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状元必备笔记_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初中化学题型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题型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28e30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9.png)
初中化学题型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趣味的学科。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类型的题目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深入理解化学原理都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常见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广大初中学生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它要求学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化学选择题主要考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在解答选择题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填空题填空题是要求学生在给定的空格中填写适当的内容,通常是一个词或一组词。
化学填空题主要考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概念的理解。
在解答填空题时,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填入正确的词语或概念,注意空格的数量和位置。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考试中比较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题型,要求学生通过列式、图式、文字等方式进行书面回答。
化学解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在解答题时,学生需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正确回答问题,列出步骤、方程式、结论等。
四、实验题实验题是化学考试中比较实践性和应用性的题型,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原理解答问题。
化学实验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理解,以及对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归纳能力。
在解答实验题时,学生需要结合实验原理,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五、计算题计算题是化学考试中需要进行数值计算的题型,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给出结果。
化学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解答计算题时,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运用计算公式,注意数据单位的转换和精确计算。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题和计算题。
在解答这些题型时,学生需要对化学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注重练习和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题型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a78ae34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0.png)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题型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学科。
九年级的化学主要涉及到离子和离子键、一些重要元素的周期表和化合价、化学方程式以及酸碱等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和常见的题型。
第一部分:离子和离子键离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常见的离子有氢离子(H+)、氢氧根离子(OH-)和氯离子(Cl-)等。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离子键来实现。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组成的。
在离子键中,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化合物。
在相关题目中,我们需要了解离子的电荷以及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第二部分:元素的周期表和化合价元素的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性质和元素周期性特点排列的一张表格。
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族的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化合价和元素周期规律。
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所具有的化学价值,常用来描述元素之间的化学结合方式。
常见的化合价有单价、二价和三价等。
在相关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元素的位置、族和周期规律,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第三部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右侧。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化学式、摩尔比和化学反应类型等。
在相关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所给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第四部分:酸碱酸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酸性和碱性的特性。
酸溶液的特点是酸味、酸腐蚀性和酸性导电性。
碱溶液的特点是苦味、碱腐蚀性和碱性导电性。
在酸碱中,酸和碱可以中和产生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在相关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酸碱的性质,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酸碱强度以及酸碱中和反应。
中考化学重点归纳笔记
![中考化学重点归纳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e5022f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8.png)
中考化学重点归纳笔记中考化学重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物质的溶解性(酸、碱、盐的溶解性)、常见化学物质检验、其他重要化学考点。
四种初三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学物质的溶解性1.盐的溶解性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2.碱的溶解性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
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化学物质的检验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和重要题型考
![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和重要题型考](https://img.taocdn.com/s3/m/8151088d8762caaedd33d4e0.png)
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和重要题型1、初中化学涉及的主要20种物质,常在选择、填空、推断和探究题中出现,熟记与这些物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四种单质(O2、H2、Fe、C)六种氧化物(H2O2、H2O、CO、CO2、CuO、Fe203)两种有机物(CH4、C2H5OH)两种酸(HCl、H2SO4),二种碱(NaOH、Ca(OH)2)四种盐(NaCl、Na2CO3、CaCO3、NaHCO3)2、根据俗名写化学式:纯碱、苏打(用途)_________烧碱、苛性钠、火碱(用途)_________ 熟石灰、消石灰(用途)_________生石灰(用途)________3、具有特殊颜色的物质:固体:Fe粉、CuO、C、MnO2、Fe3O4 (黑色); Cu、Fe203(红色);溶液颜色:蓝色CuSO4(有Cu2+);浅绿色FeCl2、FeSO4(有Fe2+);黄色FeCl3、Fe2(SO4)3(有Fe3+);沉淀颜色:白色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蓝色沉淀:Cu(OH)2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宏观上是否生成新物质。
微观上分子种类是否发生改变。
2、常见的物理变化:物体的变形破碎、物质的三态转化等。
3、常见的化学变化:物质燃烧、金属生锈、食物腐烂等。
下列变化同属于一类的一组为()A汽油燃烧电灯发光食物腐烂钢铁生锈B蒸馏吸附潮解乳化C干冰升华酒精挥发塑料降解石蜡熔化D工业制氧制生石灰锅炉爆炸石油炼制二、水的组成、净化、污染1、电解水:父亲养羊(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2:1 质量比8:1 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浮渣)和软水(泡沫)。
生活中用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
3、净化: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4、水的污染:工业、农业、生活三个方面。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
B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题型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题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70f9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9.png)
初中化学题型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作为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的主要题型和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 一、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包括概念理解、原理应用、数据分析等方面。
1. 概念识别:要求学生识别和区分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等基本概念。
2. 化学语言:涉及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
3. 基本计算:包括摩尔概念、溶液浓度计算等。
4. 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理解。
# 二、填空题填空题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记忆和理解,能够准确填写相关信息。
1. 定义复述:如对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化学概念的定义。
2. 过程描述: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 结果预测:根据已知条件预测实验结果或化学反应的产物。
# 三、解答题解答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详细解答。
1. 原理解释:解释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如金属的腐蚀、物质的溶解性等。
2.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个化学原理或解答某个问题。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 四、实验题实验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1. 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步骤的掌握。
2. 现象观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分析数据。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或推翻假设,并进行解释。
# 五、应用题应用题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1. 生活实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跨学科问题:结合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
3. 社会问题:探讨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六、综合题综合题是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全面考查,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各个知识点。
中考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及中考化学易错点大全.doc
![中考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及中考化学易错点大全.doc](https://img.taocdn.com/s3/m/e1b7bf16551810a6f42486b3.png)
中考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及中考化学易错点大全【典型例题】[例题1]用一种试剂鉴别NaCI、NH4NO3、、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解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常用反应现象的对比度加以鉴别,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出这种试剂来鉴别,学生往往在寻找这一种试剂时无规律地想以一种物质来试试看,这样做无法提高解题速度,也提高不了能力。
现介绍一种寻找鉴别试剂的方法——特效离子法。
从上面解题思路的图示法中,不难找出鉴别四种物质的试剂应选择。
特效离子法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乱碰乱找,是一种试剂鉴别几种不同物质实用的快速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题2]某白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和白色固体C,若将白色固体C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将溶液D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气体B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
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这是一道推断题此题可将文字叙述内容列出链条”更有利于思路分析。
在链条”分析时,有正推断”和逆推断”应抓特征、找突破口。
现分五步分析此题。
(1)常见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应首先考虑BaS04 和AgCI。
确定E是BaS04。
(2)由生成物BaS04逆推导反应物D中必含Ba2+,阴离子再逆推导HCI得出D中含CI -,因此可确定D是BaCI2。
(3)由于生成物D是BaCI2,可逆推导C中含Ba2 +,可能是BaO 或。
(4)由气体B加入石灰水,可确定F是CaCO3,逆推导确定B是C02。
(5)由A的分解产物中,B为C02,排除C为,确定C是BaO,逆推反应A是BaC03。
此题答案: A —BaC03 ; B—C02 ; C—Ba0; D —BaCI2 ;E —BaS04; F—CaC03。
[例题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
C为一种黑色粉末,D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
中考化学常考题型
![中考化学常考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d50441c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6c.png)
中考化学常考题型
中考化学常考题型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中考化学题型及其特点:
1. 选择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通常给出一组选项,学生需要根据题干信息选出正确答案。
这类题目多为独立的题目,每题的内容和难度相对较为简单。
2. 填空题:主要考察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题目一般给出一些条件和问题,学生需要填写答案,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数字或一个简短的句子。
3. 简答题:主要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问题通常比较开放,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解释或比较。
学生需要给出清晰、连贯的回答,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解释或判断。
此外,中考化学还可能包括实验题,学生需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步骤或数据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考察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考化学试题内容通常基于初中阶段的化学课本知识,但会强调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因此,学生在备考中应重点复习基础知识,并学会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和综合应用。
知识总结:初中中考化学常见的题型总结(大全)
![知识总结:初中中考化学常见的题型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3067ed751e79b89680226ba.png)
初中中考化学常见的题型总结大全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初中化学必考题型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必考题型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81a6a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9.png)
初中化学必考题型总结归纳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验操作的训练,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在化学考试中,有一些题型是必考的,下面我将对初中化学必考题型进行总结归纳。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也是必考题型之一。
在选择题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的理解能力。
在回答选择题时,学生应注意通读全题,理解题目所问,排除干扰项,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填空题填空题是化学考试中另一个常见的题型,也是必考题型之一。
在填空题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提问,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答案。
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
在回答填空题时,学生应注意审题,理解提问的意思,通过归纳总结等方法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实验题实验题是化学考试中比较重要的题型之一,通过实验题,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回答实验题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步骤和所给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回答相应的问题。
四、计算题计算题是化学考试中较有难度的一种题型,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回答计算题时,学生应注意查找题目所给的数据和计算公式,正确进行数据的代入和计算,最后算出正确的结果。
五、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考试中较为综合和开放性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全面、正确、清晰的回答。
在回答解答题时,学生应注意理清思路,明确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必考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和解答题。
通过对这些题型的学习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化学考试,提高自己在化学学科上的成绩。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e618f1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7.png)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3. 元素与周期表- 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的集合。
- 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转化。
5.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6.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7. 能量与化学-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二、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 氧气:支持燃烧。
- 氢气:可燃性。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
2. 酸碱盐- 酸的性质:呈酸性的溶液,能与碱中和。
- 碱的性质:呈碱性的溶液,能与酸中和。
- 盐的性质: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4.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延展性、金属光泽。
- 非金属的通性:不导电、不耐高温。
5. 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常见化学实验- 溶液的配制- 酸碱滴定- 物质的提取和分离3. 实验室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安全标识和危险性。
- 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 学会处理紧急情况,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四、计算与数据分析1.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的引入和计算。
- 质量、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化学反应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初中化学题型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题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ec22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1.png)
初中化学题型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和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2. 物质的分类及性质3.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4.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字义和基本概念5. 基本的物质的量的概念6. 原子、元素、分子和化合物的概念7. 原子的结构及元素的周期表8.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物质的结构及性质1. 原子结构2. 元素的周期律3. 化合物和分子的性质4. 物质的凝聚状态和性质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2. 元素的周期律3. 化合物和分子的性质4. 物质的凝聚状态和性质四、化学物质的能量转化1. 物质的能量和热力学定律2. 化学反应的速度和化学平衡3. 化学平衡及其应用4. 化合物形成和分解的能量变化5. 化学反应热力学过程五、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1. 物质的常用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条件2. 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3. 化学平衡和动态平衡4. 化学平衡的作用和应用5. 化合物的形成和分解的能量变化6.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六、酸碱盐的基本概念1. 酸碱的性质和定义2.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条件3. 盐及其性质4. 强酸和强碱的性质和应用5. 酸碱盐中和反应的性质和条件七、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 金属的性质和化合物2. 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3. 金属反应的特点和条件4. 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化合反应八、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 非金属的性质和化合物2. 非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3. 非金属反应的特点和条件4. 非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化合反应九、有机物质及其化学变化1. 有机物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有机物质的命名和化学式3. 有机物质的化学反应类型和条件4. 有机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应用十、化学技术及其应用1. 化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化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3. 化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4. 化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初中化学是关于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能量的科学。
通过学习化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周期性规律,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大题题型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大题题型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2beb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5.png)
初中化学大题题型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大题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1. 填空题填空题是化学试卷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通常分为单选填空和多选填空两种。
解答填空题需要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并且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和限制。
例如:(1)在常温下,硫磺属于_ _ _ _ _ _ 元素。
(2)酒精分子式为_ _ _ _ _ _。
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知道硫磺是属于非金属元素,因此第一个空应填“非金属”。
而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因此第二个空应填“C2H5OH”。
2. 选择题选择题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常见题型。
解答选择题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物质变化的是_ _ _ _ _。
A. 冰糕融化成水B. 纸张燃烧后变成灰烬C. 橙汁变酸后变色D. 饭菜变质发霉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知道物质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改变,而选项A中冰糕融化只是物态变化,所以答案选A。
3. 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试卷中较为具有挑战性的题型。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解题技巧,理清思路,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例如:(1)化学方程式H2 + O2 → H2O表示了什么化学反应?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道H2和O2是氢气和氧气,H2O是水,所以该方程式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
4. 应用题应用题常常结合实际问题,考察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应用能力。
解答应用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知识点和概念,并进行推理和论证。
例如:(1)电解水生成的气体,可以用下面哪种试剂来鉴别?(A)氯化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D)氨水溶液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知道电解水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而只有A选项中的氯化钠溶液能鉴别氯气,所以答案选A。
初中化学常考题型总结
![初中化学常考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ef96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b.png)
初中化学常考题型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常考题型,以提高化学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总结初中化学常考题型,并提供相应的解答方法。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选择题类型:1. 物质的性质选择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性质。
解答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例如:下列物质中哪个是无色透明液体?A. 水B. 纯净水C. 酒精D. 汽油正确答案是:C. 酒精2. 物质的变化选择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产物的确定。
学生需要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条件判断产物的性质。
例如: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什么?A. CO2B. H2OC. COD. H2正确答案是:A. CO23. 元素周期表选择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掌握,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下列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是:A. 氧B. 氮C. 碳D. 氢正确答案是:D. 氢二、填空题填空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提示填写正确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填空题类型:1. 公式填空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中的反应条件,填写正确的化学式。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____。
答案:水2. 实验步骤填空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化学实验步骤的填写。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材料和操作顺序,填写正确的步骤。
例如:制备盐酸氢钠的实验步骤是:(1) 将________溶解在________中。
(2) 过滤得到________溶液。
答案:(1) 盐酸 (2) 水 (3) 盐酸溶液三、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考试中较为复杂的题目类型,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化学知识,并进行推理、分析和综合运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解答题类型:1. 反应物和产物求解答题该类型的题目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关系。
中考化学状元学霸笔记
![中考化学状元学霸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f2010d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1.png)
中考化学状元学霸笔记一、化学面试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它有关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其中,物质包括它们的原子、分子或者价状态,因此,化学既涉及构建原子的物理学方面,也涉及元素之间或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2、什么是两性离子?两性离子是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离子,也被称为双价离子,它们会在溶液中形成盐晶体。
两性离子可以是元素形成的离子,或是分子通过拆分或结合过程形成的离子。
3、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哪几类?常见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挥发性化学反应、放热反应等。
二、化学基础1、哪几种离子可以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阴离子(即负离子)和阳离子(即正离子)可以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通常情况下,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从而使离子在水中不可溶解。
2、氧化还原反应是指什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在电荷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转移,从而使反应物由氧化物形式转变为还原物形式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还原物氧化,还原剂被氧化物还原。
3、生活中哪几种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1)碳酸钠(Na2CO3):由碳酸根离子(CO32-)和钠离子(Na+)构成;2)硫酸钠(Na2SO4):由硫酸根离子(SO42-)和钠离子(Na+)构成;3)乙醇(C2H5OH):由乙醛离子(C2H5O-)和氢离子(H+)构成;4)氯化钠(NaCl):由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构成;5)哌嗪(C6H12N2):由哌嗪离子(C6H12N2+)和阴离子构成(-)。
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能的概念及其变化的学科,它把温度、热能和动能作为关键参数探讨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
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定温定容性质定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热力学第三定律。
2、定温定容性质定式是什么?定温定容性质定式是一条用来描述定温下具有定容特性的物质性质变化的定律,也被称为是Clauius-Clapeyron定律,又称Gibbs定律。
精编初三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和重要题型汇总
![精编初三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和重要题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81801fc28ea81c758f578c3.png)
铜;⑥一氧化碳。其溶液 pH 小于 7 的是
(
)
A.⑤⑥
B.①④
C.②③
D.③⑥
考点 6、有机高分子材料
重点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判断
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它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材料,如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另一类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间没有距离
考点 9、化合价计算
重点是: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要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练习)9-1.下列各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
)
A. N2
HNO3
B. NO2 N2O
C. NaNO3 NaNO2
熟悉实验操作要领。
(练习)4-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4-2.下列学生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4-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5、溶液 PH 值判断
重点是:溶液酸碱度判断、PH 大小与溶液酸碱性强弱大小比较等 (练习)5-1.分别把下列物质加入水中:①氧化钾;②三氧化硫;③二氧化碳;④氧化钙;⑤氧化
D. NH3 NH4Cl
9-2.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白钨矿是冶炼金属钨的常用原料,其主要成分是钨
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6
B.+4
初三化学顶尖学霸最全的笔记总结太到位了
![初三化学顶尖学霸最全的笔记总结太到位了](https://img.taocdn.com/s3/m/ac94d03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5.png)
初三化学顶尖学霸最全的笔记总结太到位了初三化学笔记重点化学反应: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初三化学最全学霸笔记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MnO2=△=2KCl+3O2↑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1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1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19、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20、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初三化学学霸总结笔记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中考状元化学笔记: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化学高分很简单
![中考状元化学笔记: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化学高分很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952d997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75.png)
中考状元化学笔记: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化学高分很简单常常有家长说孩子的化学成绩非常差,每次考试都只能考个二三十分,家长感叹“初中化学真的很难吗?”其实,初中化学并不难,主要是为高中及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同学们要想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
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二、常复习,多记忆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
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练习等。
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
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
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
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祝学习进步!而以下是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孩子考试一定用的着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点知识速记提分笔记
![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点知识速记提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e18f256a8956bec0975e3f3.png)
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点知识速记提分笔记1、初中化学用语总结2、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3、初三化学方程式按元素归类总结4、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初中化学用语总结一、单质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1)金属单质,如:Na 钠Cu 铜Mg 镁Zn 锌Al 铝Ag 银K 钾Ba 钡Ca 钙Pt 铂Mn 锰Hg 汞Fe 铁Au 金……(2)非金属固体:C 碳S 硫P 磷(3)稀有气体:He 氦气Ne 氖气Ar 氩气H2氢气N2氮气O2 氧气O3臭氧Cl2氯气(一)、化合反应:“多变一”1、氯化氢和氨气反应:氯化铵氨气氯化氢−→−+ Cl NH NH HCl 43===+ 2、红磷燃烧: 五氧化二磷氧气磷点燃−−→−+ 522O P 2O 5P 4点燃+ 3、硫的燃烧: 二氧化硫氧气硫点燃−−→−+ 22SO O S 点燃+ 4、铁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点燃氧气铁−−→−+ 432O e F O 2e F 3点燃+5、镁的燃烧: 氧化镁氧气镁点燃−−→−+ O Mg 2O 2Mg 2点燃+ 6、铝的燃烧: 氧化铝氧气铝点燃−−→−+ 322O Al 2O 34Al 点燃+7、铜在空气中加热:氧化铜氧气铜加热−−→−+ O Cu 2O Cu 22△+8、氢气的燃烧: 水氧气氢气点燃−−→−+ O H 2O 2H 222点燃+ 9、木炭燃烧: 二氧化碳氧气碳点燃−−→−+ 22CO O C 点燃+ 10、碳在不足量氧气中燃烧:一氧化碳氧气碳点燃−−→−+ CO 2O C 22点燃+ 11、一氧化碳的燃烧: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点燃−−→−+ 22CO 2O CO 2点燃+ 12、二氧化碳溶于水:碳酸水二氧化碳→+ 13、生石灰遇水反应:氢氧化钙水氧化钙→+(二)、分解反应:“一变多”1、氧化汞加热分解: 氧气汞氧化汞加热+−−→− ↑+2O Hg 2Og H 2△2、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氧气水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22O Mn 22O O H 2O 2H 2 3、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氧气二氧化锰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4、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5、电解水: 氢气氧气水通电+−−→− ↑+↑222O H 2O 2H 通电6、碳酸分解: 二氧化碳水碳酸+→7、碱式碳酸铜(孔雀石)热分解:水二氧化碳氧化铜碱式碳酸铜加热++−−→−8、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氧气铝氧化铝通电+−−→− ↑+232O 3Al 4O l A 2通电9、碳酸钙高温分解: 二氧化碳氧化钙碳酸钙高温+−−→− ↑+23CO O a C aCO C 高温(三)、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 — 化合物+单质 A+BC — AC+B ” 1、 氢气还原氧化铜:铜水氧化铜氢气加热+−−→−+ 2、 碳还原氧化铜:铜二氧化碳氧化铜碳高温+−−→−+ 金属活动顺序:3、 镁与稀盐酸反应:氢气氯化镁盐酸镁+→+4、 铝与稀盐酸反应:氢气氯化铝盐酸铝+→+5、 锌与稀盐酸反应:氢气氯化锌盐酸锌+→+6、 铁与稀盐酸反应:氢气氯化亚铁盐酸铁+→+7、 镁与稀硫酸反应:氢气硫酸镁稀硫酸镁+→+8、 锌与稀硫酸反应:氢气硫酸锌稀硫酸锌+→+9、 铝与稀硫酸反应:氢气硫酸铝稀硫酸铝+→+ 10、铁与稀硫酸反应:氢气硫酸亚铁稀硫酸铁+→+ 11、铝与硫酸铜反应:铜硫酸铝硫酸铜铝+→+ 12、铁与硫酸铜反应:铜硫酸亚铁硫酸铜铁+→+ 13、铁与氯化铜反应:铜氯化亚铁氯化铜铁+→+(四)、复分解反应:1、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氯化银硝酸钾硝酸银氯化钾+→+2、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氯化银硝酸硝酸银盐酸+→+3、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水硫酸铜硫酸氧化铜+→+4、氧化镁与硫酸反应:水硫酸镁硫酸氧化镁+→+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水氯化铁盐酸氧化铁+→+6、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水氯化钠氢氧化钠盐酸+→+7、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水硫酸钠氢氧化钠硫酸+→+8、硝酸与氢氧化铜反应:水硝酸铜氢氧化铜硝酸+→+9、氯化钡与硫酸反应:水硫酸钡硫酸氯化钡+→+ 9、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氯化钠碳酸钡碳酸钠氯化钡+→+10、氢氧化钠硫酸铜反应: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钠+→+11、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氯化钙氢氧化铁氯化铁氢氧化钙+→+(五)、其他反应: 1、汽车尾气催化转换: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铂、钯22dP t P N CO 2NO2CO 2++,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碳酸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3、大理石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水氯化钙盐酸碳酸钙++→+4、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水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点燃+−→−+O H 2CO O 2CH 2224++点燃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二氧化碳铁一氧化碳氧化铁高温+−−→−+ 232CO 32Fe COO e F ++高温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铜一氧化碳氧化铜加热+−−→−+ 2CO u C COCuO ++加热10、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混合:氨气水碳酸钙氢氧化钙碳酸氢铵++→+11、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氨气水硫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铵△++−→−+(NH 4)2SO 4+2NaOH Na 2SO 4+ H 2O + NH 3·H 2O7、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的反应:水二氧化碳氧气葡萄糖酶+−→−+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⑴ 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中考化学状元笔记及知识点集
![中考化学状元笔记及知识点集](https://img.taocdn.com/s3/m/6c7ceef93169a4517723a3f3.png)
序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为什学化学?三、怎样学化学?:重视化学用语、化学实验、联系实际、预习复习实验、认真完成作业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化学反应的现象: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吸热,放热)4.化学反应的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5.两种变化的区别:看起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6.两种变化的关联: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符号用语: C H O N Cl S PF Cl Br IHe Ne Ar Si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Wu Mn Ba科学家的贡献:(1)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提出物质是由原子核分子组成(原子分子论)(2)门捷洛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3)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4)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5)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6)纳米:是长度单位,现代高科技。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变化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溶解性)化合价用语:K Na H Ag 正一价FCl Br I 负一价CaZn Ba Mg 正二价通常氧是负二价三铝、四硅、五价磷2,3 铁;2,4 碳;-2,4,6 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实验探究的环节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试验5.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6.表达与交流7.反思与评价二、探究实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学习化学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注意:常见化学仪器的介绍见书第150 页药品的区拥挤说明见书第152 页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中考化学考前回归必备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中考化学考前回归必备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f9d88cfc4ffe473268ab23.png)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2011-05-24 17:08好东西,转走了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1.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
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
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特征离子关系图(3)物质鉴别的原则①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
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①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一种试剂的鉴别A.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不同试剂的鉴别A.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物质的鉴定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SO42-)。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NH4)2SO4。
5.推断题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
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
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CO32-。
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OH-。
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
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
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
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典型例题】[例1]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NH4NO3、(NH4)2SO4、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解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常用反应现象的对比度加以鉴别,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出这种试剂来鉴别,学生往往在寻找这一种试剂时无规律地想以一种物质来试试看,这样做无法提高解题速度,也提高不了能力。
现介绍一种寻找鉴别试剂的方法——特效离子法。
从上面解题思路的图示法中,不难找出鉴别四种物质的试剂应选择Ba(OH)2。
特效离子法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乱碰乱找,是一种试剂鉴别几种不同物质实用的快速方法。
[例2]某白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和白色固体C,若将白色固体C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将溶液D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气体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
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这是一道推断题此题可将文字叙述内容列出“链条”更有利于思路分析。
在“链条”分析时,有“正推断”和“逆推断”。
应抓特征、找突破口。
此题答案A—BaCO3;B—CO2;C—BaO;D—BaCl2;E—BaSO4;F—CaCO3[例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
C为一种黑色粉末,D 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
则A为;D可能为。
(2)若G为蓝色沉淀,H为难溶性盐,则I为。
(3)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I可能为;F可能为。
答(1)A为Cu;D可能为H2或CO。
(2)I为H2SO4。
(3)I可能为HCl或H2SO4,F可能为AgNO3或BaCl2。
[例4] 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
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
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KOH、K2SO4、AgNO3、Ba(NO3)2、KCl、HNO3。
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进行污水检测,结果如下表。
试剂现象车间石蕊试液氯化钡溶液甲蓝色白色沉淀乙紫色无明显现象丙红色白色沉淀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和。
为变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
请回答沉淀A是,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
答(1)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硝酸银。
(2)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HNO3和AgNO3。
沉淀A为BaSO4,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KNO3。
[例5]在一定条件下,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盛有等质量分数等体积稀盐酸的烧杯,天平成平衡状态,当加入下列各物质反应后,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是(D)A.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Al,金属Mg完全溶解,金属Al有剩余B.分别加入等质量的Al、Zn,两种金属完全溶解C.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2CO3和CaCO3,盐酸有剩余D.分别加入24.75g Al和24g Mg ,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例6]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析出的少量金属为。
答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2+、Ag+和Cu2+,析出的少量金属为Ag 。
[例7](1)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
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弱酸(H2O2),消耗了OH-,而使红色褪去。
乙同学认为H2O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失。
试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
解析依题意可知甲——H2O2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酚酞未被消耗。
乙——H2O2氧化酚酞,NaOH未消耗。
只需通过实验验证,酚酞和NaOH哪一种物质存在即可。
设计方案有二种其一——取溶液少量继续加NaOH,看溶液是否变红,若变红证明酚酞尚存则甲正确,否则乙正确。
其二——取溶液少量滴加酚酞,若溶液变红,证明NaOH尚存,则乙正确,否则甲正确。
[例8]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答案将盛有醋酸晶体的试剂瓶置于热水(温度高于室温)中,待醋酸熔化后将醋酸从瓶口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