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定义
强度,刚度,弹性模量的区别和联系
![强度,刚度,弹性模量的区别和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0c971a70910ef12d2af9e7a1.png)
强度定义1、材料、机械零件和构件抵抗外力而不失效的能力。
强度包括材料强度和结构强度两方面。
强度问题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
狭义的强度问题指各种断裂和塑性变形过大的问题。
广义的强度问题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时还包括机械振动问题。
强度要求是机械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材料强度指材料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
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热处理制度、应力状态,载荷性质、加载速率、温度和介质等。
按照材料的性质,材料强度分为脆性材料强度、塑性材料强度和带裂纹材料的强度。
①脆性材料强度:铸铁等脆性材料受载后断裂比较突然,几乎没有塑性变形。
脆性材料以其强度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强度极限有两种:拉伸试件断裂前承受过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压缩试件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抗压强度极限。
②塑性材料强度:钦钢等塑性材料断裂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它在卸载后不能消失,也称残余变形。
塑性材料以其屈服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材料的屈服极限是拉伸试件发生屈服现象(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应变不断增大的现象)时的应力。
对于没有屈服现象的塑性材料,取与0。
2%的塑性变形相对应的应力为名义屈服极限,用σ0。
2表示。
③带裂纹材料的强度:常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计算强度时要考虑材料的断裂韧性(见断裂力学分析)。
对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则强度越高的断裂韧性越低。
按照载荷的性质,材料强度有静强度、冲击强度和疲劳强度。
材料在静载荷下的强度,根据材料的性质,分别用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作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材料受冲击载荷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都有所提高(见冲击强度)。
材料受循环应力作用时的强度,通常以材料的疲劳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见疲劳强度设计)。
此外还有接触强度(见接触应力)。
按照环境条件,材料强度有高温强度和腐蚀强度等。
高温强度包括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
当金属承受外载荷时的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已滑移晶体能够回复到未变形晶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时,塑性变形后的应变硬化由于高温退火而迅速消除,因此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变形不断增长,称为蠕变现象,以材料的蠕变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
强度定义
![强度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db48e64db7360b4c2f3f640a.png)
强度定义1、材料、机械零件和构件抵抗外力而不失效的能力。
强度包括材料强度和结构强度两方面。
强度问题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
狭义的强度问题指各种断裂和塑性变形过大的问题。
广义的强度问题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时还包括机械振动问题。
强度要求是机械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材料强度指材料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
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热处理制度、应力状态,载荷性质、加载速率、温度和介质等。
按照材料的性质,材料强度分为脆性材料强度、塑性材料强度和带裂纹材料的强度。
①脆性材料强度:铸铁等脆性材料受载后断裂比较突然,几乎没有塑性变形。
脆性材料以其强度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强度极限有两种:拉伸试件断裂前承受过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压缩试件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抗压强度极限。
②塑性材料强度:钦钢等塑性材料断裂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它在卸载后不能消失,也称残余变形。
塑性材料以其屈服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材料的屈服极限是拉伸试件发生屈服现象(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应变不断增大的现象)时的应力。
对于没有屈服现象的塑性材料,取与0.2%的塑性变形相对应的应力为名义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
③带裂纹材料的强度:常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计算强度时要考虑材料的断裂韧性(见断裂力学分析)。
对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则强度越高的断裂韧性越低。
按照载荷的性质,材料强度有静强度、冲击强度和疲劳强度。
材料在静载荷下的强度,根据材料的性质,分别用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作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材料受冲击载荷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都有所提高(见冲击强度)。
材料受循环应力作用时的强度,通常以材料的疲劳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见疲劳强度设计)。
此外还有接触强度(见接触应力)。
按照环境条件,材料强度有高温强度和腐蚀强度等。
高温强度包括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
当金属承受外载荷时的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已滑移晶体能够回复到未变形晶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时,塑性变形后的应变硬化由于高温退火而迅速消除,因此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变形不断增长,称为蠕变现象,以材料的蠕变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
工程力学的强度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的强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4bdc1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d.png)
工程力学的强度名词解释工程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材料的强度、结构的稳定性、力的传递和分布等方面。
在工程力学中,强度是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材料或结构所能承受的外部力量而不发生破坏或塑性变形的能力。
一、强度的定义强度可以理解为材料或结构抵抗外部力破坏的能力。
在工程力学中,有两种主要的强度概念: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拉力作用时能够抵御破坏的能力;抗压强度则是指材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能够抵御破坏的能力。
二、强度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强度与材料的性能密切相关,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通常由其晶体结构、原子间键合情况、晶粒大小等因素决定。
晶体结构越完整、原子间键合越牢固的材料往往具有较高的强度。
此外,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或进行热处理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
三、强度与设计安全系数在工程设计中,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通常会使用安全系数来考虑强度。
安全系数是指实际应力与允许应力之间的比值,用于保证结构在额定工作载荷下不会超过其强度极限。
常见的安全系数范围为2~4,具体取值根据不同工程和材料的特点而定。
四、强度的测试方法强度的测试是工程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
通过施加不同的外部力对材料进行测试,可以得到材料的强度性能参数。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材料的测试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五、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强度计算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力学原理和经验公式,可以计算出结构在受到不同荷载情况下的应力和应变,并进一步评估结构的强度。
结构的材料以及工况条件都会影响其强度计算结果,因此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来进行准确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
六、强度的应用领域强度的概念和方法在各个工程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建筑工程中的房屋结构、桥梁和高楼大厦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强度方面的问题;机械工程中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强度以确保其正常工作;航空航天工程中的飞行器结构和材料也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
力学分析中的强度和刚度详细解释
![力学分析中的强度和刚度详细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a2abc1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5.png)
力学分析中的强度和刚度详细解释
很多人对力学中强度和刚度的概念总是混淆,今天就来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书中说为了保证机械系统或者整个结构的正常工作,其中每个零部件或者构件都必须能够正常的工作。
工程构件安全设计的任务就是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稳定性很好理解,受力作用下保持或者恢复原来平衡形式的能力。
例如承压的细杆突然弯曲,薄壁构件承重发生褶皱或者建筑物的立柱失稳导致坍塌,很好理解。
今天主要来讲一下对于刚度和强度的理解。
一、强度
定义:构件或者零部件在外力作用下,抵御破坏(断裂)或者显著变形的能力。
比如说张三把ipad当成了体重秤,站上去,ipad屏幕裂了,这就是强度不够。
比如武汉每年的夏天看海时许多大树枝被风吹断,这也是强度不够。
第1页共6页。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https://img.taocdn.com/s3/m/919825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0.png)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1.定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1)抗拉强度: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2)抗压强度:金属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3)抗弯强度:金属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力矩。
(4)抗剪强度:金属材料在剪切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力。
3.影响因素:(1)材料的化学成分: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
(2)材料的微观结构:晶粒大小、晶界、位错等微观缺陷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强度。
(3)温度: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强度会降低。
(4)应变速率:应变速率越快,金属材料的强度越高。
1.定义: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能量的能力。
(1)冲击韧性: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韧性。
(2)断裂韧性:金属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韧性。
3.影响因素:(1)材料的化学成分: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韧性。
(2)材料的微观结构:晶粒大小、晶界、位错等微观缺陷会影响金属材料的韧性。
(3)温度:金属材料在低温下的韧性会降低。
(4)应力状态:三向应力状态下,金属材料的韧性优于单向应力状态。
三、强度和韧性的关系1.强度和韧性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强度高的材料,韧性往往较低;韧性好的材料,强度往往较低。
2.衡量强度和韧性的指标:韧脆转变温度(DBTT),即材料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的温度。
3.如何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提高韧性:(1)合金化:通过加入适当的合金元素,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2)热处理: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3)微观缺陷控制:通过控制晶粒大小、晶界和位错等微观缺陷,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四、应用实例1.航空领域:高性能铝合金、钛合金等材料在航空器结构件中的应用,要求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
2.汽车领域:钢铁、铝合金等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要求材料具有适当的强度和韧性。
3.建筑领域:不锈钢、钢筋等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要求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
强度的名词解释是
![强度的名词解释是](https://img.taocdn.com/s3/m/9a0eea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1.png)
强度的名词解释是强度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的概念,无论是物理学、心理学还是经济学,都有着对强度进行定义和解释的需要。
强度一词代表了某种程度或者能力的集中体现,可以是物质的强度、力量的强度、情感的强度等等。
在不同的领域和语境下,强度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某种程度的集中和突出。
1. 强度在物理学中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强度常常用于描述物体或现象的特定性质,例如力量的强度、光线的强度、电流的强度等。
在力学中,强度表示物体所承受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应力来量化。
例如,材料的抗拉强度指的是材料在受到拉力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这是一个物质的强度指标。
在光学中,强度表示光线的亮度,可以通过光通量来表示。
在电学中,强度表示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电流强度来衡量。
2. 强度在心理学中的含义在心理学中,强度通常用来描述情绪、情感或感受的强度。
强度反映了一个人对于某种刺激或体验的感知程度。
例如,一个人可能体验到强烈的快乐,这表明他所感受到的快乐的强度非常高。
与此相对,一个人可能也会感受到强烈的痛苦或压力,这意味着负面情绪的强度较高。
在情感研究中,强度经常被用作对不同情感之间的区别进行定义,例如高兴和兴奋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强度的不同。
3. 强度在经济学中的含义在经济学中,强度通常指的是资源分配、市场需求或经济变化的程度和规模。
经济强度可以涉及到国家的经济活动、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行业的发展速度等。
例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度可以通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高增长率意味着经济的强劲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通过价格战、广告宣传等手段增加产品的竞争强度,从而提高市场份额。
总结:强度是一个广泛应用的名词,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它可以指代物理属性的集中表现,也可以描述情感体验的深度,还可以衡量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程度。
强度的概念以其广泛适用性和丰富内涵,成为研究和描述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技术发展还是人类行为分析中,对强度的理解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强度的意思
![名词解释强度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9a56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1.png)
名词解释强度的意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陌生的概念或术语,这时候我们需要去了解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名词解释强度指的是解释一个名词时所展现的深度和全面性。
不同的人对于名词解释强度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无论如何,名词解释强度都是有效沟通和理解的重要因素。
名词解释强度可以被分为多个层次。
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名词解释强度指的是提供基本的定义和分类。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简练明了的语言解释一个名词的含义,并将它归类到相关的概念中。
比如,当我们解释“国家”这个名词时,我们可以说国家是一个由一群人组成的政治实体,拥有自己的领土和政府。
这个解释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解和分类,使得读者可以对这个名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而,名词解释强度可以更进一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概念。
一个深入的解释将包含名词的背景、历史和相关的理论。
这样的解释可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深化对名词含义的理解。
以“民主”为例,我们可以给出更深入的解释,包括民主的起源、不同的民主理论和现实中的民主实践。
通过这些额外的信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民主的内涵,以及它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的运作方式。
此外,名词解释强度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拓展。
在解释一个名词时,我们可以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提供信息。
这样的多维解释可以帮助读者全面地理解一个名词,将其放置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
比如,当我们解释“全球化”这个名词时,我们可以从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多个角度来解释。
这样的解释将帮助读者看到全球化的复杂性以及它对不同国家和个人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大量的名词和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名词,名词解释强度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提供不同层次、更多信息和多维度的解释,我们可以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准确和全面的概念,促进有效的沟通和思考。
然而,名词解释强度的深度和全面性并不意味着越详细越好。
在解释一个名词时,我们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和背景来确定适当的解释强度。
强度的基本概念
![强度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1227b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3.png)
强度的基本概念强度是一种复杂的物理概念,它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工程学科,从土木工程到电子工程,从航空工程到冶金工程。
它是用来衡量材料、构件、飞机或其他物体性能的一种重要概念。
掌握对强度的原理和概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对工程的可行性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深入浅出地讨论强度的基本概念。
强度概念的最基本定义是:抗力是一种测量物体承受外部力或内部力时的能力的物理概念。
当物体受到外部力或内部力作用时,其力学性能会随着力的大小而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的可能程度和程度取决于材料的强度,特别是闭合结构形态的强度。
因此,强度是衡量物体抗力能力的重要概念。
强度概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弹性强度和韧性强度。
弹性强度描述的是材料在受力后可能回复到原来形状的程度。
它是构成物体的结构材料和构件的强度,例如矩形柱、角形梁,甚至曲线形状的支架和桥梁,这些结构中的强度定义是: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们能够保持原来的形状,而不会出现折断的情况。
韧性强度则描述的是材料受力后可以继续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它是衡量材料在变形中耐受力的程度,如塑性变形、伸缩或延展等。
例如,钢材在受力后可以经历微小的变形,而不会出现断裂现象,这就是钢材具有的韧性强度。
同时,还有另一种强度概念,叫做抗拉强度或抗拉压强度。
它描述的是材料受到拉压状态下的耐受力。
拉压状态出现时,材料会产生拉伸变形,而它的抗拉强度就表示材料的抗变形性能。
有了抗拉强度,就可以确定材料在拉压强力下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强度是一种复杂的物理概念,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工程学科,是衡量物体抗力能力的重要概念。
强度概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弹性强度、韧性强度以及抗拉强度。
认识这些概念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工程可行性得到提高。
应力与强度的关联
![应力与强度的关联](https://img.taocdn.com/s3/m/a7b9da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e.png)
应力与强度的关联应力与强度的关联导语: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中,应力和强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应力是指物体内部受到的作用力。
而强度则是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正确理解和评估应力与强度之间的关联对于设计和制造安全可靠的结构以及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探讨应力与强度的关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物理概念。
一、应力的定义与分类1.1 定义和表达:应力是指物体内部受到的力集中在单位面积上的效果,可以通过力除以受力面的面积来计算。
1.2 分类和表达方式:根据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应力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拉应力、剪应力和压应力。
拉应力指物体受到拉伸力的作用,剪应力指物体受到相互平行的两个力的作用,压应力指物体受到压缩力的作用。
这三种应力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分别是拉应力=受力/横截面积,剪应力=剪力/剪切面积,压应力=受力/接触面积。
二、强度的定义与分类2.1 定义和表达:强度是指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在工程领域中,一般是指材料的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
2.2 分类和表达方式: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用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来进行测量。
抗拉强度表示材料在拉伸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通常用抗拉强度=最大拉力/横截面积来计算。
抗压强度表示材料在压缩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通常用抗压强度=最大压力/接触面积来计算。
三、应力与强度的关联3.1 强度受应力影响:强度是物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当应力超过物体的强度时,物体就会发生破坏。
应力与强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在设计和制造物体时,我们需要保证物体所受到的应力不会超过其强度,以确保物体的安全可靠性。
3.2 强度与材料性质的关系:材料的强度取决于其组成和内部结构。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特点。
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而塑料和橡胶则具有较低的强度。
材料的处理方式和温度变化也会影响其强度特性。
在选择材料和进行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特性。
强度的名词解释建筑学
![强度的名词解释建筑学](https://img.taocdn.com/s3/m/64e4b6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d.png)
强度的名词解释建筑学强度的名词解释——建筑学在建筑学中,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材料抵抗外界力量或负荷的能力。
建筑结构的强度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强度在建筑学中的定义、应用以及如何提高建筑物的强度。
建筑物的强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设计。
常见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铁和木材,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强度特性。
例如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压缩强度,而钢铁则有较高的拉伸强度。
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结合不同材料的特性来确保整个结构的强度。
建筑物的强度在结构的各个部分和构件中发挥作用。
例如,墙体和柱子承担着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并通过抵抗外部压力来保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而梁则起到连接和支撑不同构件的作用,它们需要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荷载并分散力量。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建筑师和工程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耐久性,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其次,结构的设计也是关键因素。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强度集中和应力过大的问题,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强度。
同时,还可以采用加强措施,如加固墙体和柱子的混凝土,增加钢筋和支撑结构的数量。
强度在建筑学中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物的物理结构,还涉及到建筑的操作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例如,消防通道和应急出口的设计需要考虑人员疏散的速度和安全性。
这也涉及到建筑物的强度,包括通道和出口的承重能力以及其抵抗火灾和其他灾害的能力。
除了物理强度,建筑学中的强度还可以指建筑物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建筑师们通常会考虑建筑物的能耗和环境影响,以保证其在各类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
例如,在寒冷地区,建筑物需要有足够的保温性能,以减少能源消耗并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总之,强度是建筑学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它涵盖了建筑物结构的物理强度以及应对灾害和环境变化的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以及加强措施和安全设计,我们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强度,确保其安全、稳定和可持续的运行。
强度概念及强度的应用
![强度概念及强度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1495d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9.png)
强度概念及强度的应用
强度是指材料能够承受的外部力量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在工程和物理学中,强度的概念非常重要,它涉及到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强度的定义
拉伸强度是指材料能够承受的拉伸应力而不发生断裂或破坏的能力。
压缩强度是指材料能够承受的压缩应力而不发生压碎或破裂的能力。
剪切强度是指材料能够抵抗剪切力而不发生滑动或断裂的能力。
抗弯强度是指材料能够承受的弯曲应力而不发生断裂或变形的能力。
强度的应用
强度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材料的强度特性,工程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设计和制造。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强度是设计建筑物、桥梁和其他结构的关键考虑因素。
合适的强度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强度也在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使用合适强度
的材料可以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出现破坏或故障。
此外,通过进行强度测试和检查,可以评估材料的质量并进行质量控制。
在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强度的安全因素。
为了
确保结构或产品不会超出其强度极限,工程师必须对所使用的材料
的强度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
总结
强度是材料在外部力量下保持完好的能力,分为拉伸强度、压
缩强度、剪切强度和抗弯强度。
强度在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
设计建筑物和结构、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
工程师需要对材料的强
度进行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安全和可靠。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及意义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4e7297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f.png)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及意义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强度等级的划分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及其意义。
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定义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规定养护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抗压强度。
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用C表示,其中C代表混凝土(concrete),后面的数字表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例如:C30、C40、C50等。
三、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如下:1.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等标号。
其中,C15代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15MPa,C20代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20MPa,以此类推。
2.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55、C60、C65、C70、C80、C90、C100等标号。
其中,C55代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55MPa,C60代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60MPa,以此类推。
四、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意义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设计阶段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结构形式、荷载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而且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2.施工阶段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对于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工艺、养护条件等因素,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确保工程的质量。
3.验收阶段在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是验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体育运动强度的定义
![体育运动强度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7e55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5.png)
体育运动强度是指一个体育活动对身体系统和生理功能产生的影响程度。
强度可以用来描述运动的难度、对身体的负荷以及能量消耗的程度。
不同的运动强度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
强度的评估通常基于个体的心率、呼吸频率、感知的努力程度和能量消耗等因素。
以下是关于体育运动强度定义的详细解释:### 1. **心率和最大心率:**-运动强度与心率密切相关。
通常,运动强度越高,心率就越快。
最大心率是一个人在最大努力状态下能够达到的心率水平。
运动强度可以通过与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评估。
例如,轻度活动可能介于50%到60%最大心率,中度活动可能在60%到75%之间,而高强度活动可能在75%以上。
### 2. **氧耗(VO2max):**-体育运动强度还可以通过氧耗(最大摄氧量,VO2max)来衡量,即身体在最大努力状态下摄取氧气的最大量。
高强度运动通常伴随着更高的氧耗。
VO2max通常以每分钟摄取的氧气体积(毫升/千克/分钟)来表示。
### 3. **感知的努力程度:**-运动强度还可以通过个体对运动的感知来衡量。
这可以使用Borg氏感知用力表(Borg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来评估。
RPE是一个通过个体主观感受来量化运动强度的工具,通常在6到20的范围内,6表示“没有感觉”,20表示“极其剧烈的感觉”。
### 4. **能量消耗:**-运动强度也与能量消耗紧密相关。
不同的运动强度将导致不同程度的能量消耗。
运动中的能量消耗通常以千卡(千焦)为单位来表示,这与个体的体重、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
### 5. **不同活动的强度:**-不同的体育活动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激烈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通常被认为是高强度运动,而低强度运动可能包括散步或轻度瑜伽。
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是一种结合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方法,被证明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显著的健康效益。
强度,刚度,弹性模量的区别和联系
![强度,刚度,弹性模量的区别和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5ae3854b81c758f5f61f67dd.png)
强度定义1、材料、机械零件和构件抵抗外力而不失效的能力。
强度包括材料强度和结构强度两方面。
强度问题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
狭义的强度问题指各种断裂和塑性变形过大的问题。
广义的强度问题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时还包括机械振动问题。
强度要求是机械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材料强度指材料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
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热处理制度、应力状态,载荷性质、加载速率、温度和介质等。
按照材料的性质,材料强度分为脆性材料强度、塑性材料强度和带裂纹材料的强度。
①脆性材料强度:铸铁等脆性材料受载后断裂比较突然,几乎没有塑性变形。
脆性材料以其强度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强度极限有两种:拉伸试件断裂前承受过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压缩试件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抗压强度极限。
②塑性材料强度:钦钢等塑性材料断裂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它在卸载后不能消失,也称残余变形。
塑性材料以其屈服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材料的屈服极限是拉伸试件发生屈服现象(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应变不断增大的现象)时的应力。
对于没有屈服现象的塑性材料,取与0。
2%的塑性变形相对应的应力为名义屈服极限,用σ0。
2表示。
③带裂纹材料的强度:常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计算强度时要考虑材料的断裂韧性(见断裂力学分析)。
对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则强度越高的断裂韧性越低。
按照载荷的性质,材料强度有静强度、冲击强度和疲劳强度。
材料在静载荷下的强度,根据材料的性质,分别用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作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材料受冲击载荷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都有所提高(见冲击强度)。
材料受循环应力作用时的强度,通常以材料的疲劳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见疲劳强度设计)。
此外还有接触强度(见接触应力)。
按照环境条件,材料强度有高温强度和腐蚀强度等。
高温强度包括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
当金属承受外载荷时的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已滑移晶体能够回复到未变形晶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时,塑性变形后的应变硬化由于高温退火而迅速消除,因此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变形不断增长,称为蠕变现象,以材料的蠕变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及规格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及规格](https://img.taocdn.com/s3/m/0bc9ffb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6.png)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及规格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强度等级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及规格,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定义、划分、标准及测试方法,以及不同等级混凝土的适用范围和要求。
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定义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规定条件下的抗压强度。
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0-2016《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混凝土强度等级用C表示,后面数字表示规定的28天龄期下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单位为MPa。
例如,C25表示28天龄期下混凝土的平均抗压强度为25MPa。
三、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0-2016,《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如下:1. 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
2. 每个等级的混凝土强度值是在28天龄期下的平均抗压强度。
3. 按照混凝土使用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四、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标准及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0-2016,《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标准和测试方法如下:1. 标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当前国家标准GB/T50080-2016《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要求。
2. 测试方法: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测试应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1-200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进行,其中包括试件的制作、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处理等。
五、不同等级混凝土的适用范围和要求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0-2016,《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规定,不同等级混凝土的适用范围和要求如下:1. C15、C20、C25:适用于较小的荷载和非重要构件。
2. C30、C35、C40:适用于一般荷载和常规构件。
3. C45、C50:适用于大荷载和重要构件。
强度和硬度的定义
![强度和硬度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ebfdcec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c.png)
强度和硬度的定义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唠唠强度和硬度这俩家伙。
你说强度啊,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力气。
咱想想,要是一个人能扛起很重很重的东西,那咱就会说他力气大,强度高呗!比如说那建房子的钢梁,得强度高高的,才能稳稳地撑起那一大片建筑,不然要是软了吧唧的,那房子还不得塌喽?这强度啊,就是能承受多大压力、多大力量的本事。
再说说硬度。
硬度就像是东西的脾气,硬的东西就像个倔脾气的人,可不好惹呢!你拿个铁钉去划玻璃,要是玻璃硬度高,铁钉根本划不动它,反倒是自己可能会变弯啦。
就像咱家里的铁锅,硬度够高,才能经得住咱天天在那敲敲打打、翻炒炖煮呀。
咱生活里到处都是强度和硬度的例子呢。
你看那马路上跑的汽车,车身得有足够的强度,不然撞一下不就瘪了?轮胎也得有合适的硬度,太软了可跑不起来,太硬了又不舒适。
再看看那运动员们训练用的杠铃,强度不够可不行,举着举着断了那多吓人;而且那杠铃片也得有硬度,不然变形了还怎么准确衡量重量呀。
你想想,要是建桥的钢材强度不够,那桥还不得摇摇晃晃的,谁敢走啊?要是手机屏幕硬度不行,稍微一划就花了,那多闹心啊。
这强度和硬度可真是太重要啦,就像咱过日子,得有个坚实的基础和坚韧的性格才行。
强度和硬度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呀,它们有时候还相互影响呢。
就好像一个团队,光有强度没有硬度也不行,遇到点困难就散了;光有硬度没有强度也不行,空有脾气没本事,那能做成啥事呀?它们得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咱平时买东西的时候也得注意这俩家伙呢。
买个椅子,得看看强度够不够,坐上去会不会嘎吱嘎吱响;再摸摸那材料,看看硬度合不合适,别用几天就磨损了。
这不就跟咱交朋友似的,得找个靠得住的、有韧性的呀。
反正啊,强度和硬度这俩概念虽然听着挺专业,但咱生活里处处都能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
咱可得把它们弄明白,这样在选择东西、做事情的时候才能心里有底呀,对吧?所以啊,可别小瞧了强度和硬度,它们可是默默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呢!。
工程力学强度和刚度的定义
![工程力学强度和刚度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32818e9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b.png)
工程力学强度和刚度的定义《谈谈工程力学中的强度和刚度》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工程力学里特别重要的俩概念:强度和刚度。
咱先来说说强度。
强度呢,就好比一个人的力气大小。
你想啊,要是一个东西强度不够,那不就跟个弱鸡似的,稍微使点劲儿就完蛋啦。
比如说,你盖了一座桥,结果车还没怎么开上去呢,桥“咔嚓”一下断了,这可不行,这就是强度不够的后果。
强度就像是个大力士,能扛起重重的担子,保证东西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不轻易垮掉。
要是把强度比作大力士,那刚度就是个硬骨头。
刚度呢,主要说的是一个东西抵抗变形的能力。
想象一下,有根竹子和一根铁棍,你去掰它们,竹子很容易就弯了,这就是刚度小;而铁棍就很难掰弯,这就是刚度大。
刚度好的东西,就像个倔强的硬汉,不管你怎么折腾它,它都能保持自己的形状,不轻易变形。
在生活中,强度和刚度可太重要啦!如果你家的椅子强度不够,你一屁股坐上去就散架了,那多尴尬啊!或者你开的车,刚度不行,稍微过个坎就变形了,那安全性得多差呀。
所以说呢,工程力学研究这俩玩意儿可不是白研究的。
就拿建筑来说吧,那些高楼大厦得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才能稳稳地立在那里。
要是强度不够,来个小风小浪可能就倒了;要是刚度不够,风一吹就晃悠,住在里面的人不都得吓个半死。
所以工程师们可得好好考虑这些问题,不能马虎。
咱再说说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
你买个扁担挑东西,如果扁担的强度和刚度不行,挑着重物走几步就断了或者变形了,那不就白忙活啦。
还有咱每天用的桌椅、门窗啥的,都得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才能保证我们正常使用,不至于三天两头出问题。
总的来说呢,强度和刚度就像是一对好兄弟,共同守护着各种东西的安全和稳定。
它们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概念,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啊,以后看到什么东西,咱都可以想想,它的强度和刚度够不够呢!希望大家都能对强度和刚度有更深的理解,也能明白工程力学的重要性。
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啦,大家拜拜咯!。
强度极限的定义
![强度极限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eb114b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08.png)
强度极限的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强度极限这个事儿。
你说啥是强度极限呢?这就好比一个大力士,他能举起的最大重量就是他的极限。
那材料也有这样一个“大力士极限”,就是强度极限啦!想象一下,一根绳子,你不停地拉它,拉到一定程度,“嘣”的一下,断啦!这就是绳子到了它能承受的极限。
材料的强度极限也是这个道理呀。
咱生活里到处都有强度极限的影子呢。
就说那建房子的钢材吧,如果不知道它的强度极限,嘿,那盖起来的房子能安全吗?说不定哪天就塌啦,那可不得了!这强度极限就像是一个守护者,告诉我们别太过分,不然就得出事儿。
再看看那些汽车呀、飞机呀,里面的零件都有自己的强度极限呢。
要是超了这个极限,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汽车在路上跑着跑着零件坏啦,飞机飞着飞着出故障啦,多吓人呀!你说强度极限重要不?那肯定重要得很呐!它就像是一条红线,告诉我们啥能做,啥不能做。
咱平时用的各种东西,不都得考虑强度极限嘛。
你买个锅,总不能买个一加热就变形的吧;你买个椅子,也不想坐上去就散架了吧。
这都是强度极限在起作用呢。
而且呀,强度极限还不是一成不变的哦。
就像人一样,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温度变一变,湿度变一变,强度极限可能就不一样啦。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强度极限,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
你想想,如果没有强度极限这个概念,那世界得乱成啥样呀?到处都是不安全的东西,我们还怎么安心生活呢?所以呀,咱得重视强度极限,了解它,掌握它。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材料,让它们为我们服务,而不是给我们带来麻烦。
这强度极限,不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秘密嘛,等你发现了它,就知道它有多重要啦!难道不是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度定义1、材料、机械零件和构件抵抗外力而不失效的能力。
强度包括材料强度和结构强度两方面。
强度问题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
狭义的强度问题指各种断裂和塑性变形过大的问题。
广义的强度问题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时还包括机械振动问题。
强度要求是机械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材料强度指材料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
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热处理制度、应力状态,载荷性质、加载速率、温度和介质等。
按照材料的性质,材料强度分为脆性材料强度、塑性材料强度和带裂纹材料的强度。
①脆性材料强度:铸铁等脆性材料受载后断裂比较突然,几乎没有塑性变形。
脆性材料以其强度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强度极限有两种:拉伸试件断裂前承受过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压缩试件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抗压强度极限。
②塑性材料强度:钦钢等塑性材料断裂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它在卸载后不能消失,也称残余变形。
塑性材料以其屈服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材料的屈服极限是拉伸试件发生屈服现象(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应变不断增大的现象)时的应力。
对于没有屈服现象的塑性材料,取与0.2%的塑性变形相对应的应力为名义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
③带裂纹材料的强度:常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计算强度时要考虑材料的断裂韧性(见断裂力学分析)。
对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则强度越高的断裂韧性越低。
按照载荷的性质,材料强度有静强度、冲击强度和疲劳强度。
材料在静载荷下的强度,根据材料的性质,分别用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作为计算强度的标准。
材料受冲击载荷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都有所提高(见冲击强度)。
材料受循环应力作用时的强度,通常以材料的疲劳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见疲劳强度设计)。
此外还有接触强度(见接触应力)。
按照环境条件,材料强度有高温强度和腐蚀强度等。
高温强度包括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
当金属承受外载荷时的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已滑移晶体能够回复到未变形晶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时,塑性变形后的应变硬化由于高温退火而迅速消除,因此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变形不断增长,称为蠕变现象,以材料的蠕变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
高温持续载荷下的断裂强度可能低于同一温度下的材料拉伸强度,以材料的持久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见持久强度)。
此外,还有受环境介质影响的应力腐蚀断裂和腐蚀疲劳等材料强度问题。
结构强度指机械零件和构件的强度。
它涉及力学模型简化、应力分析方法、材料强度、强度准则和安全系数。
按照结构的形状,机械零件和构件的强度问题可简化为杆、杆系、板、壳、块和无限大体等力学模型来研究。
不同力学模型的强度问题有不同的力学计算方法。
材料力学一般研究杆的强度计算。
结构力学分析杆系(桁架、刚架等)的内力和变形。
其他形状物体属于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
杆是指截面的两个方向尺寸远小于长度尺寸的物体,包括受拉的杆、受压的柱、受弯曲的梁和受扭转的轴。
板和壳的特点是厚度远小于另外两个方向的尺寸,平的称为板,曲的称为壳。
要解决结构强度问题,除应力分析之外,还要考虑材料强度和强度准则,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循环应力作用下的零件和构件的疲劳强度,既与材料的疲劳强度有关,又与零件和构件的尺寸大小、应力集中系数和表面状态等因素有关。
当循环载荷不规则变化时,还要考虑载荷谱包括载荷顺序的影响。
复合应力情形要用强度理论。
有宏观裂纹情形要用断裂力学分析。
某些零件往往需要同时考虑几种强度准则,加以比较,才能确定最可能出现的失效方式。
大部分的结构强度问题,通常是先确定结构形式,然后根据外载荷进行应力分析和强度校核。
应用电子计算机方法以后,优化设计成为现实的问题,可以先提出一些具体的设计目标(例如要求结构重量最小),然后寻求最佳的结构形式。
2、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按外力作用的性质不同,主要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指标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出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的残余变形的能力。
也就是说,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
强度是机械零部件首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的强度一般可以分为静强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等)、断裂强度、冲击强度、高温和低温强度、在腐蚀条件下的强度和蠕变、胶合强度等项目。
强度的试验研究是综合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其应力状态来研究零部件的受力状况以及预测破坏失效的条件和时机。
强度是指材料承受外力而不被破坏(不可恢复的变形也属被破坏)的能力.根据受力种类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抗压强度--材料承受压力的能力.(2)抗拉强度--材料承受拉力的能力.(3)抗弯强度--材料对致弯外力的承受能力.(4)抗剪强度--材料承受剪切力的能力.3、强度是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式,有多种强度指标,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
当材料承受拉力时,强度性能指标主要是降伏强度和抗拉强度。
注意强度和硬度是本质上不同的概念。
玻璃等硬而脆的物质虽然硬度大(变形与外力之比小)但强度小(在断裂之前能承受的总外力小)。
对于同系列的金属,此二者可以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强度测量往往需要彻底毁坏材料,而硬度试验则毁坏较小或不毁坏。
所以校定的硬度强度换算关系被用来由硬度推算强度。
金属材料的强度是金属材料的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工程上常用来表示金属材料强度的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σS=Fs/AOFs----试样产生屈服现象时所承受的最大外力(N)AO----试样原来的截面积(mm2)σS---屈服强度(Mpa)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用σb=FO/AOFO----试样在断裂前的最大外力(N)AO----试样原来的截面积(mm2)σb---抗拉强度(Mpa)刚度及定义刚度受外力作用的材料、构件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材料的刚度由使其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外力值来量度。
各向同性材料的刚度取决于它的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见胡克定律)。
结构的刚度除取决于组成材料的弹性模量外,还同其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因素以及外力的作用形式有关。
分析材料和结构的刚度是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一些须严格限制变形的结构(如机翼、高精度的装配件等),须通过刚度分析来控制变形。
许多结构(如建筑物、机械等)也要通过控制刚度以防止发生振动、颤振或失稳。
另外,如弹簧秤、环式测力计等,须通过控制其刚度为某一合理值以确保其特定功能。
在结构力学的位移法分析中,为确定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通常也要分析其各部分的刚度。
刚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零件的刚度(或称刚性)常用单位变形所需的力或力矩来表示,刚度的大小取决于零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种类(即材料的弹性模量)。
刚度要求对于某些弹性变形量超过一定数值后,会影响机器工作质量的零件尤为重要,如机床的主轴、导轨、丝杠等。
工艺系统的刚度1 .基本概念刚度的一般概念是指物体或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用加到物体的作用力与沿此作用力方向上产生的变形量的比值表示。
切削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工艺系统各部分将在各个受力方向产生相应变形。
对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主要研究误差敏感方向上的变形量。
因此,工艺系统刚度定义为:作用于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上的切削力与刀具在切削力作用下相对于工件在法线方向位移的比值工艺系统刚度定义中,力和变形是在静态下测定的,为工艺系统静刚度;变形量是由总切削力作用的综合结果,当引起Y方向位移超出引起的位移时,总位移与方向相反,呈负值,此时刀架处于负刚度状态。
负刚度使刀尖扎入工件表面(扎刀),还会使工件产生振动,应尽量避免。
2 .工艺系统刚度的计算工艺系统的总变形量应是各个组成环节在同一处的法向变形的叠加已知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刚度,即可求得工艺系统刚度。
对于工件和刀具,一般说来都是一些简单构件,可用材料力学公式近似计算,如车刀的刚度可以按悬臂梁计算,用三爪卡盘夹持工件,工件的刚度可以按悬臂梁计算,用顶尖加工细长轴,工件的刚度可以按简支梁计算等;对于机床和夹具,结构比较复杂,通常用实验法测定其刚度。
强度与刚度的区别从工程力学的角度上讲:强度是指某种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即材料破坏时所需要的应力。
一般只是针对材料而言的。
它的大小与材料本身的性质及受力形式有关。
如某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是指这种材料在单位面积上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剪力,与材料的形状无关。
刚度指某种构件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即引起单位变形时所需要的应力。
一般是针对构件或结构而言的。
它的大小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构件或结构的截面和形状有关。
不同类型的刚度其表达式也是不同的,如截面刚度是指截面抵抗变形的能力,表达式为材料弹性模量或剪切模量和相应的截面惯性矩或截面面积的乘积。
其中截面拉伸(压缩)刚度的表达式为材料弹性模量和截面面积的乘积;截面弯曲刚度为材料弹性模量和截面惯性矩的乘积等等。
构件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其表达式为施加于构件上的作用所引起的内力与其相应的构件变形的比值。
其中构件抗弯刚度其表达式为施加在受弯构件上的弯矩与其引起变形的曲率变化量的比值;构件抗剪刚度为施加在受剪构件上的剪力与其引起变形的正交夹角变化量的比值。
而结构侧移刚度则指结构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为施加于结构上的水平力与其引起的水平位移的比值等等。
当然,也可以将材料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理解为材料的刚度。
强度:其法定单位是:牛/平方毫米(N/mm^2),即金属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力的大小。
指金属材料抵抗外力破坏作用的能力。
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
刚度:即硬度,指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入自己表面的能力。
其按测定方法不同可用洛氏(HR)硬度、表面洛氏(HR)硬度、维氏(HV)硬度、布氏(HB)硬度来衡量其大小,但均没单位。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既可理解为是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也可表述为材料抵抗残余变形和反破坏的能力。
硬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材料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
硬度试验根据其测试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静压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划痕法(如莫氏硬度)、回跳法(如肖氏硬度)及显微硬度、高温硬度等多种方法。
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的残余变形的能力。
也就是说,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
强度是机械零部件首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的强度一般可以分为静强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等)、断裂强度、冲击强度、高温和低温强度、在腐蚀条件下的强度和蠕变、胶合强度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