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口在中国分布及数量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fcb428e71fe910ef12df8b5.png)
苗族服饰文化目录引言 (3)一、发展历史 (3)二、形式类型 (3)(一)服饰 (3)(二)配饰 (4)1.头饰 (4)2.银饰 (4)3.银梳 (5)4.银镯 (5)5.银项 (5)(三)纹饰 (5)三、服饰文化 (6)参考文献 (6)引言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湖北、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年代跨度大,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服装样式都能在苗族服饰上找到痕迹。
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
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是我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一、发展历史早在《后汉书·晋记》等书中,就有关于五溪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
现在,每逢节日的时候,苗族妇女依然喜欢穿传统的绣花衣裳。
苗族服饰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如今所呈现出来的苗族服饰文化是历史的积淀。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关于自己历史的确切文献记载。
所以,苗族口口流传的传说故事成为了了解苗族历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途径。
有关苗族服饰的起源传说之一是:“楼珊”、“楼尼”请来了“楼妹”、“楼姐”,坐船从东球带来了五色棉种,进行播种。
后来勒归发明了织布机、纺车,还教会女人纺纱、织布。
这样,女人才有裙穿,男子才有衣穿。
另一种说法与阿凤和谍雄的爱情故事有关,他们结合后,做出了像金鸡一样漂亮的衣裳,并不辞辛苦地向人们传授技艺,苗族先民才穿上了花衣花裙。
对于苗族服饰文化,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文献记录,如《淮南子》、《后汉书·南蛮传》、《隋书·地理志》等书中均对苗族服饰有所描述,从这些文献记录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变迁,而近代考古发掘发现的大量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苗族服饰文化的实物依据。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地域及简介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地域及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6ac6cc676a20029bd642d44.png)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地域及简介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苗族ppt
![苗族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b7b3bb960590c69ec376a5.png)
建筑
吊脚楼 在凯里苗族山寨,居住的是吊脚楼。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 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 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抱水,构筑一种 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 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 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屋顶 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 “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三层, 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 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1 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 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 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 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建筑禁忌
15、人居住的房屋若建台阶,数目须为 单数。牲畜圈若建台阶,数目须为双数。
16、若老人去世,三年内不能建屋。
丧葬禁忌
17、入葬后一个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 得出卖或借人。
18、守孝一百天。 19、三年内不得办婚事或喜事,不能建 屋。
日常禁忌
20、“草标”是苗族生产活动中一项重要的、 用来对人和鬼神的物示语言标志。六畜产幼畜后, 门前悬挂“草标”,外人不可入宅。
21、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 22、任何人都不能在屋子内吹口哨,也不能在 夜间吹口哨。 23、险恶环境中忌嘻笑,忌刀口朝上,忌用凶 器指人。
苗族、土家族文化介绍
![苗族、土家族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56760feba0d4a7302763a94.png)
苗族,(越南文:Mèo;泰语:แม้ว / ม้ง;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在逃避战争和躲避朝廷的追杀中,为了隐秘行踪,担心苗族文字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抹掉烧掉,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的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苗族曾经自称Hmub(谐音:牡)、Hmongb(谐音:蒙)、Hmaob(谐音:摸)、maob(谐音:毛),有的地区自称“ghab nus(谐音:嘎脑)、ghab Xongb (谐音:仡熊)、deb songb(谐音:带叟)等。
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英文写作:MIAO 和HONGB. 其中青苗人精通药草,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
苗族自治州:恩施州、湘西州、文山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苗族自治县:苗族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外国:越南、老挝、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蚩尤的读法:蚩尤chī yóu,。
苗族介绍50字
![苗族介绍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574ddb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9.png)
苗族介绍50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属于藏缅语系,大多数苗族人口分布在贵州省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和云南省的东南部,少数在四川省、湖南省、陕西省也都有分布。
据民政部统计,2018年我国苗族总人口达到563.79万。
苗族有近2000年的历史,最初是位于今贵州省南部的苗族古国,后来随着政治变迁,人口在贵州省西南部和西北部、广西、云南大量分布。
1956年,中国在广西组建了苗族自治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苗族在中国民族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也为苗族人民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空间。
苗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苗族自古有“流水土著”的说法,其艺术审美主张“一心物倡”,先祖们编织、图案式刺绣,将用量勾锁、抽象、浓墨重彩、折叠式等传统艺术形式提升到极致,形成了苗族人的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令人叹为观止。
苗族的风俗习惯深受正统的中国传统影响,在节日庆典中保留着极强的民族特色,正月十五芦笙节、启母节是他们两个最重要的文化节日,不仅有着贴近苗族社会的民间习俗,而且有着丰富的宗教色彩,深受广大苗族老百姓的喜爱。
苗族人民宗教信仰多元,不仅信仰基督教,也信仰佛教,还有自己的民族宗教。
苗族民间神谟传说神话环环相扣,神祗分属上元、中元和下元,大多取材于自然鬼神和历史事件,承载着苗族人民的祈祷愿望,尊重自然和尊崇先贤。
在语言文字方面,苗族人民使用的是一种复杂的喃语文字,早期苗族语有“苗粒文字”、“金文字”,其传承者是苗族书写和绘画的鼻祖。
现在苗族人民使用的是汉字,但也有部分乡镇地区,仍然使用当地语言文字,它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精髓,可以给世人带来极大的美感和学问。
苗族文化显示出深厚的民族特色,被国家认定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美丽的风光、神秘的祭祀活动以及独特的文化艺术,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苗族文化。
如今,苗族文化不断发展,苗族文化艺术表现出来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苗族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贵州苗族婚嫁风俗
![贵州苗族婚嫁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a3026b5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7.png)
贵州苗族婚嫁风俗一、前言贵州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苗族是贵州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婚嫁风俗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苗族人口、婚姻观念、婚礼仪式、新娘嫁妆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贵州苗族的婚嫁风俗。
二、苗族人口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南部和南部,总人口约为900万人。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苗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服饰、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三、苗族婚姻观念在苗族社会中,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还涉及到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选择伴侣时,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此外,在传统观念中,男性应该比女性年长,并且男性应该在经济上有足够能力才能结婚。
四、苗族婚礼仪式1. 订婚仪式在苗族传统文化中,订婚仪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男方家长会派人到女方家中送上一份礼物,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这门亲事,就会回赠一份礼物,并确定婚期。
2. 婚礼仪式苗族的婚礼通常在农历的三月或八月举行。
在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分别穿上传统的苗族服装,并进行一系列仪式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抢亲”活动,即新郎带领自己的亲友前往新娘家中“抢亲”。
在这个过程中,新郎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如踏石、过桥等。
如果成功完成了这些任务,就能够得到新娘并带回自己家中。
3. 送亲仪式送亲仪式是苗族传统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新郎和他的家人会前往新娘家中接走她,并将她带回自己的家中。
在路上,还会进行一些祭祀和祈福的仪式。
五、新娘嫁妆在苗族传统文化中,新娘的家庭要准备一些嫁妆给新郎家庭。
这些嫁妆通常包括一些生活必需品,如衣服、被褥、餐具等。
此外,还会准备一些金银首饰和红包等礼物,以示对新郎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六、结语贵州苗族的婚嫁风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了解这些风俗习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7c9f3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e.png)
苗族发展历程简介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约有80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苗族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左右,距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
苗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云南地区的部分土著部落和游牧民族。
在古代,苗族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粮食种植约占全部土地利用的三分之二,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
同时,苗族还以养殖业和手工业为生。
他们善于制作和使用竹木器具,以及制作漂亮的黔纸、苗绣等工艺品。
苗族的社会组织较为简单,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他们通常居住在高山地区或丘陵地带,以农耕为生。
在古代,苗族主要分布在湘江源头附近的黔东南地区。
由于其地势险峻,通信不便,苗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苗族的社会制度一度以家族和氏族为基础。
封建时代,苗族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汉族和其他统治者的压迫。
但是在明清时期,苗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一些苗族领袖甚至建立起独立的部落政权。
到了20世纪初,苗族逐渐加强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在近现代,苗族的发展逐渐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影响。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大力支持,照顾到苗族的各个方面。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苗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苗族地区的教育、医疗等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了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了苗族文化的发展。
现如今,苗族已经走出了落后的农业经济,逐渐进入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阶段。
越来越多的苗族人民选择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参与到城市经济中。
与此同时,苗族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表现。
苗族的服饰、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喜爱。
总之,苗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程的民族。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苗族的文化也更加活跃和繁荣,成为中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苗族简介
![苗族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1ad90ff7c1cfad6195fa74b.png)
六、苗族礼仪
“花山节”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各地不一。花山节期间, 除了举行跳芦望舞、斗牛、绩麻比赛等各种娱乐活动外,年轻人还可以 自由地对歌。参加苗族的花山节,要注意长幼辈分之分。一般在老人面 前,年轻人不得对唱情歌;对歌只能选与自己同辈的人,小辈不能与长 辈对歌。
苗族人家的神龛,外人不得触摸,也忌讳靠墙坐在神龛下,更不能横 睡在神龛下,因为只有死人才横睡在神龛下。
三、银饰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 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 昂贵且繁多。有银插花、 银牛角、银帽、银梳、银 簪、项圈、耳环、披肩、 压领、腰链、衣片、衣泡、 银铃、手镯和戒指等,一个盛装的苗族妇 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苗族用银 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表示富有和避邪。
银饰的分类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但从佩戴部位上划 分,大体可分为头饰、胸饰、背饰三大 类。头饰有银帽、银盆、风冠、苏山、 髻簪、耳环、项圈等;胸饰有胸链、针 筒、围腰其盘,外加手圏、戒指等总结 及饰有披肩、腰带等。苗族银饰大多保 留着原始的韵味,许多造型反映了苗族 人民在社会历史演进的各个特定阶段的 信仰追求和生活习俗。
饮食习惯简介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 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 。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 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 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 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四、苗族建筑
• 苗族由于特有的迁徙历史,在建筑选材和房屋构建形 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苗家人喜欢木制建筑,一般 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 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 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有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 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丽,以便和 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 • 苗家整个村寨都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被现代建筑 学家们誉为最具生态的建筑方式,木制杆栏式建筑既 解决了山地建筑平地少的问题,也解决了农家杂物堆 放及牲畜的圈养问题。
中国民族民俗:苗族概况
![中国民族民俗:苗族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3281ba6cdd3383c4ba4cd2a3.png)
民俗旅游资源
(四)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姐妹节、吃新
节、赶秋节、芦笙节、踩花节等。苗年是苗族民间最为隆重的节日。
姐妹节
四月八
中国民族民俗
苗族概况
课件提纲
一、历史及概况 二、民俗旅游资源
历史及概况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总人口为9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 云、贵、川、两湖等省区。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现今大部分 人通用汉文。苗族主要从事农业,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 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其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
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以辣椒为主要调 味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
酸汤鱼
干锅
民俗旅游资源
(三)服饰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
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 工艺手法,显服饰
苗族人民
民俗旅游资源
(一)建筑 苗族人喜欢在依山傍水处建造寨子,聚族而居。苗族地区盛产木材,
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主要有木制平房和楼房。其中楼房多为 吊脚楼,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者堆放杂物。
苗寨
苗寨
民俗旅游资源
(二)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喜吃狗肉。食用油
旅游文化之民俗文化之苗族
![旅游文化之民俗文化之苗族](https://img.taocdn.com/s3/m/3c0179c1a98271fe910ef9b0.png)
挑 花
织 绵
平绣纹样
辨绣纹样
蜡染
剪纸
剪纸
三、服饰饮食
苗族服饰品种众多,以刺绣精美、银饰 华丽而名扬中外,享誉古今。
苗族妇女普遍喜欢佩戴银饰,而且以多 为美,以重为贵。有的盛装银饰多达二 三十斤之重,装扮起来全身银光闪闪、 熠熠生辉。她们认为银是财富的标志, 银饰美观、耐用,又易于制作。而且银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正气,佩戴上银饰, 可以驱邪镇鬼、消灾祈福。
返回
三、服饰饮食
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红薯、小麦等, 喜吃糯食及酸味菜肴;以辣椒为主要调味 品;
日常饮料多为油茶;
油茶待客
五、节庆风情
苗族节日较多,苗族民间传统节日为芦笙 节。
另还有苗年、龙船节等。
芦笙
芦笙是一种簧管乐器。一般由笙管、笙 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常用的一般装有笙 管6根,外侧开有按音孔。芦笙小的仅十几 厘米,大的可达三四米左右。现经改革, 芦笙管可增至十几甚至二十几根,音域更 加宽阔。不仅能吹奏各地苗族的曲调,还 能吹奏现代流行歌曲。
对歌
四面鼓
毛古斯舞
六、建筑宗教
苗族住宅一般依山傍水,聚族而居, 住房一般为木制平房或吊脚楼。
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少数信仰天 主教、基督教。
苗 寨
七、民俗旅游
黔东南苗侗文化游 1、贵阳--凯里--上郎德--台江(施洞)--剑河
(温泉)--锦屏(隆里古镇)--黎平(红军旧址、 翘 街 、 天 生 桥 等 ) -- 去 湖 南
2、贵阳--凯里(青曼、南花苗寨、 寨)--雷山(上郎德、西江苗寨)--榕江(车江 侗 寨 ) -- 从 江 ( 高 增 侗 寨 、 岜 沙 苗 寨 ) -- 黎 平 (肇兴侗族鼓楼群、地坪风雨桥)--广西桂林
苗族简介200字
![苗族简介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6b4210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2.png)
苗族简介200字苗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等。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就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贵州苗族有100 多个支系。
苗族支系按其服饰的色彩有“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称谓,其衣带用红者称红苗,湘西黔东一带是红苗的分布中心,该支系自称“果熊”,使用语言为苗语湘西方言,可分为东部次方言和西部次方言。
红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每逢重大节庆,红苗都要穿着自己独特的苗族服饰载歌载舞地庆祝。
海贝苗清代则称之为“白苗”、“高坡苗”,民国以后至今,则有“白苗”、“高坡苗”、“海贝苗”、“红毡苗”“背牌苗”等多种称谓。
高坡乡虽然贫寒,却哺育着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的苗族人民,勤劳而勇敢的苗族先民和她的后人们,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和发展着独特而神奇的高坡苗族文化。
这里有隆重盛大的“四月八”节、庄重神奇的射“背牌”活动、欢快的正月“悼洞”,还有神秘而奇异的洞葬和悬棺、芦笙是人们用来表达爱慕、和对死者的哀悼和思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经过社会调查,按照该民族的意愿,统一称为“苗族”。
Miao is a world nation ,they have footprint in five continen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ailand, France, Britain, Austral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domestic main distribution in Guizhou, Hunan, Yunnan, Sichuan, Guangxi, Hubei, etc. Miao nationality is accounted for a quarter of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miao in QianDongnan, Guizhou miao has more than 100 branches According to the colorful costumes have “red miao” “multicolour miao” green shoots, Bai Miao appellation, Dress is red call red miao. Red miao mainly distributed in Guizhou East, West of Hunan. They call themselves GuoXiong .Use the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Xiangxi dialect, which is divided into East and West dialect. Their wearing unique miao dress singing and dancing joyously to celebrate ,Whenever there are major festival activities.Haibei miao branch of the qing dynasty is known as the BaiMiao, Gaopomiao , after the republic has, Haibei miao , red felt miao back brand miao and so on the many kinds of appellation .Gao Po village although poor, but nurturing the generation born and lived here of the miao people, industrious and brave miao ancestors and her people, on this land inheritance anddevelopment with unique and wonderful spirit of the miao cultur e. Here have grand April Eight Festival”, magical shot back brand activities. Lusheng is made in bamboo that is used to express love andto deads mourning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they are unified called miao.篇二:苗族节日简介苗族节日龙船节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
苗族介绍
![苗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57c86cd08a1284ac85043b0.png)
节日盛典
民族音乐
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主要有 飞歌、酒歌、游方歌(又叫马郎歌)、理 俗歌、祭祀歌、儿歌等歌声。歌声高亢嘹 亮,热情奔放。其音乐既有刚毅、率直、 粗狂、豪放的一类(以飞歌为代表),又 有柔情、委婉、细腻、深沉的一类(以游 方歌为代表)。声乐有酒歌、情歌、嘎百 福歌等。乐器有木鼓、铜鼓、芦笙等。酒 歌包括大歌、开歌、祭祖歌等。苗族民间 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 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
苗族乐器---芦笙
苗乡
THE END !
谢谢观看
饮食文化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 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 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 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 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 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 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 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 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 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 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 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 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 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 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 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银饰
婚葬习俗
招郎主要流行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和 湘桂交界等地区,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大 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 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 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 门”,延续家族,而让男子出嫁,称为“招 郎”。“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 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 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 爹。
苗族的现状研究报告
![苗族的现状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3d76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1.png)
苗族的现状研究报告苗族是中国汉族以外的最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六个省份。
以下是对苗族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人口分布:根据统计数据,苗族的人口数量大约有90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其中,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最多,占到全国苗族人口总数的60%以上。
二、传统文化: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以耕作为主要的经济活动,擅长在山区进行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
苗族人民重视家庭和谐,崇尚自然、敬畏神灵。
他们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民间传统文化,如苗寨的建筑风格、服饰、歌舞、乐器等。
三、教育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苗族地区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扶持。
目前,苗族地区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此外,贵州省还设立了苗族学院,为苗族地区培养了大批苗族专业人才。
四、生活条件:苗族山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苗族地区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例如,电力、通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改善了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苗族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五、社会发展和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保护工作,苗族也同样受益于此。
政府加大了对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设立了苗族文化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将苗族文化展示给世人。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发展产业、扶贫等措施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苗族的现状显示出积极的发展趋势。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为苗族地区的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但苗族地区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山区交通不便、贫困人口较多等问题,政府和社会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共同推动苗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各民族介绍
![中国各民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10794a669dc5022abea0016.png)
1、蒙古族介绍 :现有人口4806849 人。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被誉为“草原骄子”。
2、回族介绍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3、藏族介绍 :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4、维吾尔族介绍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
史籍记载: 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 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5、苗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
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6、彝族介绍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人口有6572173 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7、壮族介绍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15489630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8、布依族介绍: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9、朝鲜族介绍 :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10、满族介绍:现有人口9821180人。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11、侗族介绍:现有人口2514014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
12、瑶族介绍:现有2134013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
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呼13、白族介绍:有人口1594827 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14、土家族介绍: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哈尼族介绍:现有人口1253952 人。
苗族作文550
![苗族作文550](https://img.taocdn.com/s3/m/1192130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c.png)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此时万 人空巷,云集江边,龙舟竞发,盛况空前。
苗族作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0
苗族人能歌善舞。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 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苗族作文550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的民族。全国共有苗族740万人,苗族主要分布 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其中,贵州省分布最多。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 ,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妇女的服装有上百种样式,堪称中华民族服装之最。 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银饰就有几十种。
苗族介绍
![苗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dd3f0b13968011ca2009163.png)
器乐
苗族的乐器通常有芦笙、 唢呐
芦笙舞、板凳舞
黔东南和黔北部分地 区,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房 屋形式,叫“吊脚楼”。
吊 脚 楼
的山不潮不山
干傍宜湿容高 爽水起多易坡苗
的,居雾,陡族
木构。,加,大 楼筑因砖上平多 ,一而屋天整居 叫种,底气、住
“通苗层阴开在
吊风族地雨挖高
脚性历气多地寒
楼能来很变基山
”好依重,极区
。
,
,
吊脚楼模型:
吊 脚 楼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 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 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 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 草盖顶。现多以改为瓦顶。
苗 族 节 日
苗族节日独特鲜明,种类繁多,按 功能可有以下分类:
1、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2、质交流节庆; 3、农事活动节庆; 4、祭祀性节庆; 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千对银角
芦
笙
场
面
盛
大 的
万把芦笙
芦
笙
场
面
盛
大 的
万把芦笙
芦
笙
场
面
盛
大 的
万把芦笙
芦
笙
场
面
热
情
好
客
的
苗
族
同
胞
欢迎仪式
热 情 好 客 的 苗 族 同 胞
欢迎仪式
热 情 好 客 的 苗 族 同 胞
欢迎仪式
热 情 好 客 的 苗 族 同 胞
欢迎仪式
热 情 好 客 的 苗 族 同 胞
欢迎仪式
热
省区市 贵州 湖南 云南 重庆 广西
苗族人口 3968400 2060426 1202705 482714 475492
苗族基本介绍
![苗族基本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03afb3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0.png)
苗族基本介绍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地。
苗族人口约有900万人,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苗族人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豆类等作物。
苗族人也以手工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产业,他们擅长编织竹筛、木器、蜡染绸缎等工艺品。
苗族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音乐形式,其中,苗族花灯、苗族舞蹈等文艺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人的信仰也十分丰富,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
同时,苗族人也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如苗族新年、苗族三月三等。
苗族的婚姻制度与其他民族也有所不同,他们信仰“五姓”婚姻制度,即婚姻必须在五个姓氏之间进行,这也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苗族人还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反映出苗族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总之,苗族是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苗族人民正在积极发展和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以期将其传承下去。
- 1 -。
中国的民族和语言分布
![中国的民族和语言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9f168a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8.png)
中国的民族和语言分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在这56个民族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91.59%,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则占总人口的8.41%。
这些民族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语言。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除了汉族外,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和苗族。
壮族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约为1684万人。
回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地,人口约为1032万人。
满族则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东北三省,人口约为1000万人。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约为1156万人。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和广西等地,人口约为912万人。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少数民族外,藏族、朝鲜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布依族、毛南族、柯尔克孜族、羌族等民族也有重要的分布。
这些民族的语言分布也是多样的。
根据统计,中国共有297种语言,其中包括汉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
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被广泛使用,它又分为多个方言,如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四川话等。
此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
民族和语言的分布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民族的聚集和分散。
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替和统一,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使得不同民族的语言得以保留和发展。
随着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各地的民族和语言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渠道了解和学习其他地区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同时,也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总的来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
不同民族和语言的分布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也带来了交流和交融的机会。
这种多元性是中国社会的一种独特魅力,也需要我们共同珍惜和保护。
苗族遗传基因类型
![苗族遗传基因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339d45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7.png)
苗族遗传基因类型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
苗族人口约有990万人,其遗传基因类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环境、历史事件、生物进化等。
本文将从苗族遗传基因类型的组成、分布以及对其生物学和医学特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苗族的遗传基因类型主要分布在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上。
研究发现,苗族男性的Y染色体主要属于O2和O3等两个单倍群,其中O2为苗族独有,O3则为中国南方其他少数民族所共有。
O2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而O3则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和海南。
女性线粒体DNA方面则主要属于B、F、M、N、R5等单倍群,其中B、F和M为苗族独有,N和R5则为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也具有的单倍群,这些单倍群分布在中国南方西部和东南亚等地区。
苗族遗传基因类型的现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首先,由于苗族长期处于南方山地区,环境与外界隔绝,而且地理位置险峻,对于外来种困难重重,因此苗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独特的遗传特征。
其次,由于苗族独特的语言文字、社会习俗等也影响了苗族的遗传演变。
经过多年的演变,其中一些独特的遗传特征也成为了苗族人的另一个身份标识。
苗族遗传基因类型对他们的生物学和医学特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线粒体DNA的B和R5单倍群对乳腺癌的风险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有研究表明,苗族男性的Y染色体O2单倍群与肺癌的发生率之间存在关联。
另一方面,苗族的Abo血型相对于其他血型更容易患有溶血性黄疸,也需要在个体化医疗中加以防范和预防措施。
总之,苗族遗传基因类型的分布与组成具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遗传特征其生物学和医学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需要全面了解苗族遗传基因类型的演变动态,从而更好地拓展这些遗传特征在医疗、健康等领域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县
富宁县
26.396
0,3%
云南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广南县
88.444
22.683
0,25%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册亨县
9.610
0,11%
贵州
贵阳市
花溪区
62.827
0,7%
贵州
贵阳市
云岩区
21.685
0,24%
贵州
贵阳市
乌当区
22.468
0,25%
贵州
贵阳市
南明区
27.460
0,31%
贵州
贵阳市
清镇市
39.845
0,45%
贵州
贵阳市
开阳县
18.161
0,2%
贵州
百色市
西林县
28.967
0,32%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
隆林各族自治县
84.617
0,95%
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池市
南丹县
12.058
0.13%
广东
深圳市
宝安区
13.644
0,15%
广东
东莞市
(市辖区)
26.241
0,29%
云南
昆明市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12.988
0.15%
云南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马关县
73.833
0,28%
贵州
六盘水市
钟山区
13.019
0,15%
贵州
六盘水市
水城县
126.319
1,41%
贵州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
50.833
0,57%
贵州
安顺市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29.746
0,33%
贵州
安顺市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34.379
0,38%
贵州
安顺市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114.444
1,28%
贵州
安顺市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龙里县
40.096
0,45%
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罗甸县
35.463
0,4%
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瓮安县
15.177
0,17%
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独山县
9.318
0,1%
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平塘县
22.980
0,26%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兴义市
10.088
0,11%
台江县
135.827
1,52%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丹寨县
104.934
1,17%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161.211
1,8%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剑河县
112.950
1,26%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麻江县
68.847
0,77%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三穗县
35.745
0,4%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贵州
毕节地区
毕节市
38.508
0,43%
贵州
毕节地区
纳雍县
72.845
0,81%
贵州
毕节地区
织金县
81.029
0,91%
贵州
毕节地区
黔西县
60.409
0,68%
贵州
毕节地区
大方县
52.547
0,59%
贵州
毕节地区
赫章县
37.128
0,42%
贵州
毕节地区
金沙县
31.884
0,36%
贵州
毕节地区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贵阳市
修文县
12.268
0,14%
贵州
铜仁地区
铜仁市
47.080
0,53%
贵州
铜仁地区
松桃苗族自治县
228.718
2,56%
贵州
铜仁地区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42.431
0,47%
贵州
铜仁地区
石阡县
18.449
0,21%
贵州
铜仁地区
江口县
25.588
0,29%
贵州
铜仁地区
思南县
112.464
1,26%
平坝县
44.107
0,49%
贵州
安顺市
普定县
30.254
0,34%
湖南
怀化市
麻阳苗族自治县
263.437
2,95%
湖南
怀化市
芷江侗族自治县
23.698
0,27%
湖南
怀化市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114.641
1,28%
湖南
怀化市
新晃侗族自治县
17.084
0,19%
湖南
怀化市
通道侗族自治县
17.575
湖南
怀化市
永顺县
37.676
0,42%
湖南
张家界市
桑植县
20.125
0,23%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龙胜各族自治县
243841
0.28%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资源县
27.827
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
三江侗族自治县
53.076
0,59%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
融水苗族自治县
168.591
1,89%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晴隆县
53.205
0,6%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望谟县
39.491
0,44%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安龙县
32.926
0,37%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兴仁县
24.130
0,27%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贞丰县
23.054
0,26%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普安县
会同县
33.977
0,38%
湖南
怀化市
洪江市
14.675
0,16%
湖南
怀化市
鹤城区
13.077
0,15%
湖南
怀化市
沅陵县
217.613
2,43%
湖南
邵阳市
城步苗族自治县
136.943
1,53%
湖南
邵阳市
绥宁县
184.784
2,07%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花垣县
192.138
2,15%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都匀市
71.011
0,79%
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惠水县
91.215
1,02%
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长顺县
48.902
0,55%
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福泉市
48.731
0,55%
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三都水族自治县
43.464
0,49%
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定县
42.450
0,47%
贵州
苗族人口在中国分布及数量
省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
县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凯里市
274.238
3,07%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施秉县
66.890
0,75%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
110.413
1,24%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天柱县
106.387
1,19%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60.157
0,67%
贵州
遵义市
余庆县
9.849
0,11%
贵州
遵义市
仁怀市
10.838
0,12%
贵州
遵义市
正安县
11.715
0,13%
贵州
遵义市
凤冈县
12.700
0,14%
贵州
遵义市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157.350
1,76%
贵州
遵义市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76.658
0,86%
贵州
六盘水市
盘县
25.428
凤凰县
185.111
2,07%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吉首市
112.856
1,26%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泸溪县
107.301
1,2%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龙山县
61.709
0,69%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保靖县
57.468
0,64%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古丈县
54.554
0,61%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镇远县
22.883
0,26%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14.326
0,16%
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