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
长春市雷锋小学李冰锋
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各种心理品质,如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解决问题的坚定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概括升华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性、收集整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掌握运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等。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1)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具体表现在教师对教师职业应进行科研的认识状态,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以及对自己科研能力、科研优势的认识状态,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状态,对教育成绩与事物的准确判定水平,捕捉科研问题与解决问题资料的能力,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等。
(2)科研知识
科研知识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主要包括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教育科研的专门理论(如教育科研原理与教育科研方法等)以及教育科研的相关知识等。
(3)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把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等。
(4)科研精神
包括献身职业的忘我工作精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全力合作,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等。
二、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的现状
目前,小学教师科研素质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自身科研意识差,对教育科研认识不足
有相当部分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大学教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他们满足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而不善于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因而,许多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经验进行教学和以单纯传授现成知识为中心。
还有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教师创新精神和教学个性的扼杀。唯书、唯上、唯考试,很难形成科研精神和科研冲动。
(2)教师自身科研素质低、科研能力差
一部分教师他们对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深入备课,耐心辅导,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丝不苟。但是自身缺乏必要的革新能力,特别是教育科研能力。这是阻碍他们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经验型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有着强烈的把工作干得更好的愿望与热情,也有着冷静而深刻的归纳总结的理性。然而由于个人实践固有的局限性,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空白或浅表性,造成他们有时表现出视野不开阔、焦点较单一,思维停滞在解释、佐证的层次上,缺乏说明力,缺乏普遍指导意义,他们“固守家园”,囿于自身实践的狭隘和理论的局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复循环,无新意,无发现,无创造。
(3)社会舆论的误导
目前社会上仍有不少人片面地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或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参加教育科研工作。更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心存疑虑,他们担心他们的孩子会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品,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孩子的考试分数,顾虑教育改革会耽误一代人。这种狭隘的意识,给教师大胆改革
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给教育科研带来了负面影响。
(4)学校对教师评价上的误区
现在仍有不少学校依然以教学经验的多少作为判断教师水平高低的主要的或惟一的标准。经验型教师那重模仿而轻创新,重积累而轻发展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依然成为学校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一个标准,经验型教师依然成为许多教师的追求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教师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影响了教育科研的开展。
(5)工作负荷大,科研投入少
在绝大多数学校,教师人均周授课量在14学时以上,学科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潜心于教育科研。此外学校也很少给教师创造走出去学习的机会,教师视野狭窄,忙于教学,倦于读书,偏重经验,轻视理论。加之领导对教育科研重视不够,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少之甚少,没有专家的指导,缺乏必要的科研资料,从而使学校的教育科研难以开展。
三、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对策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自身有意识地提高;另一方面是学校有计划地培养。
(一)自身有意识地提高
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科学研究,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观念氛围。因为观念制约着一个人的态度、情感、毅力和行为取向。观念的改变有助于形成一个普遍开展教育研究的氛围,也为广大教师相互促进地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学习化社会。新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可以把最准确和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为教师的学习和受教育提供无限的广阔的可能性。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素养,拓宽文理知识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要注重学习最新的
教育理论,及时地更新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起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观念。要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等。思想观念的变革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改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做科研型教师就必须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尤其是不断创新的观念。
2)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敢于进行教育改革尝试,增强科研意识教学与教研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项工作,但是它们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教研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它能确保教师的精力和智力准确、恰当、高效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教师只要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就一定能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以及从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成功来源于尝试,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教师要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是提高科研素质的基本途径。
3)要形成“教研相长”的教学模式,边教边研,以研促教,以提高科研能力
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科研型教师的主要标志之一。普通高中学教师除了要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研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之外,还要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教研愿望变成现实,才能出成果、见效益。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尤其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处理信息能力,包括善于发现、选择、简化和整合信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综合成新思想、新观念等能力。教研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来进行,比如对同一教材运用不同的新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