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教案

(3).电场力做功的计算方法(A)、用WAB=FLABcos θ求电场力的功,仅适用于 匀强 电场。

(B)、用WAB=qUAB 求电场力的功,适用于 任何 电场。

(C)、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WAB=-ΔEp 来计算。

二、电势差1.定义电荷q 从电场中一点A 移动到另一点B 时,电场力做的功WAB 与电荷量q的 比值 叫AB 两点的电势差,用UAB 表示。

三、电势 等势面(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2、.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等势面。

(1)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垂直且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2)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 不做功 。

二、典例分析(1).电势高低及电势能大小的比较方法例1 如图所示,P 、Q 是两个电荷量相等的异种电荷,在其电场中有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平行于P 、Q 的连线,b 在P 、Q 连线的中垂线上,ab=b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 .φa >φb >φc2、UAB= ABW q =φA -φB,(带符号算)1.电势: (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由电场本身决定,与q 无关) q EP =ϕB.φa>φc>φbC.Fa>Fb>FcD.Fb>Fa>Fc例2、如图所示,电场中有A、B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电势φA>φB,场强EA>EBB.电势φA>φB,场强EA<EBC.将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D.将负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时具有的电势能EpA>EpB归纳要点1.比较电势高低的几种方法(1)利用电场线比较: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2)利用电势差比较:要比较A、B两点电势的高低,可先判断出UAB 的正负,再由UAB=φA-φB比较φA、φB的大小。

若UAB>0,则φA>φB;若UAB<0,则φA<φB。

2.电势能大小的比较方法(1)根据电场力做功比较:不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就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就增加。

14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14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14电势能和电势教案电势能和电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电荷静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电场中带电粒子的电势能计算;了解电势的概念,掌握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场势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电场中带电粒子的电势能计算3.电势的概念及其与电场强度和电场势能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实验,观察带电体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电荷间是否有一种能量的转化和储存。

2.引入电势能的概念,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电势能这个概念,了解学生的预设知识。

二、讲授电势能(20分钟)1.概念解释:电势能: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改变而具有的能量。

2.电势能的计算方法:(1)当电荷在电场中作无限远距离移动时,电荷的电势能为零。

(2)当电荷从其中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时,电势能的变化量ΔE 等于电场力对电荷移动所做的功。

(3)电势能的计算公式:ΔE=qΔV,其中q为电荷量,ΔV为电势差。

三、实验观察电势能(25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场中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变化。

2.实验装置:带有刻度的木板、导线、电流表、电源等。

3.实验步骤:(1)将木板固定在平面上,并将其接地。

(2)将导线上的带电粒子放在木板上,并调整导线上的带电粒子的位置。

(3)用电流表测量带电粒子和导线之间的电压,得到电势差ΔV。

(4)根据公式ΔE=qΔV计算电势能的变化量ΔE。

4.实验结果和讨论:观察到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势能发生变化,说明电场中带电粒子的位置改变会导致电势能的变化。

四、讲授电势(15分钟)1.概念解释:电势:表示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2.电势的计算方法:(1)电场强度E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能获得的电势能。

(2)电势的计算公式:V=E×d,其中V为电势,E为电场强度,d为距离。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电势能和电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2. 掌握求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方法。

3. 能够用电势能和电势解释电场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求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方法的掌握。

3. 电势能和电势与电场现象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设备:电势计、电压源、串联电容器、余弦定理实验装置等。

3. 手绘电场示意图。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通过手绘电场示意图,向学生引入电场概念,并提问:“在电场中,电荷具有什么性质?电势能和电势分别与电荷的哪些性质有关?”激发学生思考。

2. 提出问题(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个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并提问:“在电场中,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是否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这个能量变化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电势能的概念。

3. 电势能的引入(15分钟)通过探究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电势能与电荷位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并带领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同时,向学生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电势能为正值还是负值?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电势能的正负与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有关。

4. 电势的引入(15分钟)通过展示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的变化情况,引入电势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并通过实验演示,教师用电势计测量不同位置处的电势值,并与学生讨论计算电势的方法和结果。

5. 电势能与电势关系的引导(10分钟)通过对比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公式,带领学生发现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

6. 课堂练习(15分钟)以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为例,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讲解电势能和电势在不同电场情况下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电势能和电势的物理意义,并展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电场现象,掌握了求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方法。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案课标核心素养要求 知道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了解电势能、电势的含义学习目标 1.知道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2.理解电势能、电势的概念,知道参考点的选取原则. 学习重点电势能、电势概念学习过程【阅读比较】【合作学习·难点探究】任务一、理解电势能概念 结论:1、:处在电场中的电荷也和处在重力场中的物体一样,具有势能,称为电势能,电势能通过电场力做功实行转化 拓展:2、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W AB =E p A -E p B 。

⎩⎪⎨⎪⎧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3、若求某点电势能,需规定零势能点,一般规定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或大地表面为零势能点,电势能具有相对性和系统性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就等于将电荷从A 点推到无限远处电场力所做的功:E p A =W A 无限远。

注意:电荷有正负,电势能比重力势能更复杂一些【例1】关于在电场中移动电荷与电势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增加 B .电荷沿电场力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增加 C .电荷逆电场力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增加 D .电荷沿垂直于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一定不变【例2】将带电荷量为6×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了3×10-5 J的功,再从B移到C,静电力做了1.2×10-5 J的功,则:(1)该电荷从A移到B,再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共改变了多少?(2)如果规定A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B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3)若规定B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A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任务二、理解电势的概念1、【阅读比较】2、总结:电场中每一点都有高度,叫做电势,是电场特征(1)定义式:φ=E pq,电势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无关(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势的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 ,(3).特点:相对性:电场中各点电势的大小,与所选取的零电势的位置有关,一般情况下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或大地为零电势位置。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与电荷、电势差的关系。

2. 掌握电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电势能的概念及其与电荷、电势差的关系。

2. 电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电势能与电势差的区别和联系。

2. 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或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引入实例,如静电力做功、电池等,引发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电势能?电势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二、电势能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电势能的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

2. 解释电势能与电荷、电势差的关系:电势能取决于电荷的大小和电势差的大小。

3. 举例说明电势能的计算方法:正电荷在电势高处具有较大的电势能,负电荷在电势低处具有较大的电势能。

三、电势的定义(10分钟)1. 介绍电势的定义: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2. 解释电势的计算方法:电势差除以电荷的大小。

3. 举例说明电势的计算方法:电势差等于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的比值。

四、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10分钟)1. 解释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是电势的积分,即电势能等于电势乘以电荷的大小。

2. 举例说明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荷的大小成正比。

五、应用实例(10分钟)1. 通过实例,如电池、电场中的电荷等,引导学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解决问题。

2. 提问:如何计算电池中的电势能?如何计算电场中的电势?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理解。

六、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10分钟)1. 介绍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增加。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电势能和电势教案第 1 篇一、教学名称:留意安全用电。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急。

2、通过辨析教学,了解安全运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加强自我爱护意识。

三、教学预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识一个。

四、教学过程:1、在老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4〕老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

它是我们的好伙伴,但这位电伙伴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认真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老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

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爱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

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遇到电,发生危急。

3、组织幼儿争论:〔1〕假如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2〕假如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当怎么办?〔绕过去〕4、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2〕老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爱护层。

假如将手伸进去,就会遇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急。

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伙伴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识,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识就要提高警惕,留意安全。

5、引导幼儿观测幼儿用书,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伙伴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使幼儿知道简约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爱护自己。

教学前给幼儿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爱好。

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运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电势能与电势》教学设计.doc

《电势能与电势》教学设计.doc

《电势能与电势》教学设计.doc电势能与电势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理解电场的重要操作。

本教学设计将介绍电势能与电势的基本定义、计算方法,以及这些概念的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电势能的计算方法。

5. 了解电势与电势能之间的关系。

6. 掌握将电势与电势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势能与电势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电纳米电池的工作原理。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深入了解电势能与电势。

四、教学过程电势能指在电场中电荷由某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所获得的能量。

电势能的单位是焦耳(J)。

电势能与点电荷、电场和电势差有关。

由于电势能的计算中包含了多个因素,因此,电势能的计算方法也相当复杂。

电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处的势能状态。

电势的单位是伏特(V)。

电势可以用点电荷和电场强度来计算。

在同一电场中,不同点的电势差相同,可以用电势差公式来计算。

电势能与电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电势发生变化时,电势能也会发生变化。

电势与电势能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用电势、电势能来描述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的工作状态。

五、教学效果评估3. 学生能够深入探究电势与电势能之间的关系,并对该关系有一定的见解。

4. 学生能够将电势与电势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解释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的工作状态等。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的方法比较丰富,包括了演讲、实验和讨论等多个方面。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电势能与电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和应用。

但是,对于口才不好的学生来说,演讲环节可能比较有难度。

因此,需要多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并在实验环节中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实验中,让他们学以致用。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2. 掌握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2. 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

2. 运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引起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电势能?什么是电势?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电势能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电势能的定义。

2. 解释电势能的含义,强调电势能是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 通过实例演示电势能的计算方法。

三、电势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电势的定义。

2. 解释电势的含义,强调电势是电场对单位正电荷所做的功。

3. 通过实例演示电势的计算方法。

四、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2. 解释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强调电势能等于电荷在电场中的位置乘以电势。

3. 通过实例演示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五、电势能和电势的应用(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电势能和电势的应用。

2. 解释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静电场中的电荷运动、电池等。

3. 通过实例演示电势能和电势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引起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兴趣。

通过PPT展示电势能和电势的定义,解释它们的概念和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它们的计算方法。

通过展示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

六、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2. 解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强调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增加。

1.4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1.4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教 学 活 动教学过程:(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2.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

从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结合课本图1。

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 在场强为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B 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 q 沿直线从A 到B(2) q 沿折线从A 到M 、再从M 到B(3) q 沿任意曲线线A 到B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 θ【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2.电势能(1)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2)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

写成式子为:PB PA E E W A B -= 注意: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

③.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 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④.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 具有的电势能E P 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 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 的。

即E P =W⑤.求电荷在电场中A 、B 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将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 点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电势能的计算公式。

3. 理解电势的概念和定义。

4. 掌握电势的计算公式。

5. 掌握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通过实验引入电势能的概念,让学生体会电势能的存在和变化。

2. 介绍电势能的定义:电势能是带电对象由于位置、形状或者电场的存在而具有的能量。

3. 讲解电势能的计算公式:电势能 U = qV,其中 U表示电势能,q表示电荷量,V表示电势。

4. 通过例题演示电势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

(二)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引入电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势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介绍电势的定义:电势是单位正电荷在某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3. 讲解电势的计算公式:电势 V = kQ/r,其中 V表示电势,k表示库仑常数,Q表示电荷量,r表示距离。

4. 通过例题演示电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公式的使用。

(三)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1. 引导学生思考电势与电势能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场中,两点A、B之间的电势能差等于单位正电荷从A点转移到B点时电势能的变化,即∆U = q∆V。

3. 通过例题演示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加深理解。

四、教学总结1. 总结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3.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练习1. 问题一: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 点,如果两点间的电势差为ΔV,那么电势能的变化量是多少?答案:ΔU = qΔV。

2. 问题二:一个电量为2μC的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5N,它的电势能是多少?答案:根据电势能的定义 U = qV,可得 V = U/q = (5/2)N/C。

电势能和电势的教学计划

电势能和电势的教学计划

电势能和电势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概念。

(2)学习使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从功和能量的角度来认识现象。

学习以能量的角度认识世界。

四.设计理念、思想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重力势能知识的复习,静电场与重力场的类比有助于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类比是人类研究、理解未知事物的一种有效而常用的方法。

如果借助于类比的方法,可以将陌生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相比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路,化难为易。

新课标教材在本章第四节电势能和电势中也首次提到“重力或引力存在的空间也称为重力场或引力场”将静电场与重力场类比有利于学生知识牵移,降低新学知识的难度。

也利于学生对场形成整体概念,学习知识的概括融合,有利于以后力学电学综合问题的解决。

重点是即要注意其相似之处,更要明白两者的区别。

相似之处是两者都是保守力场,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都与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和电势能可以类比。

区别对于静电场,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学们对电势和电势能的关系往往去对照高度与重力势能的关系,会出现电荷在高电势的地方电势能大的观点,而不是去分析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跟重物在重力场中的运动相似。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电势能和电势是电磁学中的基础概念,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学习电势能和电势的主要目标是了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从处于电势场中的电荷所受到的力量的计算方法。

本教案主要介绍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定义和计算公式,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场中电荷的行为和力学特性。

二、教学内容1.电势能的概念和定义电场中的电荷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当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其势能的改变量称为电势能。

电势能的定义式为:$E_p=q\varphi$,其中$q$表示电荷大小,$\varphi$表示电势差。

2.电势的概念和定义电场中,电荷长度为$d$的移动所带来的势能变化量称为电势差,电荷为空时常数$\frac{\Delta{E_p}}{\Delta{d}}$称为电势强度,简称电势。

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强度即为该点所带电荷单位的电势能。

电势的定义式为:$\varphi=\frac{\Delta E_p}{\Delta q}$3.计算电势强度和电势能的方法在电场中,将电势零点选定为无穷远处,则电势能的大小可以用电势的差值来计算。

电势强度是描述电场中各个位置电势的大小关系的物理量。

电势强度与电场强度是紧密相关的。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强度大,电势能也相应增大。

按照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势能和电势强度:电势能:$E_p=q\varphi$电势强度:$\varphi=\frac{kq}{r^2}$其中,$k$是Coulomb常数,$r$是电荷间的距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直接讲解、图示演示等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同时讲解电场的相关知识。

2.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演化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具体实际应用,掌握其中的计算方法和思路。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势能的概念及意义1.1 电势能的定义1.2 电势能的物理意义2. 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2.1 电势的定义2.2 电势的物理意义3. 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3.1 电势能与电势的相互转化3.2 电势能与电势的计算公式4.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4.1 电场力做功的定义4.2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5. 电势能的应用5.1 电势能的测量5.2 电势能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势能与电势的基本概念及物理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电势能的应用领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自然界中的静电现象,引发学生对电势能与电势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电势能的概念、电势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阐述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的转化。

4. 讨论:让学生探讨电势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如电力、通信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势能与电势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2.1 学生对电势能与电势概念的理解程度。

2.2 学生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的掌握情况。

2.3 学生对电势能在实际应用中运用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电势能与电势的物理意义及实际应用。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与电势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电势能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能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电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的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解决问题。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案例。

2. 准备相关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势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电势能的概念:介绍电势能的定义,解释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

3. 讲解电势能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电势能与电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a)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b)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电势能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c)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业,评价学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电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4. 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学中有关能量和势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结合示意图,讲解电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3. 讲解电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结合示意图,讲解电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4. 分析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5.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电势能和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静电场中的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理解,以及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基本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能否运用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和原理。

3. 评价内容: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定义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计算公式的掌握。

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第 1 篇活动目标:1、充分感知,观看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情愿参加探究活动,培育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重难点:知道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活动预备: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爱好。

⑴老师出示塑料小勺⑵老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老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伴侣协作协作。

2、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究,将小纸屑吸起来。

⑴老师提问,引发幼儿思索。

⑵请幼儿尝试操作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⑷老师小结。

老师:其实我们这个奇妙的魔术是由于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

摩擦的力气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3、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试验。

⑴老师出示记录表。

⑵老师交代留意事项。

老师:小魔术师们,我们讨论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讨论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⑶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⑷师幼沟通试验结果。

⑸老师再次试验。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4、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⑴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⑵老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许多物品因摩擦而互相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相互吸引产生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5、老师小结,结束活动。

老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如今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第 2 篇一、教学目标:1、培育幼儿对摩擦起电的爱好,了解关于静电的简洁学问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育幼儿观看力量和操作力量。

二、教学预备:幼儿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手帕;一个筐内装有剪刀、彩纸;每组放有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有机玻璃板〔用积木垫起来一点〕若干,电吹风一个,画纸一张。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其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电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电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3. 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4.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

5. 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应用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势能和电势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实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兴趣。

2. 讲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从电场力做功的角度理解电势能,分析影响电势能的因素。

3. 讲解电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介绍电势的定义,讲解电势的表示方法,如电势差、电势能等。

4. 探讨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电势能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5. 讲解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阐述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场力做功的本质。

6.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一实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8.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反馈。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电势能和电势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势能和电势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物理学年级/课程:高中物理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及其与电荷、电势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电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电势能的概念及其与电荷、电势的关系。

2. 电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电势能的计算及电势的求解。

2. 电势能与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电势能的概念及计算1. 导入:通过复习电荷的电势能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势能与电荷、电势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电势能的定义,电势能的计算公式,电势能与电荷、电势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电势能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题,巩固电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电势的定义及计算1. 导入:通过复习电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势的计算方法。

2. 讲解:电势的定义,电势的计算公式,电势与电荷、电势能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电势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题,巩固电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电势能与电势的应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电势能与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讲解:电势能与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如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题,巩固电势能与电势的应用。

第四课时:电势能与电势的综合练习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电势能与电势的综合应用。

2. 讲解:电势能与电势的综合应用实例,如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题,巩固电势能与电势的综合应用。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1. 导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 讲解: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电势能与电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创设问题情景1.复习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创设问题情景:在匀强电场中某电由静止释放一试探电荷,静电力将对试探电荷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呢?这种能又该如何量度呢?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认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依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思想,要研究问题情境中的能量转化,不妨先从研究电场力做功的问题,自然过渡到分析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呈现问题1:让试探电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A、B沿场强方向的距离为L),计算这几种情况下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沿电场线方向运动时,根据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W=F|AB|=qEL| ;沿与电场线有一定夹角的直线运动时,根据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W=F|AB|cosθ=qEL;沿任一曲线路径运动时,根据选取微元“化曲为直”的思想,求功的累加可得:W=W1+W2+W3+……=qEL |分析三种情况下的做功的数据结果,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得出初步结论:匀强电场中静电力做的功只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呈现问题2:让试探电荷q在非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请你尝试计算几种情况下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根据选取微元“化变为恒、化曲为直”的思想,通过分析计算,进一步得出:上述结论在非匀强电场中也是成立的。

呈现问题3:过去学过的哪种力做功也具有与电场力做功相似的特点?请你列举出它们的相似点。

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到根据这种相似性,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研究的方法来认识电场力做功问题,这就为我们研究开始提出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教师讲授:重力场中,被举高的物体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总有下落的趋势,而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多少跟路径无关,只跟初末位置有关,因此,我们说重力场中物体具有重力势能,那么,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总有沿电场力方向运动的趋势,而且电场力做功也跟路径无关,只跟初末位置有关,那么电场中电荷应该也具有一种势能,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就叫静电势能,简称电势能。

《电势能和电势》高中物理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高中物理教案

《电势能和电势》高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电势能的概念,知道电势能的表达式。

o掌握电势的定义和表达式,理解电势的物理意义。

o能够应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场问题。

2.过程与方法:o通过类比和逻辑推理,引导学生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o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探究电势能和电势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电场和电势相关知识的兴趣。

o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电势能和电势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场演示仪、电容器、绝缘体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电势能和电势的相关内容、实验演示视频、例题解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电场和电场力的相关知识,引出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o提问学生:“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那么电荷在电场中是否也具有势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讲解o电势能的概念: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势能称为电势能。

o电势能的表达式:Eₚ = qφ,其中Eₚ为电势能,q为电荷量,φ为电势。

o电势的定义:电势是电势能的标量表示,它等于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o电势的表达式:φ = Eₚ/q,其中φ为电势,Eₚ为电势能,q为电荷量。

3.实验探究o演示电场中的电荷移动和电场力做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电势能和电势的变化。

o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验证电势能和电势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4.课堂练习与讨论o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电势能和电势的知识进行计算和问题解决。

o讨论电势能和电势在电场中的应用,如电容器、静电场等。

5.课堂小结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在电场中的应用。

o提醒学生注意电势能和电势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布置作业o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一)创设问题情景1.复习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创设问题情景:在匀强电场中某电由静止释放一试探电荷,静电力将对试探电荷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呢?这种能又该如何量度呢?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认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依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思想,要研究问题情境中的能量转化,不妨先从研究电场力做功的问题,自然过渡到分析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呈现问题1:让试探电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A、B沿场强方向的距离为L),计算这几种情况下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沿电场线方向运动时,根据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W=F|AB|=qEL| ;沿与电场线有一定夹角的直线运动时,根据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W=F|AB|cosθ=qEL;沿任一曲线路径运动时,根据选取微元“化曲为直”的思想,求功的累加可得:W=W1+W2+W3+……=qEL |分析三种情况下的做功的数据结果,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得出初步结论:匀强电场中静电力做的功只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呈现问题2:让试探电荷q在非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请你尝试计算几种情况下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根据选取微元“化变为恒、化曲为直”的思想,通过分析计算,进一步得出:上述结论在非匀强电场中也是成立的。

呈现问题3:过去学过的哪种力做功也具有与电场力做功相似的特点?请你列举出它们的相似点。

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到根据这种相似性,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研究的方法来认识电场力做功问题,这就为我们研究开始提出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教师讲授:重力场中,被举高的物体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总有下落的趋势,而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多少跟路径无关,只跟初末位置有关,因此,我们说重力场中物体具有重力势能,那么,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总有沿电场力方向运动的趋势,而且电场力做功也跟路径无关,只跟初末位置有关,那么电场中电荷应该也具有一种势能,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就叫静电势能,简称电势能。

电势能用Ep表示。

就像重力势能是由物体和地球共有一样,电势能也是电荷和电场所共有。

呈现问题4:重力场中,重力做功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力势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那么,电场力做功过程中是否也有电势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呢?请分析开始提出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发言后总结出,开始提出的问题中,就是电势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

接着引导学生结合重力场类比定性分析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新知识的得出也可以通过已有获取。

呈现问题5: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有何定量关系呢?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场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他们总量保持不变。

故有W AB=E KB-E KA=E pA-E pB=-(E pB-E pA)=-△Ep呈现问题6:如下图,如何确定物体在A点的重力势能呢?通过类比,你认为如何确定试探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较恰当?学生发表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先确定零电势能位置,电势能才有确定的值。

根据功能关系可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具有的电势能的大小就等于将该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电场力所做的功。

即E pA=W A0也就是说,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所做的功。

最后,注意提醒学生两点,一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到的认识还需要经过实验的检验,当然前面的类比得到的认识已经经受住了实验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

二是进行类比的两个对象之间也可能存在本质的差异,因此,要注意他们的不同。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教材P19上面的讨论交流,认识到静电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的不同:任何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方向都是一样的,因此无论哪个物体,沿某一确定的路径移动时,重力做功的正负是一样的,电势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方向也是一样的,但由于不同种电荷在同一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不一样,因此在电场中沿着一条确定的路径移动正负电荷时,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是不一样的,电势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方向也是不一样的。

但W AB=E KB-E KA=E pA-E pB=-(E pB-E pA)=-△Ep这一关系是一样的。

因此,比较电荷在电场中两点所具有的电势能高低时,首先要弄清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和对应的电势能变化情况再进行判断。

以上设计通过对容的适度拓展,引导学生能通过自己对不同事例的分析,意识到对问题考虑的全面性,同时能正确认识到在分析问题时还应该思考问题的不同侧面,达到对问题的全面解决。

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发散能力,达到“以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的目的。

(三)小结课堂容重点是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以及所得到的电势能的知识。

(四)作业设计主要设计两方面的作业,一是体现类比研究重力场和静电场的问题,二是体现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关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比较电荷在电场中两点所具有的电势能大小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创设问题情境在静电场中移动电荷,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电荷与电场共有的电势能也会发生变化,这充分说明静电场具有能量。

那么,我们怎样来描述静电场的能的性质呢?(二)新课教学呈现问题1:因为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那么,能不能就用某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具有的电势能大小来反映电场中该点的能的性质呢?学生讨论后,认识到要反映该点的能的性质,意味着所选择的物理量应该只与场源电荷以及被研究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然而即使选择同一零电势能位置,在电场中同一点,放置不同的电荷,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也不同,跟电荷的电荷量和电性均有关系,也就是说,某一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并不能准确表征电场中该点的性质。

呈现问题2:那么在研究的问题情境中,既然电势能的值跟电荷本身电性和电荷量均有关,说明用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具有的电势能来表征电场中该点具有的能的性质是不恰当的,那么,类比表征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的建立,能不能构建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征呢,为消除试探电荷本身对问题的干扰你想到了什么?以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移动电荷为研究背景,分析电荷在A、B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做功情况和电势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讨论,学生发现,电荷在电场中某两点之间移动时,电荷的电势能的变化量与该电荷的电荷量的比值是一个不变量,这个不变量是不是只与场源电荷以及被研究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呢?它能够表征电场的能的性质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W AB/q=(E pA-E pB)/q= E pA/q-E pB/q在匀强电场中思考,E pA/q=W A0/q=qEl A0/q=El A0,可见E pA/q是一个只与电场本身因素有关的一个量,这个量只由电场本身性质和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而这个量又直接与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相关联,可见,这个量应该可以反映电场中不同位置的能的性质,这就是我们寻找的表征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于是定义电势φA=E pA/q,介绍电势的单位等。

随即说明:电场中在选定零电势能位置后,如果电荷位于该位置时,电势能为零,因此,该点的电势也为零,也就是说,电势能为零的位置也就是电势为零的位置。

而对于电场中一个确定的位置,如果选择不同的位置作为零电势能位置,则电荷在这一确定位置的电势能就具有不同的值,由电势的定义可知,这一确定位置的电势也具有不同的值。

画图分析:对确定的点A,当分别选取B和C为电势为零的位置,则A点的电势有不同的值。

这说明,确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势首先要确定电势为零的位置,也就是参考位置(或者电势能为零的位置)。

而选择好参考位置后,某点的电势值就是该点相对电势为零的位置的电势高低。

随即引导:在选定零电势能位置后,根据电势的定义式,可以变形得到φA=E pA/q=W A0/q,这就是说,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呈现问题3:请你分析在选择无穷远处为电势为零的位置,那么,正负点电荷电场中各点的电势的数值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后得出:由电势的定义知,若选择无穷远处为电势为零的位置,在正电荷电场中,各点电势均为正值,在负电荷电场中,各点电势均为负值。

呈现问题4:与重力场中移动物体类比,电势相当于一个什么量?(试图通过类比实现概念的同化)学生讨论得出,重力场中Ep/m=gh,其中h也是被研究位置相对选取的零高度位置间的相对高度,这个比值gh也是只与重力场本身强弱以及被研究点在重力场中的位置有关的量,反映的也是重力场中某点的能的性质。

接着讲解:由上推理可知,W AB/q=( E pA-E pB)/q= E pA/q-E pB/q=φA-φB,这就是表示电场中两个位置之间的电势之差,我们称之为电势差,记为U AB,于是有U AB=φA-φB=W AB/q呈现问题5:电势差U AB所能表征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呢?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电势差的物理意义:回到课前探究的问题看,在电场中A、B两点间移动电荷所做的功与被移动电荷的电荷量的比值同样与被移动电荷无关,是一个只跟电场本身以及两点间位置有关的量,而电场力做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电势能的转化,因此,电势差就应该是反映电场中两个位置间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呈现问题6:根据以上分析知道,我们定义电场中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U AB= W AB/q,若将同一电荷从B处移动到A处,计算得到的电势差与从A处移动到B处得到的电势差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得出:同一电荷受力方向确定,移动方向不同时,所做功的正负不同,因此由U AB= W AB/q计算得到的电势差也不同,而且有U AB=-U BA,又U AB=φA-φB,U BA=φB-φA,可见,电势差应该有正负,选择的初末位置不同,这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而这个正负正好说明初末位置间电势的相对高低。

即U AB>0,表示φA>φB,反之,则说明φA<φB。

接着讲授:定义电势差一方面能够反映电场中两个位置之间能的性质,也就是说,不管在确定的两点之间移动什么电荷,这两点间储存或释放电势能的性质是一定的,另一方面,对于一个确定的电荷在这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力做功的多少可以直接由W AB=q U AB得到,考虑正负电荷在电场中沿同一路径移动时,所受电场力方向不同,也就决定了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不同,而U AB自身有正负,为了方便,在计算在确定的初末位置两点之间移动电荷时,只需带上电荷的正负,就能区分做功的正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