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1讲 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再嫁时,先写祥林嫂哭着喊着不肯到贺家坳去,为了抗婚,一头撞在桌角上。当她发
现贺老六是个和善的好人时,便与他一起过活,后来又有了孩子阿毛。本来可以安
安稳稳地生活下去,没成想,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由悲转喜继而大悲,抑扬交
错,起伏跌宕,形成多次摇摆。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摇摆式结构。小说从
沧州遇旧时林冲的“忍”到买刀寻敌时的“怒”到草堂交接时的“安”到雪夜报仇时的
体会
三层,让儿子知道有些东西不能丢弃;第13至14句为第
四层,告诉儿子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第15至17
句为第五层,让儿子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
二、特定角度梳理概括 例2(2022·新高考Ⅰ卷)[原文《江上》(节选)见学案13“赏析小说的叙事特 色”部分]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 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 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 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 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 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 非常好客。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 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 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熟知类题通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和II卷现代文阅读真题讲解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和II卷现代文阅读真题讲解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和II卷现代文阅读真题讲解一、I卷现代文阅读真题讲解1.1 题目分析I卷现代文阅读共有3篇文章,分别为论述类文章、说明类文章和叙述类文章。

题目设计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文本结构分析能力。

1.2 真题讲解1.2.1 论述类文章阅读文章主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题目要求:- 分析文章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

-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解题步骤:1. 理解文章主题,梳理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观点及其论证方法。

3.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1.2.2 说明类文章阅读文章主题: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题目要求:- 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解题步骤:1. 理解文章主题,梳理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1.2.3 叙述类文章阅读文章主题:平凡人的光辉。

题目要求:- 分析文章的叙述手法及其作用。

-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解题步骤:1. 理解文章主题,梳理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的叙述手法及其作用。

3.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二、II卷现代文阅读真题讲解2.1 题目分析II卷现代文阅读共有4篇文章,分别为论述类文章、说明类文章、叙述类文章和评价类文章。

题目设计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文本结构分析能力和文章评价能力。

2.2 真题讲解2.2.1 论述类文章阅读文章主题: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题目要求:- 分析文章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

-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 评价文章的观点及其论证过程。

解题步骤:1. 理解文章主题,梳理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观点及其论证方法。

3.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4. 评价文章的观点及其论证过程。

2.2.2 说明类文章阅读文章主题: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题目要求:- 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

- 评价文章的观点及其论证过程。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1讲 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1讲 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

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写什么)和艺术特色(怎么写)的分析鉴赏。

“相关内容”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及作用的分析、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概括、对环境特点及作用的解读、对主旨的把握等;“艺术特色”包括描写手法、叙述角度、语言风格等。

解答这类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设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

分析选项常见设误类型☞设误类型选项示例错例分析人物概括不准(2019·全国卷Ⅱ)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选项从老舞蹈师做“一连串奇怪的动作”中概括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不妥。

从文本来看,老舞蹈师避开别人,是因为怕别人知道他对过去生活的怀想。

事实陈述混乱(2019·全国卷Ⅲ)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选项将赶车老人对挑抬活路的农民们的夸赞说成对谢主任的“予以嘲讽与回击”,将这种想法说成另一种想法,事实陈述混乱。

语言理解不当(2019·全国卷Ⅰ)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选项对文中使用的“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词语的作用理解错误,其实这些词语重在显示这篇文章的现实讽刺意义,而不是传达历史的虚无感。

评价理解失当(2018·全国卷Ⅰ)“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选项末句除与原文第六段“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与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不符外,还违背了常理,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的英雄烈士的形象,如能“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则说明她已向敌人透露信息,这与赵一曼的英雄形象不符。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

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叙述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 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 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 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 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 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 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 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 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了,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 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应该是敏感的,于 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 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 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 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 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 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 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 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丝毫没 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 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脸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
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 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 要分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教学案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教学案

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

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有两点:一是结合试题要求较好地把握下笔的角度;二是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题要点。

考法1 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行文技巧等。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8·浙江卷)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汴京的星河》)(3)(2017·全国卷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窗子以外》)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表现手法”“细节”“人称”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3步骤”第一步:指出手法要指出文章或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定位。

散文的表达技巧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二步:分析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概括效果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杏花村访酒梁衡①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

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

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

②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

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一次。

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

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3讲 了解环境手法完胜环境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3讲 了解环境手法完胜环境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考查小说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包括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手法及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

综观近年来命题趋势,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往往以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两种形式呈现。

一、“3步骤”解答环境特点概括题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特点的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小哥儿俩》)(2)(2014·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东坛井的陈皮匠》)(3)(2012·江苏卷)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邮差先生》)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生活”“特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环境特点概括题解答“3步骤”☞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2021年语文新高考1卷答案及解析

2021年语文新高考1卷答案及解析

202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

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诗歌鉴赏 第2讲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诗歌鉴赏 第2讲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

现代诗歌阅读成为高考的新宠,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又是重中之重。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现代诗歌这两类鉴赏题中的得分率普遍较低。

因此,一轮复习中,要在答题方向和答题规范方面下功夫。

考法1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对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把握意象的内涵,鉴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

对现代诗歌而言,如何把握意象从而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尤为重要。

☞熟知类题通法解答意象鉴赏题“3环节”1.抓关键词语对现代诗歌内涵的理解,需要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反复揣摩,弄清表层意思。

2.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内涵。

3.关注思考层次现代诗歌意象鉴赏题一般答题思路:表层属性+深层内涵。

作答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思维模式。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树郑敏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像我听见树的声音当它悲伤,当它忧郁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你走过它,也应当像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当春天来到时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像我从树的姿态里所感受到的那样深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我的眼睛遇见它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在它的注视下细水慢慢流去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注】选自诗人诗集《金黄的稻束》,本诗集所收诗歌写于1942—1947年。

“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4分)[尝试解答][解题思维]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题干中有“意象”“含义”等字样,是考查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

“树”既是诗歌的题目,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

第二步:依环节,找对应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抓关键词语“声音”“宁静”是“树”的特点和品格,全诗两自然节紧紧围绕这两个词语展开。

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小说《石门阵》赏析及试题详细解析

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小说《石门阵》赏析及试题详细解析

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小说《石门阵》赏析及试题详细解析试题总说2021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Ⅱ题材是小说,《石门阵》系革命文化主题文学作品。

2019年全国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作品是阿城的小说《赵一曼》,也是革命文化主题作品。

革命文化主题小说阅读是高考的重点之一。

整体解析先看小说的创作背景。

小说《石门阵》的文末有“延安,1938年秋”的背景提示,考生不可不看,它能帮助考生理解小说的主题。

本文通过抗战时期一山村木匠给村民们讲述石门阵的故事,表现我国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勇气与智慧,体现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再来了解作者信息。

卞之琳,著名诗人、翻译家,他的《断章》脍炙人口。

他曾在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其间经历促成他创作诗集《慰劳信集》与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作品歌颂了抗日战士和群众,记叙了抗日根据地部队的生活。

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

他一看来势不炒,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

——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小说开头先声夺人,木匠王生枝以《三国》孔明摆下了八阵图故事引入。

这种开头,内容上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且单刀直入,直接进入木匠王生枝“讲故事”的现场。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

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7.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解析:这一项判断非常简单。

“带胡子的有,麻的有……”VS“有的带胡子,有的麻……”把“带胡子”“麻的”放到前面,句子内容顺序的调整,表达效果不同,旨在强调听众面孔特点。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6讲 分析文本基本特征探究标题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6讲 分析文本基本特征探究标题

高考对小说文本基本特征和标题、主旨意蕴的考查,是近两年的热点。

如“历史与现实”交织手法的分析,“科学”“幻想”的关系如何理解,如何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解读文本,都属于对小说文本基本特征的深度分析。

对小说主旨意蕴的考查,往往通过把握小说的标题和主旨情感来体现。

一、“3注意”解读小说的文本基本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为了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段。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9·全国卷Ⅰ)《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理水(节选)》](2)(2018·全国卷Ⅰ)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赵一曼女士》) (3)(2018·全国卷Ⅲ)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微纪元(节选)》] 题干中往往有“简析”“谈谈”等作答动词和“基本特征”“叙述方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鉴赏小说文本基本特征“3注意”1.要注意以鉴赏表达技巧为基础在包括小说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作为探究点,不可遗漏,也不可强加。

2.要注意以分析艺术效果为中心明确手法技巧与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之间的关系,探究时,把手法技巧与“效果”结合起来,但不可架空分析。

3.要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分析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

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

常见小说“文本特征”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象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2 必备知识 读文—读懂文本才能精准答题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2 必备知识 读文—读懂文本才能精准答题

一、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征非连续性文本中的材料,多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

从近年试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看,这类材料主要节录自消息、通讯、时评、综述、访谈、报告等。

现就这些体裁的特点概括说明如下:(一)消息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

它一般具备新闻六要素。

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

(二)通讯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从内容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对新闻事实做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从时效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

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三)时评时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问题,发表见解,归纳、整理出新结论、观点的评论性文章。

准确性是时评生命力的关键。

其不仅包括真实性,还包括科学性。

它要求观点明确,选材准确,分寸把握适度,分析能够使人信服。

时评中多用摆事实、作对比、讲道理等手法,让读者信之服之。

(四)综述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的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五)访谈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的对象多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或拥有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

观点准确、深刻,材料真实可信是访谈的特点。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5讲 着眼理解欣赏冲击语言类题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5讲 着眼理解欣赏冲击语言类题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考法: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考法1 理解重要语句含意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7·浙江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种美味》)(2)(2016·山东卷)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琴声何来》)(3)(2016·浙江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母亲》)题干中往往有“解释”“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句”“句子”“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理解重要语句含意“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根据题干关键字眼,分清是考查作者叙述语言含意,还是考查小说中人物语言含意。

前者,要揣摩作者表达的意图;后者,一要品味语言本身特点,二要体会语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分析除阐明语句表层含意外,应着重挖掘深层含意。

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角度:抓句中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抓句子所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抓句子运用手法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第三步:依模板,规范答此类题最宜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作答,即“判断艺术手法→分析表达内容→点明效果(作用)”。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乐颂陈 毓①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高考北京语文教师用书_专题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讲解部分)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高考北京语文教师用书_专题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讲解部分)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9 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4 文中信息的筛选、提炼与概括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5 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Βιβλιοθήκη 考点6 文中信息的分析、运用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7 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8 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清单
清单 论述类文本考查设题八大陷阱
方法技巧
考点1 文中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2 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3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写什么)和艺术特色(怎么写)的分析鉴赏。

“相关内容”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及作用的分析、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概括、对环境特点及作用的解读、对主旨的把握等;“艺术特色”包括描写手法、叙述角度、语言风格等。

解答这类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设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

☞分析选项常见设误类型设误类型选项示例错例分析人物概括不准(2019·全国卷Ⅱ)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选项从老舞蹈师做“一连串奇怪的动作”中概括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不妥。

从文本来看,老舞蹈师避开别人,是因为怕别人知道他对过去生活的怀想。

事实陈述混乱(2019·全国卷Ⅲ)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选项将赶车老人对挑抬活路的农民们的夸赞说成对谢主任的“予以嘲讽与回击”,将这种想法说成另一种想法,事实陈述混乱。

语言理解不当(2019·全国卷Ⅰ)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选项对文中使用的“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词语的作用理解错误,其实这些词语重在显示这篇文章的现实讽刺意义,而不是传达历史的虚无感。

评价理解失当(2018·全国卷Ⅰ)“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选项末句除与原文第六段“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不符外,还违背了常理,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的英雄烈士的形象,如能“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则说明她已向敌人透露信息,这与赵一曼的英雄形象不符。

文本评述失据(2018·全国卷Ⅱ)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选项中末句错,二姐等人开始对有声电影无知,后来对有声电影进行不懂装懂的赞叹,从本质上看他们对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的认识并没有发生“转变”,因而并未描写其“思想意识转变过程”,对文本评述失据。

熟知类题通法“3步骤”准解综合选择题☞规范答题思路[典例](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

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

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是。

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

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

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哪一篇?”“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

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

像是报道的安徽……”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

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

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

后来,拉起家常来了……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

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

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

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

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

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

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

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

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

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

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

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

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

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1979年5月(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尝试解答]________[解题思维]第一步:浏览选项标敏感点(见题目)步骤选项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第三步:比对分析定答案A ①“去包队吗?”②基层干部负责任。

像是报道的安徽……③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

后来,拉起家常来了……选项筛选出小说中体现时代背景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暗示出《到梨花屯去》的写作背景,总结出小说的作用。

符合文意,该选项正确。

B①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

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

像是报道的安徽……”②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选项将赶车老人对挑抬活路的农民们的赞扬错误理解为对谢主任的“嘲讽与回击”,将赶车老人的这种想法说成另一种想法,事实陈述混乱,该项不正确。

C①从“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至“后来,拉起家常来了……”②从“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至“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选项将小说前后两部分内容进行概括,“深化了时代主题”是对文本内容的升华,与作者的表达意图相符,该项正确。

D①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②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③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

选项重点分析写“路”的内容,“写实”是就手法而言,符合文意;尾段作用的分析符合作者的表达意图,该项正确。

阅读《到梨花屯去》(阅读文本见“[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与鲁迅的小说《祝福》在结构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谢主任见到老赵之所以“嗫嚅了一下”,主要是怕老赵重提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沟那事件,为自己曾经的荒唐举动而感到羞耻。

C.“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欢快”“喜悦”,突出了谢主任与老赵二人冰释前嫌后的心理变化。

D.小说首尾两度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主要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了触动,并陷入了沉思;前后呼应,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

B[从后文看,谢主任见到老赵后是自己主动重提往事,并承担过错和责任,这里的“嗫嚅了一下”,主要是因为与老赵突然相遇而自身感到的短暂的尴尬之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