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主体功能区战略
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指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其发展的主要功能和定位。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性、制定原则以及实施措施。
战略的重要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制定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城市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
通过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有效避免城市功能重叠,提高城市的居住、商业、文化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原则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战略应基于客观数据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分析城市的特点和问题,确保战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灵活性: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战略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时根据城市发展的变化进行调整。
3.全面性:战略应该全面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确保各个领域的发展得以平衡。
4.可持续性:战略应该注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走弯路或者短期行为对城市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实施措施1.确定主体功能区划分: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需求,确定各个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明确各功能区的主要功能和定位。
2.加强区域规划设计:针对各功能区域,制定相应的详细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绿化规划等,确保各区域的规划设计符合整体发展需求。
3.推动政策法规支持: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体系,促进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顺利实施,包括财税激励政策、规划管理制度等。
4.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5.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确保各项措施的协调配合。
在城市发展中,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简介主体功能区是指城市规划中的一种功能分区,旨在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将不同的功能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主体功能区的概念、特点、规划和例子等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主体功能区是指城市中以确定的空间范围为依据,按照城市的发展需要,将不同的功能集中集成的一种城市功能分区方式。
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一般会划分为几个具有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如经济功能区、文化功能区、居住功能区等。
二、特点1. 专业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都是由专业规划师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2. 结构合理:主体功能区的布局应当合理,旨在实现各个功能区的互动和相互支持。
3. 资源优化利用: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闲置和浪费,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效果。
4. 发展方向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能够明确各个功能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三、规划过程1. 调研和分析: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功能区域的需求。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规划师们可以制定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
3. 绘制规划图纸:规划师们会根据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规划图纸,明确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和布局。
4. 审批和批准:规划师们完成规划图纸后,需要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批准,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5. 实施与监督:一旦规划图纸获得批准,城市开发商和建筑师等相关方将会开始实施规划,并监督和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
四、主体功能区的例子1. 经济功能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商业中心和工业区域,集中发展各种经济活动,如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制造业等。
2. 居住功能区:主要用于城市的居民居住和生活,包括住宅区、公寓和社区设施等。
3. 文化功能区:用于文化和娱乐活动,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剧院、音乐厅等。
对于我国主体功能区的认识
对于我国主体功能区的认识对于我国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摘要: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划作为未来引导和约束我国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的总体方案,将对我国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产生深远和实质的影响。
而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建议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本文主要介绍主体功能区的内涵、理论基础、划分依据及其影响。
关键字:主题功能区、区域规划、划分依据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主体功能区是根据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 对区域发展理念、方向和模式加以确定的类型区, 突出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
主体功能区是超越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基础之上的功能定位, 但又不排斥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的存在和发挥。
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划分, 既可以有以市、县为基本单元的主体功能区, 也可以有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主体功能区, 取决于空间管理的要求和能力。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边界和范围在较长时期内应保持稳定, 但可以随着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因素发生变化而调整。
主体功能区中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开发”主要是指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人类活动。
优化开发是指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方式、质量和效益,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重点开发并不是指所有方面都要重点开发, 而是指重点开发那些维护区域主体功能的开发活动。
浅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
浅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概念: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
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
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
图1 中国地形图我国国土空间具有以下特点:——陆地国土空间辽阔,但适宜开发的面积少。
我国陆地国土空间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山地多,平地少,约60%的陆地国土空间为山地和高原。
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有180余万平方公里,但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
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较少,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空间节约集约的发展道路。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经济布局不相匹配。
南方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北方地区仅占19%;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了48%。
水体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南方一些水资源充裕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短缺,既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制约着人口和经济的均衡分布,还带来了许多生态问题。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总体上相对短缺。
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品种齐全,但主要化石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
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并与主要消费地呈逆向分布。
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意义
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及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一种空间单元;是根据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对区域发展理念、方向和模式加以确定的类型区、突出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主题功能的规划区域,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并可作为国家区域调控的地域单元。
意义:构建主体功能区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和新阶段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科学发展观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1、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依据,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环境的过度承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转变以追求 GDP 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主体功能区规划可以为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以及精准细致的空间管理提供一个可操作、可控制、可监管的基础平台,从而增强区域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2、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构建主体功能区,跳出了追求缩小经济总量差距的思维定势,把协调发展的实质定位于人和环境,而不是地区生产总值,使区域差距缩小的实质成为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有就业和参与发展的机会、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
3、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
通过划分主体功能区,突破行政区范围,引导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从而在生产要素基础上,而不是行政单元基础上,建立起更为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从根本上避免了地区之间的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竞争。
4、有利于行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1.主体功能区概述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和作用3.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原则和方法4.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5.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发展趋势1.主体功能区概述主体功能区是国家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采取一定的划分标准,在特定区域内划分出具有特定功能,对区域发展和国家全局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影响的区域。
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和作用主体功能区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划分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可以引导不同区域按照自身特点、优势和需求,加快发展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地区发展协调性。
3.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原则和方法主体功能区建设应遵循战略性、长远性、可持续性、协同性和灵活性等原则。
在划分主体功能区时,应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以及地域、历史等特定因素,尽量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同时,应采取分步推进、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逐步完善和提升主体功能区建设水平。
4.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任务是加强规划引导、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强化管理服务等。
5.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发展趋势主体功能区建设将越来越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发挥绿色发展优势,推动生态环境和产业经济和谐发展。
同时,主体功能区建设将更加注重地方特色、区域协调和资源共享,注重实现区域发展和整体提升。
二、案例分析1.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生态涵养、产业发展、空间承载六大功能区”,在实施中注重“建立总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注重生态”的原则。
在建设中,注重疏解非首都功能,强化中心城区功能,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统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强环保、生态建设。
简述主体功能区划知识体系
高
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
济发展和人口集
好的区域
聚的重要载体
低
低
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 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 国或大区域范围生态安 全的区域
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 保护,引导超载 人口逐步有序转 移,逐步成为全 国或区域性的重 要生态功能区
禁止 开发 区域
较低
很低
很低
依法实行强制性保护,
ppt课件
7
要注意到:
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的综合 评判构成地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科学依据。
②主体功能区强调主体功能。 ③主体功能区是客观与主观的矛盾统一。
④主体功能区是静态与动态的矛盾统一。
⑤主体功能区体现适度非均衡发展的理念。
ppt课件
8
1.3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有: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 发区域。
ppt课件
13
2.2基本原则
2.2.1划分的基本原则
①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原则 ②区域统筹主体功能导向原则 ③生态优先、资源节约原则 ④客观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ppt确定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 ②确定省级层面主体功能区。 ③县(县级市)以及地级市区层面主体功能区。
简述主体功能区划 知识体系
nickolleong@
ppt课件
1
内容结构
1.主体功能区的背景、内涵、分类 2.地域主体功能区划
3.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4.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程序 ——方法论
5.地域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意义
ppt课件
2
1.主体功能区的背景、内涵、分类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一、本文概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依据、科学基础以及实践应用。
文章首先对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分析其在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内涵,包括其定义、特征、分类等,以及区划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包括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文章还将分析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优化区划布局、完善区划政策的建议,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将总结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和实践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二、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与内涵主体功能区划,作为我国空间开发和管理的一种全新战略,其核心概念在于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具有不同主体功能的发展区域,并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这一战略旨在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它强调国土空间的均衡开发,旨在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确保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主体功能区划注重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通过优化空间开发结构,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互补发展。
它还关注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过度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
在主体功能区划的实践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
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还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区域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合作发展。
主体功能区类型及内涵
主体功能区类型及内涵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原则上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类型相同,主要包括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个类型区。
同时,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在限制开发区中又划分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两个类型区。
1 优化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在全省范围内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也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区域,通常有一个在全省影响力较高的中心城市。
优化开发区域是今后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聚集的核心区域,是转变传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的区域,是需要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区域。
2 重点开发区域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在全省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积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区域。
这类区域通常具有一定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基础,至少有一个省内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是今后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也是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支撑本省经济发展和人口积聚的重要空间载体。
3 限制开发区域省级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生态地区,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或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峻、或在本省(区、市)具有较高生态功能价值的区域;二是农业地区,指在本省区具有较大食物安全保障意义的区域。
省级限制开发区域是今后需要加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农业基地建设的区域,是以服务业为重点、适度发展与限制开发区域功能不冲突的工业经济、并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的区域。
主要包括生态本底脆弱的区域、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和主要农业地区。
4禁止开发区域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域、历史文化遗产、重点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重要水源地等,以及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蓄滞洪区等。
省级禁止开发区域是今后要实行强制保护、禁止一切对自然生态人为干扰活动的区域,是传承本省文化遗产、确保本省生态平衡和自然特色、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域。
主体功能区战略内容
主体功能区战略内容
主体功能区是指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上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
区域。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确定主体功能区范围和定位:通过科学评估,确定国家、地区和县
级三级主体功能区范围以及主要生态功能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区,并明确其定位和功能。
2.制定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为实现主体功能区的生态保
护和恢复功能,制定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明确保护和修复目标、重点保
护对象和重点工程等。
3.落实主体功能区管护和利用机制:建立主体功能区管理机构和利用
机制,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对主体功能区的监管和管理。
4.发展主体功能区经济和社会活动:通过科学规划和生态补偿等措施,促进主体功能区合理利用,推动各类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主体功能区集聚。
5.提高主体功能区保护意识和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力:加强社会宣传和
环保法制建设,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法规执行力,促进主体
功能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概念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确定的特定区域内拥有主导功能的重要部分,是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基本路径。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具有战略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实施性的要求,旨在实现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及功能目标,并为国家和地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的《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通知》中。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土地利用规划的逐步深入和国土空间管控的需要,主体功能区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主体功能区划定的目的是通过对区域内资源、环境和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估,合理配置和保障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体功能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支撑国家战略。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的基础。
通过对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动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2. 优化资源配置。
主体功能区划定了具有优势资源和适宜开发的区域,可以在这些区域集中配置重要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
3.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不仅关注城市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通过优化城乡发展格局、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4. 保护生态环境。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是基于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管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5. 有序推进空间开发。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具有实施性。
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可以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种开发活动,确保开发的有序性,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为了实现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和实施目标,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制定总体规划。
加快建设并形成武汉主体功能区
加快建设并形成武汉主体功能区党的十七大报告有两处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直接论述。
一是在论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二是在论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强调,“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面对国家这一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部署,武汉应该加强研究,积极应对,努力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
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背景、意义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国务院2007年7月下发的《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要求:在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基础上,前瞻性、全局性地谋划好未来全国人口和经济的基本格局,引导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国发21号文从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布局的配套政策取向。
2007年8月形成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提纲(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主体功能区规划提纲》)指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基本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相协调,基本实现人口和经济的分布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活条件同质化。
《主体功能区规划提纲》对四类主体功能区进行了明确的定位。
优化开发区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是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是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问题
一、推进主体功能区划的必要性 二、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内涵特征 三、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制 定的指导原则和思路 四、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的政策重点导向 五、福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些构想 六、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制 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推进主体功能区划的必要性
4、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 自然文化保护区域。
• • • • • • 24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1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187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565个国家森林公园 138个国家地质公园 虽然它们占的面积很小,但却是国土 上最精华的部分。
(二)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特征
• 三、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 策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思路 • (一)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 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 • 1、优化结构的原则 • 2、尊重自然的原则 • 3、有限开发的原则
(6)长株潭地区,包括长沙、岳阳、株洲、 湘潭、衡阳5个城市。 (7)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咸阳、宝鸡3个城 市。 (8)昆明周边地区,包括昆明、玉溪、曲靖3 个城市。 (9)呼包地区,包括包头、呼和浩特2个城市。 (10)山西中部地区,包括太原、晋中、阳泉 3个城市。 (11)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包括乌鲁木齐、克 拉玛依2个城市。
(一)优化开发区域的政策重点导向 • • • • 1、制定产业优化和转移导向目录 2、制定更加严格的产业效能标准 3、设定高于全国平均标准的产业用地门槛 4、有序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 用地减少挂钩制度
(二)重点开发区域的政策重点导向
• • • •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力度 2、有针对性地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 3、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及相关配套能力建设 4、鼓励和吸引人口在重点开发区域聚集居 住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在统一的国家空间规划框架内,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确定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该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主体功能区是指以特定功能为主导的区域,包括经济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和人口功能区。
经济功能区是指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目标,重点发展产业、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区域。
生态功能区是指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为目标,主要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区域。
人口功能区是指以人口发展和人口资源利用为目标,主要集中人口资源,提供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发展的区域。
其次,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合理布局。
在经济功能区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生态功能区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人口功能区方面,要合理统筹人口资源,实现人口分布的合理化,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福利水平。
此外,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还要注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结构,促进各地区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遏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
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可以有效控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还可以提高各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和协调发展各地区,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指标体系解读与评价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指标体系解读与评价陈锡才;何志立【摘要】主体功能区划意义深远。
主体功能区划的完成和实施,且在此基础上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是理性政府空间管治的主要作为,也是区域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是云南省各县市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包括指标的科学选取和各指标的权重赋予)是“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潘玉君教授的又一个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和智慧结晶。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is profound. The complementand implement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and the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planning based on the zoning are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orderly development of zones as well as major deeds of spatial governance of rational government.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in Yunnan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orderly development of Yunnan’ s cities and counties. The establishing of index system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in Yunnan which mainly includes scientifically selectingand endowment with weights of indices is another great achievement and wisdom of professor Pan’s hard exploration as well as one of working cores of the planning.【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作者】陈锡才;何志立【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77.41.主体功能区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思想。
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主体功能区划是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土地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对区域内不同功能区域的规划和管理,旨在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是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编制和实施时需要遵循的技术指南。
本文将从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编制原则、分类方法和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
主体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区域内生态环境敏感性、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明确其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土地开发利用中的不同功能和定位。
主体功能区划的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二,主体功能区划的编制原则。
主体功能区划的编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主体功能区划的编制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和分析方法,确保划分结果具有科学合理性。
生态性原则是指主体功能区划应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主体功能区划应具备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实际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
可持续性原则是指主体功能区划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主体功能区划的分类方法。
主体功能区划可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生态敏感性分类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法、产业功能分类法和区位条件分类法。
生态敏感性分类法主要考虑自然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划分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开发利用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法主要考虑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价值,划分出保护服务功能区、生产服务功能区和文化服务功能区。
产业功能分类法主要按照不同产业的需求和适宜性,划分出农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和城市功能区。
区位条件分类法主要考虑区域内的交通、地形和气候条件,划分出交通便利区、生态脆弱区和自然灾害风险区等。
主体功能区名词解释
主体功能区名词解释
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国家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而确定的特定区域,具有特殊的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任务。
主体功能区的设立旨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体功能区的设立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跟随国家战略部署,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确定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与发展重点;二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通过在特定区域设立主体功能区,引导产业集聚和分工合作,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是统筹城乡发展,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旨在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主体功能区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分为工业主体功能区、农业主体功能区、生态主体功能区等。
工业主体功能区是为了集聚和发展特定产业,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农业主体功能区致力于农业资源的整合和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水平。
生态主体功能区则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功能区发展,包括完善规划设计、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水平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主体功能区是在国家战略指导下,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确定的具有特定功能定位的区域。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内容摘要:主体功能区是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特定阶段的主要矛盾相联系的概念,是为了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现存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空间单元的开发潜力,按照国土空间整体功能最大化和各空间单元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国土空间按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空间划分而形成
的藉以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的特定空间单元,具有鲜明的特性。
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具有不同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特性,发展要求
主体功能区是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特定阶段的主要矛盾相联系
的概念,既不同于综合性区域,也不同于类型区。
厘清主体功能区的
内涵、特性和发展要求,对于制定科学的落实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特性
在区域开发过程中,通常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区域。
这些区域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区域和类型区。
综合性区域包括经济区、行政区、自
然地理区等;类型区包括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自然保护区、蓄
滞洪区、开发区等。
各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综合性区域的功能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