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工程地质研究.ppt
自l9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人类工程活动强度 和规模的不断增大,在许多具备适宜的地质环境的地区陆 续出现了地面下沉现象。在诸多实例中由于人类抽取地下 液体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的情况最为普遍。意大 利的威尼斯城是最早被发现因抽取地下水而产生地面沉降 的城市。之后,日本、美国、墨西哥、中国、欧洲和东南 亚一些国家中的许多位于沿海或低平原上的城市地区,由 于抽取地下液体的工程活动,均先后出现了较严重的地面 沉降问题。表10-1列出了世界各典型地面沉降地区的沉降 量值、速率、诱发因素及已采取的治理措施等一般概况。
天 津 市 地 面 沉 降
西 安 市 地 面 沉 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采取限采、禁采地下 水和回灌地下水等措施,上海、嘉兴、宁波等地沉 降速度趋缓,但总体沉降范围却在迅速扩展。如杭、 嘉、湖的沉降正向整个平原蔓延,长江三角洲地区 的地面沉降在区域上有连成一片的趋势。苏锡常地 区的沉降速度也在加大,苏州市自1949年以来累计 地面沉降600毫米的面积已达180平方公里,常州43 平方公里,无锡59.5平方公里。地面沉降最严重的 是上海,其次是苏锡常,再次是杭嘉湖。40年来, 上海市因地面沉降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900亿元,其 中潮损1755亿元,涝损848亿元,安全高程损失189 亿元。
近代河流冲积环境模式: 以河流中下游高弯度河流沉积相为主。 属于这种模式的河流常处于现代地壳沉降带中,河床迁 移频率高,因而沉积物特征为多旋回的河床沉积土-- 下粗上细的粗粒土和泛原沉积土,并以细粒粘性土为主 的多层交错叠置结构。
我国东部许多河流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平原、 松嫩平原等均属于此种类型。
地面沉降
• 世界上地面沉降问题的发现,约始于20世纪初。 有关上海地面沉降的报导最早见于1921年,到 1965年在市区已形成了一个碟形洼地,其中心 处的最大沉降量达2.63米。 • 然而,无论是媒体的统计,还是民间的地陷地 图都难以真正对未来可能的地陷以及生命的消 逝起到足够的预防作用。这些统计和地图只是 一种民间的记忆,表达一种事后的或怀念,或 愤怒的复杂情感。铭记灾难,讲述灾难是为了 明天活得更好,更安全,然而应对莫名其妙的 地陷,有心的民间人士亦感乏力,除了记录, 他们对于明天的地陷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为区域性地面标高的 损失而引起环境恶化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 造成危害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具体环境灾害表现如下: 在滨江或滨海区域易受河水或海水的侵袭,引起潮水、江水倒灌, 给城市、农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地面沉降也使内陆平原城市或地区 遭受洪水灾害的频率增大、危害程度加重,尤其那些新构造盆地如江 汉盆地、洞庭湖盆地、汾渭盆地及辽河盆地等。 对城市公共设施、交通运输、港口码头及水利设施的损害。例如 城市中下水管道变形排水能力下降,河道桥下净空减小通航能力降低, 既有河、海堤坝或防洪墙防洪、潮的能力降低,道路设施破坏,港口 码头失效货物装卸能力下降等。 地面沉降的不均匀往往使地面和地下建筑遭受巨大的破坏,危及 稳定、安全。如建筑物墙壁开裂、高楼脱空并使桩基产生负摩阻力, 深井井管上升、井台破坏,桥墩不均匀下沉、自来水管弯裂漏水等。
采地下水而逐渐加剧。1972—1983年,最大累计沉降量777毫米, 年平均沉降量30—70毫米的沉降中心有5处。1983年后,西安市 地面沉降趋于稳定发展,部分地区还有减缓的趋势。到1988年 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1.34米,沉降量100毫米的范围达200平方 公里。
地面沉降
人类活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当中国的城市正竭力向上发展,农村正拼命追求高产的时候,却没想到脚下的土地,已不堪重负,正悄无声息地下降。
千年古城西安在不知不觉中变“矮”,大雁塔可能成为“比萨斜塔”;天津塘沽地区九十年代海拔高度降低了3米,海河出现海水倒灌;北京有五个地区出现较大的地面塌陷,最严重的地方地表还在以每年20至30毫米的速度下沉;上海的地面以平均每年10毫米的速度下沉,有专家惊呼:再下沉2米,上海将陷于一片汪洋之中。
这一系列的现象均是由地面沉降所引起,同时与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
一、地面沉降的概念地面沉降,又被称为地面下沉、地陷。
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二、我国地面沉降的重灾区“目前,中国在19个省份中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总面积超过7.9万平方公里。
”2011年12月,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表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主要是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汾渭盆地这三个区域。
”所谓重灾区,是以累积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达到一定程度来判断的。
据相关报道,选取200毫米作为临界点,是因为地面沉降量达到200毫米将对地质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趋势。
在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7.9万平方千米地区中,华北平原占比最大,达到6.2万平方千米。
其中天津和沧州地区的地面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2500毫米,此外,在沧州、衡水和保定等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地裂缝。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
其中,上海中心城区和江苏无锡等沉降中心的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2500毫米,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开始出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一、地面沉降现状2. 国内地面沉降现状河北平原总面积81459km2,河北平原地面沉降大于200mm 的面积达48550km2,占59.6%。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1) 损失地面标高造成雨季地表积水,防泄洪能力下降,沿海地区抵抗风暴潮的能力降低。
如塘沽由于地面标高的损失,沉降中心的地面标高已不足1m,而遇风暴时海水上涨5~6m,现有防潮堤不足以阻挡海水,造成大面积入侵,1985年8月2日和19日,潮位达5.5m,新港造船厂、东大沽一带被海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1. 2亿元;1992年9月1日,潮位达5. 93m,天津港前方库房、码头、客运站等全部被海水淹没,新港造船厂、北塘修船厂、救助站、部分村庄、万亩虾场、农田也受淹,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
2002年7月5日,沧州市降水量97mm,整个沧州市区汪洋一片,市政设施管理处11个排水泵站33台水泵全部启动,连续48h才将积水排完,总排水量约356×104m3。
2003年10月10日,因持续降雨,城区3295户进水。
(2) 城市管网遭到破坏。
城市给水供气管道随地面不均匀沉降而弯曲变形,导致管道漏水漏气,进而折断,直接影响市民生活及工业生产,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沧州市给水管网26km,仅2002年给水管网就破裂776次。
上海市曾发生地面沉降折断大口径(300mm)煤气管导致煤气泄漏事故。
(3) 铁路安全受到威胁。
由于地面沉降造成铁路路基不均匀下沉,铁路安全受到威胁。
如京沪铁路从沧州市沉降中心穿过,由于铁路路基下沉,在沧州市地面沉降中心地段,路基碎石垫层已加厚了500mm,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铁路安全运行。
(4) 河床下沉,河道防洪排涝能力降低,影响南水北调等引水工程安全;桥下净空变小影响泄洪和航运。
南运河从沧州市横穿而过,是引黄入津的通道,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经由之路,由于地面沉降,造成河床下沉,其过水能力锐减,原设计流量为120m3/s,现在已不及原设计能力的1/2。
地面沉降处理
地面沉降处理地面沉降是指地基的沉降运动,能够引起地面的沉降变形、塌陷和沉陷,继而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地面沉降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可以对房屋和其他建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会影响地面沉降地区的社会发展。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面沉降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针对地面沉降问题,必须推行有效的处理措施。
面对地面沉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防治,二是调查,三是整治。
第一步是防治,做好防治措施是解决地面沉降问题的前提。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影响范围,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为了防止地基沉降,施工设计需要考虑地基沉降预防措施,建议在现有施工场地初步调查地质情况,明确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
第二步是调查,在施工前要经过充分的调查,以确定地基的沉降情况。
调查的目的是收集地面沉降现象的相关数据,确定沉降程度,以便进行有效的处理。
调查应包括室外摄影、多年剖面、地下水条件、地表沉降和空间水平位移等项目。
第三步是整治。
整治沉降现象的措施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顶层维护技术、支撑结构技术和防压结构技术等。
顶层维护技术是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地面沉降现象,通过再注浆的形式,将整个地基的沉降整体补平,以达到地面沉降彻底消除的目的。
支撑结构技术是通过支撑结构,来抵消地基发生沉降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止建筑物沉降的目的。
防压结构技术是通过安装防压结构,来控制地基发生沉降的惯性力,从而抑制地面沉降幅度,避免房屋发生塌陷和沉陷,同时维护地面整体的平整度。
另外,地面沉降处理还应该考虑到临时土质加固的技术,可以进行临时的土质改良,以达到减弱地基沉降的目的。
总之,为了解决地面沉降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三个步骤:防治、调查和整治,应按照地基沉降情况和施工安全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将地面沉降彻底处理掉。
地面沉降的处理不仅要识别问题的症结所在,还要基于定量分析,对地基沉降影响了的建筑采取合理的处理建议,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环境地质学 第十讲 地面沉降
宁波地面沉降区常年积水
河北平原地面沉降区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一、概述
建筑物受损
2003年2月28日因地面不均匀沉降错 断西安子午路2m粗的供水管道
2002年12月10因地面不均匀沉降错断西 安翠华南路2米粗的供水管道
Á µ Ü ¿ ³ ½ ×Á (mm)
é ÖÖÖÖÖÖ·ÖÖ2001Ö11ÖÖ2003Ö7ÖÖÖÖÖÖÖÖÖÖ ÷ ò ò ê Ö ê Ö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一、概述
不 均 匀 地 面 沉 降 加 速 了 地 铁 隧 道 设 施 的 磨 损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苏锡常地区至2002年 地面累计沉降量等值线图
苏锡常地区2002年 地面沉降速率图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华 北 平 原 地 面 沉 降 等 值 线 图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太 原 市 累 计 ~地 面 沉 降 年等 值 线 图
大同市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1988~1993年)
(1956 2000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饱水多孔介质的失水压密原理
第十章 地面沉降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地面沉降
概述 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地面沉降机理 地面沉降的防治
第一节 概述
地面沉降:指地面高程的降低,均指地壳 地面沉降:指地面高程的降低, 表面某一局部范围内的总体下降运动。 表面某一局部范围内的总体下降运动。 特点:以缓慢的、 特点:以缓慢的、难于察觉的向下垂直运 动为主, 动为主,只有少量的或基本没有水平向的 位移, 位移,可能影响的平面范围可大至几千平 方公里。 方公里。
世界若干大城市日用水量与地面沉降
上海市地面沉降
除超量抽取地下水之外,造成近期上海地面沉降加速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上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持续高水平。 上海市第四纪沉积层厚达 3 0 0多m,在潜水含水层以下有 0多m,在潜水含水层以下有 7个粘性土层,上部粘土层在反复抽水与回灌的加卸载过程中, 回弹效应愈来愈差,其力学性状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长江三角洲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地面沉降明 显,已经和上海地区地面沉降几乎连成一片,造成周边地区 与上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地面沉降的相互影响加剧。 全球海平面升高影响,上海海平面目前以每年 1.5mm上升, 1.5mm上升, 地面沉降必须考虑与海平面升高的共同影响。
第三节 地面沉降机理
主要分析因为抽汲地下液体所引起的地面沉降的 机制问题 承压水位降低所引起的应力转变及土层的压密 位于末固结或半固结疏松沉积层地区内的大城市, 位于末固结或半固结疏松沉积层地区内的大城市, 因为潜水易于污染往往开发深层的承压水作为工 业及生活用水的水源。 业及生活用水的水源。 在孔隙承压含水层中, 在孔隙承压含水层中,抽汲地下水所引起的承压 水位的降低,必然要使含水层本身和其上、 水位的降低,必然要使含水层本身和其上、下相 对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随之而减小。 对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随之而减小。
优质课件: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
• 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 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 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 在我国,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 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 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 地面沉降导致了地表建筑和地下设施的破坏。据 统计,我国每年因地面沉降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亿 元人民币以上。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开始重视这 个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采地下水等一系列 政策的出台使我国很多地区的地面沉降现象已经或 将得到控制。
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
素。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
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
• 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 下列三种原因:
• 1、 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 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 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
• 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 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 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 在我国,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 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 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 地面沉降导致了地表建筑和地下设施的破坏。据 统计,我国每年因地面沉降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亿 元人民币以上。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开始重视这 个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采地下水等一系列 政策的出台使我国很多地区的地面沉降现象已经或 将得到控制。
地面沉降
•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
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与预防措施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地面沉降能引起哪些次生害?
❖ 地面沉降使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因而 会导致一些次生灾害发生。在我国各地 区,地面沉降的危害性表现稍有不同。 下面举例说明之。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天津市地面沉降引发的次生灾害
❖ 1、地面标高降低,导致海水上岸,防潮堤必 须相应加高。滨海还原潜水位抬高,加重土 壤的次生盐渍化、沼泽化;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 案例1: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有一个“沉降村”。 在这个取名为“因果岸”的小村庄,几年前的地面 沉降造成村中路面大片下沉,将居民晒场的水 泥地面折断,沉降断面所经的一幢二层民宅, 被赫然“劈开”一条可以伸得进手掌的裂缝,楼主 人惶然迁居他处。由于这场由东贯西的不均匀 沉降,村民甚至不得不把历来是南北走向的水 田“改造”为东西走向。几年前惠山地区过度开采 地下水的“因”,给居民带去了无奈的苦“果”。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5 、 太 原 市 经 1979 年 、 1980 年 、 1982年三次在市区600平方公里范围的 测量,发现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面积 有254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沉降 区面积达7.1平方公里。最严重的是吴 家堡,其次是小店。吴家堡水准点的 累计沉降量:1980年是819毫米,1982 年是1232毫米,到1987年累计沉降量 达1380毫米。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2、天津市 从1959—1982年间 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15米。1982 年测得市区的平均沉降速率为94 毫米。目前,最大累计沉降量已 达2.5米,沉降量100毫米以上的 范围已达900平方公里。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不良地质—地面沉降的原因及特点(工程地质课件)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2 土层的性质及其变化与地面沉降的
关系
➢ 在相同的条件下,超固结土层的压 密量小于正常固结土层,欠固结土层 的压密量大于正常固结土层。
➢ 在较低的有效应力增长条件下,粘土 层的压密在地面沉降中起主要作用, 而在水位回升过程中,砂层的膨胀回 弹则有决定意义。
不良地质作用之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
➢ 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产生条件 ➢ 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
地面沉降概念和特点
地面沉降概念和特点
➢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 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
➢ 特点:以缓慢的、难于察觉的向下垂直运 动为主,只有少量的或基本没有水平向的 位移,可能影响的平面范围可大至几千平 方公里。在某些实例中地面沉降是一种自 然动力地质现象,而在多数实例中这种现 象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常以地壳表层 一定深度内岩土体的压密固结或下沉为主 要形式。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地面沉 降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并受到多种诱 发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上海采取控制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人工回灌两 大措施,使上海地面沉降从历史最高的年沉降量 110毫米,下降至目前的年沉降量10毫米左右。
小结
➢ 了解地面沉降的产生原因 ➢ 理解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分析地面沉降的产生条件 ➢ 明确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由水承担的部分称为孔隙水压力,它 不能引起土层的压密,故又称为中性 压力,而由土骨架承担的部分则能直 接造成土层的压密,故称为有效应力 ;二者之和等于总应力。假定抽水过 程中土层内的总应力不变,那么孔隙 水压力的减小必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 的等量增大,结果就会引起土层成比 例的固结。(土的固结理论)
地面沉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地面沉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面沉降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
地面沉降指的是地面表面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断下降的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地质条件、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
本文将探讨地面沉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地面沉降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地质条件是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地下水开采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表下沉;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也会引发地面沉降。
其次,人类活动也对地面沉降产生了较大影响。
大规模建筑、挖掘、填埋等工程活动会改变地下水流动状况和土壤结构,引发地面沉降。
第三,气候变化也是地面沉降的因素之一。
气候的干湿变化会导致土壤的收缩与膨胀,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面对地面沉降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地表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早发现地面沉降的迹象。
通过监测地表沉降速率和范围,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地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潜在的损失。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减少地面沉降现象的发生。
同时,限制工业和农业排放含有有机物质的废水,减少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与规划。
在规划新的建筑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状况,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以减少地面沉降产生的影响。
同时,在城市更新和维修项目中,也要注意保持地表和地下的平衡,避免局部地面沉降引起的问题。
此外,加强土地治理和保护,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和适宜的湿度,也是减少地面沉降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地面沉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涉及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因素。
然而,通过加强地表监测与预警、地下水管理与保护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与规划,我们能够有效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地面沉降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确保我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13.3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面沉降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幅度较大、速率较大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现象。
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开采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体所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或压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意大利威尼斯城最早发现地面沉降。
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地下水(油气)开采量增大,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墨西哥、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特征是主要发生于大型沉积盆地和沿海平原地区的工业发达城市及油气田开采区。
其特点是涉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往往不易被察觉;在城市内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波及的面积大;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特性,就是用人工回灌办法,也难使地面沉降的地面回复到原来的标高。
因此地面沉降对于建筑物、城市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危害极大。
经过对地面沉降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对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已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地面沉降的原因颇多,有地质构造、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
人类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人类工程活动既可导致地面沉降,又可加剧地面沉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大量抽取液体资源(地下水、石油等)、地下气体(天然气、沼气等)活动是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2. 采掘地下团体矿藏(如沉积型煤矿、铁矿等)形成的大范围采空区,及地下工程(隧道、防空洞、地下铁道等)是导致地面下沉变形的原因之一。
3. 地面上的人为振动作用(大型机械、机动车辆等及爆破等引起的地面振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土体的压密变形。
4. 重大建筑物、蓄水工程(如水库)对地基施加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压密下沉变形。
5. 由于在建筑工程中对地基处理不当,即地基勘探不周。
高一地理必修_第一册_拓展素材:地面沉降和地裂缝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都属于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是人类活动固结、压缩地下松散土层,导致地壳标髙降低的局部工程地质现象。
沿江或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使得这些区域容易发生河水或海水倒灌,给城市带来经济损失,对城市港口码头、水利设施、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等都有损害,也会影响地面和地下建筑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以及汾渭盆地是地面沉降的重灾区。
地裂缝则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的主要危害是造成房屋开裂、建筑物破损、农田毁坏、道路变形、管道破裂等,影响人民生活和生产安全。
我国地裂缝分布的范围相当广泛。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与应用 ppt课件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① 保护建筑物和生产设施; ② 有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 ③ 解决海水倒灌问题; 地面沉降研究的目的在于预防、控制并减缓地面沉
降的发生和发展。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全面掌 握其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而对地面沉降的现状进 行风险评估,是实现上述目的的先决条件。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与应用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与应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在地面沉降防治和研究工作中,注重研究开发 高新技术,注重水准测量、基岩标和分层标等传统 技术方法利用,并始终把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工 作作为防治地面沉降的基础,其中一些经验值得我 国学习和借鉴。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与应用
课题研究内容
①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于目前沉降监测技 术优缺点的分析;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与应用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世纪上半叶,我国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大发展, 对地下资源的需求还将继续扩大,地面沉降问题将 会更加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地面沉降现 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一定 的措施。包括随时准确监测地表变化情况、密切监 测地下水位沉降情况,并及时提供准确的观测数据 等对于地面沉降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与应用
研究背景
关于地国家都相应的 加大对地面沉降的研究,监测手段也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发展。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与应用
研究背景
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条件和认为因素的作用下,由 于地壳表层土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 种城市环境地质现象。它是一种缓变得地质灾害, 不仅对开发建设有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而且对现 有城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人民生活 等造成直接损害。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最早于1921年在上海市区发现地面沉降现象, 目前我国共有70个城市地区(包括台湾)有地面沉 降现象。迫于地面沉降问题的严重性,各个国家的 政府和学者都积极开展包括成因机理、沉降量监测、 沉降发展过程模拟预测等地面沉降科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太 原 市 累 计 ~地 面 沉 降 年等 值 线 图 大同市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1988~1993年)
(1956 2000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饱水多孔介质的失水压密原理
0 100 200 300 400 500 KM
温州
福州
台北
昆明
云林
广州
珠海
屏东
我 国 发 现 地 面 沉 降 的 主 要 城 市
0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面 沉 降 现 状 图
Á ½ ³ µ × Ü Á ¿ (mm)
é ÖÖ Ö ÷ÖÖÖ· ò Ö ò Ö2001Ö ê 11ÖÖ2003Ö ê 7ÖÖÖÖÖÖ ±ÖÖÖÖ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一、概述
不 均 匀 地 面 沉 降 加 速 了 地 铁 隧 道 设 施 的 磨 损
一、概述
地面沉降
定义:地壳运动或开采地下流体引起的区域性地面标高
降低。
区别于地表塌陷、地裂缝
世界上已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国家 是美国、日本、墨西哥和意大利等。我国也有 50 多个大中城市出现 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较严重的有上海、天津、台北、苏州、常州、
无锡、宁波等。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图7 河北沧州因开采地 下水而产生的地裂缝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规律性:最大位移在沉降中心的两侧,沉降中心及最外围较小
地下水开采区
集中开采 井位置
X
水平位移
图8 水平位移量的空间变化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 一 九 九 六 二 ○ ○ 一 年 )
上 海 市 地 面 累 积 沉 降 量 等 值 线 图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北京
唐海
大城
天津
沧州 德州 东营 济宁
太原
衡水 石家庄 晋州 曲周
榆次
临汾 西安运城
菏泽 开封 徐州 淮北 泰州 宿州 扬州 常州 湖州 洪湖
洛阳 许昌 阜阳
南 无锡 苏州 通
嘉兴
上海
波 温岭
台北 云林 广州 屏东 珠海 海口
宁 杭州 绍兴
图 例
沉降量大于2000mm 沉降量1000~2000mm 沉降量500~1000mm 沉降量小于500mm 海口
1 2
60 94
3
136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Û ¼ À Æ Ô Â Ê ý (Ô Â )
456 585.94
927.05 1022.61 1148.31 1267.31 1464.61 1642.11 1789.51 2114.81 2232.71 2321.71 2390.71 2516.01 2611.91 2735.41 2816.71 2969.51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一、概述 建 筑 物 受 损
西安大雁塔
太 原 市
无锡市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一、概述
太 原 市
建 筑 物 受 损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苏锡常地区至2002年 地面累计沉降量等值线图
苏锡常地区2002年 地面沉降速率图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华 北 平 原 地 面 沉 降 等 值 线 图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规律性:由沉降中心向周边方向逐渐减小
地下水开采区
集中开采 井位置
X
垂直位移
图3 垂直位移量的空间变化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造成的损失累计高达4500~5000亿元,其中,直接经济 损失累计为 350~400 亿元,年均总损失为 90~ 100 亿元 ,年均直接损失8~10亿元。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σ=σ’ +µ σ=γ土 · H µ = γ水· h
h
H h
σ=(σ’+△σ’)+(µ-△µ)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σ’ =△µ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垂直位移的变化
图1 江苏张家港市、广东珠海市的地面沉降
第十讲
地面沉降
提纲
一、概述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三、地面沉降形成机理及规律 四、地面沉降主要特征 五、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 六、地面沉降监测与预测 七、地面沉降防治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一、概述
地面沉降灾害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DZ0238-2004) 定义: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发生的大面积地表高程降低,并 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或过程。
地面沉降灾害会给城市建筑物、道路交通、管道系统及给排水、防 洪等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城市地面沉降已被列为十大地质灾害之一。 它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成因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其影响 范围之广、治理难度之大远远超过了其它城市地质灾害。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剪切破坏 拉张破坏
图9 地面破坏的表现形式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到 2003 年地面沉 降面积已达到 93,855km2 , 形 成 长三角、华北平
原、和汾渭盆地
等地面沉降灾害 严重区。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二、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大庆 哈尔滨
霸洲 大同 任丘 保定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建 筑 物 受 损
一、概述
不 均 匀 地 面 沉 降 加 速 了 地 铁 隧 道 设 施 的 磨 损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建 筑 物 受 损
一、概述
天津市因地面沉降受 风暴潮危害严重
上海市因地面沉降致 使防浪堤三次加高
海 岸 灾 害 加 剧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一、概述
根据长江三角洲、华北地区、汾渭地堑主要城市等
的研究,粗略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地面沉降和地裂缝
抽水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1)抽水量的影响 规律性:抽水量越大,沉降量、沉降速率和沉降范围越大。
q Q1 Q Q2
Q1<Q2
图10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抽水量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抽水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1985年
1991年
2000年
图5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面积不断扩大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三、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及规律
水平位移的变化
图6 在亚利桑那州皮卡乔附近, 因抽地下水的沉降引发地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