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语文02附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语文02附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押题卷(2)【新课标II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皮影戏传承要走学院派路子李姝昱皮影戏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不仅剧情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在造型、布景、唱腔、配乐、表演等很多方面也都有门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堪称精妙。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老百姓普遍有欣赏皮影戏的习惯和爱好。

路宝刚回忆,当年父辈唱得最多的是《樊梨花》,夏天的夜晚,一家人在院子里拉起电灯,饶有兴味地聊天、说戏,吸引了左邻右舍的观众。

几十年来,《樊梨花》成了他的一种特殊情结,寄予了对父辈的深切怀念和对皮影的执着坚守。

然而,尽管业界一直在努力,皮影戏这门古朴的民间艺术在娱乐方式逐渐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网络时代,还是不可避免地面临传承危机。

振兴皮影戏的当务之急、长久之计关键在以下两大方面:首先是人才建设。

一直以来,皮影人才培养大多采取随团形式:新人进入剧团后,才开始近距离地接触皮影,从零起步慢慢学习、上手,主要学到的是实践技能,将来可能成为技艺娴熟的匠人,但不太容易在文化层次、综合素养上也实现必要的突破。

“皮影戏是民间艺术,但从业人员绝不能只满足于做民间艺术家,而应该把自身定位为艺术家。

”路宝刚建议,今后应当走学院派的路子。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戏曲学院、艺术学校,设立专门的皮影专业,对学生进行工艺美术、乐理知识、戏曲理论、表演技巧、文学素养、文化内涵等的系统教育和全面把关。

经过几年的科班培养、刻苦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将来改行的可能性也会小很多。

如是,有利于人才的优化和聚拢。

且随着人才队伍壮大、质量提升,皮影戏就慢慢积累起了创作精品为自己代言的深厚实力,进而从观众中、各行业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踊跃加入。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卷语文(一)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书法:使命与路径叶培贵书法,在当代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特殊的书法现象,大家其实都不陌生,但仍可略举数端。

先说“反面的”、“消极的”特殊现象。

第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后,费尽心力才于1981年在文联下属协会中获得一席之地;第二个是,在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中,过去是三级,现在是二级,但是却都隶属于“美术学”(过去是二级,现在是一级);第三个是,全国各地都有“美术馆”,国家级的、省部级的、地市级的、县市级的,不胜枚举,可“书法馆”却几乎没有。

再看“正面的”、“积极的”特殊现象:第一个是,“书法热”持续30多年,至今没有衰退之象,可见书法有普遍的群众基础;第二个是,书法几乎是所有艺术门类中受西方观念冲击最少的;第三个是,借助现代技术,古代精美的字迹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书法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随处可见。

这相反的两类现象,共同出现在书法身上,耐人寻味。

就其消极一面而言,这些现象折射出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曲折历程,之所以会出现,最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书法作为艺术的“身份危机”。

而这种危机,是在与西方文化体系的比对下才发生的。

由此,也使得书法在整个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总是逍遥地处于局外,没有做过多少贡献。

而就其积极一面而言,中国文化的各个门类,在以西方文化体系为参照的现代化进程中,多多少少都发生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在改革开放前的书法身上,基本上没有出现。

这使得书法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其复兴历程时,几乎是从原汁原味的传统中起步的。

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诸领域,主要是以西方学术为参照而形成自身发展历程的。

由于东西方文化本身的差异,西方学术的过于强势,多多少少给原本的中国学术带来了困扰。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 (新课标Ⅰ卷)语文02(解析版) 含解析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 (新课标Ⅰ卷)语文02(解析版) 含解析

2016年高考押题卷(2)【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自由平等是早期人类的基本利益,即物质财富的占有。

平等表现为个体在群体生活中均等地占有财富,而自由更多体现在个体可以合理地占有属于自己的财富。

现在法治社会里,平等主要是公共事务的处理原则,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的原则。

平等主要出现在公共领域,而自由主要出现在私人领域.自由和平等一起构成了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自由与平等所受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

当然这与东方文明是大陆农业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商业文明有很大的关系!东方大陆农业文明以中华文明为代表,农业是东方人物质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方式.在大陆农业社会,个人的力量在面对大自然时是非常渺小的,作为个体的人要生存就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在集体中生活平等就自然成为人们的第一追求目标!因此家庭、宗族就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保障,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元。

而这种家庭至上的观念一旦上升为人生哲学就是集体主义.因此崇尚集体主义,蔑视个人主义,重义轻利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崇尚奉献,蔑视索取也随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阿诺斯所言,在中国这个儒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的工具,最终导致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

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的岛屿文化,发源于克里特岛.这个岛处在欧洲、亚洲、非洲的中间。

据说岛上的居民最初还是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岛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Ⅲ卷)语文附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Ⅲ卷)语文附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余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历史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卷

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卷

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016年普通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 (浙江卷)语文0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 (浙江卷)语文0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押题卷(3)【浙江卷】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劈.(pī)叉腼腆.(tiǎn)强迫症.(zhèng)摩肩接踵.(zhǒng)B.妍媸.(chī)翘.(qiáo)望荨.(xún)麻疹虚与委.(wěi)蛇C.及笄.(jī)荫.(yīn)凉散.(sàn )热器拾.(shè)级而上D.洗濯.(zhuó)狩.(shòu)猎抹.(mā)桌子旋.(xuàn)用旋买【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者”,这种旁观他人多次“试错”、待成功后再蜂涌而上的低风险思路,与中华文化中“趋利避害”的文化基因有着深刻联系。

B.在为这些“三无科学家”鼓掌之余,切勿让口水伤及无辜,让一大群同样在科学领域兢兢业业从事着研究、同样功勋卓著且获得院士头衔的科学家们“躺枪”。

C.长久地登高远望,凝视渺远的秋天的云空,渐渐会感到天地寥阔,宇宙苍茫,会使人心灵博大,胸怀畅达。

D.全国道德模范之所以能在生死悠关之时、义利交战之际作出正确选择,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日常的涵养。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蜂涌而上”改为“蜂拥而上”;C.“寥阔”改为“寥廓””;D.“生死悠关”改为“生死攸关”。

答题技巧:A.音辨法。

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B.形辨法。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C.义辨法。

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D.结构辨析法。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2016届高三语文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2016届高三语文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2016届高三语文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押题试卷及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6届模拟押题语文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方睡狮”考辨智效民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

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没想到后来读《江穰卿笔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

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

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

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

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

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

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及人的安全。

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

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对此,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

另外,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

2016年高考语文原创押题预测卷01(山东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高考语文原创押题预测卷01(山东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高考押题卷(1)【山东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答案】D(3分)【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答案】D(3分)【解析】试题分析:“折服”指信服,心服,使人从心里屈服或服从;“倾倒”有使人倾心、爱慕之意,结合语境,应用“倾倒”。

“逐渐”指渐渐;“逐步”指一步一步地,文中应用“逐渐”。

“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关注”指关心重视,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用实际行动去或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用“关注”更合意境。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答案】C(3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等。

本题由上文“然而”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应与上文构成转折,再结合下文来看,下文写了人们由不重视对牡丹的研究到重视对牡丹的研究,弄清楚了牡丹的“家世”,但却发现野生牡丹已濒于灭绝,由此可判断出需要排序的句子应先说牡丹的“身世”,再说牡丹的“委屈和殇痛”,据此可排除AD,B项中⑤③不衔接,可排除。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答案】A(3分)【解析】试题分析:A“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使用正确。

B无声无臭:比喻没有名声,默默无闻,或不产生影响。

此处望文生义。

C.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

2016年高考语文原创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高考语文原创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高考押题卷(3)【江苏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答案】D(3分)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答案】B(3分)【解析】试题分析:解决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题中,A项成分残缺,“学习成果”后加“的评价系统”;C 项错误在“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一语句式杂糅,糅合了“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洗净较为安全”两种句式;D项错误在于不合逻辑,表“未然”的“将”不能和表“已然”的“了”混在一起。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答案】B(3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将诗句意思读懂,正确揣摩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题中,B项表达的是对身世的感慨,作者意思是说,他在观赏赤壁时,感到生命短促,人生无常,因而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其余ACD三项,表达的都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答案】D(3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句正确排序的能力,答题时应该先理解文段大致意思,仔细观察横线处上下文,分析题中供排序的几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联。

题中,文段整体讲的是“万物的寿命”问题,比较供排列的六句话,可发现都是在讲“万物”中的“树”,因此可判定应该将③排在首位,于是排除BC两项。

再比较AD,可发现虽然①和⑤似乎都可以连在③之后,但②却不适宜排在⑤之后。

于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答案】D(3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图文转换题,最要紧的是仔细的观察图形,准确地判定图形所蕴含的意义。

题中,图案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联合国图标,一是一条弯曲的蛇,一是一根权杖(或看成一个高脚杯),对此,ABC三项中的解释都是合理的;只有D项对图标观察不准确:蛇并不是被钉在长剑上;而且权杖(或高脚杯)上圆下尖,也不像一柄长剑;第三,没有对联合国图标的说明文字。

(新课标II卷)2016届高三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新课标II卷)2016届高三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6高考语文预测密卷》新课标II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

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教派的伊斯兰国家,而是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

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

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它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这里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指政治和文化多极化并尊重历史和传统。

一带一路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

一带一路文明圈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从而保证一带一路的安全畅通。

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文化的建设,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

在这个文明圈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的,即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避免引发新的文明冲突。

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

中国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避免重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文明冲突的覆辙。

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

2016高考语文押题卷语文试题本卷值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相关信息。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Ⅰ卷)语文03附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Ⅰ卷)语文03附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押题卷(3)【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道格律和模仿对于创造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天才和人力的关系了。

“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

文艺批评家常欢喜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的时代的骄子,艺术是时代和环境的产品。

这话也不尽然。

伟大的时代不一定能产生伟大的艺术。

美国的独立,法国的大革命在近代都是极重大的事件,而当时艺术却卑卑不足高论。

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

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

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

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只有死功夫固然不尽能发明或创造,但是能发明创造者却大半是下过死功夫的。

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

我们只须就灵感研究一番,就可以见出天才的完成不可无人力了。

杜甫尝自道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所谓“灵感”就是杜工部所说的“神”,“读书破万卷”是功夫,“下笔如有神”是灵感。

据杜甫的经验看,灵感是从功夫出来的。

如果我们借心理学的帮助来分析灵感,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灵感有三个特征: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

根据灵感的作品大半来得极快。

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的痕迹。

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他只要信笔疾书。

二、它是不由自主的。

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

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它却蓦然出现。

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

“兴”也就是灵感。

诗文和一切艺术一样都宜于乘兴会来时下手。

兴会一来,思致自然滔滔不绝。

没有兴会时写一句极平常的话倒比写什么还难。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 语文 (解析版) 含解析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 语文 (解析版) 含解析

2016年高考押题卷(1)【新课标II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面对微妙曹文轩《围城》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它的微妙精神.写小说的能把让人觉察到了却不能找到适当言辞表达的微妙情绪、微妙情感、微妙关系……一切微妙之处写出来,这是很需要功夫的。

小说家的感应能力和深刻性达不到一定份上,是绝对写不出这一切的.而一旦写出了就意味着这位小说家已经进入很高的小说境界了.一个艺术家的本领不在于他对生活的强信号的接收,而在于他能接收到生活的微弱信号。

中国当代小说家的薄弱之处,就正在于他们感觉的粗糙,而缺乏细微的感觉。

他们忙于对大事件、大波动的描述,而注意不到那些似乎平常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注意不到那些似乎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和人情。

而事实上,往往正是这些细微之处藏着大主题、大精神和深刻的人性以及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很执著。

《围城》选择的不是什么重大题材,也无浓重的历史感。

它选择的是最生活化的人与事.在写这些人与事时,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一刻不肯松弛,紧紧盯住那些最容易在一般小说家眼中滑脱掉的微妙之处。

他要的就是这些—-“这些”之中有魂儿。

苏文纨不叫“方先生”而改叫“鸿渐"这一变化,他捕捉住了。

褚慎明泼了牛奶,深为在女士面前的粗手笨脚而懊恼自己时,方鸿渐开始呕吐,于是褚心上高兴起来,因为他泼牛奶这件事被方鸿渐的呕吐冲掉了。

方鸿渐得知韩学愈也有假博士文凭时,觉得自己的欺骗减轻罪名……所有这一切,都被钱钟书捕捉住了.而这些地方,确实是最有神的地方.《围城》有数百个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精彩绝伦.张先生附庸风雅,喜欢在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钱钟书说这“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形容天黑的程度,钱钟书说像在“墨水瓶里赶路”……夸大地说一句,《围城》的一半生命系于这几百个比喻句上,若将这几百个比喻句一撤精光,《围城》便会在顷刻间黯然失色.对于《围城》的这一种修辞,不少人已注意到,也对其做过分析,指出了它的特色以及它所产生的讽刺性等效果。

【全国卷】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精粹试卷(解析版)

【全国卷】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精粹试卷(解析版)

资料概述与简介 泄露天机——2016年高考押题 精粹 语文 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新课标I卷】2016年高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新课标I卷】2016年高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高考语文预测密卷》新课标I卷语文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用2B铅笔将各题答案涂在答题卡选择题方框的相应题号处,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改编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

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拋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因此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解析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2)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3)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5)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答案(1)信誓旦旦(2)积善成德(3)误落尘网中(4)歌以咏志(5)谈笑有鸿儒(6)负箧曳屣二、语言文字运用(1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

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显得更大,层次也更分明。

因此,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

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①________(liǎn)、幽深里又有明畅的空间感。

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一卷中国画,画面次第展开,让人②___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2)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②处(2分)( )A.如沐春风B.神清气爽C.目不暇接D.美不胜收答案(1)敛(2)C解析(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确辨识汉字就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据义定形。

(2)如沐春风:比喻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

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其主语不能是人,只能是物。

3.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2分)①你倘若在餐桌上向人问起最近在读什么书,谈谈对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看法,多半会引发莫名的眼神。

②人们甚至耻于提及一些词汇。

③在王蒙高声说“躲避崇高”十多年之后,人们不仅践踏它,讥讽它,还躲避它。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修改:答案③语序不当。

应改为“不仅躲避它,讥讽它,还践踏它”。

解析考生应先逐句根据语感感受,然后再进行语法分析。

可看出③句中一些词语语序不当,从程度由浅入深上说,应是“躲避”“讥讽”“践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人”字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

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

每个人都有做人的权利,同时又肩负做人的责任,没有没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没责任的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双肩,一肩挑权利,一肩挑责任,从而走完人生旅程。

①只企盼人人为我,不意愿我为人人②坐享其成,依赖施舍,就会堕落为寄生虫③只知道享受生活,不愿意创造生活④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⑤放弃自己权利的人,专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专靠别人的脑袋思考,就会沦落为奴才A.⑤②④③①B.⑤④③①②C.④③①②⑤D.④②①③⑤答案B解析分析题目所给文段可知,语段主要讲的是人的一生肩负着权利和责任,横线处的内容应是从权利和责任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⑤说的是放弃自己权利的人的情况,①②③④是讲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情况,④引出话题,①②③具体阐述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表现,其中②是对④③①的总结。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又到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传统的慰问、义诊等“规定动作”如期而至,相关报道也在这一天达到高潮,一些商家以雷锋为噱头的各种“秀”也层出不穷,很是热闹。

这些高调、密集的“学雷锋”活动,固然能掀起一股助人为乐的旋风,但想让雷锋精神真正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单靠一些已经程式化的活动,无疑是不现实的。

对“传统的慰问、义诊等‘规定动作’”的“学雷锋”活动,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答案(示例)我不赞同这样的活动。

一阵风似的“学雷锋”活动难以持久,还会让人有作秀的怀疑,从而影响其社会效果。

学雷锋重在内化于心,外现于行,贵在内心持久的善念,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发善举。

经过多年积淀,雷锋精神被赋予了众多内涵,如钉子精神、奉献精神等。

雷锋并不“高大全”,英雄也不需“伟光正”,只要存善念,行善举,人人皆可成“雷锋”,“学习雷锋日”不应单纯是纪念某个人的节日,而应成为我们所有人的节日。

解析材料主要在评述“学雷锋纪念日”的程式化活动,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又不能使雷锋精神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

题目要求对“学雷锋”活动发表看法,考生可以赞同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反对;答题时应注意充分阐述理由,注意字数限制。

三、古诗鉴赏(24分)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注]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

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们赞赏,请简要分析。

(3分)答:(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

(3分)答:答案(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

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小重山汪藻月下潮生红蓼汀。

浅霞都敛尽,四山青。

柳梢风急堕流萤。

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叮咛。

如今能间隔,几长亭。

夜来秋气入银屏。

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1)简要分析下片“夜来秋气入银屏”一句中“入”字的艺术效果。

(3分)答:(2)清代沈雄《柳塘词话》中说,“柳梢风急堕流萤。

随波处,点点乱寒星”虽脱胎于诗人庾信“秋风驱乱萤”,“而景自胜”。

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3分)答:答案(1)“入”是“穿透”的意思,写出了秋气的浓重,表现了词人内心深重的凄凉。

(2)都写了秋风和乱萤。

庾诗突出了秋风的肃杀,较为直白。

汪词借“柳梢”写秋风,以“点点乱寒星”比喻乱萤,生动且具有较强的画面感,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情感。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王涯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

(3分)答:(2)“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3分)答:答案(1)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

(2)“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

“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越调·寨儿令]西湖秋夜张可久九里松,二高峰,破白云一声烟寺钟。

花外嘶骢,柳下吟篷,笑语散西东。

举头夜色,赏心归兴匆匆。

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

中,人在广寒宫。

(1)作者在写这首元曲时调动了哪些感官?请简要分析。

(3分)答:(2)请简要赏析“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两句。

(3分)答:答案(1)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等。

写“一声烟寺钟”“嘶骢”“吟篷”“笑语”,调动了听觉;写“松”“高峰”“白云”“花”“柳”“丹桂”“夜色濛濛”“青山衔好月”,调动了视觉;写“香风”,调动了嗅觉。

(2)青山衔住了皎洁的月亮,朵朵丹桂吐出了阵阵馨香。

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秋夜的景色。

“衔”“吐”二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妙趣横生。

这两句通过对静美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1)本题设置得比较新颖,题目要求对作者在写作时调动的感官加以分析说明。

在解答此题时,需要对整首元曲逐句分析概括。

不难得知,作者从听觉角度写了钟声等,从视觉角度写了青山、明月等,从嗅觉角度写了香风。

(2)赏析诗句,要在准确把握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明确表达技巧后,要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这种技巧是怎样运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二要注意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或人物的特点;三要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