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色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

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

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其军事战略思想在世界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这些思想不仅在过去影响了中国军事的发展,也对今天的军事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高峰时期。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思想和精辟的战略而闻名于世。

孙子兵法强调了“勇不可当,智不可及”的思想,主张以智取胜而非力量。

它提出了许多战略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等等。

这些原则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教育与实践中。

除了孙子兵法,古代中国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军事战略思想。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十六计》和《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是一本以智慧为核心的兵书,它将战争比作一场智慧的游戏,并提出了三十六种智慧的应对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欲擒故纵”等等,这些策略都是通过巧妙运用智慧来达到战略目的的。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另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

它以孙膑为代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战争和军事组织的思想。

《孙膑兵法》强调了兵力的合理运用和战争指挥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思想,如“以逸待劳”、“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等。

这些思想都强调了战争中的战略意义和智慧的运用。

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孙子兵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军事教育和实践中,其智慧和战略思想仍然被认为是经典之作。

总之,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些思想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思想探析

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思想探析

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思想探析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相对于其他古代文明,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军事战略的研究和实践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析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思想。

一、以防守为主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主要以防守为主。

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的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所面临的敌人也比较强大。

因此,防御是中国古代所钟爱的战略思想。

例如,孙子兵法中所提出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思想,就是基于防守战略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认为,防守可以消耗敌人的实力,使其无法维持长期的战争。

同时,防守还可以使自己的军队更加有序和纪律严明,避免战争胜利之后的混乱局面。

二、以兵法为基础的思想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整合了多种军事战略思想,为中国古代的将领和军队指出了实现战争胜利的途径和方法。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中,孙子兵法是最为出名的兵法书籍之一。

其中提出的兵法理念和战术策略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战争中。

比如,“兵者,诈也”、“以诈败诈”等思想贯穿于整个书籍中,并在后来的战争中得到了验证。

三、以实战经验为核心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还注重实战经验的积累。

中国古代的将领和军事家所提出的许多兵法理念和战术策略都是在多次实战中总结出来的。

例如,诸葛亮在与曹操的战争中,发现了敌军战斗疲劳的规律,并提出了“空城计”等战略策略。

同时,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还注重以少胜多,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战术推演和实践,例如,岳飞在对抗金兵时,通过良好的战术部署和全面的准备,成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的独特特点主要体现在以防守为主,以兵法为基础,以实战经验为核心等方面。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军事战略的研究和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不断创新,实现现代军事战略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见胜不过众人之智,非善之善 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 之善者也。古之所谓善战者, 胜于易胜也……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 者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58
蔡 唐

水 淮 水 凤台

柏 举


江陵

武汉
59
蔡 唐

水 淮 水 凤台

柏 举


江陵

武汉
60
胜 于 易 胜
之,胜负 列
叙 利 亚
约 旦
埃 及
沙 特
45
第一篇
《计》
五事、七计 诡道、庙算
46
《计》 《作战》《谋攻》 《形》《势》《虚实》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47
第二篇 《作战》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速战速决 因粮于敌,卒善而养之
48
第三篇
16
二、《孙子兵法》
17
二、孙子兵法
(一) (二)
(三)
兵 法 影 响 孙 子 生 平 军 事 价 值
18
据粗略统计:
迄今为止,《孙子兵法》 在世界上被译成20余种语 言,约800种版本。
19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 一卒,但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 却亲临前线,操纵作战行动, 他就是2500年前中国的孙子。
77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选择作战地区
陷之死地然后生
78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火攻战法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悠久而丰富,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保护国家安全和战胜敌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这些古代军事思想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军事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始于孙子兵法的战争哲学孙子兵法被视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

孙子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的观点,如“胜之千里外,诸葛亮之心也”、“兵不厌诈”等。

这些观点既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强调了计谋和智慧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在战争中要充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扬长避短,制定优势的战略和战术。

二、兵家六韬的用兵之道兵家六韬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文献。

它由六篇著作组成,包括《奇计篇》、《九变篇》、《虚实篇》、《行军篇》、《地形篇》和《军争篇》。

这些篇章囊括了用兵之道的各个方面,如间谍战术、军事变化、虚实之学等。

兵家六韬注重战略和战术的灵活运用,提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它对后来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孙膑兵书的理论总结孙膑兵书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之作。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通过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军事组织、军事训练和指挥战斗的理论。

他强调了军事组织和纪律的重要性,提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观点。

孙膑兵书为后来的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三十六计的智慧战略三十六计是一本汇集了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文献。

它将各种战略技巧和智慧总结成三十六条,包括“瞒天过海”、“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等。

三十六计的思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迂回性,主张在战争中运用策略和智慧取得胜利。

三十六计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诸子百家的军事思想除了以上几位军事理论家,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学派也对军事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墨子提出了“非攻”的思想,强调和平解决争端;荀子强调道德和教化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韩非子提倡中央集权和军队组织的改革。

古代中国的战争策略与军事思想

古代中国的战争策略与军事思想

古代中国的战争策略与军事思想古代中国的战争策略与军事思想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而闻名于世。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朝、唐朝、明朝,中国的战争策略和军事思想不断演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军事文化。

这些古代的战略和思想不仅仅是战争指导原则,更是对国家治理和统一的深刻思考。

古代中国的战争策略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为核心,注重运筹帷幄、用兵打胜仗。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谋略的高低,这在传世经典《孙子兵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孙子认为,战争不仅仅是勇猛的对抗,更是阴谋诡计、智谋的较量。

具体而言,古代中国的战略策略注重敌强我弱时的避敌求弱,敌弱我强时的进攻削弱对方实力。

例如,诸葛亮在对付强敌曹操时采取了“空城计”,以假张声势,使曹操不敢进攻。

这种战略的运用既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又能巧妙地削弱对方的力量。

另一个重要的战争策略是“以战养战”,也即打胜一仗就能够打赢后续战争。

这种思想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时,诸葛亮提出了“火烧连营”的计谋,诱使曹操的兵马混乱并让风助火,最终在水军的协同作战下,取得了胜利。

通过这次胜利,刘备、孙权成功地消耗了曹操的实力,为后续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强调“以和为贵”,即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矛盾,避免战争的爆发。

虽然战争是免不了的,但是和平解决问题被认为是更明智的选择。

军事家朱子认为,“以德服人”的思想能够减少战争的持续时间和破坏力。

比如,唐朝时期,武则天通过和谈的方式收复了被吐蕃占领的河西走廊。

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两国之间的长期对抗和流血冲突,也使得唐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古代中国的战争策略和军事思想还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敌人的情况和实力是制定战略和战术的基础。

通过掌握敌方情报,结合地理环境分析,可以为胜利提供有力的支撑。

例如,明朝军事家刘知远在对抗鞑靼族的战争中,通过研究敌方习俗和战术,制定了种种对策,有效地防御了鞑靼族的进攻。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征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征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征战争观: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

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指导思想:《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不仅仅对战争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政治、外交、经济乃至工作生活都有一定帮助。

用将之道:选贤任能,不仅是古人的用人之方,也是用将之道。

全胜战略:自古以来,战争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标就是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站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1、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

2、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

第二阶段:迅速发展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末(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1、形成较完整的战争观。

2、提出了若干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3、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的结合。

第三阶段:丰富发展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至13世纪(秦至五代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1、由创造学派向综合各家之长转化,对军事思想进行了整理。

2、对先秦所提出来的一些军事思想有所发展。

3、战略思想趋向于完善和成熟。

第四阶段:体系完善时期--14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明至清朝后期)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1、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确立了兵书的正统地位。

2、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3、火器对军事思想的影响,在组织指挥方式上、军事训练方式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扩展资料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著作:《武经总要》、《武经七书》、《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武备志 》、《读史方兴纪要》、《治平胜算全书》。
5.《武经七书》的内容
《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6.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总体特征
①反映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②采用我国传统谋略思维方法
②《作战篇》。论述战争对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分析了战时物资、财力消耗数量的巨大以 及战争对于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破坏,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思想和“因粮于 敌”等原则。
③《谋攻篇》。论述在谋划战争时力争做到以智使力,用战略方针战胜敌人,达到不战而胜 (战争的最高准则或境界)的目的。指出将帅在作战指导上的“三患”(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 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縻军。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是士疑矣。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疑。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 胜。)、“五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揭示了“知彼知己,百 战不殆”的军事规律。
⑦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⑧慎重初战,实行有利的决战
⑨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21.在高技术条件下仍要坚持人民战争思想
其理由:
①是由于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②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内容仍然 适用于指导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③坚持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 优势,更好地弥补我技术条件差的劣势
20.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①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②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三、中国古代的治军理论
• 以治为胜。古代军事思想,把严明军纪作为治军的 重要原则。
•:

问 “兵何以为胜?”
魏武侯 • 吴起回答并指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
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
三、中国古代的治军理论
• 教戒为先。古人还把加强军队训练,作为 治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教诲,不调一,则人不可以守,出不
• 先戒为宝。古人从战争经验中认识到战争 是不可避免的,而战争的胜败则是关系到 国家存亡的大事,因此,把备战作为一条 重要的原则。 “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 悖。” -------------《吕氏春秋》
三、中国古代的治军理论
• 将帅修养。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将帅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把选将的标准,作为治军的 主要着眼点。 孙武不仅把贤能的将帅看做是战争胜利的 重要因素,而且认为“故知兵之将,生民 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三、军事思想的作用
(一)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二)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三)为从事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三、军事思想的作用
(一)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中生活, 人们总是基于一定思想观点去评判战争、 军事和军队,进而确定对其采取何种态度 和行动。
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
敌国不敢婴也。”
gǒu
zi
-------------苟子
第二讲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
• 近代西方军事思想,是指17世纪中叶至20 世纪中叶(1640~1945),资产阶级为其自 身利益而准备与进行的战争和武装斗争的 理性认识。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 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 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体地说,它产 生和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发展于帝 国主义时期。

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保国安民的根
,认为进行战争先要制定相应的策略。齐国的
“凡攻伐之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
,要求必须做到“未战而庙算胜”,只有制定正确的战略思想,做出合乎实际的战略决策,才能确保战争的顺

二是军事战略思想的科学性。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概括起来讲,就是关于战
“卒使盗据其穴,不能尽取河北,裂为藩镇。终唐之世
皆藩镇也。”宋朝由于采取了所谓“将从中御”、“以文制武”、“阵图”,有像杨家将、岳家军这样的雄师劲旅,
三是将帅个人的能力素质对军事战略思想的影响。将帅作为战略思想的主要决策者,其智慧、经验、
意志等能力素
。然而,因
,被曹操打得元气尽失。
三、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的优缺点
西周时期的
800年江山奠定了基础。赵武灵王面对剧
“先平南方,各个击破”的军事战略思想,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持续200多年藩镇割据的局面,
、“分而治之”的军事思想,将所有对手逐一消灭。
二是片面或者错误的军事战略思想及其产生的影响。纵观中国古代战争史,大凡最后失败者,都与
其制定了片面
“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可惜韩
是被动挨打。.
二是优于后动,迟于先发。《战国策》里说,“驽马女子筋骨力劲,非贤于骐骥孟贲也,何则?后起之
藉也”。以柔
三是工于权谋,拙于自强。权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中最精彩的部分。但是,战争毕竟打
拼的是经济,
、“隆兴和议”,最后被元朝消灭。清政府制定了所谓的“以夷制夷”的军事战略思想,试图在各列强之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与战术思想

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与战术思想

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与战术思想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这些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和国家安全领域。

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一些在今天仍然被认为是有用的。

一、战争的目的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平、稳定和繁荣。

这是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古代,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是最重要的,因此,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稳定和安全。

如果一个国家不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那么战争就变成了一种必要的手段。

二、士兵的道德在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中,士兵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士兵需要具备高度的纪律性和责任感,并且是需要坚持荣誉的。

士兵们被看作是国家的守卫者,他们需要为了国家和社会利益而奋斗。

在古代中国军事思想中,士兵们不仅仅是一群士兵,而且是一个完整的团队。

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士兵需要互相支持和保护。

三、对敌人的了解古代中国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非常注重对敌人的了解。

了解敌人的弱点是制定战术计划的重要一环。

通过了解敌人的战术和策略,我方的将军可以选择最好的战术进行应对。

在古代中国军事思想中,对战争的战术和策略的了解是胜利的关键。

四、兵器和阵型在古代中国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中,兵器和阵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兵器可以用于不同的战术,因此在选择阵型时,将军需要考虑他们的优劣。

阵型的选择取决于士兵的数量、类型和战术目标。

在古代中国军事思想中,阵型被视为制定一个成功战术计划的重要一环。

五、鼓舞士气在古代中国的战争中,鼓舞士气非常重要。

士兵需要信心满满,以便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鼓励和支持士兵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能够实现胜利是非常重要的。

大声喊叫、鼓动、振奋等方式都可以用于鼓舞士气。

总而言之,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强调了维护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性,注重士兵的道德和团队精神,以及对敌人的了解、兵器和阵型的选择和鼓舞士气。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的战争中被广泛应用,而且今天仍然被认为是有用的。

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思想中国古代是一个以战争为主题的时期,数百年的历史中,中国的国土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军事思想也逐渐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古代战争与军事思想。

一、战争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古代中国社会以农耕为主导,与动荡的战争相比,农耕生产显得更加稳定和持久。

然而,战争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战争不仅是国家之间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手段,也是政权的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方式。

因此,中国古代的战争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的战争思想1. 文武之道中国古代的战争思想非常重视将武力和文化结合起来,古代中国的统治者注重培养士人,他们在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接受军事训练。

因此,中国古代的战争思想中,强调文武之道的并重。

统治者相信,只有通过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的结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将领和士兵,提高作战的能力和效果。

2. 灵活应变的策略中国古代的战争思想非常重视智慧和策略。

古代将领们善于分析战场的形势,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他们在战争中注重灵活应变,特别是在兵力相对不足时,采取奇袭、伏击等灵活的战术。

这种灵活应变的战略思维为中国古代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1. 防御性国防思想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注重防御,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认为,守成比进取更为重要,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战略防御和保守。

古代中国的要塞筑建、城墙加固等都是为了强化边疆的防御能力。

2. 强调集体主义与忠诚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强调集体主义和忠诚。

在古代中国的军队中,重视官兵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忠诚度。

士兵们要服从上级的指挥,保持队伍的统一和纪律性。

这种军事思想使得古代中国的军队在战争中具备了较高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影响与传承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思想对于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传承。

中国的兵器制造、战争艺术和军事科技等方面都能看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影子。

同时,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思想也对其他国家的军事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世界军事思想的宝库。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以传统文化中的“三王典礼”、“五经”、“七纪”为基础,以仁义道德为核心,结合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的国家、宗族、族群和集结主义统一,强调和平自由、和谐共处,注重君臣关系以及封建礼仪,尊重对彼此的尊敬与恪守,融入时代特色形成独特的军事伦理体系。

一是以仁义为宗旨。

仁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不仅体现在社会风俗和与人的交往中的习惯,而且被用来解释军事行为,强调把安全维护在仁义框架内,不要过分残暴,不要追求一味的胜利。

二是尊重君臣关系。

古代军事思想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因此,主公要敦促臣下完成艰苦的任务,但有时也要给他们更多的照顾和关爱,让他们健康的完成使命的任务。

三是注重爱国主义精神。

古代军事思想强调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士兵的战斗行为,号召士兵要爱护军旗,以民族复兴的心怀出征战斗,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复兴。

四是注重和平共融。

古代军事思想认为,民族之间要和谐共处,尊重彼此,不存在攻击与侵略,崇尚和平,只有和平才能保护人民的幸福和安全。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依据传统文化的精神观念和社会习俗,以仁义道德为核心,注重君臣关系,强调和平自由、和谐共处,注重爱国主义精神和和平共融等思想。

它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军事伦理体系。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讲)综述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讲)综述

《孙子兵法》
作者简介:孙武,字长卿, 后人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 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 东惠民)人,具体生卒年 月,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据推断,约与孔子同时代 人。他的祖先是陈国人, 因政治避难逃到齐国。
孙武一生
奔吴隐居,静观时变; 问对教战,崭露头角; 西破强楚,显名诸侯; 功成名就,飘然归隐。
中国军事思想
主讲:郑小鑫
一、军事思想概念
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
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 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的特征
1、阶级性 3、实践性 5、创造性
2、时代性 4、继承性
中国军事思想划分
中国 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 军事思想
中国现代 军事思想
《九变篇》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
译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 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做到严阵以待;不要寄 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具有强大 的实力,使敌人不敢来进攻。
治军理论 1)将帅选用 2)军队管理
将帅选用
①重视将帅的作用、地位
战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带局部 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术学研究的任务。
用兵理论
战略思想
知彼知己,全局筹划 充分准备,未战先胜 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强调进攻速胜,反对持久作战 因粮于敌的战略后勤思想
知彼知己,全局筹划
《谋攻篇》中“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殆。”
1、战 争 观 2、治军理论 3、用兵理论
1、重战、慎战、备战三位一体的战争观
《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 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战略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战略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战略有何特点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战略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形成了独特的特点与风格。

这些军事思想与战略既帮助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巩固了国家的地位,又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阵法布置、用兵策略以及战略思维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战略的特点。

一、阵法布置在古代中国,战场上使用科学而精确的阵法布置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强调阵法的稳定性和变化性,并注重将地形条件与敌情融为一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八卦阵。

八卦阵以易经的理论为基础,分为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八个方位,每个方位都有相应的阵法和用兵之道。

这种阵法不仅能够形成稳固的防线,还可以利用阵法的变化性实现战术的灵活应变,给敌人带来巨大的威胁。

二、用兵策略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用兵策略。

其中最著名的是孙子兵法,这本兵书包含了丰富的用兵智慧与策略,至今仍被世界各国军事家和军事学院所研究。

孙子兵法强调以弱攻强、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原则,提出了诸多重要的军事思想,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军事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战略思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战略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整体思维与长远眼光。

古代中国军事家强调将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注重整体的战略布局与对整个战局的把握。

他们不仅关注战争的胜负,更重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曹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提出了“固本培元、持重守正、坚决稳健”的战略思想,注重统一全局,强调稳定基础,以期取得战争的胜利。

四、人民战争思想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战略还注重人民力量的发挥,强调人民战争的重要性。

古代军事家普遍认为,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三国时期刘备的“舌战群儒,剑指诸葛”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以人民战争取代阵地战争”的思想都是体现了这种军事思想的特点。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1、【题目】: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特点:
①居安思危,重视防御
②崇尚武德,追求正义
③强调谋略,倡导全胜
④著述丰富,影响深远
【答案解析】:
①③④
2、【题目】: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2、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3、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4、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5、存在固有的缺陷。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如下:
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五、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
六、孙子在用兵上强调奇正;
七、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鲜明特征有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庙算制胜论,“诡道”制胜论等等,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
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

中国古代军事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
真研究和对待。

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
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

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有何特点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上,中国以其卓越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智慧,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略案例。

本文将从战略思想、战争哲学和战争方式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特点。

一、整体思想与战略哲学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强调整体思想,注重协调统一。

古代军事家认为,战争是一场综合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例如,春秋时期的孙武将军以统一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和“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思想,强调心理战术的重要性,并将其贯彻于战略中。

此外,古代军事战略还强调谋略、变化和计谋,强调用智慧打败敌人。

二、以防御为主的军事战略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以防御为主,注重守势防御。

古代军事家认为,战争是万不得已的手段,应尽量避免战争。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谋略和战略的灵活应用,以取得主动权。

例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运用了“空城计”,虚弱敌人的攻势,实现战略上的反击。

此外,中国古代军事战略还注重利用地形、阻击和游击战等手段进行防御,充分利用自然和人力资源,提高战争胜算。

三、灵活多变的兵种组合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注重兵种的灵活组合。

古代军事家非常重视兵种的合理运用,认为不同的战争环境和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兵种组合。

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例如,在明代时期,将领郑成功凭借着海陆兵种的巧妙组合,成功地收复了台湾。

另外,中国古代军事战略还强调兵员的素质培养和战术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不同兵种的优势,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四、以文治兵的特点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以文治兵为特点。

古代军事家认为,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

他们重视文化建设,并通过教育、廉政、治理、宽政等手段来巩固国家力量。

这种治国理念在古代战争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南宋时期,守卫南方边境的岳飞将军,通过稳定边境民族,发展经济,提高军队素质,有效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具有整体思想与战略哲学、防御为主的特点、灵活多变的兵种组合和文治兵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退的李逵,而是羽扇纶巾、布衣草履的诸葛亮、张
良,因为前者被视为一介武夫,而后者才是智慧的化
身。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古典军事学重道轻器,西
方古典军事学重器轻道,这无疑有不尽全面之处,但
它却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注重谋略,力争智
胜”,是中国军事思想的传统特色之一。中国军事谋
略思想的产生和运用,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战争。黄
容,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军事问题不可缺少的资料。
与儒学并肩而立的墨学创始人墨子,不仅通晓军事,
而且具有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他所创立的以军事
技术为支撑的防御理论,在当时的战争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老子》一书是道家的代表作,共两篇八十
一章,“未尝有一章不言兵”(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
义述》)。尤其是老子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论述军事问
战争与军队问题的零星认识。公元1世纪初,古罗
马人弗龙蒂努斯编写的《谋略》一书,试图突破传统
史著的时空结构,按照军事理论的客观需要来建立
自己的军事理论体系,但仍未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
的束缚。直到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古罗马人韦
格蒂乌斯《论军事》一书的问世,才结束了军事著作
与史学著作不分的现象。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国古代军事文化能够历久不衰、经远弥灿的一个重
要原因。早在中国兵学较为发达的春秋时期,兵家
杂取儒、墨、法、道各家之长,吸收其思维方式中的合
理成分,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观察和解决军事问题,开
舍事言理、以理喻兵的先河。他们把朴素唯物论和
朴素辩证法运用于军事领域,在战争观、作战方法与
军事谋略等方面都提出了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
见。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
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素质标准,“不
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
则,“兵无常式,水无常形”的精妙见解,“出奇不意,
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以及对力与智、利与害、全与
破、形与势等范畴的辩证的深刻分析,虽经千载而光
基人”姜尚的杰作。进入春秋战国之后,“变诈之兵
并作”,为军事家开辟了施计用谋的广阔舞台。《左
传》《战国策》等史籍中所记载的掘突嫁女灭胡、曹刿
蓄盈待竭破齐、墨子演阵破敌、孙膑围魏救赵等战争
篇章,无一不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的战争活剧。孙武及其他历代兵学家,对千百年积
累下来的战争经验和重视谋略运用的传统思维进行
第18卷第3期 JOURNAL OF ENGG COLLEGE OF ARMED POLICE FORCE Vol.18 No.3
收稿日期:2001—09—29
作者简介:王少军(1962.5—),男,武警工程学院训练部部队管理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二是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强的哲学思辩性和
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军事思想呈现
出百家争鸣的景象。不仅诸多兵家各抒己见,自立
门派,涌现了孙武、吴起、孙膑为代表的兵学人才群
体,产生了《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
法》《尉缭子》等一大批兵学巨著,而且也开创了中国
古代非兵家论兵的优良传统。像孔子、孟子、老子、
墨子、管子、晏子等政治家、思想家,也都踊跃参与言
精神仍然相当缺乏。因此,在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中,应该更加注意,以给民族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
高,提供足够的意识支援。
【关键词】 科学;传播;文化传统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意
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甚至
鸣条之战,就已运用了离间计。周朝著名的牧野之
战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翦商谋略,就是“军事谋略的奠
所长柯林斯说:“自古以来,成千上万的人打过仗,但
是几千年间,在战略方面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如凤毛
麟角。”([美]柯林斯《大战略》中译本,第5页)“今天
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
受的限制比他有深刻的认识。”(柯林斯《大战略》中
译本,第13页)“能与《孙子兵法》相媲美的,唯《战争
兵议兵,正所谓“无子不言兵”,并且均有独到见解,
甚至就连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也以他们特有的方式
———诗词歌赋来阐述战略、战术,论述用兵得失。以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易》《诗》《书》《周礼》《仪礼》
《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
雅》《孟子》等十三经,其中饱含着十分丰富的军事内
鸣,有非兵家论兵传统。
【关键词】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特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时期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它反映了中国奴
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思想。中国从奴隶
社会到封建社会前期,军事思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
地位,在世界军事史上有着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军
事思想,除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和
戒”等传统思想文化的浸润,因而使得中国古代军事
思想一直把崇尚道义、追求和平作为研究军事问题
的价值取向。
早在先秦时期,兵家就把“止戈为武”作为思考
战争问题的逻辑起点。“武”在古代兵法中是比“兵”
“战”“争”“权”“谋”更高的战争范畴,蕴含着人们对
战争问题的深层次领悟。《司马法》中指出:“杀人安
题,形成了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对兵家思想的形
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出自非兵家手
中的兵论,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作出
了重大贡献,他们与历代兵家共同构建了古代兵学
的理论大厦。
74
2002年6月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Jun.2002
据今考证,这些均为后人依托之作,不足为凭。我国
有史可查的最早兵书大约始于西周,《周官》(《周
礼》)中的《夏官司马》就具有军事著作的特征。其
后,《左传》中称引的《军志》,《孙子兵法》中称引的
《军政》等著作,应是中国最早的兵书,其年代都可追
溯到西周。这些兵书虽早已亡佚,仅存只言片语,但
已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
中华民族是擅长和推崇谋略的民族。在中国古代军
事理论宝库中,丰富多彩的奇谋方略最引人注目。
翻开中国的历史典籍,其中对战争的记述,不惜在运
筹帷幄的谋略上浓墨重彩,精雕细刻,而在战争经过
的描写上则是惜墨如金,语焉不详。在中华民族的
观念中,人们膜拜的不是持丈八长矛、一声怒吼吓退
百万大军的张飞,也不是碧眼苍髯、持两把板斧有进
的博大气概和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却不限于
言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
术等有关因素系于一起,以欲明兵法先明方略,欲明
方略先明史事的严肃的史实态度,从哲学高度观察、
评论、解释战争,形成了“舍事言理”论述军事问题的
传统,从而使中国军事思想具有较强的哲学思辩性、
较高的理论概括性和宏观超前性等特点。这也是中
点的概括,不失为有识之见。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
族共同体的大家庭,但就总体而言属于农耕民族。
农耕民族相对于游牧民族一般较缺乏尚武精神,民
族性一般是非战性的。中国古代修筑的巨大国防工
程———长城,以及过去民间流传的“好男不当兵,好
铁不打钉”的说法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同
时,又由于中华民族长期受儒家“仁义礼教、知足贪
【摘 要】 培养与提高民族科技创新意识,对
于我们这样一个缺乏近代科学传统的国家来说,必
须理性地对待近代西方科学传播对民族文化传统的
影响。本文通过科学在我国近代文化传统中含义的
研讨,认为尽管近代科学已经在我国获得了迅速发
展,但是更多地被纳入传统“经世之学”或对“道”的
追求,而作为科学文化深层底蕴的科学理性与科学
战争控制在局部并在短时间内结束”。“中国的兵学
价值是以政略性和道义性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兵
家的得意之处在于外交和谋略,其着眼点是极力避
免诉诸武力”,“他们主要是以用兵的方略和讲究道
义而闻名于世的”。(浅野礻右吾《军事思想入门》中译
本,第181、195、200页)浅野礻右吾对中国军事思想特
帝、炎帝联盟与蚩尤琢鹿之战,炎帝与黄帝阪泉之
战,已经孕育着军事谋略思想的萌芽。商朝著名的
73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中国军事与科技研究】
近代科学传播及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含义
吴 勤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想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升华,逐渐形成了一种独
具特色的传统观念,即“先王之道,以和为贵,贵和重
人,不尚战也”(《太白阴经·贵和篇第十二》)。这种
传统观念代代相因,发扬光大,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军
事思想的一个特色。
四是注重奇谋方略,力求以智取胜。战争是智
与力的较量,在血与火的决斗中,智与力相映成辉。
在,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甚至称《孙子兵法》为“21世纪的兵法”。相对
于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兵学而言,西方
兵学成熟要晚得多。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以前,西
方国家的军事著作和史学著作是不分的,他们还没
有按照军事理论的逻辑需要来构筑兵学理论的大
厦,而只习惯于在战争事件和神化传说中夹杂着对
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
虽战可也”。(《司马法·仁本第一》)明确把“安人”
“爱其民”“止战”作为进行战争的目的。《孙子兵法》
中则把“道”作为战争取胜的首要因素,把“不战而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