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_第二章_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1)

合集下载

第二章 金属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金属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E=0.00V)
(Pt (镀铂黑)H2(1atm), H+(aH+=1))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Pt) H2 = 2H+ + 2e 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位为零。以 标准氢电极为参考电极测出的电位值 称为氢标电位,记为E(vs SHE) 。 SHE是最基准的参考电极,但使用 不方便,实验室中常用的参考电极有:
1.宏观腐蚀电池
铜铆钉
1. 异种金属相接触 如 电偶腐蚀。 2. 浓差电池 (1)金属离子浓度不同, 浓度低电位低,容易腐蚀。 (2)氧浓度不同 氧浓度低电位低,更容易腐蚀。 3. 温差电池 如金属所处环境温度不同, 高温电位低,更容易腐蚀。
铝板
粘 土
沙 土
2. 微观腐蚀电池 (1)材料本身的不均匀性
也可以简单地说,绝对电极电位是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接 触时的界面电位差。
双电层:
由于金属和溶液的内电位不同,在电极系统的金属相和
溶液相之间存在电位差,因此,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区,叫做
双电层。 电极系统中发生电极反应,两相之间有电荷转移,是形成 双电层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Zn/Zn2+,Cu/Cu2+ 。
腐蚀原电池产生的电流是由于它的两个电极在电解质中的 电位不同产生的电位差引起的,该电位差是电池反应的推动力。 构成腐蚀原电池的基本要素(*) • • • • 阳极 阴极 电解质溶液(*) 电池反应的推动力-电池两个电极的电位差
电流流动:在金属中靠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在溶液中靠离 子迁移;在阳、阴极区界面上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子 的传递。 从金属腐蚀历程也可看出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区别。
盐水滴实验
3%NaCl+铁氰化钾+酚酞

腐蚀理论与防护技术思考题

腐蚀理论与防护技术思考题

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思考题绪论1. 什么是金属的腐蚀?金属腐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腐蚀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3. 为什么说腐蚀与防护科学是一门边缘科学?4. 什么是化学腐蚀?什么是电化学腐蚀?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5. 常见的局部腐蚀有几种?6. 腐蚀过程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第一章化学腐蚀1. 什么是金属的氧化?2. 金属的化学腐蚀有什么特点?3. 金属氧化的热力学判据?4. 影响金属氧化膜形成的因素有哪些?5. 金属的氧化属于化学腐蚀,却又由电化学模型来解释之为什么?6. 满足哪些条件的金属氧化膜才有保护作用?7. N型氧化物和P型氧化物的导电机理是什么?如何用哈菲原子价规律解释合金化提高金属耐蚀性的原理?8. 金属氧化的动力学曲线有几种类型?9. 钢铁高温氧化时的氧化产物组成是什么?氧化膜增长机理又是什么?10. 铸铁肿胀的实质是什么?11. 什么是氢腐蚀?处于氢脆和氢腐蚀状态的金属材料有什么特性?12. 为什么说金属的硫化比氧化更严重?13. 加工高硫原油的减压填料塔停工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自燃,试分析其原因?如何防止自燃发生?14. 什么是高温烟气的硫酸露点腐蚀?如何防止之?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1.说明三类双电层的带电状态,并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电荷分布结构?2.什么叫电极电位、平衡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如何确定电极的电极电位?3.作为参比电极必须满足哪些条件?4.什么是标准电位序?什么是腐蚀电位序?5.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6.电位-pH图中的三类曲线各代表什么含义?7.氢电极和氧电极的电位-pH图中氢、氧平衡线把图分成哪三个区域?8.Fe-H2O系的电位-pH图被各条曲线分成几类区域?其在腐蚀科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9.什么是腐蚀电池?腐蚀电池的组成条件是什么?10.简述腐蚀电池的工作历程?11.微观腐蚀电池形成的原因有哪些?12.什么是极化现象、阳极极化、阴极极化?13.电化学极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4.埃文斯极化图有什么作用?15.什么是共轭体系?16.什么是腐蚀电位?17.什么是金属的钝化?金属钝化的特征是什么?18.金属钝化曲线有几个特征电位?这些特征电位将曲线分成几部分?19.什么金属钝化理论的成相膜理论及吸附膜理论?20.什么是析氢腐蚀?什么是吸氧腐蚀?21.氧电极的极化曲线可分成哪几个区域?22.工程结构中对同时存在由不同材料构成的阴、阳极时,如何确定阴阳极的相对面积?为什么?23.衡量金属钝化性能好坏的电化学参数是什么?其物理意义是什么?24.影响电化学腐蚀的因素有哪些?25.在腐蚀电池Fe|NaCL(充气的)|Pt中(1)阴、阳极各是哪一个?(2)外电流的方向怎样?(3)铁和铂片上主要进行的反应是什么?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4)将NaCL溶液换成稀HCL溶液,反应将发生什么变化?26. 一个铁钉完全浸泡在充氧的水中,它会在什么部位发生腐蚀?写出相应的阳极和阴极反应式?第三章常见的局部腐蚀1. 常见的八大局部腐蚀形态是什么?2. 全面腐蚀的电化学特点是什么?工程中如何控制全面腐蚀?3. 什么叫电偶腐蚀?电偶腐蚀的机理是什么?4. 为什么说工程结构中存在异种金属组合时“大阴极、小阳极”结构不合理?5. 孔蚀的机理是什么?孔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闭塞电池的本质是什么?6. 试以铝合金在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发生孔蚀时的自催化原理?7. 什么是缝隙腐蚀?缝隙腐蚀的机理是什么?8. 缝隙腐蚀和点蚀的异同点是什么?9. 什么叫选择性腐蚀?常见的选择性腐蚀有哪些?10. 黄铜脱锌的机理是什么?11. 为什么灰铸铁会发生选择性腐蚀而球墨铸铁却不会?12. 什么叫沿晶腐蚀?沿晶腐蚀发生的内因与外因是什么?13.说明18-8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贫化机理?应采用什么措施防止?14. 什么是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发生的条件是什么?15. 应力腐蚀开裂发生的机理有哪些?分别是什么?16. 什么是腐蚀疲劳?腐蚀疲劳的特点是什么?17. 影响腐蚀疲劳的因素有哪些?18. 说明空泡腐蚀发生的详细过程?19. 金属的孔蚀一般会在什么条件下发生?某工厂有一台海水换热器,由于碳钢管束腐蚀严重,想改用铝材或不锈钢的换热器,对此谈谈你的看法?第四章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1. 按照潮湿程度,金属的大气腐蚀有哪几类?它们是否有本质区别?2. 影响大气腐蚀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大气中的尘埃易引起钢铁腐蚀?3. 防止大气腐蚀主要有哪些措施?4. 海水腐蚀的阳极过程有什么特点?5. 金属发生大气腐时,水膜层厚薄程度对水膜下的腐蚀过程有何影响?6. 试比较海水腐蚀、大气腐蚀和土壤腐蚀异同点?7. 影响土壤腐蚀的因素有哪些?8. 什么是杂散电流腐蚀?9. 东营地区的新自行车较周围其他地区相比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生锈,试从腐蚀与防护角度出发解释其原因?如何防止其生锈?10. 钢铁在含SO2的工业大气中比在洁净大气中腐蚀严重,解释其原因?11. 埋在土壤中的钢管同时经过沙土带和粘土带,哪个土壤带的金属会发生腐蚀?为什么?12. 乙烯生产工艺中要在低于-100℃的温度下把裂解气中的CH4、H2、C2H6、C2H4等介质进行低温分离。

电化学腐蚀机理分析

电化学腐蚀机理分析

电化学腐蚀机理分析电化学腐蚀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造成金属或其他材料腐蚀的过程。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电化学腐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会对设备、建筑物等造成损害,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电化学腐蚀的机理对于预防和控制腐蚀至关重要。

在电化学腐蚀的过程中,通常涉及到三个基本元素:金属、电解质和电流。

金属作为阳极或阴极,在电解质中通过电导体与电流发生作用。

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子传递导致阳极溶解,而阴极则发生还原反应。

这种过程导致金属表面发生氧化、腐蚀,最终形成腐蚀产物。

电化学腐蚀的机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湿度、PH值、电流密度等。

在高温、潮湿环境下,腐蚀速率会加快,而酸性或碱性环境也会影响腐蚀过程。

此外,电流密度的大小也会对腐蚀速率产生重要影响,过大或过小的电流密度都可能加剧腐蚀现象。

除了外部因素,金属的化学成分、晶粒结构等内部因素也会对电化学腐蚀产生影响。

不同金属的化学活性不同,因此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其耐蚀性也各不相同。

晶粒的尺寸、取向等结构特征也会影响金属的耐蚀性能,进而影响腐蚀过程的进行。

钝化是一种常见的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方法,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不易溶解的氧化物膜,阻隔金属与电解质之间的直接接触。

这样可以有效减缓金属表面的腐蚀速率,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

除了钝化外,选择合适的防护涂层、控制环境条件、改变电场分布等方法也可以有效降低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防腐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延缓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同时,定期检查设备、加强维护保养也是防止腐蚀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电化学腐蚀的机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设备、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电化学腐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了解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腐蚀的发生。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条件综合应用各种防腐措施,从而保护设备、延长使用寿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章 电化学腐蚀理论基础

第二章  电化学腐蚀理论基础

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理论基础金属腐蚀从腐蚀历程上分为电化学腐蚀和高温腐蚀两大类,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形式,因此本章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节课要求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定义;腐蚀原电池的特点和分类。

电化学腐蚀的定义: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时,在界面上将发生有自由电子参加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从而破坏了金属材料的特性。

这个过程称为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现象极为常见在潮湿的大气中,桥梁钢结构的腐蚀;海水中船体的腐蚀;土壤中输油输气管道的腐蚀;在含酸、碱、盐等工业介质中的腐蚀,一般均属于此类。

•第一节腐蚀原电池过程用腐蚀原电池模型来解释电化学腐蚀原因及过程。

一、腐蚀原电池1.原电池例如:Zn片和Cu片放入稀盐酸溶液中,用导线通过电流表把它们连接起来(电流表指针转动)就构成了原电池装置。

阳极Zn:Zn →Zn2++2e (氧化反应)阴极Cu:2H++2e →H2 ↑(还原反应)2. 腐蚀原电池的定义及特点阳极Zn:Zn →Zn2++2e (氧化反应)阴极Cu:2H++2e →H2 ↑(还原反应)(1)腐蚀原电池的定义: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作功的短路原电池。

(2)腐蚀原电池的特点:1. 电池的阳极反应是金属的氧化反应,结果造成金属材料的破坏。

2. 电池的阴、阳极短路,产生的电流全部消耗在内部,转变为热,不对外做功。

电化学腐蚀的实质是以金属为阳极的腐蚀原电池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电池是短路了的原电池。

3.腐蚀原电池的工作过程:阳极过程Me →Men++ne阴极过程 D + ne →Dne-电化学腐蚀过程可分成阴极和阳极两个在相当程度上独立进行的过程,这是区分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的重要标志。

二. 腐蚀电池的分类从热力学角度来讲,在金属材料/腐蚀介质构成的体系中,如果存在着电位差,且金属的电位较低,则将发生金属腐蚀。

根据腐蚀电池电极尺寸的大小,腐蚀电池分为:宏观电池和微观电池.1、宏观电池通常指肉眼可分辨电极极性的电池。

第二章_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_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和损坏的现象。

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危害更严重且更普遍。

例如,在潮湿的大气中,桥梁、钢结构的腐蚀;在海水中海洋采油平台、舰船壳体的腐蚀;土壤中的地下输油、输气管线的腐蚀以及在含酸、含盐、含碱的水溶液等工业介质中金属的腐蚀,都属于电化学腐蚀的类型。

由于与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不同,所以电化学腐蚀与化学腐蚀又存在以下几点区别:1. 电化学腐蚀介质为能电离、可导电的电解质,且大多为水溶液。

2. 电化学腐蚀中,金属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和介质中的氧化剂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在不同的部位相对独立地进行,而不是直接地进行电子交换。

3. 电化学反应的阴、阳极之间有腐蚀电流产生,腐蚀电流的大小与腐蚀速度的快慢有直接关系。

4. 电化学腐蚀与电极电位的关系密切。

可以利用此特点实施电化学保护。

5. 电化学腐蚀具有次生过程,使得腐蚀产物最终离开发生腐蚀的原始部位。

§ 2-1 电极与电极电位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现象我们知道金属在电解质中的腐蚀是一个电化学腐蚀过程,它具有一般电化学反应的特征。

如果我们将一块工业纯锌放在稀硫酸溶液中,可以发现锌片逐渐被溶解(腐蚀),并且锌的表面上有氢气析出(如图2-1)。

图2-1锌在稀硫酸中的溶解《金属腐蚀学》P48图3-1上述过程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442H ZnSO SO H Zn (3-1)图2-2 不均一金属锌在稀硫酸中的溶解《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P33图2-3 Zn-Cu 腐蚀电池《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P33 图1-21若把锌片与铜片相接触并浸入稀硫酸中(图2-2),我们可以看到锌片溶解(腐蚀)速度加快,同时在铜片上逸出了大量的氢气泡,而铜片却没有发生溶解现象,表明锌因铜的存在而加快溶解。

为什么铜能够加速锌与稀硫酸的作用呢?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进一步说明。

当我们把锌片与铜片置入上述稀硫酸溶液中并在它们之间用导线通过毫安表连接起来时(图2-3),这时我们发现毫安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

DC 第二章 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1)

DC 第二章 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1)

5. Standard Electrochemical Series and Galvanic Series — 标准电位序和腐蚀电位序
5.1 Standard Electrochemical Series — 标准电位序
5.1.1定义:将各种金属电极的标准电位依其代数值的大小排列起来,就得到 定义:将各种金属电极的标准电位依其代数值的大小排列起来, 定义 各种金属的标准电位序,简称作电位序。 各种金属的标准电位序,简称作电位序。 5.1.2标准电位序的作用: 标准电位序的作用: 标准电位序的作用
Zn + H 2 SO4 → ZnSO4 + H 2 ↑
1. The Phenomenon of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现象
为什么铜能够加速锌与稀 硫酸的作用呢? 硫酸的作用呢?
铜之所以会加速锌片在稀 硫酸中的溶解速度, 硫酸中的溶解速度,是因 为铜和锌以及稀硫酸组成 了一个原电池的结果。 了一个原电池的结果。
2.1电化学腐蚀介质为能电离、可导电的电解质,且大多为水溶液。 电化学腐蚀介质为能电离、可导电的电解质,且大多为水溶液。 电化学腐蚀介质为能电离 2.2电化学腐蚀中,金属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和介质中的氧化剂得到电 电化学腐蚀中, 电化学腐蚀中 子的还原反应在不同的部位相对独立地进行, 子的还原反应在不同的部位相对独立地进行,而不是直接地进行电子交 换。 2.3电化学反应的阴、阳极之间有腐蚀电流产生,腐蚀电流的大小与腐 电化学反应的阴、 电化学反应的阴 阳极之间有腐蚀电流产生, 蚀速度的快慢有直接关系。 蚀速度的快慢有直接关系。 2.4电化学腐蚀与电极电位的关系密切。 电化学腐蚀与电极电位的关系密切。 电化学腐蚀与电极电位的关系密切 2.5电化学腐蚀具有次生过程,使得腐蚀产物最终离开发生腐蚀的原始 电化学腐蚀具有次生过程, 电化学腐蚀具有次生过程 部位。 部位。

电化学腐蚀原理

电化学腐蚀原理

电化学腐蚀原理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是由于金属表面与溶
液中的电化学物质发生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现象。

电化学腐蚀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腐蚀形式,对许多工业设备和设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对于防止和控制腐蚀至关重要。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可以通过腐蚀电池的形式来理解。

在电化学腐蚀中,金属表
面的微观区域存在着阳极和阴极两种反应。

阳极区域发生氧化反应,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阴极区域则发生还原反应,金属离子接受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

这种电化学反应导致了金属表面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的速率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金属的种类、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温度、氧气浓度等。

一般来说,金属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比在碱性溶液中的要快,因为酸性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高,可以加速金属的氧化反应。

此外,温度的升高也会加快电化学腐蚀的速率,因为高温可以促进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为了防止电化学腐蚀,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金
属材料,如不锈钢、镍基合金等。

其次,可以通过涂层、镀层等方式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此外,控制溶液的pH值、氧气浓度等也
可以有效减缓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总之,电化学腐蚀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腐蚀形式,对工业生产和设备设施造成了
严重的损害。

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腐蚀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缓电化学腐蚀的发生,延长金属设备的使用寿命。

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

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

EFe / Fe2+ = E
EFe2+e / Fe2+
RT + ln aFe2+ 2F
RT aFe3+ + ln F aFe2+
22
0 Fe2+ / Fe3+
• 由此可见,此类反应的电极电位与 PH 值无关,只要已知 反应物和生成物离子浓度,便可求出反应的电位。此类反 应在电位 -PH 图上应是一水平线。 • 2) 只与 PH 值有关,而与电极电位无关。例如: Fe2++2H2O=Fe(OH)2+2H+ ( 沉淀反应 ) Fe3++H2O=Fe(OH)2 + +H+ (水解反应) • 上述反应只产 H+, 无电子参与反应 , 故构不成电极反应 , 而是化学反应 , 不能用能斯特方程式来表示电位与 PH 值 的关系。因为他们是腐蚀过程中与 PH 值有关的金属离子 的水解和沉淀反应。可以从平衡常数得到其在电位 -PH 图 上的平衡线。在一定温度下,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
15
• 2 、电极电位:在电极和溶液界面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称 为电极反应。电极反应可以导致在电极与溶液的界面上建 立起离子双电层,而这种双电层两侧的电位差,即金属与 溶液间产生的电位差即构成了电极电位。 • 3 、双电子层结构:当金属浸入到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表 面上的金属离子由于极性水分子的作用,将发生水化。如 果水化时所产生的水化能足以克服金属晶格中金属离子与 电子间的引力,则金属离子将脱离金属表面进入与金属表 面相接触的液层中形成水化离子。金属晶格上的电子,由 于被水分子电子壳层的同性电荷所排斥,不能进行水化转 入溶液,仍然留在金属上。该过程可简单的表示如下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第二章-1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第二章-1

1
当载荷逐渐增大,σ达到某一临界值σc,构件中裂缝将发生急速的 失稳扩展而脆断。此时与σc相对应的K1c称为材料的“断裂韧性”,
它与试件的形状和尺寸无关,是表示材料固有韧性的特性值,反映
有裂纹材抖对破裂的实际抗力,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在腐蚀环境中具有裂缝的试件的应力场强度因子K1同样存在一个临 界值K1SCC,称为应力腐蚀破裂临界强度因子,K1SCC低于K1c。
2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
—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
2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
(3) 采用合理的热处理方法消除残余应力,或 改善合金的组织结构以降低对SCC的敏感性
采用退火处理消除内应力:钢铁在500 ~ 600 oC处理0.5
~ 1 h,然后缓慢冷却;奥氏体不锈钢可以加热到900 oC
左右再缓冷。但高温处理有可能引起金属表面氧化,形
无应力存在下的局部腐蚀速度(如孔蚀等),
—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
2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
• 应力腐蚀破裂裂纹形貌:应力腐蚀裂纹形态有 晶间型、穿晶型和混合型三种。混合型是以一 种形态为主,支缝中出现另一种形态。
—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
2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
不同的金属一环境体系,将出现不同的裂纹形态, SCC裂纹起源于表面,裂纹的长宽不成比例,可相 差几个数量级,裂纹扩展方向多垂直于主拉伸应力 方向,裂纹一般呈树状。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破裂方式:碳钢、高强钢、 铝合金、铜合合多半是沿晶间断裂,奥氏体不锈钢、 镁合金大多是穿晶型,钛合金为为混合型。 裂纹断口的形貌,宏观上属于脆性断裂,即使塑 性很高的材料也是如此。 但从微观上观察,在断裂面有塑性流变痕迹。断 面有裂纹分叉现象,断面形貌呈海滩条纹、羽毛状、 撕裂岭、扇子形和冰糖块等征状。

第2章1腐蚀的电化学基础电化学腐蚀热力学ppt课件

第2章1腐蚀的电化学基础电化学腐蚀热力学ppt课件
O2 + H2O + 4e → 4OH电子由阳极区提供,产生的OH-使pH值升高,酚酞显示出粉红色。 在浓差的推动下,Fe2+和OH—相互扩散,在水滴中部出现棕黄色的铁锈。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第二章 腐蚀的电化学基础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2.1 腐蚀原电池
蓝色、阳极
氧化反应; 正极(Anode): 电势高,电子流入,发生
还原反应。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例2. 原电池 锌锰干电池结构
NH4Cl, ZnCl2和MnO2 浆状物 正极:石墨 (带铜帽) 负极:锌(外壳)
棕色、铁锈
蓝色、阳极 红色、阴极
第二章 腐蚀的电化学基础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2.1 腐蚀原电池
使用的指示剂的浓度应尽可能低,否则会干扰上述的电极过程。
2Fe - 4e → Fe2+ 阴极过程: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例如,过多的K3[Fe(CN)6],可能发生Fe(CN)63-的还原,消耗 电子,提供阴极过程,而K3[Fe(CN)6]2的沉淀在阳极区,也可能使氧更 难于进入,加速阳极过程。因此K3[Fe(CN)6]的浓度应尽可能低,最好 只显示兰色而无沉淀。
溶解 氧化反应、阳极
氢气析出 还原反应、阴极
将Zn和Cu放入稀硫酸中并用导线相互连接,
就构成Zn-Cu原电池。于是在Zn电极上发生Zn
的溶解,而在Cu电极上析出氢气,两电极间有
电流流动。在电池作用中发生金属氧化反应的

电化学腐蚀1ppt课件-2024鲜版

电化学腐蚀1ppt课件-2024鲜版

2 3
耐蚀合金材料的制备工艺 阐述耐蚀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如粉末冶金、电 镀、化学镀等,并探讨不同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 响。
耐蚀合金材料的应用领域 概述耐蚀合金材料在化工、石油、海洋工程等领 域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024/3/28
25
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01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13
03 电化学保护方法及技术应用
2024/3/28
14
阳极保护法原理及实施方式
原理
通过外加电源使被保护金属成为阳极,利用阳极极化产生的钝 化现象使金属得到保护。
2024/3/28
实施方式
将被保护金属与外加电源正极相连,同时选择适当的参比电极 和辅助阳极,组成阳极保护系统。通过调整外加电源的输出电 压和电流,使被保护金属处于钝化状态。
2024/3/28
18
04 表面处理技术在电化学腐蚀防护中应用
2024/3/28
19
涂层技术种类和选择依据
涂层技术种类
包括有机涂层、无机涂层和复合涂层等。
选择依据
主要考虑基体材料性质、使用环境、防护要求和涂层性能等因素。
2024/3/28
20
镀层技术种类和选择依据
镀层技术种类
包括电镀、化学镀、热浸镀和喷镀等。
2024/3/28
4
电化学腐蚀定义及分类
2024/3/28
定义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 中由于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分类
根据腐蚀过程中阳极和阴极的反应 类型,电化学腐蚀可分为析氢腐蚀 和吸氧腐蚀。
5
电解质溶液与电极反应
电解质溶液
能够导电的溶液,通常含有能够自由 移动的离子。

第2章 金属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第2章 金属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浓差极化控制下的金属腐蚀速率和腐蚀电位
1)当i=id时,出现不随电极电位变化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 2)若以E-lg作图,可得到斜率b=2.303RT/nF的直线。
图2-20 含氧酸及络合剂 对铜腐蚀的影响
2.4.1 析氢腐蚀 2.4.2 吸氧腐蚀
2.4.1
2.4.1.1 析氢腐蚀的必要条件
析氢腐蚀
图2-12 晶格原子转入 溶液过程的示意图
2.3.1.2
1)溶液中阳离子的还原反应 2)溶液中阴离子的还原反应 3)溶液中中性分子的还原反应 4)不溶性膜或沉积物的还原反应 5)溶液中某些有机化合物的还原
阴极过程
2.3.2
腐蚀极化图与混合电位理论
2.3.2.1 腐蚀极化图
2.3.2.2 混合电位理论
属表面上的析氢过电位有很大的差异。 (4)含氧量及络合离子与腐蚀速度的关系 铜不可能溶于还原性酸介质中,但可 溶于含氧酸或氧化性酸。
(5)腐蚀的控制因素 在腐蚀过程中,可根据式(2-42)来分析控制腐蚀速度的主
要因素。
2.腐蚀金属的理论极化曲线与表观极化曲线
因为电位-pH图反映的是热力学平衡状态,所以它只能预示金属在该体 系中被腐蚀的倾向性大小,而不可能预示腐蚀速度的大小。
图2-22 腐蚀金属的理论极化曲线 与表观极化曲线
2.3.3
电化学腐蚀的动力学方程
2.3.3.1 电化学极化控制的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动力学
2.3.3.2 浓差极化控制的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动力学
2.3.3.1
电化学极化控制的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动力学
1.单电极在电化学极化控制下的极化方程
2.电化学极化控制的金属腐蚀速率
(2)微观腐蚀电池
1)金属表面化学成分不均匀性而引起的微观电池。 2)金属组织不均匀性构成的微观电池。 3)金属表面物理状态的不均匀性构成的微观电池。 4)金属表面膜不完整构成的微观电池。

电化学腐蚀原理2

电化学腐蚀原理2

电化学腐蚀原理2电化学腐蚀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腐蚀形式,因为它与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分子在经过一定的反应后,可能会通过传导电子的方式,继续与其他物质反应。

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电解反应。

本文旨在介绍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以及涉及到钢结构中电化学腐蚀形成的主要因素。

1.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电化学腐蚀是一种涉及到金属电子数量的化学反应。

在金属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电子从金属中移动到了周围的化学物质中。

这个过程称为电化学反应,也就是电子从金属向化学反应物移动的过程。

这种电化学反应的原理是电荷的转移。

最常见的电化学腐蚀反应就是金属的氧化。

当金属与氧气反应时,不仅会形成氧化物,还会消耗电子。

金属中失去电子的区域就成为了阳极,而周围的化学物质中获得电子的区域就成为了阴极。

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越长,金属的阳极就会持续的减少,而阴极的颜色则会变得越来越深。

这是因为在不断的电化学反应中,阴极获得的金属离子增多,从而形成了更多的碱性地区。

由于反应的趋势,金属的腐蚀越来越明显。

除了氧化反应,还有其他的化学反应也能导致金属电化学腐蚀。

在一些碳酸盐岩石和其他含钙矿物的地区,与酸性化学物质接触的金属会发生电化学反应。

这个反应涉及到金属离子的移动,从而导致金属表面的氧化。

金属表面的氧化和钝化都可能防止电化学腐蚀进一步发展。

2. 钢结构中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钢结构中电化学腐蚀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环境因素都可对电化学腐蚀的进程产生影响。

这个过程包括下面这些原因:2.1. 金属的性质首先,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直接影响着电化学腐蚀的发展。

在金属的氧化过程中,牵涉到的阴阳极反应的特性可以影响化学反应过程。

像锌、铝、铜等金属对水和酸性环境的响应不同。

不同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直接影响了腐蚀和防腐技术的选取。

2.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锈蚀发展和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第二章,电化学腐蚀原理

第二章,电化学腐蚀原理
6、非平衡电极电位:金属和电解质溶液建立双电层时的阳极过程和阴极过 程是不可逆的,这一系统的电极电位称为非平衡电极电位(Fe,Al和Mg 等)。
例:铁浸在1M盐酸溶液中
阳极过程 Fe-2e---Fe2+
阴极过程 2H++2e---H2 6、电偶序(Galvanic Series):根据金属(或合金)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稳
8、布拜图的应用。
例:Cu/HCl(腐蚀倾向判断)
1、无氧情况(aH+=1) H+ + e → H E0 = 0.00V (+)
Cu – 2e → Cu2+ E0 = 0.34V (-)
△G T,p = -zFE = -zF(Ф(+)- Ф(-)) >0(不腐 蚀)
2、有氧情况
Cu/HCl (O2)
O2 + 2H2O + 4e →4OH- E0 = 1.23V (+)
Cu – 2e → Cu2+ E0 = 0.34V
(-)
(△G )T,p= -zFE = -zF(Ф(+)- Ф(-)) -zF(Ф (+)- Ф(-)) <0 (腐蚀)
Al/Zn在中性的wNaCl3%溶液中组成腐蚀电池时的金属腐蚀倾向判断
二、电化学腐蚀过程
1、金属的自溶解—金属与溶液接触时所发生的金属溶解现 象
例:纯净的锌片浸入稀的硫酸中
Zn-2e---Zn2+
Ф0=-0.762V
2H++2e----H2
Ф0=0.000V
△Ф=0.000-(-0.762)=0.762(V)
△G=-ZF△Ф=-2*96500*0.762=-147066(J) <0

防腐蚀讲义-d第二章 电化学腐蚀理论基础

防腐蚀讲义-d第二章 电化学腐蚀理论基础

§ 2-5 极化与去极化以上几节我们讲述的是有关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倾向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腐蚀速度和影响腐蚀速度的因素等一些实际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电化学过程中的极化和去极化是影响腐蚀速度的最重要的因素,认清极化和去极化规律对研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极化现象电化学腐蚀通常是按腐蚀原电池的历程进行的,腐蚀着的金属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发生氧化(溶解)反应,因此电化学腐蚀速度可用阳极电流密度表示。

下面我们来考察铜-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构成的组成的宏观腐蚀电池(图2-16),当电池回路未接通时,阳极(铁)的开路电极电位为0A V ,阴极(铜)的开路电极电位为0k V ,腐蚀体系的电阻为R (包括外线路电阻及溶液的内阻)。

电池的回路接通以后,根据欧姆定律,这时腐蚀体系的电流应为:R V V I A K 000-=图2-16 极化现象观测图图2-17 极化引起的电流变化《化工机械材料腐蚀与防护》P15 图1-7、8 实验发现,仅仅在电池回路刚接通的瞬间,电流表上指示出相当大的0I 值,之后的电流迅速下降,逐渐稳定到I 值,I <<I 0,如图2-17所示。

腐蚀电池工作后,电路中的欧姆电阻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电流的减小只能是电池的电动势降低所致。

这可能是阴极的电极电位降低了,也可能是阳极的电极电位升高了,或者是两者都发生了变化。

实验证明,在有电流流动时,0A V 和0k V 都改变了,如图2-18所示。

图2-18 腐蚀控制程度示意图 教材P33图2-10我们把腐蚀电池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流流动而引起电极电位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简称极化。

阳极通过电流以后电极电位向正的方向变化叫做阳极极化。

阴极通过电流以后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变化叫做阴极极化。

极化现象的存在将使腐蚀电池的工作强度大为降低,因此了解极化作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极化曲线表示极化电位与电流或极化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极化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n H 2 SO4 ZnSO4 H 2
1. The Phenomenon of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现象
为什么铜能够加速锌与稀 硫酸的作用呢?
铜之所以会加速锌片在稀 硫酸中的溶解速度,是因 为铜和锌以及稀硫酸组成 了一个原电池,而且铜的 析氢电位较低。
相应的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为VAe 。显然,若使金属的电极 电位偏离VAe值,则动态平衡就遭到破坏。如果金属的电极电 位能够保持在等于或负于VAe值,则金属成为金属离子的溶解 反应实际上是处于从低能位到高能位的条件下,过程不可能自 动发生。反之,如果由于溶液中其它离子或溶解气体的存在, 使金属的电极电位VA维持在比VAe更正的水平上,那么发生金 属的溶解反应在热力学上就是可能的了。
3.2.2 Non-equilibrium Potential and Stable Potential — 非平衡 电极电位与稳定电极电位
非平衡电极电位:电极上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参与的电化 学反应,正逆过程的物质始终不能达到平衡状态,又称为不可逆电位。 稳定电位:非平衡电位当电荷反应达到平衡时达到的一个稳定数值的电位
2. Double Electric Layer — 双电层 (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特性)
图2-3 双电层
(a)第一类双电层:金属侧负电,溶液侧正电 (b)第二类双电层:金属侧正电,溶液侧负电 (c)第三类双电层:金属侧正电,溶液侧负电
2. Double Electric Layer — 双电层 (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特性)
图2-2 Cu-Zn原电池模型
2. Double Electric Layer — 双电层 (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特性)
2.1 Foundation of Three Type Double Electric Layer — 三类 双电层的建立
金属离子、极性分子、电解质离子
2.1.1第一类双电层:金属侧荷负电、溶液侧荷正电。金属离子和极性 水分子之间的水化力大于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
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VA > VAe
2.The Condition of Cathode Reaction — 阴极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
去极化反应:阴极上吸收电子的还原反应。 阳离子还原: Fe3 e Fe2
2H 2e H 2
Cu2 2e Cu
中性分子离子化:
Cl2 2e 2Cl
Section 1 Electrode and Electric Potential — 电极与电极电位
1. 2. 3. 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现象 双电层 电极与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的确定
1. The Phenomenon of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现象
4.1.2 Standard Electrode — 标 准电极
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 标准氢电极 4.1.3 Measurement of Potential — 电极电位的测量
4. Specification Of Electric Potential—电极电位的确定 4.2 Calculation — 计算法
5.1.3电位序应用的局限性
⑴ 金属的标准电位属热力学数据,只反映金属腐蚀的倾向性,不涉及腐蚀的速度问题。 ⑵ 金属的标准电位是在溶液中只含自身金属离子的情况下测定的,没有考虑到溶液中其它金属离 子的存在会影响该金属的电位,进而影响到电位序的变化。 ⑶ 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多数为合金,在腐蚀介质中往往属于腐蚀金属电极而形成腐蚀电池,根本没 有标准电位可言。 ⑷ 当介质的条件发生变化,金属的电极电位要发生变化,相应的电位序可能发生变化。
O2 4e 2 H 2O 4OH
阴离子还原:
NO3 2 H e NO2 H 2O
2 S2O82 2e S2O84 2SO4
2.The Condition of Cathode Reaction — 阴极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
与阳极反应同样的道理,当电极实际电位Vk偏离阴极的平 衡电位Vke 时,上述的阴极反应的平衡亦将遭到破坏。如果 Vk > Vke反应朝氧化方向(向左)进行, 而Vk < Vke 时反应朝 还原方向(向右 )进行。因此阴极去极化反应自发进行的条 件为: Vk <H 2O M
n
mH 2O ne
金属侧
金属-溶液界面
溶液侧
锌、镉(Cd)、镁、铁等浸入水、酸、碱、盐溶液 2.1.2第二类双电层:金属侧荷正电,溶液侧荷负电。金属离子和极性分 子之间的水化力小于金属离子与电子的结合力。 铂浸在铂盐溶液中、铜浸在铜盐的溶液中等等。
2.1.3第三类双电层:金属侧荷正电、溶液侧荷负电的双电层。金属离子 不能进入溶液,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也不能沉积到金属表面。
第二章 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电极与电极电位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 电位-pH图 腐蚀电池 极化与去极化 腐蚀极化图 金属的钝化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影响电化学腐蚀的因素




1.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是指金属与介质发 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和损坏的现象。 2.Difference between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and Chemical Corrosion
2.2 Stern Model of Double Electric Layer-斯特恩双电层模型 “平板电容器”的双电层结构模型: 紧密双电层模型 -赫姆霍兹(Helmholtz) 分散双电层模型-古伊(Gouy)和奇普曼(Chipman) 紧密-分散双电层模型- 斯特恩 2.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Electric Layer
能斯特公式:
RT a氧化态 Ve V ln nF a还原态
0
式中
Ve、V0 —— 电极的平衡电位及标准电位; R —— 通用气体常数,8.313J/(mol· ; K) n —— 参加电极反应的电子数; F —— 法拉第常数,等于96500C/mol; a —— 平均活度(有效浓度)。
5. Standard Electrochemical Series and Galvanic Series — 标准电位序和腐蚀电位序
5.1 Standard Electrochemical Series — 标准电位序
5.1.1定义:将各种金属电极的标准电位依其代数值的大小排列起来,就得到 各种金属的标准电位序,简称作电位序。 5.1.2标准电位序的作用:
⑴ 标准电位序指出了一定条件下金属的活泼程度。 ⑵ 电极电位是判断金属溶解变为金属离子倾向的依据。
Fe3 e Fe2
3. Electrode and Electric Potential — 电极与电极电位 3.1.2 Metal Corrosion Electrode — 金属腐蚀电极
在一个电极上同时发生多于一个电极反应的电极。二重 电极和多重电极。 3.1.3 Reversible Electrode and Irreversible Electrode — 可
电极定义: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组成的体系称为电极;如Cu||CuSO4 称铜电 极,Zn||ZnSO4称锌电极。 电极电位是指电极两侧的电位差。
3.1 Classification of Electrode — 电极的分类
3.1.1 Single Electrode — 单电极 在金属-溶液的界面上只发生单一 的电极反应的电极。 3.1.1.1 Metal Electrode — 金属电极:金属在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电 n 解质溶液中构成的而且发生 M M ne 电极反应的电极。 3.1.1.2 Gas Electrode — 气体电极:金属在含有气体和气体离子的 溶液中构成的而且发生气体参与电极反应的电极。 H 2 2H 2e Hydrogen Electrode氢电极: O2 2 H 2O 4e 4OH Oxygen Electrode氧电极: Chlorine氯电极: Cl2 2e 2Cl 3.1.1.3 Oxidation—reduction Electrode氧化-还原电极:电极界面 上只有电子交换,而不发生金属离子在相间迁越的电极称为氧化-还原电极。
5.2 Galvanic Series—腐蚀电偶序
腐蚀电位序,就是把多种金属在某种介质中的稳定电位(腐蚀电位)值按其 代数值的大小排列次序。
5. Standard Electrochemical Series and Galvanic Series — 标准电位序和腐蚀电位序
5. Standard Electrochemical Series and Galvanic Series — 标准电位序和腐蚀电位序
3. Electrode and Electric Potential — 电极与电极电位
3.2 Electric Potential — 电极电位
3.2.1 Equilibrium Potential and Standard Potential — 平衡电 极电位与标准电极电位
平衡电极电位:电极反应正逆过程的电荷和物质都达到了平衡,所以将 这种电位称为平衡电极电位或可逆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处于标准状态下,即溶液中含该种 金属的离子的活度为1、温度为298K、气体的分压为1atm时,金属的平衡 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极电位。
2.1电化学腐蚀介质为能电离、可导电的电解质,且大多 为水溶液。 2.2电化学腐蚀中,金属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和介质中的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在不同的部位相对独立地进行, 而不是直接地进行电子交换。 2.3电化学反应的阴、阳极之间有腐蚀电流产生,腐蚀电 流的大小与腐蚀速度的快慢有直接关系。 2.4电化学腐蚀与电极电位的关系密切。 2.5电化学腐蚀具有次生过程,使得腐蚀产物最终离开发 生腐蚀的原始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