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献学: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分类、鉴定、整理、利用和保护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文献的内在规律和价值,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2. 古籍版本学:古籍版本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古代书籍的各种版本及其差异、源流、价值等问题,旨在确定古籍的真伪、年代、作者和内容等信息。
3. 校勘学:校勘学是文献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文本的错误和遗漏,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和史料,进行文字修正和补充,以恢复原文的真实面貌和意义。
4. 编纂学:编纂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编排和出版文献资料的方法和原则,包括选题策划、素材搜集、体例设计、编辑加工、审稿出版等环节。
5. 档案学: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的性质、分类、管理和利用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社会和个人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填空题1.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书籍、手稿、碑刻、档案、电子文献2. 古籍版本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鉴定版本、研究版本源流、评价版本价值3. 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对校法、他校法、理校法4. 编纂学的核心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选题策划、体例设计5. 档案学的主要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内容?A. 文献的产生和发展B. 文献的分类和鉴定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D. 文献的整理和利用答案: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2.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A. 稿本B. 刻本C. 抄本D. 印刷本答案:C. 抄本(抄本也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3. 下列哪种校勘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来发现和纠正错误?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答案:A. 对校法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素材搜集B. 内容创新C. 体例设计D. 审稿出版答案:B. 内容创新5. 下列哪一项不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答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书籍B. 手稿C. 碑刻D. 档案E. 电子文献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是校勘学的基本方法?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E. 归纳法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选题策划B. 素材搜集C. 体例设计D. 编辑加工E. 审稿出版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鉴定和评价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E. 创作和发表档案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A. 鉴定版本B. 研究版本源流C. 评价版本价值D. 比较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E. 分析版本的装帧艺术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献学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与实际应用无关。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主讲教师: 陈会明
导论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导论
一、文献 二、文献学
一、文献
1、定义 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 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人们用文字、图像、声频、视频、,即用 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 人类知识记录在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 磁带等物体上。 文献自古就有记事的功能,不过人类最初 的记事方法和文献还没有直接的关联。
2、文献学的研究范围 (1)目录学 (2)版本学 (3)校勘学 (4)辨伪学 (5)辑佚 (6)标点古书 (7)为古籍作注释 (8)古籍今译 (9)文献检索 (10)出土文献的整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文献学的功用 (1)只有掌握了文献学的基本知识,才能在 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否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闹出笑话甚 至造成严重后果。 (2)在现代、当代有不少非常有成就的作家、 学者不仅学贯中西,而且博通古今,他们的深 厚的文献学修养为他们的著作或创作做注入了 非常丰厚的营养,我们在研究他们的作品时, 有些常识就必须具备。 (3)写毕业论文。
将竹简、木简及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起源很早。 甲骨文中有“册”字,也有“典”字;“册” 就是把竹木简编连成册的象形文字。典是把册 放在杌子上,是会意字,表示典藏之义,也表 示被典藏的物体,即典册。可见商周之际已有 简册,但至今出土的简牍,最早是战国时期的。 《墨子· 鲁问》:“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又称为吉金。主要 用于宗庙祭祀及随葬,其次为诸侯旅行祭告之用, 再次为媵器(陪嫁之物)。 2、乐器。除用于祭祀、宴飨、随葬外,还用于征 战。 3、兵器。“鸣金收兵”4、农器。5、度量衡。6、 钱币。 7、符玺。其中符用于发兵,分为两半。玺则是古 人用以封检取信的印章。 8、日用器。常见的有铜镜、铜灯。铜镜出土的以 汉代为多,背后嵌有铭文。其中不少铭文表达了 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一、绪论。
1. 文献学的定义。
- 引用杜泽逊对文献学概念的阐述,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 举例说明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如古代典籍等。
2. 文献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例如对历史学、文学研究的支撑作用。
- 有助于古籍整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意义。
二、文献的载体。
1. 甲骨。
- 甲骨的发现历程(如殷墟甲骨的发现)。
- 甲骨文献的内容(占卜记录等)及其价值(对研究殷商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
2. 金石。
- 青铜器铭文(金文)的特点,如字体、内容(祭祀、赏赐等)。
- 石刻文献的种类(碑刻、墓志等)及其分布、年代特点。
3. 简牍。
- 简牍的形制(简、牍的区别)。
- 重要的简牍发现(如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等)及其对秦汉历史、法律、军事等方面研究的意义。
4. 缣帛。
- 缣帛作为文献载体的优缺点。
5. 纸。
- 造纸术的发明对文献传播的革命性意义。
- 古代纸张的种类、制作工艺与文献保存的关系。
三、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1. 文献的形成。
- 古代著述的方式(个人著述、集体编修等)。
2. 文献的流布。
- 传抄的作用与弊端。
- 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对文献流布的巨大推动,以及不同印刷方式下文献的特点。
四、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1. 历代官方藏书。
- 从汉代的石渠阁、天禄阁到清代的四库七阁,介绍各代官方藏书机构的建立、藏书规模、藏书管理等。
2. 私人藏书。
- 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如范钦、黄丕烈等)及其藏书特点、藏书楼的建设与管理。
3. 文献的散佚原因。
- 战乱(如秦末战乱、安史之乱等对文献的破坏)。
- 火灾、自然灾害等因素。
- 政治因素(如禁书等)。
五、文献的版本。
1. 版本的概念。
- 从狭义和广义上解释版本,包括刻本、抄本、活字本等不同版本类型的定义。
2. 版本的鉴别。
- 依据字体、纸张、墨色、版式等方面鉴别版本的年代和真伪。
六、文献的校勘。
1. 校勘的必要性。
文献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
文献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近年来,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日益受到关注,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日趋多样化。
本文将介绍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文献学的发展历程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起源于欧洲,起初主要关注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扩展到包括现代文献在内的各类文本。
文献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文献学阶段: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手工复制、整理和注释古代文献,如《史记》、《周礼》等。
2. 文献学与语言学的结合:随着语言学的发展,文献学开始注重研究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语义学问题,比如语法、词汇和修辞等。
3. 文献学与历史学的融合:文献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研究逐渐兴起,主要关注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
4. 文献学与社会学的结合:在现代社会学的影响下,文献学开始注重研究文本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5. 数字化文献学的兴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方式,数字化文献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 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是文献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文本的语言、内容、结构等进行分析,揭示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
2. 文献考据法:文献考据是文献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文献的真伪、时代、著作背景等问题,在确定文献的可信度和价值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3. 文献比较法:文献比较是通过对多个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深入了解各个文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4. 数字化文献学方法:数字化文献学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文献研究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文本挖掘等手段,快速发现和分析大量文献中的信息,提高研究效率。
5. 比较文献学方法:比较文献学是对不同文献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
三、文献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1. 文本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深入揭示文本的内涵和外延,但有时可能过于细致而忽视了整体的把握。
文献学的意义
文献学的意义文献学是一门研究文献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形式的文献,如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碑帖等。
文献学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献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重建过去的历史场景,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风俗、风貌等。
比如,通过对古代典籍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
文献学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献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表现形式。
比如,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学的特点、风格和价值;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艺术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创作的过程。
文献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文化得以丰富和延续。
文献学还对于人类思想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是人类思想的重要表达形式,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思想观念和思想变迁。
比如,通过对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哲学学派的观点和思想体系;通过对宗教经典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宗教的教义和信仰。
文献学的研究可以促进人类思想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结起来,文献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评价,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献学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文献学的发展,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
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
文献学是研究一个文学传统,文学历史,国家历史,历史文化,文物文献,文字文化,文献史研究等课题的学科。
文献学是以档案学,历史学,词汇学,古典学,历史翻译学等为依据,研究文献史语法,词汇,书写,文字格式以及文学传统等方面的学科。
本文研究的是“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这一课题,它建立在文献学的基础之上。
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研究的内容是解题名词在不同时期文献中
的解释。
比如,明清时期关于“郡”“县”的解释可能会有所不同,
而这些解释又可能受不同的文学传统的影响,或者受到政治发展的影响。
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旨在探索不同时期文献中解题名词的解释,以此来反映政治,文学,历史等发展变化。
在研究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解题名词解释的研究,并运用词汇学的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文献中的词汇变化及其解释。
此外要注意掌握各个时期文献的文字形式,比如繁体字,简体字,贴切文字,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文字文化的特征。
最后,要特别关注文献中不同词语的词义,以及这种词义与其他词语的关系,比如派生,同源等。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各个时期文献中解题名词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学,历史及文化等情况。
总的来说,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是一个较为新颖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对文献中解题名词解释的研究,分析不同时期文献中的词语变化及其解释,来发现并反映当时的政治,文学,历史等发展变化。
本文
介绍了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今后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学基础知识
文献学基础知识第一讲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及文献学释义;2、文献学的研究范围;3、文献学学习目的;4、主要参考书目;5、预习:能熟悉使用常用繁体字。
第二讲古文献的载体一、古代载体1、甲骨;2、金;3、石;4、竹木;5、帛;6、域外;7、纸。
二、现代载体1、胶片;2、软盘;3、光盘;4、计算机硬盘;5、移动硬盘及U盘;6、其他形式载体。
第三讲文献的产生与流布一、文献的产生1、著作类;2、编述类;3、钞纂类;4、注释类。
二、文献的流布1、口述类;2、传抄类;3、刻印类;4、影印类;5、铅印类;6、新技术。
三、典籍的记录1、历代史部艺文志的记载(书目多据皇家图书整理而成);2、历代官私书目;3、《四库全书总目》的著录;4、现存古籍总数的几种统计。
四、熟悉四库总目及细目(含近年出四库类丛书)第四讲文献的收藏与散佚1、古籍的收藏——2、古籍的散佚——历代书厄——五厄、十厄之说,指中国古代历次书籍所遭的劫难。
第五讲文献的版本1、典籍中关于版本的记录;2、版本类型;3、善本的定义;4、版本鉴定的依据;5、历代版本学著述。
第六讲文献的目录1、目录定义;2、目录的作用;3、目录的分类;4、目录的构成;5、目录的体例。
第七讲文献的校勘1、校勘的定义;2、校勘的意义;3、校勘的具体方法;4、校勘的要求;5、校勘成果的撰写第八讲文献的辑佚与辨僞(一)文献的辑佚1、辑佚的定义;2、古书亡佚的原因;3、前人辑佚的成就;4、辑佚资料的主要来源;5、辑佚书的质量鉴定标准;6、辑佚工作的程序。
(二)文献的辨僞1、辨僞的定义;2、僞书的种类及作僞手段;3、僞书的价值;4、辨僞学著述。
第九讲文献的整理1、古文献的标点;2、古文献的注释;3、古文献的翻译。
第十讲古文献的检索利用1、常见的各类古籍目录;2、常见的检索书目;3、常见的检索方式。
第一讲文献与文献学一、文献及文献学释义“文”与“献”最初分开,后来成一词。
《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文献学概要(大一下)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的概念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说述的口头材料。
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文献学的内涵别断丰富和扩大,如今所谓的文献,算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能够是文字的、图像的、也能够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
即研究文献的产生、进展、整理和利用。
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咨询题。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不、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要紧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办法、文献的鉴不、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进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不集、地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咨询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咨询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咨询题:辑佚△文献学的任务普通任务:文献整理最后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可以对别同版本举行鉴不,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个儿和他人使用。
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中国历史文献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献学知识点总结一、文献学的基本概念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等内容。
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古代的书籍、碑文、简牍等史料,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二、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有人对古代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比如《尚书》就是我国最早的文献学作品之一,它对周代的历史、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记载。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文献学也不断得到发展,唐代的《新唐书》、宋代的《宋史》和明代的《明史》等作品,都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内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等方面。
其中,文献的收集是文献学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广泛的搜集古代文献,可以为后续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史料。
文献的整理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文献的内容和特点。
文献的研究是文献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为后人对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提供重要的参考。
文献的编辑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修订和校对,可以使古代文献更加全面、准确。
四、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方法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学、史志学、碑学、考证学等方法。
其中,考古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考古发掘,可以为文献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
史志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碑学是研究碑文的学科,通过对碑文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考证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五、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成就中国历史文献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比如《尚书》、《新唐书》、《宋史》和《明史》等作品,都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成就。
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鉴定、考证和研究,揭示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1. 文献的定义:古代文献是指古代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以文字记录的各类书籍、文件和碑帖等载体。
这些古代文献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
2. 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古代文献学研究古代文献的原始材料、历史文献的形成、传播和保存等。
同时,古代文献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古代史前时期、中国古代文化时期、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时期等。
3. 古代文献学的意义:古代文献是对古代社会历史认识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推动历史学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 鉴定与整理:古代文献学家需要首先鉴定古代文献的真伪和时代。
他们通过研究文献本身的文字风格、用字特点、纸张和墨迹等特征,以及与文献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确定文献的时代和真实性。
同时,古代文献学家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和编目工作,以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利用。
2. 考证与辨析:考证是古代文献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不同文献之间的对比和校勘,古代文献学家可以确定文献的版本和变体。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文献中出现的人物、地名、事件等进行考证,以揭示历史真相,并排除文献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
3. 历史比较与分析:古代文献学家还需要通过对不同文献的比较和分析,揭示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化规律。
他们会对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献进行横向比较,寻找文献中的共同点和差异,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趋势和特点。
4. 考古学与古代文献学的结合:古代文献学与考古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
考古学的发现可以为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提供实物证据和背景资料。
古代文献学家可以通过对古代文献和考古遗址的研究,相互印证和补充,以提升古代社会历史研究的精确性和全面性。
中国古典文献学解读
“文献”通常指任何具有一定的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人为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包括一切印刷型与非印刷型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献。
文献学是指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中国古典文献,一般是指记录中国“五四”运动以前各种知识信息的印刷品与非印刷品。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及有关的文献工作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
1.古代无文献学,称校雠学。
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广集诸本,施以校雠,编定目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
校:本义是犯人带的木枷。
引申为比堪核对。
雠: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校雠。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郑樵《通志·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均沿用了校雠之名。
2.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中文世界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概况:一、先秦至两汉●商代:甲骨文。
已经发掘出10多万片,而且是有意识地集中存放的。
●西周●春秋战国:教育、学术向民间转移,文献也自然而然流向民间。
有了文章典籍,就会有私学。
孔子、邓析、少正卯等人纷纷创办私学。
孔子整理“六经”的传说;诸子百家对前代文献的传播与解释。
●秦代:焚书●两汉: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献搜集和整理。
刘向《别录》、刘歆《七略》。
根据《七略》记载,当时共搜集整理书籍“三十八种六百三家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
司马迁著《史记》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
东汉郑玄对经书进行大规模注释。
平息了今古文之争。
东汉刊刻《熹平石经》,也是文献传播的一件大事。
二、魏晋至唐五代图书搜集编制目录魏国:郑默《中经》西晋:荀勖、张华《中经新簿》,分四部,载书29945卷。
南朝宋:王俭《目录》,载书15704卷。
南朝齐:王亮、谢朏《四部目录》,载书18010卷。
隋初,搜集书籍三万余卷。
文献学名词解释
文献以各种技术手段,把一定的信息内容记录到一定的载体上形成的存储型传递媒介。
“文献”一词出自于“《论语·八佾》篇中。
最初,“文”与“献”是两个词,“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多闻熟悉掌故的人。
后来融合为一,泛指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和图书。
1983年7月2日发布的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规定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据此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了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
文献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指文献所包含的思想、知识和信息;形式指思想、知识和信息赖以依附的物质载体。
文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之一。
文献具有存储信息、传递信息两大基本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传递作用更为明显。
文献的存储是手段,传播是目的。
文献的种类很多,按载体的不同可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计算机阅读型文献;按性质和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记录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化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产品样本等等现代文献的社会功能:文献是记录人类知识的最重要手段。
文献是人类进行科学交流、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
文献是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依据。
文献是衡量某一学科、某一组织、某一国家和世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别录》西汉刘向撰,中国目录学的开山之作。
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以宫中藏书颇有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由刘向等对搜集来的各种异本进行校勘,条别篇章,编订目次,写定书名。
每校完一书,刘向就撰写一篇书录,介绍著者生平,学术源流,并评论其思想和价值,称之为《叙录》。
汇集诸书《叙录》别编成书,名为《别录》。
历时20余年,完成《别录》20卷, 原书亡于北宋,《隋书》及新、旧《唐书》的《经籍志》有著录,今有清人的辑佚本。
《七略》书目名。
对文献学的认识和感悟
文献学,对我而言,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学科。
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整理、分类、研究,更是对知识、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挖掘和解读。
在深入学习文献学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文献学的核心价值。
它教会我们如何去识别、获取、评估和使用各种文献资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书籍、报刊、手稿、碑文等各种形式的文献。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各种知识、观念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
此外,文献学还教会我们如何去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
每一种文献都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它们记录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和保存这些文献,让后人也能从中受益。
在学习文献学的过程中,我也深感其挑战性。
文献学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和复杂,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
同时,文献学的学术研究也非常严谨和细致,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学术素养和责任心。
总的来说,文献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学科。
通过学习文献学,我不仅掌握了各种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文献学将会成为我重要的学术支撑
和实践指导。
文献学概要笔记
文献学概要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文献学概要的笔记:
一、文献学的定义与范围
1. 定义:文献学是一门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2. 范围:包括文献的种类、特点、编纂、版本、校勘、目录、注释、标点、检索等方面的研究。
二、文献的种类与特点
1. 种类:包括图书、报纸、期刊、档案、方志、谱牒、碑刻、拓片等。
2. 特点:文献具有记录性、传播性、价值性等特点。
三、文献的编纂与整理
1. 编纂:指将文献按照一定的体例和方法进行编排和组织。
2. 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文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四、文献的版本与校勘
1. 版本:指文献的不同抄本或印本。
2. 校勘: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较和考证,纠正文献中的错误和遗漏。
五、文献的目录与索引
1. 目录:按照一定的体例和方法,将文献的书名、作者、版本等信息记录下来。
2. 索引:是将文献中的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或关键词进行分类和编排,以便检索。
六、文献的利用与保护
1. 利用:包括阅读、研究、引用等方面。
2. 保护:通过收藏、保管、修复等措施,保护文献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七、结语
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学术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文献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对文献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一章文献及文献学
1
目录
2
版本
3
校勘
第三节 学习文献学的意义
一、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发展规律和研究 方法的一门学科,是治学的基础、资料 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
(一)中国古典文理
(三)古典文献与古代文学
《
红
考证派
楼
梦
》
的
索隐派
研
究
流
评点派
派
考证派 1.关于《红楼梦》作者及其家世的研究。如《红楼梦》作者是谁?后四
第二节 文献学
一、文献学的含义: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 理、检索与利用的学科,也是指导人们读书、 治学的学科。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 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 体字书写的文献。
二、古典文献学的内容
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 第二章 文献的载体 第三章 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第四章 文献的版本 第五章 文献目录 第六章 四部书的形成和演变 第七章 类书与丛书 第八章 文献的校勘 第九章 文献的辑佚与辨伪
十回作者是谁?曹雪芹祖籍何处?曹雪芹生卒年等等,此等研究,又被 称为“曹学”。
2.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各版本间的源流、异同,以及何种版 本最接近原著风貌?又被称作“版本学”
3.对脂砚斋评语的研究,又叫“脂学”。
4.根据脂批或其它一些材料,对后四十回“佚稿”情节的探求,又称 探佚学。
5.对《红楼梦》研究史的研究,对有关《红楼梦》资料的评价、整 理、探考,对《红楼梦》中的典章制度、饮食服饰的研究等等。
• 汉郑玄《论语注》:“献,犹贤也。此 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 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 籍也;献,贤也。”
(二)文献含义演变:
文献学
研究内容:由于文献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文献,而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的主要对象也是文献,因此,文献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重复的关系,有时甚至很难划出明确的界限。
文献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内容:①文献的特点与功能研究。
包括文献的性质和定义;文献整体,不同类型文献乃至个体文献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的内容形式、特色及价值;文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
②文献类型研究。
包括运用多种标准对文献群进行的划分及各文献类型间的相互关系等。
有人称之为文献类型学。
③文献及文献学发展历史研究。
包括文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历史上的文献聚散存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不同国家、地区和时代人们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情况、成就及存在问题;文献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等。
④文献流的研究。
包括文献的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研究,如文献数量增长规律以及与人类知识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献半衰期(老化规律)与知识更新周期之间的关系;文献的分布规律与当代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状况的关系;文献的相互引用及其频率与情报知识的继承和利用之间的关系。
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构成了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内容。
它是文献学中较成熟的分支学科,其研究不仅有利于掌握文献特征,更好地收集、管理和利用文献,而且对于了解学术发展动态和趋势,乃至研究整个科学知识的增长规律,都有积极的意义。
⑤对某一学科的文献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专科文献学 (见专科目录学) 。
⑥对某一类型文献或某一特定文献群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一些专门的学科,如图书学、专利文献学、纸草文献学、敦煌文献学等。
⑦对文献的某些方面问题(如版本问题、校勘问题等)的研究,并由此形成版本学、校勘学等。
价值意义:文献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的综合性学科。
开展文献学研究,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通过对文献类型的研究,可以更科学地对文献群加以划分,从而提高文献管理水平;通过对文献流的研究,便于科学地建设和发展图书馆馆藏和开展整体化的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文献收集水平;通过专科文献学的研究,有益于对各学科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文献学概要重点整理
文献学概要重点整理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起源、发展、传播、保存及其文化价值的学科。
以下是文献学的重点整理: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征
文献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等记录物,包括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纪录片、音频等。
文献具有存储信息、传递知识、记录历史等功能,同时也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文献的分类
文献可以按照内容、形式、载体、语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可分为学术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等;按照形式可分为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碑刻等;按照载体可分为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等;按照语种可分为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等。
三、文献的阅读方法
文献的阅读方法包括预读、略读、精读、批判性阅读等。
预读是指先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思路,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略读是指在预读的基础上,加快
阅读速度,抓住文章的重点和关键词;精读是指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思路;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文献的引用和著录
文献的引用和著录是学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引用文献时,需要注明文献的来源、作者、出版时间、出版地点、页码等相关信息,在著录时,需要按照不同的文献类型采用不同的著录规则,如MLA、APA、Chicago等。
五、文献资源的获取途径
目前,获取文献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图书馆、数据库、互联网等。
在图书馆中,可以通过图书馆目录、馆藏书目、在线检索等方式获取文献;在数据库中,可以通过检索引擎、文献数据库等进行检索和下载;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开放获取资源等方式获取文献。
以上是文献学的概要重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献学的名词解释
文献学的名词解释文献学是一门研究文献的学科,它关注文献的产生、流传、保存和利用等方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献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文献学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
1. 文献(Literature)文献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书籍、手稿、文章、论文、报告、档案等各种文字资料。
它承载着人类的思想、知识和文化,是研究的重要基础。
文献可以分为口头传统的和书面传统的两类,又可以根据内容分为学术文献、非学术文献等。
2. 文献的分类(Classification)文献的分类是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类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标准,文献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文献的载体类型(如书籍、文章、手稿等)、内容(如文学、历史、科学等)、学科领域(如哲学、社会学、数学等)等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研究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和利用文献资源。
3. 文献的索引(Index)文献的索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提取和编制索引的过程。
索引是一个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列的文献目录,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
常见的索引方式包括作者索引、主题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有效的文献索引可以提高文献的利用效率,提供更好的信息检索服务。
4. 文献的标引(Abstracting)文献的标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的过程。
标引通常包括对文献的主题、关键词、作者、出版信息等进行分析和提取。
标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文献的内容,帮助读者对文献进行初步了解,并帮助文献的分类和索引工作。
标引是文献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文献利用效果的关键。
5. 文献的引证(Citation)文献的引证是指在学术论文或其他文献中引用其他文献的过程。
引证可以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也可以用来表明自己工作的基础。
引证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常见的引证方法包括现代语言协会(MLA)、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等。
正确的引证可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同时也方便读者查找被引文献。
文献学知识点
文献学知识点一、什么是文献学文献学,是图书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组织、利用及管理等问题。
它不仅关注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还深入研究文献的产生、传播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研究文献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各类文献资源,提高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效率。
二、文献分类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形式,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以下几类:1.专著:指由一位或多位作者合著或编写的书籍,通常是对某一特定主题的系统研究。
2.学术期刊论文: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以其权威性、及时性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3.会议论文集:指由学术研讨会或学术会议组织者出版发行的文集,收录与会者的研究成果。
4.报刊文章:指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的短文或长文,涉及各类社会问题。
5.学位论文:指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一般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6.工业文献:指反映特定行业或领域研究和发展动态的技术报告、标准规范、专利文献等。
7.官方出版物:指政府机关、各级行政部门及事业机构出版的各类文件、公报、年鉴等。
8.电子文献:指以电子形式存储和传播的各类文献资源,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网页等。
三、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指根据自身信息需求,在各种信息资源中查找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过程。
文献检索的目的是找到最合适的信息资源,满足信息需求。
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包括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学术数据库、互联网搜索引擎等。
四、文献引用和参考文献著录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同时也要对引用的文献进行详细的著录。
常用的引用标注方式有美国心理学会(APA)、现代语言协会(MLA)、芝加哥手册(CMS)等,不同学科领域可能有不同的引用要求,需要根据指定的引用规范进行书写。
五、文献评价文献评价,是指对文献的质量、可信度、权威性等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过程。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文献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高质量的文献资源,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文献学概要[整理版]
第一讲一:文献的含义:文章贤才(现代含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
最早出现在于《论语·八佾》二:文献学(1)定义: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和文献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文献的性质、特点、种类、鉴别、功能、流传、整理及其利用的科学。
简而言之,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存文献资料。
版本、目录、校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研究对象: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三,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继承过去校雠学们的方法和经验,对那些保存下来的和已经发展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
并且进一步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第二讲一,文献载体的演变:甲骨、金石、简牍、缣帛和纸张二,纸质文献的装帧史(重点):(一)卷子装(1)定义:内容较长的书,一张纸容纳不下,再用第二张纸继续抄写,一本用多张纸写完的书,按顺序结成一张长纸,然后模仿简帛,从尾端向前卷起,形成卷子形式(2)特点:为了保护纸卷折皱和损坏,在最后一张纸上粘接一根木棒,两端稍露,形如车轴,以手执轴,自左向右收卷(3)不足:卷子的开头部分,卷起来在外面,容易磨损(二)旋风装(1)定义:取卷子折造成册,加一书面,粘于册的首尾,使两端连缀起来。
这样,折叠时像一册,拉开时像一囊子,翻阅时如旋风(又龙鳞装的别称)(2)特点:每一页都是错落粘在上一页的底下,形成错落相积、上页压下页的体式。
(三)梵夹装:梵夹装不是中国典籍固有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代对从印度传进来的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式的一种称呼。
(四)经折装(1)定义:将长幅按一定的尺寸来回往复折叠,折成一册,形同折子,首尾加上硬厚纸页﹙也有用薄木板﹚作为护封,由卷子式向经折式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文献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音等为主要记录手段的一切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文献”一词出自于《论语八佾》篇中,(先秦)“文”与“献”是两个词,“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贤人贤才,特指博学多闻、熟悉礼仪掌故的人。
(汉唐以后)“文”是叙事的依据,“献”则是论事的依据。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对“献”的解释已经与本义发生变化,“献”的含义已日益向“文”转化。
自此以后,人们对“文献”的概念,逐渐变为专指文字记载的东西。
1983年7月2日发布的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规定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我们对文献的定义是(见句首)。
与传统的“文献”含义相比较,现代“文献”含义不仅包罗了传统意义上有文字记载的一切图书资料,掌握某一方面知识技艺的专门人才,还囊括了现代所有的知识记录和信息载体。
作用:文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之一。
文献具有存储信息、传递信息两大基本功能。
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载体形式、内容类别、典藏传播、整理利用以及历史发展进行研究,进而探索其特征和规律的学问。
其任务在于为各种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尤其要为历史学的研究建立坚实可靠的史料基础。
(古代多属于校雠学的范畴)文献学的成就:1.廓清后世对经书的误解和歪曲 2.钩稽考证汉人经说 3.撰著新疏新解4.汇释群经(《皇清经解》、《皇清经解续编》)甲骨文献:又称“卜辞文献”,是殷人占卜的记录,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
王懿荣是甲骨文献价值的第一位鉴定人。
刘鹗《铁云藏龟》,是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专书。
金石文献:分别是指以金属和石质材料为载体的文字记录。
金文文献: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始于夏商,盛于周代。
石刻文献起源大体与金文文献同步。
石经是儒家经典的大型石刻文献。
始于汉魏,绵延到清代,内容由“七经”发展到“十三经”。
墓志碑刻是古代石刻文献的主体,现存最早的碑刻文献著录是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
金石学:对各种青铜器和石刻进行全面研究的一门学问。
经部文献:包括儒家经典“十三经”、历代学者对儒家经典的各种注释阐发之书以及为解经需要而衍生的各种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典籍。
十三经:儒家十三中经典的合称。
十三经的概念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其发展演变过程是:汉代把《易》、《诗》、《书》、《礼》、《春秋》立于学官,名“五经”(“熹平石经”);唐代增加《周礼》、《仪礼》、《公羊》、《榖梁》四种,名“九经”;唐文宗开成间刻石于国子学,又增加《孝经》、《论语》、《尔雅》,称“十二经”(“开成石经”);到宋代,复增《孟子》,合称“十三经”。
“十三经”是经部文献的核心,是集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大成的总集。
十三经注疏:汉代及魏晋时代学者对十三经所作的注和唐宋时代学者所作的疏,合称“十三经注疏”。
二十四史:形成过程是:“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之外有《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合为“十三史”;宋人在“十三史”基础上增加《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明朝时增加《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乾隆年间增加《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又称“殿本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总计3229卷,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末崇祯皇帝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卷帙庞大、内容丰富的纪传体丛书,除少数为私家撰修,大都由历代官方编修。
十通:继《通史》之后,典制体通史相继产生,《通志二十略》、《文献通考》都是在《通典》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后世将此三书合称为“三通”,乾隆年间诏修“续三通”和“清三通”,遂为“九通”。
20世纪商务印书馆铅印出版时,将清末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与“九通”合编,遂有“十通”之称。
子部文献的源流是先秦诸子之书,它们大都是某一个学派的著作总集;集部文献主要指历代文学家的诗文作品集。
集部的源流是《汉书艺文志》的“诗赋略”。
类书和丛书的基本性质都是综合性文献。
类书是分门别类汇辑各种资料以便人查阅的工具书。
类书的产生早于丛书,一般认为成书于魏文帝曹丕黄初年的《皇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
中古时期类书编纂盛行,南朝梁武帝《寿光书苑》、隋炀帝《长州玉镜》、唐高祖《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成》。
作用:保存古代佚书资料和传世文献的古代版本资料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功用;古籍校勘方面也有价值;查典故。
艺文类聚:成书于武德七年,由欧阳询等人奉唐高祖之命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官修类书。
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明成祖命解缙等儒臣文士共两千人编辑。
始于永乐元年,成于六年。
全书共22937卷(包括目录凡例),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辑入经、史、子、集、释藏、道经、戏剧、平话、工艺、农艺等图书达七八千种。
该书先后抄录了正副两部,正本已烧毁,副本曾散失了一部分,目前存于国内外的仅有三百余册。
《永乐大典》的价值与利用:《永乐大典》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具有极高的额文献价值。
它大量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各类书籍。
但它的分门别类却是一把双刃剑,在集中某一类资料的同时,造成诸多文献资料的割裂。
而它抄录整部书的做法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文献资料的原貌,从而大大提升了《大典》的文献价值。
《太平御览》: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命李昉等修,它不但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的资料工具书,而且是保存古代佚书最为丰富的类书之一。
丛书是将原单本流行的书籍,汇编在一起,别提一个总名,以供人们检阅的一种文献形式。
起源于学者为读书治学方便,合抄众多相同性质之书而为一书,分为专科性和综合性两类。
最大的综合性丛书《四库全书》。
作用:古籍保存与流传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是清代学者保存其辑佚成果的好形式;为古籍的利用提供极大便利。
方志:是地方志的简称,是以一定的地域为中心,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分门别类记载该地区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人物以及名胜古迹、风土民俗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书籍。
起源于两汉时期的地记。
早期的方志又称“郡国之书”;隋唐五代时期,图经兴盛起来,方志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图经是一种有图有文的地方文献;方志在宋代确立了完备的体例,内容日趋丰富;清代是古代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
家谱:类型:帝王诸侯系谱、通国氏族谱、地方氏族谱、家谱又称族谱、宗谱、世谱、家乘、家牒,是一种记载家族世系与事迹的文献形式。
其起源早于方志。
宋以前家谱以官修为主,具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功能;宋代开始,家谱转为私撰,家谱的功能发展为“尊祖、敬宗、收族”的道德教化功能。
档案文献:档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实际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字记录。
在古代又称为“文书”、“案牍”、“薄书”等,殷虚卜辞是传世最早的档案文书。
先秦时代《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档案文献汇编。
隋唐以后,随着国史编纂制度的确立,国家档案文书的征集和保藏制度也得到相应发展。
廿二史考异:史论,清钱大昕著,共一百卷。
乾隆四十七年写成,乾隆五十九年开始校刻,嘉庆元年全书告成。
所考二十二史,即从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及《明史》,又从《后汉书》中分出司马彪的八志,例为《续汉书》,因而总目标为二十三史。
主要内容是对各史文字进行校勘、典制考释及名物训诂等,重点是考释年代、官制、地理沿革及辽、金国语、蒙古世系等。
对宋、辽、金、元四史考订尤为专深,是当时史学的重要著作。
廿二史札记:清赵翼撰,共36卷。
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分别对历史正史加以评述和考订。
上起《史记》、《汉书》,下起《元史》、《明史》,包括24种纪传史。
论述了有关各史的编纂体例和编纂方法;考论诸史的史料来源和史实正误;评论史事及人物。
罗振玉:1866-1940年,中国近代金石学家,字叔蕴,号雪堂。
浙江上虞人,1910年著《殷商贞卜文字考》,首先考订出甲骨出土地安阳小屯为殷墟,并正确地判明甲骨属“殷室王朝的遗物”,随后编成《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后编》、《殷虚书契续编》四书,是殷墟正式发掘前零星出土甲骨的最重要集录。
其著《殷墟书契考释》一书,考释出甲骨文561个,是迄今为止考释甲骨文最多的一个学者。
罗氏对金文、简牍、敦煌文书等研究都有重要贡献。
史通: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幾撰写的《史通》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专著。
《史通》包括内篇39篇、外篇13篇,全书今存49篇。
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
该书对纪传体史书的各部分体例,作了全面而详尽的分析,对编写史书的方法和技巧也多有论述,这在中国史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史通》对史学工作也有一些论述。
刘知幾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论点,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的史学编纂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史学家从撰述历史发展到评论史家、史书和史学工作的开创性著作。
编年体:编年体的基本特征是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时、月、日顺序排比记述史事。
内容以叙事为主,兼载人物和言论;叙事方法以顺叙为主,间或追叙往事、预述后果。
其最大优点是对同一时间内各方面的大事能兼载并蓄,上下若干年的历史进程如线串珠,既便于考察一代之兴衰,也便于纵观一时之大势,而且理尽一言,语无重复。
‛编年体在中国历史文献众多体裁中最先形成,使用也最普遍,它既是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也是历代起居注、日历、时政记,实录等记注性文献常用的体裁。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司马迁《史记》。
全书共130卷,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记述上起黄帝下到西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事本末体: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记述史事的史体,它在编年体史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创于南宋《通鉴纪事本末》。
记事本末体史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纪传、编年二种史体在记事上存在的缺陷。
典制体史书:历史文献中典章制度的专篇,始于《史记》“八书”和《汉书》“十志”,而典章制度专书是在唐朝中叶以后开始出现的。
中唐学者杜佑编纂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
《通典》:全书共200卷,分为食货典、选举典、职官典、礼典、乐典、兵典、刑典、州郡典和边防典。
《通典》在编纂上突破了以往正史“书志”的格局,上起三代,下至唐宋天宝末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撰,全书共100卷。
为考订十七史之作,考订内容包括文字校勘、考证典章制度,评价历史事件和任务,评论史书的优劣得失。
考订为主,兼有议论。
它校勘了我国正史中的大部分史书,补正了其中的讹误,考证了重要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