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67=闭合性髌骨骨折(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路径

闭合性髌骨骨折(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路径一、闭合性髌骨骨折(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ICD-10:S82.000)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79.39001)或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79.39002)或髌骨骨折切开复聚髌器内固定术(79.39052)(二)诊断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研究会规划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第2版)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患膝肿痛、畸形伴活动受限。
2.体格检查:患膝局部肿胀、畸形,压痛明显,可及骨擦音、骨擦感或可及骨折断端,患膝活动受限。
3.影像学检查:X线或CT提示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2012年)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16-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0。
2.外伤引起的单纯、新鲜髌骨闭合性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可以进入。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7天。
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生化全套、凝血全套、D-二聚体、卡氏血型鉴定、CRP、血沉、PCT、IL-6;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
5.膝关节正侧位片、髌骨CT成像+三维重建可选检查项目: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肺功能、膝关节MRI平扫。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8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2.手术方式: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79.39001)或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79.39002)或髌骨骨折切开复聚髌器内固定术(79.39052)3.手术内固定物:克氏针张力带、空心钉等。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髌骨骨折疾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1次;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4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
2.手术方式:髌骨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克氏针张力带、空心钉等。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4-9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
3.术后用药:(1)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ICD-10:S82.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髌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1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1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髌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 7) 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聚髌器,序列直径的克氏针,钢丝等。
4.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概要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10)-10:S82.001),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901/79.3901)。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l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十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髌骨闭合性骨折(ICD-10:S82.000)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6/79.3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6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6天
(术前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完成医疗文书书写,开检查检验单
□完成相关科室会诊
□行患肢牵引或制动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确定诊断和手术方案
□完善术前检查项目
□评估病情、相关科室会诊
□术前评估和决定手术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术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相关知情同意书麻醉医师查房并与患者及(或)家属交代麻醉注意事项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师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引流量等相关记录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TDP
□气压治疗
□其他特殊医嘱
□术后功能锻炼
临时医嘱:
□复查血尿常规、生化(必要时)
□补液(必要时)
□换药(必要时)
□镇痛等对症处理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2019年版)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髌骨闭合性骨折(ICD-10:S82.000)。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6/79.36)。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年龄在14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1次。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膝关节区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功能障碍。
为了提高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质量,临床路径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髌骨骨折的临床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一、髌骨骨折的临床路径分析1. 诊断和评估过程髌骨骨折的诊断和评估是临床路径的起点。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X光片的检查等。
然而,一些轻微的髌骨骨折易被忽视,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的情况发生。
2. 手术决策和手术过程髌骨骨折的手术决策和术式选择也是临床路径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放复位内固定、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等。
然而,并没有一种统一的准则来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导致不同医生和医院存在差异。
3. 术后恢复和康复过程术后恢复和康复是髌骨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目前,一些患者因为对康复不重视或指导不到位而导致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
此外,术后的疼痛管理和物理治疗也是需要改进的方面。
二、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改进方案1. 加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在诊断和评估过程中,应加强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
此外,可以借助影像学技术,如MRI或CT等,来准确评估髌骨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以避免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2. 建立手术决策的指南应建立一套髌骨骨折手术决策的指南,包括术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确定等。
该指南可以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完善术后康复方案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髌骨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包括疼痛管理、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等。
此外,也可以借助康复专家的力量,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对于髌骨骨折的患者,相关的教育和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细致入微的解释,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康复预期,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程度。
【临床路径】髌骨骨折诊疗常规

髌骨骨折诊疗常规【概述】髌骨骨折为临床上常见骨折,可分为无移位和有移位两类, 在移位型髌骨骨折中可分为横断、纵形、撕脱和粉碎四个基本类型,斜形骨折可包含在横断骨折内。
对于横断骨折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诊断标准】1、有外伤病史,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可触及骨檫音和异常活动。
2、X片示存在骨折征象和移位。
【纳入标准】横断髌骨骨折有移位者。
【排除标准】1、粉碎性髌骨骨折,开放性髌骨骨折,陈旧性髌骨骨折,病理性髌骨骨折。
2、伴有内科疾病或严重骨质疏松症。
3、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挫伤严重。
4、合并其它外伤;或术区有明显感染灶者。
5、小儿髌骨骨折(≤14岁)。
【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征:横断髌骨骨折有移位者。
(2)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3)术后换药拆线:术后当天拍CR片或普通X线片,术后第1、3、5、10天各换一次药,术后第10-14天拆线、更换石膏。
2、药物(1)术前:术前0.5-2小时至术后3日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应用活血化淤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
3、检查(1)术前: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四项、电解质、血糖、血脂、全导心电图、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胸部正位及骨折部位正、侧位(CR) X 线片。
(2)术中:C臂X光机透视。
(3)术后:血常规、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骨折部位正、侧位(CR)X线片。
【出院标准】1、切口Ⅰ/甲愈合。
2、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牢靠。
3、体温正常、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7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99%,病死率<1%。
3、切口感染率<0.5%。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编码: S82.001 疾病名称:髌骨骨折适用对象:髌骨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17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术前住院天数:2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概要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10)—10:S82.001),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901/79.3901)。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l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十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2021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2021髌骨骨折临床路径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髌骨闭合性骨折(ICD-10:S82.000)。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6/79.36)。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年龄在14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1次。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骨科临床路径1(2019版)-11个病种

长期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规护理□ 骨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二级护理
□ 饮食
□ 饮食
□ 患肢石膏(支具)固定
□ 患者既往内科基础疾病用药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 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安排检查
□ 凝血功能
检验
□ 电解质、肝肾功能
□ 镇痛等对症处理
□ 感染性疾病筛查
□ 胸部 X 线平片、心电图
(3)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骨科杂志》,2016 ,36 (2):65-71);
(4)其他药物:消肿、促骨折愈合等。 4.保护下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 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术后 X 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本病可伴有其他损伤,应当严格掌握入选标 准。部分患者因骨折本身的合并症而延期治疗,如大量出血 需术前输血、血栓形成、血肿引起体温增高,骨折本身对骨 的血循环破坏较重,术后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 2.合并症:老年患者易有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等,骨折后合并症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住 院时间延长。 3.内固定物选择: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 4.开放性骨折不进入本路径。
二、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髌骨闭合性骨折(ICD-10:S82.000)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6/79.36)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ICD-10:S82.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髌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1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1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髌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 7) 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聚髌器,序列直径的克氏针,钢丝等。
4.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ICD-10:)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 / , / )。
髌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钢针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螺钉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聚髌器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10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粪常规;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空腹血糖、糖化血
红蛋白;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下肢血管超声、心脏超声;
(4)骨科X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3.术后5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10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2.手术方式:髌骨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克氏针张力带、空心钉、聚髌器等。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凝血功能、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4)其他药物:消肿、促骨折愈合等。
4.保护下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本病可伴有其他损伤,应当严格掌握入选标准。
部分患者因骨折本身的合并症而延期治疗,如大量出血需术前输血、血栓形成、血肿引起体温增高,骨折本身对骨的血循环破坏较重,术后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
2.合并症:老年患者易有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骨折后合并症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住院时间延长。
3.内固定物选择: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
4.开放性骨折不进入本路径。
二、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ICD-10:)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 / , /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