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篇翻译及答案

合集下载

1文言文翻译(当代学生文言文专刊54-80)

1文言文翻译(当代学生文言文专刊54-80)

译文晋国苦于小偷太多。

有一个叫郗雍的人,能看出小偷的相貌,看他们的眉目之间,就可以判断他们是否是小偷。

晋侯叫他去查看小偷,千百人中不会遗漏一个。

晋侯大为高兴。

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小偷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文子说:“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小偷,小偷不但清除不尽,而且郄雍一定会死于非命。

”不久一群小偷商量说:“我们走投无路的原因,就是这个郄雍。

”于是共同抓获并残杀了他。

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郗雍死了。

但收拾小偷用什么方法呢?”文子说:“周时有俗话说:?眼睛能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心灵能估料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殃。

?况且您要想没有小偷,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那还有谁去做小偷呢?”于是(晋王)任用随会主持政事,而所有的小偷都跑到秦国去了。

译文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给。

任章说:“为什么不给他?”宣子说:“没有理由就来要土地,所以不给。

”任章说:“没有理由就来索要土地,邻邦肯定恐慌。

他的贪得无厌的欲望无法满足,晋国其他的家族必定恐惧害怕。

主公您给他土地,智伯必定骄傲轻敌,邻邦必定害怕而与我国亲近联合,用联军来对抗轻敌的势力,那么智伯的性命不长了。

《周书》说:?想要打败他,必须暂且先辅助他;想要夺取他,必须暂且先给予他。

?主公您不如给智伯土地使他骄傲。

而且主公您为什么要放弃借助天下力量来共同对付智伯的机会,而仅使我邦成为智伯攻击的目标呢?”魏宣子说:“好。

”于是就给智伯一个万人的大邑,智伯很高兴。

于是向赵索要土地,赵不给,因此兵围晋阳,韩魏在晋阳城外反戈一击,赵在城内接应,智伯自取灭亡。

译文人所以能生存,是依赖于衣和食。

现在将一个人囚禁在一间黑暗的房间里,即使用美味佳肴来供养他,用绣丽的衣服给他穿,他也不会欢乐,因为他眼睛看不到任何东西,耳朵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寂寞无聊。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原文:横渠先生文集序夫子在东周青年多欢腾然诗赋仪文,于学校焕然一新之时,然其所发挥,岂独文思妙致,神启独运,即其中包含之学术精髓,实一种高尚的风华,又有何难折中之筹?然夫子之视华、夷,包容气范,无所不收容,即华夏之着眼点,夷夏合一,更增元气达坛,师古君子共存之盛。

试翻译:先生横渠文集序夫子在东周时,青年们多以欢腾的态度创作诗歌、文章和仪式文,使学校焕然一新的同时,他所呈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文思绝妙、神启独运的表现,其中更包含了学术精髓,实际上是一种高尚的风采,又有什么难以取舍的状况呢?因为夫子对华夷之别,具有包容的气度,无所不纳,即着眼于中原文化之上,将华夏文化与夷狄文化合而为一,更加增添了中华民族的元气,达到了师法古人和君子共存的盛况。

参考答案:1. 将“多欢腾然诗赋仪文”翻译为“以欢腾的态度创作诗歌、文章和仪式文”。

2. 将“学校焕然一新之时”翻译为“使学校焕然一新的同时”。

3. 将“然其所发挥”翻译为“并不仅仅是…所呈现出来的”。

4. 将“文思妙致,神启独运”翻译为“文思绝妙、神启独运的表现”。

5. 将“即其中包含之学术精髓”翻译为“其中更包含了学术精髓”。

6. 将“又有何难折中之筹?”翻译为“又有什么难以取舍的状况呢?”。

7. 将“然夫子之视华、夷,包容气范,无所不收容”翻译为“因为夫子对华夷之别,具有包容的气度,无所不纳”。

8. 将“即华夏之着眼点,夷夏合一”翻译为“即着眼于中原文化之上,将华夏文化与夷狄文化合而为一”。

9. 将“更增元气达坛,师古君子共存之盛”翻译为“更加增添了中华民族的元气,达到了师法古人和君子共存的盛况”。

注意事项:此次翻译的文言文段落较短,也比较简单。

翻译时要注重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同时注意用词恰当、通顺,并力求使整段翻译后的文言文与原文风格相符合。

当然,翻译涉及的语词和句式会因具体的文言文段落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翻译时要仔细斟酌,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当代学生2010第九届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1-40篇翻译

当代学生2010第九届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1-40篇翻译

31、张敞枉法张敞任京兆尹九年,因为和光禄勋杨恽交情深厚,后来杨恽犯了叛逆的大罪被杀,公卿们上奏皇上说杨恽的朋党友人不应该还处在官位上,杨恽的朋友都一同被免职,只有弹劾张敞的奏章单独被皇上留下不交给下面去处理。

张敞派贼捕掾絮舜查办案件,絮舜认为张敞正被人弹劾会被罢官,不愿意为张敞办完案件,私自回家了。

有人劝絮舜,絮舜说:“我为这个人出的力很多啦!现在他只能做五天的京兆尹罢了,哪能再查办案件呢?”张敞听到絮舜的话,马上派遣属吏捉拿絮舜,把他关押在监狱里。

这时冬月只剩几天了,查办案件的官吏日日夜夜审查办理絮舜的案子,最后判了他死刑。

絮舜临当出狱处决时,张敞派主簿拿着教令对絮舜说:“五天的京兆尹,究竟怎么样?冬天已经到头了,想活命吗?”然后在市上处絮舜以死刑。

适逢立春,巡查冤狱的官员出来巡视,絮舜家载着絮舜的尸体,并且把张敞的教令写上,亲自向检查冤狱的官员上诉。

检查冤狱的官员把张敞残害无辜的事上书奏报皇帝,皇帝减轻他的罪,想让他自己能够方便从事,便先下达了张敞先前因杨恽的关系不应该处于官位的奏章,把他贬为平民。

张敞罢官的奏章下达后,他就到宫殿上交印绶,接着便从宫殿下逃命去了。

几个月后,京城的吏民松懈,击鼓报警的事情多次发生,而且冀州下属地方又有大伙强盗。

皇帝想起张敞治理京城一带的功效,派使者到张敞家所在的地方征召他。

张敞本身受到了严厉的弹劾的,等到使者到了,妻子儿女都哭了,惊惶害怕。

但张敞却笑着说:“我已逃亡为老百姓,应该是郡里的属吏来捉拿我。

现在朝廷使者来,这是皇帝想用我呀!”便整装跟随使者到了公车,并上书给皇帝说:“我从前侥幸能得到列卿的官位,在京兆待罪,犯了杀贼捕掾絮舜的罪。

絮舜本是我一向所优待的属吏,曾多次受到我的恩惠宽待。

而他认为我有奏章弹劾会被罢官,接受了公文审查案件不做,便回家去睡觉了,说我是五天的京兆尹,忘恩负义,伤害教化,败坏风气。

我私下认为絮舜是目无法纪的,就违反法令把他杀了。

我杀了无辜的人,审讯犯人故意不照直办,就是受到制裁,死了也没有遗恨。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1~2题 15分)河北省秦皇岛市举办“纪念‘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暨秦皇岛长城保护利用成果主题展”,借此契机,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的研学活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9分)秦皇岛,这方古老而壮丽的土地,其长城遗迹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北齐时期,但最为世人所知的,莫过于那保存相对完整的明长城。

明长城的最东端是素有“天下第一关”美称的山海关,它作为军事要塞,(kùsì)护国将军,巍峨挺拔,(qìyǔ)轩昂,千百年来守护着这片土地。

城郭内外,城墙蜿蜒,宛如一条巨龙,气势恢宏;残损的城墙与连绵不断的烽火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呈现/彰显)着古人的智慧。

而今,随着长城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使我们再一次将这段历史铭记。

(1) 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kùsì)②(qìyǔ)(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要塞(sài) 宛如(wān)B. 要塞(sāi)宛如(wān)C. 要塞(sāi)宛如(wǎn)D. 要塞(sài) 宛如(wǎn)(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1分)(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修改意见:(5)考古学家、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写了一副题为《长城赞》的长对联:上联: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

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

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下联: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

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

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②即更刮目相待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经过;②擦拭;③对朋友辈的敬称⑵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当代学生2010第九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全部翻译

当代学生2010第九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全部翻译

当代学生2010第九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全部翻译1)酒以成礼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如何喝药酒。

钟毓行礼然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何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何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所以不行礼。

”2)常羊学射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不是我能预测的了!‟3)次非杀蛟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那个地方买到一把锋利的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过去木船要是被恶蛟缠住,船上的人还能不能活命?”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能幸免的。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武器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5)高阳应造屋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

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

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

”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

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9)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怪怨别人的人就会走投无路,埋怨老天的人是没有见识。

(完整版)☆《当代学生》文言文1-15☆

(完整版)☆《当代学生》文言文1-15☆
不能引发晋国的这种贪心。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 一次(借路就可以)说是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其:表反问语气,“ 难道,哪里,岂”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 其虞、虢之谓也。”
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 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其:句首,表推测语气, “大概,也许”
先诳(kuáng)之曰:“与若芧(xù) ,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足够吗?” 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 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当代学生》
文言文
1 ↝ 15
1.唇亡齿寒 宫之奇谏假道 先秦:左丘明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guó)。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谏曰:“虢,虞(yú)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 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随着灭亡。
晋不可启,寇(kòu)不可翫(wàn)。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此后) 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了。
6.颜回好学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 蚤(zǎo)死。
孔子哭之恸(tòng) ,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花白,死的很早。
孔子哭得极度悲伤,说道: “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4.良狗捕鼠 选自《吕氏春秋·士容论》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详解03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详解03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详解0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6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以为大有所益.”的“益”和成语“徒劳无益.”中的“益”意思相同。

B.“见往事..耳”中的“往事”古今意义都是相同的。

C.“但当.涉猎”和“木兰当.户织”中“当”的意思分别是“应当”、“对着”。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孙权劝学》与诸葛亮《诫子书》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简要比较两文对于“学习重要”的不同看法。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详解03答案5.B。

7.(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2)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

8.《孙权劝学》通过生动且富有情趣的故事表明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诸葛亮《诫子书》认为学习是修身养德的有效途径。

【解析】5.考查词语释义。

B.“往事”古义是历史,今义是过去发生的事。

两者意义不同。

故选B。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1)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2)三:这里指“几”。

士:读书人。

即:就。

更:另,另外。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待:看待。

8.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文本中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吕蒙经过学习,由过去一个没有学识的武将,变成了一个被鲁肃称赞的有才干与谋略的人。

当代学生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初中文言文译文 完整版

当代学生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初中文言文译文 完整版

当代学生文言文译文1.杨亿巧对寇准在中书省。

和同事们嬉戏对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

”没有人能对出,适逢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

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

(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2.楚人学舟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

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

(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上了危险,他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入江中,舵失去操控。

3.乐不思蜀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望着司马昭说:“真的跟您说的一样(就是郤正的话)。

”4.斗牛图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

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着笑。

先生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

他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

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大汉也不能从中拉出来。

这个图上的牛都是举着尾巴,好像不合情理吧。

”马正惠被他所说服。

5.黄琬聪慧黄琬年幼但很聪明。

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洛阳)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黄琼认为黄琬与众不同而深深地爱他。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txt老子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老子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

▲男人这花花世界,我要用什么颜色来吸引你。

1.大度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

”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

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

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

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

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

”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统领定州军政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

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

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

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连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

”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

2.棘刺雕猴燕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母猴。

”燕王很赏识他,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

燕王说:“我看看你是怎么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母猴的。

”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入到后宫里面,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观看它,这样才可能看见酸枣树刺尖上的母猴。

”燕王于是就养着那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沐猴。

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削而成的,被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

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削,燕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沐猴就清楚了。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1.大度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

”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

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

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

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

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

”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统领定州军政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

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

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

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连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

”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

2.棘刺雕猴燕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母猴。

”燕王很赏识他,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

燕王说:“我看看你是怎么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母猴的。

”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入到后宫里面,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观看它,这样才可能看见酸枣树刺尖上的母猴。

”燕王于是就养着那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沐猴。

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削而成的,被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

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削,燕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沐猴就清楚了。

”燕王说:“好。

”(于是)对那个卫国人说:“你刻酸枣树的刺尖上的沐猴,用什么工具做啊?”答:“用刀。

”燕王说:“我想看看那刀。

当代学生2011年增刊初中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2011年增刊初中文言文翻译

13、砚眼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12、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到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坐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吃错菱角的错误,于是狡辩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有人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都有),哪里没种呢?” 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当代学生第五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当代学生第五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1、祖逖闻鸡起舞【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光复恢复(已亡的国家)②俱一同③寝睡2.半夜鸡叫在祖逖看来不是一种不吉祥的声音,而是一种什么声音?激励人奋发的声音。

3.翻译:①因起舞庭中于是起身在院子里舞剑②募士铸兵招募士兵,铸造兵器4.“蹴”的读音是cù,解释为踏,踢。

成语有一蹴而就,意思是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完成。

5.成语“闻鸡起舞”的意思是比喻有志为国效力的人奋起行动。

2、鉴真东渡日本【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稍渐渐②骤急③或有时④覆倾翻⑤匮缺少⑥渝改变⑦竟最终2.翻译:应日僧普照辈延接受日本和尚普照等人的邀请3、颜氏父子异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拙笨②谐前往,走到③遽立刻2.翻译:①竣起宅颜竣造房子②善为之好好地处理各种事情3.上文“汝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中,“粪土”比喻地位卑微,“云霞”比喻高官厚禄。

4、苏秦刺股【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炊煮饭②睡打瞌睡③卒最终2.翻译:①资用匮乏资金缺乏②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哪有游说诸侯国君而不能成功的?③引锥自刺其股拿起锥子刺他的大腿5、张仪受笞【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从跟随②意认为是,这里是“猜疑”的意思③无行没好品行④持抓住⑤掠笞鞭打⑥释放⑦毋不⑧不同“否”2.翻译:①已而楚相亡璧不久楚国国相的玉璧不见了②安得此辱乎?怎么会受到这侮辱?3.为什么张仪听说“舌在也”便安心了?只要有“舌”,便可游说。

6、人生有四方之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友好②及等到③既已经④涕泪⑤就踏上⑥斯这2.翻译:①与诸故人诀跟那些老朋友告别②未知后会何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③谓此二子丈夫尔认为这两个人是大丈夫④然于断,则不足矣可是在决断方面,便不够了3.上下文有两个“徒”:①“子高徒拱手而已”中的“徒”,解释为仅仅;②“其徒问”中的“徒”,解释为徒弟。

7、牛弘笃学【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脯干肉②忽突然③颜色脸上的神色④辍停2.翻译:①笃志于学在学习中专心致志②弘无所怪问牛弘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不追问3.成语“不容置喙”中的“喙”,读音为hu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容许插嘴。

米芾索帖文言文翻译

米芾索帖文言文翻译

米芾索帖文言文翻译1. 米芾索帖文言文高手进解释诣:到。

去易:交换据:依靠,本文理解为抓住遽:立刻,立即攸意以为难:蔡攸思想上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写古代书法家姓名3个王羲之钟繇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不要乱给别人答题,我保证我全对. 译文:米芾诙谐机智,在真州,曾经到蔡攸的船上,蔡攸拿出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贴》展示。

米芾惊叹,相求想用他的画来交换,蔡攸思想上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米芾说:“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马上跳入江中自杀。

”于是大叫,抓住船的船舷准备跳江,蔡攸立刻把字贴给他。

2. 米芾索帖+苛政猛于虎翻译米芾索帖译文米芾诙谐机智,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

在真州,米芾曾经在船上拜访蔡攸,蔡攸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给米芾看。

米芾对这幅作品(感到)惊叹(不已),请求用他的画来换取《王略帖》,蔡攸思想上认为很为难。

米芾说:“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也)不想再活了,就跳入这个江中死去。

”于是米芾大叫,抓住船的船舷想要跳江,蔡攸立刻将东西给他。

苛政猛于虎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3. 《当代学生》的译文37.蹇材望伪态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军的将军。

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

于是作了一块大锡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望。

”而且用两片银片凿出小孔,在上面写上:“得道我尸体的人,希望为我埋葬,还希望为我祭祀,题目为‘大宋忠臣蹇材望’。

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

”每天把锡牌和银子扎在腰间。

只等待元军到达湖州城。

湖北咸宁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湖北咸宁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湖北咸宁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

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①,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

”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②,退居临川,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签之说。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③。

未上,会湖南茶寇剽④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

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

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⑤。

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

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

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

”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

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⑥,学者号“二陆”。

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⑦,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注释】①黄老:“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思想流派。

②有名中朝:在朝廷里很有名望。

③改兴国军:改任兴国军教授。

④剽:剽掠,抢劫。

⑤一也:是一致的。

⑥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和,和睦;同,苟同。

⑦少需:稍待,过一会儿。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新博士学黄老闻:听说。

B.与语大说.说:通“悦”,喜悦。

C.士而耻.此耻:以…为耻。

D.有剽劫者过.其门过:拜访。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此非吾所愿学也.山之僧智仙也.B.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C.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臣之.妻私臣D.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属予作文以.记之1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九龄的学问和修养,得到当时著名学者许忻的赞赏,许忻把当代文献都告诉他,这对陆九龄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帮助。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篇翻译及答案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篇翻译及答案

1 .★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量,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何如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说明】①缟 (g ǎo): 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 ǎn):赤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老婆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必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何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蓬首垢面的,凭你所善于的技术,到用不着的国家去(糊口),想要不贫困,莫非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能够指引他们穿鞋戴帽,跟着用途的不断推行,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说以下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边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以徙越的原由。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够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原由。

5.自己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照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 .略4.此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以徙。

鲁人没有从实质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假如徙越,不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此后的生活必定会穷途末路。

②可徙。

鲁人能够指引越国人穿鞋戴帽,跟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行,就能够发挥他们的专长,往后的生活会愈来愈好。

5.( 1)凡做一事,拟订行动计划,一定先做检查研究,从实质出发,万不可以纯凭主观,灵机一动,鲁莽从事。

经商特别要认识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吻合实质,实是求是,人实质出发,剖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优秀的成效。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一样角度、不一样方面进行思想,进而得出自己的独到看法,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掌握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略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

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2.A3.略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

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知困(4)教学相长也2.翻译(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此种植之不可已也。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注释】樊重:人名。

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

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说的就是这件事呀!【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然积以岁月(2)向之笑者(3)咸来求假焉2.翻译(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1)但是(2)从前(3)都2.略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蚤死(2)孔子哭之恸(3)门人益亲2.翻译(1) 弟子孰为好学?(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1)早(2)极度悲哀(3)更加2.略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

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

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

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乡里称孝(2)师事扶风班彪(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参考答案】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2.略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译文】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

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

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

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

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

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

(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员。

④同列:同事。

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不喜记人过(2)佯为不闻(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2.翻译(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 不问之何损?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参考答案】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2.略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

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

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

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

②唐:空,徒然。

【译文】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

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

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

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因其饥故(2)食六枚半已(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2.翻译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自捐弃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译文】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

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

”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注释】①裘:皮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