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科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
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社会条件。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 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4.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是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生产劳动出发考察社会历史,以实践概念为核心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现代工业、资本生产、社会发展等的关系纳入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 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然辩证法复习资料绪论1、⾃然辩证法的定义(1)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关于⾃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以及⼈类认识和改造⾃然的⼀般⽅法的科学。
(3)是对⼈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四⼤部分内容:(1)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和意识。
(2)唯物辩证法—⾃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般规律和最基本的范畴;对⽴统⼀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坚持改⾰开放,要学会说“两句话”,要注意“两⼿抓”。
这些思想就是辩证法的⼀分为⼆、两点论思想⽅法在实际⼯作中的⽣动体现。
(3)认识论—认识产⽣和发展的⼀般规律、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真理性。
(4)唯物史观—社会历史发展的⼀般规律、⼈的本质和⼈的价值。
3、⾃然辩证法是对⼈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已有成果,也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已有成果,概括总结已有的成果,就能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历史和现状,⼜能预测未来。
创造新知识的最基本的⽅法,即科学研究⼯作的三步曲,即总结历史,了解现状,预测未来。
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然观:⾃然观是关于⾃然界及其与⼈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们认识和改造⾃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法论前提;它和⾃然科学发展相⼀致,并随其每⼀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主义、辩证法和形⽽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然观是⾃然观的⾼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然观的核⼼;马克思主义⾃然观是具有⾰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然观,是⾃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第⼀节马克思主义⾃然观的形成(⼀)朴素唯物主义⾃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类实践⽔平和认识能⼒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然界既产⽣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奴⾪社会的脑⼒劳动和体⼒劳动相分⼯,产⽣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然哲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7
现代: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 术体系, 其特点在于: ①技术科学化.对传统技术的改造、科学的 先导作用、科学迅速在技术得到实现. ②智能技术、人机对话. ③复合技术.例如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电子技术的综合;甚至包括与社会技术例 如与管理技术的综合.
26
社会决定论,以及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
把技术视作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一个社会建 构。在这种观点看来,技术的产生、发展都受 到社会的制约,是社会价值最终决定了技术的 发展方向与路径。
27
把技术当作一个认识论的问题
技术是一种认知形式或程序活动。因此,应 该把技术同人类的另一些知识形态如科学联 系起来加以考察
48
技术(价值)中性论
技术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体系,每一种技 术都被用来解决特殊的问题或服务于人类特定的目 的;只是那些创造和使用技术的人使得技术成为一 种善的或恶的力量。
It is a poor carpenter who blames his tools Guns don ' t kill people . People kill people
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代价
生物学意义的代价与毁灭 人文价值的损害与非人化
47
工具主义与实在主义
工具主义
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体系,具有其作为达到人类 目的的手段的作用。 E. Mesthene :技术为人类的选择与行动创造 了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对这些可能性的处置 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技术产生什么影响、 服务于什么目的,这些都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 的,而取决于人用技术来做什么。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技术科学 以工程为目标,探讨新的 知识应用可能性 发明新事物 探求基础研究应用的可能 性,追求最佳条件系统的 新工艺、新产品、新发明 论文或专利 风险大,50%—60% 创造能力强,应用能力好 的发明家
工程科学 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上、 工程上 完成新产品,新工艺、使 之商品化、实用化 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 果从事产品设计、产品试 制、工艺改进 专利、专有知识、设计书、 图纸、样品 风险小,一般成功率超过 80% 有广泛知识和经验、动手 能力强的技术专家
此同时,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影响已经显现,不仅有推动社会进步、创造 物质财富的一面,更出现了破坏环境的情况,对人的精神和思维等产生了 影响,特别是对人的异化非常突出。这些情况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的 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
• 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 学、解剖学、生物学都有了长足的发代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 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 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 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 辩证唯物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证伪主义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构成 • 知识结构的要素渗透到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中(理想气体-分子运动)
• • • •
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门类结构: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形态结构: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技术 形态渗透到门类结构中
活动类型 项目
目的
基础科学 寻求真理,扩大知识, 实现体系化 探讨发现新事物、新规 律 发现新现象、新事物, 探寻内在联系,预测新 发现的作用和意义
自然辩证法
1、马恩关于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出发,将科学技术与自然、剩余价值生产、阶级斗争、劳动异化、社会历史变迁等的关系纳入到对科学技术研究的视域之中,通过对科学技术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一系列问题考察,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科学技术思想体系。
辩证性和科学性、系统性和从属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相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特征,也是它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能够不断的与时俱进、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原因所在,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内涵深刻,既有对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结构、属性及发展规律的内在分析,也包含了对科学技术运行效果的外部考察。
4.1.1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考察科学技术本质及发展规律,对其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科学和工业均来源于实践,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外部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中科学活动作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反映的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人们通过长期实践活动总结、并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最普遍和一般的规律,属于精神产品的层面,并且他们还赋予科学批判和革命的意义,将其视为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有力武器。
恩格斯通过深入研究和考察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自然科学史的基础上提出,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与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具有一致性,都符合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恩格斯认为前期的量的积累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期能否发生革命性飞跃,“正像各种不同的地质层系相继更迭一样,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形成上,不应该相信各个时期是突然出现的,相互截然分开的。
”科学上的新发现或者理论上的飞跃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
(完整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2科学的分类思想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4科学技术与生产力5科学技术与生产动因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8技术的异化1 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2 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 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般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自然辩证法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发展是多种矛盾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而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背景首先,它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2科学的分类思想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4科学技术与生产力5科学技术与生产动因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8技术的异化1 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2 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 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模式: • P1→TT→EE→P2。 科学从问题 (P1) 开始,经过试探性 理论 (TT) ,又经过批判性检验、 排除错误 (EE) ,进而提出新的问 题 (P2) 。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 推动科学不断前进。 • 却否认了科学知识继承和积累.
•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一种科学 革命模式: • 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 →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 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 学……。 • 库恩的“范式”一般指科学家集 团的共同信念、共同传统、共同 理论框架以及理论模式、基本方 法等。 • 片面地夸大了非理性因素。 •
• (二)国外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 究 • 1.技术自主论 • 2.社会建构论
• (三)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 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 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 发展的直接动力 • 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科学”概括为以下一些基本方面: (1)科学是一种准确的判断。
(2) 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 自然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
(3) 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它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 的知识体系。 (4) 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 武器和工具。
(5) 科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一项社会事业,一种 社会现象。
• “科学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方法、知识、信仰、 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等种种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本质和特 征”。 • 科学可以作为一种建制。 • 一种方法。
• 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 • 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 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 势力之一。 • 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精编版
(二)科学是“知识的形态” 的社会生产 力
它包括: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体系结构、发 展趋势、内在矛盾、科技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 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 技术的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的本质
科学究竟是什么?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科学” 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 “学”、“知”。 现代“科学”一词译自英文 “science”。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蓬勃发展; 包括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和交叉。
形成新型的基础科学门类。如系统科学、非 线性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人文社 科领域中亦如此,如科学技术学(即关于科 学技术的人文社科研究)等等。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1页Biblioteka 技术含义的演变蒙太格语法(MG)研究
技术概念含义的变化是随着技术现象本身的发展以 及人们对技术的认识而不断扩展的。
“技术”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指技能、 技巧和能力等。
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如春秋末期齐人 所著的《考工记》中讲到,精美器物的形成离不开天 时、地利、材料和工巧各种因素的结合。
•第三次科技革命
•十九世纪末叶三大科学发现: •① 1895. 伦琴x射线;②1896贝克勒 尔天然放射性; ③ 1897.汤姆逊电子; •1900.普朗克量子论。e=hν •1905.爱因斯坦相对论 •1945.原子论、信息时代:原子能; 三论;电脑;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二)科学是“知识的形态” 的社会生产 力
马克思的科学观: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第1页
技术究竟是什么?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所构建的世界
之中,到处可以看到技术装置、产品与 工艺。
对技术下一个明确定义是很难做到 的。技术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东西,但最 熟悉的东西也往往是最熟视无睹的东西。
人类借以改造与
控制自然以满足其生 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 物质装置、技艺与知 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至理
致用
特征比较
科学的特点
技术的本质特征
客观真理性; 普遍性; 系统性; 逻辑性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 有益性与有害性; 自主性与社会建构性
无价值判断
有价值判断
成果比较
成果指称 成果形式 成果性质 成果效益
它包括: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体系结构、发 展趋势、内在矛盾、科技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 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 技术的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的本质
科学究竟是什么?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科学” 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 “学”、“知”。 现代“科学”一词译自英文 “science”。
科 学
发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本章重点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明确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等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掌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明确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重点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哲学社会科学条件和自然科学条件注意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是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市场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把科学推向前进(二)思想背景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三)科学技术基础18、19世纪自然科学的成就,特别是三大发现(四)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是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概念为核心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科学技术的作用;科技与社会变革关系;科学对人的解放。
辩证唯物主义:科技与哲学关系;辩证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论等二、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的基本内容(一)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对自然的认识和解释,是一般精神产品技术体现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体现人对自然的能动改造(二)科学分类科学分类就是物质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对哲学有推动作用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启示
一
为标 志 的第 二 次科 技 革命 ,社 会 面貌 发 生 了天 翻地 覆 的变化 。马 克思 恩格 斯 的科 学 技术 思 想 的最终 形 成就 是 建立 在 近代 自然科 学 的不 断 发展 和第 二 次技 术 革命 的基础 之上 的 。 ( 二 ) 马克 思恩 格斯 科 学技 术 思 想形 成 的社会
政 治 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 技 革命 在促 进 资本 主义 生产 力发 展 的 同时 ,
、
也使 资本主义 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革。 以英 、法 为首 的欧洲 国家打 破 了封 建制 度 的束 缚 , 建立 了资 本 主义 制度 ,而科 学 和技 术便 成 为 了资本 主义 生产 活动 中不 可 或 缺 的 因素 。马 克思认 为 ,资 本 主义之 所 以能 在它 不 到一 百 年 的统 治 中创造 巨大 的 生 产 力 ,是 因 为 资 产 阶级 利 用 了科 学 技 术 。 他 说 :科学 获 得 的使 命 是 “ 成 为 生 产财 富 的手段 ,成 为致 富 的手 段 ” 。科 学 技术 在 资 本 主义 生产 活动 中 的运 用 ,使 得 资产 阶级 与 无产 阶级 之 间的矛 盾 突显 出来 。无 产 阶级 为 了反 抗 资产 阶 级 的压 迫 ,便 爆 发 了 工 人 运 动 ,其 中 最 著 名 的 就 是 “ 三 大 工 人 运 动 ” 。 随后 爆 发 的欧 洲 革命 和 巴 黎 公 社 起 义 等 运 动 ,使得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 台,而马克思恩格 斯 的科 学技 术 思想 便 成 为指 导无 产 阶级 斗 争和 解放
J u I . 2 01 5
VOI .1 7. NO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及其真髓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及其真髓梅荣政《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11期发布时间:2011-11-2 13:19:5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多方面的和非常深刻的。
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
要在有限的文字内阐述清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具有相当的难度,难免挂一漏万。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中的主要文章为依据,遵循恩格斯《反杜林论》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等著作的思路,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对这个问题做出初步概括。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列宁说:“马克思的学说……是用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
”①哲学世界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宜先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世界观。
关于这个问题,列宁在《卡尔•马克思》的词条中写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2月发表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②。
列宁在另一个地方还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
③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是对欧洲近代,特别是18世纪末叶以来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
当时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在同农奴制和农奴制思想等展开决战中,忠于一切自然科学学说、仇视一切迷信和伪善行为,是唯一彻底的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种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和具体态度是捍卫、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多次地指出:“一切离开这个基础(唯物主义——引者注)的倾向都是极端错误的。
”④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最明确最详尽地阐述了这种立场。
尽管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是进步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停止在这个水平上,而是向前推进了这一哲学唯物主义,用德国古典哲学中有价值的成果丰富了它。
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
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们的科学观给人们带来了重要的思想启发,也影响了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要求科学家以“辩证法”为理论依据,反复实践检验;二是要求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坚持“实践”,不断探索;三是要求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坚持“历史性”,不断吸收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是他们科学技术观的根本,即要求科学家以实践的方式反复检验,以求达到真理的定义。
这一理论模式提供了一个客观、科学的视角,帮助科学家发现和解释自然现象,从而更好地探索真理。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强调实践,即在实践中反复实践,不断探索,以获得有效的结果。
他们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以实现客观的发现。
最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还强调“历史性”,即要求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不断吸收发展,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他们认为,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能够更好地帮助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发现和解释自然现象。
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为当代社会学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思想启发,他们强调辩证法、实践和历史性,这
些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才能更好地推动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第三章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 二、技术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以及科 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它包括: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体系结构、发 展趋势、内在矛盾、科技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 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 技术的基本观点。
(二)科学是“知识的形态”的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与物质生产的密切关系, 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的力量” 也是“另一种生产力”。在他们看来,“劳动生 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科学的发 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科学是“知 识的形态” 的社会生产力,自然科学应用于生产, “并进入生产过程”“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对科学也应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考察指出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由此把人类对科技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阶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的形成,不仅与当时科学 本身的发展相关,而且与他们创立了正确的历史 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有密切联系。唯物史观的 创立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为人们观察 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 方法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 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社 会历史现象,对科学也应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加以 分析和考察,指出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是一种 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由此把 人类对科技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阶 段。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推动现代休斯敦史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派别,它不仅对20世纪初影响深远,而且今天仍然被广泛采用。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重视科学研究,着眼于物质世界客观发展规律和行为规律的研究,提倡以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的原则,并以激进的方式实践科学研究。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而言,物质世界存在客观发展规律。
这一观点取代了传统哲学“自然信仰”观点,即认为自然界本身是完全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实体,不可能完全预测和控制。
他们的重点是对社会和经济事物的研究,他们认为这些事物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整体,要弄清它们的本质和复杂的联系,就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提出了知识尤其是社会知识必须具有“实践性”的原则。
他们认为,任何知识最终都要结合实际,才能真正有效,因此,他们重视严密的实验调查,力求提供可靠的结论。
此外,他们还认为,人类可以积极地参与自然界的运转,以改善它,只要能够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找到实际用途。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科学研究思想有很多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了今天的休斯敦史学研究的发展和变革。
他们关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实质问题,不断寻求科学认识的某种形式,以实现客观的世界的认识,从而推动了多学科研究的发展。
因此,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出发,研究者应该重视严谨的科学研究,注重实践性,努力探索客观世界发展规律,进而推动各类学科研究的发展。
同时,对于当今休斯敦史学研究的学者们而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为指导,知识尤其是社会知识的研究也要遵循实践性原则,追求真理及其实用价值,以促进社会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2科学的分类思想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4科学技术与生产力5科学技术与生产动因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8技术的异化1 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2 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 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2科学的分类思想
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4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5科学技术与生产动因
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8技术的异化
1 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
2 科学的分类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
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 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般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6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
”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此快速前进。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因为“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
”
7 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成运用于实践的科学;[11]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根本不费资本家‘分文’,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去利用科学。
资本象吞并他人的劳动一样,吞并‘他人的’科学。
”;再次,预见了只有在劳动共和国,科学才能起它真正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家需要依靠历史的产物和群众的智慧。
马克思指出,正是十七世纪的机器的应用,“为当时的大数学家们创立现代力学提供了实际支点和刺激。
”“十八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8 技术异化
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中,并没有直接论及技术异化问题,有关技术异化的思想多是潜在地包含于其劳动异化理论之中。
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造成的技术异化现象。
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
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有助于指导我们正确分析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