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难点考点全面总结.pdf
最全面(完整版)重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归纳精华(精华版)

精心整理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 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 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 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 在声源处减弱;(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 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 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 ℃): 单位是摄氏度。
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有(1) 实验室用温度计;(2) 体温计;(3) 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
4. 温度计使用:(1) 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时温度;(2)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一、光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23、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u f2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三、热学难点: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四、电学难点(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电流定义式:tQI欧姆定律:R U IW = U IW= U I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R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第11章.多采的物质世界一.宇宙的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分子----原子(1)原子核:(质子.中子)(2) 电子:二.质量: 1.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属性)m (2).单位:千克(kg)2.质量的测量:(固体.液体)3.天平的使用:(方法:两个放.调母看针.左物右砝)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特性)(2).公式:ρ=m/V.(3).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以凹形底部为准)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天平---质量.量筒---体积.(2) 液体---先总后剩.五.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的应用: (1)已知. m. ρ求v.(2)已知. V. ρ求m.(3)已知. V. m求ρ.鉴别物质重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估测物体的质量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密度的应用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A)A.60 kg B.60 g C.600 g D.6 t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④将矿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步骤顺序为答: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2)由图可知,矿石的质量为______g,矿石的体积为______cm3.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第12章. 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概念:(位置的变化)2.参照物: (1).概念:(常选地面)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概念:(运动的快慢)(2).公式: v=s/t(3).单位: m/s2.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运动快慢不变.3.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运动快慢变化.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1).单位换算:km m dm cm mm(10进位)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2).测量方法:(认.看.记)3.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2)单位换算:1h=3600s4.误差: (1).原因:(方法不当)(2).减少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五.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不需要)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3.惯性: (1).定义:(属性----只跟质量有关)(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一个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条直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长度的测量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画力的示意图.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牛顿第一定律.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打印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打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具有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6.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7. 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8. 弹力:弹性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恢复力。
二、能量和能量转化1. 能量的概念:物体做功能产生能量。
2. 功的定义和计算: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3. 功与能量的关系:功是能量的转化形式。
4.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动能: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
6.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7.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电能等。
8. 机械能守恒:在无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在边界上发生反射。
3. 光的折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
4. 光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折射角不同,产生色散现象。
5. 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使光线汇聚的作用。
6. 凹透镜:凹透镜具有使光线发散的作用。
7. 光的成像:透镜将光线汇聚或发散,形成实像或虚像。
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电的基本单位,电场是电荷周围的力场。
2.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3. 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是电流受到阻碍的程度,电阻定律描述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相同,电压不同;串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不同。
5. 电能和电功率:电能是电荷通过电路转化的能量,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6. 电池和电源: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理解速度的计算和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变化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本节重点是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以及速度、加速度、力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难点在于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的掌握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速度的快慢和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如何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难点在于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的掌握。
第四节:测量本节重点是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误差的产生和控制方法。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难点在于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本节重点是了解声音的频率、波长、声强等特性,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在于对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三节:声的利用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利用和应用,如声波测距、声纳等。
难点在于对声音利用的掌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节重点是了解噪声的定义及等级,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
难点在于对噪声的定义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以及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在于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本节重点是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等。
难点在于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掌握。
初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知识,其中有一些重难点知识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掌握。
本文将梳理初中物理的重难点知识点,并对其进行总结和解释,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理。
一、力与压强: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人们通常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进行计量。
而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初中物理中,我们需要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和不平衡力等基础概念,这些概念是之后学习和理解更复杂的物理知识的基础。
二、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初中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速度不断变化。
了解和掌握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分析运动过程。
三、热与能: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温度、热量和传热三个重要概念。
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度的物理量,用摄氏度(℃)或开尔文温标进行计量;热量是物体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传热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在学习热与能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内能、功和功率等相关知识。
四、光: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一定的速度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
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反射则是光遇到界面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定律和像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有助于我们解释和理解很多与光相关的现象,如镜面反射和折射等。
五、电与磁:电和磁是物质的两种基本性质,也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电荷、电流和电路、磁铁和磁力等基本知识。
了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以及磁铁的性质和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和磁的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初中物理重难点归纳总结及方法技巧

初中物理重难点归纳总结及方法技巧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但也较为复杂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
下面是初中物理的重难点归纳总结以及应对方法和技巧。
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需要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方向和大小等。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和观察力的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需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应对方法和技巧: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相互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物体之间的力和反力,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
二、压力1.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学生需要理解压力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面积下的压力变化,掌握压力的计算方法。
2.空气压力:空气由于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模拟和计算,理解空气压力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三、能量1.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学生需要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概念。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和计算,观察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过程,掌握能量的计算方法。
2.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理解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四、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需要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和性质。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方法。
3.光的色散:光经过棱镜等物质后会发生色散现象。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理解光的色散原理和作用。
初中物理《重难点》汇总(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

初中物理重难点汇总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3.单位:J/(kg·℃)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初二物理知识重点与难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重点与难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理知识既有基础概念也有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的知识重点与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物理知识重点总结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力、质量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初二阶段重点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需要注意掌握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理解质量的概念,灵活应用运动学公式进行力的计算等。
2. 能量与功:初二物理中的能量与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动能、势能、机械功和功率等概念。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需要注意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理解功的计算方法,掌握单位换算等。
3.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热量、温度、热传递和热力学定律等知识。
初二阶段的热学重点包括温度的测量、热膨胀、传热方式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内容。
需要理解热量与温度的概念区别,掌握热膨胀与热传导的原理,了解热力学定律以及计算热量和功的方法。
4.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用于研究光传播和光现象的学科,初二阶段的光学重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镜像和成像等内容。
需要理解光的传播速度、理解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掌握镜像和成像的原理,学习光的反射率和折射率的计算。
二、物理知识难点总结1. 物理公式的灵活运用:物理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公式的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会遇到公式的适用范围、变量的意义和单位换算等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初二物理中通常会进行一些物理实验,如斜面实验、光学实验等。
在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时,需要准确把握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操作要点,合理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 复杂题目的解答: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题目,特别是综合应用题。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pdf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
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
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学无 止 境
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把 1 标准大
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 100℃,在 0~100℃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
学无 止 境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 0.1℃。
一、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
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pdf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pdf第一章物理学科基础知识1. 系统、客体、物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2. 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和物理学3. 实验、观测、数据和物理学研究方法4. 物理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关系第二章基本物理量和相应的单位1. 基本物理量及其相应的单位(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热量、物质的量、光强度)2. 密度的物理意义及单位3. 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测量物理量1.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和步骤2. 误差及误差的类型3. 误差分析的方法第四章计算物理量1. 计算物理量的方法和步骤2.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3. 各种类型的物理量的计算第五章物质量、质量和体积1. 质量、质量和体积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密度及其计算3. 密度和相对密度第六章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分子结构2. 物质的物态变化和化学反应3. 物质的热学变化第七章运动的基础知识1. 运动的基本概念2. 微元位移和瞬时速度3.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4.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第八章物体运动规律1.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的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描述4.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第九章物体受力分析1. 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2. 物体受多个力的合成3. 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第十章质点系的平衡1. 质点系平衡的条件2. 平衡力的特点和分析第十一章力与运动1.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 物体的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3. 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应用第十二章力的工作和能量1. 力的功和功率2. 力的机械能和非机械能3.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第十三章力的叠加原理1. 等效力的概念2. 分解力的概念3. 叠加力的规律第十四章热学基础知识1. 温度的物理概念2. 热量的物理概念3. 内能的概念和计算第十五章热力学1. 理想气体和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等温变化和等容变化3. 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和等压变化第十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 熵的概念2. 卡诺循环和热机效率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第十七章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的基本性质2. 电阻的基本性质3. 法拉第电磁感应和自感现象第十八章电流和电路1. 电流的基本概念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流的测量和计算第十九章电场和电势1.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2. 电场力和电场线3. 电势的概念和计算第二十章电场中的静电作用1.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2. 均匀电场中的电荷受力分析3. 非均匀电场中的电荷受力分析第二十一章电场中的电容器1. 电容器的基本性质2. 电容器的等效电容和串并联3. 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第二十二章电流的磁场作用1. 安培力的概念和规律2. 安培环路定理和安培法则3. 电流的磁场效应和磁场线第二十三章磁场中的电流作用1. 磁场中的导线受力2. 磁场中的螺线管现象3. 磁感应强度的计算第二十四章电磁感应1.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2. 发电和电动机原理3. 互感与自感现象第二十五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二十六章光学1. 光的自然和光学基本概念2. 光的反射和折射3. 光的干涉和衍射第二十七章元素和化合物1.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分类3. 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第二十八章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类型2. 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规律3. 化学反应的热学和平衡第二十九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 物质的物理分离和提纯方法2. 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提纯方法3. 物质的分析和鉴别第三十章化学能量1. 燃烧和燃烧热2. 一级和二级反应的化学能变化3. 化学能量的转化和应用第三十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分子和离子结构2. 物质的性质和结构关系3. 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第三十二章物质的物理性质1. 物质的物理状态和性质2. 物质的密度和相对密度3. 物质的比热和热传导第三十三章物质的化学性质1. 化学物质的腐蚀和稳定性2. 化学物质的反应类型3. 化学物质的用途和应用以上是中学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难点知识归纳

初三物理难点知识归纳1.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1.2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3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1.4 牛顿运动定律:(1)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3)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它们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2 热量:热量是热能的传递过程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能量。
2.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4 热力学定律:(1)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的和。
(2)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不可能自发地减少。
3.1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3.2 电压:电压是电场力做功使电荷发生移动时,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3.3 电阻: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
3.4 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3.5 电功:电功是电流做功的能力,它是电压、电流和时间的乘积。
3.6 电功率: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能力,它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4.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2 反射: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4.3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折射。
4.4 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5 像的成像规律:(1)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浮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合力;同样,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物体由于其状态或位置而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2. 能量的分类:- 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由于物体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4. 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
5.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公式为 W =F × d × cosθ,其中θ 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机械1. 杠杆原理:通过改变力臂长度,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效果。
2. 滑轮系统:利用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3. 斜面原理:通过增加作用距离,减小所需的力来移动物体。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反映了机械做功的效率。
四、热学1.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PDF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PDF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2.运动学3.力学4.热学5.光学6.电学7.声学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的转化、力的作用、波动等物理现象的规律性。
物理量:用来描述物理现象的量物理单位:用以量度物理量的单位2.运动学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叫做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3.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合外力作用于物体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加速度a牛顿第三定律: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4.热学温度: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热力学状态量,表示物质的热运动状态热量:物体传递热的过程中,由于热传递所使得的物体的内能的变化量传热方式:传导、辐射、对流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不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5.光学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光的成像:凸透镜、凹透镜、平凸透镜、平凹透镜眼的成像:眼球对图像的反射、折射、成像6.电学电荷:物体电荷的基本分子电场:电场的强度和电势电势差:单位电荷在电场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移动的能量差电流:电荷流动或移动的电量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力7.声学声波的传播、反射、干涉、共振声源:振动体声音的特性:音调、音强、音色。
初中物理难点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难点知识点整理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作为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和困惑。
本文将整理一些初中物理的难点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
理解光的传播需要掌握两个基本概念:直线传播和速度不变。
光沿直线传播,这意味着光线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会沿着直线传播。
光的速度在空气中为光速,约为3×10^8m/s。
当光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这是因为光线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速度的改变。
2.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转化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包括机械能的转化、电能的转化、热能的转化等。
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3. 电路和电流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传输的路径。
理解电路的构成和原理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电路中,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大小受到电压的驱动,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伏特(V)。
了解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源的属性,以及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是理解电路的关键。
4. 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初中物理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难点是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些难点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对你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学科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来巩固理论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惑,不要害怕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你一定能够掌握和理解这些难点知识点,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
计使用
前,
量程和最小刻度要去看
使用时玻璃泡全部入液体 ,
不要碰容器底和壁
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理解记忆形象联想谐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存在的时候爷鼓气 理解记忆形象联想
6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一个固体要吸热以后才能熔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发声要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1.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 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 的。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2.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 比空气体快。 光的速度非常快,在空中可以一秒钟就能穿 过一片山石林,姑比爷快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至 42℃,每一小格 是 0.1℃。
4
4.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5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 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 (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液体蒸发快慢有三液 液温液表液面空流速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 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 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 雾、等)
9
液化要放热气体变成液体 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 组成的。 太阳光下有一个皇城红驴坐着蓝垫子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0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光哄懒驴 腌料给懒黄宏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 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 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 还可以灭菌 。 红外线和紫外线见不得光 照射能使物体发热是前者 使荧光物质发光灭菌后者
2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 能较集中。 超声波呀方向好 穿透能力也是高, 声能集中能治疗 医疗应用少不了。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能测速度能清洗还能焊接各种仪器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
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 液体降温放热才能变成固体
8.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它凝固时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也就是它的凝固点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 体没有熔点。 鲸绒非鲸没绒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3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 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 等分为 1℃。 冰水混合为 0 度 标准下沸水 100 度 分成一百 份 每份是一度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 (3)寒暑表。 韩树在实验室中用温度计去量体温
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
等,另外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
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传播远
绕过障碍还无孔不入
危害人体一定强度 甚至毁坏机械建筑
大多来自海啸地震火山爆发和人类制造的各种
种交通工具和核爆炸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7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 曲线图)
12. 上图中 AD 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 在 AB 段处于固态,在 BC 段是熔化过程,吸热, 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 段处于液 态;而 D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 EF 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 液共存状态,FG 处于固态。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联想 消灭在根源 不让它上四处扩散 把耳 朵捂住 7.可听声:频率在 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 可听见的声是按铃的声音,按了两晚还在 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 超出的声波比比两晚还在都多 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 更次一点的声波就是还在按铃不到 20 下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蛇喊了一声有回声 就有两个人里面的一个来 喂它
1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两音一响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 有关系。
物体振动快慢,对应音调高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物体振幅大小,声音强弱响度。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电饭锅里有水通电加热后就变成了开水一直加 热最後都蒸发变成了气体
8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 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 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 点。 有一锅水加热后整个锅里变成开水就沸腾了 上面还冒热气 沸腾的时候温度不变 停止加热 沸腾就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