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_白晓菊
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探讨
龙源期刊网
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探讨
作者:王晓晖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中药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工具,公众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和其安全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有毒中药也一样,成为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以毒攻毒”,然而有毒中药饮片在标准、监管、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与之相对应被列为有毒中药的品种越来越多,为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发生,加强对有毒中药饮片的炮制与管理,提高饮片内在质量,确保患者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医药界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本文就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合理应用有毒中药,减少不良反应》系列讲座
第一讲
(一)"有毒中药"的发展简史
有毒中药是中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利用有毒中药治愈了无数的顽疴痼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是我们的祖先经过无数次自身试验,通过实践和探索、尝试,逐渐发现中药过程的真实写照。"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古人并未因其有毒而弃之不用,相反地,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再尝试,不断总结应用经验教训,积累和掌握有关知识。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本草纲目》:"乌附毒药,非危病不用"。都是指的这类药。所谓"有毒及大毒者"、"毒药",均是指偏性大、毒性及药理作用强、安全范围小(治疗量与中毒量或致死量接近)、应用不当甚至正常用量用法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的中药,"变乱"是泛指毒副反应。这种"有毒",与现代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大致吻合,指的是如果应用不当,损害人体的组织器官、扰乱或破坏正常生理功能、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机率大的中药。药典等药学著作规定的有毒中药和国家规定的《毒性药品管理品种》(中药),都是指狭义的"有毒中药"。
《本草害利·序》指出药物的作用是用于"补偏救弊",即利用药物的偏性来调节人体的偏逆病理状态,如热证用寒药纠偏,气陷证用升提药纠偏等。医生除了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具有相反偏性的药物外,还应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具有适当偏性程度的药物;如需作用强,宜选偏性大的药;反之选偏性小的药。用药时,越是偏性大的药,纠偏能力越强,疗效越显著;但用之不当,毒副反应也越大;因此,应更为慎重,切忌过用伤正。
有毒中药的分类与合理利用
有毒中药的分类与合理利用关键字:有毒中药分类合理利用摘要:为了提高对常见毒性中药的认识, 将含毒的中药按毒性大小、药用类别进行归类,并从药物炮制、剂量、配伍、煎服以及现代技术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和精确使用等方面探究如何合理应用有毒中药。
有毒中药是一类既有药理治病疗疾作用,又有毒副作用,其毒性剧烈, 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可致毒性损害或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中药。
古代传统医学对有毒中药的认识有三层意思: ( 1)毒药即中药: 医学问答曰: “夫药本毒物, 故神农本草谓之尝毒, 药之治病, 无非以毒拔毒, 以毒解毒”。
( 2)毒药即其偏性: 张景岳云:“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者, 因气味之有偏也, 概气味之偏者, 药饵之属也”。
( 3 )毒药即有一定毒性的中药: 神农本草经曰:“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本草纲目云:“乌附毒药, 非危病不用”。
古代毒性分级:《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名医别录》、《新修本草》分大毒、有毒、小毒三级;《类经·卷十二·论治类》曰:“大毒之性烈,其为伤也多。
小毒之性和,其为伤也少。
常毒之性,减大毒之行一等,加小毒之性一等,所伤可知也。
”《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则将药物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
《本草正》中,张景岳则将所论药物分为十四部,且将附子、白附子、半夏、木鳌子等品独到一部,冠以“毒草部”之品,以别于其他药物,每味药中都标明有毒及大小等次,在其他类药中,亦标明毒性有无及大小别于常药。
若按毒性大小可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大毒是毒性剧烈, 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 容易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
如雄黄、红粉、马钱子、川乌等。
有毒是毒性较强, 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 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
如甘遂、大戟、芫花等。
浅谈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
行分类 。以杨仓 良主编 的 《 药本草》 较 系统 ,翁维 良的 毒 分类与之类似 ,分 为大毒 、中毒 、小毒 3级 。 ( )特 殊药 3 品分类 :根据药 品 的毒性程度 ,从 管理上 进行 分类 。卫 生
黄 正 秀
吉林省延边 民族医药研究所 ,吉林 延吉 130 3 00
【 关键词】 有毒中药;合理使用 【 中图分类号 】R 6 . 99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 5 7 ( 1 )2 — 0 4 0 07 81 2 0 1 04 — 2 0
一
由于对 中药特 别是 有毒 中药 的认识 不足 ,用 药不合理
般炮制后用 ,炮制后用量 15—3 ,生 品内服 宜慎 ,不 宜 . g 与贝母 、半夏 、白蔹、瓜蒌 、 白芨 、天 花粉 同用 。生 草 乌
的现象有所 增加 ,致使 中药 中毒事件 时有发 生 ,因此 ,应
加强有毒 中药的管理 ,有 效地 推动合理用药 的进行 。
1 有 毒 中药 的分 类
毒和小 毒。《 神农本草 经》将 有毒列 为下 品。 《 本草 纲 目》
载有毒 中药 32种 ,分大毒 、有毒 、小 毒和微毒 4类 。 ( ) 1 2
现 代 分 类 :主 要 以 L 5 药 物 对 器 官 、组 织 的 毒 害 作 用 进 D 0及
外用适量 ,研磨以酒或醋 调敷 ,炮制 后 3~9 ,孕妇 慎用。 g
体 的 有 害程 度 进 行 分 类 。《 内经 》 将 有 毒 中 药 分 为 大 毒 、常
常见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
2022年山东省执业药师学习材料——常见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第一部分概述当今中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人们对有毒中药认识不足、用药不合理而导致的中药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
因此,提高对常见有毒中药的认识、探析中药的毒性所在、明确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等,对指导人们临床准确用药和安全用药有重要意义。
有毒中药在经过规范的炮制加工和合理的应用后,仍能发挥独特、良好的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有毒中药配伍经验,屡获良效。
一、中药的毒性1、毒性广义: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狭义: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2、副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如常山既可解疟,又可催吐,若用治疟疾,则催吐就是副作用。
3、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
二、正确评价中药毒性1、首先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才100余种,其中许多还是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总体较为安全。
2、其次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历代本草对药物毒性多有记载,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
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不少缺漏和错误的地方,如《本草纲目》认为马钱子无毒。
3、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自建国以来,出现了大量中药中毒报告,仅单味药引起中毒就达上百种之多。
4、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此处所称的有毒中药,系指列入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中药品种。
即: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等。
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分析
广 泛 心脏 出血 。② 含 毒性 蛋 白类 , 毒性 蛋 白主 要含 在种 子 的各 种成 分 相互 影 响 。如 仲景 之小 半夏 汤 , 方 中半 夏 味辛 烈 , 易 类药物 中, 常见 的有 桐 子 、 苍耳子 、 蓖麻 子 、 望 江南 子 等 。 刺激咽喉 , 配 伍 生姜 以制 其 毒 , 有 毒 的 乌头 常配 白蜜 , 既能 提 高
动 物类 药 物 和矿 物类 药 物 等 ,具 体如 下 : ① 含 毒苷 类 , 依 酸 溶 液 , 因此 , 采用 水飞 法除去 溶 于水 的毒 性成 分 , 提 高 雄
据 毒 理 作 用 和 不 同作 用 部 位 , 主要包 括 强心 苷类 、 含皂 苷 、 黄用药 的安全性 。 含氰 苷 、 含黄酮苷等, 强 心 苷 类 主要 有夹 竹 桃 、 罗布 麻 、 福 3 有毒 中药 的 剂型 选择 寿草、 万 年青 、 羊 角拗 、 五加 皮 、 铃兰、 毒 箭 木 等 。氰 苷 类 主 中药 制剂 有 丸 、 散、 膏、 丹、 汤等 多种 剂 型 。 一 般认 为 , 丸 剂在 要有 苦杏 仁 、 桃仁、 木薯、 枇杷叶、 樱 桃 仁 等 。其 中 苦 杏 仁 、 体 内 吸收 较 慢 , 可 缓 其毒 , 汤 剂溶 解 度 高 , 有 效 成 分 和 有 毒 成 分 桃 仁 中的 氰 苷 , 易被 同存 于种 仁 中 的酶 水 解 , 苷 元 水 解 后 在 汤剂 中浓 度也 高 。 因此 , 临床 上可 视 病情 的轻 重缓 急 , 给 予 丸 可 产生 有 毒 的氢 氰 酸 , 可 损害 中枢 神经 , 中 毒 后 主 要 表 现 剂 , 达到 去 毒减 毒 的 目的 。 为 中枢 神 经系 统症 状 , 还 可 引 起 组 织 缺 氧 ;皂 苷 类 主 要 有 4 有毒 中药 的 合理 配伍
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材与饮片妊娠禁用_忌用和慎用药的分析
行,而探讨其相似度变化原因时,可进行镜像分析,由于药材11号样本的指纹图谱与标准指纹图谱在色谱峰比例上存在差异,造成相似度相对较低。
REFERENCES[1] MA C Y, DAI B C, LIN R C. HPLC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fingerprint study of four flavonoids 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J].Chin J Pharm Anal(药物分析杂志), 2003, 23(2): 83-86. [2] XIAO L H, WANG H Y, LI F M,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HPLC-FPS of Radix Scutellatiae of various sources [J]. J Shenyang Pharm Univ(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4, 21(1): 28.收稿日期:2008-09-05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材与饮片妊娠禁用、忌用和慎用药的分析白晓菊(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 100061)摘要:本文在中国药典1995年版、2000年版和2005年版对妊娠禁用、忌用和慎用药材与饮片收载情况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妊娠禁用、忌用和慎用药与毒性和功能的关系,并对新版中国药典收载妊娠禁用、忌用和慎用药的表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药典;药材与饮片;妊娠禁用;妊娠忌用;妊娠慎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9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7693(2009)09-0724-04Analysis of Medicinal Substances and Cut Crude Drugs with Forbidding, Contraindication or Caution for Pregnancy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BAI Xiaoju(Stat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Beijing 100061,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Chinese medicinal substances and cut crude drugs with forbidding, contraindication or caution for pregnancy were analyzed, basing on comparison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CP) 1995, 2000 and 2005. Furthermore, relation between toxicity and function were discuss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the description of drugs that were forbidden, contraindicated or cautious in pregnancy, which would record in CP2010 were pointed out.KEY WORDS: Chinese Pharmacopoeia; medicinal substances and cut crude drugs; be forbidden in Pregnancy; be contraindicated in pregnancy; be cautious in pregnancy; analysis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药材与饮片551种,其中在【注意】项下收载孕妇慎用、忌服(用)和禁用的药材与饮片总计70种。
探讨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
【 关键词】 有 毒;中药;合理应用 【 中图分类号】R 5 4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7 (02 4 04 — 2 07 81 21 )0 — 09 0
近年来 ,伴 随着 中药 的广泛 应用 ,以及 国家药 品不 良
反应监测制度 的不断 完善 ,中药 已成 为 治疗疾 病 的主要 工
含量降低 ,同时 与米炒 ,来降 低其 毒性 。朱砂 ,雄 黄其 毒
性成 分可溶于水 和稀 酸溶 液 ,因此 ,采 用水 飞法 除去 溶于
水的毒性 成分 ,提 高雄 黄用药 的安 全性 。马钱子 含毒性 成
分番木鳖碱和马钱 子碱 ,主要成 分为 番木 鳖碱 约 占总 生物
碱 的 4 %左右 ,该成分容 易被破 坏或挥 发 ,砂烫 马钱 要严 5 格控 制温度 ,其温度 范围应该 控制 在 2 0— 5  ̄ 0 2 0C,当温度
动物类 药物和 矿物类 药物 等 ,具 体如 下 :①含 毒苷 类 ,依
据毒理作用 和不同作用部位 ,主要 包括强 心苷类 、含皂 苷 、 含氰苷 、含 黄酮 苷等 ,强 心 苷类 主 要 有 夹 竹桃 、罗 布 麻 、 福寿草 、万 年青 、羊 角 拗 、五 加皮 、铃 兰、毒箭 木 等 。其 中夹竹桃 、万年青 含有 的强 心苷 类 ,引起 传导 阻滞 ,抑制 心脏 ,导致循 环衰竭 ;氰苷类 主要 有苦杏 仁、桃仁 、木 薯 、 枇杷 叶 、樱桃 仁等 。其 中苦杏仁 、桃仁 中的氰苷 ,易 被 同 存 于种 仁 中的酶 水 解 ,苷 元水 解后 可 产 生有 毒 的氢 氰 酸 , 可损害 中枢 神经 ,中毒 后 主要 表现 为 中枢神 经 系统 症 状 , 还可引起组织缺 氧 ;皂苷类主要有天南星 、白头翁 、黄药
对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分析
对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分析作者:张爱萍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09期【摘要】中药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在我国临床上占据重要比例,而有毒中药在中药中又占据较大分量。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等将会引起毒性药物在人体蓄积,严重者甚至发生药物中毒。
因此,临床上研究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中药毒性为起点,分析我国对于中药毒性的态度演变,并对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提出合理性建议,使得有毒中药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有毒中药;中药毒性合理应用DOI:10.14163/ki.11-5547/r.2015.09.20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于中药毒性研究也越来越多。
并且每年因服用中药而引起的中毒也屡见不鲜,如:小柴胡事件、关木通事件等。
因此,临床上研究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意义深远[1]。
本文将以中药毒性为起点,分析我国对于中药毒性的态度演变,并对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提出合理性建议,现报告如下。
1 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毒中药使用过程中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引起比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常见的有毒中药包括:含毒苷类、含毒性蛋白质类、动物类药物等,具体如下:①含毒苷类。
根据有毒中药的毒理作用以及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可以分为强心苷类、含皂苷、含氰苷等,不同的药物对人体器官损伤不同,通常会影响人体呼吸功能、神经系统、心血管等。
②含毒性蛋白类。
毒性蛋白在有毒中药毒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常见的种子类药物包含桐子、苍耳子、蓖麻子等。
其中,苍耳子、巴豆等药物所含有的毒性蛋白能够作用于人体胃肠黏膜,并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内脏出血。
③含生物碱类。
含生物碱类的有毒中药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如:曼陀罗、山豆根、莨菪子、附子、藜芦等。
附子、藜芦等药物其毒性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对人体心肌等也具有明显作用;曼陀罗等药物中含有较多的莨菪碱和东莨菪碱,药物毒性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兴奋等作用,严重者将引起嗜睡、昏迷等。
毒性中药的炮制及临床合理应用
毒性中药的炮制及临床合理应用作者:王素芳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10期【摘要】中药在现代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如何合理炮制毒性中药成了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几种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并对毒性中药疗效和毒性中药的应用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毒性中药;炮制;应用1前言毒性中药虽然含有很多有毒成分,但是这些毒性中药却能治疗疑难杂症,因此对毒性中药进行炮制,降低有毒成分的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很多研究者都在积极研究合理炮制毒性中药的方法,本文对毒性中药的炮制及临床合理应用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2几种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有:(1)水制解毒。
所谓水制解毒指的是通过漂洗的方式对毒性中药进行处理,在浸泡的环节中,尽量把毒性中药的有毒成分彻底溶解在水中,从而减少有毒成分。
例如,采用清水浸泡过程中,中药乌头产生碱水解效应,导致有毒成分大量流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毒性。
另外,通过浸泡之后,中药商陆的有毒部分基本溶解在水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毒性[1-2]。
(2)净制解毒。
所谓净制解毒指的是针对有毒药材的部位进行处理,例如,中药巴戟天的有毒部位主要是木质心,这个部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铅,所以清除木质心即可。
另外,中药薪蛇的毒素基本隐藏在头部,这些毒素在很大程度上伤害机体的内脏,因此必须要将中药薪蛇的头部清除[3-4]。
(3)煨制解毒。
所谓煨制解毒指的是将滑石粉或者是麦鼓放置到毒性中药当中,并进行加热,以此达到挥发有毒成分的目的。
例如,水蛭体内的水蛭素能够抑制人体血液的凝固,毒性较强,但是水蛭素的存在形式为多肽,如果通过稀酸作用或者加热处理,那么水蛭素就会遭到破坏,所以为了减轻水蛭素的毒性,需要添加滑石粉,并进行加热[5-6]。
(4)去油压霜解毒。
去油压霜解毒的具体方法是,去除毒性中药的油脂,从而制作成粉霜,从而减轻有毒成分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
28
药
9.患者个体差异
每个人体质强弱不同,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也不一样,中药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类型 的不良反应,与体质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0.药物的滥用、误用
一些患者过分迷信偏方、秘方,人云亦云, 人用亦用;或听信游医药贩,随便滥用中药,而 发生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
29
药
五、有毒中药安全使用对策
40
药
限制每次用药的剂量
限制用不药可的时超间 把握用药量的使总用剂量
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
中病即止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
32
药
3.必须合理配伍 有毒中药的毒副作用可通过恰当的配伍来
减轻或消除,提倡“若有毒宜制”,通过 药物之间的配伍来制其毒性。
畏
杀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
33
药
4.辨证应用毒药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
24
药
3.煎煮不当
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与器具、水质、煎 法、火候、时间、药物的先、后入等因素 有关,不同的药物煎煮要求不同。
4.制剂工艺不合理、质量标特准殊不药完材善 合理的工艺、完善的质特量殊标煎准法对保证产
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
25
4
药
主要内容
• 中药“毒”的内涵 • 有毒中药及其分类 • 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主要临床表现 • 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 有毒中药安全使用对策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
5
药
一、中药“毒”的内涵
1. “毒”即谓药 古代,“毒”与“药”不分,认为凡治
病之药皆为毒药。
对毒性中药的正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中药在 防病治病过程 中发挥 了独特 的作用 ,但 由于毒性 丹 、 铅粉 等 , 可作用 于全身各个 系统 , 主要损 害神经 、 造血 、 消 中药所含超量 的有 害物质 , 一些 中药配伍不 当 、 炮 制欠 佳或某 化 和 心 血 管 系 统 。 些 药物剂量过大等原 因 , 中药的毒副反应 随之增 多 , 影 响了 中 2 合 理 应 用 药 的信誉 和临床应用 。因此 ,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 中药的毒性成 对有毒 的药物 , 应 注意毒性 的大小 , 因毒药 的安全 度小 , 分合理使用 中药 , 避免中药毒性作用 。 要掌握其安全有效 的剂量 范围 , 并且注意从小剂量 开始 , 尽量 1 正确 认 识 避免 中毒反应 。把握用药 的总剂量 防止 蓄积中毒 , 同时 , 还要 毒性 中药是 指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 不当会致人 中毒 注意个体 差异和特 殊病人 , 如老人 、 儿童、 久病体 弱者的用 药 或死亡 的一类 中药 。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 同 , 它对人体的危害 剂 量 更 要 慎 重 , 如雷公藤久用可对肝脏 、 肾脏 、 血液 系统 、 生 殖 性较大 , 甚至可危及 生命 。为了确 保用药安全 , 必须认识 中药 系统造 成严重 的不 良影响 ,朱砂在应用时可从 0 - 2克开始 , 以 的毒性 , 了解毒性反应产生 的原 因 , 掌握 中药 中毒解救方法 和 后 慢慢加量但最大剂量不能超过 1 克, 用药时 间不 能过长 . 使 预防措施 。 用 一段 时间以后无论有无药效均应停服 。应 用有毒药物应遵 随着 自然科学 的不断发展 ,现代 有关 中药毒性 的研究不 循 “ 中病即止” 的原则 。 断深化 , 通 过对有毒 中药进行分 离 、 提取等 化学研究 , 明确有 药物通过炮制 , 可以达到去毒 的目的。去毒 常用 的炮制方 毒药物 的有毒成 分 , 目前 已对 常用 中药 的化学结 构 、 药理 、 毒 法有净制 、 水泡漂 、 水飞 、 加热 、 加辅料处理 、 去油制霜等。这些 理 等进行了科学研究 , 现 已明确 中药有毒成分 主要 包括 : ① 生 方法可 以单独运用也 可以几种方法联合运用 。如蕲蛇去头 , 朱 物碱类 。如含乌头碱的 中药有川乌 、 草乌 、 附子等 , 其毒性主要 砂 、 雄黄 水飞 , 川 I 乌、 草 乌蒸或 煮制 , 甘遂 、 芫花醋 制 , 巴豆制 表现 为作用于 中枢神经系统及周 围神经 系统的症状 ,中毒机 霜 , 马钱子 可用砂烫和油炸的方法炮制等均可去除毒性 。 理是 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 经末 梢 ,刺激迷走 神 有些有毒 中药 的毒副作用可通 过适 当的配伍来减 轻或消 经 中枢 , 甚至麻痹血 管运动中枢 、 呼吸中枢 , 以致心 源性休克 、 除。七情 中的相畏 、 相杀就是 减轻或消 除其毒副作用 的配伍方 呼吸衰竭而致死 。 ②苷类 。 如强心苷是一类对心肌有显著兴奋 法。如生姜能降低生半夏和生南星 的毒 副作 用 ; 附子配甘草 、 作用 的苷类 , 夹竹桃 、 洋地黄 、 万年 青等 中草药均含强 心苷 , 中 人 参 、 生姜 以抑 制其 毒性 。又如十枣汤用大枣来缓 和甘遂 、 大 毒后主要表现 为 胃肠 道方面 , 严重 时可出现传导阻滞 、 心动过 戟 、 芫花的毒性 。 缓、 异位节律等 , 最后因心室纤颠 、 循环衰竭而致死。蟾蜍为重 合理应用毒性 中药 , 毒性药物虽然 容易引起 中毒反应 , 但 要 的强心药之一 , 其强心成分属强心 甾体类化 合物 , 其 中毒症 根据 以偏 纠偏 、以毒攻毒的原则 ,有毒药物 有其可利用 的一 状为首先有上腹部 不适 , 继而恶心 呕吐 、 嘴唇青紫 、 心悸 , 甚至 面。古今利用某些有毒药物治疗 恶疮肿毒 、 疥癣 、 麻风 、 瘰疬 瘿 昏迷 以致休克 。另外 杏 、 桃、 枇杷等的种仁均含氰苷 等有毒成 瘤 、 癌肿瘾瘕等积 累了大量经验 , 获得肯定 的疗效 。以马钱 子 分, 中毒表 现为先兴奋 、 痉挛 而后 抑制麻痹等 中枢神经 系统症 为例 , 该药虽有大毒 , 但是炮制得当 、 使 用合 理 , 可以治疗多种 状 。③ 毒蛋 白类。毒蛋 白主要存在于植 物的种子中 , 其毒理作 重症 , 如类风湿 、 半身不遂 、 再障、 重症肌无力 、 肿瘤 、 精神分裂 用是对 胃肠黏膜有强烈 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能引起广泛性 的 症等 , 乌头 ( 川乌 、 草乌、 附子等 ) 含乌 头碱 , 经过炮 制 , 用其治 内脏 出血 。如 巴豆的巴豆油中主要 含有 毒性球蛋 白 , 内服中毒 疗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 、 各 种休 克有效率达 8 0 %。毒性 中药只 后 主 要 症 状 为 急 性 胃肠 炎 , 有服 巴豆油 2 0滴 而 致 死 者 , 致 死 针对某些 具体疾病 , 但 力有专攻 , 可解 决临床 上 的难题 , 雄 黄 原因可能是对 血细胞及 中枢神经系统有原浆毒 作用 。④金属 治疗 白血病得 到世界 医学界 的公认就是突 出的实例。 元素类 。中药 中含金属元素的药物 主要是矿物类药物 , 其中对 许多人认 为 中药是 天然完全 无毒 的 , 可 以随 意服用 。有 人体毒性较大 的主要有含砷 、 汞、 铅类等药物 。如砒石成分 为 些 中药药 品广告 也往 往对其 毒 副作用 及可 能发 生 的不 良反 三氧化二砷 , 急性 中毒主要是 胃肠症状及 神经系统症状 , 急性 应 避 而 不 提 或 避 重 就 轻 , 误 导 患 者 。在 中 药 “ 无 病健 身” 的 错 中毒可并发 肾衰 、 中毒性肝炎 、 心肌炎 , 严重者可引起脱水 、 酸 误观念 影 响下 , 长期、 过量 或者 不恰 当使用 中药 的情 况时 有 中毒 、 休克、 昏迷 , 最后可 因呼 吸中枢麻痹死 亡。水银 、 轻粉等 发生。 中药是治病 的药品不是食 品 , 也不是保 健品 。 作为药 品 含有 汞 , 汞化 合物能抑制酶的活性 , 引起 中枢神经 和植 物神经 有其 使用的范 围、 剂量 和使 用疗程等要求 , 切忌 随意应用 。因 功能紊乱 , 如 中毒后可出现精神失常 、 胃肠 道刺激症状 和消化 此 , 正确认 识 中药的毒性反 应 , 合理使用 中药 , 更好地 为我们 道 出血 , 严重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而死 亡。含铅类 中药有铅 的健康 服务 。
有毒类中药的临床应用
有毒类中药的临床应用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关于中药毒性的讨论甚嚣尘上,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估计下一步就要引出“废医存药”、“废除中医”这样的话题,一点都不新鲜。
这次话题的引子,还是我们熟悉的马兜铃酸,之前在明确有肾毒性之后,现在说这种物质疑似是造成肝癌的高危因素。
所以就又把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罗列出来,建议禁止使用。
我们都知道,“抛开剂量谈毒性那就是耍流氓”,水喝多了还中毒呢。
如果中医中药真的如他们说的那么不堪,又如何存在传承这么多年?如果中医真的是“洪水猛兽”,那深受其“戕害”的中华民族怎么就成了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我们并不否认中药中含有有毒物质,但不能苟同于网上“废医存药”的说法。
下面看看逯俭主任对于有毒类中药的应用有什么看法。
毒性中药如何用于临床?这三点一定要注意
毒性中药如何用于临床?这三点一定要注意蔡德亨君和堂首席疑难重症专家蔡氏头排针创始人曾任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副所长、宝山针灸专科医院名誉院长等职个人介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利用自己创立的蔡氏头排针技术治疗脑瘫儿童4万余人。
他以现代医学科学诊断为依据,精通脉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对肿瘤、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显著。
首先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中草药使用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一利用一些药物的相反作用在临床上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一个是炮附子和姜半夏。
比如我们今天有个病人从青岛发来的视频,他在三个月前,本身腹泻障碍,不能说话,走路气喘,睡觉不能平卧。
因为他原来是肺癌,做过放疗,做过化疗,里面又重新复发了,有大量的积液而且转移了。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可以正常走路,吃饭,大小便,甚至可以唱歌了。
这里面我们用了两味相反的药,一味是炮附子,另一味是姜半夏,在十八反里面是反的,一个有化痰作用,一个有温凉的作用,我们知道有些病人他本身会出现阳气不足,我们通过温阳以后,通过利水,会使肺部消肿,检查出来肺部积液基本清除干净。
第二个用的是甘草和昆布。
这两个在一起也是反的,过去讲昆布甘草放在一起作用就没有了,有的人又说放在一起增加了一些毒性,正好利用他们的性,就把有的病给治好了,比如说瘰疬,就是淋巴结核,还有一些肺部肿瘤转移以后,转移到了大脑甚至鼻腔里面,造成了呼吸障碍。
今天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病人,在两个多月以前,颈部淋巴结肿胀,掐住了喉咙,呼吸困难,整个脸都肿胀、发紫,呼吸困难,没办法走路和睡觉,重用了昆布和甘草,结果今天来他自己坐公交来的,很好,脸部也正常了。
二温热药和寒凉药相互配伍的关系过去好多医生说寒凉药不能和温热的药放一起,会改变药性,我们的祖师爷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麻杏石甘汤,就是把寒凉药喝温热药放在一起,在这次我们抗击肺炎的过程中,好多方子也有这种情况出现,我们要在这中间注意好,是寒凉药用量大还是温热药用量大,就要看对疾病认识过程。
毒性中药的合理应用
毒性中药的合理应用近年来中药药品不良反应问题日益突出,实践证明,中药应用必须合理,才能降低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应用时,应从整体考虑,辨证论治,谨慎用药,严格掌握配伍禁忌,使中药的配伍更加安全、合理、有效。
1 中药不合理应用引起毒害的原因如下(1)中药的有毒成分。
(2)辨证用药不当。
(3)应用剂量过大。
(4)中药配伍不当。
(5)中、西药配伍不当。
(6)中药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
(7)中药的产地(之)差异。
(8)煎煮不当。
(9)生理情况的影响。
2 依据现代医学之毒性为基础,药用植物可分为四个等级:剧毒、大毒、有毒及小毒3 中医药基于对中药毒性的认识,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控制中药的毒性,常用的方法有(1)辨证用药通过四诊,辨明病因、病机,然后确定治则、方药,依患者的个别状况给予适当的方药组合,以避免药不对证所导致的毒副作用,如阴虚内热而误用生麻黄辛温发汗,则可能因药不对证而造成大汗亡阴,反而加重病情。
由于针对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治疗药物,因此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说是确保中药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
(2)讲究组方配伍中医处方的组合拥有“君、臣、佐、使”的原则。
方中既有担任治疗主证角的君药,又有协助君药治疗主证的臣药。
另外还有辅助君药治疗兼证或减轻君药毒副作用的佐药,以及引经与调和诸药的使药。
中医药“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即包含了减少中药的毒副作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的功效与观念,如二陈汤中以生姜挟制半夏之偏性等。
(3)正确炮制减毒在中医药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减毒、增效、转变药性的炮制方法与经验,并形成了中医药学相当重要的一门学问—中药炮制学。
如乌头类中药经正确炮制后其心脏毒性相差近千倍,而原有之镇痛作用却无明显变化。
(4)控制用药剂量一般来讲,药物的剂量和其毒副反应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中病即止”是前人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原则。
而在现代中药药理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极量”或“临界量”的准确界限。
一些有毒中草药的合理应用
一些有毒中草药的合理应用摘要】目前,随着肿瘤病人的不断增多,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毒的中草药在临床应用也不断增多。
如使用恰当,能治疗诸多疑难重症,但治疗用药的安全度小,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
因此临床医师在实际应用时,应正确掌握有毒药物的剂量,尽量避免毒性反应。
【关键词】有毒中草药;毒性反应;合理应用1.有毒中药苍耳子: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果实,辛、苦、温,有小毒。
苍耳子有毒成分为苍耳子苷,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成人服用量超过100g可致中毒。
主要症状为头晕昏迷、嗜睡、全身强直性痉挛,并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功能障碍,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重则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平时常用炮制品,煎服量3~10g,不宜持续服用。
牵牛子:旋花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成熟种子,苦、寒,有小毒。
牵牛子其中所含牵牛树脂苷为峻泻成分,大量使用除直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外,还可刺激肾脏引起血尿,严重者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
建议用炮制品,常用煎服量3~9g,入丸散每次1.5~3g,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同用。
巴豆: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辛、热,有大毒。
巴豆所含巴豆油对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引导发疱,甚至坏死。
口服半粒~1粒即能产生口腔及胃黏膜的烧灼感及呕吐,短时间内可有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
入丸散剂每次0.1~0.3g,孕妇及体弱者忌用,建议用巴豆霜。
川楝子: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
苦、寒,有小毒。
川楝子毒性成分可能为毒性蛋白质,内服过量可出现中毒反应,主要为肝脏损害、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视力障碍、胃及小肠炎症、内脏出血、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炒后可降低毒性,故平时应多用炒制品,煎服量3~10g,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
苦杏仁:蔷薇科植物山杏、东北杏、西伯利亚杏及杏的干燥成熟种子,苦、微温,有小毒。
杏仁含苦杏仁苷,口服后易在胃肠道分解出氢氰酸,故毒性比静脉注射大。
某些有毒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某些有毒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发表时间:2012-09-04T16:18:20.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乔璐[导读] 总之,在实践工作中,必须百倍警惕,慎之又慎。
乔璐(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51200)【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23-01 【摘要】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往往有一个误区。
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无毒性作用。
有毒中药即毒药,是指含有毒性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或常规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药物。
有毒中药具有显著的二重性,用之得当,可显示独特的疗效;用之不当,则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这些中药在专业书籍如《中国药典》中,该药项下注有“有毒”、“小毒”、“大毒”、“慎用”之类警示语。
例如川乌、草乌、附子、马钱子、大黄、苦杏仁、蟾酥、巴豆等。
下面谈谈某些有毒中药应用的体会。
1 处方药过量文献报道的关木通急性中毒的剂量一般在40~50g,均超过了《中国药典》剂量,药典木通常用量为3~6g。
日本厚生省于1994年评价小柴胡汤具有改善慢性肝炎的作用,随后,很多人长期使用小柴胡汤以治疗肝炎,结果一些人出现了间质性肺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刘某,男,46岁,农民,听说偏方单味附子泡酒可祛风湿止痛,随自行用1000ml三花酒浸泡附子120g,服药酒200ml,15min或患者觉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极度呼吸困难,送至医院进行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检查患者服用的为未经加工炮制的生附子[1]。
发生上述不良反应的根本因素主要是任意加大剂量;附子一次用量24g,超过药典常规用量5g。
其次,附子在应用时分包先煎、久煎以破坏其有毒成分,而该患者直接服用未经加工的附子。
再次,用药酒或服药后饮酒,酒精能加强毒性成分的溶出和吸收。
2 药物未经炮制或炮制方法不当药物经炮制后,可降低其毒性,减轻副作用,可助提高药效,故有“生熟异治”之说。
有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应用
有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应用发表时间:2013-10-25T11:53:49.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王冰1 王清玉2 [导读] 在临床上,对有毒中药多用文火久煎的方法。
例如川乌、草乌、狼毒、雷公藤等必须久煎,才能使其毒副作用降低王冰1 王清玉2(1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261041;2潍坊学院医院 261061)【摘要】有毒中药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会产生惊人的疗效,但也受各方面的影响。
在临床上必须充分认识药物的特性,明确其适应症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正确选择药物的剂型和炮制方法,严格的控制药物的剂量,重视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和煎服方法,做到充分认识有毒中药的特性和适应症,谨察病机虚实,合理应用,杜绝中毒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有毒中药合理应用配伍禁忌【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81-01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基本相同,用药时安全范围小,易引起中毒的中药制剂。
在临床上,毒和药没有一定的明确界限,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
使用得当可化毒为药,产生惊人的疗效;而如果使用不当,则可化药为毒,引起医疗事故甚至丧命。
因此,在临床上正确认识有毒中药,做到合理应用,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一环。
一、严格控制剂量剂量是保证药效的重要因素,因为患者有男女老幼之分,身体强弱的差别,中药的毒性有大小之分,用药也应有轻重的分别。
故应严格控制剂量,一般不能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例如:砒霜一次不超过1~2mg,斑蝥一次不超过60mg,川乌一次不超过3~9g,否则易致危险。
二、重视配伍禁忌在临床应用中,中药的配伍禁忌通常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在临床应用有毒中药时,若能进行合理的配伍,就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所以在组方时,利用药物之间的配伍,制约某些药物的偏性、烈性和毒性,是防止有毒中药中毒的措施之一。
浅议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
浅议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
靳喜珍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学术版)》
【年(卷),期】2013(011)008
【摘要】有毒中药是一类既具有药理治疗疾病作用,又具有毒副作用,毒性剧烈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应用,使用不当会导致毒性伤害甚至死亡.对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首先要求提高对有毒中药的认识,并对其按毒性大小和药用的类别进行合理的分类,从药物炮制、配伍、煎服、剂量以及现代技术药物成分的提取和精确使用方面去探讨如何合理的应用有毒中药.
【总页数】2页(P164-165)
【作者】靳喜珍
【作者单位】太原市晋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0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探讨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分析 [J], 裴为国;黄治东
2.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分析 [J], 裴为国;黄治东
3.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 [J], 张松英
4.对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分析 [J], 张爱萍
5.浅议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 [J], 李文华;唐迎雪;王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白晓菊(1963-),女,博士,中药医学标准研究与管理。
通讯作者:赵燕(1974-),女,硕士,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完善和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日渐重视,关于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公众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和其安全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提出了有毒中药是否应该禁用的问题。
为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发生,合理应用有毒中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有所裨益。
1有毒中药的概念中医对有毒中药概念的认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有毒药物指毒就是药,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或指药物的偏性。
狭义的有毒药物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
1.1广义的有毒中药广义的有毒中药泛指一切中药或指药物的偏性。
1.1.1泛指一切中药“毒药”是古代药物的代名词,早在西汉以前,“毒”与“药”不分,混称“毒药”。
古人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最早见于《周礼·天官记》:“聚毒药以供医事”,这里的“毒药”即是泛指所有的中药。
再如《素问》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内经》云:“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
”《医学问答》“夫药本毒物,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攻毒,……”直到明代仍有一些医家谓毒为药,如汪机认为“药,谓草木鱼禽兽之类,以能攻病皆谓之毒”。
张景岳所谓的“药,谓草术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
“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等,皆是将防治疾病的所有中药称之为“毒药”。
1.1.2指药物的偏性认为“毒”乃药之偏性。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试论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白晓菊1,赵燕2(1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100061;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中图分类号:R28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29(2009)09-0526-04摘要:中医对有毒中药的概念认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正确认识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和产生的原因,促进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增强中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有毒中药;毒性;合理应用Discussion on Rational Use of Poisonous Chinese Herbal Drugs BAI Xiao-ju 1,ZHAO Yan 21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Beijing 100061,China)2Center for Drug Reevaluation,SFDA (Beijing 100045,China)Abstract:The conception of poisonous Chinese herbal drugs is been devided into generalize and cir -cumscriptus types.By recognizing the toxic reaction of poisonous Chinese herbal drugs and its reason,to promote rational use of poisonous Chinese herbal drugs,so as to enhance the safety of them.Key words:poisonous Chinese herbal drugs;toxicity;rational use526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
可见,《神农本草经》中所指的药性“有毒”、“无毒”并非专指“毒”的危害有无,而是泛指药性的强弱、刚柔、急缓。
大凡药性强烈、作用峻猛者谓之有毒;药性柔弱,作用缓和者谓之无毒。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又如张介宾在《类经》中说:“药以治病,以毒为能。
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盖气味之偏,药饵之属也,所以祛人之邪气”。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
到了明代,张景岳又明确地指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是以气味之有偏也”。
上述的毒就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偏胜之性。
1.2狭义的有毒中药狭义的有毒中药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
有毒药物专门指那些药性强烈,对人体有毒性或副作用,安全剂量小,用之不当,或药量稍有超过常量,即可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致人死亡者。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栗,病去即止,不去倍之,取去为度”,“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这里的“毒药”指的是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有毒中药”,指狭义的有毒中药。
与广义的有毒中药有性质上的区别。
而且《神农本草经》中进一步提出采取炮制法制约其毒性。
隋朝的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到:“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与人为害,亦能杀人”。
张景岳在《类经·脉象类》中指出:“毒药,谓药之峻利者”。
历代本草书籍在具体的药物的性味项下,均标明“剧毒”、“大毒”、“有毒”、“小毒”、“无毒”等,就是指这些药物所具有大小不等的毒性或副作用。
《中国药典》、《毒性药品管理品种》等规定的有毒中药,也是指狭义的有毒中药。
2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毒中药分为含生物碱类、含毒苷类、含毒性蛋白质类、动物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等,现将其毒性分述如下:2.1含生物碱类常见的有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钩吻、马钱子、山豆根、曼陀罗、莨菪子、藜芦等。
川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其毒性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的强烈兴奋作用,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其还对心肌有直接作用;马钱子中含有马钱子碱及士的宁,可选择性的兴奋脊髓,损害神经系统,引起呼吸麻痹,导致窒息甚至死亡;曼陀罗等含有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的作用表现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表现为兴奋作用,严重者可致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
2.2含毒苷类目前,因毒苷引起中毒的有3类:强心苷类、氰苷类及皂苷类。
①强心苷类。
主要有夹竹桃、万年青、羊角拗、罗布麻、福寿草、五加皮、铃兰、毒箭木等。
其中夹竹桃、万年青含有的强心苷类,可引起传导阻滞,抑制心脏,导致循环衰竭;②氰苷类。
主要有苦杏仁、木薯、枇杷叶、桃仁、樱桃仁等。
其中苦杏仁、桃仁中的氰苷,易被同存于种仁中的酶水解,苷元水解后可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可引起组织缺氧,并可损害中枢神经,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③皂苷类。
主要有天南星、商陆、皂角荚、白头翁、黄药子、川楝子等。
其中黄药子具有很强的毒性,可对局部产生强烈的刺激,并可损害心脏及肝脏等。
2.3含毒性蛋白类毒性蛋白主要含在种子类药物中,常见的有苍耳子、蓖麻子、桐子、望江南子等。
其中,苍耳子、巴豆等所含的毒性蛋白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的内脏出血。
2.4动物类药物常见的有蟾酥、全蝎、斑蝥、红娘子等。
其中蟾酥、斑蝥、红娘子中含有的毒素,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其他动物类药物因所含毒素不同,其毒性反应也各异。
2.5矿物类药物矿物类药物中含砷、铅、汞等金属元素的为有毒中药。
常见的有砒霜、朱砂、雄黄、水银、胆矾、铅、硫磺等。
如砒霜、朱砂、雄黄、轻粉等,主要作用于机体的酶系统,能抑制酶及酶蛋白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阻碍细胞氧化和呼吸,使神经系统发生各种病变。
3有毒中药产生毒性反应的原因3.1品种混乱由于历史原因,不少中药品种混乱,部分中药在临床使用的就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品种,其中有的有527毒,有的无毒,有的有大毒,有的有小毒。
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南五加属五加科植物,无毒;北五加属萝科植物,有毒。
又如白附子有禹白附与关白附两种,禹白附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毒性较小;关白附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毒性较大。
3.2服用过量或长期用药中药按照常规剂量用药,一般不致中毒,但随着药量的增加,可表现出毒性反应。
如木通在《本草学》中未记载有毒,推荐的成人常用量为3~10g。
但据临床报道,若一次用量达60g,即可引起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又如苦杏仁有小毒,是因其所含的苦杏仁苷能分解产生氢氰酸,后者为剧毒物质,极微量应用苦杏仁能镇静呼吸中枢发挥止咳作用,剂量稍大则对人体产生毒害,致死量约为0.05g。
临床证实,成人的苦杏仁用量应限制在10~20g,即为“无毒”,而超过20g,为“有毒”。
3.3炮制方法不当许多有毒中药通过合理的炮制,可减低或消除毒性,变为无毒的药物。
如乌头因其含乌头碱而有大毒,但若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再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后取出,其所含乌头碱经加热可水解为毒性较小或接近无毒的乌头次碱及乌头原碱。
在使用乌头时注意使用推荐剂量,在煎药时“先下久煎”,做到合理应用,则其不但不会毒害人体,反而有散寒逐湿止痛的功效。
又如甘遂有毒,与醋共煮透心可降低其毒性。
反之,有些药物若炮制不当也可以增毒。
如朱砂有毒,用火煅则析出水银,使毒性剧增。
3.4配伍不当《本经·序例》谓:“若有毒宜制,当用相畏、相杀者。
”说明药物经过适当配伍,可以减少或减缓其某种毒性,使“有毒”变“无毒”,“大毒”变“小毒”。
如甘草与附子同用,可减低附子的毒烈之性。
槟榔与常山同用,可缓解常山的致吐作用。
此外,应指出的是,中药与化学药若联合使用不当也易产生毒性反应。
如朱砂不能与碘化物、溴化物同用,因为朱砂含硫化汞,在肠道内遇碘化物、溴化物即产生有刺激性的碘化汞,引起医源性肠炎。
3.5制剂不当由于药物所含成分各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如溶解度等,使其在不同剂型中所显示的总体毒性不同。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毒药”多以入丸散剂为宜,实际上这种方法只是便于控制毒药的服用剂量,而并不能达到消除毒性的最终目的。
如杏仁中苦杏仁苷与苦杏仁酶共存,若将生杏仁研粉服,苦杏仁苷可迅速被苦杏仁酶分解产生大量氢氰酸而毒害人体。
但若杏仁入汤剂,经过煎煮,则可使部分甚至大部分苦杏仁酶灭活,所含苦杏仁苷不会因酶的作用而大量分解毒害人体,反而发挥止咳平喘作用。
因此何为适当的剂型,当视具体药物而定。
“毒药一概入丸散剂”,显然是不科学的。
3.6煎煮不当煎煮时间适宜可以消除或减缓中药的毒性,而煎煮不当则可导致中毒,如乌头、附子、商陆几味药需先煎久煎。
另外,煎药和服药器具的选择也很重要。
自古以来,均以陶器为优选。
而铜、铁、银等金属器具,因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
3.7体质因素由于人体有禀赋强弱,高矮胖瘦,年龄性别等区别,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可有不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