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拌种技术
农业生产植保广谱性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药物特性、防治害虫选择及使用效果
农业生产植保广谱性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药物特性、防治害虫选择及使用效果一、啶虫脒1、药物特性啶虫脒属于氯代烟碱类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的特性,可以用来防治蚜虫、叶蝉、粉虱、蚧虫、介壳虫等半翅目害虫、小菜蛾、潜蛾、小食心虫、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天牛、猿叶虫等鞘翅目害虫以及蓟马等部分总翅目害虫,并且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拟作虫菊酯类有抗性的害虫均有防治特效。
2、使用方法果树及高秆作物使用时,一般按照使用3%的啶虫脒1500~2 000倍、5%啶虫脒2 500~3 000倍、10%的啶虫脒5 000~6 000倍、20%的啶虫脒10000~12000倍、40%啶虫脒20000~25000倍、50%啶虫脒25000~30000倍、70%啶虫脒35 000~40 000倍的方法喷施使用;粮、棉、油及蔬菜等矮秆作物使用时,一般每按照每亩使1.5~2克有啶虫脒效成分的制剂+水30~60升喷施。
二、吡虫啉1、药物特性吡虫啉属于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易降解兼有触杀、胃毒、内吸的特性,常用来防来防治刺吸口类害虫,比如说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以及部分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潜叶蛾等,常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病虫害防治上使用。
2、使用方法因为内吸性比较强,所以多用来在播种前处理种子和田间撒施颗粒剂使用,拌种时可以按照每亩吡虫啉有效成分3-10克的兑水方法进行拌种或喷施使用,喷施使用浓度一般按照5%吡虫啉2000-3000倍、10%吡虫啉4000-5000倍的方法喷施。
三、啶虫脒与吡虫啉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者属于同一系列的杀虫剂,但啶虫脒比吡虫啉杀虫普更广泛。
2、在防治刺吸口类害虫时,气温度较高时使用啶虫脒效果好,气温较低时建议使用吡虫啉效果好。
3、二者与高氯、噻虫嗪、哒螨灵、呋虫胺等药物复配使用,防治虫害效果更好。
吡虫啉:业已成熟的拌种剂
各 类作物上进行 的拌种试验完全验 证得出结论 ,吡虫
力及根系活力 ,从 而促进植株生 长 ,提高植株活力 ;
上世纪 国外报导 ,种子经吡虫啉拌种处理 后 ,对 后 即可有效 阻止鸟类刨食未 出芽 的种子 ,又 不会毒 害
啉在适量 浓度 下 ,可有效提 升植 株体 内 保护 酶系活 鸟类有强烈 的忌食 功能。在 实 际应用 中,吡虫 啉拌种 如 吡虫 啉用量 过大 ,则会 抑制植株 体 内 保护 酶系及 鸟类。在实 际拌种应 用 中,发现吡虫啉拌种后对农 田 根系活力 , 进而抑制植株生长 , 导致一系列药 害症状 : 中的有益生物 ,如瓢 虫 、蚯蚓无不 良影响。这意 味着 种子霉烂 、种子不 能萌芽 、生长抑 制、结 实率及 产量 吡虫啉拌种后对生态 环境影响较小 ,有利于生态平衡 降低 等等。 的稳定 ,不存在常规化学农 药喷施后可能导致 的害虫 对种子 萌发的影 响 :吡虫啉拌种后对 种子萌发 的 再猖獗 。 影 响 ,主要 集 中在两个 方面 :种子萌发前 后体现为生
On~, H N 第 一个作用于烟碱 型乙酰胆碱受 体的氯化烟酰类 化合 个 因抗性 问题被停止使用的农药成分。
+、
物 ,现 已在 6 0多个 国家进行 了登记 。
D 近 十年来国 内许多学者在 积极地探索 吡虫 啉在 各
吡虫啉属于神经 毒剂 ,其作用靶标 是害虫虫体神 种不 同作 物上的不 同施药方法 ,希 望能找到一种充分
经 系统 突触后膜 的烟 酸 乙酰胆碱酯酶 受体 ,干扰害虫 发挥其 内吸活性 ,既能达 到对 靶标害虫毒杀 的 目的 , 运动神 经系统 正常的刺激传导 , 因而表 现为麻痹致死 。 又 能对 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友好 ,持效期较长的 合理使
这 与一 般传统杀虫剂 不 同,因而对有 机磷 、氨基 甲酸 用方法 。 酯 、拟 除虫 菊酯类杀虫 剂产生抗性 的害虫 ,改用吡虫
如何用吡虫啉拌种【吡虫啉拌种技术】
如何用吡虫啉拌种【吡虫啉拌种技术】吡虫啉拌种技术前言:国内吡虫啉产品的剂型多为供喷雾法使用,用于种子及土壤处理的吡虫啉制剂所占比例极少。
全世界范围内,吡虫啉用于土壤及种子处理的量,约占总用量的60%左右,目前中国远低于这一水平;国家农业部于xx年秋季在四川召开的秋播作物工作会议上,要求将中国秋播作用拌种量所占比例提升至70%以上。
吡虫啉拌种市场在中国具有极大的潜力。
尽管农业部药检所早在2000年后已下发一批吡虫啉专业拌种剂(含湿拌种剂、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但因市场接受问题,销量有限,基本没有造成成型影响。
自xx年前后,因拜耳、青岛华垦加大高巧牌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广力度,加之吡虫啉拌种的卓越表现,吡虫啉拌种快速被市场接受。
尤其是xx年高巧在河南、山东小麦、花生拌种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直接带动吡虫啉拌种剂市场。
目前吡虫啉拌种剂市场极为混乱,大量厂家,包括国家知名制剂企业。
利用广大农民、农资经销商对种子及土壤处理专用剂型认知上的缺失,纷纷将吡虫啉喷雾用剂型,尤其是高含量吡虫啉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液剂,修改包装后用于拌种处理。
尽管吡虫啉对种子是安全的,但农药中大部分助剂、溶剂、填料对种子萌发存在一定药害风险。
这类产品本质上属于私自扩大农药登记范围,不但药效难以保证,且存在极大的药害风险。
近两年已有大量类似事件报导。
吡虫啉拌种核心技术表现为用药剂量,吡虫啉拌种对剂量要求极高:如剂量不足,则吡虫啉拌种的持效期优势无法体现;如剂量过大,则对作物种子萌发及生长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吡虫啉拌种效果直接取决于剂型:非专业拌种剂剂型受其中助、溶剂限制,存在极大药害风险,且药物利用率难以预计,无法准确把握剂量。
尽管吡虫啉在无作物土壤中是稳定,半衰期可达150天之久,但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吡虫啉在耕地中降解较快,根据国家环境所的数据,吡虫啉在东北黑土中半衰期为4天,红壤中为10天,水稻土为11天。
吡虫啉防治和拌种
吡虫啉创新用法,造就奇迹imidaclopridIUPAC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控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
吡虫啉特性:生物抽提迅速被植株根系吸收代谢物活性加强咪唑衍生物提高16倍,亚硝基衍生物提高6倍亚致死作用趋避作用系统分部机制分布于植株全身逆境屏蔽改善植株对恶性环境的抵抗力诱导抗性获得对病害的免疫力靶标害虫:(杀虫谱广,高活性)同翅目:飞虱,蚜虫,蓟马,烟粉虱,叶蝉,介壳虫类鞘翅目:金龟子、叩头甲幼虫鳞翅目:微型鳞翅目幼虫双翅目:蝇类幼虫两种作用:内吸胃毒杀虫活性,触杀活性两个结果:直接杀死,趋避作用适用作物:(安全性高)大田作物: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等经济作物:棉花,油菜,向日葵等蔬菜:黄瓜,茄子,菜豆,香菜,生菜,瓜类,辣椒,番茄,土豆等果树:柑橘,芒果,香蕉,梨,葡萄,核果,草莓等使用方法:(多样性,系统活性,长持效性)叶面处理:喷雾土壤处理:沟施,撒施,淋/滴灌其它处理:躯干注射,拌种高性价比:吡虫啉价格从140万/吨,下滑到08年的8万每吨,到现在的13万每吨。
推荐使用水稻浸种:1、预防黑条矮缩病;2、持效防治前期白背飞虱,具有很好的趋避作用3、健壮秧苗,提升秧苗抵抗力;4、增发新根,可提前移栽返青,防坐蔸。
黑条矮缩病:分蘖期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产量损失高达85.16%。
这主要是因为分蘖期发病可导致禾苗死亡或严重矮缩抽穗很少。
拔节期发病的矮缩l/3以上,不能够完全抽穗,结实率低,产量损失48.04%。
棉花1、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系统抗逆性——抗旱;2、持效防治前期蚜虫,蓟马,盲蝽象和棉蓟马——45-60天;3、提高棉花产量;使用方法:苗床土壤处理,移栽前一个礼拜,每3000株,施用卡美乐5克兑水浇灌;7-8月叶面处理,5克/亩喷雾。
吡虫啉对棉花高温生理生化反应:见下图图1、叶绿素荧光降低;图2、光合能力增强明显;图3、过氧化物酶比不处理低,说明忍受高温压力小;蔬菜:(针对有些作物喷雾叶面吸收弱,灌根能提高吡虫啉利用率)1、持效期更长久(对蚜虫,粉虱,跳甲幼虫);2、能发挥吡虫啉的系统活性,激活植物潜能。
种植技术-吡虫啉能治什么害虫及使用方法?
种植技术-吡虫啉能治什么害虫及使用方法?在农资市场上有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乳油、可分散粒剂、可溶性浓剂等,但吡虫啉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还有农户不是很了解,因此种地网整理了吡虫啉的杀虫原理、可防治的害虫及使用方法,以下详细列举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吡虫啉的杀虫原理: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
害虫接触药剂后,吡虫啉可以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可以使昆虫神经麻痹后迅速死亡,而且吡虫啉用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
在温度高时杀虫效果更好。
吡虫啉可以防治的虫害:吡虫啉可以有效防治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粉虱、稻甲虫、小麦吸浆虫、潜叶蝇、负泥虫、潜叶蛾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对于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1、用于防治水稻飞虱、叶蝉、蓟马、蚜虫、稻甲虫等,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对水稻均匀喷雾。
2、用于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每亩可以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对小麦均匀喷雾。
3、用于防治蔬菜蚜虫、粉虱、蓟马、潜叶蝇等害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对植株均匀喷雾。
4、用于防治棉花苗期的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对棉花幼苗均匀喷雾。
5、用于防治果树瘤蚜、桃蚜、黄蚜等虫害,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对果树枝条树干进行均匀喷雾。
吡虫啉的注意事项及安全间隔期:注意一、吡虫啉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注意二、吡虫啉对蚕、蜜蜂等益虫毒性高。
果树、蔬菜、水稻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安全间隔期为14天。
小麦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安全间隔期为20天。
茶树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安全间隔期为7天。
果树最多使用2次10%吡虫啉乳油,安全间隔期为20天。
吡虫啉拌种技术说明
70%吡虫啉湿拌种剂使用技术产品说明本产品有卓越的的内吸性,有一定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拌种后通过作物的根部吸收,向上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能有效防治作物苗期的蚜虫、蓟马、叶甲、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并趋避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该药剂配伍性好,可以和绝大多数种子处理杀菌剂混合使用。
产品特点:1、简单易行,省工省时省药,不受天气影响,田间药效发挥稳定2、苗齐苗壮,长势旺,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作物的产量3、大幅度减少通过飞虱、蓟马等传播病毒病的发病率,无农药残留污染,提升农作物的价值。
使用方法:1. 马铃薯将马铃薯种薯切块后,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20克加水1.5~2升(千克)拌种薯150千克(一亩地种薯),均匀喷洒在种薯切块上,晾干(阴干)后及时下种。
2. 花生播种前3~5天,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兑水250毫升即半斤水拌花生种25~30斤/亩,充分拌匀,于阴凉处晾干。
3.玉米播种前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兑水200~250毫升(即4-5两)拌玉米种子20~25斤,充分拌匀,于阴凉处晾干。
4. 小麦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20克,兑水250-300毫升,混合均匀配成溶液,将25-30斤小麦种子摊在塑料薄膜上(也可以用盆),用配好的包衣液均匀洒在小麦种上,搅拌均匀,摊开晾干后播种;也可使用手动或电动拌种机拌种。
5. 大豆大豆播种前,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对水200~300毫升(即4-6两)混合均匀,拌大豆种子15~20公斤,可有效防治蚜虫和蛴螬等地下害虫。
6. 西瓜: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加50毫升水,拌种1斤,也可蘸根、浇灌根。
7. 辣椒播种时选用饱满的辣椒种子,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10克药剂兑水30毫升拌200g(可移栽1亩大田),晾干后及时播种。
注意事项:1 .不要在水泥上地面拌种,用大盆或者铺一层塑料布(油布),防止药剂被土壤吸收影响药效。
2.人工或者机器拌种时都应充分搅拌,使每粒种子均匀粘满药液,充分吸收。
吡虫啉拌种的标准用量 -回复
吡虫啉拌种的标准用量-回复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常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
它属于新一代的氨基烟碱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点。
使用吡虫啉拌种可以有效防治土壤中的害虫,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吡虫啉拌种的标准用量。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吡虫啉拌种的目的。
吡虫啉拌种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土壤中的害虫,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使用吡虫啉之前,我们需要对目标作物和土壤中的害虫进行调查和鉴定。
第一步是确定目标作物和目标害虫。
不同作物对害虫的耐受性和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目标作物和地区常见的害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吡虫啉产品。
第二步是确定使用的吡虫啉产品。
吡虫啉产品有不同的配方和剂型,如颗粒剂、水溶性粉剂、悬浮剂等。
选择合适的产品可以根据目标害虫的特点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第三步是根据土壤情况和目标害虫的密度确定用量。
一般来说,吡虫啉的使用剂量较小,但具体的用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常见的吡虫啉拌种用量范围为每公顷使用0.5-1.0千克。
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害虫密度、作物品种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用量。
第四步是准备工作。
在使用吡虫啉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清理田间杂草和留茬,以减少害虫的栖息地。
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土壤的水分状况,保证作物根部的吸收能力。
最后,在使用吡虫啉时要注意液体的均匀搅拌和混合,确保吡虫啉能够充分分散在土壤中。
第五步是使用吡虫啉拌种。
将准备好的吡虫啉产品均匀撒播在拌种器中,根据目标用量将吡虫啉产品与种子混合均匀。
在进行拌种的过程中要注意,吡虫啉不可过量使用,以免产生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六步是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害虫的生活习性进行后续管理。
一般来说,吡虫啉会持续在土壤中发挥作用,但需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害虫的再度侵害情况来进行补种和追肥等管理措施。
总结起来,吡虫啉拌种的标准用量需要根据目标作物、目标害虫、土壤情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确定。
吡虫啉使用方法 吡虫啉防治对象
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防治对象
吡虫啉,属于低毒的杀虫剂产品,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用于杀灭蚜虫、飞虱、蓟马等虫害,有着不错的效果。
吡虫啉如何使用呢,吡虫啉防治对象都有哪些呢?
吡虫啉使用方法:
种子拌种: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
安全间隔期20天。
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等害虫,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
防治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虫害: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防治蟑螂:可以选择神农2.1%灭蟑螂胶饵。
使用吡虫啉需注意三个方面:
1、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
2、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
3、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吡虫啉防治对象:
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
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
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稻螟虫、潜叶蛾等也有效。
吡虫啉药害问题:
吡虫啉对棉花、豆类和瓜类等敏感作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药害。
另外,相关专家研究表明,使用粒径过细的吡虫啉粉剂进行拌种,同样会对种子存在有害影响。
除此之外,水稻病虫害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所以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吡虫啉在水稻上使用了。
吡虫啉作为杀虫剂中常用的农药,防治虫害效果不错,深受用户的喜爱。
上述内容就是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防治对象的资讯,介绍到这里,信息望对大家有帮助哦!。
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花生田蛴螬试验
注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 理间差 异显著 ,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处理 间 差异极显著。下 同。
2 - 2 保 果 作 用
药剂 防治 花生 田蛴螬 的保果 作用以处 理 1 最优 ,平均 单 株 有 效 健 果数 为 5 . 4 1 个 ,分 别 比处 理 2 、空 白对 照 多 0 . 5 5个 和 1 . 8 4个。处 理 1与处 理 2单 株有 效 健果 数 的差 异 不显 著 ,处 理 1 、处 理 2与空 白对 照单株 有效健 果数 的
蛴 螬是为 害花 生的主 要地 下害虫 ,在花生 开花 结荚期 间 ,啃 食花生 地下 部分的 果针 、荚果 ,重者造 成空 壳 ,对 花生产 量构成 威胁 。过去 习惯用呋 喃丹 、 甲基 异柳磷 等高 毒 农药 配制毒 土撒 施或毒 水泼浇 ,防治 效果 尚可 ,但 耗时 费工 ,且对环境和荚果 造成 污染 。 该试验 旨在通过 6 0 0 g / L 吡 虫啉 悬浮种 衣剂拌 种与 常规方法 防治 花生 田蛴螬 的效果
单株虫果数 以空 白对 照最 多,平均为 1 . 1 6个 ,分别 比 处理 1 、处理 2单株虫果数多 0 . 7 9 个和 0 . 8 5个。与处理 1 、 处理 2单株 虫果数 的差 异达 显著水 平 ,处 理 1 与处 理 2之
间差异不显 。
乙草胺 1 0 0 ml / 6 6 7 m +水 6 0 l 【 g土壤封 闭化 除。花生开
摘 要 :试验 结果表明 ,6 0 0 g / L吡 虫啉 悬浮 种衣 剂拌种 防治花 生 田蛴螬 的效果 ,与 4 0 % 甲基异柳磷 乳油在花生
开 花结荚期 田间泼浇施 药 2次的 效果 相 当,具有 节本增 收、避 免高毒 农药对环境 和花 生英果污染作 用,符合 轻 简、 高效、生态、安全 防治作物 害虫的要 求。 关键词 :花生 ;种衣剂 ;蛴螬 ;防治效果
35%吡虫啉拌花生种防治蛴螬试验初报
12 1 室 内发芽试验 。设处理 :( )3 %吡虫啉悬浮剂 5 .. 1 5 0 mL + 0 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 拌花生种 l g 2 3% 5g 5k 。( )5 吡虫 啉悬浮剂 10 mL 5 %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 7 拌花 生 0 + 0 5g
种 ,统计花生荚果数和花 生被害荚果数 ,并计 算防治效果 。 试验过程中目测观察各处理对花生整个生长期是否有药害。 1 4 计算方法 . 发芽率 ( : %) 发芽数 / 调查 总数 ×10 0 。荚果被 害率 ( %)
mL、0 3 .4 mL、0 5 . lmL、0 6 .8 mL拌种 ( 对水 0 5 g , . ) 每处理重复 3 拌后晾干 , 次, 置于 2 ℃生物培养箱 中。7d 9 察各处理是否 对芽有药 害。 12 2 田间防效试验 。设处理:( ) 5 . . 1 3 %吡虫啉悬浮剂 3 5 mL拌花生种 1 g 2 5 5 k 。( )3 %吡虫 啉悬 浮剂 7 0 mL拌花 生 种 l g 3 5 5 k 。( )3%吡虫 啉悬 浮剂 10 mL拌花生种 l g 0 5k 。 () 0 4 4 %辛硫磷乳油 1 5 mL拌花生种 1 g( K1。( ) 5 k C ) 5 清
时,发芽率分别 为 9 .%、9 .%,比对 照略有 下降。试验 28 26
期间 目测观察 , 各处理花 生生 长均匀一致。
表 1 3 %吡 虫啉拌花生种 室 内试验各处理 发芽率比较 5
处 理
平 均发芽 率( %)
9. 43 . 9. 40 9 . 28 9 . 26 9. 55
84. 5% ,花生 的发芽 速度和 发芽 率均 与对 照一 致 ,后期生 长与对照 无明显差 异 。
关键 词 :毗虫 啉 ;花生 ,拌 种 ;发芽 率 ;蛴螬 ;防效
70%吡虫啉拌种剂防治玉米蚜虫
/
/
/
/
//
对试验各处理平均防效进行方差分析知:试验各处理间平均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
平。
进一步用新复极差(LSR 法)测验知:药后 20 天,试验药剂 70%吡虫啉湿拌种剂
有效成分药种比 1:238、对照药剂 20%福·克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药种比 1:300 处理、
对照药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药种比 1:238 三处理间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
a
A
10% 吡 虫 啉 可 湿 性粉剂 20% 福 · 克 悬 浮 种 衣剂
1:238 1:300
91.04 89.35
bB
85.27
b
B
bB
86.17
b
B
2
(种衣剂)18.6%拌种灵•福美双•乙酰甲胺磷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立枯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药剂处理
药种比(有 效成分)
药后 30 天防 效(%)
吡虫啉湿拌种剂有效成分药种比 1:238 与对照药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药
种比 1:238 处理之间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
药后 70 天,试验药剂 70%吡虫啉湿拌种剂有效成分药种比 1:238 处理与对照药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药种比 1:238 处理、对照药剂 20%福·克悬浮种衣剂有
54.16
c
C
71.45
b
B
83.46
a
A
72.59
b
B
71.92
b
B
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 播种前 1 天种子进行拌种处理,适宜用量为有效成分药种比 1﹕204-1﹕ 238 为宜。 使用方法: 按设计要求进行种子拌种处理。 安全性: 在推荐用量范围内对玉米发芽、出苗安全。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吡虫啉适用作物看下面的详细介绍:十字花科蔬菜蚜虫、叶蝉、粉虱等从害虫发生初期或虫量开始较快上升时开始喷药,1 5天左右1次,连喷2次。
每667平方米使用5%乳油30~40毫升,或5%片剂30~40克,或10%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5%可湿性粉剂6~8克,或50%可湿性粉剂3~4克,或70%可湿性粉剂或70%水分散粒剂2~3克,或200克/升可溶液剂8~10毫升,或350克/升悬浮剂4~6毫升,兑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
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瓜果类的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从害虫发生初期或虫量开始迅速增多时开始喷药,1 5天左右1次,连喷2次左右。
一般每6 67平方米使用5%乳油60~80毫升,或5%片剂60~80克,或1 0%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2 5%可湿性粉剂12~16克,或50%可湿性粉剂6~8克,或70%可湿性粉剂或70%水分散粒剂4~6克,或200克/升可溶液剂15~20毫升,或3 50克/升悬浮剂8~12毫升,兑水45~60千克均匀喷雾。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斑潜蝇从害虫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 --15天1次,连喷2~3次。
一般每6 6 7平方米使用5%乳油80~100毫升,或5%片剂80~100克,或1 0%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可湿性粉剂20 -25克,或50%可湿性粉剂100-12克,或70%可湿性粉剂或70%水分散粒剂6-8克,或200克/升可溶液剂20~30毫升,或3 50克/升悬浮剂12~15毫升,兑水45~60千克均匀喷雾。
小麦蚜虫播种前药剂拌种或包衣,每1 0千克种子使用600克/升悬浮种衣剂60~70克,或70%湿拌种剂50~60克均匀拌种或包衣,晾干后播种。
生长期在小麦抽穗期至灌浆初期喷药1~2次。
一般每66 7平方米使用5%乳油60~100毫升,或5%片剂60--100克,或1 0%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25%可湿性粉剂12~10克,或50%可湿性粉剂6~10克,或70%可湿性粉剂或70%水分散粒剂4~7克,或200克/升可溶液剂15~25毫升,或350克/升悬浮剂8~15毫升,兑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
70吡虫啉使用方法,需要兑水多少倍
70吡虫啉使用方法,需要兑水多少倍在防治小麦以及棉花蚜虫时,可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50-60g 均匀拌种防治,而在防治苹果绵蚜时,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进行喷雾。
注意为了避免降低药剂的药效,不能在有强烈阳光以及低温环境中使用,而且在大风天也不宜使用。
一、70吡虫啉使用方法1、使用方法(1)防治苹果绵蚜、苹果瘤蚜等害虫时,一般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防治小麦蚜虫以及棉花蚜虫时,通常可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50-60g均匀拌种或者包衣,将其晾干后再播种。
(3)防治保护地蔬菜白粉虱、斑潜蝇时,一般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8g兑水45-60kg均匀喷雾,通常可每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4)防治黄瓜、西瓜等瓜果类蔬菜上的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时,一般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6g兑水45-60kg喷雾防治。
2、使用注意事项(1)不宜在有强烈的阳光的环境中使用该药剂,也不宜在低温环境中使用,因为会降低药效。
(2)在使用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药液接触到皮肤。
(3)大风天不能使用该药剂,也不能在有蜜蜂、蚕的地方使用该药剂,避免产生毒性。
二、70%吡虫啉需要兑水多少倍1、70%吡虫啉兑水的倍数通常与防治对象有关,比如在防治柑橘蚜虫、白粉虱、柑橘木虱等害虫时,一般可用70%可湿性粉剂,或70%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而将药剂用在兰花上时,通常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施防治害虫,因此70%吡虫啉兑水的倍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该药剂的内吸性较强,被叶片吸收后会迅速传导至植株各个部位,持效期在15天以上,对飞虱、蚜虫、稻水象甲等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但对于线虫以及红蜘蛛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3、70%吡虫啉适用于水稻、棉花、小麦、甘蔗、番茄、茄子、辣椒等作物,在防治飞虱类害虫时,可在低龄若虫高峰期时,用70%水分散粒剂兑水1500-2000倍均匀喷雾防治,而在防治蚜虫类害虫时,可用70%水分散粒剂兑水2000-2500倍均匀喷雾防治。
吡虫啉拌种的标准用量
吡虫啉拌种的标准用量取决于作物类型和种子重量,具体如下:大粒作物:每40毫升吡虫啉兑水100-150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
玉米:每40毫升吡虫啉兑水100 -150毫升,包衣10-16斤种子(2-3亩地种子)。
小麦:每40毫升吡虫啉兑水300-400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
大豆:每40毫升吡虫啉兑水20-30毫升,包衣8-12斤种子(1亩地种子)。
棉花:每10毫升吡虫啉兑水50毫升,包衣3斤种子(1亩地种子)。
其它豆类:豌豆、豇豆、菜豆、四季豆等作物,每40毫升吡虫啉兑水20-50毫升,包衣一亩地种子。
油菜、芝麻、菜籽等用40毫升兑水10-20毫升包衣2-3斤种子。
地下结果、块茎类作物土豆、姜、大蒜、山药等一般用40毫升兑水3-4斤分别包衣1亩地种子。
移栽类作物红薯、烟草及芹菜、葱、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类作物,使用方法如下:带营养土移栽的:40毫升,拌碎土30斤充分和营养土搅拌均匀。
不带营养土移栽的:40毫升水以漫过作物根部为标准。
移栽前浸泡2-4小时后用剩余的水兑碎土搅拌成稀泥,再蘸根移栽。
吡虫啉拌种对植物的生长影响
吡虫啉拌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现有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拌种后对作物种子萌发影响较大,涉及发芽势、发芽率、出苗后长
势等多个方面。 河南农科院植保所刘爱芝研究员以小麦为供试作物,验证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吡虫啉拌种小麦,在合适剂量下,播种后前 4 天对小麦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出苗数和苗高 均低于不拌种处理;四天后,拌种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差异,且拌种处理的小麦 苗高且壮,叶宽而深绿,根系发达,优于不拌种处理;随后随着用药量的增倍,种子的发芽率略有 下降。
活性增强,而是有一个最佳剂量,超过这个剂量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河南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业大学在各类作物上进行的拌种试验完全验
证以上结论,吡虫啉在适量浓度下,可有效提升植株体内保护酶系活力及根系活力,从而促进植株 生长,提高植株活力;如吡虫啉用量过大,则会抑制植株体内保护酶系及根系活力,进而抑制植株 生长,导致一系列药害症状:种子霉烂、种子不能萌芽、生长抑制、结实率及产量降低等等:
啉拌种后即可有效阻止鸟类刨食未出芽的种子,又不会毒害鸟类。 在实际拌种应用中,发现吡虫啉拌种后对农田中的有益生物,如瓢虫、蚯蚓无不良影响。这意
味着吡虫啉拌种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稳定,不存在常规化学农药喷施后可能 导致的害虫再猖獗。
吡虫啉拌种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汇总现有关于吡虫啉拌种的相关文献,发现吡虫啉拌种后在各个作物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
引自《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年第 11 期
总结现有试验结论,吡虫啉拌种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种子萌发前后体 现为生长调节作用,种子萌发后则表现为刺激生长:
每公斤麦种用吡虫啉有效成分 2 克以下拌种,对种子萌发率无影响,作物出苗时间可能推迟 1~2
吡虫啉拌土使用效果
吡虫啉拌土使用效果
吡虫啉在拌土使用时可以有效地防治土壤中的害虫和昆虫。
以下是吡虫啉拌土使用的一些效果和优点:
1.长效控制:吡虫啉在土壤中的残留效果较长,可以提供持久的
保护。
一旦吡虫啉被拌入土壤中,它会被吸收到植物组织中,并随着植物的生长逐渐释放,形成保护性的杀虫层。
这种长效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治土壤中的害虫,减少害虫对植物的损害。
2.广谱杀虫剂:吡虫啉对多种土壤中的害虫具有杀灭效果,包括
但不限于蚜虫、飞虱、叶螨、甲虫和蚊子等。
它可以控制土壤中广泛存在的害虫种类,提供全面的防治效果。
3.方便易用:吡虫啉拌土使用相对简单方便。
只需将吡虫啉与土
壤充分混合,确保吡虫啉均匀分布在土壤中即可。
一些农业和园艺作物常常在种植前或种子发芽时进行吡虫啉拌土处理,以确保植物从一开始就受到保护。
4.环境友好:吡虫啉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可以减少重复喷洒
杀虫剂的频率,从而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吡虫啉在土壤中的活性逐渐降低,减少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潜在影响。
吡虫啉最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对蚧壳虫有效吗
吡虫啉最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对蚧壳虫有效吗1、拌种:播种小麦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能有效的防治蛴螬以及蚜虫等多种害虫,持效期通常可达80-120天。
2、土壤处理:播种马铃薯前,亩用4%吡虫啉颗粒剂1000-2000g拌有机肥15-20公斤,并均匀的撒在土壤的表面上,随后播种,持效期通常可达90天以上。
一、吡虫啉最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1、拌种可在播种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蒜、花生、大豆、瓜菜等作物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通常可有效的防治蛴螬、蚜虫、蓟马、飞虱等多种害虫,持效期一般可达80-120天。
2、土壤处理在播种小麦、马铃薯、甘薯、玉米等作物前,每亩使用4%吡虫啉颗粒剂1000-2000g拌有机肥15-20公斤,均匀的撒在土壤的表面,然后再播种,持效期一般可达90天以上,能有效的预防地下害虫以及地上害虫。
3、穴施在定植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等作物前,可用4%吡虫啉颗粒剂500-1000g拌有机肥30-50公斤,随后穴施与周围土壤拌匀后再移栽幼苗,然后覆土,通常可预防多种害虫的危害。
4、灌根处理在定植番茄、茄子、辣椒、西瓜、甜瓜等作物的幼苗时,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500倍液结合浇水进行灌根,一般每株施用200-300ml,不仅可以预防害虫,还能预防病毒病。
二、吡虫啉对蚧壳虫有效吗1、吡虫啉对蚧壳虫一般有效果,通常可在4-5月蚧壳虫卵第一次盛孵期时,用10%吡虫啉2000倍喷雾防治,因为蚧壳虫喜欢聚集在果蒂、枝干和叶背面等不易接触到药剂的部位,因此打药时需额外重视这些部位。
2、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主要用来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也对鞘翅目、双翅目以及鳞翅目的某些害虫有效,比如稻负泥虫、潜叶蛾等,不过对于线虫以及红蜘蛛无效。
3、在防治梨木虱、粉虱等害虫时,既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吡虫啉这几种使用方法都比喷施效果好持效期更长
吡虫啉这几种使用方法都比喷施效果好持效期更长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广谱的杀虫剂,被广泛用于农业、园艺和室内植物的虫害防治。
它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不仅结构上有多种剂型可选择,而且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持效期。
本文将重点探讨几种吡虫啉的使用方法,分析其相对优势和适用场景。
一、土壤处理吡虫啉作为土壤处理剂,广泛用于果树、蔬菜和花卉的根系处理。
它可以通过灌溉、注射或混施的方式施用到土壤中,从而根据植物的需求提供长期的防治效果。
与传统的喷施方法相比,土壤处理可以更好地利用吡虫啉的特性,实现更长的持效期和更高的治虫效果。
土壤处理方法最常见的是灌溉法。
将吡虫啉溶解在适当的浓度中,通过灌溉系统向根系区域供水,使药剂充分被土壤吸收。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药剂损失和水分浪费,还能使吡虫啉均匀分布在根系周围,增加防治效果。
除了灌溉法,注射和混施法也是常用的土壤处理方法。
注射法主要适用于个别植株,通过在植株的根系区域注射吡虫啉溶液,使其直接吸收并传导到整个植株。
混施法则是将吡虫啉与土壤混合,然后再种植作物,通过土壤中的吡虫啉颗粒为植物提供防治效果。
土壤处理方法在应对长期虫害防治需求和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非常适用。
它可以确保植物从种植一开始就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种子处理吡虫啉还可以作为种子处理剂,用于提供种子的虫害防治效果。
种子处理是一种先进的、高效的防治方法,通过将药剂直接附着在种子表面,使种子在发芽和生长过程中具有防治虫害的能力。
吡虫啉在种子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和商业成功。
种子处理的优势在于,可以精确控制吡虫啉的剂量和释放速度,确保植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获得持久的防治保护。
同时,种子处理也避免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浪费和风险,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符合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要求。
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涂覆法和浸种法。
涂覆法是将吡虫啉溶液均匀涂覆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层。
吡虫啉拌种有什么优势,吡虫啉拌种对虫害的作用
吡虫啉拌种有什么优势,吡虫啉拌种对虫害的作用国内吡虫啉产品的剂型多为供喷雾法使用,用于种子及土壤处理的吡虫啉制剂所占比例极少,吡虫啉拌种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目前常见的吡虫啉剂量有乳油、可溶性液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泡腾片剂,直接登记土壤或种子处理的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悬浮种衣剂、湿拌种剂等。
吡虫啉拌种对虫害有作用没,吡虫啉拌种有什么优势呢?吡虫啉拌种有什么优势吡虫啉拌种后可持久防治多种害虫、杜绝植物病毒病、促进植株生长及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促进分蘖、提升结实率,最终确定大幅度提升产量。
吡虫啉拌种防治虫害1、虫啉拌种小麦、玉米、高粱等单子叶植物,可全生育期防治蚜虫。
2、吡虫啉拌玉米种,对灰飞虱产生明显的驱避效果,并对由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效果突出,且增产效果显着。
吡虫啉拌种促进作物的生长1、吡虫啉在适量浓度下,可有效提升植株体内保护酶系活力及根系活力,从而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活力。
2、吡虫啉拌种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种子萌发前后体现为生长调节作用,种子萌发后则表现为刺激生长。
吡虫啉拌种对虫害的作用1、作用方式独特在拌种应用中发现,吡虫啉拌种小麦、玉米、高粱等单子叶植物,可全生育期防治蚜虫;由于吡虫啉在土壤中可高效被植株吸收、可在植株中代谢为杀虫活性更高的物质,且吡虫啉逐渐分解后在非致死剂量下也可对害虫发挥拒食和驱避效果。
加之吡虫啉在部分植株体内特殊的输导机制,吡虫啉拌种最大优势体现在持效期长,尤其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及蛴螬等部分鞘翅目害虫。
2、可预防病毒病植物病毒病是目前植保界的一大难题,特别是至今为止尚未发现对植物病毒病真正具有治疗活性的药剂。
而近乎所有植物病毒病均由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播,阻止害虫取食,是杜绝病毒病最可靠的手段。
试验表明,吡虫啉拌玉米种后,每株虫量显着降低,表明确实对灰飞虱产生明显的驱避效果,并对由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效果突出,且增产效果显着。
小麦常用药剂:吡虫啉主要杀什么虫、使用该药剂的的方式有哪些?
小麦常用药剂:吡虫啉主要杀什么虫、使用该药剂的的方式有哪些?点击右上角立即关注,在第一时间了解、学习更多三农资讯。
稻麦巴巴团队宗旨:让每一位农民朋友成为一名文化人!稻麦巴巴:用最质朴的语言,帮助农民科普知识,解决实质性难题。
药剂吡虫啉有哪些特点?吡虫啉是烟碱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作物安全的特点。
吡虫啉是如何杀死虫的?药剂使用后可以被作物吸收到叶片内保存起来,在作物体内残留期可以达25天,害虫吸食作物带毒汁液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吡虫啉主要对哪些虫有作用?吡虫啉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如蚜虫,蓟马,粉虱等以吸食作物汁液的个体较小的害虫。
吡虫啉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多重作用。
吡虫啉使用对温度敏感,温度20度以上使用才有效果。
吡虫啉因为使用年代久远,目前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因此在使用过程要和其它药剂交替使用。
以小麦为例,吡虫啉的使用方式有几种?以小麦为例,吡虫啉主要用于喷雾,拌种,颗粒剂三种方式使用。
用于喷雾的吡虫啉有10%可湿性粉剂、70%可分散颗粒剂两种剂型。
拌种剂主要是60%悬浮剂,土壤处理主要剂型是2%颗粒剂。
吡虫啉在小麦上使用时期:一是在播种前。
亩用2%吡虫啉颗粒4-5斤与种子混合播种或撒地表旋耕土中;二是进行种子处理。
选用60%吡虫啉种衣剂30毫升,拌麦种30斤左右,凉干播种;三喷雾使用,主要在小麦孕穗期,灌浆期。
亩用10%计量是20克,或70%计量3克喷雾。
使用该药剂,还有那些要注意的?因为目前害虫已经对吡虫啉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因此在喷雾使用时,尽量避免单一使用吡虫啉,可以和啶虫脒,吡呀酮,噻虫嗪混合使用。
另外,吡虫啉只对蚜虫,蓟马等害虫有效果,而对小麦粘虫等鳞翅目害虫无效,因此要和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配合使用,达到一喷多效的效果。
关于【药剂:吡虫啉】的讲解就到这里,若有不足或其他问题,可在评论区讨论。
同名微信公众号【稻麦巴巴】,提供农民朋友讲解种植技术指导!稻麦巴巴团队宗旨:让每一位农民朋友成为一名文化人!稻麦巴巴:用最质朴的语言,帮助农民科普知识,解决实质性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虫啉拌种技术前言:国内吡虫啉产品的剂型多为供喷雾法使用,用于种子及土壤处理的吡虫啉制剂所占比例极少。
全世界范围内,吡虫啉用于土壤及种子处理的量,约占总用量的6 0%左右,目前中国远低于这一水平;国家农业部于2010年秋季在四川召开的秋播作物工作会议上,要求将中国秋播作用拌种量所占比例提升至70%以上。
吡虫啉拌种市场在中国具有极大的潜力。
尽管农业部药检所早在2000年后已下发一批吡虫啉专业拌种剂(含湿拌种剂、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但因市场接受问题,销量有限,基本没有造成成型影响。
自2009年前后,因拜耳、青岛华垦加大高巧牌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广力度,加之吡虫啉拌种的卓越表现,吡虫啉拌种快速被市场接受。
尤其是2010年高巧在河南、山东小麦、花生拌种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直接带动吡虫啉拌种剂市场。
目前吡虫啉拌种剂市场极为混乱,大量厂家,包括国家知名制剂企业。
利用广大农民、农资经销商对种子及土壤处理专用剂型认知上的缺失,纷纷将吡虫啉喷雾用剂型,尤其是高含量吡虫啉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液剂,修改包装后用于拌种处理。
尽管吡虫啉对种子是安全的,但农药中大部分助剂、溶剂、填料对种子萌发存在一定药害风险。
这类产品本质上属于私自扩大农药登记范围,不但药效难以保证,且存在极大的药害风险。
近两年已有大量类似事件报导。
吡虫啉拌种核心技术表现为用药剂量,吡虫啉拌种对剂量要求极高:如剂量不足,则吡虫啉拌种的持效期优势无法体现;如剂量过大,则对作物种子萌发及生长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吡虫啉拌种效果直接取决于剂型:非专业拌种剂剂型受其中助、溶剂限制,存在极大药害风险,且药物利用率难以预计,无法准确把握剂量。
尽管吡虫啉在无作物土壤中是稳定,半衰期可达150天之久,但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吡虫啉在耕地中降解较快,根据国家环境所的数据,吡虫啉在东北黑土中半衰期为4天,红壤中为10天,水稻土为11天。
专业拌种剂型中所添加的稳定剂,是保证拌种效果的关键。
所谓吡虫啉拌种的概念是局限的,在部分作物上(如油菜、花生),吡虫啉播种沟撒施或毒土处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远高于单纯拌种。
广义的吡虫啉拌种技术包含拌种、耕作层土壤处理和播种沟撒施。
鉴于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是民族吡虫啉合成工业诞生地,多年来始终从事吡虫啉应用的深化研究,同时也是国内首批获得吡虫啉拌种剂型登记证件的农药企业。
我研究所在汇总现有科研成果及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编辑此文,大致论述吡虫啉拌种技术,以期对民族农药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贡献。
吡虫啉拌种毒理学及农药应用工艺学综述吡虫啉基本特性介绍氯化烟酰杀虫剂这个名词指硝基甲撑、硝基胍及其开链类似物,植物性杀虫剂烟碱属于此类化合物。
1978年,在苏黎世的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协会(IUPAC)会议上,Soloway等人提出了一类称为杂环硝基甲撑(heterocyclic nitromethylenes)类杀虫剂的新化合物,并提出此类化合物中杀虫活性最高的为SD35651。
1979年,Solowar等又提出过一种此类化合物,但未报道其生物活性。
日本拜耳农业化学(Nihon Bayer Agrochem)的化学家们对此类化合物的杀虫潜能表现了极大的乐观。
1984年,日本特殊农药制造公司合成和硝基胍NTN33893作为杀虫剂,1985年进行了登记并推荐通用名为咪蚜胺(imidacloprid),现中文通用名为吡虫啉。
吡虫啉是第一个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氯化烟酰类化合物,现已在60多个国家进行了登记,吡虫啉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农业特性:杀虫作用机制独特吡虫啉属于神经毒剂,其作用靶标是害虫虫体神经系统突触后膜的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正常的刺激传导,因而表现为麻痹致死。
这与一般传统杀虫剂不同,因而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改用吡虫啉仍有较佳的防治效果。
与这三类杀虫剂混用或混配增效明显。
易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由于吡虫啉的作用位点单一,害虫易对其产生耐药性,使用中应严格控制施药次数。
为避免害虫产生耐药性,在同一作物上严禁连续使用两次。
2007年、2008年全国范围内水稻褐飞虱大爆发,与水稻上多年连续使用吡虫啉,导致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极高耐药性,进而失去防治效果有直接关系。
2005年9月28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植保函(2005)270号文件《关于中晚稻褐飞虱对吡虫啉抗药性情况的通报》,建议各地在水稻褐飞虱防治中暂时停止使用吡虫啉。
吡虫啉是至今为止第一个因抗性问题被停止使用的农药成分。
植株体表内吸功能弱尽管多年来普遍认为吡虫啉具有内吸活性,但2009年山东农业大学为研究吡虫啉在植物叶部是否具有内吸效果,对经模拟雨水冲洗后番茄和甘蓝叶片中吡虫啉的持留量进行了测定。
采用喷雾法处理供试植物番茄和甘蓝,然后模拟雨水冲刷,并通过测定供试植物叶片上吡虫啉残留量来判断。
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番茄叶片上被冲刷率为70%左右,在甘蓝叶片上被冲刷率在85%左右,且每种供试植物叶片上不同时间的冲刷率基本持平,说明吡虫啉在番茄、甘蓝叶面上无内吸现象存在。
环境中消解迅速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1997年报导,吡虫啉光解半衰期为6. 81小时,在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和江西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0.7、11. 1h和4.1天。
山西农业大学采取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吡虫啉在温度、光解作用下在油菜叶面的消解趋势,结果表明,在14、25、35摄氏度下,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8.7、3.8、2.9天;在光照强度为500、3000、6000lx条件下,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是6.9、6.2和3.7天;山东农业大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环境中,吡虫啉喷雾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吡虫啉在植物(番茄)叶或茎上的残留量迅速减少,施药后第2天,滞留叶片上的化合物消失率已达56.12%,滞留茎上的化合物消失52.57%,至药后第10天叶上的消失率接近90%。
杀虫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吡虫啉属典型的正温效效应化合物,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研究证实,如设定11摄氏度下吡虫啉杀蚜活性为一,则18、25、32摄氏度下,吡虫啉针对蚜虫的活性依次提升2.1倍、5.5倍、60.7倍。
杀虫谱广,但登记有限吡虫啉对同翅目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白粉虱和缨翅目害虫蓟马表现极高的活性,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一些种类也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但还未发现其对线虫和螨类的效果。
注:处理方法为浸渍和喷雾吡虫啉对稻秆潜蝇、稻瘿蚊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5天后的防虫效果达86.4%,保苗率为89.5%,接近克百威的治虫效果,好于乐果和三唑磷;吡虫啉对二化螟引起的枯鞘和枯心的防效达79.6%和96.8%,在此剂量下如果防治效果能够稳定,不仅能对稻飞虱、叶蝉、蓟马起到很好的兼治作用,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防治成本。
在具体应用中,吡虫啉在白蚁、跳蚤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
尽管已经证实吡虫啉杀虫谱很广,但国内吡虫啉登记的防治对象面太窄,多为水稻稻飞虱和小麦蚜虫,远没有发挥吡虫啉的应有优势。
吡虫啉拌种技术的理论依据近十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积极地探索吡虫啉在各种不同作物上的不同施药方法,希望能找到一种充分发挥其内吸活性,既能达到对靶标害虫毒杀的目的,又能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友好,持效期较长的合理使用方法。
这些施药新方法主要集中在对吡虫啉根施及包衣技术的研究上。
国外早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大量生测实验证实,吡虫啉对蛴螬、金针虫、马铃薯甲虫等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突出:土壤中如果含有2.5~5ppm的吡虫啉,可以有效的防治危害许多种作物的如金针虫(Agriotes sp.)、黄瓜条叶甲(Diabrotica balteata)和葱蝇(Hylemyia antigua)等典型的土壤害虫;目前国内对吡虫啉的包衣及根施技术己经应用于棉花、玉米、小麦、甜菜等大田作物,在马铃薯、油菜、烟草等经济类作物上也有报导:南京农业大学测定吡虫啉对新疆抗性马铃薯甲虫的触杀毒力,致死中量为0.003 7~0.0241μg/头,针对高抗性马铃薯跳甲的活性高于三氟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硫丹等常规药剂;新疆农科院植保所将棉花种使用吡虫啉拌种后播种,待棉花出苗后摘取子叶饲喂黄地老虎2龄幼虫,测得致死中量为0.0906克/100克棉种,毒力是对照药剂乙酰甲胺磷的3.5倍;河南农科院植保所刘爱芝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吡虫啉拌种技术的研究,系统验证了吡虫啉在小麦、玉米、油菜、花生等多种作物上拌种剂量、施药方式及防治效果:吡虫啉拌种小麦,可全生育期防治小麦蚜虫,持效期长达七个月,并可显著促进小麦分蘖,增产效果显著;吡虫啉拌种玉米,可高效防治灰飞虱,进而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并可全生育期防治玉米蚜虫、金针虫;根施吡虫啉,可全生育期防治花生蛴螬及油菜蚜虫,且增产效果显著;江苏植保系统曾系统验证棉花吡虫啉拌种,不但对蚜虫防效显著,持效期可长达60天以上,并且有效促进棉花生长,明显提升产量。
尽管吡虫啉拌种技术在基础研究领域尚不完善,但现有研究结论已初步构建出吡虫啉拌种理论框架:无淋析、生物抽提吡虫啉有较高的水溶性,但使用同位素标记的该化合物作渗漏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在土壤中很少随水分向土壤深层转移。
即吡虫啉土壤处理之后,是可以高效保留在施药部位发挥功效。
播种有植物的土壤使用吡虫啉后,停留在土壤表层的量会急剧减少,这种现象是由于该化合物的内吸作用所致,这一现象被称为“生物抽提”现象。
这表明吡虫啉尽管很少或不被植物叶片、茎秆吸收,但可被植物根系高效吸收。
内吸代谢物活性更突出国外科研机构验证,吡虫啉采取叶面喷雾,滞留在茎叶发挥触杀和胃毒功能的药剂一直是吡虫啉的原结构。
用吡虫啉处理土壤或种子,由于其良好的内吸性,被植物根系吸收进入植株后的代谢产物杀虫活性更高,即由吡虫啉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共同起杀虫作用,因而防治效果更高。
吡虫啉的生物抽提活性及植物根系内吸代谢后产物杀虫活性更高,对于土壤或种子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特殊分布机制,持效期长在拌种应用中发现,吡虫啉拌种小麦、玉米、高粱等单子叶植物,可全生育期防治蚜虫;但拌种棉花等双子叶植物,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效大多60天左右。
前期分析可能是因为棉花等植物生长量大,植物体内吡虫啉浓度随植株生长逐渐稀释,并最终因浓度过低失去防治效果。
上世纪90年代,国外科研机构系统研究了吡虫啉被根系吸收后在不同作物中的输导性:吡虫啉拌种冬小麦,其在小麦第一片叶子上的蓄积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不同土壤湿度,其蓄积浓度为最初的1%到成熟期的19%。
该化合物属于典型的木质部输导品种,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且在老叶片和幼嫩叶片间形成浓度梯度。
即吡虫啉最终多分布在小麦顶端部位。
棉花幼苗对吡虫啉的吸收及该化合物在棉花植株内的输导完全不同于小麦,试验中发现,在播种27天后,只有5~6%的吡虫啉可以被棉花幼株吸收且大部分集中在子叶中,而其余则以其未变化的母体化合物蓄积在种衣或种子周围的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