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8篇(附翻译)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答复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略4.此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方案,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展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中学文言文阅读题带答案翻译
中学文言文阅读题带答案翻译中学文言文阅读题带答案翻译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
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
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
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
”挺之素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
林甫恨之益深。
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
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
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
”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
”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牛仙客既为林甫所引,专给唯诺而已。
然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
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选自《资治通鉴》唐卷三十)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相林甫相:宰相B.与之款昵款:友好C.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因:通过D.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属:通“嘱”,请托5.选出划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A.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B.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C.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D.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初,皇上想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认为宰相一职关系重大,李林甫不适合担任宰相,皇上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简单文言文阅读1习题8篇(附答案与译文)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1.①它,代鸟。
②他,代烛邹。
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初中浅易文言文阅读(原文、练习、翻译)
浅易文言文阅读(一)一、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shú]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练习:1、解释:(1) 以.二马三骡:用(2) 询其曲折:问(3) 或.与平日所闻不合:有时(4)发.书而对勘[kān]之:打开(5)无足..留意:不值得(6) 诸.经注释:各种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1、解释:(1)用(2)问(3)有时(4)打开(5)不值得(6)各种2、(1)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2)就到附近的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3、(1)、所到之处都有书陪伴。
(2)、所带之书多,(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3)、只要发现有疑问随时随地查看,并进行校正。
(4)、如有遗忘,拿出书来认真复习。
(5)、一有时间就拿出书来读。
译文: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疏证;有时有所遗忘,就到店铺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反复看它。
二、张溥与“七录斋”(张)溥(pǔ)/幼嗜(shì)学,所读书/必手钞,钞(chāo)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jūn),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 (含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含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锦集(带答案、解析、翻译)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
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
家贫,蓄古琴①,行吟醉卧以自娱。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
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
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②,先生犹灌园。
”咸通末卒。
门人相与论德谋迹。
谥曰玄英先生。
古黔娄先生死③,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
”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
”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④,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
”方子,韦布之士⑤,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注):①蓄:保存。
②比喻科举及第。
③黔娄:春秋时齐国的贤士。
④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
⑤指平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见干器.之(__________)(2)辄造.主人(__________)(3)门人相与..论德谋迹(__________)(4)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2.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
(2)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4.结合文章分析,方干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器重拜访共同急切地追求2..生不美/ 死不荣 /何乐而谥为康哉3.(1)王公赞许他的操守,要推荐他到朝廷(做官)。
(2)从前先生的国君任用他做相国,先生推辞不接受,这说明他有多余的尊位啊。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39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书.遂大进(书法)(2)平生于书.(写字)(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临摹)(4)或.答人简札(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不,没有)(2)响遏.行云(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要知错就改,学习要谦虚,不能骄傲。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一】(1-10)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39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书.遂大进(书法)(2)平生于书.(写字)(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临摹)(4)或.答人简札(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不,没有)(2)响遏.行云(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要知错就改,学习要谦虚,不能骄傲。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中考语文 课外阅读古文文言文精选复习 原文翻译对照(32篇)
中考课外阅读古文文言文精选复习,原文翻译对照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君子①志道②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注释〕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志道:立志于大道。
③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④东山:即蒙山。
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
⑥科:沟坎。
翻译: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
所以,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有光辉,不放过每条小缝隙;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
”〔文言知识〕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
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
”“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
”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登②小③为④故⑤澜⑥明⑦容光⑧盈⑨行2、翻译: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晋人伐刑①(xíng)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
鲍叔②曰:“太蚤.。
刑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
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
语文文言文《狼》阅读翻译附参考译文【优秀8篇】
语文文言文《狼》阅读翻译附参考译文【优秀8篇】篇一:《狼》译文篇一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篇二:《狼》翻译:篇二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1.曾子拒邑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⑤”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①曾子,即曾参。
②邑,城镇。
致邑,封赠一座城镇。
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
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
③修:修饰。
④奚:何,为什么。
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⑥使:命令,派遣。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旧⑩受:接受⑾反:同“返”,返回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耕种。
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
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
”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
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
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启示: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
2君不自诈原文:有上书请去佞(nìng)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
”上曰:“君,源也;臣,流也。
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
策虽善,朕不取也。
”注释:1.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第一篇:【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唐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马宗霍《书林记事》【注释】①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
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许)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C.数百步复反.(通“返”,返回)D.驻马观之,良久而去.(离开)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驻马观之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良久而去C.其.真无马邪因宿其旁D.晋索靖所.书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B.【甲】文作者认为当时社会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C.【乙】文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其中“驻”、“观”、“反”、“伫立”等词语的运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乙】文通过记述欧阳询观古碑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博采众长,专心致志,刻苦磨炼。
参考答案:1、A 或:有时2、D A的/代词,它;B却/才;C难道/代词;3、B 【甲】文作者认为当时社会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第二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弛入,将以下骑送迎。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8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180篇1、子路杀虎孔子尝.游于山①,使子路②取水,逢虎于水所③,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
问孔子曰:“上士④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
”又问曰:“中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杀虎持虎耳。
”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捉虎尾。
”于路出尾弃.之。
因恚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死.我。
”乃怀石盘,欲中孔子。
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
”又问曰:“中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杀人用舌端。
”问:“下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杀人怀石盘。
”子路出而弃之,于是心服。
(《说郛》二十五)[注释]①山:指泰山。
②子路;孔子的学生。
③水所:有水的地方。
④上土:有上等本领的人。
[文化卡片]《说郛》是元末明初的学者陶宗仪所编纂,多选录汉魏至宋元的各种笔记汇集而成。
书名取扬子语“天地万物郭也,五经众说郛也”,《说郛》意思就是五经众说。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作序,说:“学者得是书,开所闻扩所见者多矣。
”[心有灵犀]能言者善导。
善导者引人向上。
[提升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A.因恚.孔子huìB.欲中.孔子zhòng C.内.怀中nèi D.揽.尾得之lǎn2.下列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因恚.孔子恚,恨,怒B.欲中.孔子中,打中,伤害C.是.欲死我是,代词,这种做法D.乃怀.石盘怀,动词,藏在怀中。
E.揽尾得之.之,代词,指虎。
3.文中两次描写“子路出而弃之”,前后有什么不同呢?4.总结本文中心。
(不超过60个字)[参考答案]1.C项内,同“纳”nà,放入2.E项之,代词,指虎尾3.前一次,子路出尾弃之,心中充满怨恨,认为孔子故意为难、讽刺自己;后一次,子路出石盘弃之,心中充满敬佩之情,体会到孔子在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4.本文通过对子路取水斗虎及与孔子对话两个情节的生动叙写,突出表现了孔子善于鼓励弟子上进的教授方法和子路勇敢直率的性格。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8篇(附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8篇(附翻译)—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ﻭ1.买鸭捉兔ﻭ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
再掷之,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ﻭ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ﻭ2.良狗捕鼠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ﻭ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
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 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
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
’ 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
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3.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主人乃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佯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
贵州黔西南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8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贵州黔西南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选自(《世说新语》)【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
廨:官署。
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③登车揽辔_____ ④吾之礼贤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
见:同"现",表现;②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道:正确方法(规律);③句意为: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辔:嚼子和缰绳;④句意为: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
贤:贤士。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鸣,马嘶。
句意为:而,连词,表转折。
句意为: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1.买鸭捉兔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
再掷之,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
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2.良狗捕鼠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
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
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 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
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
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
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
' 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
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3.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主人乃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佯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有一个有钱的人家,偶然间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与家中的狗一起混杂在一起饲养,这两只小狼也和狗和平共处。
时间久了,也挺听话的,居然忘了它们的本质是狼。
有一天,主人晚上在房间里睡觉,听到许多狗发出愤怒的呜呜的声音,惊醒,起身看周围没有一个人,再躺下准备睡觉,狗又跟刚才一样发出呜呜的声音。
于是主人假装睡觉等着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那两只狼趁着主人没有发觉,正要咬主人的喉咙的时候,狗起身阻止使它们不能上前。
于是主人就杀了那两头狼,割下它们的皮。
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
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会这样而延误自身呢?4.泽人网雁具区之泽,白雁聚焉。
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雁奴环巡之。
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
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
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
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
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在这里。
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
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
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
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
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
如此这般三四次。
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
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正在睡觉,一网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