正确答案:(单选题) 8: 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不包括()------------------------------------------------------------------------------------------------------------------------------ A: 一般社会经验;B: 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C: 个体直觉和经验;D: 原初事实正确答案:(单选题) 9: 下列不属于内部体系特征的有()A: 位阶性B: 开放性C: 演变性D: 统一性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法律原则具有何种功能()A: 预测功能B: 裁判功能C: 定义功能D: 执行功能正确答案:(多选题) 1: 法律体系外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有()A: 从习惯中寻找依据B: 利用目的性扩张方式C: 依据原则和法理D: 利用比较法的方式正确答案:(多选题) 2: 在萨维尼看来、制定法解释的要素包括()A: 语法要素B: 逻辑要素C: 历史要素D: 体系要素正确答案:(多选题) 3: 裁判事实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生活事件被陈述为原初事实B: 原初事实被重述为基本事实C: 基本事实被描述为规范事实D: 规范事实被重构为裁判事实E: 基本事实被重构为裁判事实正确答案:(多选题) 4: 裁判事实形成的本体基础是()A: 理解B: 解释C: 判断D: 适用正确答案:(多选题) 5: 下列关于裁判事实和事实范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事实范型规定了裁判事实的合法性维度;B: 裁判事实是经由事实范型对案件事实涵摄后确定的事实;C: 在司法三段论推论中事实范型是大前提的组成部分;D: 裁判事实的模式决定了个案裁判事实的形成过程;正确答案:(多选题) 6: 下列各项、被认为可以属于法律渊源的是()A: 契约B: 法官法C: 政策D: 事物的本质正确答案:(多选题) 7: 在Robert Alexy看来、法学方法的不确定性表现在()A: 解释目标的不确定B: 解释方法的种类的不确定;C: 解释主体的不确定D: 解释方法位序的不确定正确答案:(多选题) 8: 作为命题陈述内容的事实具有何种特性()A: 具有语言依赖性B: 语言表达具有陈述性C: 命题具有真值性D: 命题具有论证性正确答案:(多选题) 9: 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包括()A: 一般社会经验;B: 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C: 个体直觉和经验;D: 原初事实正确答案:(多选题) 10: 制定法需要解释的原因有()A: 概念的不确定性B: 法律漏洞的存在C: 立法存在的超前性D: 法律价值的隐藏正确答案:(多选题) 11: 类型思维具有的特征包括()A: 开放性B: 意义性C: 抽象性D: 整体性正确答案:(多选题) 12: 法律漏洞填补的必要性包括()A: 法律适用的需要------------------------------------------------------------------------------------------------------------------------------ B: 保持法律完整的需要C: 禁止拒绝判决原则的需要D: 实现法律价值的需要正确答案:(多选题) 13: 在制定法解释方法位序问题研究上存在的共识有()A: 制定法解释是一个价值评价的过程B: 语义解释是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C: 坚持目的解释的重要性D: 语义解释是制定法解释的唯一合法方式正确答案:(多选题) 14: 在现代、制定法解释的要素包括()A: 语法解释B: 逻辑或体系解释C: 历史解释D: 目的解释正确答案:(多选题) 15: 我国学者主要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法的渊源这个概念()A: 历史渊源B: 实质渊源C: 效力渊源D: 文件渊源E: 形式渊源正确答案:(单选题) 1: 在大陆法系国家、现代法学方法论兴起的哲学背景是()A: 道德分析哲学B: 实证主义哲学C: 现象学D: 马克思哲学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在大陆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A: 制定法B: 判例法C: 习惯法D: 惯例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在普通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主要的形式是()A: 制定法B: 判例法C: 习惯法D: 惯例正确答案:(单选题) 4: 下列各项、不属于法律渊源的是()A: 国际条约------------------------------------------------------------------------------------------------------------------------------ B: 宪法C: 政策D: 行政法规正确答案:(单选题) 5: 下列不属于可以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是()A: 理性判断B: 经验基础C: 逻辑判断D: 价值判断正确答案:(单选题) 6: 在英国、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特殊的解释方法有()A: 文义解释B: 黄金规则C: 体系解释D: 目的解释正确答案:(单选题) 7: 哪种解释方式可以作为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A: 目的解释B: 语义解释C: 体系解释D: 扩展解释正确答案:(单选题) 8: 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不包括()A: 一般社会经验;B: 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C: 个体直觉和经验;D: 原初事实正确答案:(单选题) 9: 下列不属于内部体系特征的有()A: 位阶性B: 开放性C: 演变性D: 统一性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法律原则具有何种功能()A: 预测功能B: 裁判功能C: 定义功能D: 执行功能正确答案:(多选题) 1: 法律体系外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有()A: 从习惯中寻找依据B: 利用目的性扩张方式------------------------------------------------------------------------------------------------------------------------------ C: 依据原则和法理D: 利用比较法的方式正确答案:(多选题) 2: 在萨维尼看来、制定法解释的要素包括()A: 语法要素B: 逻辑要素C: 历史要素D: 体系要素正确答案:(多选题) 3: 裁判事实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生活事件被陈述为原初事实B: 原初事实被重述为基本事实C: 基本事实被描述为规范事实D: 规范事实被重构为裁判事实E: 基本事实被重构为裁判事实正确答案:(多选题) 4: 裁判事实形成的本体基础是()A: 理解B: 解释C: 判断D: 适用正确答案:(多选题) 5: 下列关于裁判事实和事实范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事实范型规定了裁判事实的合法性维度;B: 裁判事实是经由事实范型对案件事实涵摄后确定的事实;C: 在司法三段论推论中事实范型是大前提的组成部分;D: 裁判事实的模式决定了个案裁判事实的形成过程;正确答案:(多选题) 6: 下列各项、被认为可以属于法律渊源的是()A: 契约B: 法官法C: 政策D: 事物的本质正确答案:(多选题) 7: 在Robert Alexy看来、法学方法的不确定性表现在()A: 解释目标的不确定B: 解释方法的种类的不确定;C: 解释主体的不确定D: 解释方法位序的不确定正确答案:(多选题) 8: 作为命题陈述内容的事实具有何种特性()A: 具有语言依赖性B: 语言表达具有陈述性------------------------------------------------------------------------------------------------------------------------------ C: 命题具有真值性D: 命题具有论证性正确答案:(多选题) 9: 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包括()A: 一般社会经验;B: 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C: 个体直觉和经验;D: 原初事实正确答案:(多选题) 10: 制定法需要解释的原因有()A: 概念的不确定性B: 法律漏洞的存在C: 立法存在的超前性D: 法律价值的隐藏正确答案:(多选题) 11: 类型思维具有的特征包括()A: 开放性B: 意义性C: 抽象性D: 整体性正确答案:(多选题) 12: 法律漏洞填补的必要性包括()A: 法律适用的需要B: 保持法律完整的需要C: 禁止拒绝判决原则的需要D: 实现法律价值的需要正确答案:(多选题) 13: 在制定法解释方法位序问题研究上存在的共识有()A: 制定法解释是一个价值评价的过程B: 语义解释是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C: 坚持目的解释的重要性D: 语义解释是制定法解释的唯一合法方式正确答案:(多选题) 14: 在现代、制定法解释的要素包括()A: 语法解释B: 逻辑或体系解释C: 历史解释D: 目的解释正确答案:(多选题) 15: 我国学者主要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法的渊源这个概念()A: 历史渊源B: 实质渊源C: 效力渊源------------------------------------------------------------------------------------------------------------------------------ D: 文件渊源E: 形式渊源正确答案:。
法学方法论试卷(二)
法学方法论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0分)1,下列不属于法律体系外漏洞填补方式的是(b)A,从习惯中寻找依据 B,目的解释C,依据原则和法理 D,利用比较法的方式2,下列不属于体系组成要素的是(a)A,抽象性 B,统一性C,枝分 D,完整3,下列不属于内部体系特征的有(d)A 位阶性 B,开放性C,演变性 D,统一性4,法律原则具有何种功能(b)A,预测功能 B,裁判功能C,定义功能 D, 执行功能5,在大陆法系国家,现代法学方法论兴起的哲学背景是(c)A,道德分析哲学 B,实证主义哲学C,现象学 D,马克思哲学6.在英国,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特殊的解释方法有(b)A 文义解释 B,黄金规则C,体系解释 D,目的解释7,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制定法解释方面的差异鲜明的表现在(a)A,对待法典的态度上 B,对待解释方式上C,对待法官的态度上 D,对待判例的态度上8,普通法系的法官面对先例的时候,不属于法官选择的是(d)A,遵循先例 B,区分先例C,推翻先例 D,变更先例9,事实范型规定了裁判事实的(c)A,真实性维度 B,完整性维度C。
,合法性维度 D,抽象性维度10.下列不属于可以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是(a)A,理性判断 B,经验基础C,逻辑判断 D,价值判断二、多项选择题(20分)1,制定法规则的形成主要有哪些方式(abcd)A,立法者创造;B,归纳经验;C,对以往规则的修改;D,法的移植或者继承2,在法的渊源研究中,立法中心主义和司法中心主义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abcd )A,哲学基础不同 B,法官地位不同C,目的不同 D,法律观念不同3,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主要表现为哪些形式(acd)A,解释 B,指导C,规定 D,批复4,法学方法主要包括那些形式(abcd)A,法律解释 B 法律发现C 法律论证 D,法律推理5,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逻辑主要包括哪些(ad)A,必然性的演绎逻辑 B,选择性的直觉推理C,必然性的归纳推理 D,或然性的归纳推理6,裁判事实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be)A,生活事件被陈述为原初事实 B,原初事实被重述为基本事实C,基本事实被描述为规范事实 D 规范事实被重构为裁判事实E,基本事实被重构为裁判事实7,制定法需要解释的原因有(abd)A,概念的不确定性B,法律漏洞的存在C,立法存在的超前性D,法律价值的隐藏8,法律漏洞概念具有的特征(bcd)A,可弥补性 B,不完全性C,缺陷的存在影响法律应有的功能 D,缺陷的存在违反立法原意9.类型思维具有的特征包括(abd)A,开放性 B,意义性C,抽象性 D,整体性10,在拉伦茨看来,法学中的类型包括(bcd)A,逻辑理念类型 B,规范性的平均类型C,规范性的真实类型 D,法的构造类型三、名词解释(20分)1,实质理由2,黄金规则3,宪法司法化4,法律发现四、简答题(20分)1,简述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因2,简述法律漏洞的类型五、论述题(30分)1,比较法学方法论研究中的立法中心立场和司法中心立场。
方法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大陆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惯例;2、在普通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主要的形式是()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惯例;3、法学方法论属于法理学体系中的()A、存在论B、认识论C、价值论D、社会结构论;4、正当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A、正义性B、合目性、C、合道德性D、合理性5、在普通法系国家,正式法源最主要的形式是()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惯例6、法学方法论属于法理学体系中的()A、存在论B、认识论C、价值论D、社会结构论7、正当性理由对应的是法的理念中的()A、正义性B、合目的性C、安定性D、合理性8、法官在审判案件中认识到的事实是()A、客观的事实B、真实存在的事实C、虚构的事实D、被证据证明的事实9、下列关于裁判事实和事实范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裁判事实规定了事实范型的真实性维度B、裁判事实是经由事实范型对案件事实涵摄后确定的事实C、在司法三段论推论中、事实范型是小前提的组成部分D、裁判事实的模式决定了个案裁判事实的形成过程10、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不包括()A、一般社会经验B、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C、个体直觉和经验D、原初事实11、开放的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是利用()A、回归法律原则B、类推适用C、事物本质D、目的性限缩12、普通法系的法官面对先例的时候、不属于法官选择的是()A、遵循先例B、区分先例C、推翻先例D、变更先例13、下列不属于法律体系外漏洞填补方式的是()A、从习惯中寻找依据B、目的解释C、依据原则和法理D、利用比较法的方式14、由于规范本身的不完整导致的法律漏洞属于()A、规范的漏洞B、规整的漏洞C、解释的漏洞D、判断的漏洞15、法律原则具有何种功能()A、预测功能B、裁判功能C、定义功能D、执行功能16、在裁判事实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价值判断的理由是()A、客观事实的抽象性B、法律规范的真实性C、事实范型的真实性C、事实范型的抽象性17、哪种解释方式可以作为制定法解释的出发点()A、目的解释B、语义解释C、体系解释D、扩展解释18、在法律解释中,立法权和司法权冲突的核心是()A、民主与正义的冲突B、民主与法治的冲突C、宪政与民主的冲突D、宪政与法治的冲突19、下列关于裁判事实和事实范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裁判事实规定了事实范型的真实性维度B、裁判事实是经由事实范型对案件事实涵摄后确定的事实C、在司法三段论推论中、事实范型是小前提的组成部分D、裁判事实的模式决定了个案裁判事实的形成过程20、作为裁判事实形成基础的经验,不包括()A、一般社会经验B、法律共同体的职业经验C、个体直觉和经验D、原初事实6、开放的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是利用()A、回归法律原则B、类推适用C、事物本质D、目的性限缩21、普通法系的法官面对先例的时候、不属于法官选择的是()A、遵循先例B、区分先例C、推翻先例D、变更先例22、下列不属于法律体系外漏洞填补方式的是()A、从习惯中寻找依据B、目的解释C、依据原则和法理D、利用比较法的方式23、下列不属于体系组成要素的是()A、抽象性B、统一性C、枝分D、完整24、在大陆法系国家、现代法学方法论兴起的哲学背景是()A、道德分析哲学B、实证主义哲学C、现象学D、马克思哲学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国学者主要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法的渊源这个概念()A、历史渊源B、实质渊源C、效力渊源D、文件渊源E、形式渊源2、法学方法论的主体是()A、法律人B、实务法律人C、学院法律人D、公务人员3、非正式法源主要包括哪些形式()A、国家政策B、制定法C、习惯D、权威的法理学说4、法学方法的不确定性表现在()A、解释目标的不确定B、解释方法的种类的不确定C、解释主体的不确定D、解释方法位序的不确定5、在实践中对那些形式的法官法源形式形成了基本的共识()A、法律B、行政法规C、社团组织的章程D、契约E、习惯6、法律体系外法律漏洞的填补方式主要有()A、从习惯中寻找依据B、利用目的性扩张方式C、依据原则和法理D、利用比较法的方式7、下列关于习惯和习惯法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A、习惯是一种事实、习惯法是法律B、习惯是社会的惯行、习惯法为法院所承认C、不经当事人援用、法官可以根据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采用习惯D、对于习惯法、法官有适用的义务8、法学方法论的主体是()A、法律人B、实务法律人C、学院法律人D、公务人员9、法学方法的不确定性表现在()A、解释目标的不确定B、解释方法的种类的不确定C、解释主体的不确定D、解释方法位序的不确定三、名词解释1.直接法律渊源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记30分)
1、《合同法》第125条第1款所规定的: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
应当按照合同的所使用的词句、……进行解释,那么按照合同的所使用的词句进行解释的方法属于:( )
A、文义解释
B、体系解释
C、目的解释
D、习惯解释
2. 这些豆子是从这个口袋里拿出的,所有从这个口袋里拿出的豆子都是白色的,因此这些豆子应当是白色的。
以上推理过程称为:()
A、演绎
B、归纳
C、设证
D、类比
3、辩证推理的法理根据在于:( )
A、不同的情况应做不同的对待
B、同类的情况应做相同的处理
C、规律的普遍性
D、联系的普遍性
4、《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种内涵和外延不确定、具有开放性的指导性规定,在法律方法论中属于:( )
A、不确定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则
D、一般条款
5、在法律解释的位序中,居于首位的应是:( )
A、合宪性解释
B、文义解释
C、体系解释
D、历史解释
6、《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但在实践中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侵犯肖像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民法通则》第100条已经不能满足公民肖像权保护需要。
这时出现了()
A、法律规范冲突
B、法律漏洞
C、法外空间
D、法律模糊
7、在大陆法系国家,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
A、制定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惯例
8、广东省四会市“莫兆军案件”表明,作为司法三段论中的小前提中的案件事实应当是:()
A、生活事实
B、证明事实
C、法律事实
D、客观事实
9、欲知个别得先了解总体,而欲知总体又先要了解个别;欲知局部需要先知整体,欲知整体又先要知局部,这种在个别与总体、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对照,从而使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
A、推论
B、推理
C、诠释
D、证明
10、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包容(完全或者部分的)关系的刑法规范,这种现象称为:()
A、规范冲突
B、法条竞合
C、法律漏洞
D、法律拟制
11、在法律方法论上,不确定法律概念和一般条款的具体化通常被称为:()
A、法律解释
B、法律推理
C、漏洞补充
D、价值补充
12、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解释的选项是:()
A、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解释
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D、司法部的解释
13、《唐律疏义》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这说的是()
A.类比方法
B.当然解释方法
C.体系解释方法
D.目的解释方法
14、在麦克弗森诉别克汽车(Macpherson v. Birk Motor Corp.)一案中,卡多佐法官在一系列先例中得出了应适用此案的法律规则:具有急迫危险性的产品概念应扩大到对人身有危险性的一切物品,危险品的制造者负有仔细加以制造的义务和责任,这种寻找法律规范
的方法属于()
A、演绎推理
B、辩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实质推理
15、“禁止逃向一般条款”的含义是指:()
A、有具体法律规定时,应适应一般条款,无论适用一般条款与适用具体规定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
B、有具体法律规定时,应适应一般条款,如果适用一般条款与适用具体规定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C、有具体法律规定时,不应适应一般条款,如果适用一般条款与适用具体规定得出的结论一致。
D、有具体法律规定时,不应适应一般条款,无论适用一般条款与适用具体规定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
第二题判断分析题(对问题中的命题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并进行分析。
每题4分,共5题,计20分)
1、法律思维的特征要求:实质优先于形式。
2、刑法一律禁止类比。
3、如果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内容不一致且制定时间不同,则新的下位法优于旧的上位法。
4、体系解释优先是基于法的安定性的要求。
5、法律不应规定和不宜规定的事项是法律漏洞。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要求准确回答问题,并运用法律方法展开分析,要点清楚,层次清晰,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
)
第一题:
事实:
某居民小区输电变压器遭雷击,致使该小区几十户居民家中电器全部被毁。
小区居民向法院起诉供电公司,依据《民法通则》第123条,要求承担赔偿责任。
被告以《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的“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抗辩,认为第107条适用所有的民事责任,而原告认为107条一般免责条款“不可抗力”仅适用于一般民事侵权责任,不适用于特殊民事侵权责任。
争议焦点:“不可抗力”免责条款是否不适用于特殊民事侵权责任。
相关法条:
1、《民法通则》第123条: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侵权责任法》第73条: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3、《民法通则》第107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侵权责任法》第29条: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5、《侵权责任法》第69条: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6、《民法通则》第153条: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要求回答:请对争议问题提出你的观点,说明你所运用的法律方法,并写出你的论证理由。
第二题:
事实:
张某购买江景房一套,耗资200万元。
入住后发现根本看不到江景,遂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起诉房产商:以不实宣传欺诈消费者,要求退房,并支付双倍赔偿金。
争议焦点:张某购房的行为是否是消费行为是否应当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
相关法条: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条: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按照商品或服务价款双倍赔偿损失”。
要求回答:请对争议问题提出你的观点,说明你所运用的法律方法,并写出你的论证理由。
第四题区别题(要求先回答所区别的事项的概念,并按照区别点逐项进行区别,不可以用表格形式,共15分)
1、请区别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7分)
2、请区别文义解释和客观目的探究(8分)
第五题案例分析题,写出规范的案例分析过程,,本题目15分)
题目:
清华大学电机系4年级学生刘海洋,于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
硫酸的饮料,倒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黑熊和棕熊景区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3只黑熊、1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严重伤害。
相关法条:
1.《刑法》341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
2.《刑法》第275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