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啶虫脒生产工艺论述

合集下载

啶虫脒生产工艺

啶虫脒生产工艺

啶虫脒生产工艺
啶虫脒是一种化学物质,常被用作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

以下是啶虫脒的生产工艺。

1. 原料准备:
啶虫脒的主要原料是咪唑和氰酸钠。

咪唑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合成,常见的方法是将醋酸乙酯与肼作用,生成咪唑醇,再通过氧化反应得到咪唑。

氰酸钠通常是通过氰氨盐与NaOH反应得到。

2. 反应步骤:
(1) 将咪唑和氰酸钠按一定比例投入反应釜中,并加入适量的溶剂(常用的溶剂有甲醇、二甲基亚砜等)。

同时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通常使用氯化钠或其他碱性催化剂。

(2) 调节反应釜的温度和压力,通常反应温度在70-80℃之间,反应压力控制在常压或略高于常压。

(3)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反应物冷却,并过滤除去产物中的杂质。

(4) 抽滤液并通过浓缩蒸馏等手段除去溶剂,得到啶虫脒的粗品。

(5) 对粗品进行纯化处理,通常采用结晶、洗涤和再结晶等步骤,以提高啶虫脒的纯度。

(6) 最后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的啶虫脒成品。

3. 质量控制:
在啶虫脒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包括原料的质量、反应的控制参数、产物的纯度和干燥过程
等。

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等。

总之,啶虫脒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反应步骤、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

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啶虫脒产品。

高效杀虫剂吡虫啉的合成新工艺

高效杀虫剂吡虫啉的合成新工艺
结 构 为
( ) 基 胍 法 4硝
c 一 H
c一 z c. 一 —

N 2 O
2 氯 一 一 甲基 吡 啶 的合 成 方 法 一 5氯
吡 虫 啉 的 合 成 路 线 l o ]
( ) 一 基 一 一甲基 吡 啶 为 原 料 12 氨 5
( ) 接 缩 合 法 1直

'-
 ̄ H 一 c 一C+ 普 ・ 2 C I

N 、
一 一
N O

c・
N2 。
( ) 苄 基 一 一 烯 基 乙酰 胺 为 原 料 2 N一 N 丙
作 者 简 介 : 阳 (9 977) 阳 农 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有 机 教 研 陆 16 . . 信

界 各 国 的 普 遍 重 视 . 此 吡 虫 啉 的 生 产 及 应 用 因
( )



厂、
Y 洲
N ̄ NO2
> =

N H 2
-k /-

c , 一
…c ・
c 酱
有 着 广 阔 的 前 景 。 吡 虫 啉 是 一 种 新 型 、 效 、 毒 高 低 杀 虫 剂 ,其 通 用 名 为 I d c pi 。化 学 名 称 是 1 mial r o d 一 (一 一 一 啶 甲基 ) N一 基 咪 唑 一 一亚 胺 ,化 学 6氯 3吡 一 硝 2
确证。
关 键 词 : 一甲 基 吡 啶 ; 虫 啉 ; 成 ; 化 3 吡 合 氯 中 图 分 类 号 :Q 5 .1 T 43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8 1 (0 8 1- 0 5 0 17 — 14 2 0 )0 0 2 - 4

啶虫脒工艺设计

啶虫脒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年产吨啶虫脒工艺设计学生: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对年产吨啶虫脒工艺设计,生产的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计算,设备的设计与选型,环境保护及三废治理。

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结构图。

一年按300天计算反应为:⑴苄胺合成工序:反应原料:2-氯-5-氯甲基吡啶含量≥95%一甲胺液化纯品配比:2-氯-5-氯甲基吡啶:一甲胺=1:5(摩尔比)2-氯-5-氯甲基吡啶转化率99.0%⑵啶虫脒合成工序反应原料配比:N-甲基-2-氯-5吡啶甲基胺:N-氰基乙亚胺酸乙酯=1:1.05N-甲基-2-氯-5吡啶甲基胺转化率98%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主要内容(1)说明部分:文献评述及装置概况;工艺参数,经济指标及产品规格。

(2)计算部分:工艺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主要设备计算)(3)绘图部分: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基本要求(1)熟练查阅与课题有关资料(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学知识确立设计方案;(3)能按时完成设计任务;(4)能独立撰写设计说明书,要求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观点正确。

;(5)能独立绘制设计图纸。

3.主要参考文献(1)杨祖荣,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徐秀娟,化工制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3)时钧、汪家鼎、余国琮、陈敏恒,化学工程手册(上、下),化学工业出版社。

(4)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化学工艺手册(上、下),化学工业出版社。

(5)邓业成,王荫长, 啶虫脒的杀虫活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1):50~53(6)卞中才新型杀虫剂啶虫脒二步法合成研究开发[J],江苏农药,2000,(3):13~144.进度安排生产工艺流程图。

杀虫剂啶虫脒的合成

杀虫剂啶虫脒的合成

cl +c一 H3NH2—溶蒜剂
的条件下。用三氯氧磷环氯化为2一氯一5一甲基吡
啶。
收稿日期.'2006—04—20 作者简介:孙玉泉(1962~),男(汉族),山东威海人,潍坊教育学院化工系,副教授.
17
万方数据
2堂堡筮呈塑
签垂塞;丞虫型噻虫塍笪金盛
CH2一N}卜CH3
应而生成啶虫脒。

N一(6一氯一3一吡啶甲基)甲胺再与N一氰基乙 亚氨酸乙酯反应而制得啶虫脒。
+吣篇 H3
杀和胃毒作用,并具有卓越的内吸活性,是一种高效、
广谱、安全、作用机制新颖的杀虫剂。它对半翅目(蚜 虫、叶蝉、幼虫等)、鳞翅目(小菜蛾、潜叶蛾、纵卷叶 螟)、鞘翅目(天牛、猿叶虫等)、缨翅目(蓟马类)均有 效。对现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具有严重抗性的害 虫有特效。
2一氯一5一甲基吡啶再在催化剂、溶剂存在的条
成本较高,工业上一般不采用。
环境较差。另外,对原材料2一氯一5一氯甲基吡啶
第1种合成路线,工艺要求采用原料氢化钠,而 质量要求较高。
氢化钠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存储都有一定的
通过对这四种合成方法的综合比较,我们认为第
危险性。工业上虽然有采用的,但不是很普及。若能 2种合成路线较为适合。
较好地解决氢化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该路
合成啶虫脒时,一般是以3一甲基吡啶为起始原 料,将3一甲基吡啶氧化成3一甲基吡啶氧氮。
C1

Nail
c旷眦一r吗1矿

NCN
N—CN
|f 一忖~c_一CHt
crl3
9吣一9吣
2.2 2一氯一5一氯甲基吡啶甲胺化法 将2一氯一5一氯甲基吡啶先与一甲胺反应制得
N一(6一氯一3一吡啶甲基)甲胺。

吡虫啉生产工艺

吡虫啉生产工艺

吡虫啉生产工艺
吡虫啉是一种杀虫剂,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蚜虫、粉虱、螨虫等害虫。

下面是吡虫啉的生产工艺。

吡虫啉的生产可以采用两步法,即合成吡虫啉前体酸盐与吡虫啉的环化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
1. 合成吡虫啉前体酸盐:将苯乙酸、反应溶剂和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缩聚反应。

反应温度一般在120-140℃之间,反应时间约为5-10小时。

反应后,通过冷却
结晶和过滤,得到吡虫啉前体酸盐。

2. 吡虫啉的环化反应:将吡虫啉前体酸盐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并加入催化剂。

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将溶液进行环化反应。

反应温度一般在120-140℃之间,反应时间约为5-10小时。

反应后,通过冷却结晶、过滤和干燥,得到吡虫啉结晶。

在吡虫啉的生产工艺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反应容器和设备应具备耐腐蚀性能,以免受到酸性物质的侵蚀导致设备损坏。

2. 反应过程中应保持惰性气体气氛,以防止氧气对反应产生干扰。

3. 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控制好,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反应失控,过长的时间则会导致产物生成率降低。

4. 过滤时要注意使用过滤装置,以去除不溶的杂质颗粒,以提高产物的纯度。

5. 干燥时要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以免产物受到潮湿或过热的影响。

吡虫啉的生产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进行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进,以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

同时,要注意环保要求,控制废水和废气的排放,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啶虫脒的合成工艺研究

啶虫脒的合成工艺研究

·45·1.引言啶虫脒是一种具有良好杀虫效果的新烟碱类杀虫剂。

它具有体系强、用量小、见效快、活性高、持续时间长、杀虫谱广等特点,广泛用于蔬菜、水果、棉花、水稻等作物的害虫防治,是一种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农药产品,在中国农药市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50-100mg/L 浓度范围内的常规农药无交叉抗性,可治疗蚜虫、粉虱、蚧虫等半翅目昆虫;用于鳞翅目害虫,如飞蛾、菜花虫、麦田蛀虫等;鞘翅目害虫,如长角甲虫、猿叶甲虫等。

对牧草蓟马等全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杀灭能力和显著的防治效果。

由于优良的杀虫效果,被广泛应用。

但是啶虫脒的合成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因此,本文对啶虫脒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合成工艺的优化措施。

2.啶虫脒的性质简介啶虫脒是一种具有白色结晶外观的化学物质。

在实际使用中,主要的使用方法是喷淋。

最适合大面积果蔬园。

在一定浓度下,可有效防治棉田害虫。

含有这些物质的杀虫剂不仅能杀死现有的农作物害虫,还能杀死它们的虫卵。

这是一种做事的方式。

更传统的杀虫剂系统可以到达土壤和叶子,对茶叶尤其有效。

虽然毒性更大,但杀虫效果可以持续半个多月。

对蜜蜂来说,危害很小,能保持农作物正常授粉,有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对于土壤,可以采用颗粒处理,有效预防地下害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掌握不同作物的使用时间,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时会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

3.啶虫脒的合成3.1简介啶虫脒的合成路线有很多种,包括2-氯-5-氯甲基吡啶法、n-氰基乙酰脒甲基化法、2-氯-5-甲基氨基吡啶法、2-氯-5-氯甲基吡啶甲胺化法等,其中第二、三路线均需先甲基化,产量低,成本高。

此外,前三条路线都涉及剧毒化学品(氰化钠和硫酸二甲酯)。

虽然产品可以在实验室合成,但要实现产业化难度很大,涉及到剧毒化学品的审批、运输和储存管理等难题。

啶虫脒是一种氯新烟碱类杀虫剂,它弥补了吡虫啉对鳞翅目害虫的低活性,对害虫有接触和杀灭作用。

啶虫脒生产工艺设备能耗

啶虫脒生产工艺设备能耗

啶虫脒生产工艺设备能耗目录啶虫脒 ........................................................................................................ - 1 -啶虫脒生产工艺比选.................................................................................... - 1 -啶虫脒生产工艺流程.................................................................................... - 3 -啶虫脒生产工艺物料消耗........................................................................... - 11 -啶虫脒生产工艺主要用能设备.................................................................... - 12 -啶虫脒生产工艺能耗分析.. (16)啶虫脒啶虫脒属氯化烟碱类化合物,英文通用名为Acetamiprid,其化学名称为N-(N-氰基-乙亚胺基)-N-甲基-2-氯吡啶-5-甲胺。

啶虫脒是一种新型广谱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杀虫剂,其作用方式为土壤和枝叶的系统杀虫剂。

广泛用于水稻,尤其蔬菜、果树、茶叶的蚜虫、飞虱、蓟马、部分鳞翅目害虫等的防治。

啶虫脒生产工艺比选啶虫脒合成的工艺路线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1)2-氯-5-氯甲基吡啶法将2-氯-5-氯甲基吡啶溶解在DMF中,滴加入含有NaH和N-氰基-N’-甲基乙脒的DMF中反应而成。

NClCH 2Cl+CH 3NHCCH 3NCN2N CCH 3NCH 3CN(2)2-氯-5-氯甲基吡啶甲胺化法将2-氯-5-氯甲基吡啶先与一甲胺反制得N-(6-氯-3-吡啶甲基)甲胺,再与应N-氰基乙亚氨酸乙酯反应而成。

杀虫剂噻虫啉与啶虫脒的合成工艺研究

杀虫剂噻虫啉与啶虫脒的合成工艺研究

杀虫剂噻虫啉与啶虫脒的合成工艺研究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在因地制宜的耕作方式和各类农药的使用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农药的使用上,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对于不同农药的作用以及使用范围的不明确,所以就很需要通过合成工艺来改良农药的性能,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本文就杀虫剂噻虫啉与啶虫脒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

标签:杀虫剂噻虫啉;啶虫脒;农药合成;工艺研究1 当前农药的发展状况在农作物的耕作工程中,农民为了在收获的时候可以取得丰收,也为了在平时的劳动工作中减少农民的劳动量,就需要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喷洒适量的农药,用来提高农作物生长的质量,以保证最后的产量,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的使用自然是非常普遍。

我国目前对于农药的购买和发展也出台了许多法规,但是从根本上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农药的购买问题上,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体制,有滥用现象;在使用的问题上,农民缺乏对于农药使用技术的了解;在农药合成使用的问题上,国家还比较缺乏相关的鼓励政策,农药的开发和合成比较落后,因此,效果也比较一般。

因此,我国的农药的发展历程依然艰辛,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仍然是以靠天吃饭为主,不能合理的去使用农药,也不能了解农药的使用范围和时间等各种适用条件,农药的使用十分不当。

当然,我国目前使用农药还是有节制的,在国家大力提高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的大背景下,农民种植农作物对于农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低,有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绿色无公害的种植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使用常规的杀虫剂成分去合成类似无公害的合成农药的任务也显得越来越突出。

下文就通过对于噻虫啉与啶虫脒两种杀虫剂成分性质的分析,确定最佳合成路线,然后来确定合成性质较优的杀虫剂。

2 杀虫剂噻虫啉和啶虫脒的性质简介2.1 噻虫啉噻虫啉是一种浅黄色粉末状的碱性杀虫剂,对于刺吸口器害虫有不错的灭杀效果,它的作用机理是对于拟除虫菊类常规杀虫剂所不能杀死的害虫进行有效的抵御,与正常的杀虫剂的作用并没有交叉,二者不互相矛盾。

吡虫啉的生产工艺

吡虫啉的生产工艺

吡虫啉的生产工艺
吡虫啉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下面是吡虫啉的生产工艺的介绍。

1. 原料准备:吡虫啉的主要原料是环氧丙酮、氨水和对甲苯磺酸酯。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质量检测和配比混合,确保符合生产要求。

2. 缩合反应:首先将环氧丙酮和对甲苯磺酸酯加入反应釜中,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巯基反应,生成中间产物。

3. 氧化反应:将中间产物加入氧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氨水,进行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的条件需要严格控制,包括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等。

通过氧化反应,中间产物将转化为吡虫啉。

4. 结晶和分离:将反应产物进行结晶和分离,通过提取和洗涤等步骤,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原料,得到纯度较高的吡虫啉晶体。

5. 干燥和成品包装:将吡虫啉晶体进行干燥处理,除去结晶中的水分,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性。

然后将干燥的吡虫啉进行包装,按照规定的包装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就是吡虫啉的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请注意,实际的生产
工艺可能还涉及到其他更加详细的步骤和工艺参数的控制,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调整和改善。

啶虫脒的生产工艺[发明专利]

啶虫脒的生产工艺[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783158.4(22)申请日 2017.09.03(71)申请人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25200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江灵路1号(72)发明人 吕良忠 贺书泽 马长庆 丁华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代理人 田方正(51)Int.Cl.C07D 213/61(2006.01)(54)发明名称啶虫脒的生产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啶虫脒的生产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1)胺化:将溶剂加入胺化反应釜,降温,并向溶剂中通入一定量的一甲胺气体,并控制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向反应釜内加入2-氯-5-氯甲基吡啶,反应毕,升温排胺,再降温过滤,滤出一甲胺盐酸盐,滤液脱降溶剂后转入下一步,(2)缩合:将上一步物料控制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滴加氰基乙酯,反应毕,降温,过滤,得啶虫脒,干燥,滤液蒸馏回收乙醇。

本发明胺化反应收率高,后处理简单,不产生废水,缩合反应简单,产率高,无废水产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07501172 A 2017.12.22C N 107501172A1.啶虫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胺化:将溶剂加入胺化反应釜,并向溶剂中通入一甲胺气体,并控制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向反应釜内加入2-氯-5-氯甲基吡啶,反应毕,升温排胺,再降温过滤,滤出一甲胺盐酸盐,滤液脱降溶剂后转入下一步;2)缩合:将上一步物料中滴加氰基乙酯,反应毕,降温过滤,得啶虫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啶虫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溶剂有醇类、醚类、芳香族化合物和卤代烃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啶虫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为甲醇、乙醇、异丙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啶虫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醚类为双甲醚、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基叔丁基醚。

吡虫啉合成

吡虫啉合成

吡虫啉是一种有机合成杀虫剂,其合成过程涉及到多个化学反应步骤。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吡虫啉合成方法:所需试剂和原料:1. 氯代吡啶(如N-氯代吡啶)2. 甲醛3. 氢氧化钠4. 硫酸二甲酯5. 盐酸6. 溶剂(如甲醇、乙醇等)步骤:1. 将氯代吡啶和甲醛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在适当的温度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

这个反应的主要目的是将氯原子转移到吡啶环上,形成相应的氨基甲酸酯。

2. 将反应液用盐酸中和,得到吡虫啉的中间产物。

这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有氨基甲酸酯和吡啶环的化合物,需要进一步反应才能得到最终的吡虫啉。

3. 将中间产物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将氨基甲酸酯转化为甲基醚。

这个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可以使用相应的反应器进行操作。

4. 最后,将得到的甲基醚进行水解,得到最终的吡虫啉。

这个水解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酸度下进行,可以使用相应的水解试剂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1. 反应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发生副反应和爆炸等危险情况。

2. 使用硫酸二甲酯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液体。

3. 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等。

合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涉及到有机合成化学的基本原理,如亲核取代反应、加成-消除反应等。

具体来说,在第一步反应中,氯原子对吡啶环上的氮原子进行亲核进攻,形成相应的氨基甲酸酯,这是一个亲核取代反应。

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反应中,分别将氨基甲酸酯转化为甲基醚和吡虫啉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分别结合一个甲基氧基和一个碳氢键。

这些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包括适当的温度、压力、酸度、溶剂和催化剂等。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防护措施、危险品处理等。

总结:以上就是吡虫啉的一种可能的合成方法,具体的合成过程可能会因为实验条件和试剂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吡虫啉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通过控制合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步骤和条件,可以得到高纯度和高质量的吡虫啉产品。

啶虫脒工艺设计范文

啶虫脒工艺设计范文

啶虫脒工艺设计范文工艺设计是指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将产品的设计思路转化为可行的、满足产品需求的工艺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工艺处理和生产。

工艺设计是产品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效率和成本等方面。

工艺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产品的加工工艺路线和关键工艺参数,选择适当的工艺设备和工具,并设计相应的工艺装备和工装夹具等。

工艺设计应综合考虑产品设计要求、工艺能力和制造成本等因素,以实现产品的优化设计和工艺流程的优化。

在进行工艺设计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产品设计要求:针对具体的产品设计要求,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包括了解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定产品的结构和材料特性等。

2.制定工艺路线: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制定适当的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包括了解产品的加工工序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确定加工工序的顺序和内容等。

3.设计工艺装备和工装夹具:根据产品的工艺要求和工艺路线,设计相应的工艺装备和工装夹具。

工艺装备包括机床、模具等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工装夹具包括夹具、刀具、测量仪器等的选用和设计。

4.确定工艺参数: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各个工序的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包括了解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等,确定加工工序的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条件等。

5.进行工艺试验和验证:根据产品的加工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进行工艺试验和验证。

工艺试验包括了解产品的加工特性和工艺流程的可行性等,验证加工工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

在进行工艺设计时,还需要运用专业的软件和工具,如CAD、CAM等,进行相关的工艺分析和仿真。

通过这些软件和工具,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和工艺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效率。

总之,工艺设计是产品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效率和成本等方面。

工艺设计应综合考虑产品设计要求、工艺能力和制造成本等因素,以实现产品的优化设计和工艺流程的优化。

年产5000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年产5000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年产5000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简介吡虫啉是一种广谱的杀虫剂,可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本文档描述了一种年产5000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生产过程和工艺。

产品特点1.高效杀虫:吡虫啉能有效控制多种害虫,对害虫有快速杀灭和长效控制的效果。

2.可湿性粉剂:吡虫啉以可湿性粉剂的形式提供,方便施用和吸收。

3.广谱性:吡虫啉可用于农作物、果树、蔬菜等多个领域,有效控制各类害虫。

原料1.吡虫啉原药:通过合成反应获得,纯度要求高于95%。

2.粉剂基质:选择适合吡虫啉溶解和分散的基质,使得粉剂均匀、易溶解。

生产工艺1.原料准备:确保吡虫啉原药的纯度达到要求,检测吡虫啉的理化性质、PH值等。

2.溶解与混合:将吡虫啉与粉剂基质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溶解和混合。

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确保吡虫啉充分溶解和均匀分散。

3.过滤:将溶液经过过滤装置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4.干燥与研磨: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干燥,得到可湿性粉剂。

通过粉碎机进行研磨,确保粉剂的细度和均匀性。

5.包装:将粉剂装入塑料袋中,并进行密封和标识。

质量控制1.原料检测:对吡虫啉原药进行理化性质测试,确保纯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2.生产中的环境监测:确保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能满足生产要求。

3.在线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质量检测仪器对吡虫啉溶液的含量、颗粒大小等进行监测和调节。

4.最终产品质检:对生产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粉剂颗粒大小、溶解性、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使用方法1.在使用前,将粉剂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悬浮液。

2.根据目标害虫和作物需求,调整稀释比例。

3.使用喷雾器等工具将悬浮液均匀喷洒于作物表面。

安全注意事项1.在生产和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时,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粉剂。

2.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3.空气良好的通风环境下进行生产和使用。

4.存储和运输时避免与氧化剂、酸性物质等存放在一起,避免引起化学反应。

吡虫啉、啶虫脒生产工艺论述

吡虫啉、啶虫脒生产工艺论述

目录摘要 (1)英文摘要 (2)第一章序言 (3)1我国农药发展概况 (3)2吡虫啉、啶虫脒性质介绍 (5)2.1吡虫啉性质介绍 (5)2.2啶虫脒性质介绍 (6)第二章实习部分 (7)1企业介绍 (7)2生产原理 (9)2.12-氯-5-氯甲基吡啶合成原理 (9)2.2吡虫啉的合成原理 (11)2.3啶虫脒的合成原理 (11)3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11)3.1二氯生产车间 (11)3.1.1双环戊二烯裂解单元 (11)3.1.25-降冰片烯-2-醛合成单元 (13)3.1.32-氰乙基-5-降冰片烯-2-醛合成单元 (14)3.1.42-亚甲基-4-氰基丁醛合成单元 (15)3.1.52-氯-2-氯甲基-4-氰基丁醛合成单元 (17)3.1.62-氯-5-氯甲基吡啶环合单元 (18)3.2D M F法合成吡虫啉车间 (20)3.2.1流程示意图 (20)3.2.2各单元工艺规程 (20)3.3啶虫脒的合成 (22)3.3.1流程示意图 (22)I3.3.2各单元工艺规程 (22)第三章实习心得及建议 (24)1实习心得 (24)2个人建议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8)IIContent Abstract (1)Abstract in English (2)Chapter 1 Preamble (3)1 The overview of pesticides in our country (3)2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eatures of Idacloprid and Atamiprid (5)2.1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eatures of Idacloprid (5)2.2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eatures of Atamiprid (6)Chapter 2 Part of Internship (7)1 Introduction of company (7)2 Principle of the production (9)2.1 Principle of the the production of 2 - chloro -5 –chloromethylpyridine (9)2.2 Principle of the sythesis of imidacloprid (11)2.3 Principle of the sythesis of acetamiprid (11)3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processes (11)3.1 Production workshop of 2 - chloro -5 –chloromethylpyridine (11)3.1.1 Part of the cracking of dicyclopentadiene (11)3.1.2 Part of the synthesis of 5-norbornene-2-aldehyde (13)3.1.3 Part of the synthesis of 2 - cyanoethyl -5 - norbornene -2 –aldehyde (14)3.1.4 Part of the synthesis of 2-methyl-4-cyanide hyborxybutyricaldehyde (15)3.1.5 Part of the synthesis of 2-chloro-2 -chloromethyl -4 - Cyanidehybroxybutyric aldehyde (17)3.1.6 Part of the synthesis of 2 - chloro -5 –chloromethylpyridine (18)3.2 Production workshop of DMF synthesis of imidacloprid (20)III3.2.1 The flow chart (20)3.2.2 The operation rules of every parts (20)3.3 Production workshop of acetamiprid (22)3.3.1 The flow chart (22)3.3.2 The operation rules of every parts (22)Chapter 3 Internship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24)1 Internship experience (24)2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25)Reference (26)Thanks (28)IV吡虫啉、啶虫脒生产工艺论述摘要:农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密切相关。

年产1000吨啶虫脒工艺设计

年产1000吨啶虫脒工艺设计

目录1.工艺设计基础1.1 设计任务 (3)1.2 原辅材料性质及技术规格 (4)1.3 产品的性质及技术规格 (4)1.4 危险性物料的主要物性 (5)1.5 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 (6)2.工艺说明2.1生产方法、工艺技术路线及工艺特点 (7)2.2生产流程简述 (7)3.工艺计算与主要设备选型3.1 物料衡算 (9)3.1.1 计算的基准数据 (10)3.1.2 计算基准 (10)3.1.3 各单元物料衡算 (10)3.2热量衡算及设备选型3.2.1 主要设备选型依据 (17)3.2.2 热量衡算 (17)3.2.3苄胺合成釜选型及能量衡算 (18)3.2.4赶气釜选型及热量衡算 (23)3.2.5萃取釜选型 (24)3.2.6脱溶釜物料选型及热量衡算 (25)3.2.7啶虫脒合成釜选型 (27)3.2.8一甲胺冷凝器热量衡算及选型 (31)3.2.9氯仿热量衡算及选型 (33)4.附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PID)1.工艺设计基础1.1设计任务设计项目:年产1000吨啶虫脒生产工艺设计产品规格:纯度为99.2%的啶虫脒原料。

(工艺计算时按纯度100%计)生产能力:年产1000吨啶虫脒;考虑到设备检修,年开工时间为10个月,每月开工28天。

产品主要用途:啶虫脒属硝基亚甲基杂环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虫剂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

其作用方式为土壤和枝叶系统杀虫剂,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突触部位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影响昆虫神经系统的刺激传导,引起神经系统通路阻塞,造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部位的积累,从而导致昆虫麻痹,最终死亡。

广泛用于水稻,尤其蔬菜、果树、茶叶的蚜虫、飞虱、蓟马、部分鳞翅目害虫等的防治。

本设计的内容及意义:传统生产工艺存在产品转化率低,生产规模小,乙醇消耗大,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多方面问题。

随着啶虫脒市场的扩大,一些生产能力较低的装置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现有的生产工艺也存在不少问题,各项原材料消耗指标不够完美,因此本工艺设计内容及意义如下:(1)查阅最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优化生产工艺路线。

啶虫脒吡虫啉车间精馏安全操作规程

啶虫脒吡虫啉车间精馏安全操作规程

啶虫脒、吡虫啉车间精馏安全操作规程
1 真空度必须在730mmHg以上。

2 升温前,一定要先打开导热油器回管阀门,再打开进口阀门,导热油升温一定要缓慢。

3 在精馏过程中,要防止堵管,若发生堵管,则流量变小,真空度下降,则必须关闭导热油阀门,用蒸汽清洗真空管道,直至清洗结束为止再继续升温精馏或打开副线。

4 精馏结束,流量很小,真空度变高颜色变黄,伴有大量烟气,则停止升温,把料转切到前馏份釜中,在釜上缓慢放空,后关闭真空机组,关闭搅拌,立即放渣于桶中,用水冷却,防止高温氧化而自燃,拖离现场。

5 若渣放不出来或残渣较粘而放不尽时,则向釜中加
水,冷却反应釜及残渣,防止残渣温度高而氧化自燃,后用木棒清理釜中残渣。

6 若突然停电,立即关闭导热油阀门,关闭真空管道阀门,保住系统真空。

7 若突然停水,则立即关闭导热油阀门,真空机组不关,保持系统真空。

8 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尤其放渣放料时,要佩戴好防护眼镜。

吡虫啉生产工艺简述

吡虫啉生产工艺简述

吡虫啉生产工艺简述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农药》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吡虫啉的合成路线,国内外期刊、文献和专利报导很多,但能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方法不多,实际用于生产的工艺路线报导很少。

吡虫啉的生产工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先环合后缩合即先合成两个重要中间体2-氯-5-氯甲基吡啶和N-硝基亚氨基咪唑烷,然后两者缩合;另一类是前后环合法,不用N-硝基亚氨基咪唑烷而用N-硝基亚氨基二硫代碳酸二甲酯与2-氯-吡啶基-5-甲基乙二胺为原料的后环合法。

【总页数】3页(P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3
【相关文献】
1.推进清洁生产工艺体现社会责任关怀——2011年吡虫啉产品协作组工作会议召开 [J], 段又生
2.乳酸菌素的功效及生产工艺简述 [J], 李秋云; 郭浩; 王林庚
3.简述酱香型白酒新型生产工艺 [J], 谭军辉;左垚
4.江苏省吡虫啉价格、吡虫啉生产工艺研讨会相继在南京召开 [J],
5.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及关键工艺原理简述 [J], 邱声强;唐维川;赵金松;孔祥凯;云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啶虫脒吡虫啉车间二氯合成安全操作规程

啶虫脒吡虫啉车间二氯合成安全操作规程

啶虫脒、吡虫啉车间二氯合成安全操作规程
1 抽料前,检查三氯氧磷高位槽、甲苯高位槽、氯化物高位槽、滴加管道、阀门是否关好,反应釜是否有水。

2 控制甲苯水份≤0.05%,抽三氯氧磷前要检查滴加阀门是否关闭,三氯氧磷必须称量过磅,禁止抽料管接触地面,防止抽料管抽到水,并防止脱落,抽三氯氧磷人员必须配戴好防护眼镜、防毒口罩。

3 检查釜内是否放好甲苯,甲苯水份是否合格,一定要先开搅拌,然后缓慢升温88℃,当温度稳定,90℃时开始滴加三氯氧磷,一定要控制滴加时间不少于4小时,前3格一小时/格,后两格40分钟/格,严格控制滴加速度,滴加温度90-93℃,防止发生冲料。

4 突然停电、停水,则马上关闭三氯氧磷滴加阀门,
打开自来水,密切注意温度变化,若温度升得很快,迅速打开放甲苯阀向釜内加入低温甲苯,上述措施无效时,若合成釜有空釜,可打开釜底阀连通及打开水解釜转料阀(水解空釜可以),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5 滴加结束三氯氧磷,一定控制氯化物≤0.5%,方可转料到水解釜。

6 滴加液碱中和时,滴加速度要缓慢,特别是开始滴加时,防止冲料。

7 脱溶时,先检查真空度,以防后期真空度不够,物料升温过高而影响质量,脱溶以脱尽甲苯为准。

温度不超过110℃。

8 粗品放料时,人应站在上风位置,防止烟气熏伤。

9 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

10 在抽取三氯氧磷时,抽料管安装牢靠,佩戴眼罩及口罩,两人配合抽取完毕时,做到计量准确,抽料
管道不留余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英文摘要 (2)第一章序言 (3)1我国农药发展概况 (3)2吡虫啉、啶虫脒性质介绍 (5)2.1吡虫啉性质介绍 (5)2.2啶虫脒性质介绍 (6)第二章实习部分 (7)1企业介绍 (7)2生产原理 (9)2.12-氯-5-氯甲基吡啶合成原理 (9)2.2吡虫啉的合成原理 (11)2.3啶虫脒的合成原理 (11)3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11)3.1二氯生产车间 (11)3.1.1双环戊二烯裂解单元 (11)3.1.25-降冰片烯-2-醛合成单元 (13)3.1.32-氰乙基-5-降冰片烯-2-醛合成单元 (14)3.1.42-亚甲基-4-氰基丁醛合成单元 (15)3.1.52-氯-2-氯甲基-4-氰基丁醛合成单元 (17)3.1.62-氯-5-氯甲基吡啶环合单元 (18)3.2D M F法合成吡虫啉车间 (20)3.2.1流程示意图 (20)3.2.2各单元工艺规程 (20)3.3啶虫脒的合成 (22)3.3.1流程示意图 (22)I3.3.2各单元工艺规程 (22)第三章实习心得及建议 (24)1实习心得 (24)2个人建议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8)IIContent Abstract (1)Abstract in English (2)Chapter 1 Preamble (3)1 The overview of pesticides in our country (3)2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eatures of Idacloprid and Atamiprid (5)2.1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eatures of Idacloprid (5)2.2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eatures of Atamiprid (6)Chapter 2 Part of Internship (7)1 Introduction of company (7)2 Principle of the production (9)2.1 Principle of the the production of 2 - chloro -5 –chloromethylpyridine (9)2.2 Principle of the sythesis of imidacloprid (11)2.3 Principle of the sythesis of acetamiprid (11)3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processes (11)3.1 Production workshop of 2 - chloro -5 –chloromethylpyridine (11)3.1.1 Part of the cracking of dicyclopentadiene (11)3.1.2 Part of the synthesis of 5-norbornene-2-aldehyde (13)3.1.3 Part of the synthesis of 2 - cyanoethyl -5 - norbornene -2 –aldehyde (14)3.1.4 Part of the synthesis of 2-methyl-4-cyanide hyborxybutyricaldehyde (15)3.1.5 Part of the synthesis of 2-chloro-2 -chloromethyl -4 - Cyanidehybroxybutyric aldehyde (17)3.1.6 Part of the synthesis of 2 - chloro -5 –chloromethylpyridine (18)3.2 Production workshop of DMF synthesis of imidacloprid (20)III3.2.1 The flow chart (20)3.2.2 The operation rules of every parts (20)3.3 Production workshop of acetamiprid (22)3.3.1 The flow chart (22)3.3.2 The operation rules of every parts (22)Chapter 3 Internship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24)1 Internship experience (24)2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25)Reference (26)Thanks (28)IV吡虫啉、啶虫脒生产工艺论述摘要:农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及害虫抗药性的提高,农药品种需要不断更新。

吡虫啉、啶虫脒作为新型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根据自己在山东海利尔药业集团原药生产基地实习学到的一些工艺及取得的一些经验,综述农药工业中2-氯-5-氯甲基吡啶、DMF 法合成吡虫啉以及啶虫脒的生产技术与实际生产中工艺参数要求,并对现有的生产工艺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2-氯-5-氯甲基吡啶(二氯);吡虫啉;啶虫脒;生产工艺Research on the Production of Idacloprid and AtamipridAbstract:Pesticide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ts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ves.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est resistance, pesticide varieties need to be constantly updated. As a new type of nicotine pesticides of ultra-high efficiency , imidacloprid and acetamiprid are widely applied in1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is thesis,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s of 2 - chloro -5 –chloromethylpyridine, synthesis of imidacloprid and acetamiprid by means of DMF solvent are reviewed according to own som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the work of Qingdao Hailir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group. Some suggestions are recommended about technological renovation.Keywords: 2 - chloro -5 – chloromethylpyridine, imidacloprid, acetamiprid,production technology第一章序言农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密切相关。

吡虫啉和啶虫脒是硝基亚甲基杂环化合物类农药的典型代表,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是继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之后新型的烟碱类杀虫剂,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1]1 我国农药工业发展概况我国是最早使用农药的国家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化学农药发2展来说,我国农药工业发展却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我国的化学农药的生产主要是从解放后才真正开始起步的,1950年开始生产六六六;1957年中国建成了第一家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厂,开始了有机磷杀虫剂的生产;在60年代和70年代,主要发展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品种,同时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得到了发展。

1973年,我国停止使用汞制剂,并开发了稻瘟净、多菌灵等杀菌剂以替代汞制剂。

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品种不断得到开发。

1983年,我国停止使用了高残留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滴滴涕等品种,扩大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产量,并开发了拟除虫菊酯类及其他杀虫剂。

新世纪以来,我国禁止使用对硫磷、甲胺磷、磷胺、久效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品种,相继开发了毒死蜱、烟碱类、阿维菌素类等杀虫剂。

[2]同时,杀菌剂农药和除草剂农药也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回顾我国农药的发展历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1 生产能力与产量迅速增长按2007年统计,我国农药生产能力已达75.7万吨/年(按100%有效成分计,下同),是1986年的3.2倍。

其中杀虫剂54.7万吨/年,占总生产能力的72.3%;杀菌剂8.24万吨/年,占10.9%;除草剂11.4万吨/年,占15.1%。

2007年,我国各种制剂总加工能力约130万吨/年,农药产量39.5万吨,是1986年的3.8倍,居世界第二位。

2007年按化工年报县以上企业统计,农药行业工业总产值为196.5亿元(1990年不变价),是1994年(同口径对比)的2倍,全行业独立核算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69.1亿元,是1994年(同口径对比)的2.1倍。

1.2 我国农药发展与世界农药展潮流相一致即总的趋势由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向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变化。

1.3 不断开发投产高效新品种,调整农药品种结构1983年国家停止生产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品种,此后集中力量相继开发投产了一批高新品种,积极调整农药产品结构,使各类农药品种基本配套,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也投产了一批生物农药产品。

从1991年开始,高效低残留品种的产量已占总产量的96%以上。

31997年生产农药原药品种187个,是1986年的2.5倍。

上海农药所研制开发的生物农药井冈霉素,其质量及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工业化生产标志着我国生物农药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