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测量—
浅谈InSAR地面沉降监测
浅谈InSAR地面沉降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且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一种对地的观测技术,是以合成孔径雷达复数据提取的相位信息为信息源,获取地表三维信息与变化信息的一项技术。
与传统的获取DEM的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获取DEM方面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大范围、高精度等优点,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地形测量、地震探测、火山运动等。
标签:InSAR DEM 影像配准基线估计相位解缠1 InSAR概述、意义及在DEM获取中存在的问题1.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概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末且应用前景巨大的一种对地观测技术。
它整合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原理和干涉测量技术,以合成孔径雷达复数据提取的相位信息为信息源,通过利用传感器高度、雷达波长、波束视向及天线基线距间的几何关系可以精确地测量出地表上某一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与变化信息。
1.2 研究InSAR提取DEM的意义数字高程模型是科研人员研究地表形状、地貌构造的有效方法,在地质、地形、水文、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国不仅有辽阔的国土面积,而且地形复杂多样,在部分地区如沙漠、高山等测区通过传统方法获得高精度的DEM比较困难,所以,InSAR技术必将在提取DEM的过程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3 InSAR在DEM获取中存在的问题InSAR技术提取DEM的数据处理一般理论研究在国外已经趋于完成,但在国内仍然还处在研究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时间引起的去相关现象对干涉效果的影像、影像处理与分析工具等。
2 InSAR作业原理2.1 干涉测量模型雷达干涉测量方式一般有交轨干涉测量、顺轨干涉测量和重复轨道干涉测量3种,其中,交轨干涉测量和顺轨干涉测量属于双天线系统,而重复轨道干涉属于单天线系统。
2.2 基本原理图2-1为重复轨道干涉测量成像的示意图,卫星通过一部天线对地面同一点P进行两次近平行的观测,获取P点的复图像对。
GPS测量地面沉降的可靠性及精度分析
GPS测量地面沉降的可靠性及精度分析[摘要]:地面沉降是我国一种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在我国,已有多个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问题。
然而,随着gps 技术的发展,gps技术在测量地面沉降方面的应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gps测量地面沉降的可靠性及精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 gps;地面沉降;测量中图分类号:p642.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我国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分析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和地陷,是地球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
目前,我国已发现有超过50个城市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地面沉降的情况。
其中,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汾渭盆地以及华北平原,而以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西安市以及太原市等城市的情况最为严重。
二、gps测量地面沉降的优点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主要是为了获取沉降数据。
gps技术是一种现代测量大地的先进技术手段,它使得作业更简单、更方便。
针对我国城市的地面沉降问题,运用gps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的测量工作,具有相对较强的优越性。
首先从gps技术本身的特点来说,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都是在测量地面沉降过程中所需要的优点。
而利用gps技术进行测量,可以实现观测点之间的通视,打破各相邻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差限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更为可观的是,gps 的测量基线的精度已经从过去的10-6到10-7提高到了现在的10-8到10-9,可以说gps 技术在测量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gps的静态相对定位的精度以及高程精度都达到了毫米级,这就更体现了gps测量的优越性。
gps的诸多优点都能在地面沉降的测量工作中得到广泛引用。
我们应该在地面沉降测量中提高gps技术的应用性,充分发挥gps 技术的优点。
[1]三、gps测量地面沉降的可行性1.几种常用的高程系统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较广。
在测量地面沉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认识三种高程系统,即大地高系统、正高系统以及正常高系统。
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是针对建筑基础施工、土地开发项目以及城市道路改造等工程中的地面沉降问题而制定的一项技术指导文件。
本文将对该技术规程进行全面概述和详细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解释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正文部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地面沉降监测的背景和重要性、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监测方法和仪器选用要点。
详细内容解读部分将对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解读,包括基本原则和流程步骤、施工现场操作指南及注意事项,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等。
应用案例分析部分将通过三个具体案例来展示地面沉降监测与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在不同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结论部分将对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进行详细概述和解释,加深读者对该技术规程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和案例分析,使读者了解到地面沉降监测与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在工程项目中应用的重要性,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同时,我们也希望促进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推动该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
2. 正文:2.1 地面沉降监测的背景和重要性地面沉降是指地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垂直方向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可能由于自然因素(如地壳变形、岩石侵蚀等)或人为因素(如施工活动、开采活动等)引起。
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建设和土地利用有着重要影响,它可能导致基础设施损坏、结构倒塌、地质灾害发生等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和监测地面沉降情况,以保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持续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预防潜在风险并减少经济损失。
2.2 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的概念和意义分层标施工技术规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中地面沉降问题的方法。
地面沉降测量规范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基于卫星的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又称天基PNT系统。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GB/T 12897、GB/T 18314、 GB/T 24356、 CH/T 1004、 CH/T 2008、 CH/T 8016、 DZ/T 0283、 JJF
11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其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1
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发松散地层压缩所导致的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包括在其发育过程中 伴生的地裂缝现象。
[DZ/T 0283-2015, 定义 3.1]
3.1.2 地面沉降监测 land subsidence monitoring 采用多种测量技术手段通过定期重复测量地面(地层)高程变化,为地面沉降的研究与防控、治理
提供准确、可靠资料的各项监测工作。 3.1.3
1
DZ/T XXXXX—XXXX
地裂缝 ground fracture 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 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3.1.4
正常高 normal height 通过地面点的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Hale Waihona Puke DZ/T 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
检测地面沉降的方法
检测地面沉降的方法介绍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表塌陷或沉陷的现象。
地面沉降对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准确、可靠地检测地面沉降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面沉降检测方法。
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一种常见的地面沉降检测方法。
它通过利用水准仪测量不同位置基准高度的变化,来判断地面是否发生了沉降。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测区范围,确定起点和终点。
2.利用水准仪进行高度测量,并记录每个点的高程值。
3.根据高程数据计算出相邻点之间的高度差,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地面沉降。
水准测量法适用于较小范围的地面沉降检测,精度较高,但成本较高且耗时较长。
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地面沉降检测方法。
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记录地表或地下控制点的位置信息,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对比。
具体步骤如下:1.在需要监测的区域选择合适位置布设GPS接收器,保证接收器固定不动。
2.连续记录接收器所在位置的坐标,并记录时间戳。
3.在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GPS测量,并与初始位置进行对比,计算地面的变形情况。
GPS测量法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面沉降的监测,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的优势。
影像解译法影像解译法是一种基于遥感图像的地面沉降检测方法。
它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图像,检测地面沉降造成的地形变化。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图像数据。
2.使用影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配准处理,确保同一位置在不同时间段的图像中对应。
3.利用图像解译技术,提取地面特征并进行比较,寻找地面沉降的迹象。
影像解译法适用于大范围地面沉降的监测,但对遥感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
激光雷达测量法激光雷达测量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地面沉降检测方法。
它利用激光雷达系统对地表进行扫描,并实时记录地物的高度信息。
具体步骤如下:1.配置激光雷达设备并进行定标操作,确保测量精度。
2.进行激光扫描,并记录地物的高度数据。
3.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地面是否发生了沉降。
沉降检测报告
沉降检测报告
一、概述
经过多次检测和测量,本次沉降检测报告是根据实际情况的结果进行的。
二、检测内容
本次沉降检测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测量:
1. 建筑物整体沉降情况;
2. 各层建筑的沉降情况;
3. 建筑物周边地面沉降情况;
4. 最大沉降位置的坐标和深度。
三、检测方法
本次沉降检测采用了全站仪、测量级管和水准仪等现代化的检测设备。
整个检测过程全部在夜间进行,预防日偏差的影响。
四、检测结果
1. 建筑物整体沉降情况:
建筑物整体沉降量极小,约为0.1厘米。
2. 各层建筑的沉降情况:
各层建筑的沉降量在正常工程变形范围内,最大沉降量约为2.5厘米。
3. 建筑物周边地面沉降情况:
建筑物周边地面沉降量较大,但未达到影响建筑物稳定安全的程度。
4. 最大沉降位置的坐标和深度:
最大沉降位置为建筑物东北角,深度达到9.3厘米。
五、结论
根据本次沉降检测结果,建筑物整体稳定,镇定性良好,不存在严重危险。
但建议加强地基加固和维护,以保证长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物周边地面沉降量需要进行跟踪观测,建议在适当时期加强对地基的加固和调整。
六、备注
本次沉降检测报告为一次性结果,不代表建筑物长期稳定性的结论,仅供参考。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沉降检测,以保证建筑物长期的稳定和安全。
检测地面沉降的方法
检测地面沉降的方法标题:地面沉降检测方法:探索测量技术的全貌摘要:地面沉降是一个重要的地质现象,它可能影响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稳定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为了及时发现和监测地面沉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发展了各种方法和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就地面沉降的检测方法展开深入探讨,从传统的测量工具到先进的遥感和卫星技术,逐步揭示出这一领域的最新前沿。
1. 引言地面沉降是指地球表面或建筑物基础下沉的过程,它可能是由于自然因素(如地震或火山活动)或人为因素(如地下水提取或地下开采)引起的。
了解和监测地面沉降是预防次生灾害和确保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步骤。
2. 传统测量工具传统的地面沉降测量工具包括水准仪、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
这些工具可用于获取地面高程变化,并通过比较测量时间点之间的数据来推断地面沉降情况。
然而,传统工具的使用通常受时间、空间和成本限制,且结果受限于测量精度和范围。
3. 现代测量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一代测量技术被应用于地面沉降的检测和监测。
其中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激光雷达。
GNSS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空间定位信息,而激光雷达可以实时获取地面表面的三维数据。
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地面沉降的监测更加全面、高效和精确。
4.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卫星图像和航空摄影,可以了解到大范围地面沉降的趋势和分布。
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获取地表形变和地下水位数据来分析地面沉降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对地质和水文过程之间的关联性的理解。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各种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基于模型的拟合、地质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
6. 应用领域和案例研究地面沉降检测方法的应用广泛涉及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土壤稳定性方面。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将了解地面沉降检测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如地铁建设、水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等。
地面沉降问题及其监测方法小结汇总
地面沉降问题及其监测方法小结汇总地面沉降,这个看似陌生的词汇,却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简单来说,地面沉降就是指地面在垂直方向上发生的下沉现象。
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地质构造等。
地面沉降不仅会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还可能导致地下管道破裂、洪涝灾害加剧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地面沉降问题,并探讨一些有效的监测方法。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1、地下水过度开采这是导致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抽取地下水时,地下含水层中的水被抽出,含水层的孔隙压力降低,土层受到的有效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土层压缩和地面下沉。
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了满足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需求,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2、城市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如高层建筑的兴建、地铁的修建等,会增加地面的荷载。
当这种荷载超过了地层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引起地面沉降。
此外,施工过程中的降水、地基处理等操作也可能对地层造成影响,导致地面下沉。
3、地质构造某些地区本身就处于地质构造活动活跃的区域,地层不稳定,容易发生沉降。
例如,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可能导致地面的缓慢下沉。
4、矿产资源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会导致地下形成采空区。
如果采空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填充和支撑,就会引发地面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1、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地面沉降会使建筑物的地基不均匀下沉,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路面起伏不平、桥梁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2、地下管道破裂随着地面的下沉,地下管道会受到拉伸和扭曲,容易发生破裂。
这不仅会影响供水、排水、供气等系统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
3、洪涝灾害加剧地面沉降会降低地面的高程,使一些地区更容易积水。
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洪涝灾害的风险大大增加,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自然资源部公告2020年第41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地面沉降测量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自然资源部公告2020年第41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地面沉降测量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
•【公布日期】2020.06.16
•【文号】自然资源部公告2020年第41号
•【施行日期】2020.10.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自然资源部公告
2020年第41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地面沉降测量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
的公告
《地面沉降测量规范》等5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
编号及名称如下:
DZ/T 0350-2020 地面沉降测量规范
DZ/T 0351-2020 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要求
DZ/T 0352-2020 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内容与数据库结构
TD/T 1057-2020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
TD/T 1058-2020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自然资源部
2020年6月16日。
司马煤业1110工作面地面沉降变形测量方法初探
司马煤业1110工作面地面沉降变形测量方法初探吕远【摘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其中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破坏影响范围大,造成的危害深远,很难进行处理和恢复,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煤矿开采建设过程中地面沉降变形是十分重大的隐患,如何精确分析和预测煤矿开采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能力是每一个煤矿企业都需要解决的,这就需要对于开采工作面进行测量和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司马煤业1110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煤矿开采工作面的工作方式,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提出了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同时分析了其观测点构造和数据整理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煤矿沉降变形测量方法和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期刊名称】《煤》【年(卷),期】2016(025)010【总页数】3页(P71-72,74)【关键词】司马煤业;地面沉降;测量【作者】吕远【作者单位】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长治 047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5煤炭资源在我国自然资源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煤炭的贡献。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对于煤矿的开采量和开采销量均有较大提升,但是过量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却没有得到重视[1]。
煤矿过量开采最直接的环境地质灾害体现在采空区的地表沉陷变形上,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岩土体本身物理力学强度不够,采空区发生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地表建筑物因此遭受破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司马煤矿属于现代化机械矿井,其年生产量约300万t,井田地形地貌平坦,上覆第四系冲积层厚度约为170 m。
由于矿区上部村庄建筑物密集,村庄下压煤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着工作面的合理布置和矿井的发展[2, 3]。
因此,如何研究和分析开采工作面的地表沉降规律,合理预留上部建筑物位置,解决村庄下压煤矿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现场系统观测和理论研究,还能够达到如下目的:①求出该矿区的各种移动角、边界角等变形参数;②矿区地表及地下沉陷系数以及预计变化参数;③总结分析变形沉陷规律;④求出地表裂缝和破坏规律;⑤通过系统研究,为今后开展建筑物下和村庄下采煤打下坚实基础。
简析精密水准测量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简析精密水准测量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摘要:在对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影响因素具有复杂的特点,如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等。
因此,为了防止更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的存在,有必要加强地面监测,选择正确的精度调平技术。
从而,保证最终定量结果具备较高的准确性。
这不仅可以促进检测行业的不断发展,也有助于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地面沉降监测;精密水准测量;应用;研究近年来,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地质调查工作不断进步,地面沉降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加。
在地面沉降监测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精密水准测量的优点,以及控制测量的误差,创造出更加优良的工作环境。
因此,为了使精密调平技术发挥最高的价值和效果,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配套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实施方案,以提高实际管理效果。
一、精密水准测量技术的概述为了使精密水准测量能够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精密水准测量记录的特点,从而为后续工作指明正确方向。
精密水准技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需要通过水准仪和水准尺对测量区域范围内的高度差距有效的测量,之后,再按照测量中的读数点来进行高度差的合理性计算。
在测量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精密水准测量的优势,在工作点内任意选择一个高层来进行有效的测量,之后再沿着选定水准路线进行测量点位的有效控制,不同高层的水平面要保证和测量工作方向准确度有着一致性的特点,在后续工作中需要正确的整理测量的结果,实现测量数据多位调整以及管理。
当测量的高层点距离基准点的高度比较大的话,那么,就要通过多次安放测量仪来实现不同角度有效测量,通过两点之间的高度差进行全面的测量。
在实际测量之前需要做好宏观性的规划,了解测量的重点以及在后续测量时很有可能存在问题,通过不同的角度优化实际的测量方案,从而,使得精密水准测量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为后续规划提供重要的方向。
如图1所示:比如在进行A、B两点的高度测量工作中,需要针对A、B路线当中,增加不同的测量点位,将A、B的高度差直接划分成为不同的测量点位,以此来保证整个水准测量工作的精确度。
地面沉降监测有哪些内容?
效、桥梁和库房净空减少、汛期排泄不畅造成积水、内涝;不均匀下沉造成道路和房屋开裂变形、各种井管上升、倾斜、损坏
等。 2、专项监测 各监测的专项监测包括地面沉降或回弹量测定,地下水水位、水量的动态变化等; 3、分层监测 水准测量和应用GPS测量监测地面沉降量的大小,分层监测含水系统各主要层位的沉降量和孔隙水压力变化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沉降观测标尺
沉降观测标尺
沉降观测标尺主要用于测量建筑物或地面的沉降程度。
以下是沉降观测标尺的一些特点:
1.标尺的材质通常为铝合金,具有高精度和轻便的特点,方便携带和使用。
2.标尺的刻度线间隔通常为1mm,可以精确地测量沉降值。
3.标尺的端部通常带有磁性,可以吸附在建筑物或地面上,使观测更加方便。
4.沉降观测标尺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如增加刻度线、改变长度等。
在使用沉降观测标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标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没有损坏或变形。
2.在使用时,需要将标尺垂直放置在建筑物或地面上,并保持稳定,避免晃
动或倾斜。
3.在观测时,需要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如激光测距仪或全站仪等,以获得
更准确的数据。
4.在数据处理时,需要将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沉降值和趋势。
总之,沉降观测标尺是一种用于测量建筑物或地面沉降程度的工具,具有高精度、轻便和方便使用的特点。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检查准确性、放置位置和观测方法,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运城市万达广场主体楼地面沉降观测分层监测方法
1 引言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指通过使用一定的监测设备,按照相关规程,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变形状态,并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信息。
当建筑物的变形量未超过一定的阈值时,该变形属于正常沉降;当超过这一阈值时,就很有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对建筑物的变形过程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其沉降变形状况。
此项动作同样适用于建筑物运营期间,有助于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本文以运城市万达广场主体楼为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为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2 作业区概况本次以运城市万达广场为观测对象,该建筑物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铺安街至禹西路一带,其主楼是一座四层(局部五层,并附带一层地下超市)框架结构的商用楼宇,总建2筑面积约1.09×105m ,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建筑物设计说明书,运城市万达广场地基部分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 监测方法本次观测时间为2018年4月10日至2018年2月21日,历时10个月,共观测10次。
测量采用二等沉降观测,监测点个数为49,中误差0.5mm。
根据沉降量—荷载—时间关系曲,判定建筑变形沉降是否达到稳定。
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当地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当最后100天的最大沉降速率不大于0.02mm/d 时,即可视为稳定。
3.1 观测方法基准网、监测网分别采取往返、单程观测的方式,观测所需设备为电子水准仪(DNA03)、铟钢条码尺(2m)、尺垫(2.5kg)。
沉降观测所用仪器都经过了质检部门检定,后附仪器检定证书。
每期观测开始前,测定数字水准仪的i 角,其值均小于15″,满足规范要求。
本次外业观测中,为保证观测过程的连续性,将奇数站与偶数站的观测顺序分别规定为“后—前—前—后”和“前—后—后—前”;内业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时,高程、高差、沉降量均取位至0.01mm。
3.2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及观测1)基准点埋石情况为便于沉降观测,在建筑物北边的水泥路边,大约50m 外的稳定地面布设3个高程基准点,编号为A1-A3,以A1作为起算点,以A2(海拔366.468m)作为高程的基准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SAR技术探讨地面沉降的监测与分析
域 比周边 区域在 I— A n S R图像显示 出高干涉特 征 , 因此十分容易 与周边乡村 区别开来 。为此 , — A I S R在提供及时又廉价的城市沉 n 降信息的同时 , 也就同时清晰地勾 勒出了城市边缘和城市的演化
过程。
3虽然 目前世界上很多城市利用先进的 G S . P 结合 电子测距及 常规测量手段研 究城市地面沉降问题 , P 技术也取得了很高 的 GS 精度 , 但仍然面临着水准点 ( 标石点 ) 的稳定性 ; 测量的是沉降点 、
白2 世纪 9 年代 以来 , 0 0 遭受地 面沉 降城 市的数量 正不 断增
长 , 面沉 降导致相关灾害 的发生 , 地 如海水入侵或 风暴潮等 多种
灾害群体发生。一种灾害是另外一种 的诱 因 , 或是灾 害体系或灾 害链的某一个环节。地面沉降引发的地 质灾 害是 严重制约城市 进程的重要因素 , 它不仅 引发城市土地资源危机 , 同时造成 一系 列生态环境问题 , 破坏生产生活设施 , 进而可能诱发社会 、 经济问
随着空间测量技术的发展目前这种野外作业周期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传统测量方法已逐渐为周期短精度高布网迅捷的gps技术方法替代作为空间测量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遥感技术特别是卫星雷达测量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方法已进入到一个新高度即利用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来探测地表的微小地形变化信息的技术
合成孑 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近 1 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 的 L 0 空 间对地观测技术 , 它与 G SV B 和S R等空 间技术一起 , P 、L I L 将构 成 空间测地技术 的主体。从 17 年 L波段星载雷达卫 星 Saa 98 e st S R的发射到 2 0 年美国“ A 00 奋进号” 航天飞机对全球地形进 行高 精 度干涉测 量 , 19 年首 次利用差分干涉雷达对美 国L n es 从 92 ad r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规范-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和缩略语 (1)术语和定义 (1)缩略语 (2)4 总则 (3)目的任务 (3)基本要求 (3)工作流程 (3)5 地面沉降调查 (3)调查原则 (3)调查内容 (4)调查方法 (5)6 地面沉降监测 (6)监测网络设计 (6)监测设施建设 (8)监测技术要求 (8)监测设施运行维护 (10)7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 (10)评价内容 (10)危险性评价 (11)易损性评价 (12)防灾减灾能力评价 (12)风险评价与分区 (13)8 地面沉降防控 (13)防控原则 (13)防控分区 (14)防控措施 (14)9 质量检查与成果编制 (15)质量检查 (15)成果编制 (16)附录A(资料性)地面沉降调查表 (18)附录B(资料性)InSAR调查技术方法和星载数据 (19)附录C(资料性)水准点、基岩标、分层标、光纤监测孔设计和建设技术要求 (21)附录D(资料性)地下水监测井设计和建设技术要求 (30)附录E(资料性)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要求 (32)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面沉降调查、监测、风险评价、防控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要求,并规定了质量检查与成果编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3558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 401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1040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和缩略语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检测地面沉降的方法
检测地面沉降的方法一、背景介绍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的现象,通常由于地下水抽取、矿井开采、地震等因素引起。
地面沉降会影响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甚至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因此,检测地面沉降是非常重要的。
二、传统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在地面上放置标志物并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等工具进行测量,以确定标志物相对于基准点的高度变化来检测地面沉降。
该方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2. 建筑物位移法建筑物位移法是通过监测建筑物的位移来检测地面沉降。
该方法需要在建筑物中安装传感器,并且需要对传感器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
三、新型方法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可以使用卫星图像来监测大范围内的地表沉降情况。
该方法可以快速获取数据,并且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但是精度相对较低。
2. 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可以通过扫描地面来获取高精度的地形数据。
该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地面沉降监测,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监测任务。
3. 非接触式光纤传感器技术非接触式光纤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在地下埋设一根光纤,利用反射和散射信号来检测地下土壤的变化。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但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四、综合应用为了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地面沉降信息,通常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使用遥感技术对整个城市进行监测,并且针对重点区域使用激光雷达或非接触式光纤传感器进行详细监测。
此外,在建筑物位移法检测到异常情况时,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和补充。
五、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方法被应用于地面沉降检测中。
然而,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综合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需要进行定期的校正和维护。
地面沉降检测技术要求
地面沉降检测技术要求一、检测区域的确定。
1. 首先呢,得把要检测的地面沉降区域圈出来。
这个区域可不能瞎划,得根据一些线索来。
比如说,如果是城市里,那些靠近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地方,像大型工厂周边或者是集中供水的小区附近,就很有可能发生地面沉降,这就得重点考虑划进检测区域。
要是在农村,靠近那种过度灌溉农田或者有矿产开采活动的地方,也得纳入检测区域的视线范围。
2. 而且,这个区域最好划得稍微大一点,要有个缓冲区。
就像给沉降区画个“保护圈”一样,防止遗漏一些周边可能受到牵连的地方。
二、检测方法的选择。
1. 水准测量法。
这就好比给地面做个体检,用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来测量地面不同点的高度差。
测量的时候啊,那些测量点要布置得合理,就像棋盘上的棋子一样,要有规律。
沿着道路、建筑物边缘或者地下管道走向来设置测量点是个不错的主意。
测量的精度可不能马虎,误差要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每次测量的时候,测量人员得像个严谨的小工匠,操作水准仪要稳,读数要准,而且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就像挑水果要多挑几个才知道哪个最甜一样。
2. GPS测量法。
这是个比较高科技的办法。
在沉降区域周围要合理地设置GPS监测点。
这些监测点的位置要选得好,不能被高楼大厦或者大树啥的遮挡住GPS信号,不然就像给监测点蒙上了眼睛,啥都看不见了。
GPS设备得定期检查和校准,就像汽车要定期保养一样。
而且要记录好每次测量的数据,包括测量的时间、天气等信息,因为这些可能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要是在大太阳下或者下雨天测量,数据可能就有点小脾气,不太准确了。
3. 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这个技术就像是给地面沉降拍X光片。
不过使用这个技术的时候,要注意数据的处理。
因为获取到的雷达数据就像一团乱麻,得通过专门的软件把它梳理清楚。
还要考虑卫星的轨道参数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不能只看表面的数据,要像侦探一样深入挖掘,找出真正能反映地面沉降情况的数据。
三、检测频率。
1. 在沉降比较明显或者沉降速度可能比较快的区域,比如刚开采地下水不久的地方或者新的大型建筑工程附近,检测频率就得高一些。
地面沉降地区重复重力测量资料使用探讨
f r o m 2 0 0 1 t o 2 0 0 9 i n t h i s a r e a .W i t h B o n g u e r c o r r e c t i o n f o r mu l a o f h i g h p r e c i s i o n ,t h e g r a v i t y v a ia r t i o n i n d u c e d b y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d a t a o f p r e c i s e l e v e l i n g s u r v e y i n 2 0 0 1 、 2 0 0 5 a n d 2 0 0 9 a r o u n d t h e C a p i t a l C i r c l e a r e a ,
中 图分类 号 : P 3 1 5 . 7 2 6: P 3 1 5 . 7 2 5
文献标 识码 : A
S TUDY oN APPLI CATI oN o F M O BI LE G RAVI TY DA TA I N GRO UND S UBS I DENCE AREA
地 面 沉 降 地 区重 复 重 力测 量 资 料使 用探 讨
董 运 洪 杜 雪 松 韩 月 萍 刘 峡 塔 拉 陈阜 超
(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 中心 , 天津 3 0 0 1 8 0 )
摘 要 用首都圈2 0 0 1 、 2 0 0 5 和2 0 0 9 年的精密水准测量资料, 计算出该区域 2 0 0 1 -2 0 0 9 年因地面沉降引起的重
Do ng Yun h o n g,Du Xu e s o n g,Ha n Yu e p i n g,Li u Xi a,T a L a a n d Ch e n F ue h a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激光准值法 分为激光经纬仪准值和波带板准值 由于该仪器价格较贵,且比较娇贵,使用 范围不大,故暂不介绍。
3、交会法(最基本的方法) (1)前方交会法(单三角法) 原理:利用两个基准点对若干监测点分别组 成三角形进行观测,然后按三角函数中的 正弦定理计算出纵、横坐标值作为基准值 (原始数据)。以后再次观测、计算的坐 标与基准值进行比较确定监测点的位移值。 注意:1、图形交会角必须大于30°,小于150°
4、种类: A、沉降观测 B、水平位移观测 C、倾斜观测 D、裂缝观测 E、风振测量 F、其他 只重点介绍沉降和水平位移测量(监测) 5、方法:根据仪器来确定测量方法
二、垂直(沉降)位移测量
1、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 (1)基准点 A、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础),其构造与埋 设必须保证其稳定不动和长久保存 B、布设一般为三个以上,且最理想的是组 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应选择构造稳定的基岩 或较稳定的地面
工作基点和监测点。 2、校核和工作基点应选择不易破坏和通视情况较 好的位置。如果距离超过500米,则应增加分段工 作基点。 3、校核基点用于恢复被破坏的工作基点用。 4、各种点位必须建立观测墩,以保证观测质量。 且必须使用强制对中装置。
(2)测小角(测微器)法 原理:采用高精度经纬仪或全站仪测出基准线 与监测点之间的微小角度和水平距离,按下式 计算位移值。如图:
6、关于遗迹保护项目
首先考虑与地质公园规划衔接好,明确规划的近期 和中期目标、任务及工作;其次根据区域和遗迹点 的等级,考虑保护措施,如:禁入、限入、围栏、 加固、防水、防渗、防冻等;第三对灾害隐患治理 要考虑对遗迹点的影响和破坏,在充分考虑保护的 前提下采取工程措施,尽量避免对遗迹点破坏或影 响;第四要严格按财政部和国土部及省财政厅、国 土厅联合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公园建设 的其他工作,要注意文件中经费不允许使用的部分
A、二等水准:
只介绍一般常用,具体参照相关规范或规定(三 等水准同)。基本原则是: ①、视距≤50米,前后视距差≤1米,前后视距累 计差≤3米,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3米。如 图:ΔL为前后视距差
②、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附合路线闭合差、环闭 合差=4√k 其中:K-为路线长度,单位:千米。
B、三等水准 基本原则 ①、DS3型(DS1、DS05型): 视距≤75(100)米,前后视距差≤2米,前后视 距积累差≤5米。视线高度必须三丝能读数。 ②、测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12√L,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平原:±12√L;山区: ±15√L。 其中:L为长度,单位为千米。 注意:仪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法定测绘仪器鉴定部 门对仪器、标尺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监测。
4、关于保证金
(1)未按规定缴纳保证金的(或未按比例缴纳的),保护与恢复 治理方案不受理 (2)返还或减免主要看是否完成方案规定的任务并验收通过
5、关于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包括矿山环境治理、矿山复绿、地灾治理等。要点是:(1)认真 学习文件、规定、规范、标准等(2)申报和设计相结合:存在问 题、范围、面积、地点、技术路线、工程措施、工程量、经费等 要统一,在规定范围内,经费不足部分或规定不能使用部分的资 金由地方配套;(3)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把握十二字方针 ,即:能简不繁、能爆则爆、宜地则地、宜平则平;三是把握绿 化原则,一定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根据治理后土地使用性质, 考虑以草(麦)为主,点缀式植树,不要横行竖排;(4)经费预 算要考虑周全;(5)可据工程量和工作,先做预算,然后由后向 前汇总。
• 方案解析 • 监测方法为:在工业场地建立采空塌陷及地裂缝
监测基岩标,以验证地面变形量和下沉值。采用 图根水准测量对地面建筑物和地表开裂进行监测, 利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测量仪器采用S3型水准 仪配合区格木质双面标尺,作业前对仪器和标尺 应进行检查和检定。测量采用中丝法读数,直读 视距,观测采用后-后-前-前顺序,精度达到 三等,观测中误差<25mm/km。由矿山企业专人或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定时监测,各观 测点观测频率为每月1次,每年共计观测xx次,记 录要准确、数据要可靠,并及时整理观测资料, 向地质灾害管理部门提交观测报告。地质灾害管 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C、结构一般为混凝土等边四棱台,且上部中 心位置镶嵌不锈钢或铸铁标志。四棱台上部边 长为20厘米,下部边长为50厘米。中心标志为 圆柱体,直径2.5厘米。 如图:单位:厘米
D、埋设 首先开挖一个基坑,底部应100x100厘米, 深度为60-80厘米。其次将底部夯实并铺 垫20厘米的混凝土,然后将提前预制好的 标石放入未干的混凝土垫层中。待完全凝 固后,回填碎石土并夯实(夯实时应注意 四周的均匀)。第三,标石上的标志应盖 一保护盖。最后上面覆盖一水泥盖,覆土 填埋并做好标记。 注意:标石埋设完后,应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进行
式中:A、B为基准点,P为监测点,L为偏离 (位移)值,α为所测的小角度,S为基准点 至监测点的水平距离,ρ为弧度值的常数。 注意:1、基准点、监测点埋设完毕后,必须待其
稳定以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并计算,作为基准值,以 后再观测的数据并计算后与其比较,作为监测点的 位移值, 2、监测点的埋设必须在仪器测微器的范围之内,不 得超出其范围。 3、位移量太大,不能采用此方法
地面沉降监测简介
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林海
目 录
一、概述 二、垂直位移测量 三、水平位移测量 四、其他
一、概述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
令第44号)第12条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 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五)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编制规范》 第十章第二节第七款中,明确提出监测的 对象和内容,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 理恢复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并 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以及它们 的直接费用。
附: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
首先应了解矿山企业的测量队伍及仪器设备 情况,然后确定监测方法。在方案编写时: 1、确定监测对象(沉降、位移、范围) 2、确定监测方法(水准、平面、布点及数量、 标图)和使用的仪器 3、确定精度指标(仪器、监测等精度) 4、监测时间(每次、长期及汛期等特殊情况) 5、确定经费预算
(4)报告编制中的错误 A、“全站仪结合皮尺(测绳)”--最先 进与最原始的结合 B、“方格网布点,每100米一个点”-- 此方法很好,但不实用。应实事求是,站 在矿山企业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以最小的 投入,换取最大地效益。
四、其他1、坐标系统及高程基 (1)坐标系统:1980西安平面坐标系,原点 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原点在 青岛观象山 (3)原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原点是 前苏联玻尔可夫天文台。现已废止。 (4)原高程系统:1956黄海高程系,原点同 上。现已废止。
3、观测方法及精度: (1)观测:一般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特殊 可放宽至三等(基准点必须二等以上)。 其路线应采用附和路线并往返测。仪器应 采用DS05或DS1型,标尺应使用双排分划线 条式铟瓦尺或条码尺(电子水准仪的专用 尺)。三等水准仪器可采用DS3型,标尺用 木质区格尺(双面,黑红两色) 观测顺序一般采用往测“后前前后”,返 测采用“前后后前” (2)精度:观测等级不同,其精度要求不同
观测。一般为30天以上,最好经过一个雨季。
(2)监测点(观测点) A、是沉降变化的基础点,必须位于最易发 生变化的位置或区域。选埋应科学合理, 分布均匀,保证重点(预测最有可能发生 最大变形或危险性变形的部位),做好每 次观测的纪录。 B、类型一般有四种:铆钉式、焊接式、角 钢式和螺旋式 如何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如果地 面松软,则应进行埋石(规格见图,埋设 方法同基准点)
2、基准点、监测点必须建立观测墩并加强制对中 装置。3、基准点坐标必须提前测出,且两点间距 离可通过计算得出。
(2)后方交会法 原理:在监测点上分别向三个以上基准点 观测,利用三角函数中的余弦定理计算出 纵横坐标值作为基准值,其余同前方交会。 注意:1、避免出现危险圆(两个观测角加 三角形顶角之和在160°-200°之间)。 2、同前方交会。
针对44号令和规范提出的要求,下面主要对地面沉 降的监测做一简单介绍(实际运用较多)。崩塌、 滑坡、泥石流的监测,可参照《崩塌、滑坡、泥石 流监测规范》进行。含水层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可 参考相应的技术规定(规范)来进行。
1、定义:
开发地下资源、大量建筑物建设及安装精密机械、 导轨、科学实验设备或设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它们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变形。如果在一定限度内, 是正常现象。但超过规定的界限,就会影响它们的 正常使用,甚至会造成危害。因此,在施工和运营 期间对它们进行监视观测,即变形测量。 简言之:就是用仪器来测定目标物在荷重或外力作 用下,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形。
(3)迁站时,仪器最好装箱。如果距离较近也可将脚 架分开,将基座平放在一侧的肩膀上,并将仪器望远 镜固定螺旋松开。严格禁止将脚架(仪器未卸下)横 担在肩膀上 (4)尺垫搁置在地面上后,必须用脚用力踩劳 (5)纪录者纪录时,必须将观测员所读数据重复报出 确认后再纪录。严禁就字改字、连环涂改、使用橡皮 和刀片;所纪录数据的后两位数字严禁涂改(计算数 据不计) (6)同一测站观测,不得两次调焦 (7)同一测段往返测,测站数均为偶数站 (8)由往测变为返测时,两只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 重新整置仪器
(5)WGS84:世界坐标系。GPS或RTK直接测 量所得。需通过转换至我国平面坐标系统 和高程基准(有软件可用)。 (6)坐标名称、保密问题 2、观测前的准备工作 (1)仪器、标尺需经过专业部门的检验 (2)脚架的螺丝必须紧固 (3)i角的检验(见附件) 3、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标尺、尺垫必须固 定。最好观测时间也固定
7、关于矿山检查(方案执行情况)
(1)矿山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执行情况:适用年限、 存在问题、主要任务、完成情况、保证金缴纳、监测 系统建立、未完成理由等(专家随行)。 (2)整改通知下发:以正式文件下发当地政府和国土 资源主管部门、矿山企业、执法部门。主要表明矿山 未完成任务和存在问题、完成整改期限等。 (3)完成后的验收:一是现场:地上回填(坑塘)、 土地平整恢复(地方政府文件证明)、绿化等;地下 充填、验证孔取样等。二是资料:包括治理方案、经 费决算、审计报告、物探资料、图片集、录像片等。 (4)处罚通知下发:整改期限满,但还未完成的。 (5)矿山方案的行政审查: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