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云南歌会》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

八年级《云南歌会》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

八年级《云南歌会》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篇一:《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

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

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

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2、齐读字词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3、学生交流讨论4、教师总结场合形式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

”(板书:生活)“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四、再读研析1、研读提示“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歌的年轻女人)(1)教师提问:“这是怎样的女子?你从何得知?”(2)学生交流讨论(3)教师点拨分析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彩的词语。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3)学会欣赏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艺术形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云南歌会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云南歌会中的各种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增强学生对Multi-media教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云南歌会特点的把握。

(3)欣赏云南歌会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艺术形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云南方言的理解。

(2)对云南歌会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云南歌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云南歌会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生僻词语和云南方言。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如云南歌会的历史、特点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展示:(1)学生展示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如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的艺术形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云南歌会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云南歌会及相关民族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正确性、完整性等。

3. 课程目标达成度: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云南歌会特点的把握以及欣赏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云南的歌会》课文。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网络资源:相关云南歌会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

2023最新-《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选9篇

2023最新-《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选9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选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难点:篇一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赏析品读篇二同是写唱歌,但偏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

我们不由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歌会,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云南的歌会憨厚自然,气势壮观,请同学们说一说,自身读后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评。

(二)刚才我们知道了对歌的形式下面我们精读“山路漫歌”1、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溢一种什么样的美?2、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3、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歌唱局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偏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教师小结。

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溢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

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

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4、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三)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三一、教学目的: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朗读,品味,拓展延伸,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位与赞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课前预习一、通过工具书、网络等查找作者沈从文有关资料(生平简历、作品、文化成就及本文写作背景等)。

二、字词预习。

1、给下面从课文中选出的字注音。

(自己还有不清楚读音的字也一并查出并写下来) 迤蹲踞譬柞木熹微龙吟凤哕忌讳当行出色2、本文几处用到“和”字,“和”是多音字,请查工具书整理其读音并组成词或短语。

3、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生面别开一本册熹微穷目力扶摇龙吟凤哕酬和唱和忌讳当行出色认真通读课文两遍,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唱歌场面?教材中有一幅插图,你认为这幅图反映了文中介绍的唱歌场面吗?为什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后面整个文章的关系是什么? 学习新课介绍作者沈从文。

看课件介绍。

检查预习找学生回答预习第三题:文章写了哪些唱歌场面?教材中有一幅插图,你认为这幅图反映了文中介绍的唱歌场面吗?为什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后面整个文章的关系是什么? (“对调子”“赶马女孩子唱山歌”“金满斗会”三个场面或者说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没有反映出本文中所写的唱歌场面,原因略;第一段是总说感受,领起下文,后面分三大块具体说明) 初读探民俗民俗就是民间习俗文化。

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在精神方面的活化石,也是文化审美的一个重要对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云南的歌会》,为我们介绍了在七彩云南曾经长期存在过的一种风俗——以歌唱活动为主的土风土俗。

在课前的预习安排中,要求大家认真通读课文,现在,我们就在初读的基(chu)础上,探究一下本文所介绍的歌会民俗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面,请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自己初读课文后对歌会的了解。

◇歌会是怎么一回事? ◇对歌有哪些特点? ◇山路漫歌是不是一种民俗?文章标题能周延全文吗? ◇金满斗会是怎样的活动?“十年难逢金满斗”是“盛会难逢”的意思吗? 再读赏人物请大家把文章中写人的地方再仔细读一遍,我们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人物。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背景;2、通过亲身体验学习乐器、学唱云南的民间歌曲,提升音乐素养和美感鉴赏能力;3、了解和学习云南的传统舞蹈,提升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次教学设计基于一个主题——《云南的歌会》,带领学生通过实地体验和学习来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音乐能力。

1、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1)通过老师介绍掌故以及图册、文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流派、演奏乐器、歌词和故事背景等;(2)选择一些简单易学,较具代表性的云南民间歌曲,带领学生上课亲手学习演奏弦乐器、口弦、竹笛、唢呐等乐器,体验并学会演奏云南民间歌曲;2、了解和学习云南传统舞蹈:(1)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云南传统舞蹈的基本特点、舞蹈类型、流派和舞蹈造型等;(2)选定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带领学生一起学起跳舞动作和编排整场舞蹈;(3)模仿和表演云南传统舞蹈,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

3、举办一场“云南的歌会”:(1)通过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切入,通过举办一场以“云南的歌会”为主题的表演活动,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云南民间音乐、舞蹈,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和肯定,激励学生努力表现出自己的风采;(2)学生自行设计舞台布景、化妆造型,选择演出的音乐、舞蹈作品进行演出,进行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评价:通过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同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及时纠正和帮助。

可以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下:(1)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个人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采用360度评价法,让学生在班级同学、老师、亲友等多方面得到评价和肯定;(2)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答辩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讨论,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激发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教师简要介绍云南的歌会传统。

1.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云南的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云南的歌会文化。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分析文章中描述的歌会场景和人物。

2.2 教学内容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如歌会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塑造等。

第三章:文化探索3.1 教学目标了解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云南歌会的艺术价值。

3.2 教学内容教师介绍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通过听歌、观看表演等方式感受云南歌会的艺术魅力。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云南歌会的文化特点。

每组学生选择一首歌会曲目进行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音乐等),表达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绘画、舞蹈、音乐等形式的表达。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总结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感受。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学生反思自己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云南歌会的文化传承下去,并激发学生对云南文化的进一步兴趣。

第六章:民族音乐特色6.1 教学目标了解云南民族音乐的独特性。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这次作者为您整理了9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伴侣、小伴侣们。

教学重点:篇一体会文章三个唱歌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教具预备:篇二录音机、课件教学难点:篇三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留意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1、力量目标:了解及其创作风格;揣摩课文所写歌会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怜悯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体会的情感。

2、德育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领会民族风情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楚精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开只有简洁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详细内容;还要避开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掌握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导入新课↓简介↓整体感知: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研读探究:山野对唱、山路漫歌、山寨传歌↓课堂练笔↓提问总结↓拓展延长↓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具体到将老师、同学的全部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当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晰地再现。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同学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蝴蝶泉边》的视频材料后导入:同学悄悄地观赏倾听初步了解云南的民歌及相关传统二、简介简介沈从文作品及风格仔细听读了解名家作品,积累文学学问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现]考查生字词的读音及词语解释同学乐观参加检查同学对基础学问的把握状况四、整体感知媒体展现问题: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同学仔细阅读、思索并踊跃回答问题用简洁的问题带领同学走进文本五、研读赏析用多个问题及媒体图片层层深化的引导同学认真仔细地探究文本仔细阅读、思索、回答及发问1.要同学由浅到深地真正了解歌会的相关学问,符合认知规律;2.有感情地阅读及赏析文句,培育同学的阅读鉴赏力量;3.趣味性的图片,可以引发同学爱好,活跃课堂气氛;4.师生间的互动,让同学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仆人,增加了同学学习的乐观主动性,培育了综合力量。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云南的歌会》中的精彩片段;(2)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认识云南的少数民族及他们的风俗习惯;(3)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云南的歌会》;(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所展现的浓郁民族风情,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2. 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的理解;3. 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解读;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源;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 准备相关民族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民族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2)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3)板书课文《云南的歌会》,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文章情感;(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技巧;(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分析写作技巧;(2)讲解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介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3)引导学生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云南歌会的场景;(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民族服饰和舞蹈;(3)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云南歌会的感悟和体验。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3)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色。

教学内容:1. 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云南的歌会》。

2. 简介云南歌会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性。

教学步骤:1. 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云南歌会的特点,如唱腔、服饰、民俗等。

3. 介绍文章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云南的歌会》。

4. 提问:为什么说《云南的歌会》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它有哪些独特之处?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文本解析,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感知文本内容。

2. 引导学生细致阅读,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3.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4.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堂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讨论云南歌会的现状及其传承问题。

2. 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歌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云南歌会的现状及其传承问题进行讨论。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引导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歌会。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实践任务。

第四章: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云南歌会的认识和体验。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参观云南歌会或相关展览。

教学步骤:1. 安排学生参观云南歌会或相关展览。

2.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云南的歌会》教案(6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最新6篇)借鉴运用,品味描写篇一“彩云之南游赏罢,踏花归来马蹄香”。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

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需的养分。

让我们也捡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灵魂鲜活起来。

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你能说给大家听吗?(视频展示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图片)(五)安排作业增强同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同学首尾接龙回答问题。

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局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局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偏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

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局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局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局面(第5段)。

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同学通过抢答的形式。

引导同学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掌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说出自身的理由。

同学合唱。

同学各抒己见。

(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回答)同学互读课文。

小组的形式。

同学择其精要,研讨品味,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朗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

[同学听录音“这条路……接着起飞”]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洁。

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同学说出自身感受表达的要清晰。

同学说出你对这段内容学到了什么?找同学用对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说的?你想问的。

同学自主阅读,小组质疑。

小组讨论并回答。

例如: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如此壮观的局面,给人的感受如何?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随笔。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南歌会的独特魅力。

2.学习作者通过描绘歌会场景、描绘人物形象来表现地域文化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南歌会的独特风情。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描绘人物形象、表现地域文化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云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课堂讨论(1)课文描绘了哪些歌会场景?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特点?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人物形象的?(3)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地域文化?这些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析讲解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描绘歌会场景的语句,如:“歌声在阳光下飘荡,像一串串珍珠撒在绿野上。

”(2)描绘人物形象的语句,如:“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小袄,头上戴着一朵鲜艳的山茶花,笑起来眼睛弯成一道月牙。

”(3)表现地域文化的语句,如:“这里的歌会,既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信仰。

”5.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小型歌会,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1)分组讨论,确定各自扮演的角色。

(2)根据角色特点,准备相应的道具、服装。

(3)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2)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家乡的歌会”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云南歌会的场景画。

2.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我家乡的歌会》,要求描绘歌会场景、人物形象,表现地域文化。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分析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云南歌会的独特魅力。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

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整体思路以“短片”为导入,以“歌唱”为线索,以“情感”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五、教学流程(一)短片导入1.播放《彩云之南》flash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提问:从这篇文章中,你想学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总结纠正。

)3.总结补充学生发言,明确本文学习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设疑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任务速读文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读”更有针对性。

)1.设置问题(1)你对文中哪些字词存在字音、字义方面的疑问?(2)速读课文,试着完成表格。

(借助多媒体出示表格)2.读文3.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归纳。

明确:1.不仅人在唱,鸟也在唱。

2.唱歌的地点:山野、山路、山寨。

(三)分析重点句段,发现文本意味。

1.精读全文,勾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段,并尝试在旁边写些注释。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指导。

3.总结。

(四)透过问题,深入探究。

1.提出问题:(1)文中写了三个场景的歌唱,且都写了人、地、歌,是不是有些雷同了?(2)本文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是不是应该删掉些?2.同学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师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解决问题。

总结。

明确:(1)不雷同。

三个场景的描写各有侧重。

“山野对歌”侧重写人:“山路慢歌”侧重写环境:“山寨传歌”侧重写场面。

第16课《云南的歌会》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6课《云南的歌会》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6.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拓展延伸,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位与赞赏。

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体会内容和写法的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妙处。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人生。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云南的民俗介绍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的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

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

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高明的歌手常常会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二、默读课文,疏通字词主要是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三、问题导读,整体感知1.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本文,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

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文字来共同探讨云南歌会的迷人之处。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

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美。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和场面描述。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述手法: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及场面描述。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资料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述。

教学设计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透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能够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1)山野对歌(2~3)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金满斗会(5)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透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现状和历史的渊源。

2、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的特色。

3、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二、教学内容: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

2、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以及地域特色。

3、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

4、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通过云南的美食或者其他方面先引出云南这个话题,让学生了解云南的多元和多彩的文化。

2、核心环节(25分钟)(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

老师通过PPT展示云南的歌会的历史渊源和演变历程,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以及地域特色。

老师从云南的人文、地理等多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独特性和地域特色。

(3)通过视频等形式体验云南的歌会。

老师通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云南的歌会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对云南的歌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4)创新设想自己的歌会。

老师让学生自己发挥创意和想象,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设想自己的歌会,并设计相应的方案。

3、结合环节(10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设想和方案,针对每个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设想和方案。

4、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再次强调云南的歌会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让学生对云南的歌会有更加清晰、深入的认知。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评。

2、评价标准:(1)参与度。

(2)设计能力和创新性。

(3)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作品质量和创意度。

3、评价结果: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同时,通过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本节课针对云南的歌会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例如课件讲解、视频体验、自己设计的歌会方案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云南的歌会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40分钟交流学习及自我探究的心得,进一步增加对作者及民歌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面对多种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乃至形成一篇语句优美,构思清晰的文章,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BBS论坛,互相批阅赏析,共同进步。
八、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性学习。)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云南的歌会》
课题:《云南的歌会》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初二年级
课时:1
提供者:王晖
单位:长治市壶关县晋庄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首篇文章,本单元的内容都是有关民风民俗的美文精品,学习这些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平凡生活中蕴含着无穷乐趣。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原题为“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向我们介绍古老又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的游戏方式。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文章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
同学们领悟得非常好概括的能力也很棒,让我们透过文字来感受三个场景的独特魅力。
四、拓展探究:
你对民歌,流行乐,世界名曲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就喜欢的内容谈点感受。
学生甲:
流行乐风靡一时,却很难长久,一时喜欢性起歌唱,但过后没有深刻印象。
学生乙:
民歌形式活泼自由,畅快,尽情抒发内心情感。
学生丙:……
民歌自有精华所在,让我们关注民族音乐,打造民族艺术品牌。让民族艺术走向世界。
2、根据以上所选学习方式,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小结,承认学生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发展。
3、借用网络,激发其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它们的作用;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云南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云南的歌舞让人倾倒,灵山秀水滋润了他们甜美的歌喉。你了解云南民歌吗?让我们共同欣赏彝族民歌《阿诗玛》和白族民歌《蝴蝶泉边》出示多媒体画面。
3、读文思考:
1、作者描绘了哪些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
2、作者以歌为媒介,向我们传递什么情感?
学生:
山野对唱-----(人物)----才情智力比拼
山路漫歌----(环境)----即兴自由歌唱
山寨传歌----(场面)----传承民歌文化
学生: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这种古老而又蕴含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的歌会形式,传递出作者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喜爱和赞美的情感,传递出作者对民俗民风的欣赏、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八年级学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相互爱慕心理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后。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八年级孩子开始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这种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仍然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山野对歌---才情智力大比拼
山路漫歌---发自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二、欣赏讨论:谈谈你对民歌的理解。
学生甲:
民歌曲调悠扬、宛转,抒情行明显,感情真挚、亲切,语言直白,近于口语,但唱起来有难度,不像流行歌曲容易演唱。
学生乙:
但流行歌曲像一阵风吹过即逝,不留痕迹,很难长久。民歌却不同,它久唱不衰,成为经典。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歌也丰富多彩,花样繁多。
学生丙:……
民歌内容丰富,有歌唱爱慕之情,激发生产热情的,也有爱掉死者,祝福婚配的。还有抒发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欢乐之情的。更有趣的是僳僳族“打官司”也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原告被告申诉理由要唱,裁决人作决也要以歌的形式来表现。今天我们学习沈从文的散文《云南的歌会》感受古老的歌会形式所蕴含的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三、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蹲踞、酬和、譬喻、糯米、哕这几个生字。能积累熹微、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