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导航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20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 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习目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习重点: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的成就。
2.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工匠的创造性智慧,感受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自豪,懂得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学习难点:官营手工业;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法指导:根据导学案梳理知识,勾画课本并熟记基础知识,回答学习思考问题。
一、前置自学(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
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_______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种经济的特点是,在一个小的社会单元内部,可以基本做到_________。
中国古代,长期依附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经济形式。
就是这样的社会单元.(二)“工官"和“匠户"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三)古代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新石器时期已经萌芽,最初的原料是,后来又出现了。
汉代时纺织产品品种达20余种,技术很高,并远销到。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24人民版PPT课件
商周 历史悠久,领先世界青铜器 专职官员;妇功
春秋
陶 -----瓷;
冶铁业出现
战国
东汉末青瓷
炼钢、淬火
汉代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生产规模大,技铁术业水官平营、高水排 技术发达;丝国
灌钢法
独立部门;南青北白;
官营纺织规模大
釉下彩绘;唐三彩
出现私营作坊
著名瓷窑;瓷路 煤作为冶铁燃料 棉花种植推广
元代 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黄道婆新式纺车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聚焦高考】
2.(2017课标Ⅲ,25,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 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 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 ,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 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史料三 “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 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 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 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范文澜 《中国通史》
手工业长期受制于农业,处于依附地位
史料四 “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 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 “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 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 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 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 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 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 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1)阅读示意图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6分)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064人民版PPT课件
2、高超的冶金技术
❖ ①冶铜业 ❖ ②冶铁业:
❖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 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冶炼生铁,能制造钢剑。 ❖ 战国,铁器大量出土。 ❖ 西汉: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开始用煤炭作燃料。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 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 北宋: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 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 ❖ 明朝:普遍用焦炭冶铁
3、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 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代表是彩陶和黑陶
❖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 东汉:瓷器生产技术成熟,先青后白
❖ 唐代:陶器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开始销往国外
❖ 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
❖
(官、哥、汝、定、钧)(河北定窑、河南钧窑、
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 管理方式: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 产品用途:供民间消费
❖ 流通方式:在市场流通
❖ 社会地位:明代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某些部门在明中期以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但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缓慢。
❖ 3、家庭手工业
❖ 管理方式:农户的副业
❖ 产品用途: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 流通方式:剩余部分出售
❖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
❖ 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景德镇成为“瓷都”,中 后期烧制出五彩瓷
❖ 清代:发明粉彩、珐琅彩
考点补充: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 ①历史悠久,远销海外 ❖ ②技术领先,分工细致 ❖ ③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
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
【易错防范】 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演变及地位 从经营的方式看,私营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的 转变;至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 导地位,但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易错防范】 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 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许涤新、吴承明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体现的是一种雇佣关系。 思考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雇佣关系出现,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史论形成] 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征 (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2)官营、民营和家庭(田庄)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 (5)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 (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现相应的变化。
2.棉纺织业的兴盛 史料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 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应奎《柳南续笔》 注:“御寒”“生暖”“无不赖之”主要反映了棉布的功能及地位。 思考 史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导航素材 人民版必修2
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的田庄手工业1.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
田庄农户以农业为主,兼营副业,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这种生产模式严重限制了手工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形式。
2.崔寔的《四民月令》反映了汉代田庄里的生产、生活方式。
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等。
二、“工官”制度的演变1.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由中央许多机构所属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2.“工官”制度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
3.在一定历史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
其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三、手工业技术的发展1.纺织业(1)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陶纺轮和骨梭、骨针等器物。
这说明早期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
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通过考古发现了距今四五千年的蚕茧和丝织品残件。
甲骨文中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商代有负责蚕商生产的专职官员。
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
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作“国有六职”。
(3)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
(4)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
明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2.冶金技术(1)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的青铜器。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套教案)人民版 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
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习总结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习总结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原始农业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商周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粟、稻、黍、稷、麦、桑、麻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犁,出现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或基本模式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或基本模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即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
1.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形成条件和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私有土地的出现。
3.局限性:一是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二是封闭性,相互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三是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心理状态。
4.历史作用: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1.发展规律(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时代特征(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供贵族地主使用的奢侈品。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928人民版PPT课件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合作探究2: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材料五: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 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 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 的意思。
高三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工商业
镇馆之宝—秦 虎符
镇馆之宝—金怪兽
镇馆之宝—舞马衔杯纹银壶
镇馆之宝—鸳鸯莲瓣纹金碗
镇馆之宝—倒流壶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陶瓷业
原始社会晚期 彩陶
商周
陶--瓷的过渡
春秋
汉朝
东汉:青瓷
南北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北朝:白瓷 唐三彩,秘色瓷, 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 2. 周朝:“工商食官”
周朝商业由官府垄断
▪ 3.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 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 春秋战国时出现了许多大商人, ——《战国策》
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
探究3:”市”的发展
材桥料税一海:商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汴。路-草--即市-事迎》江唐货,王津建
官营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政府直接 经营
官府、贵族 不在市场流通 明朝中期
消费
之前占主
导
民间私人 经营
民间消费
市场流通
明朝中后期 开始占主导
家庭 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家庭消费、剩余部分在 交纳赋税的 市场流通
小农经济 的补充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753人民版PPT课件
陆
上
丝
绸
远
之 路
销
海 上 丝
海 外
绸
之
路
黄道婆
早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仅13岁的黄道婆为 逃避当童养媳随商船漂落到崖州水南村。当时黎 族人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黄道婆就倾 心向黎民学习用木棉絮纺纱,用米酒、椰水、树 皮和野生植物作为颜料调色染线,用机杼综线、 挈花、织布的纺织印染技术,并比欧洲早400年 发明出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和“踞织腰机” 织布机,提高了织锦质量,成了一名“中国古代 伟大的女纺织家”。以“踏车椎弓”织出的黎锦、 筒裙的图案艳丽素雅,有鸡花纹、马尾纹、青蛙 纹等200多种,誉为“机杼精工,百卉千华”。
3、(
)时出现家庭手工业,(重要行业部门仍官营),
从此官、私、家并存
4、(
)后手工业进一步发展为手工工场
仰韶文化半个蚕茧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 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
发掘出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 标本。茧长1.52厘米,茧宽 0.71厘米,茧壳存留部分占 全茧的83%。茧壳的切面平 直且发光……是被人工割过 的……是家蚕而不是野 蚕……是人工饲养家蚕的物 证。
技艺高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 土的素纱单衣,衣长 128厘米,通袖长190厘 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 分构成。交领、右衽、 直裾。共用料约2.6平 方米,重仅49克,还不 到一两。可谓“薄如蝉 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 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 水平。
你眼带笑意
奥运颁奖礼服中 青花瓷元素
丝国
瓷国 china
古 1、什么是手工业?
代 中 国
2、古代手工业的经营类型 3、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
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业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2、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3、土地兼并地方豪强势力壮大,严重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4、自耕农大量破产,威胁了国家的收入来源,严重影响 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自主学习:古代统治者和农民各是怎样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 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 在一起。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南北朝 草市形成 民间集市
唐 代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宋 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 有正式的“市”9处,右 图是汉代“长安市长”印。 你知道“市长”的含义吗?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2)东汉牛耕技术有何进步?
对农业生产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1)耦犁。春秋战国。 (2)进步: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的牛耕法。
影响:便于牛耕的普及,有利于山地开垦; 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 劳动,使用简单工具 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一 、重农抑商政策
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
1、含义:也叫“重本弃末”、“强本弱末”, 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古代历朝大都推 行这一政策。
《商君书》:“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 者,复其身(兔除本人徭役 )。事末利及怠 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全家罚为官奴 )。”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 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当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需 要发展农业以巩固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840人民版PPT课件
3
◆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
▪从原料看: 麻、葛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 ▪从经营形态看: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农民家庭 ▪从发展程度看: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 ▪从发展趋势看: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4
三、攻金之工---冶炼业发展历程
7
孟鼎及青其四青铭铜羊司铜文方兵母人(尊器戊头西鼎像周)
半坡人面网纹盆彩陶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
东定 汉窑 白孩 瓷儿
枕
唐唐
三
朝 白
彩瓷
青瓷极品
--秘唐朝青瓷色明宣德青瓷
花 瓷
明洪武景德镇窑
器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粉
清
彩
代
牡
珐
丹
琅
盘
瓷
口
瓶
(
清 雍 正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自主阅东 汉读)
1、田庄手工业(地主官员私营) 自给自足,
大 地
2、农民家庭手工业(副业)
剩余产品出售 主 田
庄
3、国家官营手工业(官府垄断重要行业)
-----主要满足官家和皇家的需要
“工官”制度(含义及特点、积极作用、消极影响)
2
二、织女的劳绩---纺织业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2、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工”) 2、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3、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4、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 5、明代:①棉纺织业普及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822人民版PPT课件
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
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
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
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
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名称? 水排
年代? 东汉 发明人? 杜诗
功能? 水力鼓 风装置
1.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2.我国制瓷工艺首创创釉下彩绘和粉彩瓷器工艺
是分别在( )
A.唐代、宋代
B.唐代、清代
C.宋代、明代
D.宋代、清代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
A.丝
B.棉
C.毛
D.麻
4.有考古专家表示,在汕头海域发现的“南澳Ⅰ 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的 商贸船,船上装载的瓷器主要出自福建漳州平和 窑。下列对“平和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属于家庭手工业 B.属于私营手工业 C.属于官营手工业 D.不可能采用雇佣劳动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大门类
1.新石器时代: 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工具:骨梭、骨针)
2.商周时期: 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744人民版PPT课件
点拨 古代纺织主要原料的演变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琦 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 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 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从明朝中 叶开始为什么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
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 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料;市场扩大;经营方式变化) 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提供劳动力
二、手工业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
考点解读
时期
成就
新石器时代 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 麻和葛 。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
知。
—— 《管子·小匡》
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
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五: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 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 工、逃亡和起义。
材料一中的纺织原料是丝。 材料二中的纺织原料是棉。 原因是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技术的成熟。 棉布与丝织品相比,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 适合各个阶层。
点拨 古代纺织主要原料的演变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
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 正确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65人民版PPT课件
⑴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 ⑵成熟青瓷器——东汉末期
2、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邢白、 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3、唐宋: 名窑众多:如? 4、清代: 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5、瓷路?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
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⑴ ⑵ ⑶ ⑷……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⑸ ⑹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 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为什么能在海外 广受欢迎和赞赏?
①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
②海陆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 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评价: ⑴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田庄里的劳 动者为依附农民。
⑵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 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经济形态。 ⑶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 重要内容。
二、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一)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最初原料:麻和葛;工具:骨梭、骨针等 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拓展2:文物的保护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新石器晚期 玉面人兽脸 明朝宣德年间瓷器
珊清 瑚朝 红雍 地正 珐年 琅间 彩的 花 鸟 纹 瓶
据统计,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但这1000多万件不应都认为是流失文物。 准确地讲,应称为海外藏中国文物。流失文物应该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49年新中 国成立前,因战争,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日本侵华战争中被劫 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国外的文物。 这1000多万件“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瓷器、陶 器、雕塑、铜像等各类珍品,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以及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仅在大英博物馆就馆藏中国文物达三万多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如东晋顾 恺之《女史箴图》和双羊尊、康侯簋等商周青铜器。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点睛】本专题讲授的是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基本特点及我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自耕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手工业发展高度发达的基本史实,商业发展的概况,“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等。
通过本专题讲授,要让学生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来认识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进而全面的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加深对整个封建社会的认识;体会古代中国经济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和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及近代落伍的原因,学会用横向联系的方法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特点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第一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理】一、“神农”的传说“神农”的传说反映的时代特征见第一方案补充: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二、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1)刀耕火种时期: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先清除地上的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耕种。
(2)“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松土工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耒耜可以把土挖得深一些,翻得松一些,能够加快土壤的熟化过程,获得较好的收成。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但只是少量使用;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4)铁犁牛耕阶段: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农用动力的革命)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854人民版PPT课件
陆 上 丝 绸 之 路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方 西 东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 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
友谊之道
方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 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赛里丝”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 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 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 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 那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 衣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 的风尚。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手工业
•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 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一、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家庭、田庄手工业
• 1、什么是自然经济? • 2、从经营方式、产品流向、发展情况等方
面说明家庭(田庄)手工业的基本特点? • 经营方式:和小农经济结合,属个体农业
的副业活动。 • 产品流向: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二、古代手工业主要生产部门 (三)陶瓷业
古人类所用的陶制烹饪器具,其中一为陶锅, 另一为放置在锅上用来蒸东西的笼屉(即为 史书中记载的“甑”)
半坡人面网纹盆
彩陶
定窑 汝窑
官窑
钧窑 景德镇
哥窑
官窑
定窑
汝窑
哥窑
钧窑
青
粉
花
彩
瓷
瓷
颜 色 釉 瓷
陶瓷业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 从商朝到东汉 由陶向瓷过渡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4、唐代: 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5、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 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814人民版PPT课件
二、发达的的官营手工业
1、发展过程 2、特点 3、评价
二、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期由 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 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
A.官营手工业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材料二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典礼》
材料三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
材料四 (豪强)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 人。
--《盐铁论·复古》 材料五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 ,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不计成本,自给自足
一、艰难的民间手工业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 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依据性别的分工方式 B.耕织结合的田园生活 C.世代相承的学艺传统 D.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思路:发展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常胜不衰的法宝。只有做到与时俱进, 善于学习先进技术,敢于创新和突破才能会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始终处于时代前列。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 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
生产。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的田庄手工业
1.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
田庄农户以农业为主,兼营副业,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这种生产模式严重限制了手工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形式。
2.崔寔的《四民月令》反映了汉代田庄里的生产、生活方式。
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等。
二、“工官”制度的演变
1.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由中央许多机构所属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2.“工官”制度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
3.在一定历史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
其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三、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1.纺织业
(1)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陶纺轮和骨梭、骨针等器物。
这说明早期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
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通过考古发现了距今四五千年的蚕茧和丝织品残件。
甲骨文中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商代有负责蚕商生产的专职官员。
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
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作“国有六职”。
(3)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
(4)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
明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2.冶金技术
(1)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的青铜器。
(2)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铸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现在已知的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
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广大地域有大量出土。
(4)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竖炉冶铁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有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5)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铜剑和青铜镞,表面都有一层含铬氧化膜。
这是一种相当先进的防锈蚀技术,但没有把生产工艺记录下来,这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有关。
3.陶瓷业
(1)中国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2)东汉时期瓷器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经风靡一时。
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
(3)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唐宋时期,涌现出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的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一批名窑。
(4)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进一步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
知识导学
1.学习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要认识它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农户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是比较普遍的。
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形式,因此受到限制。
2.理解西汉手工业的“工官”制度及其延续,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的经营范畴;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
在“匠户”制度下,工匠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因此受到限制。
3.掌握纺织业、冶铸业和陶瓷业在中国古代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古代,丝绸制品主要为上层社会所消费,劳动人民在纺织品方面的消费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
商代的青铜器文明高度发达。
春秋时期出现铁器,中国生铁和块炼铁大体同时出现。
中国古代的冶铁鼓风技术较早就进入了成熟期。
中国原始时代的彩陶就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从陶到瓷的过渡阶段。
我国古代的制瓷业高度发达,并且分布较广,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疑难突破
1.封建社会手工业经营的基本形态及消长变化
剖析:(1)基本形态
①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③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2)消长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但其原料由政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而且它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常常引起工匠的反抗,导致产品质量低劣,弊端丛生。
所以,官营手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日益萎缩。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总之,手工业在中国古代特殊的条件下获得了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以官营为主,历朝手工业的管理有严格的制度。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到明清时代,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产生。
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坏;二是一些手工业作坊扩大为工场手工业。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剖析:第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第二,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
第三,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武器装备等军用品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日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十分精美。
第四,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第五,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自秦汉时期开始,“男耕女织”这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已趋向典型化,成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
它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根本特征。
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要从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