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流行病学知识

合集下载

2023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2023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是一种什么病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经媒介按蚊传播、 引起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 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的寄生虫病,分为间日疟, 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4种。 WHO把它列为头号热带传染病。
疟疾是如何传播的?
• 当雌性媒介按蚊叮吸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时,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体,在 适宜温度条件下,疟原虫经过发育、繁殖形成子孢子。进入蚊子唾液腺的 子孢子在蚊子再吸血时随唾液进入人体传播疟疾。输入带有疟原虫人的血 液、使用被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等也可传播疟疾。疟原虫也 可经胎盘传给胎儿,但较少见。
在非洲之外的国家,疟疾感染率一般低于5%。 • 据WHO报告,2020年出现2.41亿疟疾病例,62.7万病例因疟疾死亡,高于
2019年估计的患病人数(2.27亿)和死亡人数(55.8万)。
疟疾的流行趋势
(二)当前我国疟疾疫情形势 •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
治疗
对临床诊断或血检确诊的疟疾病人均采用抗疟药正规治疗,间日症 病人还应给以抗复发治疗,对怀疑为疟疾的病例都应给以假定性治 疗。 病人可以凭医生所开处方到浏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拿药治疗。
治疗
具体用药方案见《抗疟药使用规范》
一、间日疟和卵型疟治疗 首选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磷酸氯喹无效时,可选用磷酸哌喹、磷酸咯 萘啶或ACTs加磷酸伯氨喹。 二、三日疟治疗 首选磷酸氯喹。磷酸氯喹无效时,可选用磷酸哌喹、磷酸咯萘啶或ACTs。 三、恶性疟治疗 ACTs或磷酸咯萘啶;妊娠3个月内的孕妇患恶性疟选用磷酸哌喹。
应如何预防和控制疟疾?
(1)及时发现、规范治疗疟疾病人,对间日疟患者于第二年春季进行根治; (2)对进入高疟区的人员必要时进行预防服药。 (3)对来自高疟区的人员加强检测,发现病例时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 (4)开展灭蚊,重要的是根除蚊子孳生场所。居住区周围保持干净整洁、 疏通积水,在下水道经常喷杀虫药等消灭疟疾的传播媒介。 (5)加强防护,在房间安装纱窗和纱门,在蚊虫活动季节正确使用蚊帐, 户外活动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 (6)2021年10月WHO获批RTS,S疟疾疫苗,多吃VitB1也有利于防蚊叮咬。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1、病因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

【流行病学】1、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

极少数病例可因数带疟原虫的血液后而发病。

传播疟疾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为平原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

在山区传播疟疾以微小按蚊为主。

在丘陵地区那么以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为重要媒介。

在**岛山林地区发现其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

感染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

各型疟疾之间亦无交叉免疫性,经反复屡次感染后,再感染时病症可较轻,甚至无病症。

而一般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常较易感染,且病症较重4、流行特征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

这主要因为本病流行于生态环境与媒介因素关系密切。

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亦最严重。

三日疟及卵形疟相对少见。

我国除云南和两省为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

发病以夏秋季节较多,在热带挤压社带那么不受季节限制。

二、分类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我国虽然四种疟原虫都存在,但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少见,卵形疟原虫仅发现几例。

凶险型疟疾主要见于恶性疟。

其他三种疟疾极少见到凶险型。

(1)脑型:多见于无免疫力而又未及时治疗者。

临床上分为嗜睡、昏睡和昏迷三级。

(2)超高热型:以起病较急、体温迅速上升至41℃以上并持续不退为特点。

(3)厥冷型:病人软弱无力,皮肤湿冷、苍白或轻度发绀,可有阵发性上腹剧痛,常伴有顽固性呕吐或水样便,很快虚脱以至昏迷,多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4)胃肠型:有明显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感。

本型是凶险型中预后较好、病死率较低一型。

三、临床表现出汗异常、肝肿大、脾肿大、发热冷热交替、血骨髓或痰涂片找到疟原虫、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热退病症、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升高、间歇性寒颤急性面容一般病症四种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相似,可分为前驱期、发冷(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

疟疾课件 ppt

疟疾课件 ppt
影像学检查
部分疟疾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通过X光、CT等影像 学检查辅助诊断。
治疗原则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疟疾,应尽早开始治疗,以缩短病程和 降低并发症风险。
联合用药
采用多种抗疟药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耐 药性。
全程治疗
确保患者完成整个疗程,以彻底治愈疟疾并预防 复发。
治疗方案
青蒿素类药物治疗
争等。
医疗设施不足
在一些疟疾流行区,医疗设施不 足,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诊断 和治疗,从而加剧了疟疾的传播

03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发热、寒战、头痛、呕吐等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 可初步诊断疟疾。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或骨髓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或抗原检测,可 确诊疟疾。
流行地区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 也可在温带地区流行。
02 疟疾的流行病学
分布与流行情况
全球分布
疟疾主要分布在非洲、东 南亚、南美洲等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以及部分欠发 达地区。
季节性流行
疟疾的流行与气温、降雨 量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在雨季和热季高发。
地区性流行
在某些地区,如非洲的某 些国家,疟疾已经成为地 方性流行病,对当地居民 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01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可有效杀死疟原虫。常用的青
蒿素类药物包括青蒿琥酯、蒿甲醚等。
奎宁类药物治疗
02
奎宁是传统的抗疟药,可有效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但奎
宁类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他抗疟药
03
如甲氟喹、氯喹等,也可用于治疗疟疾。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传染病学)疟疾

(传染病学)疟疾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阶段
➢ 肝细胞内的发育 ➢ 红细胞内的发育
肝细胞内的发育
蚊子唾液中的子孢子→血液→肝脏→ 裂殖体→裂殖子→血液 ↓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
肝细胞内的发育
迟发型:间日疟、卵型疟
子孢子
裂殖体
裂殖体
红细胞内的发育
(1)裂体增殖 ➢ 裂殖子—环状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
-裂殖体-裂殖子 ➢ 小部分裂殖子侵入其他红细胞重复上述
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全世界每年约有300 万人死于本病。居寄生虫病之最。
一、病原学
➢ 间日疟原虫P.v ➢ 卵形疟原虫P.o ➢ 三日疟原虫P.m ➢ 恶性疟原虫 P.f
48小时 48小时 72小时 36--48小时
以间日疟原虫在我国最为常见
间日疟原虫血片
左间日疟裂殖体 右间日疟配子体
三日疟原虫血象(集中视野)
➢ (4)间歇期:两次典型发作期间有缓解 间歇期
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 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 过程。一般发作5~10次,因体 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多数病例早期发热不规律,可能 系血内有几批先后发育成熟的疟原 虫所致。部分病人在几次发作后, 由于某些批疟原虫被自然淘汰而变 得同步。
合征,称疟疾肾病。
3、卵形疟
➢ 与间日疟相似。 ➢ ,临床表现多变,其特点:
➢ 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 ➢ 体温高,热型不规则; ➢ 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 ➢ 脾大、贫血严重; ➢ 可致凶险发作; ➢ 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
(二)其他症状和体征
➢ 人为中间宿主,蚊为终宿主. ➢ 肝细胞内期:复发、潜伏期有关. ➢ 红细胞内期:周期性发作有关.
三、流行病学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一、概述:疟疾,老百姓又叫做“打脾寒”、“打摆子”,此病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

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

寄生于人体的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在我国,间日疟原虫较常见。

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

传播媒介: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

在安徽省的疟疾传播媒介主要有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间疟三种。

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

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

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

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危及生命。

2.根据卫生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委员会所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凡是符合以下任何一点的即为疟疾:①血液中查检疟原虫;②临床症状典型;③抗疟药物治疗有效。

四、预防和控制:1.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

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

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8天。

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

此外,亦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疟疾。

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

2.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

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

若适当口服些维生素B1片,也能收到防治的良好效果。

个人防护亦很重要,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疟疾(疾控讲课)PPT

疟疾(疾控讲课)PPT
欧洲地区
欧洲地区的疟疾主要分布在南 欧和东欧地区,如意大利、希
腊、土耳其等国家。
流行因素与风险
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是影响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降雨量、温度、湿度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蚊虫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疟疾的传播。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也是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森林、沼泽、湖泊等,这些地 方容易滋生蚊虫,增加疟疾传播的风险。
疫苗研究
针对疟疾的疫苗研究一直是全球科研人员的重要工作,目前 已有多个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部分疫苗在非洲 地区的试验效果显著。
疫苗开发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疟疾疫苗的开发进程也在加速, 多个疫苗生产商正在积极推进疫苗的生产和注册工作,以期 早日实现疫苗的普及接种。
流行病学研究与现场调查
提高资金投入
保障防控工作的经费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倡议与合作
参与持
分享防控技术和经验,为其他国家提 供支持。
资源共享
共同研发新型防控工具和技术,提高 防控效果。
能力建设与培训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 防控水平。
05 疟疾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媒介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等媒介昆虫叮 咬人体传播。
人体传播
感染疟疾的人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 等方式将疟原虫传播给其他人。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疟疾后,疟原虫可能通过 胎盘感染胎儿。
疟疾的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症状
发热、头痛、寒战、出汗、乏 力、厌食等。
体征
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等 。
严重症状
昏迷、抽搐、咳血、呼吸衰竭 等。

疟疾

疟疾
(裂殖体),或于28日内复燃者,称为抗药性,常见于恶性疟。此时可酌选青蒿素、磷酸咯萘
啶、甲氟喹或奎宁中一种代替氯喹,同时仍需加服伯氨喹。
青蒿素为我国首创,系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含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其结构超越
现在抗疟药范围,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作用,对间日疟、恶性疟症状改善
脑型疟疾的主要病理特征;脑组织水肿、充血显著,白质内有弥漫性小出血点。
(临床表现)
潜伏期,间日疟为10—20日,三日疟为20~28日,恶性疟为10~14日。多数患者起病
急骤,部分患者可有低热、疲乏、头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初发时,发热不规则,几天后才
呈典型的间歇性发作。 ·
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少数患者有超高热或体温低于正常。脑脊液除压力增高外大都
正常。血涂片中易找到疟原虫。重者死于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五、再燃与复发 疟疾发作停止后,如体内尚有少量残存的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
条件下重新大量增殖,再次出现疟疾发作者称为再燃。复发是指初发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
3日。
(四)青篙素油悬剂 首剂0,6g肌注第二、三日各0.3g肌注。也可蒿甲醚首次0.3g肌
注,第二、三日各0.15g肌注。青蒿琥酯60mg稀释后缓慢静注,可间隔4、24、48小时各注射
五、黑尿热的治疗 停用一切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如伯氨喹、奎宁;用糖皮质激素控
制溶血;静滴5%碳酸氢钠250~500ml以防止肾小管阻塞;贫血严重者,可少量多次输血;
初期应限制钠盐,液体控制在1 500—2000ml/d左右。糖皮质激素有降温、解毒、抗脑水肿作
用,可用地塞米松静滴。右旋糖酐40改善内脏血液循环,每日可静滴500mi。并发感染者给

疟疾防治专业知识(最新修订)

疟疾防治专业知识(最新修订)
27
附: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2011修订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疟疾防治 工作的实际需要,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抗 疟药使用的有关政策,特修订我国《抗疟药 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28
1、抗疟药使用原则
抗疟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根 据流行地区的疟原虫虫种及其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和患者的 临床表现,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 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1)间日疟治疗药物。 首选磷酸氯喹片(简称氯喹)、磷酸伯氨喹片(简称伯氨 喹)。治疗无效时,可选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 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进行治疗。
2011年9月,屠呦呦因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 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or he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a novel therapy against Malaria”,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2年初抗疟有效单体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当时的代号为“结晶Ⅱ”,后改名 为“青蒿Ⅱ”,最后定名为青蒿素。由于计划时间进度紧张,为了尽早应用于临 床,1972年5月计划部分相关研究人员(包括屠呦呦)用自身进行人体试验并获 得通过,
1981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第四届疟疾化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屠呦呦就 《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一题作首位发言,
2
一、疟疾专业知识
1、基本概念 疟疾(malaria)是世界上危害最
严重热带传染病之一,是由疟原虫寄生人体组织而 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病。传播媒介是昆虫中的按蚊。 发病时主要典型特征:间歇性发冷(寒战)、发热、 肝脾肿大。

疟疾的流行病学与控制

疟疾的流行病学与控制

疟疾的流行病学与控制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热带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大约2亿人感染疟疾,其中约有50万人死亡。

我们需要了解疟疾的流行病学以及如何控制它。

疟疾的流行病学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两种类型的蚊子传播:按蚊和埃及斑蚊。

当感染的蚊子叮咬人类时,它会释放疟原虫,进入人体内部,繁殖并导致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疟疾主要流行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在这些地区,特别是在季节性降雨和温度较高的地区,蚊子数量增加,疟疾传播的风险也会增加。

因此,疟疾的流行病学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疟疾的控制为了控制疟疾,我们需要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疫苗接种目前还没有能够彻底预防疟疾的疫苗,但是已经研究出一些能够预防疟疾的疫苗。

疫苗需要接种几次后才能有效地预防疟疾,因此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但疫苗接种仍然是有效控制疟疾的方法之一。

蚊帐被蚊子叮咬是传播疟疾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高风险地区使用蚊帐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疟疾的风险。

蚊帐能够遮蔽睡在里面的人,防止蚊子进入,从而预防疟疾。

药物治疗疟疾可以通过用药进行治疗。

这种疗法需要持续数周时间,并且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但它是控制疟疾的另一种方法。

此外,还可以使用杀虫剂来减少蚊子的数量,但是在使用这些化学品时需要注意安全。

教育与宣传教育和宣传是控制疟疾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疟疾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从而减少人们感染疟疾的风险。

例如,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可以帮助减少蚊子的繁殖,并保持个人卫生。

总结疟疾是一种严重的热带病,它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来控制。

通过疫苗接种、使用蚊帐、药物治疗和教育宣传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疟疾的发生率。

在控制疟疾方面,我们需要依据疫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然后持续监测和评估控制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和升级控制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疟疾造成的危害。

疟疾的知识点

疟疾的知识点

疟疾一、概述与简介1、定义: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人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发病机制:疟原虫先后在肝细胞、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

临床特点:突发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间歇性发作。

2、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三千年前)来源于意大利文,疟疾在我国古代称为瘴气,可谓“一根枕木一条命〃民间俗称“打摆子〃本病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

疟疾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

3、法国人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80年在人红血球中找到疟原虫,英国医生Sir Ronald Ross,1897年在蚊胃中发现疟原虫两人均因此获得诺贝尔生敢医学奖4、定义: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5、40%的人口生活在流行区传播速度快年死亡人数达170~250万人每天均死亡约3000人90%的疟疾发生在非洲。

6、中国21个省(市、区存在传播),90年代末,疫情出现回升,有点状暴发,面临输入病例威胁。

7、全省共分布有19个一类县区,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云南省与海南省是全国流行最为严重的疟区,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面临输入性病例的威胁8、疟区从事农业生产、在田棚及森林从事野外作业人员、从无疟区到疟区打工的民工、出入境留宿人员均为高危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人群普遍易感,防止蚊虫叮咬!9、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由4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间日疟,病原为间日疟原虫;三日疟,病原为三日疟原虫;卵形疟,病原为卵型疟原虫;恶性疟,病原为恶性疟原虫。

10、人感染疟原虫后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免疫,所以在疟区,当地人由于早年多患过疟疾,均获得相当程度的免疫力。

而外地人由于无免疫力,进入全疟区后容易被感染。

疟区的婴儿,降生后一个月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一个月后,疟疾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

1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寒颤、高热、继大汗后缓解为特点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ppt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ppt

04
疟疾的预防和控制
疟疾防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包括蚊虫控制、病例管理、疫苗接种、健 康教育等。
强化病例监测
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断病例,掌握疫情动 态。
重视环境治理
改善居住环境,消除蚊虫孳生地。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开展防控合作,共 同应对全球疟疾挑战。
疟疾防控的主要措施和策略
疟疾治疗新药的研究和应用
传统药物治疗
使用传统的抗疟药物治疗疟疾,如氯喹、青蒿素等。
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针对疟疾的耐药性问题,研究和开发新型抗疟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
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性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06
结论和建议
疟疾的诊断和检测方法
临床表现
疟疾患者通常出现发热、头痛、乏 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引 起贫血、黄疸、肾功能衰竭等。
显微镜检查
从患者血液中检测疟原虫是疟疾诊 断的金标准,显微镜检查具有快速 、简便的优点。
抗原检测
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疟原虫抗原, 如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可迅速 诊断疟疾。
分子生物学检测
加强疟疾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包括新型 疫苗、药物和诊断试剂等,提高防控效果和 水平。
THANK YOU.
加强疟疾防控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监测和预警
加强疟疾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疟疾危害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建立健全疟疾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 情动态,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
研发新型防控技术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推 进疟疾防控工作,分享防控经验和资源。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
出汗: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 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多次发作后可见脾大。 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 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镜检所见原虫 间日疟以大滋养体为主,恶性疟可能在此期查 不到疟原虫或查到个别环状体。
间日疟临床表现特点:
间日疟潜伏期一般为11-25天,多有前驱期。 复发时常无前驱期。临床急性发作以体温超过 38℃为准,隔日定时发作者约占半数。 发热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 初发病例决大多数每日发作一次,发热时间长, 与恶性疟相似。初发时可因感染两批以上虫株先 后发育成熟,发热可不规则。尔后虫株仅以一批 为主,故2-3日后呈典型隔日发作。 开始症状较轻,热度较低,随后日益加重。经 多次发作,随着免疫力的产生,症状又由重转轻, 不治而“愈”。间日疟预后良好。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卫生部决定:自2008年起, 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一、概述
我国疟疾流行防治历史 据记载,20世纪40年代之前我国每年至少有3,000
万疟疾患者,病死率约为1%。 1933年云南省疟疾大流行,死亡 3万余人。 1910年修筑滇越铁路,因患疟疾死亡6~7万人。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疟疾流行的县(市)达
疟原虫的寿命
人体免疫力对疟原虫的生存是有影响 的,所以,这里说的疟原虫的寿命与指 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的寿命;或者说是 感染后的疟疾病程。 疟原虫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寿命,恶性 疟原虫约1年,少数可达3年;间日疟原 虫通常为2 年,有的可达5年或10年。
疟疾的复发与复燃
恶性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不产生 休眠体,即无真正的复发;临床上所见 停止发作后重新出现发作,是由于原虫 数因药物或免疫力一度压低后重新升高 所引起,称复燃或再燃。 间日疟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疟疾处置技术措施

疟疾处置技术措施

疟疾处置技术措施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一)流行病学疟疾流行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为现症病人或无症状带虫者;按蚊是传染人疟的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疟疾没有免疫力者。

除了高疟区居民对疟疾有一定的免疫力以外,其余地区居民均为易感人群。

疟疾流行最适宜温度是20-30℃。

水灾后,蚊虫孳生地扩大,按蚊数量增多;居民露宿或住在简陋的棚屋,缺少防蚊设施,蚊虫叮咬机会增加;居民迁移流动,使传染源输入,人群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极易引起疟疾流行。

(二)症状疟疾临床症状通常有以下四期1.前驱期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

2.发冷期手脚发冷,继而寒战、发抖、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体温迅速上升。

此期可持续10多分钟至2小时。

3.发热期寒战后全身发热、头痛、口渴,体温可升至 39℃或以上,有些病人可出现抽搐,此期可持续2-3小时。

4.出汗期高热后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此期可持续1小时以上。

(三)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诊断间歇性定时发作上述临床症状,恶性疟为每日发作 1次,间日疟为隔日发作1次。

发作多次的患者出现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病人可出现昏迷。

2.病原诊断发热病人从耳垂取血,在玻片上涂制厚薄血膜,用吉氏染色液染色,显微镜油镜检查疟原虫,这是目前最简单而可靠的诊断方法。

3.血清学诊断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查疟疾抗体,抗体阳性者说明曾患过疟疾。

(四)处理原则与预防措施1.治疗间日疟治疗氯喹1.5g,3日分服 (第1日0.6g,第2日、3日各0.45g),加伯氨喹90~180mg,4日~8日分服(每日22.5mg),以上均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下同。

恶性疟治疗氯喹1.5g,3日分服(第1日0.6g,第2日、3日各0.45g),加伯氨喹67.5mg,2日分服(每日22.5mg)。

对氯喹抗性的恶性疟治疗咯萘啶1.2g、磺胺多辛1.0g、加伯氨喹45mg,2次分服;或青蒿琥酯600mg,5日分服(第1日200mg,2次分服,第2日~5日每日100mg,2次分服);加伯氨喹67.5mg,3日分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传播途径
1、蚊传疟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疟疾 是重要蚊媒传染病,按蚊是传播人疟的唯 一媒介。在全世界已知的400余种按蚊中, 可成为疟疾主要媒介的约35种。已知我国 有按蚊56种,其中证明5种是传播疟疾的主 要媒介,即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 蚊、大劣患者脸色潮红,周身燥热,结膜充 血,口渴,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 五岁以下的患儿甚至出现谵妄、惊厥等症。此 阶段持续2-4小时。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 主。 出汗: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 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多次发作后可见脾大。 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 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镜检所见原虫 间日疟以大滋养体为主,恶性疟可能在此期查 不到疟原虫或查到个别环状体。
(裂体增殖) 间日疟(8天)
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
恶性疟(6天)
48小时
裂殖体
红细胞内期
裂殖子 (裂体增殖)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疟原虫分解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 成为疟色素,积蓄于细胞浆内,随 着虫体发育,疟色素逐渐增多。裂 殖体成熟后,被寄生红细胞破裂, 裂殖子和疟色素等内含物质进入血 液,一部分裂殖子被巨噬细胞吞噬, 一部分裂殖子再侵入健康红细胞, 开始新的一次发育,如此循环往复。
人体免疫力对疟原虫的生存是有影响 的,所以,这里说的疟原虫的寿命与指 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的寿命;或者说是 感染后的疟疾病程。 疟原虫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寿命,恶性 疟原虫约1年,少数可达3年;间日疟原 虫通常为2 年,有的可达5年或10年。
疟疾的复发与复燃
恶性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不产生 休眠体,即无真正的复发;临床上所见 停止发作后重新出现发作,是由于原虫 数因药物或免疫力一度压低后重新升高 所引起,称复燃或再燃。 间日疟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虫经过几次裂体增殖后,部 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不再 进行裂体增殖 ,而发育成雌 .雄 配子体 . 这是疟原虫有性生殖 的开始。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较早,在无性体出现后 2~3天 出现。 恶性疟配子体是在内 脏组织的小血管内发育,一 般发病后 5~12 天成熟的配子 体才在周围血液内出现。
疟原虫的寿命
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
按蚊 库蚊 伊蚊 静态:体与停落面 体与停落面 体与停落面 成角度 平行 平行
(二)、传播途径
2、输血疟疾:一些低疟原虫血 症者虽常规血片检查阴性,但 输血后仍可使受血者感染发病。 此种感染者无红细胞外期,受 染后潜伏期短,抗红细胞内期 药物疗效好,与蚊叮咬感染有 所不同。
(二)、传播途径
3、胎传疟疾:带虫或患疟的 孕妇疟原虫可通过有损伤的 胎盘进入胎儿,或在围产期 通过羊水、产道损伤进入有 损伤的胎儿体内,引起早产、 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
(三)、易感人群
人体对各种人类疟原虫普遍易感。多次发 作或重复感染后,再发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表明感染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高疟区初 生儿可自母体经胎盘获得抗体IgG,3个月 后抗体消失而易感,两岁以内发病率较高, 此后由于自然感染后免疫力的增长,故感 染轻、发病少;一般高疟区25岁以上的居 民,均对疟疾有一定免疫力(获得性免 疫)。
一、概述
我国疟疾流行防治历史 据记载,20世纪40年代之前我国每年至少有3,000 万疟疾患者,病死率约为1%。 1933年云南省疟疾大流行,死亡 3万余人。 1910年修筑滇越铁路,因患疟疾死亡6~7万人。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疟疾流行的县(市)达 1829个,占当时县(市)数的80%左右。
三、疟原虫生活史
人疟原虫完成其生
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 个宿主。在按蚊体内 进行有性繁殖,按蚊 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 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 殖,人是疟原虫的中 间宿主。
(一)、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蚊体内发育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雌配子
雄配子 蚊胃腔内 受精 (配子、有性生殖)
合子
动合子 穿胃壁上皮细胞 囊合子(卵囊) 蚊胃壁 间日疟(10天) 恶性疟(12天)
三、疟原虫生活史
疟原虫的种类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 虫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p.v)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p.m)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 三日疟和卵形 疟。目前,在我省只有间日疟。
疟疾临床上以间歇热、发作期与潜 隐期交替、继发贫血和肝脾肿大为特点。 疟疾发作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 战、发热和出汗3个连续阶段。 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可分 为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发冷、发 热、出汗)和间歇期四期。
潜伏期:间日疟的潜伏期可有短长差别,短 者为11-25天,长者为6-9个月,有报告超过1年 者;恶性疟的潜伏期为11-16天。 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疼、不适、厌食、 畏寒和低热。此期镜检多为阴性。 发作期:典型的疟疾发作为先冷、再热、后 汗。 发冷:患者始感四肢和背部发冷,继而周身 寒颤,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同时伴头痛、关节 酸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开始迅速上升。镜 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1、自然因素
• 雨量对疟疾流行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 随地区与媒介蚊种孳生习性的不同而有 显著差异.一些地区多雨成灾,可引起 疟疾爆发流行,而在另一些地区,少雨 干旱亦可造成爆发流行。降雨季节的分 布也左右着疟疾流行的年内季节变动, 温带地区的低洼易涝地带,疟疾流行高 峰季节多在雨季之后。
(四)、流行因素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完成每次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所需 时间间日疟为48小时,恶性疟为24 -48小时。每当裂子体破裂,裂子 体进入新的红细胞,患者即产生一 次临床发作。间日疟隔天发作一次, 因恶性疟原虫发育常不同步,因此 临床发作周期也不规律,多为每天 发作。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配子体形成 : 红细胞内疟原
生活史小结
1、宿主(中间宿主):人 2、媒介(终宿主):按蚊( ♀)
3、感染阶段:子孢子
4、感染途径:蚊虫叮咬
5、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6、致病阶段: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
7、传染源: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 带虫者
四、临床表现
疟疾的定义: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经 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临床表现 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和脾 大、贫血为特征。包括间日疟、 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四种。
(三)、易感人群
人群发病率因流行程度及机体状况而不同。 高疟区,成人发病率较低,儿童和外来人 口发病率较高。婴儿血中胎儿血红蛋白不 适于疟原虫发育,故先天疟疾和婴儿疟疾 少见。
(四)、流行因素
1、自然因素 • 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疟疾流行的两个重要自 然因素。 • 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媒介蚊种的生存与寿 命有一定影响,因而间接影响疟疾的流行。 • 一般气温低于16℃或高于30℃都不利于媒 介蚊种生长,并能抑制蚊体内疟原虫孢子 增殖的速度。
间日疟临床表现特点:
间日疟潜伏期一般为11-25天,多有前驱期。 复发时常无前驱期。临床急性发作以体温超过 38℃为准,隔日定时发作者约占半数。 发热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 初发病例决大多数每日发作一次,发热时间长, 与恶性疟相似。初发时可因感染两批以上虫株先 后发育成熟,发热可不规则。尔后虫株仅以一批 为主,故2-3日后呈典型隔日发作。 开始症状较轻,热度较低,随后日益加重。经 多次发作,随着免疫力的产生,症状又由重转轻, 不治而“愈”。间日疟预后良好。
20 世纪 60 年代初和 70 年代初我国发生过两 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中原五省 ( 苏鲁 豫皖鄂 )流行最为严重,五省疟疾患病人数 超过2000万。
一、概述
山东省疟疾流行历史及危害 山东省曾是间日疟重度流行省份之一,传播媒介 主要为中华按蚊。 20世纪 60年代和7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两次大流 行,年发病人数分别高达600万和400万以上。 全省各县均有发病,以泰沂山区南侧和西侧平原 地带流行最为严重。当时鲁南、鲁西南的许多县、 市发病率达40%—50%,不少村庄发病率高达 80%—90%,有的病例因并发症发生而死亡,严 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社会因素 人类社会活动(战争、灾荒等) 生产建设 生活的风俗习惯 经济文化水平等 这些社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 与疟疾的流行相关。
(四)、流行因素
3、流行特征 疟疾分布广泛,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疟次 之,以云贵、两广及海南为主;三日疟散在 发生。 间日疟疟疾流行于全省,是我省主要的寄生 虫传染病。恶性疟在我省不流行,即无当地 感染传播病例。现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中 越、中缅边境及非洲国家。
恶性疟临床表现特点: 潜伏期11-16天.
多突然发病,无寒战,仅有畏寒感。高热 者多见,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 恶心、 呕吐、贫血等;热型复杂。 出汗期不明显。 间歇期极短,(由于在裂殖体热外还可有 滋聚热,故在48小时内可有二次发热) 体温曲线呈“M”型。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3月
主要内容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临床表现 治疗 预防与控制
一、概述
疟疾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三大疾病(疟疾、艾 滋病、结核)之一,也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之一。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 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8年 起,将每年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 数日作为“世界疟疾日”。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卫生部决定:自2008年起, 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一)、传染源
配子体在末稍血液中的出现时间、存在时间 及人群的配子体携带率,随虫种不同而异。 如间日疟在无性体出现2~3天之后出现配子 体;而恶性疟则在无性体出现7~10天后。 复发时第1天即有配子体,故其传染性随病程 延长而增加。配子体的成熟程度和雌、雄比 例,亦与感染能否成功有关。 间日疟传染期约1-3年,恶性疟1年以内。三 日疟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卵形疟2~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