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能力方面: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德育方面: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联系讲解法。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
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
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
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
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却是全然不成模样。
八年级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阅读课标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
1’
解
读
课
标
同步探究过程
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
展示交流
作出评价
6’
5’
8 ’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落
实
课
标
解
答
课
标
9’
运
用
课
标
指导完成,方法点拨
同步探究的开放作业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代表展示
9’
反思
完善
通过 本节课学习,你有何收获?(提示:学习了哪 些重大事件?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还有哪些疑惑?)
合作探究
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5’
教学
小结
从本节课的实践证明,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本课准备阶段的很多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如本课的设计主旨是体现“论由 史出”的史学原则和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能动原则,前者基本 能在课堂上展现 出来,但后者则无法完全体现,反而有种“做戏”的感觉。学生活动实际是以小组的形式,在收集资料与整理资料的过 程中完全依赖集体的力量,但在课堂展示成果时只能由一个代表来进行,它并不能体现出集体的力量。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 准孔教?
学法
阅 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
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板
书
设
计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入
新课
回答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四提倡 四反对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 独 主 秀
要 代 表 人 物 鲁
迅
李 大 钊
胡 适
自学指导三3分钟 自学检测三3分钟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 》 上发表 《庶民的胜利》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陈独秀 李大钊 E.主要代表人物 鲁迅 胡适
F.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略)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分钟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标志;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 3、十月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自学指导一 2分钟
1. 兴起背景ຫໍສະໝຸດ 自学检测一1分钟1. 兴起背景 A.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极力推行 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B. 帝国主义 支持 袁世凯尊孔复古 封建余孽 的反动政策 保皇分子
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 《每周评论》 创办了___________
自学指导四: 2分钟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自学检测四(2分钟)
资产阶级 a.1917年十月革命前:
b.1917年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
性质: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课堂小结(2分钟)
1915 陈独秀 A.兴起标志 : 上海创办《新青年》 B.口号: “民主” “科学” C.主要阵地:《新青年》 D.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自学指导二3分钟
A.兴起标志 :
B.口号:
C.主要阵地:
D.内容:
E.主要代表人物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三.聚集主题 合作探究
❖ 【激情朗诵】
❖ 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胡适: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 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 鲁迅: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 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 歌诀小结:
❖ 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民 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
❖ 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新文 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
❖ 随堂达标案 ❖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 请完成学生用书“当堂练习”部分。 ❖ 课后评价案 ❖ ●课后作业测评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 主阵地、兴起的标志和基本内容。
❖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解 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 3.树立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 教学重点: ❖ 新文化运动。 ❖ 教学难点: ❖ 新文化运动斗争的矛头。
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
辛亥革命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西方自由、平 等、博爱的观念影 响强烈;
一战期间民族
工业的发展渴望民 主政治,以求资本 主义的继续发展;
新旧思潮 激烈冲突
袁世凯窃取 革命成果,妄图 尊孔复古、复辟 帝制;
帝国主义企 图进一步侵略和 控制中国。
❖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 1.自读课本。 ❖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 填空题,在书
八年级历史上册-2.9《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一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和新革命的曙光,它在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进彻底批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
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
从中国近代化历程来看,新文化运动是继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标志的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近代化之后的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开始,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开始发生本质的变化,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基本线索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审视和理解新文化运动这一历史现象。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教学资源丰富生动,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到达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设计探究性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更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了解与关注,真实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个人的联系,感受到科学的发展进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方式、交往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想让历史贴近自己的生活。
第9课___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
事件 项目 时间 派别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阶级 思想 主张 目的 学习西 方内容 哪一方面 近代化 意义 相同点
1.(1)根据上述表格回答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是 (2)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启性事件是
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 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 现的. 2.结合表格和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 征婚启事,上面写着: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 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 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秀才:
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实际: 乌黑,头发无, 麻子, 脚不大周正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915
NEWS
1915年 中国
(1)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并没有找到真正救国 之路,______让中国看到了希望.
(2)一战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对 _______向往是当时世界革命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后 期内容
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列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前期: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江南制造总局
《时务报》
武昌起义首义地
新青年
(1)图1反映的是什么事件?(1分)它在近 代中国有什么地位?(1分) (2)图2反映的是什么事件?(1分)它有什 么重大意义?(1分)
图1江南制造总局
图2《时务报》
图3 武昌起义首义地
图4 新青年
(3)图3反映的是什么事件?(1分)它为什 么被称为中国进入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分) (4)图4反映的是什么事件?(1分)它“新” 在哪里?(1分) (5)请你为上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 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 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 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 想解放潮流。
“新世纪的曙光”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 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 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庶民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是一篇演说,发表于 1918年11月末或12月初,这是李大钊在天 安门的演说。1918年10月15日,李大钊在 《新青年》五卷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文,这是中 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
• 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年底, 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 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 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 个新时期。
《新青年》的创办
•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 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 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 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在思想 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 发生了激烈冲突。
• 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 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 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 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 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 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 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 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 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 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 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
西方近代科学
民主 民主制度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除旧布新——内容
新文化运动“新”的思想
3.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 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 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 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材料:“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
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
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
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
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
的道 口 鲁 批德 , 迅 判做 对 借 ?了 封 狂 怎建人 样旧之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封建纲常礼教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个性解放、 自由平等
靠不住的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 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 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 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 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李大钊指出, 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 治之偶像‛。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运动的时间、 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 时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代表人物 鲁迅
主要阵地
旗帜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 精神。也包括从西方传入 的社会科学理论。
民主
科学
(赛先生)
(德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 向儒家传统道德?
1.是专制政治的精神支柱; 2.束缚思想并阻碍社会进步; 3.阻碍民主与科学的实现。
靠不住的人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 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 • 乌黑,头发无, 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 • 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 麻子,脚不大周正 去了。 •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
(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民主: 独立.平等.自由, 此时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第9课 新文化运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1859—1916年),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
早年投靠淮军将领吴长庆,曾任驻朝鲜通商大臣。
1895
年,经李鸿章推荐,担任荣禄部下的新建陆军督办,在天
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罗徐世昌、段祺瑞等为党羽,
拼凑起家的政治资本。
“百日维新”期间,以曾参加强学
会向光绪皇帝表示效忠,骗取了维新派的信任,被光绪皇
帝破格授予兵部侍郎。
戊戌政变前,满口答应维新派的要
求,同意在天津阅兵时诛荣禄,以武力保护光绪皇帝,清
除后党,但旋即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获得了慈禧的宠信。
1899年,升任山东巡抚,勾结德国侵略军残酷镇压义和团。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期间,加紧接触外国。
1901年,李鸿章临终前推荐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1903年,利用清廷调整之机,成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一方面逼迫清帝退位,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手段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
此后,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了革命党人的“二月革命”,又以暴力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实行个人独裁。
1915年,为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复辟帝制运动的支持,接受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底,宣布恢复君主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自称中华帝国的皇帝,激起了护国运动。
1916年,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制课件:第9课新文化运动
旗
帜
主要阵地
斗争矛头
代表人物
《新青年》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 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 敦的束缚。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绉议》、陈独秀《文学 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以及胡适最早的一批白话诗 作。
《新青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 的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讨论: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孔,而今人又尊孔?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李大钊 打倒孔家店——吴虞
批孔
尊孔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新 文 化 运 动
为 国它 想新 马 救启 大文 克 民发 解化 时间 : 1915年(上海) 思 的着 放运 人 运动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主 真 标志 : 新 义 理们 动是 ) 文 追 。我 在 , 意 国 代表 :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求 中 鲁迅 化 民 国 运 义 历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主 史 的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是 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和 上 传 动 什 一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科 播 伟 么 次 学 创 大 性质 :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 造 ? 空 历 探 前 了 大旗 : “民主”和“科学” 条 史 索 的 救 思 件 阵地 《新青年》杂志 : 。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 材料二: •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 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 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 ——陈独秀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上课用)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 精神。也包从西方传入的 社会科学理论。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1915—1917)
四
个
提
民主
专制独裁
倡
,
科学
迷信盲从
四
个
新道德
旧道德
反
对
新文学
旧文学
•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 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 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积极意义: •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 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有利于文化 的普及和繁荣; •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 为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和 绝对否定的偏向。
潮
独裁专制,规
发
定“ 国民教
想观念深受知
生
育,以孔子之
识阶层欢迎。 (资产阶级文化)
激 烈 冲
道为修身大 本”(封建文
突
化)“尊孔复
古”
辛亥革命后命令剪 辫子
辛亥革命后的变化
辛亥革命前后女子的变化
袁世凯登基闹剧
袁世凯的登基时祭天
袁世凯登基时所穿龙袍
自学课本40—41页 “《新青年》的创办” 一目内容。包括导言、 大字、小字、图片的内 容。勾画知识点。
晨起凭栏眺 但见云卷云舒 风月乍起 春寒已淡忘 如今秋凉甚好 几度眼迷离
感谢喧嚣 把你高高卷起 砸向这一处静逸 惊翻了我的万卷 和其中的一字一句 幸遇只因这一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认识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明白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某某与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利矛与固盾”,第二部分为“美丽与瑕疵”。
一、利矛与固盾——《新青年》的创办看下面四幅图片1.依次写出上图四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2.他们是什么运动的典型代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二、美丽与瑕疵——新世纪的曙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新青年》在反对旧礼教、旧道德的名义下,对妇女解放问题,封建家庭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
该杂志从四卷一期起改用白话文,采取新式标点符号。
(1)思考陈独秀等人掀起的这场运动在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结合材料说说这场运动有哪些局限性?2.鸦片战争后,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中国的近代化在列强的欺凌下被迫开始了艰难的发展过程:先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后来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1)在中国人发动的重大运动中,哪个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技术?哪个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哪个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这几次运动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主X?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3)从这些思想主X的变化,可以看出近代化起步的特点是什么?【自主建构】【直击中考】1.【2014年某某市】这次运动高举“某某”“科学”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 新人教版答辩
•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 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
惨状触目惊心。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 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 • “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 的死讯,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 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 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 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 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 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 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 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 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 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 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
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
•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了( D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
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C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初二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9课新文化运动史料分析和建学建议课件17张
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 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 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 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 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 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 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有效信息:
改良文学……
说明问题: 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
面。内容问题,就是反封建的思想斗争在文 学领域的反映。形式问题,就是如何表达反 封建文学的问题。
教学建议:
设计:用于本课导入。在讲新课 前,出示这则材料,然后提出问题:
我们现在上课所用课本都使用白 话文,你知道这种让人们一看就懂的 白话文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吗?
文学的革新与政治的革新是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 内容上也要进行革新。
教学建议:
出示此材料指出:胡适主张的文学革命在文 学内容上表现为个人主义。陈独秀则主张建设一 个全新的文学,在文学内容上的革命更彻底。并 指出文学革新与政治革新的关系。
材料3: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作者立场:
陈述以“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的礼 教、伦理、政治、艺术、宗教和所谓的“国粹” 和旧文学之无罪。以达到救中国之目的,为此 不惜断头流血。
有效信息: 本来无罪 救治中国 断头流血 都不推辞
教学建议:
向学生讲述:当时提倡“民主”与“科学” 后遭到封建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统治者的诬蔑, 把“民主”与“科学”视为洪水猛兽,并对此 进行诽谤和攻击。对此,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并表示为救中国不惜断头 流血的决心。出示此材料加以说明。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中国的科学欲进步,必
须将人从自然中抽象出来, 确立了人的自主地位,主 动地改造环境,以自主精 神求索真理。”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打倒孔家店!”
吴虞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孔子者,历代 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 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 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 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 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 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 乱。” ——陈独秀
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次
器物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以制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李大钊(1889-1927) 直隶乐亭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 DEMOCRACY--民主 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SCIENCE--科学 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 切的黑暗。”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将国民脑子里所有
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人们各有其独立自主之权,而绝无奴隶 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大精神,乃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无尊卑贵贱之 殊。”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实行的斗争。
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个知识点。
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展开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所以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而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水平,提升分析问题的水平。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水平。
【师生互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设问:为什么要重铸国魂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提纲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能力方面: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德育方面: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联系讲解法。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
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
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
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
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是全然不成模样。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近代百年继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共有4课内容。
这4课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近代化探索中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层面”的探索、“制度层面”的探索和“文化层面”的探索。
请同学们这三个阶段对应起来,[学生回答]洋务运动属于技术层面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制度层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属于文化层面的探索。
[教师导入]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这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中国人民是如何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即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不断破坏共和。
孙中山等人为维护共和作了不懈的努力。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愈演愈烈。
思想领域里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在思想领域里对封建制度进行批判,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过渡: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的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
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
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一)《新青年》的创办[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也就是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那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背景知识。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回答一: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回答二: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回答三: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回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二是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三是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引导]上面三点中,哪一点是根本的?[学生回答]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引导]那么请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前提是什么?[学生回答]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教师引导]课本上提到“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我想问的是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与尊孔的关系。
这个问题可以留到后面回答。
但有一点就是:新文化运动是反孔的,而新文化运动又是在袁世凯破坏共和、专制独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兴起的。
因此,在“尊孔”与“专制、独裁”之间必然有联系。
[教师小结]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共和,为维持专制独裁,提出了“尊孔”。
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思想上: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现。
在这种情况下,由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发起了旨在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文化运动。
①袁世凯独裁、尊孔、破坏共和②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空造出来的”。
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答案:不对。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
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基本内容等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
⑤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教师讲述]同学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北京大学。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一字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
1916年2月,蔡元培到北京大学担任校长。
他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改革,实行教授治校,鼓励学术研究,为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一个宽广良好的言论空间。
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思想。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他的办学方针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教师讲解]蔡元培的治校方针,实际上为新思潮、新文化开拓了阵地。
他当了北大校长后就骋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
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
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
因此当时,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上一节课的教员西装革履,下一节课的教员则长袍马褂。
比如辜鸿铭,他讲的是英国文学,脑后却拖着一条辫子,因为他是拥护满清帝制的。
……新文化运动兴起是以《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的,这又是陈独秀的功劳。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陈独秀。
[教师讲述]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
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致力于唤醒民众。
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陈独秀被捕入狱,险些遇难。
虽然共和代替了帝制,但整个国家仍处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之中。
一次一次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而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现代强国,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国民思想革命。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
新文化运动由此揭开了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随主编陈独秀迁至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指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他认为“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由此,向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一、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同学们,这六点希望包含了民主、科学、开放、革新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陈独秀号召20世纪的新青年,彻底清除做官发财的思想,“精神上别构真实新鲜之信仰。
”他主张当今的教育方针是: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象。
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
第三,当了解国家与社会经济之关系。
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陈独秀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新国民。
同学们,一个国家,一旦发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那么,不论这个文明曾经有过怎样的光荣,都不能不使人深刻反省它的积弊。
看来,到新文化运动爆发时,不得不承认,我们珍爱的文化传统必须进行一番认真的清理和变革了。
鲁迅说:“不能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
”确实是这样的。
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上所提到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讨论一下,“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或者“新”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回答一:“新”是针对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