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兑换比率
抗日战争时期金条、银元的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金条、银元的价值
一两银子,铸成币后叫一银元,俗称一元钱。
民初时期,一元兑1400文,大米20文一斤,可买70斤大米。
相当于现在120-140块钱,到抗战时期物价大涨,一元只能买8-9斤大米了.民国时期工人工资最高。
工人月薪15-30元,
民国时,金条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
大黄鱼即上世纪民国中央银行储备金的5市两金条,重158克左右,成色为991.0。
金条的正面图案雕刻的为孙中山的头像,并铸有“中央造币厂制”的字样,背面铸有金条重量、成色、编号、等字样。
小黄鱼即上世纪民国中央银行储备金的1市两金条,重31克左右,成色为991.0。
上海通行的标金,是10市两一条。
其形为长条式,长约四寸,宽约五分,酷似小砖。
上海通行标金每条漕平十两(漕平一两合1.17854盎司。
其成色为978(千分之九七八之意),故曰“九七八标金”或“标金”。
主要用于上海金市交易。
抗战初期,一根小黄鱼大约可以兑换30—40块大洋,兑换比率随着年景好坏上下波动。
抗战后期,黄金越来越贵,兑换银元的比率越来越大。
上世纪三十年代时,杂牌的老式步枪一支约30—40块大洋,一支中正式要50、60块大洋,1枝进口的毛瑟步枪是100块大洋,ZB-26(捷克造)机枪要600大洋以上。
八路军游击队从日占区和国统区购买枪支弹药时,通常一块大洋换一发子弹,一条大黄鱼换一枚迫击炮弹。
[ 小黄鱼即上世纪民国中央银行储备金的1市两金条,重31克左右,成色为991.0。
转自铁血社区 / ]小黄鱼即上世纪民国中央银行储备金的1市两金条,重31克左右,成色为991.0。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2012-02-05 11:09:50)转载▼分类:旧闻新读·非历史常有哥们儿问我: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古代”这个概念实在太大,春秋战国是古代,秦汉魏晋是古代,唐宋元明是古代,鸦片战争以前都算是古代,从有文字记载算起,古代跨越了几千年,这几千年当中银子的购买力怎么可能一成不变?还有,银子跟银子也不一样,有成色很好的“九八足银”(含纯银98%以上),有成色很差的“八五杂银”(含纯银85%左右),也有虚拟的仅作为计价标准的“纹银”(含纯银93.5%),它们的购买力肯定有区别吧?另外我们还得考虑地域差别,同一个时代,同样的银子,在京城可能不值钱,去乡下却可能很值钱。
最后,一两银子在不同朝代的重量也不一样,东汉的“两”很轻,一两不到15克,唐朝的“两”很重,一两超过40克。
所以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加上很多限制条件:请问您指的是哪一年的、哪个地方的、什么成色的一两银子?加上这么多限制条件以后,本来很笼统的一个问题就变得清晰起来,可是对方也会变得头大,人家本来对一两银子值多少钱挺感兴趣来着,一听居然这么麻烦,只好摆摆手说:算了,我不问了。
大多数朋友就是这样子,他们喜欢简单,对太复杂的问题不感兴趣,更不愿意花力气去琢磨。
换句话说,大家的脑子喜欢偷懒。
偷懒的结果是,我们会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上犯下致命的错误。
譬如说古装电视剧里,皇帝赐银5000两,紧接着就有一个小太监托一张木盘子出来,盘子上码着一锭一锭的银子,耀人眼花。
5000两足足有300多斤(16两为一斤),古代的斤又比现在的斤要重(明清时一斤在590克以上,现在的市斤只有500克),一个太监是根本托不起来的,除非他身怀绝世武功。
博学如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写得雅俗共赏意蕴无穷,一样在常识上犯错误:《鹿鼎记》里男一号韦小宝动不动就从怀里掏出一千两一张的银票,事实上他那个时代(康熙年间),根本就没有银票,无论官办钱庄还是私营银号,都要到咸丰年间才开始发行银票。
银元兑美元汇率
银元兑美元汇率1904-1905年,由于准备金不足,银价加速下跌,华元大幅度贬值。
1905年末,1英镑=10华元=7.2两白银1华元=0.1英镑=0.72两白银实行金本位后,1906-1915年,1盎司(31.1035克)黄金价格稳定在70华元,1华元=0.11英镑=0.5美元=1点1卢布=2点2马克=2点5法郎(注:法郎在1900年后大规模贬值)。
金本位时的1华元大约相当21世纪初的140-180元人民币。
日元、朝元与华元挂钩,汇率固定为1华元=2日元=3朝元。
按1924年汇率,1英镑可兑白银6两多,每两白银约折银元1元4角,1美元在银元2元以内盘旋真实比价 1英镑=8.5银元 1英镑=3.66美元二战期间 1美元=2.5马克 1英镑=4美元 1美元=3.5银元或4银元1925年1英镑=4.88美元二战时期及以前的国际货币汇率一、从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到二战时期,一盎司〔31.1035克〕黄金价格平均是三十五美元。
这个价格很少波动。
二战之后,美元兑换黄金水平一度偏高,直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
二、帝国马克〔Reichsmark〕与美元的比价,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五年,长期稳定在, (,比,左右。
,美元兑换,(,帝国马克。
,帝国马克兑换,(,美元。
三、英镑和美元的兑换比价,金本位的时候,稳定在,英镑兑换,(,,美元。
一九二? 年,英镑可以兑换到,(,,美元,二十年代晚期,英镑兑换,(,,美元。
一九三一年 ,英镑兑换,(,,美元。
一九三三年为,:,(,,,一九三七年为,:,,之后回落到,:,左右,一九四七年为,:,(,,。
一九四九年英镑贬值百分之三十,汇率变为 ,:,(,,,之后英镑就一路贬值到目前的水平,时有小幅跌涨。
四、当时一美元平均兑换五法郎。
五、当时一美元大约兑换十八到二十意大利里拉。
六、当时一美元大约兑换两日元。
这是二战后期的汇率。
也有日本人称战前日元和美元的汇率大约是一比一左右。
二战时期的一日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千四百七十五日元。
[古代一两等于多少文]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古代一两等于多少文]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篇一: 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
特别以目前热播的不少古装电视剧为极端:其中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
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
《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只是45两白银。
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
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
货币兑换系数表 (FX)
货币兑换系数表 (FX)
简介
货币兑换系数表 (FX) 是一份记录各种货币之间汇率的表格。
汇率是从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时所使用的比率。
这个表格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以及对应的兑换系数。
表格内容
以下是货币兑换系数表的示例:
使用方法
使用货币兑换系数表可以很容易地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
只需要将要转换的货币金额与对应的兑换系数相乘即可得到转
换后的金额。
例如,如果你想将 1000 人民币转换为美元,只需要将 1000 乘
以兑换系数 6.43,即可得到约为 6430 美元的金额。
注意事项
- 货币兑换系数表中的汇率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在实际
操作中应该使用最新的汇率信息。
- 对于较大的金额转换,建议参考银行或外汇交易所提供的实
时汇率。
结论
货币兑换系数表是一份帮助人们了解不同货币之间汇率的工具。
通过使用这个表格,人们可以方便地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从而进行货币兑换操作。
硬币残币兑换标准
硬币残币兑换标准是指商业银行在收到顾客所持有的硬币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兑换的规定。
这个标准主要包括硬币种类、数量、面额等方面的规定。
下面就具体来介绍一下硬币残币兑换标准。
一、硬币种类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主要有1分、2分、5分、10分、50分和1元6种面额。
其中,1分、2分和5分面额的硬币已经不再生产,但仍然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商业银行在进行硬币兑换时,应该区分不同面额的硬币,并且对于不同面额的硬币,其兑换比例也应该有所不同。
二、数量商业银行在进行硬币兑换时,对于每种面额的硬币数量都有限制。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硬币兑换标准如下:1分、2分、5分:每次最多兑换100枚;10分、50分:每次最多兑换50枚;1元:每次最多兑换20枚。
同时,商业银行也规定了每日兑换数量的限制。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每日硬币兑换数量的限制如下:1分、2分、5分:每日最多兑换500枚;10分、50分:每日最多兑换100枚;1元:每日最多兑换40枚。
三、面额商业银行在进行硬币兑换时,对于不同面额的硬币,其兑换比例也应该有所不同。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的硬币兑换比例如下:1分、2分、5分:1元=100枚;10分、50分:1元=20枚;1元:1元=1枚。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在进行硬币兑换时,可能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硬币兑换手续费标准如下:1分、2分、5分:每100枚收取1元手续费;10分、50分:每20枚收取1元手续费;1元:每1枚收取1元手续费。
四、其他注意事项在进行硬币兑换时,商业银行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比如说,商业银行可能会要求顾客进行身份证明,并签署相关的协议。
同时,商业银行也可能会规定兑换时间和地点,顾客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兑换。
总之,硬币残币兑换标准是商业银行在处理硬币兑换业务时必须要遵守的规定。
这些规定包括硬币种类、数量、面额等方面的规定,商业银行在进行硬币兑换时需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进行操作。
无力回天的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
2014-11-16 11:47 国家人文历史“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1948年,成袋的法币被抬下汽车1935年至1948年期间,国民党为支付巨额的战争费用,开始大量发行法币,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物资供应,法币必然供大于求。
有钱买不到东西,物价飞涨,法币开始疯狂贬值,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法币的印刷是英美技术,美国机器和纸张,很多在香港印刷。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机器被日军缴获,日本人印了大量假币进入市场,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电视剧中的崔中石在南京的茶馆听曲,掏钱点歌时却被跑堂的当场拒绝:“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
”在1935年法币发售之初,它与银元的兑换比例是1法币兑换1块银元。
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1945年9月其购买力只剩下了十万分之七。
如果一斤大米有五百粒的话,1948年8月时100法币只能买到1粒大米了。
剧中的曾可达代蒋经国赠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一套紫砂茶具,方步亭一眼就看出是范大生的手艺,并估算说这把壶按眼下的市价,价值五百英镑,“折合成现在的法币,一辆十轮卡车也装不下。
”1948年的北平教育界在物质待遇上也大不如前。
学校的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一减再减,仅占政府总预算的3%,其中50%还是“三青团”的活动费。
北京大学“负债近百亿”,“最迫切待还数目为八十亿”。
大学教授的生活也乐观不起来。
以清华大学为例,当时薪水最高的教授,1946年12月底可以领取薪金83万元,够买23袋面粉有余,生活比战时要好。
但因物价陡涨,1947年5月,一个教授的月薪不够买10袋面粉。
1947年底10万元法币大钞出笼后,物价更像脱缰之马,教授薪金虽涨到1000余万元,却不够买5袋面粉。
北平中小学教职员要依靠美国援助的旧衣服才能遮体避寒。
1948年,出纳坐在钞票堆里点钱据《大公报》1948年8月16日的统计,以战前的生活指数为比较,8月上半月的食物价格上涨了390万倍,住房价格上涨77万倍,服装价格上涨652万倍⋯⋯当天报纸用花边新闻的方式圈出一条短讯:“大饼油条,每件10万元。
中国古代金银元宝的收藏与真伪辨别
中国古代金银元宝的收藏与真伪辨别时间:2010-07-10 15:45银元宝资料图片在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现状的电影、电视剧和戏曲中,人们往往能够看到作为财富象征的金元宝和银元宝。
那些光彩夺目、造型圆润的金银元宝令人神往,也因此为现代人所熟悉。
作为中国古代货币,金元宝和银元宝毕竟是登峰造极的大额货币,凸现了拥有者的财富与身价。
其实熔铸成锭的金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货币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
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金时期称为“银锭”。
不过,银锭作为支付手段流通始于金代。
金代的白银每锭重五十两,值百贯。
到公元1197年(承安二年)12月,“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两贯,公私同见钱用”。
至此,白银才成为法定货币与钱、钞一起通用,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这种趋势的影响到了元代,终于使原来以铜钱本位改为银本位,元代起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产生了我国币制的一次重大改革。
所以元代之银锭通称为“元宝”。
这时“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是元宝称呼的主要来历,但绝非指形状,而是将金银锭泛称为元宝。
银元宝到了明朝才盛行,但还不是国家的法定货币。
直至清朝,银元宝始为主要的货币流通,因重量不等,所以按“两”为主要的重量单位,故又称银锭为“银两”。
清朝的银锭形状变化为马蹄形的元宝,故亦称为宝银。
经过熔铸后的元宝,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但通称为银块或银锭,此外碎银依然存在。
由于各地均可自行熔铸宝银,以致宝银的种类和名称虽在全国大体一致,但成色与重量却非一律,各地使用不同成色名目的银两,相互之间的兑换也有一定的折算比率。
鸦片战争后,外国洋银(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
直到1933年宣布废两改元后,银两才不再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官铸私铸价格差距大元宝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不可少的东西,赏赐、赋税、买卖等都缺不了它,它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民国时期的货币政策
民国时期的货币政策真正的货币统一是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
南京国民政府继承了以前的政策,建都伊始就开始筹划统一货币。
1927年6月,财政部饬令各造币厂停止铸造袁世凯头像的银币,暂用孙中山先生纪念币旧模改铸银币。
1928年3月,经济学家马寅初率先提出“废两用元”,并从理论上论证“废两用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929年11月,甘末尔提出《中国逐渐采行金本位币制法草案》,规定1孙(设计中的货币单位)等于美金4角。
但是由于大萧条,国际市场黄金价格一路上扬,而白银价格则一路下跌,1931年2月,1孙只值美金2角。
若继续推行草案,中国无法承受黄金汇兑损失。
货币改革不得不再次告吹。
1931年冬东北沦陷,大量银元从全国各地涌入上海,上海银元数量供求失衡。
1932年上半年约5500万银元流入上海,加上本地原有的42000万元,银元兑换银两价格波动加大。
上半年,银元兑换比率曾达到每百元兑白银74两,但5月末《凇沪停战协定》签署后,兑换比例下降到百元兑白银70两。
价格波动使得商人无法适应,银元价格的下跌,使银两负债的银元持有者蒙受了巨大损失,废两改元的呼声又开始高涨。
据统计,1935年4月26日的伦敦白银价格,比1931年上涨了3倍,而纽约市场白银价格则比1931年高出3.3倍。
从1932年开始,中国白银开始外流。
1934年受美国白银政策影响,中国货币流出高达2.27亿银元。
路透社报道,自1934年6月底到1935年1月,上海流通中银元共减少2.3亿元,除一小部分流入内地外,其余全部运往伦敦或美国。
面对白银潮水般的外流,国民政府从1934年10月15日开始征收白银出口关税和平衡税,以减少白银出口。
10月16日又设立外汇平市委员会在必要时候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外汇市场价格水平。
委员会根据市场形势,委托中央银行买卖外汇和金银,平市基金则来源于政府征收的白银平衡税和财政部。
但是,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白银外流问题,反而促使白银走私盛行。
民国货币
民国物价上海,1927 年二号梗米1石14元,面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
原文中的“石”,应为两百斤;1包面粉,应为44斤。
汉口,1930年,每百斤麻油和鸡蛋的价格约为20元,每斤棉花和猪肉约为3角钱,1斤鲤鱼不到5分钱,1斤煤油的零售价则长期保持在0.10~0.15元之间。
汉口,1934和1935年,100斤麻油分别只有17.90和14.50元,1斤猪肉分别只有0.29和0.198元,鸡蛋跌幅最大,几乎跌了一半,而100斤大米也从1926年的7.55元跌倒1933年的4.66元,100斤煤球的零售价,1936年也从过去的1块钱跌到8毛钱左右。
如此同时,地价也随之回落。
抗战前,江苏镇海县亩产400斤的农田,售价从1928年的140元跌到70元,亩产300斤的农田则从100 元跌到40元。
重庆,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2.5元。
甘肃农村,抗战前7年,百斤小麦5至3元。
法币中华民国1935年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
简介: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
1948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
1935年法币发售之初,它与银元的兑换比例是1法币兑换1块银元。
发行量: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14亿余元,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法币的发行额已达到5569亿元(360倍)。
1947年4月,法币发行额又陡增至16万亿元。
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战前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钱币换算
民国时期,“主币”、“辅币”这两个概念在有些阶段是模糊不清的。当时的辅币,既有与银元联系的,银元、铜元都无固定比价联系的。有中央政权铸行的,也有地方政权铸制的,五花八门,十分混乱。但是从这些复杂的辅币中却可以看出,中国的造币工艺水平比以前明显提高了。不但图案较为精美,而且币材也比以前多样化了,有铜、银两种传统的币材,还有镍、铝和锑三种新币材。
中国出现最早的镍币是德国人在青岛铸行的,始铸行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有一角、五分两种面额(图一),我国自行铸造的镍币大约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铸行了袁世凯五分镍币(图二)。此后广东(图三)、云南、山西(图四)、四川分别铸行了地方性镍辅币,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后,镍币铸得就更多了。1931年,贵州省政府铸行了本地行用的锑辅币(实际在1933年发行),上书“锑币当十字样”(图五)。
28年11月,安徽省政府规定每元法币兑换“当十”的铜元200枚,次年改为兑换100枚。
1银元=10角=“当十”的铜元300枚=3000枚铜钱=3000文
“当二十”的铜元300枚=6000枚铜钱=6000文
1铜钱=一文钱
资料:
民国铜元(当制10文),币面刻有10文。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革命根据地群众利益,制定了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收兑比价,并一再延期兑换。1950年,县人民银行挂牌收兑金银,黄金每两(16进位制,每两等于
民国钱币换算
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的《国币条例》
1.国币计算:
均以十进,每圆十分之一称为角,百分之一称为分,千分之一称为厘,公私兑换,均照此率
公式:1元=10角=100分=1000厘
1银元=10角=“当十”的铜元300枚=3000枚铜钱=3000文
“当二十”的铜元300枚=6000枚铜钱=6000文
民国一块大洋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民国一块大洋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民国一元大洋等于现在的人民币600元以上。
民国初期的一银元比较的“值钱”,后期逐渐贬值。
而且内地和沿江沿海的银元购买力和兑换铜钱的比例也不同。
这里主要说1930年以前的,民国货币比较稳定的阶段。
每个银元用白银7钱3分铸成。
银元下面,还有两种辅币,第一级是“银角子”;第二级是“铜元”。
这两种辅币,还不是十进制的,而是跟着银、铜的价格浮动而定,一银元可以兑换120-140枚铜板(根据各省不同比例),铜板面值为10文。
按照目前银价3.6元/克的价格,7钱3分的白银大约是36.5克,一银元本身的价值约等于现在的人民币131元。
但袁大头的价值肯定不止于白银材料本身。
算粮食价格是最准的。
据资料统计,1920-1925年期间,上海一银圆大约可以买18斤大米,或者7斤猪肉。
如今的水稻,亩产1300斤往上,除非地不行,猪也是长得飞快,几个月就能长到一二百斤。
在民国时期,水稻亩产才两三百斤,猪更是可怜,人都吃不上饭,一般的猪喂一年也就长到三五十斤。
而古代人哪里吃得起猪肉,不饿肚子就烧高香了,民国时期一个人一年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饿肚子,现在人每年吃一二百斤粮食就了不起了。
这样一算,水稻产量比现在低四倍,吃的粮食要比现在多2.5倍。
刚才算的18斤大米54元,乘以6.5倍,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51元。
这是粮食按成本估计的银圆价值,如果在加上加工设备落后,交通不方便,纳粮等因素,保守估计一元大洋等于现在的人民币600元以上。
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
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在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形式和种类经历了多次变化。
在旧时代,银元是流通最广泛的货币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银元的价值也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旧银的兑换问题。
本文将介绍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一、旧银的定义旧银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流通的银元,包括清朝、民国、抗战时期和解放前的银元。
由于历史的漫长和银元的使用广泛,旧银现在依然存在于市场中。
二、新银的定义新银是指现代银币,由人民银行发行。
新银的种类有很多,包括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等面值。
新银的价值是由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的。
三、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旧银兑换新银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旧银的含银量和新银的市场价值来计算的。
一般来说,旧银的含银量越高,其价值越高。
因此,在计算旧银换新银的时候,需要先确定旧银的含银量,再根据新银的市场价值来计算。
以下是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1.确定旧银的含银量旧银的含银量是指旧银中含有的纯银量,一般用“两”或“克”来表示。
在清朝,一两银元的含银量是7.2克,而民国时期的一两银元的含银量则是7.3克。
在计算旧银换新银的时候,需要先确定旧银的含银量。
2.确定新银的市场价值新银的市场价值是由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的。
一般来说,新银的市场价值与面值成正比。
例如,1元银币的市场价值通常在10元左右,而100元银币的市场价值则在1000元左右。
3.计算旧银换新银的价值旧银换新银的价值是根据旧银的含银量和新银的市场价值来计算的。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旧银换新银的价值 = 旧银的含银量×新银的市场价值÷7.2例如,一两清朝银元的含银量是7.2克,而1元新银币的市场价值是10元。
那么,一两清朝银元换成1元新银币的价值是:旧银换新银的价值 = 7.2 × 10 ÷ 7.2 = 10元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旧银换新银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旧银的含银量会影响换算的结果。
银本位制的内容
银本位制的内容
银本位制(Silver standard)是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货币的价值由银的含量及其与货币的兑换比率决定。
在银本位制下,银元是基础货币,其他形式的货币(如纸币)可由银行兑换为等额的银。
这意味着银本位制下货币的价值与包含其中的银的价值有直接的联系。
银本位制在欧洲和美洲曾经广泛使用,尤其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叶的金银标准期间。
在很多国家,银本位制被用来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基础,确保货币稳定和兑换性。
例如,英国在1816年实行了银本位制,以固定银币的价值并将其用作基本货币。
然而,银本位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贸易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银的供应量可能无法满足经济的需求,从而导致通货紧缩和经济困境。
其次,由于银本位制依赖于银的价值,当银的价值波动时,货币价值也会受到波动的影响。
这可能导致货币的不稳定性和经济的波动。
由于这些问题,银本位制在20世纪逐渐被废弃,许多国家转向更为灵活的金本位制或纸币本位制。
总的来说,银本位制是一种以银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其价值与银的含量和兑换比率相关。
尽管在过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制度的变化,银本位制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种货币制度。
历史趣谈:蒋介石每月能领到多少工资?每月只拿800块大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蒋介石每月能领到多少工资?每月只拿800块大
洋
导语:蒋的基本工资一直是800元,1942年后每月能领到超4000元津贴作为国民政府最高级别的公务员,蒋介石在抗战期间,每月究竟能拿多少工资?查19
蒋的基本工资一直是800元,1942年后每月能领到超4000元津贴作为国民政府最高级别的公务员,蒋介石在抗战期间,每月究竟能拿多少工资?查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作为“特任”级别的公务员,蒋的薪俸标准是800元,与之同级别拿相同薪俸者,包括国民政府五院院长及中央各部会部长。
①这个标准,较诸北洋政府时期,大总统每月薪俸2.4万元(1913年增至3万元)、公费4万元、交际费4万元,已逊色极多。
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蒋的这800元月薪,即800银元。
其大致购买力,可参考同期南京、上海的猪肉价格——约每斤0.3元(银元)上下。
②1935年“法币改革”后,蒋的月薪,从800银元变成了800元法币(官方规定银元与法币的兑换比率是1∶1)。
抗战爆发后,蒋的薪俸有所变化。
虽然全国公务员的基本工资都没有变,但考虑到物价上涨,对公务员造成的压力最大,1941年夏,国府颁布了《非常时期改善公务员生活办法》,规定:公务员可以每人每月购买政府提供的平价米粮两市升;另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60元;基本工资低于200元者,再另发生活补助费20元。
③蒋介石也同样可以领取上述补助。
1942年,通胀继续恶化,重庆的猪肉已涨至每斤6.25元。
④以至于像王子壮这样的中高级公务员(中央铨叙部次长),也在私人日记中哀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近代货币史 DM
中国近代货币史DM中国近代货币史一、货币种类与兑换比值1、银两银元铜币辛亥革命前后,县内流通的货币以铜币为主。
铜币有制钱和铜元两种。
制钱亦称大钱,是外圆中有方孔的铜质铸币。
每枚银元可兑换铜钱1200个,随着物价的飞涨,铜钱使用携带很不方便,民国初逐渐退出流通。
铜元,俗称铜板,面额称“文”,是外圆中间无孔的铜质铸币。
类别有“大清铜币”、“民国开国纪念币”和袁世凯“共和纪念币”等。
当时流通最广的为“十文”的铜元,与银元的兑换率随物价的变动而定,初期铜元每百枚可兑换银元一枚,后因发行量大,每枚银元可兑换300至350枚铜元。
民国29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因铜元的铸造价值超过其面额价值而明令废止铜元作辅币的流通资格,后铜元虽不在公开交易中流通,但仍在民间使用。
民国初,市场上银两与银元在交易中并行,银两有银元宝、银角等。
银元有外国银元,如葡萄牙的“本洋”、墨西哥的“鹰洋”、英国的“站洋”等和本国铸造的“光绪元宝”以及民国元年国民政府铸造的“开国纪念币”(俗称孙头洋)、民国3年铸造的“袁大头”,民国21年铸造的孙中山像银质币(俗称孙洋或船洋)等。
以上各种银币面额为一元,重量为七钱一分五厘。
民国24年国民政府宣布统一币制,禁止银元流通,但在交易场所,一直畅行无阻。
银元的辅币是银角。
民国初年,县内市场流通的有广东铸造的单双角,也有少量的中元(5角),币上铸有“光绪元宝”和“民国开国纪念币”的字样,单角12枚、双角6枚兑换银元一枚。
2、法币国民政府币制改革以前,县内市场流通有品类繁多的纸币,如中国通商、浙江兴业、中南、中国实业、中国垦业等银行发行的纸币。
民国24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统一币制,禁止银元流通,规定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通称法币。
民国31年,法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
法币以元为单位,每元比银元1元、铜元280—300枚,主币面额有1元、5元、10元三种,辅币有纸币和镍币两种,纸币面额有1角、2角、5角三种,镍币面额有5分、10分、20分和半元四种,其正面为孙中山头像,背面为古“布币”图案。
一块银元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一块银元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的是袁大头,是民国时候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
但是,那时的“1元”并非是现在的1元。
据说,当时的一个袁大头能够购买500个包子,并且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2个袁大头就够了。
由于大洋本身属于一种银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收到了许多藏有欢迎,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守家一般在700-720之间,民国八年的市存量少,市价约1800元。
银元一直在中国的流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银元,起源于上海银饼。
清朝末年,上海一些富商经营“沙船”生意,这种船专营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
这种运沙船厂,雇用大量员工,每月发工资时,为避免秤量碎银引起争执,故就让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铸银饼,规定每一银饼值白银5钱。
目前在市面上见到的是清朝咸丰6年所铸。
后来,墨西哥商人到中国购买物品,带进来墨西哥的银元,也叫墨银,它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每个含银7钱3分,库称是7钱2分,上面有一只鹰,俗称“番饼”,又称“鹰洋”或“洋钿”,有人甚至称作“番佛一尊”,可见当时一般人对银元的重视。
光绪年间,银元大量铸造,上面有一条龙,称为“龙洋”。
民国初年,先后铸造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袁世凯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孙小头”和“袁大头”,重量均为7钱3分。
100个银元的重量有73两,不可能带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时,都用钱庄的“庄票”。
银元放在身上,锵锵有声,白花花的光泽更是炫眼,所以携带大量银元容易发生事故,俗语“财不露白”,“白”便是指银元而言。
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
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钱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旧银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很多人开始希望用旧银换取新银。
但是,对于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
一、旧银换新银的背景旧银指的是过去流通的银元,这些银元在今天已经不再流通。
虽然这些旧银的流通已经被取代,但是它们的价值却不会因此而降低。
相反,由于它们的稀缺性和历史价值,很多人开始收藏和投资旧银。
因此,旧银的价值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而新银指的是现在流通的银元,这些银元的价值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货币政策来决定的。
因此,新银的价值相对比较稳定。
对于那些想要换取新银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了解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
二、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旧银和新银的含银量来计算的。
含银量是指银元中所含有的纯银量,它是决定银元价值的重要因素。
而旧银和新银的含银量是不同的,因此换算的时候需要注意。
1.旧银的含银量旧银的含银量是指旧银中所含有的纯银量。
旧银的含银量是比较高的,一般在90%以上。
因此,旧银的价值相对比较高。
在旧银换新银的计算中,需要根据旧银的含银量来计算。
2.新银的含银量新银的含银量是指新银中所含有的纯银量。
新银的含银量相对比较低,一般在70%左右。
因此,新银的价值相对较低。
在旧银换新银的计算中,需要根据新银的含银量来计算。
3.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旧银换新银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旧银和新银的含银量来计算的。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先将旧银的含银量转换成小数,例如:90%的含银量转换成小数为0.9。
(2)然后将旧银的含银量乘以旧银的面值,例如:旧银的面值为10元,含银量为0.9,则计算结果为9元。
(3)再将计算结果除以新银的含银量,例如:新银的含银量为0.7,则计算结果为:9÷0.7=12.86元。
(4)最后,得出的计算结果就是旧银换新银的价格,例如:10元的旧银可以换取12.86元的新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圆时代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1根金条为10两,1两黄金相当于大约100银圆,1银圆大约等于0.7两白银)。
从1912年到1936年24年间,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升降平缓、浮动不算大。
蔡元培和鲁迅所活动的时代,主要在这24年之间,中国市场上流通的主要货币是银圆,而不是后来的纸币;所以,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银圆时代”。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20年代初,市场上通用的货币以银圆、铜钱为多,而纸币(国币或兑换券)信誉不佳,还并未成为正宗。
20世纪头30年(1900-1930),以银圆为本币(银本位)的币值是比较坚挺的,没有此后40年代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那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
因此可以对银圆的实际购买力有相对稳定的描写。
1911-1920年间,上海的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 30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5-5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60—70元。
1920-1926年间,在上海的大米价格为每市石(160市斤)9.5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 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48—55元。
1927-1936年间,在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60市斤)10.2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3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36—40元。
而当时在北京(北平)的物价普遍比上海低些。
例如1934-36年北平市1银圆可以买8斤好猪肉,或买两丈(6米)“蓝士林”布……
20年代30年代在北京,一块银圆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
要逛公园,一块钱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钱可以买2-3张入场券。
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钱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当然,各种物价涨落并不是同步(按照同一比例)的。
货币购买力有复杂的计算方法,兹不详述。
这种算法有问题,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银元
购买力比较低,但在内陆落后地区3-4块银元能够买一垧地,相当于3亩,一个人命价常常是一个银元。
如果以55—56年间新人民币为“基准人民币”,人民币也是一个银元,当时就是根据银元的购买力确定人民币一元的价值的,而且由于纸币容易携带,所以在落后地区民间纸币兑换一个银元还不是非常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