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刺激带脉及维道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中的经络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评估

中医护理中的经络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评估

中医护理中的经络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评估经络穴位按摩在中医护理中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其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评估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任务名称,探讨经络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并进行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症状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无力、麻木等。

传统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与气血运行障碍、经络阻塞等因素有关。

因此,经络穴位按摩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

经络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脊柱的功能状态,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

具体来说,在经络穴位按摩中常用的手法包括推拿、揉捏、拨叩等。

这些手法可刺激穴位周围的组织,增加血液和氧气的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此外,经络穴位按摩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通过刺激穴位传递信号,调节脊髓和脑的活动,从而改善疼痛感知和传导。

科学研究表明,经络穴位按摩可以降低血清中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水平,调节疼痛相关的神经递质,减轻疼痛感。

此外,经络穴位按摩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经络穴位按摩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促进免疫因子的分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这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络穴位按摩常常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拔罐等,形成综合治疗。

这种综合治疗能够从多个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加速康复进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经络穴位按摩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时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一些伴有严重神经根压迫或脊髓损伤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经络穴位按摩,避免加重病情。

因此,在进行经络穴位按摩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病情,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

总的来说,经络穴位按摩在中医护理中应用广泛,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脊柱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能够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治疗效果的评估需要结合具体病例和实际效果进行,以便更好地评估经络穴位按摩的疗效。

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该脉诊方法属于现代脉学,现代脉学具有重要的临床实 用性和技巧性 [7],如果该方法加以研究,引申应用到双手寸、 关、尺 28 部脉(表 1),对应身体各组织器官,则寸口脉如同 一个缩小的人体,各种异常都会在脉象上显现出来,将丰富 中医的脉诊内容。
参考文献:
[1]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9-110. [2]许跃远.大医脉神[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49,205-207. [3]王蒋,宛金.任之堂脉学传心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6-7. [4]王光宇.王光宇精准脉诊带教录[M].2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50-52. [5]Park JY, Lee HJ, Jang HW, et al. A proposal for a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for ultrasound features of thyroid carcinoma[J]. Thyroid,2009,19(11):1258-1264. [6]葛均波,徐永健,等.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99. [7]张娜,滕晶,陈阳.浅谈现代脉学的发展及特点[J].中医临床研究, 2017,9(19):147-148.
3 小 结
多数甲状腺疾病发病较为隐匿,如甲状腺结节通过触诊 的检出率仅为 3% ~ 7%[6],绝大部分并无临床症状,诊断主 要依靠甲状腺超声,而一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及时通 过甲状腺超声进行体检,如果从中医学理论中提取出甲状腺 疾病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高度怀疑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有 针 对 性 的 进 行 甲 状 腺 超 声 检 查, 可 以 提 高 甲 状 腺 疾 病 的 检

腰突穴电针加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

腰突穴电针加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

腰突穴电针加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1 临床资料83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确诊。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44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2 治疗方法2.1 观察组(1)电针:采用经验穴“腰突穴”,约在脊柱后正中线患侧旁开1.0寸、L4/L5节段夹脊穴与大肠俞之间,按压该穴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沿坐骨神经分布的放射痛。

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夹持进针法直刺,边进针边调整角度与深度,以获得明显得气感与“气至病所”。

针刺后接G 6805-Ⅱ型电麻仪,以所刺针柄为一电极,该穴旁开1 cm处皮肤固定湿棉球作为另一电极,连续波型,电刺激脉冲宽约0.6 ms,频率15 Hz,起始电流0.5 mA,每隔10分钟调高1次,以患者最大耐受为度。

每次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

(2)牵引:采用广州羊城医疗器械厂生产的ATA-ⅡD型自动牵引床,令患者取仰卧位,牵引重量由开始3/4体重逐渐增加,以不超过患者体重为宜。

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推拿:①令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轻柔的(扌衮)、揉等手法作用在患者的腰臀部及下肢以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约10分钟;②医者用大拇指或肘尖点按双侧肾俞、大肠俞及患侧的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穴;③令患者俯卧位,医者和助手分别站在患者两侧,同时用一手固定患者腰部患处,另一手托起患者的膝部,缓缓向上提起,使腰部过伸;④令患者仰卧位,一助手双手压在健侧膝关节,将患肢抬到最高位,做被动直腿抬高活动,以患者耐受为度;⑤令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健肢在下,屈曲患肢膝关节,医者用一手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抵住臀部,抱腰部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以上治疗每周6次。

2.2 对照组采用牵引加推拿手法,方法同观察组。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i s c L i B a n g w e i ,G a o Ho n g , Ma R u i j i e ,e t a l D e p a r t me n t o f A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Mo x i b u s t i o n。 e T h i r d A f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a n g z h o u ( 3 1 0 0 0 5 ) Ab s t r a c t : f Ob j e c t i v e ] To o b s e r v e e f e c t o f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d e c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c l a a c u p o i n t s i t mu l a t i o n ( TE AS ) c o mb i n e d wa r mi n g n e e d i e mo x i b u s t i o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i f c a c y . 【 Re s u l t ] T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e r e c u r e d 2 4 c a s e s , i mp r o v e d 3 2 c a s e s , i n v a l i d 4 c a s e s , t h e t o t a l e ic f i e n c y r a t e f o r 9 3 . 3 3 %.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we r e

刺血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刺血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刺血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导读:许多人看到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很惊讶,而且感觉很疼似的,其实不然。

越是特殊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越是能够给你带来福音。

然而这种治疗办法已经有很多康复的病历呢。

所以我相信这种治疗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许多人看到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很惊讶,而且感觉很疼似的,其实不然。

越是特殊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越是能够给你带来福音。

然而这种治疗办法已经有很多康复的病历呢。

所以我相信这种治疗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方法如下:1、刺血疗法:患者站立位,主要刺血部位为患侧委中附近瘀络,其它部位辨证属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者分别取患侧小腿该经循行处瘀络;不拘于是否为穴位,常规消毒后,以7号注射针头刺入放血3ml左右(放血量不足者可加拔火罐),再用消毒干棉球稍压片刻,刺血过程中嘱患者腰部主动屈伸转侧运动且每次活动幅度以达明显受限点为度,约lOmin。

3天1次,3次为为一疗程。

2、电针疗法:主穴为病变节段棘间隙旁开1寸之阿是穴(按之压痛明显,且多有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并根据下肢放射麻痛所属经脉进行配穴:①辨证属足阳明经者取患侧的伏兔、梁丘、足三里;②辨证属足少阳经者取患侧的风市、阳陵泉、悬中、外丘;③辨证属足太阳经者取患侧的殷门、委中、金门。

操作:患者采取俯卧位,腰部垫枕。

常规消毒,先取阿是穴,毫针深刺65~75mm后针患侧大肠俞、关元俞,针尖朝向内侧与皮肤呈70度角进针50~75mm;秩边、环跳直刺深度为75mm。

以上穴位行小幅度捻转提插手法,能使针感传至下肢为佳。

然后接“G6805-1”型电针治疗仪,选择连续波刺激,频率约120次/min,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宜,留针30min,留针期间TDP神灯照射腰部。

每日1次(如当日有刺血,则在刺血疗法术毕后进行),10次为一疗程。

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4周,待症状减轻后进行燕子点水、五点支撑之腰背肌功能锻炼,每日30min。

电针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电针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电针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以电针、牵引、穴位注射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2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和对照组207例。

治疗组采用电针、电动牵引、穴位注射的综合治疗法,对照组采用电动牵引及电脑中频治疗的方案。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电针、牵引、穴位注射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电动牵引配合电脑中频治疗者。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which combine electro-acupuncture traction and 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Methods427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treatment group of 22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207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traction and 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 traction and computerized intermediate-frequency therapy apparatus treatment.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Results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ere 93.2%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obviously higher than 76.8%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which combine electro-acupuncture traction and 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raction and computerized intermediate-frequency therapy apparatus treatment.[Key words]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Electro-acupuncture;Traction;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1]。

电针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电针牵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1年 2月 第 9卷
第3 6期
C I E E A D F R IN M DC LR S A C HN S N O EG E IA E E R H
曩 浮 碧辩学 疆菪 学0嚣 嚣l 磐磐
叠0≮要 _l 努 影磐0 曩譬 蘑 j 蠢 簿 0。群蚤 鹫
r u e ev r cin a d c mp tr e n e me it g o p r c ie ta to n o u e z d i tr d ae —f q e c h r p p a au r ame t T e t e a e t f c s w r v l ae f r t o i r u n y t e a y a p r t s t t n . h h r p u i ef t e e e a u td at w e e c e e
2 1 8月 间经 C 、 I 0 1年 T MR 确诊为腰椎 间盘 突出症 的患者 , 随机分
制 目前多认为其 引起腰腿 痛 的主要原 因是突 出的椎问盘 组织对 神经根 的机械压迫 、 化学性刺激以及与 自身免疫 反应所造成 的炎
症水肿有关 。因此治疗 的关键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消除炎 症 水肿, 以达 到 减压 止 痛 的 目的 ’ 。腰椎 牵 引能 增 加椎 间隙 宽
床观察 [] 长治 医学院学报 ,09 2 ( )2 4— 8 . J. 2 0 ,3 4 :8 2 6
【 收稿 E期】 21 — 9 1 l 01 0 — 5
电针 牵 引为 主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疗 效 观 察
蔡 朝 阳
厦 门市第三 医院( 建 福
【 摘要 】 目的
厦 门 3 10 ) 6 10
T i o i lfXa e ,im n3 10 , hn hr H s t i n Xa e 6 10 C i d pao m a

电针刺激解突穴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电针刺激解突穴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突穴( 该穴是 我们通 过 多年 的临 床应 用所 摸索 出的经
验 用穴 。具 体定 位 是 平第 3 4 5腰 椎棘 突 下 两侧 旁 、、
开 1 , 太阳膀胱 经第 一 侧线 与腰 夹脊 穴 之 间) 用 寸 足 , 0 3 . 4mm×7 5mm 毫针直 刺 , 深度 以能 产生 向下 肢足 底 放射 的针感 为 准 , 后退 针 少许 , 上海 产 G6O 一 然 接 85
承山( 患侧 ) , 0 3 ” 用 . 4mm×7 5mm 毫针直 刺 , 采用平
补 平 泻 手 法 , 气 后 , 上 海 产 G 8 5 IA 型 电 针 治 得 接 6 0一I
疗 仪通 电 , 强度 以患 者能 耐 受 为 度 , 留针 3 i。每 0r n a 日 1 ,0次 为 1 次 l 疗程 。休 息 2d后继续 下一疗程 。 所有患 者治疗期 间均 要求 卧 床休 息及 腰 肌锻 炼 ,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是 I 常 见病 、 临床 多发 病 , 多 反 且 复发作 , 缠绵 难 愈 , 严重 者 甚 至丧 失 劳 动力 或 导 致截 瘫 。20 年 ~2 0 03 0 7年我科 将 电针 刺 激解 突穴 与 腰椎 牵 引配合治疗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 并与 单纯 腰椎 牵 引 及 常规穴位针 刺配 合 腰 椎牵 引 的治 疗 方法 进 行 对 比观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的 疗 效 标 准 。 _的 】
治愈: 腰腿 痛消 失 , 腿抬 高 7 。 直 O以上 , 能恢复 工作 ; 好 转 : 腿痛减轻 , 腰 腰部 活 动功 能改 善 ; 无效 : 症状 、 征 体
均无 改善 。
2 结 果
文 章 编 号 :6 44 1 ( 0 9 0 — 9 - 2 1 7 — 6 6 2 0 ) 20 10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引言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椎间盘的一部分突出,并压迫或刺激椎间盘周围的神经根或髓核。

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腰背疼痛、下肢放射痛等。

目前,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手段,但一部分术后患者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留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寻找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缓解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发生,对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针是一种中医疗法,其原理是通过将电流引入人体,刺激具有特定疗效的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腰三针穴是位于腰椎附近的三个穴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电针腰三针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还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本文通过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患者的观察,评估了电针腰三针穴疗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选取了90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为30-60岁。

患者均已经接受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并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留症状。

2. 方法2.1 电针腰三针穴疗法电针腰三针穴疗法是在腰椎附近的三个穴位上进行电针刺激,包括脊骨穴、腰骶穴和次脊骨穴。

在三个穴位上用消毒棉球擦拭皮肤,然后使用针头进行穴位刺激。

穴位刺激后,通过连接电针仪器,将适当的电流引入穴位,治疗时间为20分钟。

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

2.2 评估指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

评分标准为:0分表示没有任何疼痛,10分表示最严重的疼痛。

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术后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

该指数根据患者对各项日常生活活动的难以完成程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

3. 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连续变量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变量使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病症,由于其病情不同,所以采用的治疗方案也各有不同。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解决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但是术后可能会残留一些症状,如疼痛、麻木等。

传统的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而电针腰三针穴的治疗方案则是针灸中的一种,且针灸搭配电刺激技术,这些方法可以起到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

一、电针腰三针穴治疗原理电针腰三针穴是将针灸中的腰三针穴与电刺激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案。

腰三针穴位于腰椎的第三个脊椎棘突下方,是治疗腰痛的有效穴位。

通过对腰三针穴进行电刺激,可以起到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舒缓疼痛等效果。

1、穴位定位。

患者卧床位,以腰椎的第三个脊椎棘突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各1.5寸左右,即可找到腰三针穴。

2、消毒针具。

采用按摩至渗红或者使用消毒棉球进行消毒。

3、刺激腰三针穴。

插入电针0.5寸深度,绕动探寻针得到的感觉,将电针正负极分别注入腰三针穴,采用疼痛门槛为20mA,频率为50Hz,持续15分钟的电刺激方式,治疗1次/日,10次/疗程。

1、疗效观察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组。

电针组给予电针腰三针穴治疗,常规组给予传统中药治疗,2组均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疼痛视觉模拟评价(VAS)评分、进行活动后疼痛指数(ODI)评估。

疗程为共10次,每次治疗间隔一天。

2、结果分析电针组和常规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较,电针组平均下降19.54±4.65分,常规组平均下降13.86±3.84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电针组和常规组治疗后的ODI评分比较,电针组平均下降12.47±3.73分,常规组平均下降9.62±2.7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电针夹脊穴联合牵引治疗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电针夹脊穴联合牵引治疗的临床观察

临床研究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是腰痛感向下肢一侧或双侧呈现放射性发展,病情程度严重者的下肢感觉会出现明显的障碍,且腰腿生理功能也会存在异常,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以L4-5和L5-S1两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

本次研究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患者应用电针夹脊穴与康复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1.2±1.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时间1-13年,平均患病时间(4.4±0.7)年;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1.4±1.8)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时间1-12年,平均患病时间(4.5±0.6)年。

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年龄在20-80岁之间;③患病时间在15年以内;④排除患者合并患有其他腰腿部疾病的可能;⑤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良好能够严格遵照医嘱;⑥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方法采用常规牵引疗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方法为采用SD5型手动轮控多功能牵引床(四川产)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

测量患者体重,牵引力初始值设定为患者体重的3,训练中可根据患者具体耐受情况逐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电针夹脊穴联合牵引治疗的临床观察郑时珍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重庆市 401520【摘 要】目的:对应用电针夹脊穴与牵引疗法联合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

采用常规牵引疗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电针夹脊穴与牵引疗法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

该病常常由于腰部劳损或疲劳、坐姿不当等原因导致椎间盘的脱出或破裂,使得神经根受到压迫或牵拉,导致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其中,穴位针灸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大肠俞和关元俞是常用的针刺穴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炎等作用,被认为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是针灸技术中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电刺激可以增强穴位的治疗效果。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穴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3.1 研究对象本研究将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病程较短,无手术治疗史;(3)年龄18岁以上,无明显认知障碍或心理障碍。

3.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单臂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均接受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治疗。

治疗周期为6周,每周治疗3次,每次30分钟。

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收集相关的临床数据。

3.3 测量指标本研究主要测量指标为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欧洲脊柱病学会(EuroQol)生命质量调查表(EQ-5D)、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数据。

另外还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例如出血、感染等。

四、研究意义针灸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探讨大肠俞、关元俞深刺并加电针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有助于针灸治疗在临床中的推广和普及。

电针配合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科威特应用的体会

电针配合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科威特应用的体会

关键 词
突 出症
针灸
手法
按摩
腰 椎 间盘
后再针相应 的配穴 。下肢可在环跳穴 、 阳
陵泉穴接通 电针 , 出波形 及强度 同上 。 输
留针 3 4 O~ O分钟 。每 日 1次 , 7次 1 每 个疗程 , 2个疗程 问间隔 3天 , 一般需 1 ~
腰椎 间盘突 出症是 临床 上 的一种 常
从而起 到减压 , 消炎 , 止痛的作用 。
疗效判定标准 : ①痊愈 : 腰腿痛 消失 , 无 阳性体征 , 恢复正常工作 ; 显效 : ② 腰腿 痛基本解除 , 有轻度不适 , 仍 能恢复 工作 ; ③好转 : 腿痛部 分减 轻 , 腰 阳性体 征 部分
消失 , 能从 事较 轻 的工作及 参加 锻炼 ; ④
电针 配 合 按摩 治 疗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在 科威 特 应 用 的体 会
以腰部痛为主 配 肾俞 、 大肠 俞 、 、 、 上 次 秩
胡春 光
受压迫症状缓解 的神经 和经 络畅通无 阻。 通过刺激经 络腧 穴加 强 了经穴 与相应 脏
边; 以下肢 痛明显的可配环跳 、 中、 委 阳陵
针刺 完毕 后 , 患者 平 躺 施 按 摩 手 让 法, 再让患者 平躺 2小时 左右 , 使腰 椎 能
突出部位 的神 经根受压减轻 , 腰椎 间盘 自
惯的不尽合理 , 出门以车代 步 , 饮食高糖 、
高热 , 加之可供人们室外 活动 的空间十分 狭小 , 导致患肥胖症和体重超 常的人 的 比
(0 ) 1% 。
讨 论
另外科威 特人 生活好 , 但缺乏体 育锻
炼, 是导致此病 的重 要原 因 , 强体 育 锻 加 炼, 尤其得此 病 的人 功能 锻炼 是必 要 的 ,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常常导致不同的神经根型、腰痛型、间歇性跛
行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痛苦。

尽管现代医学有多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如手术
取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分、推拿康复、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往往存在一定
的副作用和风险,难以彻底解决患者的问题。

因此,中医针灸治疗逐渐受到广大患者和医
生的重视。

本研究对120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电针腰三针穴治疗。

治疗周期为四周,每周治疗两次。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估和医学成像技术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1.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较好,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2.治疗后,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到观察组患者的突出部位缩小和或消失的情况多
于对照组患者(P <0.05)。

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没有明显变化。

4.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电针腰三针穴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残
余症状,缩小突出部位,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电针腰三针穴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传统中医疗法。

本文旨在评估电针腰三针穴的临床疗效,并提供相关的治疗建议。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破裂,并压迫腰神经根或脊髓的一种病变。

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规方法,术后仍有许多病人出现残留症状,如疼痛、活动受限和感觉异常等。

传统中医认为,电针腰三针穴可以通过调整腰椎周围的经络和气血流动,减轻术后的症状并促进病人康复。

本研究选择了100例已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术后3个月以上且仍有残留症状的病人。

这些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电针腰三针穴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的物理治疗,作为对照组。

进行治疗前,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手术方法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信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和理疗等。

而治疗组接受电针腰三针穴治疗,每次治疗20分钟,每周3次,持续4周。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病人的症状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在疼痛缓解方面,电针腰三针穴组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为60%。

在活动受限方面,电针腰三针穴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50%。

在感觉异常方面,电针腰三针穴组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40%。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电针腰三针穴组在疼痛缓解、活动受限和感觉异常三个方面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电针腰三针穴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量较小和治疗周期较短等。

建议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周期的研究,以更全面地评估电针腰三针穴的疗效。

还应注意电针操作的安全性和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穴位按摩用于缓解腰突症疼痛的疗效观察

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穴位按摩用于缓解腰突症疼痛的疗效观察

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穴位按摩用于缓解腰突症疼痛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08-28T14:36:01.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2期作者:谢敏[导读] 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腰突症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穴位按摩对腰突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方法:采取简单随机对照法将40例腰突症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腰突症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分散注意力、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配合穴位按摩对疼痛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别。

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腰突症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频脉冲电刺激;穴位按摩;腰突症;疼痛;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2-0252-02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95%以上患者都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1]。

有效缓解腰突症的疼痛是临床骨科护理人员迄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科自2017年以来,采用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穴位按摩用于缓解腰突症疼痛,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科住院腰突症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1个月~35年。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对照组采用腰突症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分散注意力、遵医嘱适时应用镇痛药的方法。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配合穴位按摩对腰突症疼痛进行护理。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李邦伟;高宏;马睿杰;陈炜吉【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温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

治疗1个疗程(15d)后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3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33%。

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镇痛效果明显。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 combined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The 12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60 cases with TEAS combined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60 cases with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treatment. one course of treatment(15d) to determine ef-ficacy.[Result]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cured 24 cases, improved 32 cases, invalid 4 cases,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for 93.33%.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ured 13 cases, improved 34 cases, invalid 13 cases,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for 78.33%.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n index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0.01). [Conclusion] TEAS combined warming needlemoxibustion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s effective, and the analgesic effect is obvious.【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900-901,921)【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穴位电刺激;温针灸【作者】李邦伟;高宏;马睿杰;陈炜吉【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9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由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腰痛”、“腰腿痛”、“痹症”范畴。

中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刘素霞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3(5)6
【摘要】目的:观察中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012年8月间收治于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观察组采用中频电穴位刺激治疗,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试验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0%,对照组总有效率92.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直腿抬高试验中,观察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2页(P33-34)
【关键词】中频电穴位刺激;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作者】刘素霞
【作者单位】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3.33
【相关文献】
1.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J], 朱彬; 田兴琴; 雷爽; 范利锋
2.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J], 李真鹏
3.穴位电刺激结合中药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激素治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J], 王宝玉; 郝亚兴
4.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J], 陈婷;王文文;高雅
5.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J], 纪胜翔;陆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点揉任脉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超出你的想象

针刺点揉任脉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超出你的想象

针刺点揉任脉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超出你的想象纪东涛原创现在很多朋友,都有一些养生习惯,大概知道任脉在胸腹部正中线,腰部疾病,为何在腹部治疗,这就是中医的异病同治,病因在肾气不足,不能支撑整个腰腹,单纯按摩腰部肌肉,穴位,只能缓解几天,而补益肾气的穴位,效果最好的莫过关元,气海,偏阴虚的加照海,偏阳虚的加命门。

为何任脉穴位,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有任脉经气流注方向决定的,我们知道任脉是阴脉之海,依据内经—阴升阳降的理论,属阴的经络,经气应该上升,所以气海,关元有升举气机的功效,所以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肾游走都是以二者为主穴,腰椎间盘之所以被压迫,甚至压破,就是气虚,同时不能上升,和胃下垂,子宫脱垂一个道理,下图是我的一个患者,通过针刺任脉治疗腰突的照片顺便再谈谈经络气血流注方向,任脉经气上升,督脉的经气应该是下行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与传统的针灸学督脉上行,有所不同,两者均上行,那么经气汇散更新,就和西医的血液系统一个道理,总得有个回流,所以阴经在里,向外,向上行,足三阴经向上行,从足走胸,手三阴经,向外走,从胸走手,阳经下行,向里走,阳在外阴之使也,如果阳气继续外走,那就脱离身体了,所以手三阳向里走,从手到头,足三阳经从到下足。

再此说明一点,经气运行方向和脏腑之气运行方向是不同的,脏腑之气内守,比如肾气,脾气,经络的经气,是源于脏腑而出于体表,脏腑之气左升右降,经络之气变化多端,成了一个网络系统,就像树枝和树干一般。

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腰突治疗,病在应该治疗脏腑,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肝血虚用逍遥丸;病在经络,属于肾经阳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肝经血虚用当归四逆汤,效果怎么会不好呢,找到了疾病的病位,就找到了病根,所以我打算在临证之余,写一本关于病位的书籍。

懂得了这一点,你就明白治疗湿热型带状疱疹,在里之病用龙胆泻肝丸,在经在表就用小柴胡汤去生姜大枣加佩兰,薄荷。

治疗热毒痤疮,在里用承气汤加生薏米,白芷,在经在表就用白虎汤加连翘,金银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电刺激带脉及维道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8-04-16T09:26:56.1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3期作者:庄小娟窦思东[导读]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中医院针灸二区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例。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中医院;2.福建中医药大学)摘要: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中医院针灸二区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例,通过电针带脉及维道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临床疗效。

比较电针带脉及维道穴和针刺腰痛常用配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从而评价电针带脉及维道穴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带脉、维道穴、核心肌群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系由于腰椎间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椎间盘组织向后或后外方膨出或突出,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进一步导致神经根炎症、神经根营养障碍和传导性损害,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外学者常以下腰痛为调查对象,引起下腰痛的疾病很多,主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其继发的疾病。

据统计,有8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下腰痛的体验,在下腰痛就诊病人中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要占1/4,并呈上升趋势[ 2]。

本病易发于青壮年,20岁~ 40岁之间的病人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 ~ 80%,40岁以上的病人约占20% ~ 35%,临床上以L4 -5和L5 -S1 椎间盘突出为最多见,约占90%以上。

[ 3]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督脉并与脊里,肾附其两旁,膀胱经夹脊络肾,行于腿的后面,胃经行于腿的前面,胆经行于腿的侧面。

《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也。

”提出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言:“肾者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中如带五千钱,干姜呤术汤主之。

”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

《七松岩集?腰痛》指出:“腰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者,皆两肾自病耳。

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内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则痛,当依据脉证辨析而分治之。

”《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总结历代医家对腰痛的论述,归纳为风腰痛、寒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等。

中医腰腿痛之发病多由外感六淫病邪侵袭,风、寒、湿邪气侵袭人体,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肾精骨髓失于濡养。

经筋循行体表,风寒湿之邪侵袭肌肤经络,着于筋骨关节,导致气血涩滞,筋脉气血不和,闭阻不通则引起疼痛,形成痹证。

故可见肌肉、筋骨酸痛、麻木、重着、活动不利。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本病以痛痹最为多见。

《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则明确指出“腰痛……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说明该病的病因病机。

另外慢性劳损及跌扑外伤,或姿势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使肌肉收缩牵拉的附着点,即肌腱与骨的结合部,损伤经脉气血;致使经脉气血阻滞,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跌扑闪挫后,络破血溢,离经之血渗入肌肉腠理,形成瘀血。

瘀血阻遏,气机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肾精和骨髓失于濡养,故可见肢体疼痛麻木不适。

若筋伤劳损反复发作,还可导致经筋的粘连、瘢痕。

内因主要归结为气血失和。

气、血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依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产生,若气血化生乏源,导致气血亏虚,经筋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濡养,以致筋络拘急不舒,甚则致舌卷、挛缩等重症。

腰部为足太阳膀胧经所经过处,督脉又贯穿于腰,带脉系于腰,腰又为肾之外府。

《素问? 脉要精微论》说:“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近年来,有些专家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医带脉理论中的“带脉病候”和“带脉巡行路线”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之间关联性的研究成果,发现腰痛并发腹股沟疼痛及腹疼可归纳为带脉损伤[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可纳入“带脉腰痛”的范畴。

带脉出“十四椎”下,恰在L2、L3椎骨之间,L2脊神经后支沿L2~3棘突间、L2~3椎间关节、L3横突分布;L2脊神经前支沿髂前上棘内侧,穿腹股沟韧带深面至股部。

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在L2~3节段平面的临床表现是典型的按带脉循行[5]。

三、中医对带脉腰痛的认识遵从中医经脉理论,带脉疲滞型腰痛应从腰腹部循经取穴,点按带脉循行部位的敏感点,改善腰段脊柱的动静力平衡状态,从而有益于复杂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5]。

带脉腰痛的疼痛区域与中医经络理论中带脉的循行区域正好相同。

《奇经八脉考?带脉篇》中提出的带脉循行路线为:“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凡八穴。

”《诸病源候论?卷五》中说:“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

阳病者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阴阳俱受邪气者。

故令腰痛,而不能俯仰。

” ”。

清代的陈修园在《医学从众录?腰痛》中指出,庸医治疗腰痛只知恒法,“用而不效,则束手无策。

而不知肝脾胃及督脉带脉,皆有此病,须当细心分别。

……带脉为病,关部左右弹,主腰溶溶如坐水中。

须当针灸之法。

李濒湖奇经考极有发明。

宜熟读之”以此观之,带脉为病引起腰痛牵引小腹痛之证,在古代已被医家充分认识。

维道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是足少阳胆经及带脉的交会穴,主治腰胯痛[6]。

腰痛的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无论气虚或气滞均可致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腰部疼痛,而胆经为多气之经,故取带脉穴可疏通经气,同时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亦可疏通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7]。

1.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Kirkaldy-Willis 等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肌肉失衡所致的功能障碍造成的,久坐的生活方式与肥胖症也是危险因素,因此在非手术治疗本病时不但要重视脊柱解剖结构的微调,同样要重视肌肉失衡问题[8]。

因此,近年来,运动疗法应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以训练腰背肌为主的McKenzie 治疗下腰痛,已被大量临床报道证明是有效的,但由于其伸展运动是由上肢支撑完成,所以其对背伸肌群的强化作用效果甚微,而且有大量的下腰痛患者存在着腹肌萎缩的问题,值得重视,以威廉姆方法为代表的腹肌训练仍受推荐。

通过强壮背肌可控制和抗衡在冲击负荷时躯干的重量和惯性力,腹肌可稳定脊柱,在增加腹内压中起重要作用,腹内压的升高可降低脊柱压力[9]。

随着对椎间盘病变认识的深入,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会出现腰痛及腹股沟部疼痛[10~15]。

临床可见L2 与L3 棘突间、椎间关节、L3 横突端部、臀上皮神经分布区、腹股沟区的疼痛和压痛,与带脉出“ 十四椎” 至五枢、维道的循行相符。

目前研究认为,L4/ L5 及L5/ S1 腰椎间盘病变所产生的疼痛,不是直接经同节段脊神经传入脊髓,而是经交感神经传递至L1、L2 脊神经背根节,并经L1、L2 脊神经后支、前支产生广泛的下腰部、臀部、腹股沟区的牵涉痛。

这类腰腹痛定位在腰部下段,以L4/ L5 及L5/ S1 椎间盘源性病变为主。

治疗上取腰阳关、十七椎、大肠俞、关元俞,另外应同时取L2 神经后支分布区的腰眼、L2 神经前支分布区的五枢、维道,进行重刺激,达到抑制疼痛的效果[16]。

近现代研究的热门“核心肌群”观点也为本课题提供了依据。

所谓的核心肌群,指的是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腹横肌、骨盆底肌群以及下背肌这一区域。

人们能够维持正常的直立行走姿势,主要靠躯干的脊柱和稳定脊柱平衡的肌肉群[17]。

带脉穴及维道穴在解剖位子上均位于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上。

四、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主要是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经脉引起[18]。

按针灸经络辨证理论,该病主要和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气血运行失调有关。

针刺取穴以足太阳经穴和足少阳胆经为主。

主穴: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取相应的膀胱经第一侧线腧穴、肾俞、阿是穴、次髎,均取双侧;L3/4 突出者取气海俞;L4/5 突出者取大肠俞;L5/S5突出者取关元俞。

配穴: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部位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配穴,下肢胆经放射痛取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下肢膀胱经放射痛取秩边、委中、承山、昆仑。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利用毫针的物理刺激与电的生物刺激,兴奋神经,缓解肌肉紧张,减少髓核对神经的压迫,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五、电针疗效显著,简便安全电针是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治疗疾病的疗法,是一种现代科学的治疗方法。

它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施加脉冲电流的刺激作用,是针与电的结合,比较单纯的针刺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有文献报道电针治疗LDH有效率为88%~98.7%,镇痛效果突出,对患者整体功能及电生理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有研究表明,电针可改善LDH模型大鼠患肢活动、神经功能,改善神经根变性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炎症因子NO和IL-6的水平[18]。

杨宗保等[19]研究发现电针能缩短LDH家兔坐骨神经的潜伏期,使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受损的坐骨神经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电针的作用机理大体上与普通针刺相似,而效果更为明显,从中医角度来说即是,电针使普通针刺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其针感的时间长,可达到恒定规律的刺激量和刺激频率,无毒副作用,能达到整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LDH疗效较好的方法之一。

本课题通过电针带脉及维道穴,使核心肌群产生收缩,锻炼并增加其肌力,增强其提前收缩的动作控制能力,保护和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减慢腰椎间盘的退变速度和减轻其突出程度,验证电针带脉及维道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型的治疗思路及方法。

参考文献[1]周洁.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 例报告[ J] .中医正骨,2010,9(3):42.[2]李占东,俞大佩,陈斌.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1 例[ J] .上海针灸杂志,2008,17(4):32.[3]李从林.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 例临床观察[ 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22(1):45.[4]薛卫国.以带脉理论辨治软组织损伤性腰痛[J].按摩与导引.2009(9).2-[5]薛卫国. 带脉瘀滞型软组织损伤性腰痛的病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脊柱手法医学北京论坛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2.[6]石学敏. 针灸学 [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7]陶务娟. 针刺足临泣及带脉交会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8]Kirkaldy-Willis WH,Bernard TN Jr. Managing Low Back-Pain[M]. 4th Ed.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1999.[9]布鲁格曼.运动性脊柱损伤及其防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78—579.[10]陈金栋,侯树勋,彭宝淦.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神经传入通路[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1):66-68.[11]彭宝淦,侯树勋.交感神经在腰椎间盘的分布和盘源性下腰痛的神经传导通路[J].颈腰痛杂志,2001,22(3):247.[12]石作为,姚猛,王岩松等.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生的神经解剖学基础[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5):88-89.[13]姚猛,石作为,孙崇毅.间盘源性腹股沟痛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9):1198-1201.[14]刘晓辉,刘军玲,钟会亮.下位夹脊电针疗法治疗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疗效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6,24(4):749.[15]杨卫新,咎云强,章稼.腹股沟疼痛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关系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6(22):3424.[16]张党升. 以带脉辨治软组织损伤性腰痛[J]. 中国针灸,2008,(09):647.[17]曹犇,尹德雷,薛晋智. 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改善作用[J]. 福建体育科技,2012,04:19-21[18]姚军,李建红.针灸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 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167-168.[19]杨宗保,封迎帅,易受乡,等.电针环跳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99-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