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三篇通讯都很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比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污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感动了不讲理的顾客。同时,三篇通讯还着力刻画了一些细节,如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又如钟扬背包里的一张又一张小纸条……这些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思维水平薄弱,能力有所欠缺,对通讯文学的角度和层次把握不到位,感受不足。 【学习目标】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掌握三篇文章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学习细节描写。领会三篇文章中所报道人物的精神品质。
重点: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掌握三篇文章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学习细节描写。
难点:领会三篇文章中所报道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单元总览)
学习
任务群
篇 名
作者 体
裁
内容概述
学习重点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
喜看稻菽千
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 科技奖获得
者袁隆平
沈英甲 人物
通讯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
具体事例展现了科
学家袁隆平的精神
风貌,高度评价了这
位杂交水稻专家的
研究成果的重大意
义。
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手法,深入理解袁隆平的高尚品格与精神。 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 林为民 人物
通讯
文章运用典型事件,
将一个热情服务、
温暖顾客的平凡的
售货员的形象展现
得淋漓尽致。
掌握文章的行文线索,学习张秉贵的优秀品质。
19—20高一年级
语文学案 总第( )期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题:4
第二单元
2、人物介绍
张秉贵,1918出生,北京人,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本领,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本文记述了张秉贵作为一名普通售货员的不平凡的事迹。
3、作者介绍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工作,直至退休。
4、文体介绍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的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
(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
(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5、预习检测(必做)
(1)校正字词
熙熙攘攘( )()秉()嘱咐( )()亲昵( )
抖擞( ) 桃酥( ) 兵痞()过磅()吆喝()()够呛()
(2)情节脉络
一、场面描写,引出人物。(1-6)
二、用热情感化顾客,微笑接待顾客。(7-14)
三、张秉贵接受教育。(15-16)
四、用服务温暖顾客。(17-19)
五、事迹被传颂。(20)
(3)整体感知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以散文化的笔法,将张秉贵作为一个平凡的售货员所作出的不平凡的工作加以记述与评论,展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模范形象。
5、任务探究
任务一:分析文章行文结构
(1)在选材方面,作者是如何突出“心有一团火”这一核心内容的?
点拨:(1)选材集中。作者重点围绕张秉贵售货展开叙述,顾客对他的称许,他对顾客的态度等都体现了其“心有一团火”。
(2)选材典型。张秉贵接待顾客非常热情,像一团火;他对待“冷顾客”则“以热对冷,变冷为热”,像一团火。
(3)事例生动。在展现人物“心有一团火”的特点时,作者“以事写人,以言见人”,选用典型而生动的事例,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
任务二:赏析文章特色
(4)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点拨: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交代了新闻发生的时间,新闻人物的工作地点,顾客的言行举止,为新闻人物张秉贵的出场做了铺垫;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主要呈现了主人公张秉贵在工作过程中的真实面貌,表现出张秉贵工作热情、体贴入微的特点。
(3)文中有多处对比描写,请举例分析。
点拨:①张秉贵早年在资本家工厂当童工和在食品店当学徒时受尽剥削压迫的遭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售货员的对比,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现实。
②刚成为售货员时对顾客的冷漠与后来热情为顾客服务的对比,表现了张秉贵的不断成长与变化。
③张秉贵在德昌厚食品店当伙计时遭到兵痞的暴打的遭遇与成为售货员后受到顾客感激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地位的变化。
(5)“百货大楼”是这篇文章的新闻背景,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点拨:(1)“百货大楼”是张秉贵工作的地方,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突出了新闻的真实性。(2)百货大楼当时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以此为背景,突出了张秉贵平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刻苦钻研的必要性,有利于加深读者对张秉贵的形象的理解。
(3)百货大楼是张秉贵成长、成熟的地方,有利于读者了解通讯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读者对张秉贵的认识,深化了新闻的主题。
(6)文章以一首诗结尾,有什么深意?
点拨:(1)这首诗是对张秉贵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2)这首诗是一位青年农民所写,抒发了他对张秉贵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3)以诗歌结尾,富有文学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让通讯变得生动活泼。
【总结与反思】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