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米内网中国医药资讯门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讯_米内网_中国医药资讯门户
提起保健品行业,大多调研机构持积极态度。多位分析师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健品行业大有可为。支持机构看多的理由之一,是去年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首次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列为我国重点发展行业。规划指出,到2015年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并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企业。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13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006家,产值仅2800亿元左右,与万亿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且仅4.8%的同比增长速度也很难引爆兴奋点。那么保健品行业的理想何时照进现实?2014年1月1日起出台的保健品新政是否会搅动千亿市场,迎来变局?快进快出:火一把就死还记得太阳神或中华鳖精么?提起保健品,“旋风般席卷全国”后相继“销声匿迹”是我国保健品行业宿命般的流行病。上世纪80年代末风靡全国的蜂王浆启蒙了中国保健品市场,90年代初太阳神担纲领头,推动中国保健品走向巅峰,保健品市场突破百亿规模。再往后,三株口服液、中华鳖精、生命核能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哈慈五行针、红桃K……相继举过接力棒,各领风骚三五年后又相继淡出市场。可以说,没有一个行业像保健品行业这样
玩得如此风声水起,快进快出。从1993年到1995年初,中国保健品行业进入了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保健品消费市场火爆异常。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全国保健品生产厂家也从几十家激增至3000多家,产品品种更是多达2.8万种,年产值也由16亿元增至300亿元以上,短短两三年间,生产企业增加30倍,年销售额增长了10多倍。之后从1995年到1998年,保健品行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缩水,仅剩下1000家左右的生产厂家和总共逾100亿元的年产值,其中60%左右的是中小型企业。自1996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后,从1998年开始,保健品行业逐渐走出低谷,又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到2000年,生产厂家恢复到3000多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企业数量和年产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之后,保健品公司进一步扩容,至今有约10家登陆资本市场。其中以东阿阿胶销售保健品最多,收入28.25亿元,销售额位列第二的是哈药股份,汤臣倍健排第三位,2012年共创收10.62亿元。总体而言,保健品市场业绩增长乏力。对此,一位长期跟踪保健业动态的私募认为,目前行业经历了快速成长期,正面临成熟期的发展瓶颈,虽然行业长期趋势看涨,但周期性明显,正等待下一轮发展契机。汤臣倍健:成长的烦恼如今,捧过品牌接力棒的,是汤臣倍健。作为A股
保健品行业的龙头股和行业风向标,它的业绩几乎可以代表整个行业的增长现状。据悉,中国保健品行业可分为膳食营养补充剂、减肥类食品、传统滋补类保健品等类别,其中膳食营养补充剂以625亿的零售额占据全行业的62.2%.像安利、汤臣倍健等榜上有名的保健品公司都是销售膳食营养补充剂的龙头。资料显示,安利去年全球销售业绩为113亿美元,在2007年至2012年的五年中,安利基本实现了业绩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其中中国的业绩43.6亿美元占比已经接近40%,毫无疑问地成长为安利全球最大市场。因看好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潜力,安利去年增投6亿元人民币在广州兴建第二生产基地,同时在无锡开建植物研发中心,在保健食品领域做进一步开发。不过,没安利那么好命,A股保健品上市公司中,即使如龙头股汤臣倍健,这两年的绿色王国也搭建得并不顺畅。保健品大佬汤臣倍健,其凭借着44个营养素补充剂及保健食品批文,自2010年12月底上市以来汤臣倍健开始了爆发式增长,给股民和投资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高增长神话。2011年,其归属母公司逐季的净利润增长分别为25.32%、64.24%、103.19%、102.41%,2012年一季末,增速达到161.1%,势头生猛。汤臣倍健还制定了《2011~2015年度经营规划纲要》,显示终端销售额短期内的目标是200
亿元,折算成销售报表销售额约60亿元。然而这一目标对比去年10亿左右的销售额来看,似乎过于自信。去年第二
季度,受累于3月份的螺旋藻事件和4月份的毒胶囊事件,汤臣倍健盈利增速开始出现放缓,当季增长50%.之后,汤臣倍健增速仍在进一步放缓,其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63亿元,同比增长43.61%.1~9月盈利3.54亿元,同比增长46.12%. 其它公司这两年更是遭遇了业绩增长的
瓶颈。同样主营营养补充剂的交大昂立,其保健品业务2012年全年营收仅增长了9.7%,2013年突然转头,上半年营业收入出乎意料地下滑13.93%;主打补钙系列保健品的哈药股份2012年营收增长8.29%,同样在今年上半年保健品板块业绩下滑38.17%. 为何在保健品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各大行业龙头却面临成长的烦恼?对此,医药保健品行业分析师章峰认为,前几年企业初创期和品牌培育期,保健品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开店、零售终端网店布局,以及向渠道压货。但随着这两年营养补充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老三样”销售手法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弱。“一方面,电子商务兴起增加了海外品牌销售渠道,很多国人更愿意选择全球知名的保健产品;另一方面,国际生物保健研发技术的不断更新,国内一些技术落后、品牌形象老化的企业业绩势必受到巨大影响。另外,这两年营养补充剂市场鱼龙混杂、品牌产品众多和低价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分化市场起到了一定作用。”东阿阿胶:腹背也受敌膳食营养补充剂类企业的发展遭遇滞涨,传统滋补类保健品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细数滋补
类产品,近年来玩得风生水起的是东阿阿胶。翻查其多份业绩报告发现,靠着阿胶的品牌以及400万消费者的捧场,其业绩始终保持增长,只是去年以来,增长的幅度开始下滑。报告显示,公司业绩增速在2011年达到50%的顶峰,之后受清理渠道存货、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2012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速降至21.5%,2013年一季度以来始终保持16%左右的增幅。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2012年是业绩的分水岭。之前阿胶块产品经过多次提价维持了高利润的增长,这样的做法引发的“后遗症”在去年开始显现:中低端消费者的流失以及外来竞争者的导入。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自从抛出打造“药中茅台”的战略后,东阿阿胶不断提高销售价格。今年8月,公司七年来第13次提价,1斤盒装的东阿阿胶涨到了1098元。公司方多次将提价表示2013年年初再度调高胶类产品价格,是缘于公司驴皮收购成本不断走高。公司目前虽然建有17个毛驴养殖示范基地,但养殖基地示范作用较大,公司大部分驴皮仍然需要通过收购和进口。由于阿胶行业“赚钱效应”的出现,给自己招来了更多对手。近几年同仁堂、太极集团、佛慈制药等多家上市公司先后杀入阿胶市场或加大阿胶生产供应,打破了东阿阿胶几十年来一家独大的局面。而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直接导致其主要原料驴皮价格的大幅上涨。于是,驴皮涨价、阿胶涨价、更多公司加大生产,导致驴皮价格再次走高……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