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短文阅读翻译训练(刘)

合集下载

文言文(短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短文)翻译训练

旻的马后退,弓、箭都坠落地上,几乎 【注释】①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不能幸免。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
同的一项是( C )
A.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 B.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剑阁峥嵘而崔嵬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以手抚膺坐长叹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 A.五亩之宅 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鸡豚狗彘之畜 解析:C项的“之”是代词,代这种情况。其 他三项中的“之”为助词。
10、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 差②。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地同韩信谈论将领们 “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 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 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 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 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释】①上:指刘邦。②差:等级, “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统率将领,这 此处指高低。 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
为什么不让你的百姓挨饿而空出这块地,来 【注释】①畋猎:打猎。 准备让我们天子纵马奔驰呢?你有罪当死!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D ) A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B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 C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裴旻射虎
6、北平多虎,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 因憩山下,四顾自若。有一老父至曰:“此皆彪 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旻 曰:“真虎安在乎?”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 这些都是彪 , 像虎其实不是。将军要是遇 里,往往有之。”旻跃马而往,次丛薄①中,果 到真虎,不可能有这般作为。 有真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 旻马辟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自此惭愧,不 复射虎。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文言文综合翻译小段练习

文言文综合翻译小段练习

文言文综合训练1、鹦鹉灭火原文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译文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2、鳝救婢原文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译文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灶,灶下面有一个洞,有无数活的鳝于盘卷在里面,全部放到河里.注古医书记载:河底泥能涂敷被汤火灼伤的部位.评徐谦说:「店里发生火灾,是毒杀鳝鱼的心,自己焚烧自己.婢女能活命,也是救鳝鱼的仁爱心,自己救活自己.」异谈可信录物犹如此第一三四页3、黄香温席原文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译文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纪正好九岁,很懂事.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觉;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4、陆绩怀橘原文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译文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5、犬救幼女原文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突然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译文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母亲下午上山打柴,小女孩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一里多.突然下起了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邻居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这天.晚上父母伤心极了、悲痛欲绝,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吃了.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邻居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6、文徵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7、笼中鹦鹉原文富商有段姓者姓段的,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宋神宗年号六年,段忽系狱关进牢房.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译文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它放了.8、孙泰原文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通诒,哄骗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船绳而逝,不复返矣.译文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孙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之前,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姐妹俩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姨母去世后,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有人不解,问起这件事,孙泰说:“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去还给卖主.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孙泰看到一个老妇人痛哭了好几声.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把她叫过来问话.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别墅成了别人的了,所以我才伤心.”孙泰怅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说:“我刚好收到中央政府的公文,已经给我另外任命了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个地方先让你的儿子掌管吧.”说完,孙泰就解开船绳坐船离去,不再回来了.9、狂泉原文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人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胃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译文从前有一个国家今天所谓城市,全国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国的人都饮这水,没有不疯的;唯有国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没有疾病.全国的人既然都疯了,于是聚集在一起想办法,一起抓住国王,治疗国王的疯病,用艾叶烧熏、扎针、吃药,没有不全部用上的.国王受不了那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就疯了.全国君臣、大人小孩,他们的疯病都一样,大家便兴高采烈.10、智犬破案原文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一夕,有盗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径一酒肆,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如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译文距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寺庙.狗大叫不止,僧人发现了.盗贼砍下和尚的头,和尚倒地而死.盗贼带着财物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和尚进入房间,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报案,他的狗也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徒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觉得很奇怪.突然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因为狗是很聪明的.11、雏燕原文我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译文我弟弟喜欢鸟,一心想养一只小鸟.今天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每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的非常辛苦.不久,就可以听到啾啾的声音了,因为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子里,被弟弟捡到了,他非常高兴,就把小燕子放到笼子里饲养起来.母亲知道了,说:“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你怎么能养得久呢”要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弟弟对小燕子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笼子放飞了.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11、愚人食盐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反为其患.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加盐之后菜的味道鲜美,这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12.盗牛原文有盗牛而被拘者,其熟人过而问曰:“汝何事”答云:“悔气撞出来的.”问:“悔气何能自来”曰:“适在街上信步,见地上草绳一条,以为有用,遂拾之.”问曰:”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罪何至尔”复对曰:“绳头还有一小牛.”问者愕然.译文有一个人因偷牛而被抓,他的熟人路过就问:“因什么事被抓”他回答说:“倒霉撞到我了”熟人问:“晦气是怎么来的”他说:“刚才在街上走路,看到地上有一条草绳,认为有用,就捡了起来.”熟人问:“既然这样,那么罪过为什么到了这个程度”他又回答说:“绳那头还有一头小牛啊.”熟人不禁十分惊讶.13.孙叔敖杀两头蛇原文孙叔敖,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在哪儿”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不要忧.”译文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治理国家有功劳,楚国的人民都赞扬他.他小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它并把它埋了,回家后就哭泣.母亲问他哭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会死.刚才我就看到了它,我害怕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两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母亲说:“你积下此阴德,神灵必定会保佑你的,不要忧虑了.”14.水滴石穿原文张乖崖为崇阳古县名令,一吏自库钱库中出,视其鬓傍巾头巾下有一钱铜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发怒的样子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译文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低级官员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说你身上藏着的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伺候.那个低级官员大为生气,说才一文钱而已,不足道也,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杀不了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天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去滴石头,石头也会穿.”他就自己跑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低级官员斩首了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释义它的本意是水不住往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15.芒山盗临刑原文宋宣和宋徽宗的年号年间,芒山今河南境内有盗小偷临刑,母来与之诀.盗谓母曰:“愿如儿时一吮吸母乳,死且无憾.“母怜之,与之乳.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狠毒耶”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检点,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译文在荣宣和年间,芒山有个小偷将要服刑,母亲前来与他诀别.小偷对他母亲说:"我想要像小时侯一样允吸母亲的乳汁,我死而无憾."母亲有些怜悯他,就让他允吸.不料小偷咬断了乳头,血流得满地都是,母亲死了.施刑的人说:"你为什么这么狠毒"小偷告诉施刑的人说:"我小时侯,偷了一颗菜一根柴,我母亲见了十分开心,从不检点,有了今天,所以十分怨恨就杀了她."16.尔辈亦鹰犬原文昔有一少年,家甚贫,伐薪自食,夜则映月读书.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常以此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随后,途与少年遇.富者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富者复曰:“尔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张目斥之:“尔辈亦鹰也”不顾而去.译文从前有一位少年,家境非常贫困,白天砍伐柴火种植粮食自己养活自己,晚上就在月光下读书.邻村有户富裕人家,穿锦缎作的衣服,吃肉,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有一天富人出去打猎,他的左右随从手持弓箭,飞鹰和猎犬跟随在他的前后,途中与这位少年相遇.富人说:“你如此贫困,还不如我的老鹰和猎犬.”少年不回应他.富人又说:“你跟随在我后面,和我的鹰、猎犬一同追逐狐狸和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他”少年说:“你这种人和你的老鹰猎犬一样”不回头的离去了18、王戎早慧原文王戎晋朝人早慧,七岁曾与诸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压弯了枝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游戏,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众小孩儿争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一个尝,确实如此.19、关羽刮骨疗毒原文关羽尝为流矢乱箭所中,箭贯穿其左臂.后创虽愈,然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箭头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打开创,刮骨去毒,此患乃可除.”羽便伸臂令医劈剖开之.时羽适与诸将饮酒相对,臂血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20、邴原泣学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逝了,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没有丧父,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读书.”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可以白教你,不用交钱.”于是,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背诵了孝经和论语.21、小儿饲鹊原文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蹬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此及吾之过也.”译文院子里有棵树,树上有一个鸟巢,喜鹊在巢中喂养两个孩子,每天它自己在那里呱呱地叫着.后来遇到狂风,树枝折断了,鹊巢毁坏了,两个小鸟掉在地上了.一个小孩看见了,不禁欢喜,把小鸟抱了回去,每天早晚喂养它们,非常喜欢,等它们渐渐长大才能飞.一只猫过来袭击,叼走了小鸟,孩子立刻去追猫,未赶上,顿时停下来哭泣.小孩说:“早知道这样,我把你们放回林间,你们就不会被猫吃了.这是我的过错啊”22、刘氏善举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译文刘某某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有一个儿子.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她总是能够拿一升一斗的粮食周济他们.偶尔有没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说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母亲就告戒他,说:“对别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个人没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亲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烧毁,乡邻们都主动地给予他们衣物,并且为他们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念刘寡妇的情呀.到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善举的作用.。

【初中文言文阅读】《刘氏善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刘氏善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刘氏善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怨言。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表述加点词语。

①辄.以斗升相济()②心有憾.()③母卒.三年()④方.悟母之善行()2.翻译句子。

①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②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3.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注重刘氏的“仁义”?4.“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参考答案】1.①就②怨言③死④才2.①晚上就在烛火下纺织,终年都像是这样。

(则、于烛下、竟、如是)②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为善、乃、本、缓急)3.负面描绘和侧面描绘结合。

负面轻易描绘刘氏的动作“以斗升相济”,“以己之衣遗之”,以及儿子不认知时的语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并无进退之事’”,整体表现刘母的“仁义”;写下乡里的对刘氏的评价以及刘母去世三年后刘家遭遇火灾后乡里对刘家的协助,和刘儿由已经开始的“憾”至最后的“哉”两个侧面注重刘氏的“仁义”。

4.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

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句子译者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刘氏)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像这样。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并无进退之事:为别人搞(不好)事,就是做为人的本分,谁不能遭遇应急的事情呢?参考译文姓氏刘的一个人就是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存有)一个孩子。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十)美文秒读45篇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十)美文秒读45篇

美文秒读(11):王积薪闻棋
美文秒读(12):崔昭行贿事
美文秒读(13):拒贿
美文秒读(14):蹇材望
美文秒读(15):刚峰宦囊
美文秒读(16):石学士
美文秒读(17):戏答陶怡云馈鸭各言其志
美文秒读(18):诫子书
美文秒读(19):临皋闲题
美文秒读(20):与子由弟书
美文秒读(21):致徐小淑绝命辞
美文秒读(33):猱
美文秒读(34):鸭媒
美文秒读(35):小港渡者
美文秒读(3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美文秒读(37):宜兴张氏壁厅题记
美文秒读(38):题东坡字后
美文秒读(39):跋李庄简公家书
美文秒读(40):送王进士之仕扬州序
美文秒读(41):《家书》小引
美文秒读(42):儋耳夜书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十)
美文秒读
霸州四中刘潇
美文秒读(1):各言其志
美文秒读(2):笃学
美文秒读(3):吹笛
美文秒读(4):刘凝之与沈驎士
美文秒读(5):停鼓望云
美文秒读(6):幕士论苏柳词
美文秒读(7):肃王与沈元用
美文秒读(8):石崇之厕
美文秒读(9):不以爱憎匿善
美文秒读(10):五斗先生传
美文秒读(22):荔枝图序
美文秒读(23):吊张衡文
美文秒读(24):知人
美文秒读(25):读孟尝君传
美文秒读(26):文说
美文秒读(27):好书三病
美文秒读(28
美文秒读(31):荔枝龙眼说
美文秒读(32):僰人舞猴
美文秒读(43):读书之法
美文秒读(44):息庵翁传
美文秒读(45):右溪记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2017-05-07十六、黎丘丈人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十七、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十八、齐攻宋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①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

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

兴平元年十二月,徐州牧陶谦疾笃,谓别驾东海糜竺日:“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谦卒,竺率州人迎备。

备未敢当,曰:“袁术近在寿春,君可以州与.之。

”北海相孔融谓备曰:“袁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今日之事,百姓与能。

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备遂领徐州。

秋九月,袁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刘备,备求救于布。

布曰:“术若破备,则北连泰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

”遂率步骑千馀驰往赴之。

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为诸君所用故来教之布性不喜合斗喜解斗耳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

”布即一发正中戟支。

灵等皆惊,言:“将军天成也。

”备合兵得万馀人,布恶之,自出兵攻备。

备败走,归曹操。

操厚遇之,以为..豫州牧。

或谓操曰:“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

”操以问郸嘉,嘉曰:“有是。

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

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已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

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

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

”操笑曰:“君得之矣。

”遂益其兵,给粮食。

章陵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琮从之。

时刘备屯樊,踪不敢告备。

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其官属宋忠诣备宣旨。

时曹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或劝备攻琮,荆州可得。

备曰:“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

或谓备曰:“宜速行保江陵。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备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习凿齿论曰: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刘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刘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刘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梁字曼山,一名岑,东平宁阳人也。

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群论》。

时之览者,以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

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其文不存。

又著《辩和同之论》。

其辞曰: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

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暗伪之所失也。

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得由和兴,失由同起。

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

《春秋传.》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同如水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是以君子之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过为正,以匡恶为忠。

经.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则上下和睦能相亲也。

”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

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穀之罪也。

若以宗庙之灵得保首领以殁请为灵若厉大夫许诸?”。

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

夫事君者,从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正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大夫从之。

此违而得道者也。

及灵王骄淫,暴虐无度,芋尹申亥①从王之欲,以殡于乾溪,殉之二女。

此顺而失义者也。

鄢陵之役,晋楚对战,阳穀②献酒,子反③以毙。

此爱而害之者也。

臧武仲④曰:“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季孙之爱我,美疢⑤也。

疢毒滋厚,石犹生我。

”此恶而为美者也。

……桓帝时,举.孝廉,除.北新城长。

告县人曰:“昔文翁⑥在蜀,道著巴汉;庚桑⑦琐隶,风移碨磥⑧。

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身执经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

此邑至后犹称其教焉。

特召.入拜尚书郎。

累迁.,后为野王令,未行。

光和中,病卒。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①②③④⑥⑦:都是人名。

文翁,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何不去之! 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 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多,为什么独有你哭得 如此悲伤呢?” (3)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
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卞和回答说:“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 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 坚贞之士当作骗 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 头,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命令 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 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为卞和有意欺骗,就下令砍去 了卞 和的左脚。
注释: 选自《国语·晋语》
•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 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右 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 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遂命曰:“和氏之壁。”
文言小短文翻译训练
泰安市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六、(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哀溺文序
永 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 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 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 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③有顷,益怠
怠: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都 疲惫
②中济,船破,皆游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济::于渡是,,渡就河
文王听到汇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璞,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 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之 璧”。
《董叔攀附权贵》参考译文
董叔将要娶范氏进门,叔向说:“范氏是富贵人 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董叔说:“想要结 交攀附他们。”往后的某一天,范祁(范氏)向 (她的哥哥)范献子哭诉说:“(董叔)不尊重 我。”范献子抓起(董叔)把他吊在槐树上。叔向 经过董叔处,(董叔)说:“你为什么不替我(向 范献子)求情呢?”叔向说:“(你)要结交的已 经结交了,要攀附的也已攀附了,(你)想要的都 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 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 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⑴范氏富,盍已乎? 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 ⑵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⑶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基,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 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是一块石头。”武王也以为卞和是 故意欺骗,又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后来,武王死去,文王登基。于是,卞和便捧着那块石头,在 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 的人很多,为什么独有你哭得 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 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 坚贞之士 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碰到突如其来的美事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
头脑,依据常理,准确作出判断,不能因贪 图便宜而上当受骗。
• (2004福建).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8分)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
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 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 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 焉?”
①没有什么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
②“太师,您撞谁呀?”
③这可不是做国君的人应说的话啊!
屠牛吐辞婚
齐王厚送女①,欲妻屠牛吐②,屠牛吐辞以疾③。其 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④?何谓辞之?”吐应之 曰:“其女丑。”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 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 量而去苦少耳⑤。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 ⑦。今厚送子,子丑故耳。”其友后见之,果丑。
•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 1、屠牛吐辞以疾。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屠夫吐以自己有病为由推辞了(这门亲事)。 2、子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知道呢? 3、今厚送子,子丑故耳。 判断句。 如今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这是女儿太丑的 缘故罢了。
• 《屠牛吐辞婚》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当我们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厉王使玉人相之(鉴别) ② 泣尽而继之以血(眼泪)
③ 及厉王薨(
) ④遂命曰:“和氏之壁。”(命名)
诸侯或有爵位的大
官死去,多指帝王
2、翻译句子 (1)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厉王以为卞和有意欺骗,就下令砍去 了卞和 的左脚。
(2)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文王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
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 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① ”师旷侍坐于前,援 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 撞② ?”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 ,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 言也。③”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 戒。”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节选自韩婴⑧《韩诗外传》卷九第二十八章⑨
[注]①厚送女:指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
②:。吐:名吐的屠夫。
一、说明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活用情况,并 翻译句子。
1、欲妻屠牛吐。 名词用作动词,以女嫁人。 希望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为妻。
2、以吾屠知之。 动词用作名词。杀牛卖肉的经验。 凭我杀牛卖肉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