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一.1折纸_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折纸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数学下册的第一单元——折纸。
该单元主要掌握折纸基本操作,了解不同折法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折纸方式及其基本操作2.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任务3.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常见折法及其操作方法2.理解不同折法的作用难点1.折线的画法和位置2.理解折纸原理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折纸作品,引入新课。
随后,向学生提问:折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依次展示,列举重点。
第二步:梳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请学生们将自己已学过的折法依次主持出来,之后让学生用纸测试每一种折法的效果。
第三步:讲解新知识1.折法分类及操作:从基础折法讲起,按难度逐步讲解。
教师先让学生看图、实物,再让学生自己做。
2.折纸细节:教师让学生认识一些折纸细节,如:–不要用力过猛–折线要准确 (不要歪歪扭扭)–弯折的地方要顺–重要折痕 (例如:折中线)第四步: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做折叠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操作的熟练度,也能让学生的操作更加准确。
第五步: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认真讲解,边讲边做,讲解时注重示范。
2.演示法用实物示范后请学生自行操作,纠正细节错误。
3.作业法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提高操作技巧。
六、教学反思针对折纸这一内容,反思后,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程度不同导致的差异,同时可以选拔一些学生进行示范,发挥其表率作用,适时安排更好的操作时间和内容。
同时,在教学中切忌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不盲目地提高折纸难度,要根据学生基础调整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折纸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一、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情境呈现:在“折纸”的操作活动中,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数的比较,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有限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时安排:折纸第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内容及“练一练”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引导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片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折纸”中的教学情境图,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如: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21+41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21-41 2、提问: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探究21+41(1)师:这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能直接相加吗?谁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和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2)小组内讨论并动手操作:该如何计算21+41的结果 (3)全班交流,组织汇报。
1.1折纸( 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1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纸”这一章节。
学生将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原理,并掌握运用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此外,还将学习如何运用折纸制作简单的几何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掌握折纸的基本性质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折纸的基本性质和原理的理解。
2. 折纸技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折纸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折纸过程和作品。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折纸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折纸技巧。
3. 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简单的折纸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立体图形、包装盒等。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折纸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原理。
2. 折纸技巧的演示和练习。
3. 运用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简单的折纸作品,如纸飞机、纸盒等。
2. 运用折纸技巧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制作一个立体图形。
3. 写一篇关于折纸的日记,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如何,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 学生对折纸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原理的理解程度如何?3. 学生能否运用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4.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5.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三、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部分——通分和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五、设计思路通过折纸形象地让学生经历通分的全过程,用学生的动手活动代替枯燥的讲解,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
用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1课时折纸教学内容:折纸(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教学重点: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
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长方形白纸、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
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列式表示为:二、启发思考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
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
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
三、拓展思考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通分的实质就是将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六、作业课本P3、4页练一练 1、2、3、4、5、6、7、8七、板书设计:折纸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教学反思: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纸并涂色,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提任何规定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列式,并结合作品图探究算法,理解算理,然后教师再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
课外延伸--------------------------------------------------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折纸》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说课稿一、说教材《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数学与生活”这一学习领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折纸是一种将平面纸张通过折叠变成立体形状的动手操作活动,它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数学活动。
通过折纸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折纸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和学生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演示法,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折纸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学法:学生将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到折纸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课的开始,我会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折纸》。
2. 自主探究(1)观察折纸作品,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观察折纸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折纸作品中的轴对称图形,并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学习折纸的基本技巧。
通过演示法,向学生介绍折纸的基本技巧,如如何折叠纸张、如何保持折痕的整齐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折纸》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折纸》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自主探索、渗透转化的思想,学会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2.计算下面各题
小结: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二、例题讲解
1、手工课上,笑笑用了一张纸的1/2折了一只小船,淘气用同一张纸的1/4折了一只小鸟。
那么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解:
答: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3/4。
2、手工课上,笑笑用了一张纸的1/2折了一只小船,淘气用同一张纸的1/4折了一只小鸟。
那么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解:
答: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1/4。
3、算一算,说一说。
4、试一试
三、随堂练习
1.课堂练一练
四、课时小结
小结:
(1)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2)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作业
教材P4第4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案
《折纸》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第二页折纸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理教学准备:1、学具:每个学生准备1张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1)口算比赛93+92 109-107 83-82 43+41 52+52 75-75 87-83 65-61 出示口算卡,指名口答得数,抽选部分有代表性的口算题,让学生口述口算过程。
⑵把下面的各组分数进行通分。
53和31 87和125 43和12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前指名说一说什么叫通分,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反思:看似无心,实则有意,通过比赛,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思考,巩固已有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引入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怎样描述的?生: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直接把分子相加减。
师:不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应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折纸(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教师说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指的是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二.探索新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笑笑和淘气玩游戏的故事。
(二)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师:根据故事情节,你能提出哪些教学问题?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⑴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1+41= ⑵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1-41=(或小明比小红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可能还会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应给予肯定。
(三)探索算法。
1、解决问题:21+41= (1)折纸表示法师:根据所列的算式,你能用手中的纸张折一折,涂一涂探究出结果吗? 小组活动。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2,主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杂的折纸作品。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折纸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折纸的基本手法、折纸作品的创作和展示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折纸基础,对折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折纸的基本手法,如折叠、剪切、粘贴等。
但是,学生的折纸技巧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折纸作品还难以独立完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折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2.示范法:展示折纸作品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折纸作品。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折纸作品。
5.评价法:对学生的折纸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折纸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2.准备折纸作品: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
3.准备教学课件: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折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尝试制作简单的折纸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折纸作品。
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复杂的折纸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折纸作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折纸》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图形的旋转、平移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组合和变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并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折纸过程。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折纸材料,如彩纸、剪刀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折纸模板,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折纸过程。
4.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折纸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折纸艺术,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折纸作品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
同时,提问学生:“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纸变换而来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五年级下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学校折纸课外小组的两个作品(教师出示百合花,同样是百合花,为什么大小不同呢?生1:纸的份数不一样,师:具体说说?生:比如折小百合用这张纸的1/3,大白合用这张纸的2/3师结:也就是这个大的百合花用的纸多一些,小的百合花用的纸少一些。
师:老师把它们打开,是我们想的这样吧!(生齐答:是)师:那看来啊,折纸给我们带来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们从中可以研究许多知识,那么这节课我们通过折纸来研究数学相关的知识(板书:折纸)二、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出示课件1:主题图)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笑笑折小船用了这张纸的1/2生2:淘气折小鸟用了这张纸的1/4师:笑笑折小船用了这张纸的1/2是什么意思?生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2来折小船。
师:那1/4呢?生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4来折小鸟师结:看来同学们对信息的理解特别清楚。
师:那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师:看似非常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于我们这节课很有研究价值。
师:那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一共用了几分之几?)师:我们接着提?生2:笑笑折小船用了这张纸的1/2,淘气折小鸟用了这张纸的1/4,他俩谁用的纸多?师:谁能一下就判断出来?生1:笑笑用的纸多。
师追问:你怎么判断的呢?生1:因为1/2比1/4大,师:怎么知道的?生2:1/2变成小数1除以2=0.5,1/4变成小数是1除以4=0.25,所以笑笑用的纸多。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一下子就可以解决了。
师:还有吗?生:笑笑折小船用了这张纸的1/2,淘气折小鸟用了这张纸的1/4,笑笑折小船用的纸比淘气折小鸟用的纸多用了几分之几?(师:好)师:老师也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多用了几分之几?)师:还有吗?没有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折纸》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折纸》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体验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乐趣;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能力;4.增强学生的认真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掌握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立体图形的构建。
四、教学准备1.纸张;2.折纸的图示和样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引入折纸的概念,通过展示一张折纸,让学生从视觉上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
2.展示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纸张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并告诉学生这种折法叫做对折法。
3.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使用对折法将一个正三角形纸张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并带领学生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折法是可行的。
2. 拓展与提高1.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一个正方形纸张折成三个等分部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张正方形纸张折成五个等分部分,并指导学生实现。
3. 归纳总结1.将折纸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折纸的构建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折纸构建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
3.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加深他们对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并通过实践体验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他们在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如痴如醉,表现出了极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手工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同时,这节课也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真和耐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认真的态度和耐心的品质。
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程,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之处。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折纸》教学设计
《折纸》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折纸》一课。
2、教材分析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内容编写中,教科书重视分数意义的理解和直观操作,如,设计了通过“折纸”活动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呈现了通分的解决方法,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之前学习《分数的大小》时也积累了化异为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本课的学习。
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数学学习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需要具体的、形象的数学例证作支撑;同时他们在进行数学概括时往往不够完整,在数学表达上往往不够严谨,综合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上需要提高,这些都需要精心的引导。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理解计算道理,体验分数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课前准备】Smart教学课件、每人一张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情趣1、PPT出示折纸作品,学生欣赏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层层递进、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1/2+1/4的计算方法1、PPT出示教材情境图,让学生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获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材以折纸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平移、旋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实践能力,对于平移、旋转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平移、旋转的辨别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的特点,能在实际中辨别和应用平移、旋转。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善于探索的良好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在实际中辨别和应用平移、旋转。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折纸作品、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折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这些折纸作品是如何折成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认识平移、旋转(1)观察折纸作品,发现平移、旋转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折纸作品,发现平移、旋转的现象,总结出平移、旋转的特点。
(2)操作实践,体验平移、旋转。
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操作,实际体验平移、旋转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的特点。
3.合作交流,探究平移、旋转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平移、旋转在实际中的运用,如:折纸、绘画、设计等。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1单元折纸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理解计算道理,体验分数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同学们平时喜欢折纸吗?你们都能折出些什么来?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折纸,看看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板书课题: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新课之前我想先检查一下大家对前面的知识学得怎么样?你们新没有信心接受挑战?1、回顾: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 3/4和7/0 5/12和3/81---3组每组完成一个。
2、复习:算一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1)强调:1/9+5/9=6/9(计算完了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7/12-5/12=2/12(2)总结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小组里先试着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问题(一):他两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出算式。
(1)先动手折一折,找出结果。
(师巡回指导检查)课件展示折纸的过程(2)用计算来验证折纸的结果。
1/2+1/4=2/4+1/4=3/4问题(二):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1/4=2/4-1/4=1/42、试一试3/4+5/8 9/10-1/63、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1)小组交流(2)课件展示三、巩固练习1、判断正误,并改正。
(1)1/3+1/2-2/5 ()(2)8/15-1/3-3/15() 2、做一做(1)2/3+5/6 9/10-11/15=4/6+5/6 =27/30-22/30=9/6 =5/30=3/2 =1/63、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解题步骤。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折纸》教案
折纸教学内容折纸。
(教材2~4页)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在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每个人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一张正方形的纸,拿着这张正方形的纸,你可以怎样折,才能使它平均分?学生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折出来并展示。
(上下对折,左右对折)上不同的颜色)师:比较一下,他们俩谁用的多,谁用的少?(引导学生回忆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引导学生回忆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主情景图,引导观察。
师:根据上面这幅情景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笑笑和淘气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生2:笑笑比淘气多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引导探索。
师:咱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加法)师:我们能不能把分子直接加到一起呢?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师:分母不同的分数就是异分母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怎样进行加减运算。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师:这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异同?请同学们认真比较,自己试着完成这道题。
学生自主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4.自主练习。
师: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生: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教师点名让学生到黑板上计算,下面的同学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生共同订正上面两题的正误。
让两个学生板演。
汇报想法:生1: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用这两个分母的积作它们的公分母,进行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生2:用10和6的最小公倍数30作公分母,比较简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体验图形的折叠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图形变换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折叠技巧和图形变换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学生可能对折纸艺术有一定的好奇心,这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兴趣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原理。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图形折叠变换的原理,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操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3.结合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图形的折叠变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带好彩纸,准备好剪刀、尺子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折叠变换。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叠变换得到的?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折叠变换的过程。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探究折纸中的数学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折纸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如折线、折角等。
2. 几何图形的折纸: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来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 几何图形的性质: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如对称性、面积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2. 难点:制作复杂的几何图形,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面积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纸示范视频、PPT、几何图形模型。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折纸示范视频和PPT,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制作不同的几何图形,观察和记录几何图形的性质。
3. 讨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全班进行讨论,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
4. 讲解: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讲解和补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折纸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2. 内容:- 折纸的基本技巧- 几何图形的折纸- 几何图形的性质3. 图表:几何图形的模型和性质表格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折纸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制作一个折纸作品,并写一篇关于折纸的日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折纸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折纸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折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
我们将学习如何折叠纸张,如何通过对折、折叠、翻转等方法来创造出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叠、翻转等。
2. 能够独立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有趣的折纸作品。
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折叠和翻转纸张,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折纸样品、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如何制作这些有趣的折纸作品吗?”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折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叠、折叠、翻转等,并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3. 实践:学生们将亲自动手实践,根据我给出的步骤和指导,创作出自己的折纸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们将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并互相评价,我会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大字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创作出自己的折纸作品,并写下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答案: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如纸飞机、纸船、纸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折纸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参与,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折纸作品。
在课后,我可以鼓励学生们继续探索折纸的技巧和创作方法,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纸张和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三、教材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部分——通分和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五、设计思路
通过折纸形象地让学生经历通分的全过程,用学生的动手活动代替枯燥的讲解,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
用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六、教学资源
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大小相同的纸片。
七、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
1.看课件首页,谈话导入,开门见山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1)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折纸高手,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通过折纸研究解决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有信心吗
2.请看要求
①折一折:平均折出你喜欢的份数。
②画一画:用斜线画上你想画的份数。
③说一说:画斜线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课件出示上述活动要求
3.动手操作
师:老师已经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两张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张,请你拿出其中的一张按照要求动手操作。
开始。
(学生明确要求后,进行折纸、涂色、交流等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
4.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老师将学生的折纸和涂色情况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旁板书相应的分数)5.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把黑板上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加起来你可以列出哪些加法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
想一想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几类你是根据什么分的(同分母、异分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
还记得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吗谁来说说(齐读同分母分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将同分母分数加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口算出每道题的结果。
)
师:从学生汇报的异分母加法算式中任意选择一道问:异分母分数如何加减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折纸与涂色,并在学生的折纸与涂色中不作任何规定性的要求,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复习了分数意义,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根据分母的特点将加法算式分类,适当复习了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算理,又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后继教学奠定基础。
)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进行算理探究。
师:出示生自编算式+,请大家猜猜看,这道题的结果会是几呢猜想可是伟大创造的先行者哦!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汇报各自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结论1:
结论2:
结论3: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鼓励其它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多让学生说,多给学生说的时间与空间,进而调动大家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与讨论比较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异分母分数计算方法,又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自然地将视点指向新知。
)
2、讨论验证
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对谁错呢
生: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
3、理解算理。
师:刚才有人说结果是,有人说是,还有人说是,到底谁对谁错呢送给大家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折一折,一起来验证一下到底谁对谁错。
开始。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很快就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把质疑的机会让给了学生,让很多学生都来思考,到底谁对谁错,在无意中有效地调动和提醒了全体学生都来思考问题。
)
注意通过课件的演示,展示学生的折纸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通分过程,明确+==是错误的,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减。
师:那么这道题等于就是错误的了,所以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时…(不能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减)
师: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或相减呢
出示小数加法算式“+”,提问:“可不可以将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感受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
师:可不可以将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
生1:不可以。
因为相同的数位没有对齐。
生2:小数点没对齐。
师:小数点没对齐也就是什么没对齐——数位没对齐
师:数位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计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当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相加减。
师:我们在来看这道分数题,他们的什么不同(分母)
师: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
师:单位也不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吗
生:不可以。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现在大家明白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减的原因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在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减,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达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师:同学们都认为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先通分后加减是正确的,但为什么要这样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安排,着重是组织学生借助折纸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教师在组织与时间安排上给学生提供充足观察、分析、思考、对比的时间,能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
4、小结算理
谁来说究竟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呢
生汇报:先要通分,(也就是统一分数单位),把异分母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迁移应用,巩固提高
1.迁移应用,解决减法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理解,即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子和分母不能直接相加减。
在交流与回馈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明确方法。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与-,再次为学生提供尝试机会。
(学生练习后全班回馈交流,并规范书写格式。
)
(设计意图:做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出现了没有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师在小结时明确通分时最好是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这样可以减少约分的麻烦,而且不容易出错是很有必要的。
)
3、数学小医生。
4、计算我能行(选择分母是倍数关系,普通关系,互质关系的加减计算题进行内化迁移)
(四)总结规律,内化提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怎样计算
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再加减。
(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异分母分数通分转化同分母分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后,大胆放手,把尝试、交流、讨论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
同时利用算法的迁移,数学小医生的纠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补偿作用,使学生的认识逐步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最后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
学生不但获得了内容性知识,而且获得了方法性知识。
)
(五)看书质疑,回顾小结
师: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开66页,看一看,把课本中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笔圈划出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到课前的目标看看你是否解决了。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质疑环节的安排,让每一个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内化新学的知识,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
)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