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1)
文言翻译训练(附答案)及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

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星隧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2、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耕柱子]墨子的学生。
②[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5分)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高考文言文翻译每日一题小训练

1、【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上海卷)2、【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4、【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6、【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7、【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8、【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学习但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6.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7.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8. 自己想要立足,也要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9.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 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原文】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11. 前方的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上下寻求答案。
12.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13. 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14.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3陆游筑书巢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翻译: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2、[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2、3、[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高分就靠它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常用小学文言文翻译题

一、句子翻译1. 题目: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题思路: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学习的看法。
翻译时要注意理解“学而时习之”的意思,即学习并且时常复习。
翻译示例: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2. 题目: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解题思路:这句话出自《孟子》,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
翻译时要注意“几希”的意思,即很少。
翻译示例:孟子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只有很少的一点。
”二、短文翻译1. 题目:《小学生守则》解题思路:这是一篇现代文,但要求用文言文翻译。
翻译时要注意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差异,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
翻译示例:(一)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集体。
尊敬师长,和同学团结,互相帮助,关心集体。
(二)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
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
2. 题目:《庐山谣》解题思路:这是一篇古文,翻译时要注意古文的用词和句式,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
翻译示例:(一)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登上高山,俯瞰天地之间,大江浩浩荡荡,一去不复返。
(二)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万里黄云随风飘动,九道白波如同雪山流淌。
三、古文填空1. 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题思路:这是一篇古诗,要求填空。
翻译时要注意诗句的意思,以及空缺处的词语。
翻译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通过以上几种类型的文言文翻译题,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文言文翻译的关键在于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原文的意思,确保翻译的准确性;2. 注意文言文的用词和句式,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3. 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使翻译更加通顺;4. 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初中语文 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含答案)

考前 精短文言翻译训练精短 精选 精练1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6),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何 充王含作庐江郡(1),贪浊狼籍(2)。
王敦(3)护(4)其兄,故(5)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6)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7),在坐正色(8)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9)。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10),充晏然(11),神意自若(12)。
(摘自《世说新语》)3.悦 谀粤令(1)性悦谀(2),每布一政(3),群下(4交口赞誉,令乃(5)欢。
一隶(6)欲阿(7)其意,故(8)从旁与人偶语(9)曰:“凡居民上者(10),类(11)喜人谀,惟(12)阿主(13)不然,视(14)人誉篾如(15)也耳。
”其令耳之(16),亟召吏前(17),抚膺高蹈(18),加赏(19)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20)昵之有加(21)。
(摘自《应谐录》)4.吝啬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瞻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摘自《笑林》)5.争雁昔(1)人有睹雁翔者(2),将援(3)弓射之,曰:“获则烹(4)。
其弟争曰:“舒雁(5)烹宜(6),翔雁燔(7)宜。
”竞斗而讼(8)于社伯(9)。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10)。
已而(11)索(12)雁,则凌(13)空远(14)矣。
(选自《应谐录》)6.齐人乞食(见课本)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
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4)。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5),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6)来,吾将瞷(7)良人之所之也。
文言文翻译专练

夫文言文者,古之遗言,载道之书也。
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奇而意赜,非精通者不能窥其奥妙。
是以学者欲窥文言文之妙,必先练习翻译,以通其义,达其情。
今为之专练,以俾学者有所依循。
一、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言:“学之而又时习之,岂不快哉?有友自远方来,岂不乐哉?人不知我,我不愠,岂非君子之行哉?”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曰:“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之师。
择其善者而效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言:“得道则众助之,失道则众弃之。
众弃之极,亲戚亦叛之;众助之极,天下皆顺之。
”四、原文:《庄子·逍遥游》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翻译:《庄子·逍遥游》中言:“蝉与学鸠笑之,曰:‘我跃起而飞,触于榆枋,有时不至而堕于地而已,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南行呢?’”五、原文:《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翻译:《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于人之心,而人自远之。
”夫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反复练习。
学者当以原文为本,以白话文为辅,细心揣摩,逐字逐句,方能使文言文之妙,跃然纸上。
吾辈当勉之,以期精通文言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

古者文辞,简练而意深,今人译之,须揣摩其意,方能达其神韵。
兹以一则短小文言文为例,试作翻译训练。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阳,见一童子方织草为鞋。
孔子问之:“童子,汝织此草鞋,为谁而织?”童子对曰:“为贫者织。
”孔子曰:“贫者何以为报?”童子笑而不答。
译文一:古时孔子游历于泰山之南坡,遇见一童子正在用草编织鞋子。
孔子便问:“童子啊,你编织这些草鞋,是为了给谁做呢?”童子回答道:“是为了贫穷的人编织。
”孔子又问:“贫穷的人该如何回报你呢?”童子只是笑而不答。
译文二:往昔孔子游历泰山之南,遇童子以草编织鞋履。
孔子询问:“童子,此草鞋是为何人而织?”童子答曰:“为贫者。
”孔子复问:“贫者将如何酬谢?”童子微笑不语。
译文三:昔孔子游泰山之南麓,见童子织草为履。
孔子问:“童子,此草鞋织于何人?”童子对:“织贫者之履。
”孔子再问:“贫者将何以报?”童子笑而不答。
评析:三则译文各有千秋,第一译文较为通俗易懂,保留了原文的对话形式;第二译文则更注重文言文的韵味,用词较为古雅;第三译文则力求简练,以寥寥数语传达原文之意。
翻译文言文,需根据语境、语气和表达效果,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达到忠实原文、传达神韵的目的。
翻译训练如下:原文:子路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若夫贫贱,非吾所愿也。
”译文一:子路言:“吾闻君子之学,亲近其亲,此为仁;教诲民众,此为善。
至于贫贱,非吾所愿。
”译文二:子路曰:“闻君子之学,亲近其亲,仁也;教诲民众,善也。
贫贱之事,非吾所愿。
”译文三:子路云:“闻君子之学,亲近其亲,仁矣;教诲民众,善矣。
贫贱非吾愿也。
”通过以上训练,可见翻译文言文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和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文言文的韵味和表达效果。
翻译过程中,还需不断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

考前 精短文言翻译训练精短 精选 精练1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6),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何 充王含作庐江郡(1),贪浊狼籍(2)。
王敦(3)护(4)其兄,故(5)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6)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7),在坐正色(8)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9)。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10),充晏然(11),神意自若(12)。
(摘自《世说新语》)3.悦 谀粤令(1)性悦谀(2),每布一政(3),群下(4交口赞誉,令乃(5)欢。
一隶(6)欲阿(7)其意,故(8)从旁与人偶语(9)曰:“凡居民上者(10),类(11)喜人谀,惟(12)阿主(13)不然,视(14)人誉篾如(15)也耳。
”其令耳之(16),亟召吏前(17),抚膺高蹈(18),加赏(19)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20)昵之有加(21)。
(摘自《应谐录》)4.吝啬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瞻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摘自《笑林》)5.争雁昔(1)人有睹雁翔者(2),将援(3)弓射之,曰:“获则烹(4)。
其弟争曰:“舒雁(5)烹宜(6),翔雁燔(7)宜。
”竞斗而讼(8)于社伯(9)。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10)。
已而(11)索(12)雁,则凌(13)空远(14)矣。
(选自《应谐录》)6.齐人乞食(见课本)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
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4)。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5),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6)来,吾将瞷(7)良人之所之也。
短小文言文及译文

短小文言文及译文1、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注释: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3、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庄子·外篇·达生》)4、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5、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6、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注:讴,唱歌.7、郢人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韩非子》)8、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郁离子》)注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祭祀需使用乐器.②窾:同"款",款式.9、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百喻经·欲食半饼欲》)10、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刘向《新序·杂事二》注:刍(chú),柴草.11、魏文侯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1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13、宋贾买璞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14、千金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15、熊渠子射石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刘向《新序·杂事四》16、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墨子·附录》)注:檘(pì),同"敝",困,疲劳.17、校人欺子产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18、晏子逐高缭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说苑·臣术》)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19、弓与矢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韩非子》)20、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战国策·秦策二》)21、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22、富者乞羊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成我百,则牧数足矣."23、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外篇·至乐》)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24、食凫雁以秕邹穆公有令:食凫雁①必以秕,无得以粟②.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取仓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注:①凫雁,指鸭鹅.②粟,旧时泛称谷米.25、入蛟川城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26、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刘元卿《贤类编》)注:社,古代社会的基层单位.伯,长官.27、斗牛图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牛时,夹尾于髀①间,虽壮夫膂力②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曾敏行《独醒杂志》)注:①髀(bì),大腿.②膂(lǚ)力,指全身的力气.膂,脊背.28、州官放火田登作郡,自讳②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③放灯,吏人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作郡,治理郡县.②讳,避讳,畏忌人家直称的名字.③上元,阴历正月十五.29、家藏宋笺公家藏宋笺①数幅,偶吴中有名卿善书画者至,或讽之曰:"君纸佳甚,何不持向某公索其翰墨,用供清玩?"公曰:"尔欲坏吾纸耶?蓄宋笺固当请宋人画!"(明·张令夷《迂仙别记》)①笺,精美的纸张,供临时政府题诗或写字用.30、南桔北枳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31、鸥鸟海上之有人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32、伯牙破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3、缁衣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我所亡者纺缁①也,今子之衣禅缁②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吕氏春秋》注:①纺缁,黑色的夹衣.②禅缁,黑色的单衣.34、陈轸贵于魏王陈轸①贵于魏王.惠子②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韩非子·说林上》①陈轸,魏王重臣.②惠子,惠施,魏国宰相.35、阳桥与鲂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③,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④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 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注: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Shànfǔ),古县名,今山东单县.③扱(chà),举.36、金壶丹书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晏子春秋》注:①纪,春秋时期的原纪国.②鳋,鱼腥味.37、臧谷亡羊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①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庄子·外篇》注:①博塞,一说赌博,一说游戏.38、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刘向《说苑》39、夔有一足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①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注:①夔,是我国见诸记载的最早的音乐家.40、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刘向《说苑》注:①师旷,盲乐师,名旷.译文: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译文: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译文: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译文: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译文: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译文: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象玉磬一样.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说"不古",就还给了他.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献进宫里.长官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希世之珍啊."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也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起灭亡啊!"便离开国土,遁入深山之中,没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译文:有一个人因为饥饿,一连吃七枚煎饼.吃到六个半时,就已经饱了.这人非常后悔,用手打自己,并且说:"我现在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子,都白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吃这个半个饼子就能饱,应该先吃它."译文: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干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译文:齐国有个喜好打猎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就是打不到野兽,回家是愧对家人,出门就愧对乡里亲朋.他想这之所以打不到野兽,是因为狗太差了.想得到良种的狗,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于是在地里勤奋耕作,勤奋耕作家才能富裕,家富裕了就有钱买好狗了,狗好了就可以得到很多野兽了.打猎的收获,就常常比别人多.这不是单单打猎啊,什么事都是这样的啊.译文:宋国有个名叫监止子的富商,和别人争着购买一块价值百金的璞玉,于是假装失手弄坏了它,给了百金作为赔偿,但是整理那毁坏的璞玉,得到了千金还多啊.译文: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买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今天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译文:曾经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放到池里养.校人却把鱼煮了,复命说:"开始放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儿就好了,悠然地消失了."子产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校人出来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都把鱼煮了吃了,他却还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所以说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逻辑的话欺骗他们,但很难被不全情理的事情所蒙蔽.译文: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起来的老虎,管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野兽,人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虎因为争夺人而打斗起来,小的必定死亡,大的必定受伤.您等到大虎受伤后刺死它.这样一动手就可以杀死两只老虎了.没有刺杀一只老虎的辛劳,却有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译文: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他曾经寻求他村里的熟人.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有一头羊,富人请求那穷人说:"我有九十九头羊,现在您这一头给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是整数了."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译文:迂公家中藏有几幅宋笺,吴中有个善作书画的名人来此地,有人劝说迂公说:"你的纸很不错,何不拿去向名人索取书画,来作清闲时玩赏?"迂公说:"你想毁坏我的纸笺吗?留着的宋纸笺就应该请宋人来画的!"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晏子.酒到酣时,两名官吏绑了一人来见楚王.楚王问:"绑着的人犯了什么事?"答到:"是齐国人,犯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道:"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吗?"晏子离开席桌答道:"我听说,桔子生长在淮南便是桔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树叶虽然相似,但它的果实味道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同啊.现今民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吧?"译文:海边有一个喜好海鸥的人,每天早晨他来到海边,跟着海鸥游玩,来和他一起玩的海鸥何只百只.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跟你玩,你抓只来,让我玩玩."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只是在天空飞舞却不下来和他游玩了.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刚弹到描绘太山的曲调,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的太山!"一会儿之后,是描绘流水的曲调,钟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就像湍急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伯牙砸破琴不再碰琴弦断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简短文言文翻译练习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九分。
• 7.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 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弄 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 屡遭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 之,乡党以为贬议。
• ①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九分。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的句子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 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 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 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九分。
译文: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 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 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要求借路 ,一定会可以得到允许。”晋献公说:“垂棘 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 我的骏马。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 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荀息说:“不 会这样,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 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 路给我们,这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 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 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呢?”
•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①• 曾经偷空向欧阳修讨教写作之事
• ②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②每写出一篇文章,就希望能够超过他人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九分。
• 18.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一)唐才子传15篇

《唐才子传》(8):王维
【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1、安禄山的叛军攻陷两京,玄宗出奔。 王维没有来得及跟上随从,被叛军擒获, 于是吃药,假称得了哑病。 2、当时这首诗传到皇帝所在之地。叛乱 平定之后,被授予伪职的人都被判罪,只 有王维得以幸免。
《唐才子传》(9):李白
【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1、于是把李白推荐给玄宗,玄宗很高兴, 赏赐给他御食,亲手为他调和羹汤。李白曾 经饮酒大醉,在玄宗面前草拟诏书,让高力 士为他脱靴。 2、李璘失败,李白受连累被囚禁在浔阳监 狱。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觉 得他非同一般,曾解救过的死罪。
众人嫉妒他的才能,没有肯替他尽心的人。 2、柳宗元擅长写诗,语意真挚恳切,在简
朴古雅中现出富丽优美,在朴素的文字中寄寓深 情,不是其他人能比得上的。
《唐才子传》(14):李贺源自【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1、他写诗从不事先命题。等到天晚回家,他的母 亲让婢女摸摸口袋里面,看到写得多了,就生气地 说:“这个孩子要把心吐出来才罢休啊!” 2、李贺曾感叹道:“我二十岁了还不得志,一生 内心愁苦,生命要像梧桐叶一样凋谢了。”
【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文明年间,徐敬业起兵想要匡复唐室, 骆宾王前往投奔,担任匡复府的属官。 骆宾王替徐敬业撰写传布天下的讨伐文 书,痛斥武则天的罪行。
《唐才子传》(3):杜审言
【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1、杜审言应考写判,出来时对人说:“苏味 道一定死。”别人惊讶地问他原因,他说: “苏味道看到我写的判,应该羞愧而死。” 2、宋之问、武平一前往探望,杜审言说: “我深受造化小儿的折腾,还有什么可说呢? 但我活在世上,会把你们长久压在下面。我将 要死了,只是遗憾见不到能代替我的人啊!”
《唐才子传》(15):贺知章
【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1、贺知章年轻时凭借擅写文章而为人所知,他性 情旷达坦荡,喜欢高谈阔论嬉笑戏谑。晚年更加恣 肆放诞,不遵循礼仪法度。 2、等到清醒以后,上表申请做道士,请求还乡, 就把自己的住宅施舍了做千秋观。
文言文翻译训练(一)(精选五篇)

文言文翻译训练(一)(精选五篇)第一篇:文言文翻译训练(一)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翻译:太傅谢安隐居东山时候,常和孙兴公等人乘船出游。
一次,刮起大风浪,孙兴公、王羲之等人神色惊恐,高声喊着要回去,谢安兴致正浓,仍是吟诗、长啸,不说一句话,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就继续划船向前,一会风势转急,波滔更猛,众人惊恐喧哗,坐不住了,谢安缓缓的说:象这样骚乱,莫非不想回去?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回到原位。
从这件事审查谢安的气量,足够用来安定国家治理人民了。
在谢安盘桓东山,放情山水的时间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孙绰相约泛舟海上,不料后来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
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
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
直到风急浪猛,小舟像一枚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的时候,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
”大家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回。
也就是从这件事上,大家才认识到他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翻译加粗字词1、为()2、以状闻()3、诏()4、对()5、何不()6、如月之初()7、以()8.应诏()9奇爱之()2、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2、翻译加粗字词1.言()2.善属文()3、尝视()4、汝()5、为论()6、顾()7、面试()8、奈何()9、悉将()10、为赋()11、援笔()12、甚异之()3、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将划线句子断句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2、翻译加粗字词1、戏()2、会()3、适()4、白事()5、因()6、对()7、一坐()4、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1、将划线句子断句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2、翻译加粗字词1、辄()2、以为()3、已()4、善()5、俱以告()6、俄()7、盛馔()8、当为()9、然冀()10、具()11、以()12、讫()13、绝()14、所以()15、应()5、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
文言文翻译训练12例

三、下列文言短文,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荆人有逐麝者,麝急,则抉其脐(麝香) 投诸莽,逐者趋焉,麝因得以逸。令尹子文闻 之曰:“①是兽也,而人有弗如之者, ②以 贿亡其身以及其家,何其智之不如麝耶!” 译文: ①这是野兽,但还有不如它机智的人。 ②有的人因贪图钱财丧失自己的性命,还牵连 到他的家人,怎么他的智力连麝都不如啊!
文言文翻译训练之一
翻译方法:
1、信、达、雅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3、对、增、 删 、换、留、调 4、关注重点实词、用法、句式、修 辞等
一、将下列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①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 而不出,贫人见之, ②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
四、阅读《战国策· 秦策》中的一段文字,翻译画线 的句子。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①今臣不 肖,弃逐于秦而出关, ②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 逐也。”苏子曰:“善。
译文:①现在我没有才能,被秦国弃逐,赶 出函谷关。 ②(我)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不要 把我赶走。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翌日,帝问濂昨饮酒否,濂具以 实对。笑曰: ①“诚然,卿不朕欺。” 主事茹太素上 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问濂,对曰:“彼尽忠于 陛下耳, ②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 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景濂,几误罪言者。” 》)
文言文翻译小段训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曰:孔子曰:“学习之后,按时温习,岂不令人愉快?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令人快乐?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训练翻译如下:夫孔子,圣人也,教人学而时习之,此乃学习之道也。
夫习,非一日之功,而需持之以恒,故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言学习之后,按时温习,心悦诚服,其乐融融。
又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言朋友之情,千里迢迢,相会于斯,心之所向,乐莫大焉。
古人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此之谓也。
至于“人不知而不愠”,此乃君子之风也。
君子之道,不在于显赫一时,而在于坚守正道。
人皆有所不知,若因此而愠怒,则失君子之度。
故孔子曰:“不亦君子乎?”此言君子能容人之短,不因人言而自损,乃真君子也。
今试以文言文之风格,翻译如下:孔子曰:“夫学之道,非一日之功,必学而时习之,其心自悦,此乃说也。
友人自远方来,心之欢畅,此乃乐也。
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愠,此乃君子之度也。
”夫学,如种树然,需日积月累,方能成荫。
故学而时习之,如树木之成长,日久天长,自能开花结果。
友人之情,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人心情愉悦。
人不知而不愠,如泰山之稳重,江河之深沉,不动声色,此乃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也。
夫学,如登山,步步为营,方可登顶。
友人之情,如行舟,顺风顺水,方能远航。
人不知而不愠,如壁立千仞,无欲无求,此乃君子之所以能立足于世也。
故孔子之教,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此三者,皆君子之行也。
吾辈当以此为楷模,努力践行,方不负孔子之教诲。
译曰:孔子言:“学习之道,非一日之功,必学而时习之,其心自悦,此乃愉快也。
友人自远方来,心之欢畅,此乃快乐也。
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愠,此乃君子之度量也。
”夫学习,犹如种植树木,需日积月累,方能茁壮成长。
故学习之后,按时温习,如同树木成长,时间久了,自然会开花结果。
友人之情,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使人心情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 精短文言翻译训练
精短 精选 精练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6),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何 充
王含作庐江郡(1),贪浊狼籍(2)。
王敦(3)护(4)其兄,故(5)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6)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7),在坐正色(8)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9)。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10),充晏然(11),神意自若(12)。
(摘自《世说新语》)
3.悦 谀
粤令(1)性悦谀(2),每布一政(3),群下(4交口赞誉,令乃(5)欢。
一隶(6)欲阿(7)其意,故(8)从旁与人偶语(9)曰:“凡居民上者(10),类(11)喜人谀,惟(12)阿主(13)不然,视(14)人誉篾如(15)也耳。
”其令耳之(16),亟召吏前(17),抚膺高蹈(18),加赏(19)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20)昵之有加(21)。
(摘自《应谐录》)
4.吝啬老人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瞻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摘自《笑林》)
5.争雁
昔(1)人有睹雁翔者(2),将援(3)弓射之,曰:“获则烹(4)。
其弟争曰:“舒雁(5)烹宜(6),翔雁燔(7)宜。
”竞斗而讼(8)于社伯(9)。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10)。
已而(11)索(12)雁,则凌(13)空远(14)矣。
(选自《应谐录》)
6.齐人乞食(见课本)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
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4)。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5),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6)来,吾将瞷(7)良人之所之也。
”
蚤(8)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9)无与立谈者(10)。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11),乞其余(12);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13)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14)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15)。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16)。
(选
自《孟子》)
7.怀丙
宋河中府(1)浮梁(2),用铁牛八维之(3),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4)中,水暴涨绝(5)梁,牵牛(6)没于河,募能出之者(7)。
真定僧怀丙(8)以二大舟实(9)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10),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11)张焘以闻(12),赐之紫衣(13)。
(选自《初潭集》)
8.万字
汝(1)有田舍翁(2),家资殷盛(3),而累世不识“之”“乎”(4)。
一岁(5),聘楚士训其子(6)。
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7),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8)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矣,重费馆谷(9)也,请谢(10)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11)谢遣楚士。
逾时(12),其父拟征召姻友(13)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14),久之不成。
父趣之(15)。
其子恚(16)曰:“天下姓字(17)伙(18)矣。
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节选自《应谐录》)
9.鸭子捉兔
昔有人将猎(1)而不识鹘(2),买一凫(3)而去。
原(4)上兔起,掷之使击(5)。
凫不能飞,投(6)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14)得他兔否?”(选自《艾子杂说》)
10.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句子。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①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②王②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注:①田子:齐国田稷子。
②王:齐宣王。
翻译:
①
②
11. 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句子。
稀世奇珍
王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又谋诸篆工,作古窽焉。
①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②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奇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③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注:①太常:汉代主管理乐的大官。
②窽:通款,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翻译:
①
②
③
12. 阅读下列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元初,京师旱,斗米直数千,死者甚多。
州有官粟数十万斛,皋欲行赈救,掾吏叩头乞候上旨。
皋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人,活数千人,利莫大焉!”于是
开仓尽散之。
翻译:
13. 阅读下列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
14.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周《庄子。
外篇。
达生》。
翻译:
15.巨贾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